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隙感染的处理心得
- 格式:doc
- 大小:1.51 MB
- 文档页数:5
骨科收获心得(精选8篇)骨科收获心得篇1护理工作特别锻炼人的耐心和心理素质,用心去做,使个人的综合素质都可上一个台阶。
面对病人因病痛的折磨而痛苦万分,看到他们的家人因你的护理工作做的好而对你万分感谢,这时你的心里总有一分安慰和收获的喜悦。
尽管我的实习工作六个月左右,但却成为了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以下就是我制定的护理专业实习自我鉴定。
护理工作实习的半年多的时间里,在带教老师的悉心指导与耐心带教下, 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其法律法规,并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医疗事故护理条例培训,多次参加护理人员学习,通过学习使我意识到,法律制度日益完善,人民群众法制观念不断增强,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现代护理质量观念是全方位、全过程的让病人满意,这是人们对医疗护理服务提出更高、更新的需求,因而丰富法律知识,增强安全保护意识,并且可以使护理人员懂法、用法、依法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理论水平与实践水平有了一定提高。
在实习过程中,本人严格遵守医院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实习护士职责,严格要求自己,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心病人,不迟到,不早退,踏实工作,努力做到护理工作规范化,技能服务优质化,基础护理灵活化,爱心活动经常化,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做到理论学习有计划,有重点,护理工作有措施,有记录,实习期间,始终以”爱心,细心,耐心”为基本,努力做到”眼勤,手勤,脚勤,嘴勤”,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全心全意为患都提供优质服务,树立了良好的医德医风. 在各科室的实习工作中,能规范书写各类护理文书,及时完成交接班记录,并做好病人出入院评估护理和健康宣教,能做好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工作,认真执行无菌操作规程,能做好术前准备指导,并完成术中,术后护理及观察,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能认真分析,及时解决,能熟练进行内,外,妇儿及重症监护等各项护理操作,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同时,本人积极参加各类病例讨论和学术讲座,不断丰富自己的业务知识,通过学习,对整体护理技术与病房管理知识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期间我对自己的工作做出了护士自我鉴定。
1
颈椎椎间隙感染微创介入治疗的应用
【摘要】
目的:探讨微创介入性治疗在椎间隙感染中的应用。方法:在大型C
形臂X光机监视下,颈椎采用鞘膜间隙路入,感染的椎间隙冲洗、局部注入抗
生素、臭氧盘内注射,术后严格卧床,采取制动,全身应用抗生素,经过3次介
入性治疗后取得良好效果。结果:病人经过治疗后疗效优良,第一次治疗当天,
症状明显减轻,复查血沉逐渐下降。经过三次微创介入治疗,病情痊愈,满意出
院。结论:椎间隙感染微创治疗有其独特的优势。
关键词:颈椎椎间隙感染 微创介入治疗
椎间隙感染 病因
(一)发病原因
椎间隙感染的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白色葡萄球菌最为常见。
(二)发病机制
细菌进入椎间隙的途径有两种:
1.经污染手术的器械直接带入椎间隙 以往最常见的是椎间盘手术后感染,发
生率在0.1%~0.5%之间,近年来,经皮穿刺椎间盘抽吸术和经内镜椎间盘
切除术盛行,一旦器械消毒不严格,亦可发生椎间隙感染,因此,总的发病人
数有所增加。
2.经血液途径播散 一般认为成人椎间盘无血供,但也有人认为30岁以下时有
充足的血供,甚至认为至老年期仍有血供,随着年龄的增大,来自邻近椎体穿
透椎体骨板进入髓核的血供逐渐减少,但从周围血管仍可获得足够的侧支循
环,因此,可以认为椎间盘感染的来源与椎体感染的来源相似,原发病灶大都
来自皮肤,黏膜或泌尿道,可能系通过Batson脊椎静脉丛的反流而致,有报
道于导尿术后发病,并获得阳性血培养,以来自泌尿道的感染最为常见。
椎间隙感染 症状
因手术污染所致的颈椎椎间隙感染起病或急或缓,由溶血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所
致的感染往往起病急骤,高热可以出现亦可不出现,颈项部疼痛明显,并有明
显的神经根刺激症状,患者因剧烈疼痛而不敢翻身,轻微的震动都可以触发痉
挛样疼痛而引起大叫。
体征有:振床试验阳性,被动体位,无法站立行走,双侧霍夫曼氏征、巴氏征
均为阳性,肱二三头肌反射、提睾反射双侧减弱,脐上三指至双侧大腿上三分
之一皮肤感觉减退。
影像学资料:颈椎椎间隙感染患者:颈椎MRI显示:
2
术前颈椎MRI片
患者出现症状后第一天行颈椎MRI检查,未发现椎间隙出现水肿带。
3
再次行颈椎MRI检查,发现C3/4、4/5、5/6椎间隙水肿带广泛。
第一次行椎间隙冲洗治疗后复查颈椎MRI检查,C3/4、4/5、5/6椎间隙水
肿带较术前明显减轻,C5/6椎间隙的水肿带基本消失。
4
第二次椎间隙冲洗治疗后复查颈椎MRI,C3/4椎间隙水肿带明显减轻,C4/5
椎间隙水肿带较前亦可减少。
第一次椎间隙冲洗治疗后行颈椎正侧位CR检查,椎间隙无改变。
5
第二次椎间隙冲洗治疗后,复查颈椎正侧位CR检查,椎间隙无改变。
治疗措施
自患者入院后,嘱患者采取制动卧床。两例患者均采用在大型C型臂监视下,
选用22G100mm×5mm×0.71mm专用穿刺针,感染的椎间隙穿刺抽取其
内组织,并给予椎间隙冲洗,盘内注入浓度为50%的抽样2~3ml、抗生素(阿
米卡星注射液或是庆大霉素注射液),根据抽取出的组织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
果,给予全身应用敏感抗生素。第二次椎间隙冲洗治疗术时将抗生素改为敏感
抗生素。
治疗结果:
颈椎椎间隙感染患者,经过第1次椎间隙冲洗治疗术治疗后,颈部疼痛症状明
显减轻, 可以在床上颈部平移,于当晚十时以后未再出现明显的疼痛症状,四
肢麻木症状明显减轻,腹部皮肤感觉减退症状亦缓解。振床试验改为阴性。经
过第2次椎间隙冲洗治疗后,双侧霍夫曼氏征阳性,四肢麻木症状减轻,皮肤
感觉正常。经过第3次,椎间隙冲洗治疗后,卧床期间颈部疼痛症状消失,双
侧霍夫曼氏征阴性,四肢麻木症状消失,每天佩戴颈托下床活动1~2次,未出
现疼痛感。患者住院两周,满意出院。
讨论:
随着颈椎病微创介入性治疗开展以及手术的开展,增加了椎间隙感染的可能性,
但是椎间隙感染发生后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是非常大的,也是常人难以想想并体
会的。微创介入性治疗——椎间隙冲洗治疗术,利用直径为0.71mm的穿刺针,
在大型C形臂X光机监视下,将穿刺针刺入到水肿最明显的部位,抽取组织,
减轻压力,并进行冲洗,注入臭氧及抗生素。利用臭氧该气体的强氧化性,控
制炎症减轻水肿,减轻炎性物质对神经的刺激,利用抗生素控制细菌繁殖,控
制感染灶,减轻症状。微创介入性治疗——椎间隙冲洗治疗术,通过几次治疗
后在短时间内将患者的病情控制稳定,减轻患者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