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椎间孔镜围手术期护理常规

椎间孔镜围手术期护理常规

椎间孔镜围手术期护理常规
椎间孔镜围手术期护理常规

椎间孔镜围手术期护理常规

一、责任护士及时与医生沟通麻醉方式,实施麻醉术前护理常规。(静脉复合麻醉+局麻术前禁饮食6小时)

二、1、心理护理(关键)

A、告知病人手术的名称、讲解其优越性(微创、安全、有效、痛苦小、住院时间按短),告知并解释在术后可能会出现的不适感觉,术中可能出现的感觉及时告知手术医生,使病人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积极的配合治疗。

B、鼓励病人与同种疾病恢复良好的病人交流,增强战胜

疾病的信心。

C、加强与病人及家属的交流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给予心理支持。

2、完善术前检查:给予病人做术前准备(禁饮食、更换病原服、备皮、颈托、腰围的使用,卧床期间大小便的指导及翻身活动),静脉抽血检查、CT片、CR片或者是MR 片,心电图;

6、术前即刻测生命体征:异常时通知医生,决定是否延

期手术。

7、步入手术前:指导患者取出义齿,告知患者贵重物品

勿带入手术室(首饰、手机等)。

8、指导患者穿好病员服,提前入厕方便,护士带好完善

病历、影像片及术中用药将病人送入手术室。

术后护理

与手术室护士交接病员情况,给病员及家属讲解术后注意事项:(1)测生命体征,了解麻醉方式,实施该麻醉护理常规,术后禁饮食6小时,根据术后医嘱,腰围加压6h,

(2)告知病人及家属需要卧床24小时,计算出起床时间告知病员及家属。

(3)告知病人及家属病人在卧床时间内宜食清淡易消化饮食,不可食用易产气、不易消化等食物(如:豆制品、牛奶、水煮

蛋,高糖食品等)。

(4)告知病人及家属起床时须有医务人员指导下床姿势,(下床时如病人坐起后出现头晕,嘱病人立即卧床休息,再择期起床

活动)。并告知病人如提前下床的危害及发生椎间盘再次突出

的可能性。

(5)保持轴线翻身,四肢活动.

(6)指导床上大小便.(告知病人如何使用)

(7)告知病人起床后在7天内不可取坐位,一个月内起床活动必须佩戴腰围,三个月内坐车必须佩带腰围,10天拆线。(8)下床姿势:平卧位—俯卧位—屈膝卧位(佩戴腰围)—站立上床时反之。

(9)注意观察刀口渗血情况,下肢肌力,皮肤感觉及运动状况。

椎间孔镜围手术期护理查房

椎间孔镜围手术期护理查房 时间:2016-5-12 地点: 主讲人: 一、椎间孔镜术的介绍:1.椎间孔镜的由来:技术于1999年由美国ANTHONY YEUNG教授首创,2002年德国脊柱外科学会主席汤姆.胡兰德在杨氏技术基础上予以发展,并得到广泛认同,2007年进入中国。椎间孔镜与脊柱内窥镜类似, 是一个配备有灯光的管子,它从病人身体侧方或者侧后方(可以平可以斜的方式)进入椎间孔,在安全工作三角区实施手术。在椎间盘纤维环之外做手术, 在内窥镜直视下可以清楚的看到突出的髓核、神经根、硬膜囊和增生的骨组织。然后使用各类抓钳摘除突出组织、镜下去除骨质、射频电极修复破损纤维环。 手术创伤小:皮肤切口仅6-7mm,如同一个黄豆粒大小,出血不到20ml,术后 仅缝1针。是同类手术中对病人创伤最小、效果最好的椎间盘突出微创疗法。二、椎间孔镜治疗术的优势:1、创口小:背部微小切口,基本不留疤2.疼痛轻,局部麻醉3.恢复快,不对骨质造成损伤,4,住院时间短5.出血少 三、椎间孔镜手术适应症:椎间孔镜下或内镜下显微椎间盘摘除术的选择标准 与椎板切开、椎间盘摘除术的选择标准并没有本质的差别。选择行微创手术的 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必须表现出神经根受压的症状和体征,并须满足以下条件:1.腰椎间盘突出症状严重,腿疼重于腰疼,经严格保守治疗无效或已造成急性神 经功能障碍者,包括旁中央型、外侧性的突出、破裂、游离的椎间盘,最佳适 应症为单节段的外侧型突出。经严格保守治疗无效。包括运用止痛药、理疗、 作业或条件训练程序,建议至少保守治疗4-6周,但如果出现神经症状进行性 加重,则需要立即手术;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拇指伸屈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 减弱,弯腰困难 四、禁忌症:曾行化学溶解术的患者,严重肌力下降、足下垂或马尾综合征者,有腰椎滑脱等节段不稳定表现者,伴有脊柱畸形、肿瘤的,凝血障碍的,合并 有严重内脏功能减退或其他身体状况异常不能承受手术者,有严重心理障碍者,症状体征与影像学检查不一致者

椎间孔镜的术后护理

椎间孔镜术后护理目前是临床护士和临床医生必须熟悉的基本护理,椎间孔镜手术不属于开放性手术,属于微创手术。 1、术后平卧位4~6h,监测生命体征平稳,翻身时保持脊柱的稳定性,采取轴线450,防止脊柱扭转,可采取左450~平卧~右450的方法,2h翻第一次,观察双下肢感觉、运动及二便有无异常。 2、第1~3天,行直腿抬高锻炼并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初次由300开始,逐渐加大抬腿幅度,并指导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每天2次,注意观察针孔辅料,有无疼痛、红肿,每日消毒并更换敷贴。饮食以清淡、多汤水而富于营养忌油腻,煎炸食物。 3、第3~5天,加强以上锻炼,增加下床活动时间,巩固锻炼的效果,增加康复信心,应注意敷料情况,脱落及时更换。饮食以清补为主,多食蛋白质含量高及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蛋类,乳制品。 4、第7~14天,开始腰背肌锻炼,提高腰背肌的力量,增强脊柱稳定性,开始用五点式,2周后可改为飞燕式,每天2~3次,每次30分钟,逐渐增加次数,并逐渐过渡到日常生活中,即使痊愈出院,也应坚持半年以上。 其实在大家关注椎间孔镜术后护理的同时椎间孔镜术前护理也是要注意的,在再谈泰可视椎间孔镜技术中我们要注意手术前的和患者沟通技巧,这就是在选择好患者的适应症的前提下让患者了解再谈泰可视椎间孔镜技术是个什么东西,我们好告诉他这是微创治疗骨科疾病

的最新的技术,当然这是真的,不是我们乱说的,同时还要告诉患者椎间孔镜手术多少钱,解除患者的顾虑,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展椎间孔镜术后护理。 椎间孔镜术后护理比较重要的地方还有几点就是要和患者好好沟通,消除患者焦虑或者是心理焦急的因素,术后进行抗生素预防感染,最基本的椎间孔镜手术前要清淡饮食,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为手术做好准备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椎间孔镜术后注意事项

椎间孔镜术后注意事项 相对于传统手术而言,椎间孔镜手术是一种安全、高效的微创治疗方法,但如果术后处理不当,对于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恢复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那么椎间孔镜术后注意事项有哪些? 首先,告诫患者椎间孔镜需要有一定术后卧床时间:手术中患者接受局部麻醉下卧床主要是为了止血,术后2-5小时后可以自由活动。 其次,正确对待椎间孔镜术后的反复期(康复期或水肿期) 。手术后第三天将开始出现所谓的:“术后反应”,表现为术前症状重现,甚至加重,也可以出现新的症状,如麻木、疼痛、酸胀无力等。持续时间可以很短也可以很长,从几天到3个月甚至更长不等,术后大约有30%患者会发生“反复期”的各种症状,严格遵医嘱可以减少或避免发生。 第三,椎间孔镜术后反复期有什么表现以及对待反复期的心态。椎间孔镜反复期症状多种多样,但一般表现为:患侧腰痛、臀部疼痛、麻木、胀感,或切口部位的酸痛等,也有少数为对侧出现症状,多数为站立和坐位时出现或明显,多数可以自行缓解。如果卧床无法缓解或症状持续进行性加重就应该复查核磁,看是否出现终板炎,此时治疗方案要有所更改,治疗周期也会延长。我们需要和接受椎间孔镜的患者沟通:“反复期”不是复发或疗效不好,这些都是是可以自行恢复的。 第四,椎间孔镜术后常规用药的意义。术后3个月内用药和康复,目的就是减少或缩短反复期,但是,目前还没有办法使得所有患者都免于“反复期”,请患者谨遵医嘱用药。 第五,椎间孔镜术后没有必要急于做影像学监测。影像学变化滞后是开放性手术的通病:椎间孔镜手术后症状首先改善,然后才能见到核磁、CT等影像变化,这边是一般骨科病所谓的“影像学变化滞后现象”。影像变化一般在半年后,影响因素主要是年龄,病史长短,是否接受过其他过度治疗,突出程度,疾病的严重程度等。 第六,椎间孔镜术后严格禁忌症。这个要和患者沟通好,因为下列措施的实施绝对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如果患者不遵医嘱可能延缓病情的恢复:手术后3个月内不得喝酒、不得过劳、最好不要吃“发物”,如羊肉、海鲜等;半年内不得从事长期弯腰或长时间蹲着的工作或活动,如开长会,拔草等;术后不得长时间卧床,卧床时间最好不要超过10小时。否则症状缓解缓慢;半年内不得长时间玩电脑游戏,上网或长时间打牌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病患因为康复不佳,用力不当等多种因素引起复发,可以再次接受微创手术,因为微创手术不像开放手术会遗留很多瘢痕,阻碍第二次手术或增加第二次手术的难度。二次微创手术会同第一次微创手术一样顺利。

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椎间孔镜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评价

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椎间孔镜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评价 发表时间:2019-07-02T10:05:50.163Z 来源:《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08期作者:安燕如 [导读]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围手术期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于改善患者的疼痛状况及日常生活能力具有显著的临床作用,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应用推广。 合江县人民医院,四川省泸州市646200 摘要目的:探析在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椎间孔镜在围手术期护理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收诊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随机均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疼痛状况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V AS评分、Barthel指数均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V 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围手术期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于改善患者的疼痛状况及日常生活能力具有显著的临床作用,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应用推广。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围手术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中老年群体中较为常见,临床症状常表现为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而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促进患者的病情恢复。在本文研究中,为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椎间孔镜围术期的护理中的应用效果,选取入院治疗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展开研究,详细报告如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入院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收集患者的相关资料,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年龄在31至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26±4.25)岁,其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对照组患者年龄在33至5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39±5.94)岁,其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通过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础数据,在性别年龄、身体状况、病情、病程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主要包括基础护理、用药指导等内容,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2.1 术前护理 在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应以热情的态度迎接患者,确保患者住院环境的清洁、卫生,交代患者相关注意事项;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术前指导及手术宣教,讲解围术期护理的模式;在术前应进行包括心肺、肝功能及血常规检查等。 1.2.2 术中护理 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认真核对患者信息,依据医嘱建立静脉通路,对于进行后入路手术的患者,应在患者的胸部和耻骨下方放置软垫,保证患者的胸部处于悬空的状态,从而利于顺利进行手术,对于进行侧位入路手术的患者,可以使用专用的有腰桥的手术台。在术中应严密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应对处理[1]。 1.2.3 术后护理 应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为患者及时安排硬质板床。在患者病情稳定后,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训练强度循序渐进。指导患者进行疼痛感范围、部位描述,并指导采用V AS评分进行疼痛感等级评估,使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疼痛状况有个清楚的认知,以便于及时调整护理方案,使患者病情得到改善[2]。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观察评估两组患者的疼痛状况及日常生活能力,使用V AS评分来评估疼痛程度,使用Barthel指数来评价日常生活能力,并进行两组数据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统计,用(x± s)的形式计量数据,以 t 检验数据,计数数据用百分数(%)和例(n)表示,以χ2检验数据,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疼痛状况与日常生活能力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V AS评分、Barthel指数均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V 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表2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外科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病症,目前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为手术治疗,但术后创伤较大,恢复速度较慢,且患者容易引发神经根粘连、腰椎滑脱等并发症,同时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术期患者的护理中,最重要的是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并且不同的病情所导致的疼痛是不尽相同的,而常规的护理手段不能得到有效缓解,且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据相关研究表明,综合性护理干预对于缓解患者的术后疼痛具有显著的作用,从心理护理为出发点,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合理的护理模式,缓解患者的心理与生理负担,避免患者由于长期处于疼痛之中而影响手术治疗效果,同时加强对患者术后的康复指导,从而促进患者病情康复[2-3]。在本文研究中,通

椎间孔镜手术配合流程

椎间孔镜下颈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的手术配合 巡回护士 1. 按手术安全核查表核查病人 2. 建立静脉通路 3. 再次检查所需物品是否齐全 4. 与洗手护士清点物品并记录 5. 平车上麻醉,麻醉成功后与医生一同稳妥安放洗手护士 1、术前擦拭无影灯,手术间台面 2、检查所需仪器性能 3、检查无菌包及特器(椎间孔镜包,颈椎孔镜特 器腰椎孔镜用物备:椎间盘包颈椎特器撑开器) 手术体位,选择俯卧位,巡回护士和麻醉医生协助 脑科医生用头架将患者头部固定,两耳孔塞棉花, 将患者双手约束于身体两侧,肩背部使用宽胶布将 颈部皮肤略绷紧,小腿上抬30-40 度,骨隆突处用 水凝胶衬垫。 6. 将输液、尿管、动脉监测、肌电监测等管路妥善固 定 7. 将射频电极板妥善放置 8. 保护患者的皮肤不与金属物品接触,注意患者体 温,覆盖不过少也不过多。 9. 协助消毒铺单,将脑科贴膜尾部用卵圆钳夹住并放 于小桶 6、按步骤连接好光缆、射频线、冲洗管、摄像头等, 注意无菌原则,将3000ml生理盐水放置好,并询 问医生后每袋加入庆大霉素1支 7、询问医生后调节好射频、冲洗泵的参数。 9、密切观察病人情况,如皮肤肢体受压、仪器设备运作情况 10、及时供给台上所需物品 11、患者在未清醒前巡回护士不得离开手术间。 12、术后将患者送回,注意保护头部。 用物准备: 1、包布:剖腹包,中单(多包),开刀巾,手术衣,无菌碗 2、器械:椎间孔镜包,颈椎孔镜特器腰椎孔镜用物备:椎间盘包颈椎特器撑开器 3、常规用物:温箱生理盐水C臂机及保护套碘伏酒精手术粘贴巾一次性围裙脑科贴膜2 手约束带胶布脑科头钉脑科头架脚踏保护套c臂机铅衣3显示器射频主机磨钻系统俯卧垫一套肩下小枕输液贴膜2优韧宁1 3000ml生理盐水庆大霉素记号笔病理袋11 号刀片5ml 注射器棉球 4、低温:颈椎镜2 射频定位针鞘密封圈泵压力膜颈椎特器 5、灭菌锅:冲洗管4、特殊器械(c臂机铅衣3显示器射频主机磨钻系统 脑科头架脑科头钉) 5、准备无菌器械台 6、提前30 min洗手,整理器械台,确保所有用物齐全 并功能良好 7、检查器械性能,如鞘密封圈泵压力膜是否完好 射频连接线是否完好 & 与巡回护士清点物品 9、消毒铺巾,同腰部顺序相同。注意:用巾钳固 定开刀巾,在抗菌手术膜贴上后取下 10、与巡回连接好光源线、摄像头、射频线、冲洗泵, 注意:镜头要先将保护套系好贴好再与台下连接11、定位:5ml注射器在体表标识处刺入,透视尖刀切 口,插入导引棒,透视;将鞘置入,取岀导引棒, 依次连接泵接头,白密封圈,镜头进入孔。 12、射频:止血和消融半游离组织 13、蓝钳:咬断和夹取游离组织 14、射频与蓝钳配合分离肌层,直至椎板。 15、磨钻:打磨骨头与软组织 16、磨钻与射频配合打磨椎板扩孔,先磨后椎板,后前 椎板。 17、探针:探测以区分骨质、组织、神经、髓核,确保 下步顺利进行。 18、枪钳:咬除骨质或黄韧带等 19、射频、探针、蓝钳、枪钳配合去除黄韧带,进入椎 管,此时泵的压力需调小。 20、探针与鞘配合,将硬膜囊与神经根保护于鞘的外 围。 21、探针与射频配合确定髓核位置。 22、抓钳:用于抓取增生的髓核。有齿与无齿,均可使 用,有齿力道较大。 23、洗手护士留取标本,留取时纱布与血管钳不可用力 挤压标本。 24、射频消融游离组织,止血。 25、去除切口水,切口用甲强龙1支。

11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突出摘除术的手术配合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c92958245.html, 11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突出摘除术的手术配合 作者:刘锁梅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10期 【摘 ;要】目的:探讨局麻下侧后方经皮腰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突出摘除术的手术配合。方法:回顾分析42例经皮腰椎间孔镜术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愈后情况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42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平均手术时间(66±18)min,平均出血(15±5)ml,未发生硬脊膜破裂、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符合生理功能的体位安置,熟练的手术配合及精心的护理是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的损伤较小,手术的时间较短,出血量少,术后不易留疤,脊椎结构不受影响,术后恢复快且疗效显著[1]。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手术配合 【中图分类号】R47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0-0127-01 腰椎间盘位于相邻两个椎体之间,由髓核和纤维软骨环两部分组成,是腰椎关节的组成部分,对腰椎椎体起着支撑、连接和缓冲的作用,形状像个压扁的算盘珠。腰椎间盘突出主要症状为腰部钝痛,可以在几年中反复出现,大腿上部,小腿甚至足部和脚趾针刺感以及麻木感,抬腿有明显的引拉样放射性疼痛。 我院自2016年8月~2018年12月对42例有手术适应症的患者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其中后路35例,侧路7例,效果良好。现进行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所选患者共42例,其中女15例,男27例,年龄23-76岁,平均54.5岁。突出节段均为L2/3或L5/Sl,均伴有不同程度单侧下肢放射痛及麻木感,直抬腿试验阳性。 2;术前准备 2.1术前访视术前l天护士到病房访视患者,告诉患者禁食禁饮,介绍手术室的环境、麻 醉方法,并指导患者练习手术体位等,让患者以便更好地配合手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2]。 2.2物品准备

椎间孔镜围手术期护理常规

椎间孔镜围手术期护理常规 一、责任护士及时与医生沟通麻醉方式,实施麻醉术前护理常规。(静脉复合麻醉+局麻术前禁饮食6小时) 二、1、心理护理(关键) A、告知病人手术的名称、讲解其优越性(微创、安全、有效、痛苦小、住院时间按短),告知并解释在术后可能会出现的不适感觉,术中可能出现的感觉及时告知手术医生,使病人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积极的配合治疗。 B、鼓励病人与同种疾病恢复良好的病人交流,增强战胜 疾病的信心。 C、加强与病人及家属的交流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给予心理支持。 2、完善术前检查:给予病人做术前准备(禁饮食、更换病原服、备皮、颈托、腰围的使用,卧床期间大小便的指导及翻身活动),静脉抽血检查、CT片、CR片或者是MR 片,心电图; 6、术前即刻测生命体征:异常时通知医生,决定是否延 期手术。 7、步入手术前:指导患者取出义齿,告知患者贵重物品 勿带入手术室(首饰、手机等)。 8、指导患者穿好病员服,提前入厕方便,护士带好完善 病历、影像片及术中用药将病人送入手术室。

术后护理 与手术室护士交接病员情况,给病员及家属讲解术后注意事项:(1)测生命体征,了解麻醉方式,实施该麻醉护理常规,术后禁饮食6小时,根据术后医嘱,腰围加压6h, (2)告知病人及家属需要卧床24小时,计算出起床时间告知病员及家属。 (3)告知病人及家属病人在卧床时间内宜食清淡易消化饮食,不可食用易产气、不易消化等食物(如:豆制品、牛奶、水煮 蛋,高糖食品等)。 (4)告知病人及家属起床时须有医务人员指导下床姿势,(下床时如病人坐起后出现头晕,嘱病人立即卧床休息,再择期起床 活动)。并告知病人如提前下床的危害及发生椎间盘再次突出 的可能性。 (5)保持轴线翻身,四肢活动. (6)指导床上大小便.(告知病人如何使用) (7)告知病人起床后在7天内不可取坐位,一个月内起床活动必须佩戴腰围,三个月内坐车必须佩带腰围,10天拆线。(8)下床姿势:平卧位—俯卧位—屈膝卧位(佩戴腰围)—站立上床时反之。 (9)注意观察刀口渗血情况,下肢肌力,皮肤感觉及运动状况。

椎间孔镜治疗椎间盘突出的围手术期护理

椎间孔镜治疗椎间盘突出的围手术期护理 发表时间:2016-08-10T14:02:05.610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8月第23期作者:郑婉青[导读] 指导患者戒烟、戒酒、控制体重,出院后定期复查,若出现腰部及双下肢异常情况应随时就诊,以免延误病情。郑婉青(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骨科浙江杭州 310016)【摘要】总结45例经皮侧路椎间孔镜治疗椎间盘突出的围手术期护理。护理重点为术前予以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做好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注意出院指导及康复指导。45例患者手术顺利,经过治疗及护理下肢剧痛麻木等方面均获得了满意的改善并康复出院。 【关键词】腰椎键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3-0285-02 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它具有微创、安全、恢复快、软组织损伤小、脊柱节段生理结构保持完整,不影响节段稳定性、单侧手术可行双侧减压等优点。我科2015年开展该技术以来,疗效满意,现将围手术期护理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45例,男性27例,女性18例,年龄27~64岁,均有腰部及下肢疼痛或麻木不适症状。术前均经X线检查确定节段稳定性、髂嵴高度、椎间孔大小情况;CT检查了解椎间盘后方钙化及椎间孔情况;MRI明确椎间盘突出位置、角度预判等。排除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及脊柱感染、肿瘤、结核等。 1.2 手术方法本组患者均为局麻,患者取俯卧位或侧卧位,C臂机引导下,从工作套管置入椎间孔镜,在镜下用各类钳夹取、清理突出的髓核、纤维化及钙化等组织,使受压神经根减压,术中使用双极电凝进行止血和清理。 1.3 治疗结果本组手术治疗的患者均为术后下肢疼痛立即缓解,术后1d腰围使用下床如厕,术后3d出院,术后1月随访均无并发症发生。 2.护理2.1 术前护理2.1.1心理护理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腰痛伴一侧下肢放射痛,病程时间长,对于手术效果十分期待,其中2例患者为腰部剧痛,卧床不起,严重影响工作与生活,出现明显的焦虑、甚至烦躁情绪。因此,护理人员需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情况,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问题,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消除其消极心态,积极配合手术治疗。45例患者均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1.2患者准备完成各类常规的血液、X线摄片、MRI、CT、心电图等检查,并做好各类检查前的相关注意事项的宣教。了解患者既往病史,尤其是有无其他先天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及时与医生沟通。 2.1.3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手术的方法、优缺点及术后恢复、用药,功能锻炼等情况,让患者对手术有一定的认识。术后功能锻炼先讲解动作要点,后观看视频,再演示动作步骤,使患者能直观明白锻炼的重要性、方法和注意事项。 2.2 术后护理2.2.1观察病情变化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双下肢感觉、活动、血供变化情况,术后特级护理24小时,至少每2小时测量生命体征一次,评估患者肢端、血供、活动、肌力情况并及时记录。与患者交流,认真听取患者主诉,及时了解患者症状有无好转或有哪些变化。本组45例术后生命体征均平稳,2例患者术后患肢肌力减弱,按医嘱使用糖皮质激素后改善。 2.2.2切口护理该手术切口小,仅需缝合一针,但也应密切观察切口敷料情况,保持切口敷料干洁,如切口敷料渗血明显因及时通知医生更换。观察切口周围有无肿胀,如切口敷料干洁,但切口周围肿胀明显,可能发生血肿,及时通知医生。本组45例均未出现切口出血,感染等情况。 2.2.3疼痛每日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睡眠环境,保证每日睡眠时间大于6小时,不因疼痛影响功能锻炼。本组45例患者术后VAS评分平均3分。 2.2.4饮食指导手术采用局麻,术后无需禁食,可进食高热量、富含蛋白质易消化且富含粗纤维的食物,如鱼、虾、瘦肉、鸡蛋、新鲜蔬菜、水果等,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少吃甜食、牛奶、豆浆或难以消化以免引起腹胀不适。 2.2.5功能锻炼指导患者术后当天就可在床上行双下肢直腿抬高锻炼,仰卧于床上,双上肢平放于身体两侧,双下肢伸直,足背尽量背伸,交替抬高45~60度范围内,维持5秒左右,每天锻炼2次,每次5组/次,每组10次。[1] 2.3 并发症的观察护理2. 3.1神经损伤多为出口神经根损伤较常见,表现为肢体麻木,肌力下降,对症治疗和神经营养治疗后可改善。本组45例患者均未出现。 2.3.2血管损伤较为少见。多因穿刺损伤节段血管分支。术后观察患者双下肢感觉、活动、肌力情况,必要时行MRI检查确诊。本组患者未出现该并发症。 2.3.3血肿形成术中镜下器械损伤炎性增生血管及反复干扰椎间孔外组织可引起血肿形成。局部血肿形成压迫神经根可引起患者下肢感觉麻木,肌力减退,出现该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对症治疗,必要时二次椎间孔镜术清除血肿。本组患者未出现该并发症。 2.4 出院指导术后3个月内佩戴腰围以保护腰椎,3个月内避免负重,半年内避免重体力劳动,嘱患者坚持卧硬板床注意腰部保暖防寒,平时不要长期穿3cm以上高跟鞋,可做游泳、慢跑等运动。不可久坐沙发矮凳等,[2]合理饮食,加强营养,多摄入含钙丰富的食物,加强户外活动,防止骨质疏松。指导患者戒烟、戒酒、控制体重,出院后定期复查,若出现腰部及双下肢异常情况应随时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3.小结

椎间孔镜 手术配合流程(内容清晰)

椎间孔镜下颈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的手术配合巡回护士洗手护士 1.按手术安全核查表核查病人 2.建立静脉通路 3.再次检查所需物品是否齐全 4.与洗手护士清点物品并记录 5.平车上麻醉,麻醉成功后与医生一同稳妥安放 手术体位,选择俯卧位,巡回护士和麻醉医生 协助脑科医生用头架将患者头部固定,两耳孔 塞棉花,将患者双手约束于身体两侧,肩背部 使用宽胶布将颈部皮肤略绷紧,小腿上抬30-40 度,骨隆突处用水凝胶衬垫。 6.将输液、尿管、动脉监测、肌电监测等管路妥 善固定 7.将射频电极板妥善放置 8.保护患者的皮肤不与金属物品接触,注意患者 体温,覆盖不过少也不过多。 9.协助消毒铺单,将脑科贴膜尾部用卵圆钳夹住 并放于小桶内 6、按步骤连接好光缆、射频线、冲洗管、摄像头 等,注意无菌原则,将3000ml生理盐水放置好,并询问医生后每袋加入庆大霉素1支 7、询问医生后调节好射频、冲洗泵的参数。 9、密切观察病人情况,如皮肤肢体受压、仪器设备运作情况 10、及时供给台上所需物品 11、患者在未清醒前巡回护士不得离开手术间。 12、术后将患者送回,注意保护头部。 用物准备: 1、包布:剖腹包,中单(多包),开刀巾,手术衣,无菌碗 2、器械:椎间孔镜包,颈椎孔镜特器腰椎孔镜用物备:椎间盘包颈椎特器撑开器 3、常规用物:温箱生理盐水C臂机及保护套碘伏酒精手术粘贴巾一次性围裙脑科贴膜 2 手约束带胶布脑科头钉脑科头架脚踏保护套c臂机铅衣 3 显示器射频主机磨钻系统俯卧垫一套肩下小枕输液贴膜 2 优韧宁 1 3000ml生理盐水庆大霉素记号笔病理袋11号刀片5ml注射器棉球 4、低温:颈椎镜2 射频定位针鞘密封圈泵1、术前擦拭无影灯,手术间台面 2、检查所需仪器性能 3、检查无菌包及特器(椎间孔镜包,颈椎孔镜特 器腰椎孔镜用物备:椎间盘包颈椎特器撑开器) 4、特殊器械(c臂机铅衣3 显示器射频主机磨 钻系统脑科头架脑科头钉) 5、准备无菌器械台 6、提前30 min洗手,整理器械台,确保所有用物 齐全并功能良好 7、检查器械性能,如鞘密封圈泵压力膜是否完 好射频连接线是否完好 8、与巡回护士清点物品 9、消毒铺巾,同腰部顺序相同。注意:用巾钳固 定开刀巾,在抗菌手术膜贴上后取下 10、与巡回连接好光源线、摄像头、射频线、冲洗 泵,注意:镜头要先将保护套系好贴好再与台 下连接 11、定位:5ml注射器在体表标识处刺入,透视;尖 刀切口,插入导引棒,透视;将鞘置入,取出 导引棒,依次连接泵接头,白密封圈,镜头进 入孔内。 12、射频:止血和消融半游离组织 13、蓝钳:咬断和夹取游离组织 14、射频与蓝钳配合分离肌层,直至椎板。 15、磨钻:打磨骨头与软组织 16、磨钻与射频配合打磨椎板扩孔,先磨后椎板, 后前椎板。 17、探针:探测以区分骨质、组织、神经、髓核, 确保下步顺利进行。 18、枪钳:咬除骨质或黄韧带等 19、射频、探针、蓝钳、枪钳配合去除黄韧带,进 入椎管,此时泵的压力需调小。 20、探针与鞘配合,将硬膜囊与神经根保护于鞘的 外围。 21、探针与射频配合确定髓核位置。 22、抓钳:用于抓取增生的髓核。有齿与无齿,均 可使用,有齿力道较大。 23、洗手护士留取标本,留取时纱布与血管钳不可 用力挤压标本。 甲类研制#

椎间孔镜下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围手术期护理

椎间孔镜下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围手术期护理 发表时间:2018-05-28T11:09:40.483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8期作者:张玲 [导读]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临床上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主要包括三种病理类型。 天津市天津医院天津市 300211 摘要:目的对椎间孔镜下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选取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无一例出现并发症,均治愈出院。结论对行椎间孔镜下微创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优质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可保证手术的顺利开展、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椎间孔镜;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临床上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主要包括三种病理类型,即椎体后缘骨软骨病、退变型膨出以及操作性疝出,目前,临床上主要是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椎间孔镜技术是一种脊柱微创外科内窥镜辅助技术,具有术后恢复快、出血少、创伤小等特点,故被广泛使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1]。本文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选取为研究对象,对椎间孔镜下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选取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核磁共振成像、CT、腰椎X线检测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中46例为女性、42例为男性;最大年龄为67岁,最小年龄为29岁,平均年龄为(48.57±3.16)岁;病程最长为5年,最短为14个月,平均为(3.01±0.77)年;其中7例为L5/S1和L4/5双节段椎间盘突出、11例为L3/4椎间盘突出、19例为L5/S1椎间盘突出、51例为L4/5椎间盘突出。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腰痛及小腿麻木症状,且均是自愿参与本次调查研究的。 1.2方法 1.2.1术前护理 ①心理护理:由于患者长期受疾病的困扰,会出现较大的心理压力,再加上椎间孔镜属于一种新技术,患者或多或少会对手术效果有所担忧,所以,护理人员应将关于疾病的知识、麻醉办法、手术方式和治疗效果等详细告知患者,以消除患者的顾虑,同时应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以缓解患者的陌生及紧张情绪,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②术前检测:术前应对患者进行一些常规检测,如肝炎病毒、血常规、心电图、出凝血、MRI、CT、X线等检测,如患者伴有糖尿病,应对其进行降血糖治疗,如患者为老年人,应对其实施心脏超声检测,以掌握患者的病史,为手术做准备[2]。③床上大小便训练:因为术后患者往往需卧床休息一段时间,故术前应引导患者进行床上大小便训练,以适应术后短期内床上排便。④翻身训练:翻身时应叮嘱患者交叉怀抱双前臂于胸前,合拢双膝,屈曲向翻身侧,翻身时必须保持颈、头、躯处于同一轴线上,且翻身角度应≤60°[3]。⑤体位训练:手术时应患者需保持侧卧位60-120min,所以,为了保证顺利完全手术,术前有必要对患者进行体位训练,训练前应将动作要点详细告知患者,并为其演示动作步骤,每日进行2次训练,每次持续训练 0.5-1.0h,逐步增加至60-120min。 1.2.2术后护理 ①饮食护理:采取局部麻醉的患者术后不必禁食,而采取全身麻醉的患者术后需间隔6小时方能进食,应尽量叮嘱患者多食用易消化、营养丰富、蛋白含量高的食物,在患者无法下床活动之前,尽量少食用易胀气食物,如豆浆、牛奶等,防止患者腹胀。②病情监测:术后应对患者双下肢皮肤的感觉、颜色、运动恢复状况、温度、颜色以及生命体征等进行严密监测,同时,还应定时查看患者手术切口的敷料,如有液体渗出,则应认真记录渗液的性质、颜色及量,并及时告知医生,尽早进行处理,避免发生感染。另外,应严密监测患者尿液的颜色,由于术中选用的显像剂是美兰,机体周边组织可吸收部分美兰,经过肾脏代谢之后,尿液会逐步显现蓝绿色,大部分患者在术后6-12h会逐渐恢复正常,无需进行处理。③康复训练:在患者无疼痛感后,即可引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麻醉反应消失之后,可帮助患者进行一些被动及主动活动,如足趾、踝关节以及膝关节活动等。通常术后1-3d可引导患者开展直腿抬高训练,每天训练3次,每次训练5- 10min,逐步增加双下肢的抬高幅度,以缓解神经根水肿,避免神经粘连。而且还应引导患者开展下肢股四头肌收缩训练,每天训练2次,每次训练0.5h。在术后3-5d应适当加大训练强度,并引导患者下床活动,以提高患者的康复自信、提升训练效果。术后7天应引导患者开展腰背肌训练,但必须按照活动范围从小至大、动作从轻至重、时间从短至长的原则开展训练,可采取飞燕点水法或五点支撑法进行训练,以促进患者血液循环,提高局部肌力,维持脊柱的稳定性[4]。应依据患者的实际状况来辅助患者下床活动,正确引导患者起床,以免因长时间卧床而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操作如下:应为患者配戴好腰围,将床头抬高,引导患者从平卧位转换为侧卧位,把下肢放在床边,用胳膊撑起身体,让患者保持坐位休息5-10min,再让家属或护理人员帮助患者从坐位转换为站立位。④出院指导:术后应引导患者保持正确的立、卧、行、坐及劳动姿势,以降低慢性和急性损伤的发生风险,应叮嘱患者切不可长时间站立或久坐,应经常更换体位。蹲位举重物时,应伸直背部,搬运重物时,尽量采取推的搬运方式。另外,应叮嘱患者注意做好腰部保暖,配戴好腰围。 2.结果 8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无一例出现并发症,均治愈出院。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目前主要是采取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而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通过术前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对患者开展心理疏导,可有效的消除患者的消极情绪,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术后通过对患者进行系统化的康复训练指导,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出院时应叮嘱患者出院后继续进行康复锻炼,以促进患者功能的更快恢复。 综上所述,对行椎间孔镜下微创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优质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可保证手术的顺利开展、避免术后并发症

微创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的护理配合刘亚光

微创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的护理配合刘亚光 发表时间:2016-07-15T16:09:09.750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11期作者:刘亚光 [导读] 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新型微创髓核摘除术治疗,护理人员在术前对患者讲解手术知识。 解放军第九七医院 221000 摘要:目的研究对临床接受微创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的患者,总结其术中护理配合要点。方法将我院手术室于15年3月至次年3月收治的因腰椎间盘突出症而准备接受微创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的41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其术中护理配合要点。结果 41例接受手术患者中,平均手术时间为(69.2±5.1)分钟,手术进展较为顺利,患者无主诉机体明显不适症状,出血量平均为(22.1±3.8)ml,无并发症出现。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新型微创髓核摘除术治疗,护理人员在术前对患者讲解手术知识,术中做好手术配合工作,大部分患者手术进展均较为顺利。 关键词: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护理配合;影响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多发于老年患者疾病之一,少数也可见于青壮年,其主要病变为机体椎体间正常负荷遭到破坏,使得髓核突出而压迫脊椎管内神经根,出现相应机体症状,如腰腿痛等[1]。而临床治疗此种疾病主要依靠手术治疗,包括传统术式及现代创新微创手术,前者是通过手术直接摘除突出部分,但术中会损伤椎板,术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2]。而后者术式则是一种微创技术的应用,术者在内镜指引下取出突出部位,手术对机体造成伤口小,且手术较安全,但是这种手术需要对仪器足够了解、术者及手术室护理人员之间的密切配合,才能顺利完成手术[3]。本文研究对临床接受微创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的患者,总结其术中护理配合要点,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手术室于15年3月至次年3月收治的准备接受微创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41例患者,总结其术中护理配合要点。男34例,女7例;年龄在21-69岁之间,所有患者术前均被确诊且全部具备手术指针[4]。患者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术中配合 1绝大部分患者对于手术流程不甚了解,因此术前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工作,向其简单介绍手术相关知识,告诉患者不要紧张,介绍微创手术优势。术日当天护理人员去病房完成交接工作,带领患者进入手术室,与患者保持沟通,尽量缓解其恐惧情绪,给予其信心,为患者简单介绍手术室布局,告知麻醉方式,嘱咐患者及时告知医师身体不适情况。2嘱咐患者手术进行中会出现些许痛感是正常现象,协助患者取手术卧位,取侧卧位腰下垫薄枕,保证呼吸顺利,减少术中出血量。手术室器械护士应负责检查手术室相关物品及器械准备情况,查看性能是否完好,在手术开始后及时协助主刀医师进行消毒工作及铺巾,保证无菌区域与 C 臂机进行手术部位时处于正侧位透视。术者由巡回护士协助完成操作手臂与机器手套连接动作,并在术中及时为其传递器械和物品。护理人员应注意在手术进行过程中仔细观察患者体征情况,及时与其交流,让患者倾诉其机体感受。在术者进行进针时询问患者是否出现机体疼痛加重表现,在实施髓核取出时观察有无放射痛情况。护理人员应及时查看患者面色,术者及护理人员应做好防辐射准备,随身佩带含铅服及护目镜等。术后及时护送患者返回病房,嘱咐术后护理要点,对家属告知手术结果,安抚患者情绪,帮助其尽快康复。 1.3 观察指标 观察手术进展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41例接受手术患者中,平均手术时间为(69.2±5.1)分钟,手术进展较为顺利,患者无主诉机体明显不适症状,出血量平均为(22.1±3.8)ml,无相关并发症出现。 3 讨论 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反复发作的机体疼痛,而此种情况会不断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耽误其工作及学习。患者长期如此会产生一些负面心理,在接受临床治疗时,护理人员应在术前与患者保持沟通,鼓励患者倾诉,了解其目前心理状况及身心需求,及时告知患者手术相关情况,提高其治疗信心。鼓励患者多与本院其他接受此项手术患者进行沟通,缓解自身心理压力,积极接受治疗。对患者进行手术时,由于手术设备操作复杂,仅靠术者单独操作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手术室护理人员需要做好协助工作,加强对于机械操作的理解,熟悉手术标准流程,与术者做到充分配合是顺利完成手术的关键[5]。 有研究发现[6],接受微创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由于手术形式较复杂,对其做好术中护理配合工作,大部分患者手术进展均较为顺利,本文得出41例接受手术患者中,手术时间平均不长,患者术中无明显不适症状,手术进展顺利。两组结论相符。 综上所述,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新型微创髓核摘除术治疗,术前对患者讲解手术知识,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护理人员需要详细了解术中器械操作方法,做好术前用物准备及清点工作,术中及时观察患者病情,并鼓励患者倾诉其机体感受,严密配合医师完成手术,大部分患者手术进展均较为顺利。 参考文献: [1]冯珊.经皮侧路椎间孔镜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3):1193-1194. [2]魏建梅,王志剑,曹新添等.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联合纤维环射频热凝成型术的围术期护理[J].实用临床医学,2013,14(12):105-106. [3]杨小琴,洪晔.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护理配合[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5,31(9):91-93. [4]张秋梅,胡结敏,梁荟玲等.侧卧位下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摘除术的手术护理[J].全科护理,2016,14(11):1142-1143,1144.

椎间孔镜下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围手术期护理 张玲

椎间孔镜下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围手术期护理张玲 发表时间:2018-08-07T13:29:06.490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6期作者:张玲王娜 [导读] 对行椎间孔镜下微创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优质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可保证手术的顺利开展、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天津市天津医院天津市 300211 摘要:目的对椎间孔镜下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选取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无一例出现并发症,均治愈出院。结论对行椎间孔镜下微创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优质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可保证手术的顺利开展、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椎间孔镜;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临床上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主要包括三种病理类型,即椎体后缘骨软骨病、退变型膨出以及操作性疝出,目前,临床上主要是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椎间孔镜技术是一种脊柱微创外科内窥镜辅助技术,具有术后恢复快、出血少、创伤小等特点,故被广泛使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1]。本文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选取为研究对象,对椎间孔镜下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选取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核磁共振成像、CT、腰椎X线检测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中46例为女性、42例为男性;最大年龄为67岁,最小年龄为29岁,平均年龄为(48.57±3.16)岁;病程最长为5年,最短为14个月,平均为(3.01±0.77)年;其中7例为L5/S1和L4/5双节段椎间盘突出、11例为L3/4椎间盘突出、19例为L5/S1椎间盘突出、51例为L4/5椎间盘突出。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腰痛及小腿麻木症状,且均是自愿参与本次调查研究的。 1.2方法 1.2.1术前护理 ①心理护理:由于患者长期受疾病的困扰,会出现较大的心理压力,再加上椎间孔镜属于一种新技术,患者或多或少会对手术效果有所担忧,所以,护理人员应将关于疾病的知识、麻醉办法、手术方式和治疗效果等详细告知患者,以消除患者的顾虑,同时应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以缓解患者的陌生及紧张情绪,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②术前检测:术前应对患者进行一些常规检测,如肝炎病毒、血常规、心电图、出凝血、MRI、CT、X线等检测,如患者伴有糖尿病,应对其进行降血糖治疗,如患者为老年人,应对其实施心脏超声检测,以掌握患者的病史,为手术做准备[2]。③床上大小便训练:因为术后患者往往需卧床休息一段时间,故术前应引导患者进行床上大小便训练,以适应术后短期内床上排便。④翻身训练:翻身时应叮嘱患者交叉怀抱双前臂于胸前,合拢双膝,屈曲向翻身侧,翻身时必须保持颈、头、躯处于同一轴线上,且翻身角度应≤60°[3]。⑤体位训练:手术时应患者需保持侧卧位60-120min,所以,为了保证顺利完全手术,术前有必要对患者进行体位训练,训练前应将动作要点详细告知患者,并为其演示动作步骤,每日进行2次训练,每次持续训练 0.5-1.0h,逐步增加至60-120min。 1.2.2术后护理 ①饮食护理:采取局部麻醉的患者术后不必禁食,而采取全身麻醉的患者术后需间隔6小时方能进食,应尽量叮嘱患者多食用易消化、营养丰富、蛋白含量高的食物,在患者无法下床活动之前,尽量少食用易胀气食物,如豆浆、牛奶等,防止患者腹胀。②病情监测:术后应对患者双下肢皮肤的感觉、颜色、运动恢复状况、温度、颜色以及生命体征等进行严密监测,同时,还应定时查看患者手术切口的敷料,如有液体渗出,则应认真记录渗液的性质、颜色及量,并及时告知医生,尽早进行处理,避免发生感染。另外,应严密监测患者尿液的颜色,由于术中选用的显像剂是美兰,机体周边组织可吸收部分美兰,经过肾脏代谢之后,尿液会逐步显现蓝绿色,大部分患者在术后6-12h会逐渐恢复正常,无需进行处理。③康复训练:在患者无疼痛感后,即可引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麻醉反应消失之后,可帮助患者进行一些被动及主动活动,如足趾、踝关节以及膝关节活动等。通常术后1-3d可引导患者开展直腿抬高训练,每天训练3次,每次训练5-10min,逐步增加双下肢的抬高幅度,以缓解神经根水肿,避免神经粘连。而且还应引导患者开展下肢股四头肌收缩训练,每天训练2次,每次训练0.5h。在术后3-5d应适当加大训练强度,并引导患者下床活动,以提高患者的康复自信、提升训练效果。术后7天应引导患者开展腰背肌训练,但必须按照活动范围从小至大、动作从轻至重、时间从短至长的原则开展训练,可采取飞燕点水法或五点支撑法进行训练,以促进患者血液循环,提高局部肌力,维持脊柱的稳定性[4]。应依据患者的实际状况来辅助患者下床活动,正确引导患者起床,以免因长时间卧床而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操作如下:应为患者配戴好腰围,将床头抬高,引导患者从平卧位转换为侧卧位,把下肢放在床边,用胳膊撑起身体,让患者保持坐位休息5-10min,再让家属或护理人员帮助患者从坐位转换为站立位。④出院指导:术后应引导患者保持正确的立、卧、行、坐及劳动姿势,以降低慢性和急性损伤的发生风险,应叮嘱患者切不可长时间站立或久坐,应经常更换体位。蹲位举重物时,应伸直背部,搬运重物时,尽量采取推的搬运方式。另外,应叮嘱患者注意做好腰部保暖,配戴好腰围。 2.结果 8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无一例出现并发症,均治愈出院。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目前主要是采取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而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通过术前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对患者开展心理疏导,可有效的消除患者的消极情绪,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术后通过对患者进行系统化的康复训练指导,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出院时应叮嘱患者出院后继续进行康复锻炼,以促进患者功能的更快恢复。 综上所述,对行椎间孔镜下微创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优质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可保证手术的顺利开展、避免术后并发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