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心脏移植围术期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4.66 MB
- 文档页数:35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护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同时它又是一项高难度、高风险的手术。
患者多为高龄,心功能相对较差,合并疾病多,做好围术期护理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成功及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关键因素。
标签: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护理冠心病系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血管腔逐渐狭窄、甚至完全堵塞,限制或完全中断了心肌的血液供应,引起临床上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一系列严重的心肌缺血病症。
冠心病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居前三位。
我国对40岁以上的人群调查,冠心病发病率为2%~4%,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1995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估算我国冠心病死亡例数为每年110万人。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已被公认为是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能改善心肌缺血、解除或缓解心绞痛症状、防止心肌梗死、改善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以及延长寿命。
通过术后严密的监护及高质量的护理,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手术效果。
我院自2012年3月至2013年9月,对126例患者进行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26例患者中男95例,女31例,年龄41~79岁,平均(63.5±6.7)岁;其中稳定性心绞痛119例,不稳定性心绞痛7例;心功能Ⅱ~Ⅲ级。
术前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单支病变4例,双支病变13例,3支病变109例。
患者平均搭桥数2.43支。
术前合并原发性高血压67例,糖尿病24例,心肌梗死61例。
12例为PTCA术后再狭窄。
患者在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17例,心脏不停跳下手术109例。
126例患者中123例顺利渡过术后监护期,痊愈出院。
术后并发症有:心律失常23例(室上性心动过速5例,室性早搏8例,房性早搏10例),肾功能衰竭2例(死亡1例),心肌梗死3例(死亡1例),呼吸功能不全2例,低心排综合征2例(死亡1例),脑部并发症2例,切口感染2例。
2 护理2.1 术前护理2.1.1 做好术前准备(1)皮肤:备皮范围前胸至双侧腋后线,上起颌下,下至双足,剃净汗毛避免损伤皮肤。
心脏移植患者的围术期心理应激反应及护理对策探讨摘要】目的:研究心脏移植患者的围术期心里应激反应及护理对策。
方法:我院2014年6月到2018年6月期间实施心脏移植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
对照组围术期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围术期实施整体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不良情绪评分。
结果:干预前两组不良情绪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干预后试验组评分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
结论:心脏移植患者的围术期实施整体护理的效果较好,能有效促使患者心理应激反应改善,对患者的手术效果提升有很大帮助,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关键词】心脏移植;围术期;心理应激反应;护理对策【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4-0307-02心脏移植是临床上用于终末期心脏病治疗的一种方式,其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促使其生活质量提升。
但患者在实施心脏移植手术的过程中仍然会有各种应激反应,导致其治疗效果受到影响,其中尤其是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容易对手术的顺利实施造成不良影响[2]。
因此,在对患者实施心脏移植手术时应针对其实际情况实施有效的围术期护理,以此确保患者的手术顺利完成。
本研究对心脏移植患者围术期心理应激反应及其护理对策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4年6月到2018年6月期间于我院实施心脏移植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
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4~73岁,平均(46.18±5.74)岁。
试验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23~71岁,平均(46.39±5.62)岁。
两组基本资料比较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围术期护理,术前对患者进行访视,术中配合医生完成手术,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等。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具体为:(1)术前护理。
术前护理人员应根据医生要求指导并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明确患者的身体状况。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Practical Clinical Nursing Science2019年第4卷第27期V ol.4, No.27, 201937心脏移植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干预与康复护理要点分析贺 芳(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湖北 武汉 430000)【摘要】目的 分析心脏移植患者围术期心理干预与康复护理要点。
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4月~2018年4月于我院接受心脏移植的18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均行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双腔静脉原位心脏移植手术,同时予以围术期心理干预与康复护理,观察手术结果。
结果 1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5.56%),余17例恢复良好,顺利出院,无感染及排异反应,术后1个月复查心功能已恢复至I ~Ⅱ级,各房、室大小正常,左室射血分数65%~75%。
结论 在心脏移植患者围术期加强心理干预与康复护理为保障手术效果、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所在,需护理人员予以高度重视。
【关键词】心脏移植;围术期;心理干预;康复护理【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6-2479.2019.27.37.01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型免疫抑制药品的研发与问世以及心内膜心机活检标准化诊断系统的出现,心脏移植患者的存活率获明显提升,成为终末期心脏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案。
但该术式需打开胸腔,且离体心脏需在HTK 液中低温(0-4 C )保存及运送,难度较大且复杂; 同时因患者患病日久,心理健康多已出现不同程度受损,不能很好的自我调节心理状态,加之缺乏良好运动及生活习惯,手术效果将大受影响[1]。
因此要求医护人员不仅需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同时亦要求其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心理干预以及康复护理,以确保手术成功并促进患者康复及术后生活质量的提升。
本文即针对心脏移植围术期的心理干预与康复护理要点予以分析,并详述。
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心理护理(全文)【摘要】目的探讨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心理护理。
方法通过对我科2010年1月至8月份收治的120例心脏手术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
结果120例患者中无不良事件出现。
结论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心理护理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重症监护;心脏手术;心理护理;医学模式;整体护理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整体护理的逐步实施,心理护理成为现代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护理是现代医学模式转变过程中的高层次护理手段。
ICU病房中高科技技术应用逐渐普及,对患者不利影响也随之而来,因此做好重症监护室中心脏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就尤为必要[1]。
2010年1月至8月,我科共收治手术患者120例心脏病患者,无因心里紧张而影响病情的恢复,而在不注重心理护理前,常有患者不合作,甚至拔掉气管插管及其他重要导管,是医护人员措手不及,或出现恐惧、焦虑等症状,从而影响病情的稳定和康复。
结论是有针对性的做好心脏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是十分重要的。
1 临床资料120例患者中有冠心病15例,先心病50例,主动脉夹层5例,风心病40例,心脏外伤5例,心包积液5例。
2 心脏手术患者入ICU前的心理护理通常患者对心脏手术产生恐惧,对手术后要进入监护室时更是紧张,常食无味、入睡难,这样对手术和术后恢复非常不利。
因此,我们与需要ICU监护的患者进行沟通,介绍病情、手术方法、以及术后监护期间可能,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有的放失的进行疏导、安慰和详细解释。
21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尊重患者,多与他们交流,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其心理特征的形成和心理活动规律,把握时机进行针对性护理。
如向患者介绍同类经过他的主管医生手术治愈的病例,以增强其对主管医生的信任[2]。
对怕疼通的患者,向他们解释麻醉技术已达到无痛手术的要求,使其放心。
护理人员应真诚、热心,取得患者的信任,解除患者的恐惧心理。
22 宣传ICU须知告知患者及家属ICU需准备的物品,用途,同时解释不留陪护的原因,祝嘱咐患者家属留在病室等待,已被医护人员及时联系。
心脏移植患者的围术期心理应激反应及护理目的:研究分析心脏移植患者围术期内心理应激反应及护理对策。
方法:将2015年4月~2018年10月期间于本院接受心脏移植手术患者共34例设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研究。
先对患者围术期内心理应激反应类型及因素进行分析,其后开展临床心理干预护理。
对比患者护理前及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及焦虑、抑郁评分变化,并统计护理满意度情况。
结果:经心理干预护理后,患者生活质量、焦虑、抑郁评分较护理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患者经护理后,总护理满意度为91.18%(31/34)。
结论:在心脏移植围术期护理中根据患者心理应激反应特点,予以其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健康质量,缓解心理应激反应,提升生活质量,护理效果显著。
标签:心脏移植;围术期护理;心理应激反应;护理干预心脏移植是临床治疗中针对晚期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冠状动脉严重疾病患者的所采取的一类大型外科移植手术,根据受体手术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原位及异位心脏移植两类,手术实施后可在有效延长患者生存周期的同时,改善其生活质量,但由于此类手术风险性较高,导致多数患者术前易由于手术疑虑产生术前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引发心理应激反应,对患者手术治疗的顺利实施及预后造成不良影响,故应对此在临床中予以患者有效护理干预,提升护理干预效果[1]。
因此,为研究分析心脏移植患者围术期内心理应激反应及护理对策,特开展本次研究,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15年4月~2018年10月期间于本院接受心脏移植手术患者共34例设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研究。
本次研究纳入34例患者,男19例,女15例,年龄分布23~52岁,平均年龄(37.51±4.68)岁,其中终末期心力衰竭者13例,终末期多瓣膜病8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9例,晚期原发性心脏病4例。
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后批准实施。
纳入标准:患者经入院检查后的均确认需接受心脏移植治疗,并在确认手术方案6月内的获得适配异体移植心脏;患者及家屬均在详解研究内容后确认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