服务外包的文献综述(DOC)
- 格式:doc
- 大小:54.00 KB
- 文档页数:9
NAND F DI 、外包与服务业生产率文献综述徐凉红,施凡毅(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南京210088)摘要:文献显示,外商直接投资通过提高本地服务,增加服务种类,优化市场结构和“软技术”溢出来影响着服务业生产率。
而外包通过对就业,服务业产业结构和经济效益产生影响,也对服务业生产率起着促进作用。
关键词:服务业生产率;FDI ;外包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 (2014)07-0026-03收稿日期:2014-04-15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2013SJD790037);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scx1302)作者简介:徐凉红(1992-),女,江苏南通人,本科学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施凡毅(1992-),男,江苏溧阳人,本科学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一、服务业生产率研究目前,全球范围内出现了“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总趋势,服务业的发展成为影响国家经济增长、吸纳就业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现代服务业是发展前景广阔,增长潜力巨大的重要产业。
为了加快服务业发展的速度,保持服务业的高增长,要进一步创造有利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条件。
(一)服务业生产率概念研究服务业生产率,实质是服务业的生产效率。
一般意义上的效率,指的是经济活动中产出和投入的比例,投入指的是用于生产的资源,而产出指的是服务或特定的产品。
经济学家肯德里克(1965)将服务业生产率分解为部分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仅考虑单个要素投入的生产率指标被称为偏要素生产率,考虑多种要素投入的指标被称为全要素生产率,这种指标因为考虑了劳动、资本以及其他要素的投入,运用更为广泛。
崔艳玲,王海涛(2005)则从广义和狭义角度提出:服务生产率有着不同于一般生产率的特殊性,广义的服务生产率包括使用率、效率、质量及其他一些绩效纬度;而狭义的服务生产率只反映生产效率。
王辉(2007)认为服务生产率就是在服务过程中将投入的资源转化为顾客价值的效率,其最终的裁定者是顾客。
金融服务外包问题研究综述金融服务外包是当前服务外包业务的重要领域。
随着服务外包的迅速发展,金融服务外包也日益受到业界和理论界的重视。
国内外理论界围绕金融服务外包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本文从金融服务外包概念、金融服务外包动因、金融服务外包存在的风险及监控等方面对有关文献进行回顾和梳理。
标签:金融服务外包;外包动因;外包风险;金融监管一、国外发展金融服务外包动态的研究综述随着金融服务外包业务的发展,国外的金融服务外包领域也出现了新的发展动态和趋势。
曾康霖、余保福、杨大楷、夏红芳、武鑫、于葵等的研究表明,这些态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外包的层次不断提升银行外包的范围经历了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和知识处理外包(KPO)等由低向高的发展过程。
(1)银行的业务外包首先从信息技术外包(ITO)开始。
常见的银行IT外包涉及银行通信网络管理、银行信息系统管理、应用系统开发和维护、系统备份和灾难恢复等。
(2)业务流程外包(BPO)是将业务的整个运行过程外包,例如整个IT系统,而不是某项具体的任务。
它所关注的是支持银行内部的运作和客户的后端服务,通过进行业务流程的优化组合,提高整个业务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在更大的范围内获得利润。
(3)知识处理外包(KPO)。
随着世界银行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各个层面的更加专业的知识,银行业务的不断创新使得银行光靠自身的研究开发已不足以在竞争中取胜,于是,很多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将研发环节外包给专门的研发中心。
高校和科研机构可以发挥自身优势,为银行提供知识处理外包服务。
(二)离岸外包的兴起和发展离岸外包是指企业为降低成本、保留核心业务和提高竞争力而将自己的部分业务委托给外国企业的一种商业行为。
许多跨国公司试图通过建立离岸交易及服务中心来提高本机构整体的效率。
金融机构除将业务外包给服务商外,也会把一些业务交由海外的分支机构来完成。
(三)出现新的外包运作模式随着欧美金融企业向海外迁移的提速,海外外包市场进一步走向成熟,这个领域的操作模式已经孵化出若干新的运作模型,并冠以新的术语:近岸外包、两岸外包和多岸外包。
一、服务外包的概述服务外包是指服务外包提供商向客户提供特定服务业务的全面解决方案, 以帮助客户减少或消除在该业务方面的费用和管理成本, 从而使客户将全部精力集中于核心能力的一种服务提供方式。
服务外包是一种新型的服务贸易形式, 是现代高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服务外包业务是指服务外包企业向客户提供的信息技术外包服务( ITO) 和业务流程外包服务( BPO ),包括: 业务改造外包、业务流程和业务流程服务外包、应用管理和应用服务等商业应用程序外包、基础技术外包( IT、软件开发设计、技术研发、基础技术平台整合和管理整合) 等。
二、中国服务外包的现状2009年科尔尼全球离岸目的地指数显示,印度、中国、马来西亚依旧是全球前三位的最佳离岸目的地。
前十名主要是以亚洲国家为主。
捷克、俄罗斯、德国等国家成为服务外包排名下降的重灾区。
另外,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服务外包发展报告2009》显示,虽然受到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中国服务外包在2009 年仍然保持了20 %以上快速增长,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已经成为信息产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离岸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金额100.9 亿美元,同比增长151.9 %。
据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预测,2010 年还将增长40 %至140 亿美元。
不过,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球服务外包产业出现近 5 年来的最低增长。
其中,IT 服务支出受危机影响最大,出现了负增长。
全球BPO 增长率达到历史性低点,全年仅增长2.42 %。
据商务部服务贸易司处长姜义茂介绍,截至2011年,中国服务外包企业已增至16939家,从业人员318.2万人。
2011年,中国企业承接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金额323.9亿美元,同比增长63.6%。
其中,离岸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金额238.3亿美元,同比增长65%,占全球离岸服务外包市场总额的23.2%,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离案服务外包承接国。
而从发包市场来看,美国则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离岸服务发包市场,其2011年离岸发包总额635.5亿美元,美国同时也是中国离岸服务最大的消费市场。
服务外包的相关文献综述作者:陈冰林来源:《商情》2013年第07期【摘要】服务外包作为一种新兴的贸易方式和企业成长模式,其兴起和迅速发展既是国际产业结构转型的产物,又是推动服务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力量。
本文通过研究服务外包的相关文献,将对服务外包的国内外研究作出综述和简要的评价,并以此提出自己对于国内如何发展服务外包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服务外包,动因,经济学分析,趋势和效应,对策随着全球化发展的不断深入,产品内贸易的模式正在不断崛起之中,其中的服务外包模式更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被美国、西欧等发达国家广泛用于IT产业、金融保险、研究开发、人力资源管理、会计法律等专业技术服务领域,已经达到了上万亿美元的市场规模。
服务外包的国际化趋势促进了服务业生产方式变革和经济的全球化[1]。
本文从服务外包的发展动因、经济学分析、发展趋势和中国参与服务外包的对策等方面对目前国内外有关服务外包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
对就此提出自己对于中国发展服务外包的建议和意见。
服务外包的发展动因:所谓服务外包是指企业将原来在内部从事的服务活动转移给外部企业去执行的过程。
对于服务外包的发展动因,许多学者进行过分析和探讨。
LohLawrence&Venkatraman( 1992)认为服务外包的动力有不同层次:在宏观经济层面,暂时的经济周期和趋势推动企业通过签订外包合同来实现 IT 基础设施管理的合理化;在行业层面,竞争压力迫使企业与重要的 IT供应商建立“以伙伴关系为基础的”关系;在企业层面,追寻竞争优势推动 IT 外包决策;在企业内部,一些管理因素影响外包决策。
经济学分析:首先对于产品内分工的实证分析:Feenstra& Hanson( 1999)[2]对传统的价格回归模型进行修改和重释并引入结构变量,分两种情况(结构变量独立和不独立)对大国条件下贸易与技术对工资水平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外包和高技术资本品投入都会对非生产性工人的工资有影响。
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研究文献综述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题目: 《人力资源外包管理的研究》系(院):专业:人力资源班级: 学号:学生姓名:导师姓名:完成日期:《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研究》文献综述前言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瞬息万变,企业之间的竞争变成了速度和时间的竞争。
为此,许多企业把自身的薄弱环节或非核心环节“外包”给了其它专业机构以提高效率,人力资源外包作为其中的一种形式也逐渐流行起来。
人力资本己超越传统生产要素在企业中居于首要地位,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也随之为人们所重视。
人事外包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种新形式,企业将事务性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外包出去,有利于企业人力资源部专注于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外包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人事外包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产生以来,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世界500强中的许多企业都在某种程度上采用了人事外包。
而在我国,尽管国内企业由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刚刚起步,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及方法仍得到了较快的普及,人力资源外包作为一种舶来的新兴产业,目前也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发展,并成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未来之路。
如何恰当运用人事外包来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已经成为许多企业高层人士和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关注焦点。
本文将对人事外包进行多层次的分析研究.一、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定义企业根据需要将能某一项或几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或职能外包出去,交由其他企业或组织进行管理,以降低人力成本,实现效率最大化.总体而言,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将渗透到企业内部的所有人事业务,包括人力资源规划、制度设计与创新、流程整合、员工满意度调查、薪资调查及方案设计、培训工作、劳动仲裁、员工关系、企业文化设计等方方面面。
随着以全球化和Internet为特征的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产品日新月异而生命周期加速缩短,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为了适应更加快速的技术革命,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参与世界竞争,许多企业都积极进行组织结构及管理方式的变革和创新,努力朝着柔性化、扁平化、虚拟化的方向发展.“人力资源外包”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帮助企业提高效率、赢得竞争优势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
104059 人力资源论文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文献综述一、引言在舒尔茨的人力资本论中,人力资本是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来定位的,通过投入一定的人力资本可以产生出远高于其他生产要素所获得的收益,例如土地、资本等。
所以,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如何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中最为关键之一就是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和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跟理念,从而带动人力资本的促进作用。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分工明细和发展,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出现了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是人力资源外包。
简单来讲,它是把企业中的一些事务性方面的人员管理外包给其他公司来做,企业本身不负责这块,它可以有效让企业人力资源部做好自身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储备和培养对企业发展起重要作用的这部分人力资源培养,在发展过程中,这种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正被大家所接受。
在我国的人力资源外包方面也发展较快,正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使用,并在未来将成为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
怎么才能做好人力资源外包工作并且降低企业人力资源成本,以及如何使处在初步阶段的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尽快成熟起来,成为当前我国各个企业、政府部门密切关注的重点。
本文也是对人力资源外包从各个层次进行阐述分析来进行研究。
二、人力资源外包的含义及相关含义(一)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定义人力资源外包主要是指企业根据自身人力资源管理特点,逐步将一些事务性的、工作重复度高的、没有涉及到企业核心机密的人力资源工作外包给其他相应的专业性机构组织,并对其支付服务报酬。
这种改变也是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在日益竞争的社会里自身角色定位和转移后发生的改变。
对于一般企业来讲,企业人力资源外包主要有企业培训外包、企业福利津贴外包、企业招聘外包等几块。
这种方式可以让企业集中自身优势特点做自身的核心业务,把人力资源发挥好最大效用;可以相对的减少企业人力资源成本开支,缩小企业管理机构组织;可以让优秀的员工长期留下来,和企业一起向前发展。
(二)人力资源服务人力资源服务主要是指为企业生产并提供人力资源服务的单位集合,它可以形成人力资源服务产业。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宁波市服务外包电子商务平台设计与实现-服务订单管理模块在全球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现状下,随之而来的压力使得企业需要谋求新的出路,开拓新的发展规划。
服务外包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模式,为企业带来了新的商机,它将企业中非核心的业务或是业务流程外包给其他企业,使企业的重心都放在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业务上,从而使得资源能更好地得到整合,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相比于服务外包,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已经日渐成熟,它的出现,改变了原有的传统的交易模式,提高了效率,节约了资源,丰富了企业合作对象的选择。
宁波作为一个物流与外贸发展较为可观的城市,为服务外包与电子商务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而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形成服务外包电子商务平台的一种新的交易平台,以信息化推动外包发展,利用两者的优点,整合企业资源,提高交易效率,加强业务合作,提高企业竞争力。
近年来,在服务外包、电子商务与电子商务平台中的订单管理三个方面上,国内外的学者对此有了不少研究,以下阐述的是学者们的观点与看法。
1 服务外包的概述与现状在服务外包方面的研究,葛林(2009)在定义上提出,服务外包就是众多生产经营业主将服务流程以商业形式发包给本企业以外的服务提供商,以减少或消除在该方面的费用和管理成本,从而集中精力于其所擅长的、最具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也就是重点经营价值链上自己优势最大的环节,以实现更高的利润。
国外学者Christina Costa(2001)认为服务外包的动因是成本降低、技术因素以及关注核心竞争力。
Grossman,Helpman(2003)在交易成本和财产权利基础上,将所分析问题的中心从采购转向产品的外包,但主要集中于实物产品方面,他们认为外包的原因有三个,分别为(1)寻求专业的合作伙伴以满足部分生产要求。
(2)为便利潜在的供应商因为自身的特别要求而定制产品。
(3)对于不确定的契约环境下发展特殊投资关系的必要。
公共服务合同外包:文献综述及其延伸
王雁红
【期刊名称】《重庆社会科学》
【年(卷),期】2012(000)002
【摘要】公共服务合同外包改革是近二三十年来国内外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国外学者主要围绕外包什么、如何管理外包合同、外包效果如何、什么因素影响外包效果等主题展开相关研究.而国内学者则从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对公共服务合同外包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
现有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仍然存在着盲点与空白,而这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预留了空间并指明了方向。
【总页数】6页(P116-121)
【作者】王雁红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上海2000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752.01
【相关文献】
1.公共服务合同外包中政府责任的复合维度:价值、支持与能力 [J], 程名
2.附魅与祛魅:公共服务市场化制度选择的逻辑演进
——以公共服务合同外包为例 [J], 林志聪;谢棋君
3.附魅与祛魅:公共服务市场化制度选择的逻辑演进——以公共服务合同外包为例[J], 林志聪;谢棋君
4.公共服务合同外包中利益相关者演化博弈分析 [J], 谢启秦;彭隽华
5.政府公共服务合同外包中的潜在风险及防范策略 [J], 周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服务外包的发展现状及其策略(doc 14页)我国服务外包的发展现状与策略摘要:服务外包业是现代服务业中的重要业态,拥有巨大的潜在市场规模,是未来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按照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已被纳入十一五规划和政府工作报告。
而服务外包业作为现代服务中的重要业态,已经成为当今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和转移中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
许多国家和地区在认识到离岸服务外包行业的巨大潜在市场规模及其对经济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后,根据自身优势竞相进入该领域,并将该产业确定为国家发展的战略重点。
我国商务部也启动了“千百十工程”大力推进服务外包基地和示范园区建设,成绩斐然。
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服务外包业的现状、发展服务外包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我们的对策。
我国应将发展服务外包业提升至战略层面进行谋划,积极进军KPO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争取在新一轮全球产业革命中占领先机。
关键词:服务实质;服务外包;发展策略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service outsourcing and strategyAbstract: Service outsourcing industry is an important format of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has a huge potential market size, future developmenttrend of the global econom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pirit and seventh requirements of the concept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services, especially the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has been included in Eleventh Five Year Plan and the government work report. The modern service outsourcing industry as an important format, has become the world's new industrial revolution and the inevitable transfer of the irreversible trend. Many countries and regions in recognition of offshore service outsourcing industry a huge potential market size and economic role in promot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their own advantages race to enter the field, and the industry to determine strategic priorities for national development. China's Ministry of Commerce also launched the "ten thousands of projects" vigorously promote service outsourcing bases and Demonstration Garden and succes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service outsourcing industry, the development ofservice outsourcing advantages,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our response. The development of service outsourcing industry in China should be upgraded to the strategic level for planning, and actively enter the KPO field by leaps and bounds, for in the new round of global industrial revolution a step ahead.Keywords: Service outsourcing;current situation;strategy引言20世纪80-90年代,中国顺应全球制造业的国际大转移,承接来自各个国家、各个行业的加工贸易业务,使得中国制造业获得长足发展,成为“世界工厂”。
企业物流外包文献综述摘要:根据国内外物流外包相关文献为基础,进一步的分析综述物流外包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风险及防范措施。
首先提出企业物流外包的定义。
然后论述了物流服务提供商的四种选择方式。
并详细地分析了采用物流外包策略,可能给企业带来的风险,最后根据上述的风险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用来解决物流外包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物流外包;外包风险;措施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literature at home and abroad based on logistics outsourcing, logistics outsourcing further analysis reviewed the problems generated in the process and the risks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First proposed the definition of logistics outsourcing. And logistics service providers discussed the four alternatives. And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use of logistics outsourcing, the risks to the enterprise may be the last of the above risk of having the appropriate preventive measures to solve problems arising from a series of logistics outsourcing.Key words: Logistics Outsourcing;Outsourcing Risks;Measures1引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企业的活动逐步从一个企业为主演变为分散到多个企业。
企业物流外包文献综述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随着社会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类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各专业之间的合作也越来越紧密。
生产制造企业与商业企业为了实现少库存和零库存,所需的原材料,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大多数由不同的物流企业,批发和配送中心提供。
生产制造企业为集中资源、节省管理费用,增强他们的核心竞争能力,纷纷将其物流业务以合同的方式委托给物流公司(第三方物流)运作。
现代物流外包趋势是社会活动发展和物流规模经济效益、资源综合利用的必然结果。
物流过程是制造企业采购、制造和流通等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降低成本的手段之一,被称为“第三利润源泉”。
目前国际上普遍认为物流业的发达程度已成为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如今,美国和日本已经走在物流领域的前沿。
据调查显示,美国已有42%的企业将物流活动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而日本进行外包的企业已占到约70%。
我国物流企业正处于起步阶段,企业数量也是屈指可数,物流业的发展相对较慢,物流市场也不够完善和成熟,从事物流行业的人员极度匮乏,物流供应商在数量和规模上都相对较小,企业供应链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很多企业缺乏实践运作经验,已有的企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组织生产都流通整个环节服务质量都相差很远,顶多只是其中的一个层面,一个环节。
本文通过相关资料的查询,明确企业物流外包的基本概念,分析实施物流外包给企业带来的利和弊,分析制造型企业在实施物流服务外包过程中有哪些重要考虑因素,并提出一系列合理的风险防范策略,对于提高制造企业的物流外包决策效率和效果,加强制造企业与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的协作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的基本内容:1企业物流外包的基本概念物流业务外包是企业为集中资源、节省管理费用、增强核心竞争力等。
将其物流业务以合同的方式委托给专业的物流公司(第三方物流)的运作模式。
物流外包也是一种企业对物流的合同或契约经营模式。
服务外包发展论文服务外包发展论文1全球服务外包市场潜力巨大由于服务外包可以大大降低成本、优化产业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因此近年来全球服务外包发展极其迅猛。
据联合国贸发会议估计,未来几年全球服务外包市场将以每年30%至40%的速度增长。
有资料显示,2004年和2005年总值已经分别达到3000亿美元和5850亿美元,2007年全球外包市场总值更是高达1.2万亿美元。
2007年,我国服务贸易为2000多亿美元,仅占我国贸易额的10%左右,远远低于19%的世界平均水平。
以软件外包出口为例,2007年我国软件服务外包的出口额首次突破10亿美元,而目前全球离岸外包的潜在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4650亿美元,到2010年,全球离岸外包的潜在市场规模可望增长到6000亿美元。
由此可以预见我国在服务外包市场上将大有所为。
2发展服务外包市场的经济与社会效应2.1促进产业升级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业,能够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
众所周知,尽管我国近年来产业结构变化较大,但是第二产业仍然占据主体地位,三次产业比例同经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据国研网的统计数据,2007年美国第三产业比重高达76.7%。
而中国仅为41.1%,这一比例与世界平均水平的69%也差距很远。
同时,第三产业虽然有所发展,但也主要是集中在低端的加工服务,作为现代服务业的服务外包市场在我国第三产业中的比重却很小。
由此可见,积极争取和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将大大改善我国的产业结构,朝着更加合理和高端的方向发展。
2.2增加就业渠道就业问题不仅是一个涉及经济增长的问题,更是一个关乎民生的大事。
然而受金融风暴影响我国企业不得以开始纷纷裁员,2008年底大量农民工提前返乡以及毕业大学生就业难现象成为媒体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前发布的报告称,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而失业的农民工高达2000万,中国城镇失业率已经攀升到9.4%。
2009年610万名大学毕业生中就业困难的比例可能占到1/4。
软件服务外包论文一、当前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现状1.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的教学仍然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教学及其他教学方式处于辅助地位。
理论讲解占用了太多时间,实践操作时间很少,导致学生对实践操作训练不足,学生动手能力差,理论和实践相脱离,势必导致学生眼高手低,不能尽快适应实际工作环境。
2.考评方式不合理。
一是考试内容主要依附于教材,而且几乎取自于教材。
二是考核方式大都以理论考核为主,即使一些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通过死记硬背,仍然可以应付过关,导致学生对实践重视不够,缺少实践创新能力的锻炼。
因此,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我国高校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及相关教学改革必须面对的问题。
二、基于CDIO的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1.CDIO模式的含义。
CDIO是Conceive(构思)、Design(设计)、Implemen (t实施)和Operte(运行)的缩写,是国际工程教育近年最新的改革成果,是一种强调实践、注重构建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全新教学模式。
其名字来源于产品从研发到运行的生命周期过程。
作为一种先进教育理念与人才培养模式,CDIO强调“做中学”,它将理论、实践、创新有机联系,着力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
CDIO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创新实践训练,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和综合职业素养。
显然,CDIO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情境,与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应当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创意和创新能力、职业素养和团队精神等相吻合。
2.基于CDIO的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架构。
基于CDIO模式的服务人才培养模式可概括为:1-2-3-4模式,即贯穿1条培养主线、搭建2个实践平台、构建3个课程模块、形成4种核心能力。
1条培养主线是指:CDIO模式倡导的“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这条主线,将人才培养过程分解到具体教学环节。
2个实践平台:即校外企业实训平台,校内综合实验平台。
3个课程模块:分别是基础教育课程模块,包括公共基础和通识教育课程;专业课程模块,主要包括程序设计与问题求解、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XX络与互联XX、数据库系统原理、软件工程、Jv核心技术、JvEE软件开发技术等专业教育型课程;实习实训课程模块,主要包括各类课程实训、专业实训、社会实践等内容。
摘要目前,以服务外包,高科技、高附加值的高端制造,低碳经济及研发环节转移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全球产业结构调整方兴未艾,服务外包正在成为服务全球化和新一轮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载体。
本文对服务外包进行了简单介绍和简要分析。
关键词:服务外包现状分析收益与风险应对策略导言服务外包是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跨国直接投资的推动力量,也是新一轮国际分工出现的重要标志。
就一个企业来讲,服务外包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绩效,突出主业,增强竞争力;就一个国家而言,服务外包是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的一种新形式,承接服务外包有利于发挥优势,选准价值链环节,扩大对外经贸规模;从全球经济来看,服务外包的发展,提高了生产要素和资源的配置效率,推动了产业结构和生产组织模式的优化,进而从整体上增进了全球福利。
由于我国拥有大量低成本的人力资源,服务外包产业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发展较快,目前,已成为国际服务外包的重要承接国。
然而,在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进程中,相关专业人才的匮乏,已成为制约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瓶颈。
因此,应适时研究基于服务外包产业的财务管理专业信息化人才能力模型,并根据构建的能力模型,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提高财会人员能力素质,进而提高服务外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服务外包的概念1、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分行的孙潇曾在《金融论坛》上发表过一篇题为《我国服务外包发展面临的外汇管理问题及其对策》的文章,文中指出,服务外包(Outsourcing)是企业通过购买第三方提供的服务来完成原来由企业内部完成的服务工作,由服务外包提供商向外包发包商提供包括 IT 系统架构、应用管理以及业务流程优化在内的产品支持与服务,达到后者业务目标的经济活动。
孙潇认为,服务外包一般可分为四种类型。
一是信息技术外包(Information TechnologyOutsourcing,ITO),是指服务外包发包商委托服务外包提供商向企业提供部分或全部信息技术的服务。
二是商业流程外包(BusinessProcess Outsourcing,BPO),是指服务外包发包商将一个或多个原本是企业内部的职能外包给外部服务提供商,由其按照协议进行服务流程管理、运营和维护服务等。
三是知识流程外包(KnowledgeProcess Outsourcing,KPO),是指位于企业流程价值链高端的、高知识含量的外包业务,其核心是通过提供业务专业知识而不是流程专业知识来为客户创造价值。
四是研发外包(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CRO)、IC、汽车、动漫等研发设计、开发为主的外包业务。
2、刘胜达、周航、张敏思在《财会教育》上发表的《基于服务外包产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人才能力模型研究》一文中指出,服务外包是指企业、政府或组织等发包方将原来由自身完成的、非核心的、共性的和基础性的部分业务或服务工作,通过自身或第三方中介,委托发给外部效率更高且成本更低的专业性企业、团队或个人来完成的一种经济活动。
他们认为,服务外包通常分为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招聘流程外包(RPO)和知识流程外包(KPO)。
并指出由于服务外包具有成本低、效率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国际化水平高和吸纳就业能力强等优点,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
二我国服务外包业的现状分析在我国,服务外包产业迅速发展,已成为继制造业之后又一国民经济运行的主要产业。
综合分析我国服务外包业的现状,张笑楠在《改革与开放》上发表的《我国发展服务外包业的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一文中指出,我国的服务外包业具有以下特点。
1、我国服务外包业的优势(1)政局稳定,政府支持。
中国有着稳定的政治环境,法制环境,社会和谐,这些都大大增加了国际投资者的信心。
另外政府也大力支持服务外包业的发展。
国务院办公厅及有关部委共同制定了促进服务外包发展的政策措施。
旨在在全国范围内建设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服务外包基地城市, 推动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将其一定规模的服务外包业务转移到中国, 并培育具有发展潜力的国际资质的优秀服务外包企业,从而全方位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
(2)经济环境良好,基础设施完善。
长期以来,中国的经济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增长态势。
国内良好的经济环境为中国在国际上树立了良好的声望, 对中国的服务外包产业起到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中国兴起了众多地理位置优越、人文环境良好、基础设施完备的高科技园区,为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良的投资环境。
(3)巨大的市场潜力,劳动力成本低廉。
中国的劳动力资源丰富,据发改委的数据显示,2008 年中国普通高校大学生和研究生规模分别达到 1738.8 万人和 110.5 万人在学人数位居世界第一。
同时,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比较低廉,这和发达国家相比,具有相对优势。
2、我国服务外包业的局限(1)外包业务技术含量低,行业利润不高。
目前, 我国大多数外包企业处于价值链的低端,承接的服务外包业务大多是技术含量较低、人工需求量较高的加工型业务,如初级的编码外包和测试外包等,结果造成中国的软件外包业产业附加值较低,行业利润不高。
(2)公司规模小,专业人才缺乏。
国际服务外包实践表明,外包企业一般要具备 3500-4000 人的规模才能拿到软件服务外包的大项目。
而中国的外包企业规模较小,雇员过万的数量并不多,与动辄员工人数上万的印度软件企业相比差距很大。
规模不足影响了企业接包的能力。
此外,由于缺乏统一的培训计划或评估和认证标准,企业难以获得需要的具备一定科学技术知识和软件编程调试能力的专业人才,导致承接 IT 和流程服务外包的从业人员供给不足,使得承接能力受限。
(3)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国际服务外包的发包国主要有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和以日韩为主的亚洲国家。
对于英语语系的国家,由于中国在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以及从业人员英语能力水平不足的原因,导致服务外包的业务进展缓慢。
(4)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长期以来, 知识产权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国服务外包发展的主要因素。
由于国际服务外包是知识密集型行业,无论在业务流程外包还是在信息技术外包中,往往含有商业机密和版权,发包商会以承接地的知识产权保护状况为主要因素来考虑选择服务外包承接地。
而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措施不完善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不利于中国接包企业的发展和产业的升级。
三服务外包的收益与风险寇喆在《黑龙江科技信息》上发表的《服务外包成本控制研究》一文中,重点研究了服务外包的收益与风险。
文中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服务外包的收益:(1)强化核心竞争力。
首先,外包的重要优势之一是能够强化发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被认为是企业借以在市场竞争中取得并扩大优势的决定性力量。
一个公司不可能在价值链的每一个部分都是最有竞争力的,因此选择保持自己最具竞争力的环节才是明智之举。
企业应该集中资金、人才、资源等优势于核心竞争力的业务环节,而将不具有竞争优势的业务外包给比自己更具成本优势和专业优势的企业,以此来获得竞争优势。
(2)节约成本,提高财务绩效。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降低成本、提高利润是企业追求的首要目标。
通过外包,可以极大地降低企业的成本,因此同竞争对手相比,这类企业就能够提高成本优势。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降低运作成本:与企业内部的运作成本相比,外包服务的成本更低。
而且由接包商提供服务,成本更易预测、更好控制。
同时,将服务以具有固定成本的固定资产形式转换为具有可变成本的固定资产形式,这使服务在业务增长并盈利时更容易得到增加;在业务衰退时也容易得到消减。
二是节约日常维护等各项成本:将日常运作维护工作外包出去能够极大地节约企业的运行及维护成本。
(3)提高顾客满意度。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市场导向走向买方市场,消费需求更为苛刻。
消费者不仅希望企业以最小的总成本满足其多种多样的产品需求,还要求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然而仅仅依靠一家企业的微薄力量,难以满足顾客多样化的需求。
企业通过服务外包可以加快提高对客户需求的响应速度,实现产品快速适应市场,从可以提高顾客的满意度,以保证企业为顾客提供稳定、可靠的高水平服务。
另外,文中主要从业务、运作、文化这三个方面论述了服务外包的风险:(1)业务风险。
这主要涉及服务外包战略规划方面的缺失和问题。
首先,前期战略可行性研究的不够充分和整体所有权成本的预期要多,将不可避免地浪费企业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财力和生产力,从而大大抵消计划中的成本削减效果。
其次,缺乏必要时有效的退出战略,同样也会导致经营收入的损失和法律性风险的加大。
(2)运作风险。
在外包业务流程的转换期或者转换之后,有可能出现操作风险一一业务流程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
积极的应对措施是,企业不能过于强调成本节约,避免伤及质量。
定期对外包服务商的施行状况进行审核,将会是确保外包协议履行质量的制度性保障。
(3)文化风险。
特别是在离岸外包情况下,外包母国和离岸外包承接地的语言和文化差别,包括两地企业文化方面的差异,容易带来知识转移时的误解和客户服务上的质量偏差。
内部员工、行业和贸易协会及反全球化组织等对离岸外包动议的抵触行为,都必须妥善处理和应对。
四从事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可行性服务外包能够有效缓解社会就业压力、能够大力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尤其是在有效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上,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和现实意义。
如何让外包企业吸纳更多的优秀高校毕业生,是值得研究和关注的课题。
蔡海燕在《价值工程》上发表的《谈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推动作用》一文中,详细论述了从事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可行性:1、经济全球化要求人才培养实行外包。
近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强和跨国公司的战略调整,带动了资本、信息、技术、劳动力、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配置和重组,世界各国在生产、投资、金融、贸易之间的融合越来越明鲜,整个世界、各个地区之间相互依赖、相互竞争和制约的程度日益加剧,随着这些联系的紧密,整个世界连接成了一个巨大的市场。
因此,只有通过服务外包与别的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协调合作,互惠互利,才能获得长久竞争优势,享受全球化带来的胜利成果。
因此,经济全球化程度越高,服务外包程度也越高[1]。
由于的经济全球化,直接促成了服务业的兴旺发达,那么人才培养作为服务外包的重要内容,自然而然也是大势所趋,可以想象,随着资源的不断融合与重组,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这一新兴事物必将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
2、日益严峻的就业市场要求对人才实行外包。
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学生的分配由国家、政府说了算,现在市场化了,学生作为人力资源全部奔向了市场。
随着市场竞争的压力日益加大,市场也不能说了算,现有市场根本消化不了成倍增长的人力资源,因此,如何理顺学生与市场的关系,提高学生在市场里的“命中率”越来越成为值得研究的话题,于是对作为中间人的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要为毕业生寻找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