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米的认识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1
千米的认识导学目标•了解千米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掌握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方法•学会运用千米和米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课前预习了解千米的概念千米是长度单位,常用于测量较长的距离,如道路、铁路等。
千米的符号为“km”,表示比米大1000倍。
千米和米的换算1千米 = 1000米换句话说,1km等于1000m。
示例•5千米= 5 × 1000米 = 5000米•3200米= 3200 ÷ 1000千米 = 3.2千米课堂授课千米和米的换算1.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公式是怎样的?答:1千米 = 1000米2.将8000米换算成千米。
答:8000 ÷ 1000 = 8(千米)3.将3.6千米换算成米。
答:3.6 × 1000 = 3600(米)4.请将以下长度换算成千米。
•12,000米答:12,000 ÷ 1000 = 12(千米)•25,000米答:25,000 ÷ 1000 = 25(千米)5.请将以下长度换算成米。
•4.2千米答:4.2 × 1000 = 4200(米)•2.5千米答:2.5 ×1000 = 2500(米)6.在下图中,从A到B的距离是多少千米?从B到C的距离是多少千米?A B C ————————————————————|———————————|———————————|———————————|———————————————————————2 km 2 km 1 km答:从A到B是2千米,从B到C是2千米加1千米,所以从B到C是3千米。
7.在一次马拉松比赛中,跑步者需要跑42.195千米。
将其换算成米。
答:42.195 × 1000 = 42,195(米)课堂练习1.请将以下长度换算成千米。
•500米答:500 ÷ 1000 = 0.5(千米)•1650米答:1650 ÷ 1000 = 1.65(千米)2.请将以下长度换算成米。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千米的认识(沪教版)
一、课前导入
1.1 问题引入
小明和小华在进行长跑比赛,小明跑了500米,小华跑了1000米,请问小明跑了多少千米?小华跑了多少千米?
1.2 学生探究
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引导学生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二、新课讲解
2.1 课堂讲解
千米是什么?为了方便我们计算长度,人们规定一公里等于1000米,即1千米=1000米。
2.2 常用长度单位
若干个单位常用长度单位
103千米(km)
102公里(km)
10米(m)
10-2厘米(cm)
10-3毫米(mm)
三、练习题
3.1 填空题
1.3千米=_______米
2.8000米=_______千米
3.50分米=_______米
3.2 选择题
1.( ) 从家到学校一共走了多少千米?
A. 1.2千米
B. 1.45千米
C. 1.5千米
2.( )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是_______。
A. 逢十进一 B. 逢百进一 C. 逢千进一
四、课堂小结
通过课堂学习,我们知道了千米的概念,以及常见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接下来我们要竭尽全力去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
五、课后作业
1.完成课本上的习题
2.科普一些长度单位的新知识。
3.3认识千米(导学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千米的含义,能够识别和运用千米作为长度单位。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发展对千米的空间感知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千米进行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千米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 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关系。
3. 千米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千米的定义和表示方法,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关系。
2. 教学难点:千米的实际应用,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准确运用千米。
四、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尺子、绳子、千米标志牌。
2. 教学场地:操场或户外场地。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提问学生是否知道什么是千米,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讲解:讲解千米的定义和表示方法,让学生明确千米是长度单位之一。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如测量操场的长度,使用尺子和绳子,让学生亲身体验千米的概念。
4.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关系,如千米与米、厘米的关系。
5. 应用: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运用千米进行计算和测量,如计算从学校到家的距离。
6. 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千米的定义和实际应用。
六、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周围的环境,找出使用千米作为长度单位的例子。
2. 让学生运用千米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如计算从家到学校的距离。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2. 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我们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千米的含义,培养他们的空间感知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以上的教学设计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
这个环节是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千米概念的关键步骤。
千米的认识教案(精选5篇教案名称:千米的认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07页例1和第108页的练习。
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千米的概念,了解1千米等于1000米,以及能够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千米的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 学生能够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熟练运用换算方法。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千米的概念,掌握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换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直尺、米尺、千米模型。
学具:练习本、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PPT上的图片,图片上有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路旁边的里程碑上写着“50千米”。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提问:“你们知道里程碑上的‘50千米’是什么意思吗?”2. 例题讲解:教师拿出千米模型,向学生解释千米的概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1千米的长度。
然后讲解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1千米等于1000米。
3.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练习题包括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以及实际问题解决。
例如:“一辆汽车行驶了30千米,请问它行驶了多少米?”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心得体会,互相解答疑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板书设计板书千米的认识板书内容:1千米 = 1000米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方法实际问题解决七、作业设计1. 请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换算:(1)2千米等于多少米?(2)500米等于多少千米?2. 实际问题解决:小明家到学校距离是8千米,他骑自行车去学校需要20分钟。
请问小明骑自行车的速度是多少米/分钟?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千米的概念和换算方法掌握较好。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仍存在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千米的认识”导学案(第一课时)
年级:三年级下册数学单元:二课型:新授课主备人:贾亚萍审核人:介秋红
学习目标:
1、建立千米的概念,知道1千米有多长。
2、能在实际生活中正确运用千米这个长度单位。
学习重点:1.初步建立1千米的计量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学习难点:能用千米正确表示长度。
一、自主学习:
1.复习
7米 = ()分米 3分米 = ()厘米
4厘米 = ()毫米 200毫米 = ()分米2. 测量一下学校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多少米?跑几圈是1000米?
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1. 读教材第20页主题图。
理解到南京98千米,到新安县23千米的意义,知道千米是比米(填长或短)的长度单位。
2.学校运动场塑胶跑道一圈是200米,5圈就有米。
3.千米= 1000米。
学校运动场塑胶跑道5圈也就是千米,我到运动场看一看跑道,想一想5圈约有多长。
4.连一连。
20米 35毫米 2313千米 20分米
三、课堂检测
1.填空
4千米=()米 3000米=()千米
9千米=()米 6000米=()千米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天安门城楼高约35()。
南京长江大桥长7()。
沪宁高速公路全长约是274()。
一棵大树高10()。
3.把每小时的路程和合适的交通工具用线连接起来。
四、收获与感悟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千米的认识》导学案教学案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千米的认识》导学案教学案《千米的认识》新课程有效教学导学案班级:三年级姓名:指导老师:审核人签字:学习目标:1、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习重难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课时安排:2课时。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生发问题】自学引导:估量从家走到学校有多少千米?从学校走到县城有多少千米?同伴比赛,看谁估量的比较准确。
1、让学生说说1千米有多长,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呢?2、填空:1千米= ()米 1米=()厘米1米= ()分米 1分米=()毫米【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学法指导: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应用准确的测量方法。
1、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走一走,数一数你走了几步,看一看100米有多远。
2、汇报:(1)请学生说一说你走了100米你走了几步,如果你走1000米大约走了多少步。
(2)提问;一个小组量出100米,10个小组一共量出多少个100米?是多少千米?(3)让学生讨论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是一千米。
【巩固训练,重点回顾】训练方法:独立完成,同桌订正。
1、星光灿烂你能把下列每组数按顺序排列吗?(1)从大到小排列:3千米500厘米 3500厘米 3千米500米 3米500厘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2)从小到大排列:9米3毫米 9米3米 9千米3米 9米3厘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2、把正确答案前面的五角星涂上颜色。
沿学校操场跑一圈是250米,要跑( )圈才是1千米。
☆ 10☆ 4☆ 40下面数中,与2千米相等的是( )。
☆ XX米☆ 2米☆ 200米☆ 20米3、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 8844 米,泰山海拔1524 米。
三年级数学上册《千米的认识》导学案人教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题是《千米的认识》,这是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内容。
在这一章里,学生们将学习到千米这个长度单位的概念,以及如何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能够理解千米这个单位,并掌握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一章的内容中,学生们需要理解千米这个单位的大小,以及它与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这将会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我准备了一些实际的长度物品,如1千米长的绳子,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千米的长度。
为了进行这一课的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
教具包括PPT 和1千米长的绳子,学具则是学生们自己准备的米尺。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将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关系进行板书,以便学生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并理解这个关系。
对于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道换算题目,让学生们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
题目会是:已知1千米等于1000米,求5千米等于多少米?答案是:5千米等于5000米。
在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环节,我会反思这一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同时,我也会给学生们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材料,让他们进一步深入学习千米这个单位。
这就是我对《千米的认识》这一课的教学设计。
我希望通过这样的设计,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千米这个单位,并掌握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学生们对于千米这个长度单位的理解和接受程度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
因为千米是一个相对较大的单位,学生们可能很难直观地理解和感受到千米的长度。
因此,我准备了一个1千米长的绳子,希望通过直观的展示,让学生们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千米的长度。
学生们掌握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方法也是一个重点。
在这个环节中,我通过PPT上的例题进行讲解,并让学生们进行随堂练习,以巩固他们刚刚学到的知识。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千米的认识北京版 (3)一、认识千米千米是长度的单位,1千米等于1000米。
常用于测量公路、铁路、运河等长距离。
我们已经学过了米的认识,那么千米和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其实非常简单,千米就是1000个米的长度。
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进行计算:1千米 = 1000米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些实际的例子。
二、千米的应用1. 长距离的计量假设我们要测量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这个距离可能会非常长,如何表示呢?这时候千米就显得非常有用了。
比如:北京市和上海市之间的距离是约1318千米。
2. 运动距离的计量在运动训练中,千米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度量单位。
比如:在长跑比赛中,比赛的路程通常是以千米为单位的。
如果一名跑友说:“我今天跑了5千米”,那么我们就知道他跑了5000米的长度。
3. 数值的转换有时候我们需要将一个长度数值从千米转换为米,或者从米转换为千米,这时候需要用到单位换算。
例如:•3千米 = 3000米•1800米 = 1.8千米三、练习题1.请用公式算出2千米等于多少米?2千米 = 2 * 1000米 = 2000米2.请用公式算出1950米等于多少千米?1950米 = 1.95千米3.北京到上海的距离是1318千米,那么北京到西安的距离如果是700千米,请问哪个城市更远一些?答:北京到上海更远。
四、总结本次导学我们认识了千米这个长度单位,并且学会了如何使用千米进行长距离测量和运动距离度量,同时也掌握了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希望同学们在实际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千米的认识》教案(优秀8篇)关于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准备:要求学生到路边观察路标,教师制作一块路标。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我们都学了哪些长度单位?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具体表示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及1米的长度。
2、教师说明: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比较大的是米。
你们还见过或听说过比米大的长度单位吗?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提到“千米”。
二、探究新知1、认识千米。
教师出示例3的情境图。
(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播放提前录制好的视频录像,录像中出现路牌标志)提出下面的问题:类似图中的情境你见过吗?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学情预设:看到上面的情境图,学生一下子会调出已有的知识经验,他们会想到周围的路标。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解释路标上的“21千米”和“23千米”是什么意思。
教师指出:在计量比较长的路程的时候,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也叫做公里。
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2、出示老师收集到的学校附近的路标,让学生理解、体会从某路口到当地某个标志性建筑的路程是多少千米的含义。
3、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1)师:那么1千米的路程有多远呢?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米”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都喜欢上体育课,(教师出示学校操场的图片)学校操场的跑道一圈是400米(注:每个学校的跑道可能不相同,这里仅以400米为例说明大体教学思路,实际教学时,尽可能用学生身边的数据),算一算,跑几圈就是1000米?教师指出:1000米就可以用较大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就是千米。
板书:1千米(公里)=1000米教师:同学们上学,有步行的,有骑自行车的,有坐公交车的,还有父母开车接送的。
人步行每小时可以走5千米,骑自行车每小时可行15千米,坐公交车每小时可以行40千米。
《千米的认识》教学教案《千米的认识》教学教案(精选1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千米的认识》教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千米的认识》教学教案篇1一、教学内容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时,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数学才是有生命力的。
教师找准了教学内容与学生知识经验的“切合点”,在学生建立师:火箭的速度大约是每秒4千米,也就是多少米?此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通过多方位、多角度的材料感知建立1千米的丰富表象,学生举例身边的事物并用具体的数据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给学生提供操作、交流与想象的时间和空间,在提供学习资料的基础上现场生成学习材料,在交流中进一步感受1千米的具体长度,在头脑中比较清晰的建立1千米长度的“模型”,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在学生具有大量的感性基础和丰富的表象积累上,以直观、动态的录象播放让学生感知摩托车行驶1千米路程,用另一种的方式感知和感受1千米,强化了对1千米有多长的感受性。
此环节的设计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联系生活提供丰富学习材料作为数学教学的活教材,使数学不显得枯燥而是充满真实感和亲切感,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的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二、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体现新课标理念,设计巧妙,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素材,注重学生自己对知识的体验,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一)让数学知识与生活密切联系当数学与学生的现实密切联系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
新课标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对于1千米的观念的建立本身是枯燥的,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只是机械被动的去学习。
然而教师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有目的的选择和补充,教师选择贴近学生生活,以常见的事物作为教学内容,如播放我国长江、雅鲁藏布江、火箭发射等图片,让学生对它们的长度、深度、高度进行千米和米的换算,使学生自然就融入了学习环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与意义。
•••••••••••••••••千米的认识教案千米的认识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千米的认识教案(精选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千米的认识教案篇1一、揭题:谈话:同学们,五一都去哪儿玩了?今天许老师要带你们到更远的地方,到我国的大江南北去欣赏祖国壮美的河山。
课件出示长城、介绍长城,再问:你知道长城有多长吗?提示:长城全长6700()填上合适的单位,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填。
(结合学生回答进行复习)出示答案:“千米”引出课题。
二、新课:1、了解学生对千米的认识情况(1)看到答案你有什么想说的吗?说说你对千米都有哪些了解?(2)根据学生的回答,学生千米和米的进率1千米等于多少米?1000米又等于多少千米?学会正确地读法。
2、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1)你认为一千米实际到底有多么长,你能想得出来吗?让学生自由说一说(2)从学校大门出发到叶廷鹏鹏纪念馆门前大约500米,来回约是一千米。
闭眼想一想这一千米的长度。
让学生根据已知的长度说一说1千米有多长。
例如:学校的大门到最里层教学楼的距离大约是50米,20个这样的长度就是1千米;旗杆高10米,100根旗杆头尾相接的长度大约是1千米(课前准备:让学生先了解学校内各场所有长度。
两幢教学楼之间长约50米;旗杆高10米;篮球场的长约25米;多媒体教室长约15米等等;)(3)根据了解的一千米长度,同桌讨论:从林步桥十字路囗沿乡交车往平阳方向出发,大约到什么地方大约是一千米(选择:练川卫生院;柳洋路囗;上桥路囗;)反馈时说说你的想法。
(4)小组讨论:你有什么办法知道从你家门口到什么地方大约是一千米?对学生先前可能提出的1千米的路进行回顾。
(刚才某同学说的距离是一千米吗?课后,选择同学们讨论的一种方法去验证。
)3、千米的应用。
(1)千米是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很广,在表示路程、河流的长度或象长城这样巨大的建筑工程时往往用到千米这个单位。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三单元第三课时千米的认识人教新课标版教案:千米的认识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新课标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三单元第三课时,主题是“千米的认识”。
我们将通过学习,了解千米的概念,掌握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千米的意思,能够正确地描述千米的长度。
2. 掌握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换算。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关系,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千米的长度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包括千米的概念、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关系等内容。
2. 长度单位尺,用于直观地展示千米的长度。
3. 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千米概念和换算关系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学生展示一段1千米长的道路,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千米的长度。
2. 新课导入:通过PPT课件,我会向学生介绍千米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千米的长度。
3. 知识讲解:我会用教具和PPT课件相结合的方式,讲解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关系,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
4. 例题讲解:我会用一些实际的例题,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我会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以此来巩固他们对千米概念和换算关系的理解。
6. 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写出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一些关键的解题步骤,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7. 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有关千米认识的作业,包括一些实际的计算题和描述题,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千米的长度概念和换算关系。
同时,我还会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材料,让他们能够进一步了解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这就是我对于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三单元第三课时“千米的认识”的教学设计。
希望通过我的努力,学生们能够在这个单元中学得开心,学有所成。
《千米的认识》教案【优秀13篇】千米的认识教案篇一教学内容千米的认识。
(教材第26页)教学目标1、明确千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2、知道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往能力。
4、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明确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
难点:体验1千米的实际长度,形成正确表象。
教具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呢?生:毫米、厘米、分米、米。
师:这些都是较小的长度单位,当测量比较长的距离时,该用什么长度单位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
【设计意图:借助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师:关于“千米”这一概念,你们对它有哪些了解呢?生1:“千米”也是长度单位,1千米=1000米。
生2:“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是测量比较长的路程时选用的计量单位。
生3:“千米”也叫“公里”。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正确,看起来大家对千米的了解还真不少呢。
不过刚才大家所说的,都是凭自己的主观感觉猜测的,那么,到底1千米有多长,需要走多长时间?你们哪位同学估测得最准确,能不能自己想办法来验证一下?可以跟小组的同学进行讨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验证方案;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生1:走一步大约长5分米,走20xx步大约是1千米。
从学校门口出发,走20xx步,看走到什么地方是1千米,再计算一下时间。
生2: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沿着100米的跑道走10次,就是1千米,并计算一下时间。
(课件出示:教材第26页右下方图)生3:学校运动场的跑道一圈长400米,沿着跑道走2圈半就是1000米。
10 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是1千米。
(课件出示:教材第26页例4情景图)……师:根据自己的验证方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践活动。
各小组进行实践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2.1.2 千米的认识苏教版
1. 引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计算路线的距离、运动员的速度或是汽车的油耗等,这些都需要我们掌握长度和距离的概念。
其中,以千米为单位的长度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
2. 学习目标
•掌握千米的概念;
•学会使用千米衡量长度、距离。
3. 学习过程
3.1 千米的概念
千米(km)是长度的一种单位,是国际通用单位制(国际标准单位制)中长度单位之一。
1千米等于1000米。
3.2 千米的表示方法
在书写中,通常会用km来表示千米。
我们可以将千米和其他长度单位进行对比,来更好地理解千米的大小。
比如:
•1千米 = 1000米
•1米 = 100厘米
•1厘米 = 10毫米
3.3 如何使用千米衡量长度和距离
在实际的生活中,我们需要通过测量来获得长度和距离。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明确应用:
•步行距离:当我们步行到学校或超市时,我们需要知道需要走多少千米才能到达目的地。
•行驶距离:当我们驾驶汽车前往远方时,我们需要知道需要行驶多少千米才能到达目的地。
•运动员速度:当我们观看体育比赛时,我们关心的是运动员在什么时间内运动了多少千米的距离,即其速度大小。
•油耗计算:在我们驾驶汽车时,我们需要知道如果行驶1千米会消耗多少升汽油,以便更好地管理油耗。
4. 总结
千米是长度中的一种常见的计量单位,可以在实际生活中进行广泛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千米的概念、表示方法以及如何使用千米衡量长度和距离。
下一步,我们可以通过练习题和其他相关学习资料来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千米的认识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了解千米的定义和意义;2.掌握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3.能够运用千米进行长度测量和计算。
二、导学内容千米的定义和意义1. 千米的定义:千米,简称“公里”,是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单位之一,国际符号为“km”。
千米是指1000米的长度,是大型距离单位中最常用的一种。
2. 千米的意义:千米用于测量较长距离,常用于测量两地之间的距离、车辆行驶里程、长城的长度等。
千米的使用使得长度测量更加方便和统一。
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1. 千米与米的换算:1千米 = 1000米,即千米与米之间是一种十进制的换算关系。
2. 千米与分米的换算:1千米 = 10000分米,即千米与分米之间是一种百进制的换算关系。
3. 千米与厘米的换算:1千米 = 100000厘米,即千米与厘米之间是一种千进制的换算关系。
4. 千米与毫米的换算:1千米 = 1000000毫米,即千米与毫米之间是一种百万进制的换算关系。
运用千米进行长度测量和计算1. 长度测量:使用千米可以更方便地进行较长距离的测量。
例如,测量两地之间的距离,可以直接使用千米作为单位,更加直观和简便。
2. 长度计算:在一些实际问题中,需要根据已知条件进行长度计算。
使用千米可以使计算更加简化。
例如,已知一辆车的行驶速度为60千米/小时,行驶时间为2小时,可以通过计算得到车辆行驶的总长度为120千米。
三、导学练习1. 将2000米表示为千米:________2. 将25000毫米表示为千米:________3. 一辆车以80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行驶了3个小时,求行驶的总长度:________四、拓展探究1. 除了千米之外,长度单位还有哪些?请列举出部分并注明其换算关系。
2. 千米在什么场景下常用?请举例说明。
五、总结归纳通过本次导学,我们学习了千米的定义和意义,掌握了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够运用千米进行长度测量和计算。
篇一: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千米的认识贾禄山教学目标知识: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1千米=1000米能力:能正确运用千米表示长度。
能估计多远是1千米创新:测量、联想,建立空间观念德育: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步骤一、复习1、提问: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2、口答:1米等于几分米,1分米等于几厘米,1厘米等于几毫米,1米等于几厘米。
3、做一做: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1)、单人书桌的长度是60()。
(2)、深圳国贸大厦的高度是160()。
(3)、有一项田径比赛是200()跑。
(4)、2米=()分米(5)、60厘米=()分米二、新授1、导入新课量比较精密的零件常用毫米作单位;量课本的长、宽一般用厘米作单位;量教室的长、宽可用米作单位;那么测量两个城市之间的路程用什么单位合适呢?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
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2、联系实际,初步认识“千米”。
(1)知道了1米的长度,你能想象出1000米有多长吗?(2)出示运动场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想象:运动场的跑道,一(3)圈通常是400米,跑2圈半大约是1000米。
即1千米=1000米。
(4)出示“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情境图,推出“千米”概念。
a、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就是1千米。
b、引导学生对上式等号两端进行比较:用等号连接,说明它们所表示的长度怎么样?等号两端的数字和单位相同吗?c、要表示一个距离的长短,能一不能只看数字:还要看什么?四、练习1、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选用单位。
数学课本宽17();学校操场长250();成人3小时行15()。
2、填空。
3千米=()米7千米=()米9000米=()千米8000米=()千米四、总结(略)五、作业第72页练习十八第1、2题。
板书设计:千米的认识1千米=1000千米篇二:《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人教实验版三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分析:1.教学主要内容: 7、8页例4、例5 2.教材编写特点:量与计量的各种概念,例如千米、吨、秒等,都是从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中产生的。
千米的认识导学案
三年级数学班级姓名等级
【课内预习案】:
1、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写出所学的长度单位()、()、()、()。
2、同桌间用手比划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
【课内探究案】:
1、根据你所看到的情景图获取信息:叶镇21千米,灵山23千米分别指的是从里程牌到()还有21千米,到()还有23千米。
2、()个1米就是100米,()个1米就是1000米。
3、自学课本第七页后填空:
(1)、千米也叫(),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1千米(公里)=()米。
(2)、1千米=1000米的的读法。
(注意在数字和单位之间的适当停顿)
(3)、如果学校的操场一圈是200米,沿操场走()圈正好是1千米。
(4)、如果一圈是400米,走()正好是1千米。
【课内训练案】:
1、想一想,填一填。
3000米=()米5千米=()米800分米=()米
7000米=()千米5000米—2千米=()米
3000米+2千米=()千米
2、判断。
(对的打∨,错的打×)
(1)、汽车每小时行40米。
()
(2)、电线杆高6千米。
()
(3)、小李身高135厘米。
()
(4)、飞机每小时飞行1800千米。
()
(5)、教室黑板长3分米。
()
(6)、一枝铅笔长2千米。
( )
3、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6000分米60米6千米60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