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4
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加速康复临床路径解读汇报人:日期:contents •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概述•加速康复理念与临床路径•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加速康复临床路径详解•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加速康复效果评估与优化•案例分析与经验分享目录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概述01三踝骨折是指内踝、外踝和后踝同时发生的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关节内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是治疗三踝骨折的常用手术方法。
三踝骨折多由高能创伤引起,如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
由于骨折涉及关节面,治疗不当可能导致创伤性关节炎等严重后果。
定义和背景背景定义对于三踝骨折伴有明显移位、关节面不平整、保守治疗无效或预期效果不佳的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是一个合适的选择。
适应症对于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或局部感染、软组织损伤严重的患者,手术可能存在较高风险,需谨慎评估。
禁忌症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手术步骤包括切开皮肤、暴露骨折端、复位骨折、安置内固定物、缝合切口等步骤。
手术中需根据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内固定物,如钢板、螺钉等。
手术目标通过切开骨折部位,恢复关节面的平整,实现骨折的精确复位和固定,促进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的恢复。
手术关键点准确的骨折复位、稳定的内固定、保护软组织、减少手术创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手术基本原理加速康复理念与临床路径02通过优化围手术期处理,减少手术应激和并发症,加速患者术后恢复。
快速康复加速康复需要外科医生、麻醉师、护士、康复师等多个学科共同合作,提供全面、连续的医疗护理。
多学科协作加速康复理念简介通过标准化的临床路径,减少不必要的诊疗行为和资源浪费,提高医疗效率。
提高效率改善预后患者需求加速康复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随着患者对医疗服务和术后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加速康复成为满足患者需求的重要途径。
030201为何需要加速康复临床路径制定流程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和专家共识,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加速康复临床路径。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0年12月 第7卷 第4期64左外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郝晓东,李强,王跃文(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0)1 病情介绍患者,女性,44岁,主因“左外踝疼痛伴活动受限2月余”,于2020年8月10日入院。
患者入 院前2个月洗澡时不慎跌倒,伤后就诊于“三空正 骨医院”,诊断为:“左侧腓骨下段骨折”,行手法复位石膏制动后,疼痛减轻、肿胀逐渐消退。
后于人民医院复查,X 线片显示:左踝关节陈旧性骨折,骨折移位。
患者及家属为进一步诊治,后就诊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门诊,经诊查后,以“左外踝陈旧性骨折”收入院。
患者病程中无胸闷气短,头晕头痛、腹部不适症状,睡眠可,大小便正常(图1)。
入院查体:患者拄拐步入病房,左踝关节周围肿胀,局部无淤青及皮肤破溃,左下肢无明显水肿。
触:左踝关节外侧触痛及压痛明显,轴向叩击痛明显,可触及骨擦感及异常活动,闻及骨擦音。
动:左踝关节屈伸活动受限,左足趾活动存在。
量:双侧足背动脉搏动存在,皮肤感觉正常,足趾甲床毛细血管充盈时间1.5 s。
图1 入院X 线片显示左外踝陈旧性骨折2 手术步骤患者全麻平稳后,取平卧位于手术床上;左大腿根部绑止血带,左下肢常规碘伏消毒术区皮肤,铺无菌手术单;取左外踝纵行切口长约10 cm , 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筋膜层,剥离肌肉、骨膜直达骨折端,钝性分离腓骨长短肌,显露骨折断端;见骨折端已形成纤维骨痂,去除纤维骨痂,断端刷新;视下复位腓骨骨折端,见骨折复位满意,用两根2.0克氏针临时固定;C 臂CT 透视见骨折复位良好,放置锁定型钛板,见钛板与骨面贴附良好,共拧入7枚螺钉固定骨折,骨缺损处植入人工骨;再次透视可见骨折复位佳,内固定物位置良好;冲洗切口,充分止血,放置引管一枚,依次关闭各层切口,术中出血约80 ml ,手术时间60 min ,术毕返回病房,监护对症治疗(图2)。
图2 术中病例图片注:A.切开皮肤及筋膜;B.显露骨折断端;C.骨折端成纤维骨痂;D.断端刷新;E.复位后放置外踝锁定型钛板;F.断端植骨。
Mod Diagn Treat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Sep28(18)踝关节骨折是临床诊疗中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绝大多数患者骨折累及距下关节,目前在踝关节骨折治疗中存在很多争议,随着影像学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学者在研究中主张采用切开复位治疗[1,2],我院在踝关节骨折Sanders分型II~IV患者治疗中采用切开复位可塑性钛钢板治疗。
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踝关节骨折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男30例,女12例,年龄18~72(43.5±6.8)岁,均在伤后2w内入院。
患者均为闭合骨折,35例单侧,7例双侧。
15例坠落伤,10例车祸伤,7例重物压伤,10例其他。
10例合并胸腰椎骨折,3例合并四肢长管骨折。
依照Sanders分型标准,9例II型,20例III型,13例IV型。
1.2方法患者均采取切开复位可塑性太钢板内固定治疗。
手术前拍摄X线片和CT片,并测量Bohler角和Gissane角。
患者入院后抬高患肢,静脉注射甘露醇,并敷活血化瘀膏。
术前半小时静脉注射抗生素。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腰硬麻醉或全身麻醉,常规大腿根部止血。
根据患者骨折情况,选择合适侧卧位或者俯卧位,锐性切开足跟皮下组织,注意保护外侧皮神经,交替使用电刀和手术刀片剥离,根据显露情况,采用2.5mm克氏针钻入辅助显露。
牵开软组织皮瓣,观察踝关节骨折情况,撬拨复位踝关节内骨折块,纠正畸形。
C臂机透视下采用克氏针临时固定,将可塑踝关节钛钢板塑形,与踝关节后部紧贴,螺丝钉固定,冲洗伤口,放置引流管,缝合皮肤。
术后2d 常规使用抗生素,根据患者恢复情况术后1~3d拔除引流管,术后3w拆线,术后1月开始非负重行走,逐渐开始负重行走。
1.3观察指标患者治疗效果采用Maryland评分标准[3,4],满分100分,90分以上为优,75~89为良,50~74为中,小于50分为差,优良率=优秀率+良好率。
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手术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手术流程详解踝关节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对于严重的骨折,医生通常会选择进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
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踝关节骨折包括踝、双踝、三踝骨折、踝上骨折和胫骨下关节面前缘骨折等。
这些骨折都可以合并内、外侧副韧带、胫腓联合韧带断裂,还可以合并胫腓下关节分离,或距骨脱位。
踝关节骨折除踝上骨折外,均有关节内骨折,此外,踝关节的关节面比髋关节和膝关节小,但负重则大于髋、膝关节。
因此,踝关节骨折如治疗不当,极易引起损伤性关节炎。
由于上述原因,踝关节骨折的治疗要求尽量达到解剖复位,并尽早进行功能锻炼,使骨折部位能经常受距骨体的模造,则骨折愈合后能更符合关节活动的要求。
因此,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较能满足上述要求,可作为踝关节骨折治疗的首选方法。
但手法复位石板和陈旧性骨折等仍需手术治疗。
【适应症】
1.内踝骨折,两骨折端之间有软组织嵌入者。
2.双踝骨折手法复位失败者。
3.单踝或双踝骨折合并胫腓下关节分离,闭合复位未成功
者。
4.三踝骨折,其后踝骨折超过胫骨下关节面的1/3者。
5.有移动的陈旧性骨折。
【术前准备】
1.骨折部位有明显肿胀者,应抬高患肢促肿胀消退。
2.骨折部位有擦伤或水泡者,应当用注射器将水泡抽瘪,
待擦伤完全愈合,水泡干瘪,表皮脱落后,方可手术。
3.踝关节骨折多用螺钉作内固定,术前应根据X线片选妥
长短合适的螺钉。
【麻醉】
腰麻或硬膜外麻醉
【手术步骤】
(一)内踝骨折
1.体位:仰卧位,患肢外旋;或侧卧于患侧,两膝间垫以
软枕,双足分开,使伤侧内踝向上。
2.切口、显露:沿内踝前外侧作弧形切口,长约4~5cm,
下行向后绕过内踝远端。
切开皮下组织时,注意勿损伤大隐静脉及隐神经。
向后翻开皮瓣,即可显露骨折,骨折远端经常向前移位。
分离内踝后侧时注意勿伤及胫后肌肉及其腱鞘。
3.复位:复位前,先用巾钳夹住骨折块稍加牵引,显露关
节腔,清楚腔内血肿和碎骨屑,仔细探查骨折端间有无软组织嵌入,如有软组织嵌入,应作分离后取出。
复位时,助手牵引,术者用巾钳夹住骨折块帮助复位,并纵向夹住骨折两端保持复位。
4.内固定:较大的骨折块多用螺钉固定,小骨折块只可用
克氏针内固定。
在骨折块中心先钻一孔,然后与胫骨纵轴成45度角,斜向对侧钻孔和拧入螺钉(或钻入克氏针);
陈旧性骨折应作骨钉移植,以促进愈合。
(二)外踝骨折
沿腓骨下段前缘绕过外踝下端作弧形切口,长短根据骨折高低而定,注意勿伤及腓骨肌腱及其腱鞘。
显露骨折块后,按内踝骨折手术步骤将其复位及内固定。
(三踝骨折)
取俯卧位,小腿前面垫沙袋,以便术中活动踝关节。
根据骨折块的位置,作跟腱内或外侧切口,长约6~8cm。
将跟腱拉向一侧,切开腓骨肌与屈长肌间的脂肪组织,将肌肉向两侧拉开(外位屈长肌腱时要注意保护于其内侧的胫后血管、神经),即可显露胫、距骨的后面。
然后u,用巾钳将骨折块复位,再在骨折块的后面施加压力,使两折面紧密接触,并用螺钉内固定。
较大的后踝骨折块可用2枚螺钉加强固定。
【术中注意事项】
1.术中必须注意关节面的解剖复位。
复位后,应将踝关节作
背伸及跖屈活动,观察活动有无障碍。
如有障碍,提示复位不良。
有条件时,复位后摄正、侧位X线片,证实解剖复位后再用螺钉内固定。
2.临床上多见双踝或三踝骨折,而且常合并胫腓关节分离或
距骨脱位。
因此,应结合具体骨折,灵活应用。
一般原则大致如下:
①双踝骨折先行内踝的切开复位内固定,外踝骨折可试手法
复位,如失败,再行切开复位。
②三踝骨折应先取俯卧位,复位内固定后踝骨折,复位时助手应将伤足向前牵引,先整复距骨的后脱位,并在牵引下术者复位和内固定后踝;然后改仰卧位,复位固定内、外踝。
③内踝骨折合并胫腓关节分离和腓骨下段骨折时,应先切开腓骨下端,直视下复位腓骨及胫腓下关节面,用螺钉贯穿固定胫腓下关节,以保证踝穴的正常宽度。
然后切开复位内踝骨折。
【术后处理】
踝关节骨折术后应用石膏托外固定于功能位(踝屈90度,足中立),抬高伤肢。
术后10~14日拆线,换管形石膏固定,即可持拐下地,不负重行走。
8~10周后骨折多已愈合,可去外固定,进行功能锻炼,但半年内应注意避免扭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