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骨折闭合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 格式:docx
- 大小:3.52 MB
- 文档页数:6
股骨颈骨折股骨颈骨折多数为关节囊内骨折,是50岁以上老年人最常见的骨折,尤以女性或骨质疏松者多见;致残和病死率较高,严重危害老年人生活质量;中青年股骨颈骨折常由较大暴力引起;由于局部血供因素,常可导致骨不连接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临床表现多见于老年女性,多有绊倒、扭伤或其他外伤病史,暴力有时不剧烈,可因疏忽而延误诊治;诊断1.症状1外伤后引起髋部疼痛;2髋关节主动活动受限;3除少数外展嵌顿型骨折以外,多数患者伤后站立、行走功能明显受限;2.体征1患者髋部轻度屈曲、内收位;2下肢450~600外旋、短缩畸形;3髋关节被动活动感觉疼痛;4腹股沟中点压痛;5大转子上移并有叩痛;6下肢纵向叩击痛阳性;3.辅助检查髋关节X线正侧位片可明确诊断,注意有无骨质疏松;按骨折线移位程度Garden分类可分为:1不完全骨折,外展嵌顿型;2无移位的完全骨折;3部分移位的完全骨折;4完全移位的完全骨折;如早期X线片阴性,而临床症状明显,怀疑有骨折可能,应卧床休息,穿防旋鞋制动,相隔2~3周后再次摄片,以排除骨折;治疗原则1.无移位Garden工、Ⅱ或外展嵌顿型骨折对于老年人,如条件允许,可行简单内固定治疗,稳定性骨折端,减少再移位可能,亦便于护理,减少并发症;如无条件,可采用患肢外展位皮肤牵引或穿防旋鞋保持患肢于外展、旋转中立位;鼓励半卧位、股四头肌舒缩活动;2.有移位 GardenⅢ、Ⅳ骨折明确诊断后,检查和调节全身状况,除外手术禁忌,择期手术;手术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包括年龄、体质、骨骼密度、内科疾病、外伤持续时间、骨折移位程度和经济情况以及手术的医师经验与条件,选择下列手术:1闭合复位内固定:内固定可选用多钉固定,如3枚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2人工股骨头或全髋关节置换术:多根据患者生理年龄、体质、活动度、骨折类型、髋臼有无病变等诸多因素选择;3.年龄过大、体力较差、伴有严重的内科疾病而不宜采用手术治疗或患者与家属拒绝进一步治疗者,如骨折无移位,可做下肢皮肤或骨牵引;牵引时下肢外展、中立位,在抬高床脚的同时患者取半卧位,加强护理,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如骨折已有移位,则不可能通过牵引使骨折愈合,可放弃骨折治疗,早期坐起,有条件时即离床用双拐或轮椅活动;4.儿童和青少年股骨颈骨折骨骼牵引、闭合复位、细圆针或螺纹钉内固定,应推迟开始负重时间;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指股骨颈基底到小转子下平面区域内的骨折,为关节囊外骨折;该部位血供良好,因此很少有骨不连接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但常可引起髋内翻畸形;临床表现多见于老年患者;患髋直接暴力外伤史;诊断1.症状1外伤后引起髋部剧烈疼痛;2髋关节活动受限;3不能站立、行走;2.体征1患髋肿胀,局部皮下淤血;2下肢900外旋、短缩畸形;3髋部前方压痛;4大转子有叩痛;5下肢传导叩痛;3.辅助检查对疑有骨折的患者均应拍髋部正侧位x线片以明确诊断和分型;特别注意小转子区骨折情况;通常按照骨折后稳定程度分类:I型骨折:指骨折线自外上方向内下方延伸;1骨折沿股骨转子间线延伸,自大转子到小转子而骨折无移位,属稳定性骨折2骨折复位后,骨折部位股骨内、后侧皮质可获得稳定接触,属稳定性骨折;3骨折复位后,骨折端股骨内、后侧皮质未接触,属不稳定性骨折;4粉碎骨折,复位后不稳定,属不稳定性骨折;Ⅱ型骨折:指骨折线从外下方向内上方延伸,属不稳定性骨折;治疗原则恢复或保持正常颈干角及前倾角,防止髋内翻畸形;1.稳定性骨折可行保守治疗,多为骨牵引,但患者可因长期卧床引起其他并发症,所以如果条件允许,建议手术内固定;固定方法有动力髋螺钉DHS等;术后可早期不负重活动;2.不稳定性骨折由于小转子骨折,股骨距受损,内侧支柱稳定性减弱,复位后有明显髋内翻倾向,多采用手术内固定,固定方法有Gamma钉、角形接骨板、动力髋螺钉DHS等;术后宜早期活动,防止并发症发生;股骨转子下骨折转子下骨折是指发生在小转子平面至远端5cm之间的骨折,该区具有特殊的生物力学特征,高应力集中,坚硬的皮质骨,易发生粉碎性骨折,可引起骨折畸形愈合或骨不连接;临床表现多见于交通事故或工伤,直接暴力外伤史;外伤后局部剧烈疼痛、肿胀、肢体畸形、功能障碍;诊断临床表现与转子间骨折相似,X线片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和治疗;注意有无合并多发性创伤;治疗原则1.非手术治疗闭合复位后骨骼牵引,以维持骨折断端的稳定性,直至骨折愈合;由于骨折近端常处于屈曲、外展位,可采用屈髋900位牵引;该部位骨折大多为粉碎性,且骨皮质居多,非手术治疗常引起愈合不良或畸形愈合;主张手术内固定;2.手术治疗内固定是最常采用的治疗手段,髓内固定系统为较好方法,如Gamma钉、股骨近端髓内钉PFN、交锁髓内钉等;股骨干骨折股骨是人体最坚硬的长管状骨之一,可承受较大的应力,对行走、负重支撑均起重要作用;股骨骨折常由高能量损伤所致,且股骨周围有丰富的肌肉群,易造成广泛软组织损伤;此外,尚可能伴有内脏损伤,而导致创伤性、出血性休克;因此,骨折后的现场急救、全面检查和初期抗休克处理均十分重要;临床表现多见于交通事故或工伤,有暴力外伤史;外伤后局部剧烈疼痛、肿胀、肢体畸形、短缩、异常活动;髋关节、膝关节活动也受限;还伴有创伤性、出血性休克表现;诊断典型的股骨干骨折,诊断并不困难;局部剧烈疼痛、肿胀、肢体畸形、功能障碍,甚至有骨擦音,而股骨正侧位X线片可为最终诊断确立依据;X线片需包括相邻关节,观察髋部有无骨折脱位;有较严重损伤史的患者,应全面检查,以排除其他合并损伤;并应注意有无血管神经损伤可能,股骨下1/3骨折尤应注意;治疗原则应根据患者年龄、骨折部位、类型以及医疗条件、技术力量来决定治疗方案;1.急救处理应注意合并损伤的急救和抗休克处理,注意脂肪栓塞综合征;转运时应对患肢做超关节的夹板临时固定;防止损伤加重;2.非手术治疗成年人稳定性或无移位股骨干骨折,患肢可放置在Brown架或Thomas架上行骨骼牵引,定期复查X线片,根据情况决定牵引时间;3.手术治疗切开或闭合复位,内固定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目前多采用髓内固定的方法,如交锁髓内钉、长柄Richard钉、Gamma 钉一尽量采用闭合插钉,但需要影像设备及操作技术;也可用接骨板,不强调骨折解剖复位,只要恢复力线及长度,纠正旋转及分离移位;.手术应间接复位和微创操作,不要求以牺牲骨片软组织血供来达到骨折解剖复位及坚固内固定;4.特殊患者处理方案1股骨干骨折伴有髋关节脱位:髋关节脱位易被忽视;因此,对股骨干骨折,尤其是近侧股骨端明显内收畸形者,应拍骨盆X线片,以排除脱位可能;髋关节脱位应做紧急复位,全身情况稳定后,即做股骨切开复位内固定;2股骨干骨折伴股骨颈骨折:甚为少见;如发生,应先处理股骨颈骨折,然后根据股骨干骨折具体情况做相应治疗,也可行PFN固定;3人工股骨头或全髋置换术后伴股骨干骨折,这一类损伤逐渐增多;通常这类损伤可根据骨折发生部位分为三类:I型:骨折位于假体柄尖端的近侧,骨折的稳定性被假体柄维持,治疗可采用牵引;Ⅱ型:骨折位于假体柄尖端平面,施行接骨板内固定等;Ⅲ型:骨折位于假体柄尖端以远,可采用牵引治疗,但常失败;故可考虑可根据骨折情况,采用形状记忆环抱器或其他切开复位内固定;必须确定假体有无松动,如有松动应行翻修术;4陈旧性股骨干骨折不连接:采用各种合适的内固定装置加自体和或异体骨移植;股骨远端骨折股骨远端骨折常累及膝关节及股四头肌伸膝结构,造成后期功能障碍;如骨折累及关节面,要求尽可能解剖复位坚强固定,以达到早期不负重关节功能锻炼的目的;临床表现多见于膝关节屈曲位时受强烈的直接暴力,如交通事故或工伤;外伤后局部剧烈疼痛、肿胀,膝关节活动也受限;诊断骨折后常造成膝关节上方明显疼痛、肿胀、成角或短缩畸形,关节功能障碍,有时可有骨擦音,膝关节肿胀,关节穿刺发现带脂肪滴的血液;注意是否伴有血管神经损伤;正侧位X线片,有助于明确诊断和确定类型;可分为不影响关节的股骨髁上骨折及累及关节的髁部骨折,后者又可再分为单髁、双髁或T型髁间骨折;CT及三维重建有助于明确矢状面及冠状面骨折和粉碎性骨折;治疗原则根据骨折类型、移位情况、患者全身情况和手术医师经验,选择不同治疗方案;注意血管神经损伤的处理;如疑骨筋膜间隔综合征,应及时减压;1.非手术治疗骨折无移位或嵌插骨折,可采用非手术治疗,包括牵引和石膏固定;但不能达到早期关节功能锻炼的目的;2.手术治疗1有移位的外髁、内髁骨折或内髁后部骨折,有移位或同时伴有髁间骨折或粉碎性骨折的股骨髁上骨折,可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目的在于恢复正常解剖结构,固定骨折端,尽早开始膝关节和股四头肌锻炼;粉碎性骨折,注意软组织保护;注意骨折内翻畸形;2对粉碎性股骨髁上骨折,如未累及关节面或关节面简单骨折,也可用股骨髁上髓内钉内固定;结合关节镜手术既利于进钉点定位,又可同期行镜下修补清理术;3.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伴股骨远端骨折,这一类损伤逐渐增多;保守治疗效果不佳,通常这类损伤可分为三类:1骨折无移位,假体无松动;保守治疗,也可手术治疗;达到早期关节功能锻炼的目的;2骨折移位,假体无松动;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手术治疗,但必须确定假体类型;可用股骨髁上髓内钉GSH钉、髁接骨板螺钉、动力髁螺钉DCS等内固定;3骨折位伴体松动,行翻修术;。
股骨颈骨折诊疗常规发布时间:2022-11-19T05:13:40.951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7月7期作者:胡鹏程乔晓峰通讯作者季庆辉[导读]股骨颈骨折诊疗常规胡鹏程 乔晓峰通讯作者季庆辉(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佳木斯摘要:股骨颈骨折是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好发生于中老年人,易发生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
为了进一步指导临床工作,科学指导股骨颈骨折患者入院后的相关治疗及护理工作,现发表以下诊疗常规用于指导,分为入院检查、治疗方案、护理方案等方面,供相关的临床工作医师和护士学习。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髋关节、护理、预防。
一病史采集1.主诉:外伤后髋部疼痛,不能活动。
2.现病史:老年人滑倒大转子部着地,或患肢忽然扭转即可引起骨折。
3.既往史,既往有内科系统疾病,如脑梗冠心病,高血压及外伤史。
二、体格检查1.症状:患髋疼痛、活动受限。
多不能站立或行走。
2体征:一般查体:头胸腹部常规检查。
专科查体:视诊:髋部肿胀,髋关节外旋畸形。
触诊:腹股沟有压痛和叩击痛。
动诊:髋关节主动和被动活动受限。
量诊:患肢短缩。
三辅助检查骨盆正位x线片,髋关节C T,血尿常规大生化,凝血常规,感染性疾病筛查,胸片,心电图。
老年患者必要时需做动态心电心脏彩超肺功,肺部C T血气分析,下肢静脉彩超等检查,并请相关科室会诊。
四.诊断依据1.外伤史,2.症状髋部疼痛,不能活动,3.体征髋部肿胀,下肢短缩,髋关节外旋畸形,腹股沟有压痛及叩击痛,髋关节主动和被动活动受限,患侧较健侧短缩。
五、鉴别诊断股骨粗隆间骨折、髋部软组织损伤。
六、治疗计划1.嵌插性骨折,可行保守治疗.2.手术治疗(1)麻醉方式:全麻或椎管内麻醉(2)手术方式:全髋关节置换,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闭合复位内固定术。
(3)输血:根据术式输浓红2到4单位。
(4)术后处理:抗菌药物:盐水100毫升,头孢唑林1.0克。
24小时内静点两次。
预防静脉血栓:利伐沙班10毫克,日一次口服。
2020年3月第5期综 述股骨颈骨折的研究进展刘霄斌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 昆明 650000【摘要】股骨颈骨折在临床中较为常见,是中老年人高发骨折类型。
目前对于成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法较多,包括保守治疗、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及人工髋关节置换等。
但目前对于成人股骨颈骨折尚无统一治疗方法,不同症状及不同年龄患者应当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以提高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本文对不同成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法及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就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法,未来发展等问题做一综述。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骨折内固定术;髋关节;置换[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0)05-0202-02股骨颈骨折是指股骨头下到股骨颈基底的骨折,多属于囊内骨折,是临床常见损伤,约占全部骨折总数的3.58%[1],好发于中、老年人,其中女性多于男性,是临床常见损伤。
近来,随着交通事故的增多,人口的老龄化导致发病率也在逐年升高。
而其对患者的健康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骨不连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就是其两大最主要的并发症[2],并能造成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随着临床技术、手术治疗技术以及内固定材料的不断发展,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但尽管如此,该症的死亡率及致残率仍然较高。
1 中医治疗1.1治疗原则 中医认为外力因素是造成股骨颈骨折的主要因素,《内经》中所记载的“坠堕”“击仆”“举重用力”“五劳所伤”等都可引起损伤的发生。
另外,人体内部也同样影响着伤病的发生。
中医理论认为“肾主骨生精,精生髓,髓居其中;髓养骨,骨生髓,聚髓为脑”,肾精的不足亦可导致损伤的发生。
《正体类要》指出:“肢体伤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
气滞血瘀是外伤及骨折的病理关键,祛瘀生新是其重要的治疗原则,“血不活则瘀不去,瘀不去则骨不接”故治疗上必须以活血化瘀为先[3]。
1.2手法复位 患者仰卧位,助手双手固定患者骨盆,术者一手握住患者脚踝,另一手握腘窝,顺骨折移位方向由轻至重的拔伸牵引,伸直的同时内旋外展患肢,即可复位。
股骨颈骨折复位手术记录姓名:XXX 年龄:XX岁性别:X患者于xxxx年xx月xx日入院,主诉右侧髋部疼痛,X小时前发生摔倒受伤。
经详细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考虑右侧股骨颈骨折的可能性。
经进一步辅助检查,在X光片检查中明确为右侧股骨颈骨折,鉴于骨折片段没有出现移位,决定行股骨颈骨折复位手术。
手术日期:xxxx年xx月xx日手术方式:股骨颈骨折复位术手术步骤:1. 患者在全身麻醉下采取背卧位,用手术消毒液对手术区进行消毒。
2. 根据X光片结果确定骨折片段位置,采取适当皮肤切口。
3. 温生理盐水冲洗手术切口,并将手术切口张开。
4. 将软组织分离开,并小心地暴露股骨颈骨折部位。
5. 用适当的骨折复位钳或特殊复位器材进行骨折复位操作。
6. 复位完成后,确认骨折片段的位置满意,暂时固定骨折片段。
7. 温生理盐水冲洗手术区,注意排除手术创面内的杂质。
8. 检查创口,没有明显的出血或其他异常。
9. 将创口内放置引流管,避免渗出液积聚。
10. 将切口缝合,采用适当的层闭合方法。
11. 术毕,退出手术室,转入恢复室观察。
术后处理:1.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确保患者恢复良好。
2. 术后数小时内,给予患者静脉镇痛及抗生素预防感染。
3. 观察手术部位的血运情况和感觉运动功能,以及皮肤颜色、温度等指标。
4. 注意监测伤口引流液的流量和性质变化。
5. 术后X光片检查,确保骨折片段保持稳定。
6. 鼓励患者进行被动关节运动锻炼,以防止关节僵硬。
7. 术后第二天开始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提供相应的康复指导。
8. 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时记录并处理术后并发症。
术后随访:患者于术后第X天出院,建议定期随访复查。
在术后数周内,鼓励患者按照康复指导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以加速康复进程。
随访期间,定期进行X光片检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复位效果。
随访过程中,根据患者康复情况进行调整治疗方案,并及时处理并发症。
术后效果:术后随访显示骨折片段良好复位,骨折愈合良好,患者疼痛明显减轻,功能逐渐恢复。
股骨颈骨折疾病名称(英文)fracture of femoral neck拚音GUGUJINGGUZHE别名西医疾病分类代码骨折、骨损伤中医疾病分类代码西医病名定义由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称为股骨颈骨折。
为老年人最常见的骨折之一。
与其他骨折相比,股骨颈骨折具有一些明显的特点,一是患者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
部分人在伤前即可能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或偏瘫等全身疾患,伤后常卧床不起,较易发生肺炎、褥疮和静脉炎等合并症,因而其死亡常较一般骨折患者为高。
二是由于功能解剖上的特点,骨折部位常承受较大的剪应力,影响骨折复位或复位后的稳定性。
从而影响内固定的效果,尽管内固定方式屡经改变,骨折不愈合率仍较一般为高,约为10%~20%。
三是股骨头血供的特殊性,骨折时易使主要供血来源阻断,不但影响骨折愈合,且有可能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及塌陷的不良后果,发生率约20%~40%。
中医释名股骨头颈又名髀杵,俗称胯骨轴,其形呈大半个圆球形,以股骨颈与股骨干相连,使股骨干远离髋臼,以适应髋关节大范围的活动。
股骨颈与股骨干之间形成一角质、称为颈干角,正常范围在110°~140°之间。
平均为127°,儿童可达150°。
颈干角大于正常范围为髋外翻,小于正常范围为髋内翻。
股骨颈骨折最为常见,大多发生于老年人,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这种骨折治疗较复杂,预后亦欠佳。
西医病因老年人骨折多由于骨质疏松,尤其是股骨颈部张力骨小梁数量减少甚至消失,最后压力骨小梁数目也减少,加之股骨颈上区滋养血管孔密布,均可使股骨颈生物力学结构削弱,使股骨颈脆弱。
为此老年人髋周肌群退衰,反应迟钝,不能有效地抵消髋部有余应力,加之髋部受到压力较大(体重2~6倍),局部压力复杂多变,因此不需要多大暴力。
如平地滑倒,由床上跌下,或下肢突然扭转,甚至在无明显外伤的情况下,都可以发生骨折。
而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往往由于严重损伤如车祸或高处跌落所致,偶有因过度过久负重劳动或行走,逐渐发生骨折者,称之为疲劳骨折。
股骨颈骨折一、什么是股骨颈骨折?定义: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
股骨颈骨折是多见于老年人的骨折,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该骨折两个尚未解决的难题。
二、股骨颈骨折的应用解剖知识部位:股骨颈是指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的骨性部分。
两个角度颈干角:股骨颈中轴线与股骨干纵轴线之间的夹角称颈干角。
正常值在110-140°之间。
颈干角小于正常者为髋内翻,反之为髋外翻。
前倾角:股骨两髁中点间连线与股骨颈的中轴线所形成的角度。
也称扭转角。
成人在12-15°之间。
主要来自旋股内、外侧动脉和骨骼滋养动脉。
股骨颈囊外动脉环紧贴股骨颈表面,因此在股骨颈骨折移位时易发生损伤。
三、股骨颈骨折的病因典型的受伤姿势为平地滑倒,髋关节内收旋转,臀部着地。
四、股骨颈骨折的分类一般而言,股骨颈的骨折线部位越高,股骨头、颈的血运的破坏越严重,骨折不愈合、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生的可能性越大。
五、股骨颈骨折怎么诊断?1.髋部外伤史;2.临床表现(1).髋部疼痛,髋部的被动或主动活动时加剧;伤肢负重、行走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2).腹股沟中点有压痛,大转子处叩击痛;有移位骨折呈现典型的畸形:患肢缩短、外旋、轻度屈髋屈膝。
3. X线检查:摄股骨颈的正、侧位X线片可明确骨折的部位、类型和骨折端的移位情况。
与转子间骨折的鉴别六、股骨颈骨折怎么治疗?治疗方案选择取决于 1.骨折部位2.骨折移位程度3.病人年龄保守治疗:无明显移位的外展“嵌插”型骨折或患者不能耐受手术●牵引或防旋鞋:卧床8~12周,3月后扶拐不负重下地,6月弃拐行走。
●骨折在早期有移位的可能,需定期复查床旁X片,如骨折有移位,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危险性随之增加,需改为手术治疗。
因此也有人对此类骨折强调尽早手术,内固定治疗,特别是年轻病人和活动较多的老年人。
●保守治疗期间注意患者的护理,预防褥疮、坠积性肺炎、泌尿道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手术治疗:移位不稳定骨折●内固定:全身情况稳定,没有慢性疾病,有较高功能要求,骨质治疗较好的患者。
中外健康文摘 2007年12月第4卷第12期 W or ld Health Digest Medical Perio dical护理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行切开复位+D HS内固定术的康复护理林少平 陈 慧 郑丽华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672-5085(2007)12-0121-01【摘要】股骨颈骨折是指股骨颈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的骨折,最常见于老年患者。
我科自2002年1月1日~2007年11月1日共收治此类患者108例,通过制定和实施周密的康复护理计划,①术前康复护理包括牵引护理,股四头肌静力收缩等。
②术后康复护理包括保持正确的体位和卧姿,持续被动活动练习,主动肌肉收缩运动等。
【关键词】老年股骨颈骨折;D HS术;康复护理I n ol d age th ighbone neck bone fract ure line of incision replacement+D HS t he f ixed techn ique is restored to he alt h nurses Li n Shaopi ng Chen Hui Zheng Li hua【Abstract】The t high bo ne neck bone fract ure i s refers to under t hig hbo ne neck to t he t highbone neck base base bone f ract ure,c o mmon to ol d age p atient.My branch alto get her admit s t his patient108exampl es fro m J anuary1,2002to No2 vember1,2007,t ho rou gh is restored to healt h through formulatio n an d i mplementatio n nurses t he p lan,in fro nt of①Tech2 ni que i s resto red to healt h nurses includi ng tow s nurses,sto ck fo ur myo-statics co ntractio ns and so on.②After t he tech2 ni que is resto red to heal th nu rses i ncl uding t he maintenance co rrect body po stu re and t he p ro ne po sition,conti nues p assive2 ly to move t he p ractice,drivi ng co ntract ure of mu scle mo vement an d so o n.【Key w ords】Ol d age t high bone neck bone fractu re;D HS t echnique;Is restored to healt h n urses1 临床资料本组男50例,女58例。
非移位和外翻型骨折可以通过经皮原位固定的治疗。
头下、经颈和基
底型正常股骨颈颈干角
110-140,平均127.27度,
股骨颈参照股骨髁平面
有15度前倾。
Pauwels分型:Pauwels角,
股骨颈骨折线与股骨干
垂线的交角。
骨折分型如图所示:
低能量损伤股骨颈骨折,骨质疏松患者站立位跌倒发生
高能量损伤股骨颈骨折,高速机动车事故或超过3m高坠落伤引起
股骨颈位于关节内,骨折后直接暴露于滑膜液内,滑液内的酶溶解血
凝块,使骨折愈合延迟。
股骨颈骨折体征:肢体短缩,大转子上移,下肢外旋畸形(一般不超
过45度),局部肿胀不明显,无明显皮下瘀斑,活动时髋部疼痛。
鉴别诊断:粗隆间骨折;骨盆前环骨折;髋关节脱位;股骨头骨折;
病理性损伤(肿瘤thume和感染infection);关节炎;缺血性骨坏死;
挫伤;肌劳损
非手术治疗:无法行走者,神经失能,濒死或临终患者;外翻型嵌插
亦可使用,但有移位风险,应力性骨折早期(骨折线尚未波及张力侧
或股骨颈上方)可以使用,
手术治疗:
原位经皮固定技术:非移位型骨折,老年外翻型骨折或运动员应力性
骨折
术前评估:
手术体位:双髋外展,健侧外展便于透视,避免健侧半截石位(避免
骨筋膜室综合症),消毒铺单前确认正侧位复位良好。一般内旋牵引
可获得复位,注意动作勿粗暴。若复位不满意需切开。
入路:经皮固定标准侧方入路;切开复位需显示股骨颈前方,使用
Smith-Peterson或Watson-Jones入路
闭合复位经皮固定手术步骤:
1. 经皮沿股骨颈轴线置入空心钉导针,确保导针平行
2. 标准放置螺钉为倒三角形
3. 螺钉位于股骨颈四周,特别是后侧及下方,避免低于小转子方向
进针,可能导致术后转子下骨折
4. 两个平面透视导针位置良好后切开皮肤,空心钻钻孔,导针引导
下拧入空心钉(干骺端、近端加垫片)。空心钉确保所有螺纹位于
骨折线近端
关节切开术:前后位透视下股骨颈基底下缘,皮肤小切口分离至关节
囊,小切口引流血肿并吸引器吸出所有残留血肿
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入路:Watson-Jones
入路,
1.髂前上棘后缘向远
端经大粗隆稍向前弧,长
约8-10cm。(ASIS:髂前
上棘;TFL:阔筋膜张肌;
F:股骨)
2.显露阔筋膜张肌
后缘并切开(镊子指示
阔筋膜张肌和臀大肌间
隙),确认臀小肌前下缘,
暴露臀小肌和关节囊之
间的间隙,暴露臀小肌大转子止点,拉钩牵引,
3.确
认并切断
股直肌反
折头,注
意保留残
端以备修
复,骨膜
剥离器清
理关节囊
前方肌纤
维(上拉钩:阔筋膜张肌;近端拉钩:臀小肌起始部下方;镊子:股
直肌反折头。下图:股直肌反折头已切断,丝线标记)
5. 按股骨颈长轴方
向切开关节囊,
并在髋臼缘横切
使切口呈T型,
显露骨折端,必
要时可以把切口
变成H型以利于
显露。
5.股骨干打
入4.5mm斯氏针,
股骨头打入1-2枚
2.5mm克氏针,把
持下进行骨折复
位(小技巧:内旋
股骨干,使股骨头
外旋和内收),
6.确认复位满意(骨皮质没有间隙台阶),侧方骨皮质打入两枚
2.5mm克氏针临时固定,C臂两平面透视确认复位效果
7.置入空心螺钉
8.修复关节囊,缝合股直肌反折头,闭合阔筋膜,分层缝合皮肤,
包扎。
结果及并发症:1.老年患者一年内死亡率20%;2.50%患者能恢
复受伤前功能水平;3.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有15%股骨头坏死风险;4.
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有33%骨折不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