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内感染的分析与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195.43 KB
- 文档页数:4
ICU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摘要】目的:对ICU患者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在对原因分析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对策对出现的感染进行有效的处理。
方法:就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50例ICU患者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进行研究,分析导致ICU患者的导管出现相关性感染的主要原因。
结果:在调查研究的患者中,老年患者占主要部分,患者主要为呼吸系统、泌尿系统以及消化系统的感染。
其主要原因为人工气道,其次为留置尿管。
结论:通过研究分析可以看出,造成ICU患者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因素有很多,而且ICU患者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几率也相对较高,为了能够有效的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需要护理人员能够做好相应的防感染工作,在出现感染的患者进行必要的隔离处理,并采取必要的对策来对感染因素进行抑制,从而有效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
【关键词】ICU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原因;对策近年来,医院中出现的感染事件逐渐增多,感染事件的出现,不仅使得人们的身体健康遭到了极大的威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社会的安定,因此,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感染问题进行处理。
而就目前的医院以及各医疗结构来说,其还没有找出具体、有效的措施对感染问题进行解决,感染问题一直存在,随着医院感染事件的频发,医院感染问题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公共卫生问题,人们对其的关注度也在逐渐提升。
在医院中,ICU患者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比重相对要高,这主要是因为这类型的患者本身的抵抗力较低,针对各种细菌以及病毒无法形成必要的抵抗力,从而使得患者很容易受到感染。
本文就选择笔者所在医院的50例ICU导管相关性感染患者进行了研究,并对其临床资料采取有效的分析和研究,以期能够了解ICU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出现的原因,进而可以采取针对性措施来降低ICU患者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几率,以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
现将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就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50例导管出现相关性感染的ICU患者进行研究,在征得患者同意的基础上,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得出其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
脊柱手术后并发严重椎管内感染的原因及治疗【摘要】目的探讨脊柱手术后并发严重椎管内感染的原因及治疗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脊柱手术后并发严重椎管内感染的原因,5例中4例行切开清创引流术治疗,1例保守治疗,从中总结出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
结果5例感染均获治愈,1例遗留双下肢运动、感觉功能轻度障碍。
结论①椎管内感染是一种严重的术后并发症,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②术前准备不充分,术中无菌观念不强,术后处理不当是引发椎管内感染的主要原因;明确原因,严于防范,才能防患未然;③患者卧床制动,全身支持治疗,大剂量敏感的可透过血脑屏障抗生素的应用及局部合理用药,尤其是伤口清创引流等综合处理才能避免严重后果。
【关键词】感染;脊柱;手术后并发症脊柱手术并发深部感染以椎间隙相对多见,而有关椎管内感染的报道不多。
因感染位于椎管内,易产生脓肿,压迫脊髓,治疗非常棘手,如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或有植骨块及内固定物置入,处理更加困难。
笔者自1990年起曾遇到5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995年1月至2007年12月,本院共行1083例脊柱手术,其中5例并发严重椎管内感染,发生率约0.46%。
5例中,男4例,女1例;年龄25~67岁,平均44岁。
脊柱骨折3例,其中T121例,L22例,均已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L3~4间隙贯通伤1例;L4-5椎间盘摘除术1例。
术后发生早期感染4例,迟发感染1例[1]。
临床均表现为发热、畏寒、颈抵抗、腰部持续疼痛、伤口周围压痛等症状。
5例均有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阳性;1例双下肢运动、感觉障碍;1例硬脊膜损害并发脑脊液漏,持续性头痛。
X线检查早期均未见异常。
白细胞数增多,核左移;血沉升高;C反应蛋白阳性。
5例均经椎管内穿刺及细菌培养阳性而确诊,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表皮葡萄球菌1例,大肠埃希氏菌1例,峰房哈夫尼亚菌1例。
5例中4例经再手术证实感染波及两个节段1例,三个节段2例,四个节段1例,均为硬膜外感染,其中2开有脓肿形成。
脊柱手术后并发严重椎管内感染的原因及治疗作者:包玉象包永革李晓华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09年第07期【摘要】目的探讨脊柱手术后并发严重椎管内感染的原因及治疗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脊柱手术后并发严重椎管内感染的原因,5例中4例行切开清创引流术治疗,1例保守治疗,从中总结出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
结果 5例感染均获治愈,1例遗留双下肢运动、感觉功能轻度障碍。
结论①椎管内感染是一种严重的术后并发症,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②术前准备不充分,术中无菌观念不强,术后处理不当是引发椎管内感染的主要原因;明确原因,严于防范,才能防患未然;③患者卧床制动,全身支持治疗,大剂量敏感的可透过血脑屏障抗生素的应用及局部合理用药,尤其是伤口清创引流等综合处理才能避免严重后果。
【关键词】感染;脊柱;手术后并发症脊柱手术并发深部感染以椎间隙相对多见,而有关椎管内感染的报道不多。
因感染位于椎管内,易产生脓肿,压迫脊髓,治疗非常棘手,如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或有植骨块及内固定物置入,处理更加困难。
笔者自1990年起曾遇到5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5年1月至2007年12月,本院共行1083例脊柱手术,其中5例并发严重椎管内感染,发生率约0.46%。
5例中,男4例,女1例;年龄25~67岁,平均44岁。
脊柱骨折3例,其中T121例,L22例,均已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L3~4间隙贯通伤1例;L4-5椎间盘摘除术1例。
术后发生早期感染4例,迟发感染1例[1]。
临床均表现为发热、畏寒、颈抵抗、腰部持续疼痛、伤口周围压痛等症状。
5例均有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阳性;1例双下肢运动、感觉障碍;1例硬脊膜损害并发脑脊液漏,持续性头痛。
X线检查早期均未见异常。
白细胞数增多,核左移;血沉升高;C反应蛋白阳性。
5例均经椎管内穿刺及细菌培养阳性而确诊,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表皮葡萄球菌1例,大肠埃希氏菌1例,峰房哈夫尼亚菌1例。
1例腰椎术后椎间隙感染患者药学监护的分析和体会目的探讨腰椎术后椎间隙感染药学监护的要点和优化选药思路。
方法对1例腰椎术后椎间隙感染患者进行药学监护,并对用药思路上存在的问题和注意要点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临床药师参与了药物治疗的过程。
重点结合患者个体体质、感染部位生理特点、药物特性等进行抗感染方案的制定和调整,并对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和处理。
结论临床药师除加强自身药学知识的学习外,应强化医学理论知识,培养临床思维能力,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药学服务。
标签:椎间隙感染;临床药师;用药监护腰椎手术后椎间隙感染是一种少见但又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在0.7%~2.8%[1],多由穿透创伤引起,手术操作是引起本病的最常见的原因。
由于成年人的椎间盘是无血運的,某些抗生素不一定适用于感染的治疗,抗菌药物的选择上存在一定的特殊性,除了结合细菌培养和药敏外,还应结合药物特性、感染部位生理特点。
本文报道1例临床药师参与的腰椎手术后椎间隙感染病例药学监护的体会,并对用药思路上存在的问题和注意要点进行总结分析,为今后临床药师参与此类病例的药学监护提供参考。
1 病例特点患者,女,58岁,身高1.55 m,体重61 kg,因反复腰痛5年,伴左下肢痹痛1年,近年出现行走约5 min后,腰腿痛症状加重明显的情况。
腰椎MR提示:①L2~3椎体内异常信号,考虑血管瘤;②腰椎侧弯、退行性变。
经服用药物、药膏外敷等治疗后,症状稍改善,但反复发作。
为进一步治疗,于2012年11月28日入院拟行手术治疗。
入院诊断:①腰椎椎管狭窄(症);②脊柱侧弯;③膝关节骨关节炎;④老年性骨质疏松。
既往史及过敏史:有高血压病史8年,否认其他病史和过敏史。
2 病情进展及用药情况术前情况:术前完善各类检查[全血、血糖、血沉、C-反应蛋白(CRP)]均正常。
手术期情况:手术名称:椎间盘切除伴椎板切除术(L4、L5左侧半椎板切除、根管减压,L4/5、L5/S1椎间盘摘除)+腰部脊柱融合术(L2~S1椎弓根针固定,腰段脊柱侧弯矫形,L4/5、L5/S1椎间Cage植骨融合,关节突关节融合术)。
ICU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ICU危重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
对2011年1月~2012年2月我院ICU收治的导管留置的3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ICU导管相关性感染患者中以老年患者居多,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消化系统。
人工气道的建立为导致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首要因素,其次为留置尿管。
ICU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较高,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应做好ICU管理,加强引起导管相关性感染因素的控制和预防,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切断感染途径,提高患者机体抵抗力,限制抗生素的使用和各种侵入性操作,可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标签:ICU;导管相关性感染;医院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指的是患者在放置导管时或将导管移除后48h内出现细菌性或真菌性血液感染的情况,ICU患者病情重且复杂,需要实施有创监测及有创治疗,加上抢救和监护的需要,约80%的患者常需各种导管留置。
ICU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性要比普通病房患者高[1],这主要与患者病情危重、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均低下、侵入性操作多、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等因素有关。
为了了解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有效控制ICU感染率,提高医院护理质量,本研究对2011年1月~2012年2月在我院ICU发生的205例导管相关性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调查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月~2012年2月我院ICU收治的导管留置的患者351例的病例资料,将发生感染的205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另146例未发生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组205例中男性106例,女性99例,年龄20~54岁,平均(36.4±4.5)岁,对照组146例中男性88例,女性58例,年龄20~55岁平均(36.6±5.2)岁,两组的基本情况有可比性。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对于无明显潜伏期、入住ICU48h 治疗后发生的感染,依据带有各种导管患者的临床症状、体格检查、血液检查、细菌培养、x线检查等确定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