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玻璃器皿的包扎及灭菌
- 格式:ppt
- 大小:1.12 MB
- 文档页数:46
实验五常用玻璃器皿的清洗、包扎及灭菌技术一、实验目的1.熟悉微生物实验常用玻璃器皿的名称、规格及配套使用物品;2.掌握实验室常用玻璃器皿的清洗和包扎方法;3.了解干热灭菌、蒸汽灭菌原理,掌握玻璃器皿干热灭菌及高压蒸汽灭菌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一)微生物常用器皿、物品微生物实验常用玻璃器皿的名称、规格及配套使用物品介绍,见表2-1。
表2-1微生物实验常用玻璃器皿的名称和规格名称常用规格及配套使用物品烧杯50mL,100mL,250mL,500mL,1000mL,2000mL,3000mL,5000mL配套烧杯刷:大号,中号,小号三角瓶100mL,250mL,500mL,1000mL,2000mL,3000mL配套三角瓶刷:大号,中号,小号容量瓶无色:25mL,50mL,100mL,250mL,500mL,1000mL,2000mL棕色:25mL,50mL,100mL,250mL,500mL,1000mL,2000mL量筒5mL,10mL,25mL,50mL,100mL,250mL,500mL,1000mL,2000mL移液管1mL(分度0.01mL),2mL(分度0.02mL),5mL(分度0.05mL),10mL(分度0.1mL),20mL(分度0.1mL),50mL(分度0.5mL)配套洗耳球:大号,中号,小号培养皿35mm,75mm,90mm,120mm,150mm配套封口膜:12*12mm,16*16mm 酒精灯150mL配套:火柴漏斗60mL,80mL配套滤纸、漏斗架定性滤纸:7cm,9cm,11cm,12.5cm,15cm 定量滤纸:7cm,9cm,11cm,12.5cm,15cm滴定管酸式滴定管:50mL碱式滴定管:50mL 配套滴定台、蝴蝶夹滴瓶(小口瓶)无色:30mL,60mL,120mL 棕色:30mL,60mL,120mL广口瓶无色:125mL,250mL,500mL,1000mL,2000mL棕色:125mL,250mL,500mL,1000mL,2000mL试管10*100mm,12*100mm,15*100mm,15*150mm,18*180mm,20*200mm 配套试管刷:大号,中号,小号配套试管架:12.5mm,15.5mm,18.5mm,20.5mm载玻片25*75mm,30*60mm,100*100mm,500*500mm,900*600mm盖玻片18*18mm,20*20mm,22*22mm,24*24mm,24*32mm,24*50mm温度计0-100℃,0-200℃,0-300℃坩埚30mL,50mL配套坩埚钳研钵80mm,100mm,120mm,150mm(二)常用玻璃器皿用途:1.烧杯:用于盛装、转移、配制、加热培养基及试剂。
1 玻璃器皿的灭菌湿热灭菌法(蒸汽灭菌),即将玻璃器皿包扎好后,置入蒸汽灭菌器中,进行高温高压灭菌。
灭菌的温度为121℃,维持20-30分钟。
一般玻璃培养容器常常与培养基一起灭菌。
干热灭菌法,即在烘箱内对器皿进行杀菌处理,是一种彻底杀死微生物的方法。
灭菌时间为150℃/40分钟或120℃/120分钟;若发现芽孢杆菌,则应为160℃/90-120分钟。
干热灭菌的缺点是热空气循环不良和穿透很慢,因此,干热灭菌时,玻璃容器在烘箱内不应堆放太满、太挤,以妨碍空气流通,造成温度不均匀,而影响灭菌效果。
灭菌后冷却速度不能太快,以防玻璃容器因温度骤变而破碎,应等到温度下降到50℃左右时,方能打开烘箱门取出玻璃容器;否则外部的冷空气就会被吸入烘箱,使里面的玻璃器皿受到微生物污染,甚至有可能发生炸裂的危险;也可将玻璃器皿直接存放在烘箱内待用。
此外,还可把玻璃器皿放入水中进行煮沸灭菌。
2 金属器械的灭菌对于无菌操作所用的各种器械,如镊子、解剖刀、解剖针和接种铲等金属器械,一般用火焰灭菌法;即把金属器械放在95%的酒精中浸一下,然后放在火焰上燃烧灭菌,待冷却后再使用。
这一步骤应当在无菌操作过程中反复进行,以免交叉污染。
金属器械也可以用干热灭菌法灭菌,即将拭净或烘干的金属器械用纸包好,盛在金属盒内,放于烘箱中在120℃的温度下灭菌2小时,或用布包好后放在高压灭菌器内灭菌。
3 布质制品的灭菌工作服。
口罩。
帽子等布质品均用湿热灭菌法,即将洗净晾干的布质品用牛皮纸包好,放入高压灭菌器中,在压力为1.1Mpa、温度为121℃的情况下,灭菌20-30分钟。
4 塑料器皿和器械有些类型的塑料器皿也可以静心高温灭菌,如聚丙烯、聚甲基戊烯、同质异晶聚合物等可121℃下可反复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一、实验背景玻璃器皿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实验器材,其清洁、干燥、包扎及灭菌是保证实验结果准确性的关键步骤。
包扎作为灭菌前的重要环节,对于防止玻璃器皿在灭菌过程中受到污染具有重要作用。
本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玻璃器皿的包扎方法,提高实验技能。
二、实验目的1. 熟悉玻璃器皿的名称、规格及用途。
2. 掌握玻璃器皿的清洗、干燥、包扎及灭菌方法。
3.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实验操作习惯。
三、实验原理玻璃器皿的包扎是灭菌前的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防止灭菌过程中玻璃器皿受到污染。
包扎材料应具有一定的透气性,以便在灭菌过程中蒸汽能够穿透,达到灭菌效果。
同时,包扎材料应具有一定的阻隔性,防止空气中的微生物进入玻璃器皿。
四、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玻璃器皿(试管、培养皿、三角瓶等)、棉塞、牛皮纸、剪刀、镊子、酒精灯等。
2. 实验仪器:高压蒸汽灭菌锅、烘箱、天平等。
五、实验步骤1. 清洗玻璃器皿:将玻璃器皿用去污粉或洗涤液刷洗,然后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倒置晾干。
2. 制作棉塞:将棉线剪成长约10cm的棉线,用镊子将其穿过试管口,使棉线两端分别位于试管两端,用橡皮筋固定。
3. 包扎玻璃器皿:将洗净、晾干的玻璃器皿放入牛皮纸中,用剪刀将牛皮纸剪成适当大小,将玻璃器皿包裹住,用橡皮筋固定。
4. 灭菌:将包扎好的玻璃器皿放入高压蒸汽灭菌锅中,按照实验要求设置温度、压力和时间,进行灭菌。
5. 冷却:灭菌完成后,关闭电源,待压力降至0时,打开灭菌锅盖,取出玻璃器皿。
6. 验证灭菌效果:将灭菌后的玻璃器皿进行微生物检测,确保无微生物污染。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本次实训,学生掌握了玻璃器皿的清洗、干燥、包扎及灭菌方法。
实验过程中,学生认真操作,确保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1. 清洗:实验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玻璃器皿的清洗方法,确保了玻璃器皿的清洁。
2. 干燥:实验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玻璃器皿的干燥方法,确保了玻璃器皿的干燥。
3. 包扎:实验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玻璃器皿的包扎方法,确保了玻璃器皿在灭菌过程中不受污染。
无菌操作技术—用品的清洗、包扎、灭菌及培养基的配制无菌操作技术是实验室中非常重要的技术,可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用品的清洗、包扎、灭菌以及培养基的配制的一些建议和步骤:用品的清洗在进行无菌实验前,确保所有用品是干净的,没有任何污染物。
1. 使用洗碗液和温水彻底清洗所有用品,包括培养皿、试管、移液器等。
2. 用专用的刷子和洗涤剂清洗玻璃器皿,保证器皿内外表面完全清洁。
3. 用去离子水或者超纯水冲洗所有用品,以除去洗涤剂和其他杂质。
4. 沥干并摆放用品在干净的工作台上。
用品的包扎包扎是为了防止用品在操作过程中受到外界污染。
1. 在无菌环境下,将用品放在无菌纸上。
2. 使用无菌纸或箔纸将用品包裹好,封口处用无菌胶带固定。
3. 将包扎好的用品放入无菌中,并密封。
用品的灭菌灭菌是为了杀死用品上的细菌和其他微生物。
1. 使用常见的灭菌方法包括高温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
2. 对于耐高温的器皿,如玻璃器皿,可以选择高温干热灭菌。
将器皿放入预热至160°C的高温灭菌器中,保持30分钟。
3. 对于耐湿热的器皿,如塑料器皿,可以选择湿热灭菌。
将器皿放入预热至121°C的压力灭菌器中,保持15-20分钟。
培养基的配制培养基是进行微生物培养的基础,配制过程需要严谨操作。
1. 根据需要的培养基种类和配方,准备所需的培养基成分。
2. 使用称量器具准确称量所需成分,并将其加入无菌中。
3. 向无菌中添加适量的热蒸馏水,并搅拌混合,直到成分溶解彻底。
4. 根据需要调整pH值,并使用pH计进行测量和校准。
5. 分装培养基到无菌培养皿或试管中。
6. 对于固体培养基,添加适量琼脂糖,并将其加热至混合溶解。
然后将培养皿冷却,直到琼脂糖凝固。
以上是无菌操作技术中用品的清洗、包扎、灭菌以及培养基的配制的基本步骤和建议。
通过严格遵循这些步骤,可以提高实验的可靠性,并避免实验结果的污染和误差。
玻璃器具等的清洗、烘干、包扎、灭菌一、实验目的要求1、进一步加强学习、掌握玻璃器具等器材的清洗、烘干、包扎的包扎技术。
2、为下一次的课做好器材的准备工作。
二、原理为确保实验顺利地进行,要求把实验所用的玻璃器皿清洗干净。
为保持灭菌后和无菌状态,需要对培养皿、吸管等进行包扎,对试管和三角瓶等加塞棉塞。
这些工作看起来很普通简单,但如操作不当或不安操作规定去做,则会影响实验结果,甚至会导致试验的失败。
灭菌原理:高压蒸汽灭菌是将待灭菌的物品放在一个密闭的加压灭菌锅内,通过加热,使灭菌锅隔套间的水沸腾而产生蒸汽。
待水蒸汽急剧地将锅内的冷空气从排气阀中驱尽,然后关闭排气阀,继续加热,此时由于蒸汽不能溢出,而增加了灭菌器内的压力,从而使沸点增高,得到高于100℃的温度。
导致菌体蛋白质凝固变性而达到灭菌的目的。
适用于一般培养基、玻璃器皿、无菌水、金属用具。
一般培养基在121.3℃灭菌20分钟即可。
干热灭菌是利用高温使微生物细胞内的蛋白质凝固变性而达到灭菌的目的。
细胞内的蛋白质凝固性与其本身的含水量有关,在菌体受热时,当环境和细胞内含水量越大,则蛋白质凝固就越快,反之含水量越小,凝固缓慢。
因此,与湿热灭菌相比,干热灭菌所需温度高(160—170℃),时间长(1—2小时)。
但干热灭菌温度不能超过180℃,否则,包器皿的纸或棉塞就会烤焦,甚至引起燃烧,因而一般塑料制品不能用干热灭菌。
三、试剂和仪器(一)仪器高压蒸汽灭菌锅、电热烘箱、试管、三角瓶、培养皿和吸管、棉线、纱布、棉花、牛皮纸、报纸、硅胶塞等四、实验内容(一)玻璃器皿的清洗:l 新购的玻璃器皿的洗涤将器皿放入2%盐酸溶液中浸泡数小时,以除去游离的碱性物质,最后用流水冲净。
对容量较大的器皿,如大烧瓶、量筒等,洗净后注入浓盐酸少许,转动容器使其内部表面均沾有盐酸,数分钟后倾去盐酸,再以流水冲净,倒置于洗涤架上晾干,即可使用。
l 常用旧玻璃器皿的洗涤确实无病原菌或未被带菌物污染的器皿,使用前后,可按常规用洗衣粉水进行刷洗;吸取过化学试剂的吸管,先浸泡于清水中,待到一定数量后再集中进行清洗。
玻璃器皿的清洗包扎干热灭菌及常见培养基配置湿热灭菌玻璃器皿的清洗、包扎和干热灭菌一、目的要求掌握玻璃器皿的清洗、包扎及干热灭菌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材料玻璃器皿、烘箱、牛皮纸、纱布、纱绳三、操作步骤(一)清洗方法根据实验目的、器皿的种类、所盛放的物品、洗涤剂的类别和沾污程度等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1. 新玻璃器皿的洗涤方法新购置的玻璃器皿含游离碱较多,应在酸溶液内先浸泡数小时,酸溶液一般用2%的盐酸或洗涤液,浸泡后用自来水冲洗干净。
2. 使用过的玻璃器皿的洗涤方法(1)试管、培养皿、三角烧瓶、烧杯等可用瓶刷或海绵沾上肥皂或洗衣粉或去污粉等洗涤剂刷洗,然后用自来水充分冲洗干净。
但是,洗衣粉和去污粉较难冲洗干净,常在器壁上附有次以上充分冲洗,或可用稀盐酸摇洗一次,再用水冲洗。
一层微小粒子,故要用水多次甚至10若内壁的水是均匀分布成一薄层,表示油垢完全洗净,若挂有水珠,则还需用洗涤液浸泡数小时,然后再用自来水充分冲洗。
(2) 装有固体培养基的器皿应先将其刮去,然后洗涤。
带菌的器皿在洗涤前先浸在2%煤酚皂溶液(来苏尔)或0.25%新洁尔灭消毒液内24小时或煮沸半小时,再用上法洗涤 (3)载玻片与盖玻片用过的载玻片与盖玻片如滴有香柏油,要先用皱纹纸擦去或浸在二甲苯内摇晃几次,使油垢溶解,再在肥皂水中煮沸5—10 min,用软布或脱脂棉花擦试,立即用自来水冲洗。
然后在稀洗涤液中浸泡0.5—2 h,自来水冲去洗涤液,最后用蒸馏水换洗数次,待干后浸于95%酒精中保存备用。
3. 洗涤液的配制与使用(1)洗涤液的配制洗涤液分浓溶液与稀溶液两种,配方如下:浓溶液重铬酸钠或重铬酸钾(工业用) 50g自来水 150mL浓硫酸(工业用) 800mL稀溶液重铬酸钠或重铬酸钾(工业用) 50g自来水 850mL浓硫酸(工业用) 100mL配法都是将重铬酸钠或重铬酸钾先溶解于自来水中,可慢慢加温溶解,冷却后徐徐加入浓硫酸,边加边搅动。
实训一常用玻璃器皿的清洗、包扎及干热灭菌一、实验目的1、熟悉微生物实验常用玻璃器皿的名称、规格及配套使用物品;2、掌握实验室常用玻璃器皿的清洗和包扎方法;3、了解干热灭菌原理,掌握玻璃器皿干热灭菌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一)微生物常用器皿、物品微生物实验常用玻璃器皿的名称、规格及配套使用物品介绍,见表1-1。
表1-1 微生物实验常用玻璃器皿的名称和规格接上表1-1常用玻璃器皿用途:1、烧杯用于盛装、转移、配制、加热培养基及试剂。
2、三角瓶用于贮盛生理盐水或培养基,底大口小,以便加塞,并能平稳放置。
3、容量瓶用于准确地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
4、量筒用于量取液体培养基、蒸馏水等。
5、移液管用于吸取试剂、培养液和生理盐水等。
6、培养皿主要用于细菌分离和培养,由底、盖两部分组成,底、盖大小应合适,不宜过紧或过松,皿盖高度较皿底稍低,皿底应平正。
7、漏斗分为长颈和短颈两种,常用口径为60-150mm,用于分装培养基、溶液或过滤。
8、滴定管分为酸式和碱式两种,用于准确量取或滴定酸性/碱性溶液。
9、试剂瓶分为广口和小口两种,用于贮备试剂,有棕色和无色两种,前者盛避光试剂。
10、试管用于盛平板用的培养基和稀释用的无菌水、做斜面培养基用以及用于各种生理生化鉴定试验。
不同规格试管的用途,没有严格的划分,以便于工作、节省材料为原则。
11、载玻片和盖玻片用于微生物涂片观察及标本制备。
12、坩埚用于固体物质的灼烧,溶液的蒸发、浓缩或结晶。
13、研钵用于研磨固体物质或进行粉末状固体物质的混合。
14、玻璃棒直径3-5mm,用于搅拌液体。
15、玻璃珠常用中性硬质玻璃制成,直径3-4mm和5-6mm,用于打碎组织、样品和菌落等。
其他微生物实验常用物品名称、常用规格、型号介绍见表1-2。
表1-2 其他微生物常用物品名称、常用规格、型号接上表1-2(二)微生物常用玻璃器皿清洁清洁的玻璃器皿是得到正确实验结果的重要条件之一。
清洗的目的就在于除去玻璃器皿上的污垢(灰尘、油垢、无机盐类等物质),使其不能妨碍得到正确的实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