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移植的围术期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2.76 MB
- 文档页数:35
3例心肺联合移植围术期护理体会冯丽萍;武丽娟;陈慧【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药杂志》【年(卷),期】2015(019)002【总页数】3页(P116-118)【关键词】心肺移植;术后监护;护理【作者】冯丽萍;武丽娟;陈慧【作者单位】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心胸外科,江苏镇江,212002;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心胸外科,江苏镇江,212002;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心胸外科,江苏镇江,212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6心肺联合移植(CHLT)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终末期心肺功能衰竭最有效的方法[1],国外自20世纪60年代末期开展此手术以来,已取得较为满意的远期疗效,而中国自80年代至今, 心肺联合移植仍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2]。
本院2003年7月—2012年8月共完成心肺联合移植3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例1:女性,33岁,体质量50 kg,术前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伴艾森曼格综合征,心功能Ⅳ级。
病理诊断: ① 先天性心脏病,心脏肥大(失代偿期)(重500 g); ② 肺动脉高度扩张; ③ 房间隔缺损(4 cm×3 cm); ④ 肺动脉粥样硬化; ⑤两肺淤血以左、右上叶为主; ⑥ 左肺上叶小灶性急性炎症。
例2:男性,46岁,体质量84 kg, 术前诊断为扩张性心肌病伴肺动脉高压,心功能Ⅲ~Ⅳ级。
病理诊断: ① 扩张性心肌病(重800 g); ② 肺动脉狭窄; ③ 肺动脉高压; ④ 两肺慢性肺淤血;⑤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Ⅱ~Ⅲ级; ⑥ 隆突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例3:男性,30岁,体质量49 kg, 先天性发绀型心脏病,心功能Ⅲ~Ⅳ级,心脏超声提示左室双出口,室间隔缺损直径28 mm, 肺动脉瓣狭窄伴肺动脉主干及左、右分支发育不良,内径分别为14 mm、12 mm及8 mm, 上腔静脉直径40 mm,大血管异位,中重度三尖瓣反流。
病理诊断: ① 心脏肥大,重650 g; ② 左室双出口; ③ 左心室壁及室间隔壁厚3 cm; ④ 室间隔缺损,直径26 mm; ⑤ 肺动脉瓣狭窄伴钙化; ⑥ 慢性肺淤血伴肺动脉狭窄; ⑦ 左、右肺门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心脏移植患者的长期护理心脏移植是一项重要的外科手术,它为那些有严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提供了新生。
然而,手术结束并不意味着一切都已结束。
对于心脏移植患者来说,长期护理是至关重要的。
在本文中,将讨论心脏移植手术后的长期护理措施。
一、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心脏移植后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手术后的几年时间里,患者需要继续使用免疫抑制剂以防止排斥反应发生。
这些药物可以抑制免疫系统攻击新心脏,但同时也会降低整体免疫功能。
因此,心脏移植患者容易感染,并且需要采取预防措施来避免感染。
此外,除了免疫抑制剂外, 心脏移植患者也需要服用其他药物来帮助控制体内液体平衡及健康指标, 如改善血压、减少水肿等等。
二、定期随访为了确保心脏移植的长期成功,定期随访非常重要。
在手术后的头几个月里,患者需要密切关注新心脏的功能和术后恢复情况。
这包括定期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以及血液检查等。
在众多的护理过程中, 注意术后随访是指导及跟踪患者康复情况的一个关键环节, 医生可以通过监测患者一段时间内的身体反应与血值指标来确保新心脏是否正常运作并识别任何可能出现的问题.三、饮食和运动良好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对于心脏移植患者而言至关重要。
他们应该尽量遵循健康均衡饮食,限制高盐和高脂肪食物,以保持合适体重,并维持血压、胆固醇等生化指标在正常范围内。
此外,适度的运动有助于增强心脏功能和整体身体健康。
然而, 心脏移植手术后, 患者需要根据医生给予的指导来定制适合自身情况的运动计划, 并且要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对新心脏造成额外压力。
四、心理支持心脏移植是一个对患者来说意义重大的手术,因此他们可能会经历与手术相关的焦虑和抑郁等情绪问题。
为了帮助心脏移植患者应对这些挑战,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非常重要。
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社会工作者可以与患者合作,帮助他们应对并适应术后生活状态。
同时, 亲人及家庭成员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理解和宽容也是必不可少的。
心脏移植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 尤庆生;刘俊华;严煜;赵强;王春生;赵宏胜;高福民;张斌;吴娟 【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学》 【年(卷),期】2002(009)006 【摘 要】目的:总结心脏移植围手术期处理的初步经验.方法:2例终末期扩张性心肌病和1例复杂性先心病人进行了同种原位心脏移植术,围手术期分别在受体和供体的选择、供心的保护、循环和呼吸的支持治疗、免疫治疗和监测、预防感染这五方面着重进行了处理.结果:所有病人均存活,心功能由Ⅳ级提升至Ⅰ~Ⅱ级;术前EF平均27.67%,术后提高到69.3%;未发生循环和呼吸系统并发症,亦未发生排异和严重感染等并发症,顺利出院.随访1年多,3例患者均生活质量良好.结论:心脏移植手术的成功除了熟练的手术技术外,选择恰当的供体和受体、良好的供心保护、适当的循环和呼吸的支持治疗、正确的免疫治疗和监测、有效的防感染措施是心脏移植围手术期处理的重点,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总页数】3页(P679-681) 【作 者】尤庆生;刘俊华;严煜;赵强;王春生;赵宏胜;高福民;张斌;吴娟 【作者单位】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胸心外科,南通,226001;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胸心外科,南通,226001;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胸心外科,南通,226001;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外科,上海,20003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外科,上海,200032;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胸心外科,南通,226001;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胸心外科,南通,226001;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胸心外科,南通,226001;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胸心外科,南通,226001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R65 【相关文献】 1.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手术麻醉处理进展 [J], 黄小彬(综述);叶凤青(审校) 2.心脏移植手术麻醉处理进展 [J], 王维强 3.同种原位心脏移植手术的麻醉处理 (附6例报告) [J], 仲吉英;周俊;杨承祥 4.原位心脏移植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配合方案研究 [J], 叶翠玲;苏建薇;梁清梅 5.原位心脏移植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J], 张丽敏
全机器人不开胸心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围术期护理张赤铭;周红;赵彦珍;徐文红【摘要】@@ 全机器人不开胸心脏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和不影响美观等优势,是一种高度精密和复杂的技术.此术式的开展极大程度地依赖于术者丰富的心血管外科知识和熟练的手术技巧.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我院心血管外科共进行全机器人不开胸心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63例,经精心治疗与护理,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期刊名称】《解放军护理杂志》【年(卷),期】2010(027)015【总页数】2页(P1169-1170)【关键词】全机器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护理【作者】张赤铭;周红;赵彦珍;徐文红【作者单位】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6全机器人不开胸心脏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和不影响美观等优势,是一种高度精密和复杂的技术。
此术式的开展极大程度地依赖于术者丰富的心血管外科知识和熟练的手术技巧。
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我院心血管外科共进行全机器人不开胸心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63例,经精心治疗与护理,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63例,其中男42例、女21例,年龄37~73岁,平均(55±9.2)岁。
63例冠心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绞痛症状,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前降支严重狭窄。
所有患者各项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无胸部手术史和胸膜炎病史。
1.2 手术方法手术中采用美国Intuitive公司的“达芬奇S机器人系统”,它主要由3个部分组成[1]:(1)医生控制台(surgeon console);(2)床旁机械臂塔(patient cart);(3)视频系统(vision cart)。
床旁机械臂塔上装有4个机械臂,1个为摄像臂,其余为手术臂。
程序文件心脏移植护理常规1、术前准备:包括病人的思想准备和医护人员专业培训及调整各种药物:(1)遵医嘱使用强心、利尿、血管扩张药。
(2)完善术前皮肤准备、进行术前教育。
(3)改善肺功能:指导呼吸训练,如深呼吸、腹式呼吸、咳嗽训练、指导呼吸训练仪的使用等。
(4)完善术前安检查项目:包括全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测定、纤维蛋白原、生化全套、免疫学相关检查、血清病毒学检查、细菌学检查、其他检查(X光胸片、肺功能、血气分析、心脏B 超等)(5)纠正酸碱、电解质絮乱,预防心律絮乱。
(6)药物准备:除心外科常用药物外,准备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A、甲基泼尼松龙、泼尼松、FK506等。
2、术后护理:(1)心电监护:入室后即给予连接心电监护,压力监测套件,测量血压,连接精密计尿器监测尿量,妥善固定管道,与麻醉师交接班。
(2)肢体保护性约束至完全清醒,再评估是否可解除约束。
(3)严密观察病情:密切观察神志、瞳孔、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血流动力学(心率、心律、ABP、PAWP、RAP、PAP、CVP、CO、血氧饱和度、体循环阻力、肺循环阻力、右及左室功能、血气分析、电解质、血糖。
切口渗血、肢体活动等情况。
(4)体位:术后6小时取平卧位,6小时后血压平稳可适当抬高床头30°(5)加强气道护理:使用呼吸机患者,做好呼吸机的监测及护理,拨管后行胸部理疗,q2h翻身变换体位、鼓励咳痰、雾化吸入、深呼吸及呼吸功能锻练。
(6)切口观察:注意观察切口敷料,胸带保护,定时换药,观察有无渗血和伤口情况。
(7)管道护理:标识各种引流管,妥善固定,定时挤压引流管,保持各管道的通畅,严密观察、记录各引流液的量和性质。
(8)准确记录每小时出入量、每小时的尿量、每小时引流液的量。
根据医生出入量要求维持。
(9)及时按医嘱执行检查血气分析或生化检验,了解酸碱、电解质、肾功能、氧合情况,有异常立刻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10)饮食护理:病人的所有饮食在鼻饲或进食前均给予微波炉加温消毒,操作人员注意洗手后操作。
心脏移植术后护理常规心脏移植术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需要对患者进行严格的护理,以确保他们能够成功康复。
事实上,这种护理在整个康复过程中都非常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心脏移植术后的护理常规。
常规观察在心脏移植术后,患者需要接受常规观察,以确保他们的健康状况良好。
这需要通过以下途径进行: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呼吸、脉搏、血压、体温等是很重要的。
每天两次检查这些指标是必须的。
需要注意的是,当患者流失血量大的时候,血压、脉搏都会下降。
各种体征除了生命体征之外,还需要观察患者的其他体征,例如呼吸状况、胸腔的呼吸音、心脏的心音、心电图和肺功能指标等等。
这些体征可以用来监测患者的康复情况。
饮食心脏移植术后,患者需要按照医嘱进行饮食,以确保身体健康状况稳定。
通常,可以开始逐渐恢复饮食,量和质也会在逐渐增加。
此外,医生还可能会个性化的制定营养计划,以确保身体能够获得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素。
药物药物是心脏移植后治疗的重要部分,其中一些药物必须从手术当天起终身服用。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药物计划,包括种类、剂量和频率等方面的信息。
在药物服用期间,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药物监测,以确保服药量正确,同时也需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活动术后,患者需要进行适当的活动。
这个过程是逐渐进行的,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掌握步伐,确保活动的安全。
情感支持心脏移植手术后,患者可能会经历一系列的情感问题,例如抑郁或其他有关手术和治疗的问题。
在这个时候,患者需要得到温暖的情感支持,以便尽快恢复身体健康。
家人和医疗人员应该给予患者温暖的拥抱和鼓励,让他们在这个关键的时刻保持乐观的心态。
在心脏移植手术后,一系列的护理工作是必须进行的。
这些工作可以确保患者康复得更快,更顺利。
总的来说,护理过程需要考虑到病人的情况、每个病人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因此护理的步骤也需要得到个性化的处理。
在整个治疗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更加关注患者的健康,不断发掘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