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作业集轴系结构改错习题及解析例题

作业集轴系结构改错习题及解析例题

作业集轴系结构改错习题及解析例题
作业集轴系结构改错习题及解析例题

作业集轴系结构改错习题及解析例题41 分析轴系结构的错误,说明错误原因,并画出正确结构。

题41图

42 分析轴系结构的错误,说明错误原因,并画出正确结构。

题42图

43 分析轴系结构的错误,说明错误原因,并画出正确结构。

题43图

44 分析轴系结构的错误,说明错误原因,并画出正确结构。

题44图

8. 图示采用一对反装圆锥滚子轴承的小锥齿轮轴承组合结构。指出结构中的错误,加以改正并画出轴向力的传递路线。

解题要点:

该例支点的轴向固定结构型式为两端固定结构,即两支点各承担一个方向的轴向力。

(1)存在的问题

1)两轴承外圈均未固定,轴运转时,外圈极易松动脱落。

2)轴向力无法传到机座上。向左推动轴外伸端时,整个轴连同轴承均将从套杯中滑出;齿轮工作时将受到向右的轴向力,此时轴将带着左轴承和右轴承的内圈向右移动,致使右轴承分离脱落。

3)轴承间隙无法调整。

4)改正方法

(2)改正方法

1)将两轴承内圈间的套筒去掉,再将套杯中间部分内径减小,形成两价目内挡肩固定轴承外圈,从而使左轴承上向右的轴向力及右轴承上向左的轴向力通过外圈、套杯传到机座上。

2)在右轴承右侧轴上制出一段螺纹,并配以圆螺母和止动垫圈用来调整轴承间隙,同时借助圆螺母轴上向左的轴力传到套杯上。

3)在套杯和机座间加调整垫片,以调整轴系的轴向位置;在套杯和端盖间也应加调整垫片,使端盖脱离轴承外圈,兼起密封作用。

改正后的结构及轴向力的传递路线见图解。

9. 图示的蜗杆轴轴承组合结构,一端采用一对正装的角接触球轴承,另一端为圆柱滚子轴承。指出图中错误加以改正,并画出轴向力的传递路线。

解题要点:

该例的支点轴向固定结构应为一端固定、一端游动的型式,即轴承组一侧为固定端、固柱滚子轴承一侧为游动端。

(1)存在问题

1)固定端两轴承的内、外圈均未作双向固定。当轴肥向左的轴力时,该支点上两轴承将随着轴从套杯中脱出,或轴颈与轴承内圈配合松动,故无法将向左的轴向力传到机座上。

2)固定端两轴承的间隙无法调整。

3)游动端支承采用的是普通型圆柱滚子轴承,即外圈两侧均不带挡边,因此是可分离型的轴承,为保证“游而不散”其内、外圈均应作双向固定,否则内圈与轴颈的配合易松动,外圈与滚动体极易分离、脱落。

4)轴系的轴向位置无法调整。

(2)改正方法

1)固定端套杯的左端应加内挡肩;轴右端制出螺纹,配圆螺母、止动垫圈固定轴承内圈。这样可将向左的轴向力通过轴承组和套杯传到机座上。

2)在右端盖和套杯间加调整垫片1,以调整轴承间隙。

3)左支承处套杯右侧加内挡肩,轴承外圈左侧加孔用弹性挡圈,以实现对外圈的双向固定,防止其轴向移动;轴承内圈左侧加轴用弹性挡圈,以实现内圈的双向固定;游动将在滚动体和外圈滚道之间实现。

4)套杯与机座间应加调整热片2,实现轴系轴向位置的调整。

改正后的结构及轴向力传递路线如图解所示。

10. 试分析图示轴系结构的错误,并中以改正。齿轮用油润滑、轴承用脂润滑。

解题要点:

(1)支点轴向固定结构错误

1)该例为两端固定结构,但应将两轴承由图示的反安装型改为正安装,否则轴向力无法传到机座上;

2)左轴端的轴用弹性挡圈多余,应去掉。

3)无法调整轴承间隙,端盖与机座间应加调整垫片。

(2)转动件与静止件接触错误

1)左轴端不应顶住端盖;

2)联轴器不应与端盖接触;

3)右端盖不应与轴接触,孔径应大于轴径。

(3)轴上零件固定错误

1)套筒作用不确定,且轴上有键,无法顶住齿轮;套筒不能同时顶住轴承的内、外圈;齿轮的轴向固定不可靠(过定位);

2)联轴器轴向位置不确定。

(4)加工工艺不合理

1)轴上两处键槽不在同一母线上;

2)联轴器键槽未开通,深度不符标准;

3)箱体外端面的加工面与非加工面未分开。

(5)装配工艺错误

1)轴肩、套筒直径过大,两轴承均无法拆下;

2)齿轮处键过长,轴颈右侧应减小直径。

(6)润滑与密封错误

1)轴承处未加挡油盘;

2)右端盖未考虑密封。

改正后的结构见图解。

习题与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A;

2 B;

3 D;

4 B;

5 D;

6 B;

7 B;

8 C;9 D;10 B;11 D;12 A;13 B;14 A;

15 B;

从下列各小题给出的A、B、C、D答案中任选一个:

1 若转轴在载荷作用下弯曲较大或轴承座孔不能保证良好的同轴度,宜选用类型代号为 A 的轴承。

A. 1或2

B. 3或7

C. N或NU

D. 6或NA

2 一根轴只用来传递转矩,因轴较长采用三个支点固定在水泥基础上,各支点轴承应选用 B 。

A. 深沟球轴承

B. 调心球轴承

C. 圆柱滚子轴承

D. 调心滚子轴承

3 滚动轴承内圈与轴颈、外圈与座孔的配合D 。

A. 均为基轴制

B. 前者基轴制,后者基孔制

C. 均为基孔制

D. 前者基孔制,后者基轴制

4 为保证轴承内圈与轴肩端面接触良好,轴承的圆角半径r与轴肩处圆角半径r1应满足 B 的关系。

A. r=r1

B. r>r l

C. r<r1

D. r≤r l

5 D 不宜用来同时承受径向载荷和轴向载荷。

A. 圆锥滚子轴承

B. 角接触球轴承

C. 深沟球轴承

D. 圆柱滚子轴承

6 B 只能承受轴向载荷。

A. 圆锥滚子轴承

B. 推力球轴承

C. 滚针轴承

D. 调心球轴承

7 B 通常应成对使用。

A. 深沟球轴承

B. 圆锥滚子轴承

C. 推力球轴承

D. 圆柱滚子轴承

8 跨距较大并承受较大径向载荷的起重机卷筒轴轴承应选用 C 。

A. 深沟球轴承

B. 圆锥滚子轴承

C. 调心滚子轴承

D. 圆柱滚子轴承

9 D 不是滚动轴承预紧的目的。

A. 增大支承刚度

B. 提高旋转精度

C. 减小振动噪声

D. 降低摩擦阻力

10 滚动轴承的额定寿命是指同一批轴承中 B 的轴承能达到的寿命。

A. 99%

B. 90%

C. 95%

D. 50%

11 D 适用于多支点轴、弯曲刚度小的轴及难于精确对中的支承。

A. 深沟球轴承

B. 圆锥滚子轴承

C. 角接触球轴承

D. 调心轴承

12 角接触轴承承受轴向载荷的能力,随接触角 的增大而 A 。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不定

13 某轮系的中间齿轮(惰轮)通过一滚动轴承固定在不转的心轴上,轴承内、外圈的配合应满足 B 。

A. 内圈与心轴较紧、外圈与齿轮较松

B. 内圈与心轴较松、外圈与齿轮较紧

C. 内圈、外圈配合均较紧

D. 内圈、外圈配合均较松

14 滚动轴承的代号由前置代号、基本代号和后置代号组成,其中基本代号表示 A 。

A. 轴承的类型、结构和尺寸

B. 轴承组件

C. 轴承内部结构变化和轴承公差等级

D. 轴承游隙和配置

15 滚动轴承的类型代号由 B 表示。

A. 数字

B. 数字或字母

C. 字母

D. 数字加字母

二、填空题

16 疲劳点蚀;塑性变形

17 10%

18 疲劳寿命

19 静强度

20 两端单向固定;一端固定,一端游动;两端游动

21 不高;短轴

22 1/8

23 8倍

24 接触角α

25 调心

16 滚动轴承的主要失效形式是疲劳点蚀和塑性变形。

17 按额定动载荷计算选用的滚动轴承,在预定使用期限内,其失效概率最大为10% 。

18 对于回转的滚动轴承,一般常发生疲劳点蚀破坏,故轴承的尺寸主要按疲劳寿命计算确定。

19 对于不转、转速极低或摆动的轴承,常发生塑性变形破坏,故轴承尺寸应主要按静强度计算确定。

20 滚动轴承轴系支点轴向固定的结构型式是:(1)两端单向固定;一端固定,一端游动;两端游动。

21 轴系支点轴向固定结构型式中,两端单向固定结构主要用于温度不高的短轴轴。

22 其他条件不变,只把球轴承上的当量动载荷增加一倍,则该轴承的基本额定寿命是原来的1/8 。

23 其他条件不变,只把球轴承的基本额定动载荷增加一倍,则该轴承的基本额定寿命是原来的8倍。

24 圆锥滚子轴承承受轴向载荷的能力取决于轴承的接触角α。

25 滚动轴承内、外圈轴线的夹角称为偏转角,各类轴承对允许的偏转角都有一定的限制,允许的偏转角越大,则轴承的调心性能越好。

习题与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从给出的A、B、C、D中选一个答案)

1 A

2 B

3 B

4 B

5 D

6 B

7 A

8 B

9 C 10 D 11 B 12 B 13 D 14 D 15 C

16 B 17 C 18 C 19 A 20 C 21 B 22 C 23 B

1 验算滑动轴承最小油膜厚度h min的目的是 A 。

A. 确定轴承是否能获得液体润滑

B. 控制轴承的发热量

C. 计算轴承内部的摩擦阻力

D. 控制轴承的压强P

2 在题2图所示的下列几种情况下,可能形成流体动力润滑的有 B 。

3 巴氏合金是用来制造 B 。

A. 单层金属轴瓦

B. 双层或多层金属轴瓦

C. 含油轴承轴瓦

D. 非金属轴瓦

4 在滑动轴承材料中, B 通常只用作双金属轴瓦的表层材料。

A. 铸铁

B. 巴氏合金

C. 铸造锡磷青铜

D. 铸造黄铜

5 液体润滑动压径向轴承的偏心距e 随 D 而减小。

A. 轴颈转速n 的增加或载荷F 的增大

B. 轴颈转速n 的增加或载荷F 的减少

C. 轴颈转速n 的减少或载荷F 的减少

D. 轴颈转速n 的减少或载荷F 的增大

6 不完全液体润滑滑动轴承,验算][pv pv ≤是为了防止轴承 B 。

A. 过度磨损

B. 过热产生胶合

C. 产生塑性变形

D. 发生疲劳点蚀

7 设计液体动力润滑径向滑动轴承时,若发现最小油膜厚度h min 不够大,在下列改进设计的措施中,最有效的是 A 。

A. 减少轴承的宽径比d l /

B. 增加供油量

C. 减少相对间隙ψ

D. 增大偏心率χ

8 在 B 情况下,滑动轴承润滑油的粘度不应选得较高。

A. 重载

B. 高速

C. 工作温度高

D. 承受变载荷或振动冲击载荷 9 温度升高时,润滑油的粘度 C 。

A. 随之升高

B. 保持不变

C. 随之降低

D. 可能升高也可能降低

10 动压润滑滑动轴承能建立油压的条件中,不必要的条件是 D 。

A. 轴颈和轴承间构成楔形间隙

B. 充分供应润滑油

C. 轴颈和轴承表面之间有相对滑动

D. 润滑油温度不超过50℃

11 运动粘度是动力粘度与同温度下润滑油 B 的比值。

A. 质量

B. 密度

C. 比重

D. 流速 12 润滑油的 B ,又称绝对粘度。

A. 运动粘度

B. 动力粘度

C. 恩格尔粘度

D. 基本粘度

13 下列各种机械设备中, D 只宜采用滑动轴承。

A. 中、小型减速器齿轮轴

B. 电动机转子

C. 铁道机车车辆轴

D. 大型水轮机主轴

14 两相对滑动的接触表面,依靠吸附油膜进行润滑的摩擦状态称为 D 。

A. 液体摩擦

B. 半液体摩擦

C. 混合摩擦

D. 边界摩擦

15 液体动力润滑径向滑动轴承最小油膜厚度的计算公式是 C 。

A. )1(min χψ-=d h

B. )1(min χψ+=d h

C. 2/)1(min χψ-=d h

D. 2/)1(min χψ+=d h

16 在滑动轴承中,相对间隙ψ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它是 B 与公称直径之比。

A. 半径间隙r R -=δ

B. 直径间隙d D -=?

C. 最小油膜厚度h min

D. 偏心率χ

17 在径向滑动轴承中,采用可倾瓦的目的在于 C 。

A. 便于装配

B. 使轴承具有自动调位能力

C. 提高轴承的稳定性

D. 增加润滑油流量,降低温升 18 采用三油楔或多油楔滑动轴承的目的在于 C 。

A. 提高承载能力

B. 增加润滑油油量

C. 提高轴承的稳定性

D. 减少摩擦发热

19 在不完全液体润滑滑动轴承中,限制pv 值的主要目的是防止轴承 A 。

A. 过度发热而胶合

B. 过度磨损

C. 产生塑性变形

D. 产生咬死

20 下述材料中, C 是轴承合金(巴氏合金)。

A. 20CrMnTi

B. 38CrMnMo

C. ZSnSb11Cu6

D. ZCuSn10P1

21 与滚动轴承相比较,下述各点中, B 不能作为滑动轴承的优点。

A. 径向尺寸小

B. 间隙小,旋转精度高

C. 运转平稳,噪声低

D. 可用于高速情况下

22 径向滑动轴承的直径增大1倍,长径比不变,载荷不变,则轴承的压强p 变为原来的

C 倍。

A. 2

B. 1/2

C. 1/4

D. 4

23 径向滑动轴承的直径增大1倍,长径比不变,载荷及转速不变,则轴承的pv 值为原来的 B 倍。

A. 2

B. 1/2

C. 4

D. 1/4

二、填空题

24 过度磨损;过热产生胶合

25 增大;提高;增大

26 摩擦阻力

27 吸附

28 温度;压力

29 干摩擦;不完全液体摩擦;液体摩擦

30 )

kg/m ()s Pa (2ρη?=v ,式中,v ——运动粘度;η——动力粘度;ρ——润滑油的密度 31 耐磨

32 dL

F p =≤][p ;100L 19n F pv =≤][p ;v ≤][v 33 ①两工作表面间必须构成楔形间隙;②两工作表面间必须充满具有一定粘度的润滑油或其他流体;③两工作表面间必须有一定的相对滑动速度,其运动方向必须保证能带动润滑油从大截面流进,从小截面流出。

34 磨损与胶合:p ≤][p ;pv ≤][pv ;v ≤][v

35 摩擦:传动效率;不承受

36 必要条件参见题5—33;充分条件为:保证最小油膜厚度h min ≥][h ,其中][h 为许用油膜厚度;][h =)(21z z R R S +,其中,S 为安全系数,1z R 、2z R 分别为轴颈和轴瓦的表面粗糙度十点平均高度。

37 p ≤][p ;pv ≤][pv ;v ≤][v

38 自动调心

39 增大,减小

40 动力

41 粘度;油性(润滑性)

24 不完全液体润滑滑动轴承验算比压p 是为了避免 过度磨损 ;验算pv 值是

为了防止 过热产生胶合 。

25 在设计动力润滑滑动轴承时,若减小相对间隙ψ,则轴承的承载能力将 增大 ;旋转精度将 提高 ;发热量将 增高 。

26 流体的粘度,即流体抵抗变形的能力,它表征流体内部 摩擦阻力 的大小。 27 润滑油的油性是指润滑油在金属表面的 吸附 能力。

28 影响润滑油粘度η的主要因素有 温度 和 压力 。

29 两摩擦表面间的典型摩擦状态是 干摩擦 、 不完全液体摩擦 和 液体摩擦 。

30 在液体动力润滑的滑动轴承中,润滑油的动力粘度与运动粘度的关系式为

)kg/m ()s Pa (2ρη?=

v 。(需注明式中各符号的意义)

31 螺旋传动中的螺母、滑动轴承的轴瓦、蜗杆传动中的蜗轮,多采用青铜材料,这主要是为了提高 耐磨 能力。

32 不完全液体润滑滑动轴承工作能力的校验公式是 、 和 。 33 形成流体动压润滑的必要条件是 ①两工作表面间必须构成楔形间隙;②两工作表面间必须充满具有一定粘度的润滑油或其他流体;③两工作表面间必须有一定的相对滑动速度,其运动方向必须保证能带动润滑油从大截面流进,从小截面流出 。

34 不完全液体润滑滑动轴承的主要失效形式是 磨损与胶合 ,在设计时应验算项目的公式为 p ≤][p ;pv ≤][pv ;v ≤][v 。

35 滑动轴承的润滑作用是减少 摩擦 ,提高 传动效率 ,轴瓦的油槽应

该开在 不承受 载荷的部位。

36 形成液体动力润滑的必要条件1 、2 、3 ,而充分条件是 充分条件为:保证最小油膜厚度h

min ≥][h ,其中][h 为许用油膜厚度;][h =)(21z z R R S +,其中,S 为安全系数,1z R 、2z R 分别为轴颈和轴瓦的表面粗糙度十点平均高度 。

37 不完全液体润滑径向滑动轴承,按其可能的失效应限制 p ≤][p ;pv ≤][pv ;v ≤][v

进行条件性计算。

38 宽径比较大的滑动轴承(d l />1.5),为避免因轴的挠曲而引起轴承“边缘接触”,造成轴承早期磨损,可采用 自动调心 轴承。

39 滑动轴承的承载量系数p C 将随着偏心率χ的增加而 增加 ,相应的最小油膜厚度h min 也随着χ的增加而 减小 。

40 在一维雷诺润滑方程

30)(6h h h v x p -=??η中,其粘度η是指润滑剂的 动力 粘度。

41 选择滑动轴承所用的润滑油时,对液体润滑轴承主要考虑润滑油的 粘度 ,对不完全液体润滑轴承主要考虑润滑油的 油性(润滑性) 。

轴系改错总结及例题

轴结构常见错误总结 ㈠、轴本身的常见结构错误: ⑴、必须把不同的加工表面区别开来; ⑵、轴段的长度必须小于轮毂的长度; ⑶、必须考虑轴上零件的轴向、周向固定问题; ⑷、轴外伸处应考虑密封问题。 ㈡、轴承安装的常见错误: ⑴、角接触轴承和圆锥滚子轴承 ①、一定要成对使用; ②、方向必须正确,必须正装或反装; ③、外圈定位(固定)边一定是宽边。 ⑵、轴承内外圈的定位必须注意内外圈的直径尺寸问题 ①、内圈的外径一定要大于固定结构的直径; ②、外圈的内径一定要小于固定结构的直径。 ⑶、轴上如有轴向力时,必须使用能承受轴向力的轴承。 ⑷、轴承必须考虑密封问题; ⑸、轴承必须考虑轴向间隙调整问题。 ㈢、键槽的常见错误: ⑴、同一轴上各轴段上所有键槽应设计在同一加工直线上; ⑵、键槽的长度必须小于轴段的长度; ⑶、半圆键不用于传动零件与轴的连接。 ㈣、轴承端盖的常见错误

⑴、对于角接触和圆锥滚子轴承,轴承端盖一定要顶在轴承的大端; ⑵、和机体的联接处必须要考虑轴承的间隙调整问题; ⑶、轴承端盖为透盖时,必须和轴有间隙,同时,必须考虑密封问题。㈤、螺纹的常见错误 ⑴、轴上螺纹应有螺纹退刀槽; ⑵、紧定螺钉应该拧入轴上被联接零件,端部应顶在轴上; ⑶、螺纹联接应保证安装尺寸; ⑷、避免螺纹联接件承受附加弯矩。 例1. ①——定位轴肩过高 ②——键的长度太短 ③——两个键应在同一母线上 ④——齿轮右端没有定位 ⑤——该传动件不能装入 ⑥——安装右轴承的轴段应设一轴肩 ⑦——右轴承与右边的传动件之间应有一个端盖,且有一个密封装置

例2.图示为一用对圆锥滚子轴承外圈窄边相对安装的轴系结构。请按示例①所示,指出图中的其他结构错误。 (注:润滑方式、倒角和圆角忽略不计。) 例①——缺少调整垫片 [解] ⑴——缺少调整垫片 ⑵——轮毂键槽不对 ⑶——与齿轮处键槽的位置不在同一角度上 ⑷——键槽处表达不正确(应该局部剖视) ⑸——端盖孔与轴径间无间隙 ⑹——多一个键 ⑺——齿轮左侧轴向定位不可靠 ⑻——齿轮右侧无轴向定位 ⑼——轴承安装方向不对 ⑽——轴承外圈定位超高 ⑾——轴与轴承端盖相碰

轴系结构改错的题目53192

轴系结构改错题(共8题) 1 、在图示轴的结构图中存在多处错误,请指出错误点,说明出错原因,并加以改正。 图4-1 解: ○ 1.无垫片;○2无间隙、无密封○3键太长○4无定位轴肩○5无轴肩 ○ 6套筒高于内圈高度○7轴和轮毂一样长,起不到定位作用; ○ 8无定位;○9无垫片○10采用反装。 修改后图: 1 6 2 8 7 3 5 4 9 10

2、指出图中的结构错误(在有错处画○编号,并分析错误原因),并在轴心线下侧画出其正确结构图。 解:画出的正确结构图如图。 ①固定轴肩端面与轴承盖的轴向间距太小。 ②轴承盖与轴之间应有间隙。 ③轴承内环和套简装不上,也拆不下来。 ④轴承安装方向不对。 ⑤轴承外圈内与壳体内壁间应有5-8mm间距。 ⑥与轮毂相配的轴段长度应小于轮毂长。

⑦轴承内圈拆不下来。 3、指出图中的结构错误(在有错处画○编号,并分析错误原因),并在轴心线下侧画出其正确结构图。 解:画出的正确结构图如图。

①轴的右端面应缩到联轴器端面内1~2mm,轴端挡圈压到联轴器端面上,与轴端面留有间隙; ②联轴器与透盖不能接触,联轴器应右移; ③联轴器与轴配合直径应小一点,形成轴肩定位; ④联轴器处联接平键与蜗轮处联接平键应在一条线上;键与毂孔键槽底面间应有间隙; ⑤右轴承内圈左端面只能与套筒端面接触,与轴肩端面应有间隙,所以套筒内轴颈右端面应左移1~2mm; ⑥与蜗轮轮毂配合轴颈长度应比轮毂长短1~2mm,轴颈右端面缩进去; ⑦左轴承内圈不能被轴环全挡住,轴环左部轴径减小至内圈厚度的2/3左右; ⑧透盖和闷盖外圆外侧应倒角,与箱体间均应有调整垫片。 ⑨轴 的左 端伸 出轴 承内 圈过 长, 应缩 短一点。

轴系结构改错习题汇总

轴系装配结构设计错误案例: 1、图示为一用对圆锥滚子轴承外圈窄边相对安装的轴系结构。请按示例①所示,指出图中的其他结构错误(不少于7处) (注:润滑方式、倒角和圆角忽略不计。) 解答 ⑴——缺少调整垫片 ⑵——轮毂键槽不对 ⑶——与齿轮处键槽的位置不在同一角度上 ⑷——键槽处表达不正确(应该局部剖视) ⑸——端盖孔与轴径间无间隙 ⑹——多一个键 ⑺——齿轮左侧轴向定位不可靠 ⑻——齿轮右侧无轴向定位 ⑼——轴承安装方向不对 ⑽——轴承外圈定位超高 ⑾——轴与轴承端盖相碰 2、请说明图示轴系结构中用数字标出位置的错误(不合理)的原因。 解答

⑴——轴肩的高度超出了轴承内圈的外径; ⑵——轴段的长度应该小于轮毂的宽度; ⑶——螺纹轴段缺少螺纹退刀槽; ⑷——键槽应该与中间部位的键槽在同一母线上布置; ⑸——键的长度应该小于轴段的长度。 轴结构常见错误总结 ㈠、轴本身的常见结构错误: ⑴、必须把不同的加工表面区别开来; ⑵、轴段的长度必须小于轮毂的长度; ⑶、必须考虑轴上零件的轴向、周向固定问题; ⑷、轴外伸处应考虑密封问题。 ㈡、轴承安装的常见错误: ⑴、角接触轴承和圆锥滚子轴承 ①、一定要成对使用; ②、方向必须正确,必须正装或反装; ③、外圈定位(固定)边一定是宽边。 ⑵、轴承内外圈的定位必须注意内外圈的直径尺寸问题 ①、内圈的外径一定要大于固定结构的直径; ②、外圈的内径一定要小于固定结构的直径。 ⑶、轴上如有轴向力时,必须使用能承受轴向力的轴承。 ⑷、轴承必须考虑密封问题; ⑸、轴承必须考虑轴向间隙调整问题。 ㈢、键槽的常见错误: ⑴、同一轴上所有键槽应在一个对称线上; ⑵、键槽的长度必须小于轴段的长度; ⑶、半圆键不用于传动零件与轴的连接。 ㈣、轴承端盖的常见错误 ⑴、对于角接触和圆锥滚子轴承,轴承端盖一定要顶在轴承的大端; ⑵、和机体的联接处必须要考虑轴承的间隙调整问题; ⑶、轴承端盖为透盖时,必须和轴有间隙,同时,必须考虑密封问题。 ㈤、螺纹的常见错误 ⑴、轴上螺纹应有螺纹退刀槽; ⑵、紧定螺钉应该拧入轴上被联接零件,端部应顶在轴上; ⑶、螺纹联接应保证安装尺寸; ⑷、避免螺纹联接件承受附加弯矩。

轴系结构设计实验指导与参考答案图

轴系结构的分析与测绘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拼装和测绘,熟悉并掌握轴的结构设计以及轴承组合设计 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2.了解并掌握轴系结构的基本形式,熟悉轴、轴承和轴上零件的结构、功能和工艺要求。掌握轴系零、部件的定位和固定、装配与调整、润滑与密封等方面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内容 1. 根据选定的轴系结构设计实验方案,按照预先画出的装配草图进行轴系结构拼装。检查原设计是否合理,并对不合理的结构进行修改。 2.测量一种轴系各零、部件的结构尺寸,并绘出轴系结构的装配图,

标注必要的尺寸及配合,并列出标题栏及明细表。 三、实验设备和用具 1.模块化轴段(可组装成不同结构形状的阶梯轴)。 2. 轴上零件:齿轮、蜗杆、带轮、联轴器、轴承、轴承座、端盖、套杯、套筒、圆螺母、轴端挡板、止动垫圈、轴用弹性挡圈、孔用弹性挡圈、螺钉、螺母等。 3. 工具:活搬手、胀钳、内、外卡钳、钢板尺、游标卡尺等。 四、实验步骤 1. 利用模块化轴段组装阶梯轴,该轴应与装配草图中轴的结构尺寸一致或尽可能相近。 2. 根据轴系结构设计装配草图,选择相应的零件实物,按装配工艺要求顺序装到轴上,完成轴系结构设计。 3. 检查轴系结构设计是否合理,并对不合理的结构进行修改。合理的

轴系结构应满足下述要求: 1)轴上零件装拆方便,轴的加工工艺性良好。 2)轴上零件固定(轴向周向)可靠。 4.轴系测绘 1)测绘各轴段的直径、长度及轴上零件的相关尺寸。 2)查手册确定滚动轴承、螺纹联接件、键、密封件等有关标准件的尺寸。 5. 绘制轴系结构装配图 1) 测量出的各主要零件的尺寸,对照轴系实物绘出轴系结构装配图。 2)图幅和比例要求适当(一般按1:1),要求结构清楚合理,装配关系正确,符合机械制图的规定。 3)在图上标注必要的尺寸,主要有:两支承间的跨距,主要零件的配合尺寸等。 4)对各零件进行编号。并填写标题栏及明细表(标题栏及明细表可参阅配套教材《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轴系结构改错(有答案的)

1.图中为用一对角接触球轴承支承的轴系部件,轴承外圈窄边相对安装。试按示例○I所示找出其他错误(不少于7处)。注:不考虑轴承润滑、倒角和圆角;示例:○I—缺少调整垫片。 解:②此处不需用键联接;③转动件与静止件直接接触; ④此处应有密封;⑤精加工面过长,不便于轴承装拆; ⑥套筒厚度太大,轴承无法拆卸; ⑦轴段的长度与轮毂宽度一样长,套筒顶不住齿轮; ⑧右端轴承无轴向固定。

2.分析图示齿轮轴轴系结构设计的错误,用数字标出并说明错误原因,至少10处。数字标注与说明不匹配不得分。(注:不考虑轴承润滑、倒角和圆角)。 每条1分,满分10分 1.左(右)端盖的加工面与非加工面没有分开 2.左(右)端盖与箱体端面之间无调整垫片 3.左边轴承定位轴肩高于轴承内圈 4.齿轮周向定位键过长,套筒无法装入 5.套筒顶不住齿轮 6.右边轴承定位轴肩高于轴承内圈 7.轴伸与透盖直接接触 8.透盖无密封 9.轴右端精加工面过长.装配轴承不便 10.联轴器轴向和端盖接触 11.联轴器无键槽,无法装入 12.两个键应布置在同一水平线上 13.最右边挡圈和轴端接触,不一定能固定联轴器 3.分析图示轴系结构设计的错误,用数字标出并说明错误原因。注:不考虑轴承润滑、倒角和圆角。

示例:①—右端端盖与箱体间缺少调整垫片,无法调整轴承间隙 (2)角接触球轴承单个使用;(3)左端轴承处轴肩过高,轴承无法拆卸 (4)齿轮周向定位键过长,套筒无法装入(5)套筒项不住齿轮 (6)轴伸与透盖直接接触(7)透盖无密封 (8)左端端盖与箱体端面之间无垫片.无法调整轴承的游隙 (9)联轴器周向未固定(10)联轴器轴向未固定 (11)轴右端精加工面过长.装配轴承不便(12)箱体端面的加工面与非加工面没有分开 (13)箱体孔投影线可见

改错题(10题)

结构改错题 10题 1.图示为轴承面对面安装的轴系结构,指出轴系结构中不少于10处的错误。 注:润滑方式、倒角和圆角不考虑。 解: 1、缺少调整垫片 2、4箱体上非加工面应低于加工面; 3、右轴承装反了; 5、缺少调整垫片; 6、缺轴端挡板; 7、缺键联接; 8、透盖与轴之间应有间隙; 9、缺毡圈油封; 10、轴承左边轴径应小于轴承内经; 11、装齿轮轴段长应小于轮毂宽。 2 图示为小锥齿轮轴系部件结构图,齿轮采用油润滑,轴承为脂润滑。指出途中不合理或错误的结构,在图中用序号标出,并按序号简要说明错误原因。

解: 说明: ①没有必要设圆螺母及轴上螺纹轴头,因齿轮上F a向右; ②锥齿轮孔键槽是通的,以便于加工,且槽底与键顶面间有间隙; ③轴环外径太大,应低于轴承内圈1/3厚,以方便内圈拆卸; ④两轴承内圈之间的轴外径小于轴承内径,以使左轴承能装人; ⑤两轴承外圈之间的套杯内径应小于轴承外径,以便于轴承定位; ⑥透盖左端面与轴承外圈端面问应留间隙,以避免干涉; ⑦套杯应加端环,端环左端面应加调整垫片,以调整轴系位置; ⑧套杯右端面与端盖间应加密封垫,起密封作用; ⑨轴用弹性挡圈改为圆螺母及防松垫片(轴上制螺纹及槽),用以调整轴承的游隙;⑩端盖内孔应加毡圈油封,起密封作用,端盖与轴间应有间隙; 11 轴上螺纹右边轴径应小于螺纹外径,以方便装配; 12 此处应设轴肩,对轴上零件起轴向定位作用; 13 轴上两个键槽应处同一母线上,以方便加工。

3.指出轴系零部件结构中的错误,并说明错误原因。 解: 1 轴上两个平键应在同一母线上; 2 齿轮的联接平键长度不能超出联接轴段长; 3 轴右端的轴用弹性挡圈没必要,轴可缩短; 4 轴环将右轴承左端内圈全挡住了、无法拆卸,轴肩要降低到内圈外径下1/3召处; 5 两个轴承端盖与箱体间应有调整垫片; 6 箱体上不加工的毛坯面应比加工面低(2 处); 7 螺钉联接多处错误:①箱体上是盲螺孔,不是光孔;②螺孔有效深度应大于螺钉拧入深度;③底孔深度应大于螺纹孔深度;④弹簧垫圈开口方向画反了。 8 轴上左边轴承以左轴段外径应比轴承内径稍小; 9 透盖与轴之间应有间隙; 10 透盖内应加毡圈油封。

轴系结构改错题

轴系结构改错题(共8题) 1、在图示轴的结构图中存在多处错误,请指出错误点,说明出错原因,并 加以改正。 图4-1 解: ○ 1.无垫片;○2无间隙、无密封○3键太长○4无定位轴肩○5无轴肩 ○ 6套筒高于圈高度○7轴和轮毂一样长,起不到定位作用; ○ 8无定位;○9无垫片○10采用反装。 修改后图: 2、指出图中的结构错误(在有错处画○编号,并分析错误原因),并在轴心线下侧画出其正确结构图。 解: 画出的正确结构图如图。 1 6 2 8 73 5 4 9 10

①固定轴肩端面与轴承盖的轴向间距太小。 ②轴承盖与轴之间应有间隙。 ③轴承环和套简装不上,也拆不下来。 ④轴承安装方向不对。 ⑤轴承外圈与壳体壁间应有5-8mm间距。 ⑥与轮毂相配的轴段长度应小于轮毂长。 ⑦轴承圈拆不下来。 3、指出图中的结构错误(在有错处画○编号,并分析错误原因),并在轴心线下侧画出其正确结构图。 解:画出的正确结构图如图。 ①轴的右端面应缩到联轴器端面1~2mm,轴端挡圈压到联轴器端面上,与轴端面留有间隙; ②联轴器与透盖不能接触,联轴器应右移; ③联轴器与轴配合直径应小一点,形成轴肩定位; ④联轴器处联接平键与蜗轮处联接平键应在一条线上;键与毂孔键槽底面间应有间隙; ⑤右轴承圈左端面只能与套筒端面接触,与轴肩端面应有间隙,所以套筒轴颈右端面应左移1~2mm;

⑥与蜗轮轮毂配合轴颈长度应比轮毂长短1~2mm,轴颈右端面缩进去; ⑦左轴承圈不能被轴环全挡住,轴环左部轴径减小至圈厚度的2/3左右; ⑧透盖和闷盖外圆外侧应倒角,与箱体间均应有调整垫片。 ⑨轴的左端伸出轴承圈过长,应缩短一点。 4、指出图4-2中的结构错误,轴承采用脂润滑(有错处有编号,分析错误原因,说明改正措施)。 解: 1.应设密封圈并留间隙; 2.套筒不可同时接触、外圈; 3.轮毂应比轴段长1-2mm; 4.联轴器应给定位台阶; 5.应有绩作用向定位; 6.此处不必卡圈固定圈; 7.轴承圈装入应有台阶; 8.联轴器应为通孔,且应有轴端档圈固

各种轴结构改错题目

轴结构改错题目: 3、图示为一用对圆锥滚子轴承外圈窄边相对安装的轴系结构。请按示例①所示,指出图中的其他结构错误(不少于7处)(7分) (注:润滑方式、倒角和圆角忽略不计。)例①——缺少调整垫片[解] ⑴——缺少调整垫片 ⑵——轮毂键槽不对 ⑶——与齿轮处键槽的位置不在同一角度上 ⑷——键槽处表达不正确(应该局部剖视) ⑸——端盖孔与轴径间无间隙 ⑹——多一个键 ⑺——齿轮左侧轴向定位不可靠 ⑻——齿轮右侧无轴向定位 ⑼——轴承安装方向不对 ⑽——轴承外圈定位超高 ⑾——轴与轴承端盖相碰 4、请说明图示轴系结构中用数字标出位置的错误(不合理)的原因。(5分)

⑴——轴肩的高度超出了轴承内圈的外径; ⑵——轴段的长度应该小于轮毂的宽度; ⑶——螺纹轴段缺少螺纹退刀槽; ⑷——键槽应该与中间部位的键槽在同一母线上布置; ⑸——键的长度应该小于轴段的长度。 轴结构常见错误总结 ㈠、轴本身的常见结构错误: ⑴、必须把不同的加工表面区别开来; ⑵、轴段的长度必须小于轮毂的长度; ⑶、必须考虑轴上零件的轴向、周向固定问题; ⑷、轴外伸处应考虑密封问题。 ㈡、轴承安装的常见错误: ⑴、角接触轴承和圆锥滚子轴承 ①、一定要成对使用; ②、方向必须正确,必须正装或反装; ③、外圈定位(固定)边一定是宽边。 ⑵、轴承内外圈的定位必须注意内外圈的直径尺寸问题 ①、内圈的外径一定要大于固定结构的直径; ②、外圈的内径一定要小于固定结构的直径。 ⑶、轴上如有轴向力时,必须使用能承受轴向力的轴承。 ⑷、轴承必须考虑密封问题; ⑸、轴承必须考虑轴向间隙调整问题。 ㈢、键槽的常见错误: ⑴、同一轴上所有键槽应在一个对称线上; ⑵、键槽的长度必须小于轴段的长度; ⑶、半圆键不用于传动零件与轴的连接。 ㈣、轴承端盖的常见错误 ⑴、对于角接触和圆锥滚子轴承,轴承端盖一定要顶在轴承的大端; ⑵、和机体的联接处必须要考虑轴承的间隙调整问题; ⑶、轴承端盖为透盖时,必须和轴有间隙,同时,必须考虑密封问题。㈤、螺纹的常见错误 ⑴、轴上螺纹应有螺纹退刀槽; ⑵、紧定螺钉应该拧入轴上被联接零件,端部应顶在轴上; ⑶、螺纹联接应保证安装尺寸; ⑷、避免螺纹联接件承受附加弯矩。

轴系结构改错

轴系结构改错 结构改错原则 1.保证轴的定位; 2.保证轴上零件轴向、周向定位和固定; 3.考虑轴的加工工艺性; 4.考虑轴及轴上零件的装拆和调整; 5.轴的受力合理、减少应力集中,提高轴的强度。 轴结构常见错误总结(箭头左侧图中红圈为错误,右侧为改正) 一、轴本身的常见结构错误: 1.必须把不同的加工表面区别开来; 2.轴段的长度必须小于轮毂的长度; 3.必须考虑轴上零件的轴向、周向固定问题;

4.轴外伸处应考虑密封问题。 二、轴承安装的常见错误: 1.角接触轴承和圆锥滚子轴承 1)一定要成对使用; 2)方向必须正确,必须正装(如图a)或反装(如图b); 3)外圈定位(固定)边一定是宽边。 2.轴承内外圈的定位必须注意内外圈的直径尺寸问题 1)内圈的外径一定要大于固定结构的直径;

2)外圈的内径一定要小于固定结构的直径。 3.轴上如有轴向力时,必须使用能承受轴向力的轴承。 30000型或70000型 4.轴承必须考虑密封问题; 5.轴承必须考虑轴向间隙调整问题。

三、键槽的常见错误: 1.同一轴上所有键槽应在一条直线上; 2.键槽的长度必须小于轴段的长度; 四、轴承端盖的常见错误 1.对于角接触和圆锥滚子轴承,轴承端盖一定要顶在轴承的背面; 2.和机体的联接处必须要考虑采用垫片调整轴承的间隙问题;

3.轴承端盖为透盖时,必须和轴有间隙,同时,必须考虑密封问题。 例子: 重点: (1)轴系上零件的选用及结构表达; (2)支点轴向固定结构; (3)轴系上零件的相互位置关系(动件与静件接触、轴上零件定位和固定);(4)结构工艺性(加工、装拆、调查); (5)润滑和密封; (6)绘图表达等其他错误。 此轴系结构的主要错误如下:

材料力学轴向拉压题目答案详解

2-4. 图示结构中,1、2两杆的横截面直径分别为10mm 和20mm ,试求两杆内 的应力。设两根横梁皆为刚体。 解:(1)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易见A 处的水平约束反力为零; (2)以AB 为研究对象 由平衡方程知 0===A B B R Y X (3)以杆BD 由平衡方程求得 KN N N N Y KN N N m C 200 10 01001101 0212 11==--===?-?=∑∑ (4)杆内的应力为 1

MPa A N MPa A N 7.6320 41020127104101023 2222 3111=???== =???==πσπσ 2-19. 在图示结构中,设AB 和CD 为刚杆,重量不计。铝杆EF 的l 1=1m , A 1=500mm 2,E 1=70GPa 。钢杆AC 的l 2=1.5m ,A 2=300mm 2,E 2=200GPa 。若载荷作用点G 的垂直位移不得超过2.5mm 。试求P 的数值。 解:(1)由平衡条件求出EF 和AC 杆的内力 P N N N P N N AC EF AC 4 3 32 2112===== (2)求G 处的位移 2 2221111212243)ΔΔ23 (21)ΔΔ(21Δ21ΔA E l N A E l N l l l l l l A C G + =+=+== (3)由题意 kN P P P A E Pl A E Pl mm l G 1125.2300 102001500500107010009212143435.23 3222111≤∴≤???+????=??+??≤ 2-27. 在图示简单杆系中,设AB 和AC 分别是直径 为20mm 和24mm 的圆截面 杆,E=200GPa ,P=5kN ,试求A 点的垂直位移。

作业集轴系结构改错习题及解析例题

作业集轴系结构改错习题及解析例题41 分析轴系结构的错误,说明错误原因,并画出正确结构。 题41图 42 分析轴系结构的错误,说明错误原因,并画出正确结构。 题42图

43 分析轴系结构的错误,说明错误原因,并画出正确结构。 题43图 44 分析轴系结构的错误,说明错误原因,并画出正确结构。 题44图 8. 图示采用一对反装圆锥滚子轴承的小锥齿轮轴承组合结构。指出结构中的错误,加以改正并画出轴向力的传递路线。

解题要点: 该例支点的轴向固定结构型式为两端固定结构,即两支点各承担一个方向的轴向力。 (1)存在的问题 1)两轴承外圈均未固定,轴运转时,外圈极易松动脱落。 2)轴向力无法传到机座上。向左推动轴外伸端时,整个轴连同轴承均将从套杯中滑出;齿轮工作时将受到向右的轴向力,此时轴将带着左轴承和右轴承的内圈向右移动,致使右轴承分离脱落。 3)轴承间隙无法调整。 4)改正方法 (2)改正方法 1)将两轴承内圈间的套筒去掉,再将套杯中间部分内径减小,形成两价目内挡肩固定轴承外圈,从而使左轴承上向右的轴向力及右轴承上向左的轴向力通过外圈、套杯传到机座上。 2)在右轴承右侧轴上制出一段螺纹,并配以圆螺母和止动垫圈用来调整轴承间隙,同时借助圆螺母轴上向左的轴力传到套杯上。

3)在套杯和机座间加调整垫片,以调整轴系的轴向位置;在套杯和端盖间也应加调整垫片,使端盖脱离轴承外圈,兼起密封作用。 改正后的结构及轴向力的传递路线见图解。 9. 图示的蜗杆轴轴承组合结构,一端采用一对正装的角接触球轴承,另一端为圆柱滚子轴承。指出图中错误加以改正,并画出轴向力的传递路线。 解题要点: 该例的支点轴向固定结构应为一端固定、一端游动的型式,即轴承组一侧为固定端、固柱滚子轴承一侧为游动端。 (1)存在问题 1)固定端两轴承的内、外圈均未作双向固定。当轴肥向左的轴力时,该支点上两轴承将随着轴从套杯中脱出,或轴颈与轴承内圈配合松动,故无法将向左的轴向力传到机座上。 2)固定端两轴承的间隙无法调整。 3)游动端支承采用的是普通型圆柱滚子轴承,即外圈两侧均不带挡边,因此是可分离型的轴承,为保证“游而不散”其内、外圈均应作双向固定,否则内圈与轴颈的配合易松动,外圈与滚动体极易分离、脱落。 4)轴系的轴向位置无法调整。

轴系结构改错答案

精品文档 四、综合题 1.试分析下图所示的轴系零部件结构中的6处主要错误。 答:①轴肩高度高于滚动轴承内圈的高度;②齿轮轮毂的长度应大于轴段长度;③端盖和轴之间应保留间隙;④联轴器无法实现轴向固定;⑤联轴器键槽不能封闭;⑥该键槽与⑤键槽没有位于同一轴线上。 2.图示轴承组合结构图。斜齿轮用油润滑,轴承用脂润滑。试分析图中的7处主要错误。 答:①端盖连接处没有垫片;②轴肩高度高于滚动轴承内圈的高度;③键槽长度太长;④齿轮轮毂的长度应大于轴段长度;⑤轴太长;⑥联轴器键槽不能封闭,且应和③键槽位于轴的同一母

线上;⑦轴端轴向定位方式错误。 3.试指出下图中的7处主要结构错误,倒角和圆角忽略不计。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答:①无键槽,无法实现周向定位;②端盖和轴之间应保留间隙;③无越程槽,无法加工;④无油毡,缺少密封装置;⑤齿轮齿根圆直径小于轴段直径,无法加工;⑥轴承的外圈无定位;⑦轴肩高度高于滚动轴承内圈的高度。 4.试分析图示轴系结构图中的6处主要错误。

答:①轴肩高度高于滚动轴承内圈的高度;②键槽长度太长;③齿轮轮毂的长度应大于轴段长度; ④轴承无法实现轴向定位;⑤轴段太长,应加以区别;⑥键的上端面应与轮毂键槽有空隙,且应和②键槽位于轴的同一母线上。 处主要错误。图示轴系结构图,试分析其中的5.6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答:①端盖和轴之间应保留间隙;②轴肩高度高于滚动轴承内圈的高度;③齿轮轮毂的长度应大于轴段长度;④联轴器无法轴向定位;⑤无键,联轴器无法周向定位;⑥无越程槽,无法加工;⑦轴太长;⑧联轴器右端应是通孔;⑨端盖与箱体无垫片;⑩轴肩高度)无油(141312)无调整垫片;()同⑩;(应低于滚动轴承内圈的高度;(11)键槽太长;毡,缺少密封装置。处错误。6.试指出下图中的6

轴系结构改错答案(推荐文档)

四、综合题 1.试分析下图所示的轴系零部件结构中的6处主要错误。 答:①轴肩高度高于滚动轴承内圈的高度;②齿轮轮毂的长度应大于轴段长度;③端盖和轴之间应保留间隙;④联轴器无法实现轴向固定;⑤联轴器键槽不能封闭;⑥该键槽与⑤键槽没有位于同一轴线上。 2.图示轴承组合结构图。斜齿轮用油润滑,轴承用脂润滑。试分析图中的7处主要错误。 答:①端盖连接处没有垫片;②轴肩高度高于滚动轴承内圈的高度;③键槽长度太长; ④齿轮轮毂的长度应大于轴段长度;⑤轴太长;⑥联轴器键槽不能封闭,且应和③键槽位于轴的同一母线上;⑦轴端轴向定位方式错误。 3.试指出下图中的7处主要结构错误,倒角和圆角忽略不计。

答:①无键槽,无法实现周向定位;②端盖和轴之间应保留间隙;③无越程槽,无法加工;④无油毡,缺少密封装置;⑤齿轮齿根圆直径小于轴段直径,无法加工;⑥轴承的外圈无定位;⑦轴肩高度高于滚动轴承内圈的高度。 4.试分析图示轴系结构图中的6处主要错误。 答:①轴肩高度高于滚动轴承内圈的高度;②键槽长度太长;③齿轮轮毂的长度应大于轴段长度;④轴承无法实现轴向定位;⑤轴段太长,应加以区别;⑥键的上端面应与轮毂键槽有空隙,且应和②键槽位于轴的同一母线上。 5.图示轴系结构图,试分析其中的6处主要错误。

答:①端盖和轴之间应保留间隙;②轴肩高度高于滚动轴承内圈的高度;③齿轮轮毂的长度应大于轴段长度;④联轴器无法轴向定位;⑤无键,联轴器无法周向定位;⑥无越程槽,无法加工;⑦轴太长;⑧联轴器右端应是通孔;⑨端盖与箱体无垫片;⑩轴肩高度应低于滚动轴承内圈的高度;(11)键槽太长;(12)无调整垫片;(13)同⑩;(14)无油毡,缺少密封装置。 6.试指出下图中的6处错误。 答:①键槽太长;②无油毡,缺少密封装置;③轴段太长;④齿轮轮毂的长度应大于轴段长度;⑤轴承没有轴向定位;⑥端盖与箱体之间缺乏垫片。 7.试指出下图中6处主要错误。

机械设计2复习参考题2-轴系结构改错题及答案

轴系结构改错题(共7题) 1、在图示轴的结构图中存在多处错误,请指出错误点,说明出错原因,并加以改正。 解:1.此处螺栓连接用该有垫片;2 轴承端盖与轴之间应该有间隙,并且配有密封。 3键的位置和尺寸不合适 4无定位轴肩5无轴肩 6套筒直径太大,不应该超过轴承内圈高度; 7轴和轮毂一样长,起不到定位作用;8无定位;9无垫片10采用反装。 2、指出图中的结构错误(在有错处画○编号,并分析错误原因),并在轴心线下侧画出其正确结构图。 解: 画出的正确结构图如图。 ①轴的右端面应缩到联轴器端面内1~2mm ,轴端挡圈压到联轴器端面上,与轴端面留有间隙; ②联轴器与透盖不能接触,联轴器应右移; ③联轴器与轴配合直径应小一点,形成轴肩定位; ④联轴器处联接平键与蜗轮处联接平键应在一条线上;键与毂孔键槽底面间应有间隙; ⑤右轴承内圈左端面只能与套筒端面接触,与轴肩端面应有间隙,所以套筒内轴颈右端面应左移1~2mm ; ⑥与蜗轮轮毂配合轴颈长度应比轮毂长短1~2mm ,轴颈右端面缩进去; ⑦左轴承内圈不能被轴环全挡住,轴环左部轴径减小至内圈厚度的2/3左右; ⑧透盖和闷盖外圆外侧应倒角,与箱体间均应有调整垫片。 ⑨轴的左端伸出轴承内圈过长,应缩短一点。

3、试分析指出图中所示轴系结构中的错误,说明原因。图中齿轮用油润滑,轴承用脂润滑。 解: 每指出1个错误得1分,说明错误原因得1分。总分不超过10分。存在问题分析: (1)轴承的轴向固定、调整,轴向力传递方面错误 1)轴系采用全固式结构,两轴承反装不能将轴向力传到机架,应该为正装。 2)全固式结构中,轴左端的弹性挡圈多余,应去掉。 3)端盖处没有调整垫片,不能调整轴承游隙。 (2)转动零件与固定零件接触,不能正常工作方面错误 1)轴的右端面应缩到联轴器端面内1~2mm ,轴端挡圈压到联轴器端面上,与轴端面留有间隙; 2)轴与右端盖之间不能接触,应有间隙。 3)定位齿轮的套筒径向尺寸过大,与轴承外圈接触。 4)轴的左端端面不能与轴承端盖接触。 (3)轴上零件装配、拆卸工艺性方面错误 1)右轴承的右侧轴上应有工艺轴肩,轴承装拆路线长(精加工面长),装拆困难。 2)套筒径向尺寸过大,右轴承拆卸困难。 3)因轴肩过高,右轴承拆卸困难 4)齿轮与轴联接的键过长,套筒和轴承不能安装到位。 (4)轴上零件定位可靠方面错误 1)轴右端的联轴器没有轴向定位,位置不确定。 2)齿轮轴向定位不可靠,应使轴头长度短于轮毂长度。 3)齿轮与轴联接键的长度过大,套筒顶不住齿轮。 (5)加工工艺性方面错误 1)两侧轴承端盖处箱体上没有凸台,加工面与非加工面没有分开。 2)轴上有两个键,两个键槽不在同一母线上。 3)联轴器轮毂上的键槽没开通,且深度不够,联轴器无法安装。 (6)润滑、密封方面错误 1)右轴承端盖与轴间没有密封措施。 2)轴承用脂润滑,轴承处没有挡油环,润滑脂容易流失。 改进后如图所示。

作业集轴系结构改错习题及解析例题

作业集轴系结构改错习题及解析例 题 机械设计期末复习2010 作业集轴系结构改错习题及解析例题41 分析轴系结构的错误,说明错误原因,并画出正确结构。题41图42 分析轴系结构的错误,说明错误原因,并画出正确结构。题42图机械设计期末复习2010 43 分析轴系结构的错误,说明错误原因,并画出正确结构。题43图44 分析轴系结构的错误,说明错误原因,并画出正确结构。题44图8. 图示采用一对反装圆锥滚子轴承的小锥齿轮轴承组合结构。指出结构中的错误,加以改正并画出轴向力的传递路线。机械设计期末复习2010 解题要点:该例支点的轴向固定结构型式为两端固定结构,即两支点各承

担一个方向的轴向力。存在的问题1)两轴承外圈均未固定,轴运转时,外圈极易松动脱落。2)轴向力无法传到机座上。向左推动轴外伸端时,整个轴连同轴承均将从套杯中滑出;齿轮工作时将受到向右的轴向力,此时轴将带着左轴承和右轴承的内圈向右移动,致使右轴承分离脱落。3)轴承间隙无法调整。4)改正方法改正方法1)将两轴承内圈间的套筒去掉,再将套杯中间部分内径减小,形成两价目内挡肩固定轴承外圈,从而使左轴承上向右的轴向力及右轴承上向左的轴向力通过外圈、套杯传到机座上。2)在右轴承右侧轴上制出一段螺纹,并配以圆螺母和止动垫圈用来调整轴承间隙,同时借助圆螺母轴上向左的轴力传到套杯上。机械设计期末复习2010 3)在套杯和机座间加调整垫片,以调整轴系的轴向位置;在套杯和端盖间也应加调整垫片,使端盖脱离轴承外圈,兼起密封作用。改正后的结构及轴向

力的传递路线见图解。9. 图示的蜗杆轴轴承组合结构,一端采用一对正装的角接触球轴承,另一端为圆柱滚子轴承。指出图中错误加以改正,并画出轴向力的传递路线。解题要点:该例的支点轴向固定结构应为一端固定、一端游动的型式,即轴承组一侧为固定端、固柱滚子轴承一侧为游动端。存在问题1)固定端两轴承的内、外圈均未作双向固定。当轴肥向左的轴力时,该支点上两轴承将随着轴从套杯中脱出,或轴颈与轴承内圈配合松动,故无法将向左的轴向力传到机座上。2)固定端两轴承的间隙无法调整。3)游动端支承采用的是普通型圆柱滚子轴承,即外圈两侧均不带挡边,因此是可分离型的轴承,为保证“游而不散”其内、外圈均应作双向固定,否则内圈与轴颈的配合易松动,外圈与滚动体极易分离、脱落。4)轴系的轴向位置无法调整。机械设计期末复习2010 改正方法

轴系结构改错答案

轴系结构改错答案

四、综合题 1.试分析下图所示的轴系零部件结构中的6处主要错误。 答:①轴肩高度高于滚动轴承内圈的高度; ②齿轮轮毂的长度应大于轴段长度;③端盖和轴之间应保留间隙;④联轴器无法实现轴向固定; ⑤联轴器键槽不能封闭;⑥该键槽与⑤键槽没有位于同一轴线上。 2.图示轴承组合结构图。斜齿轮用油润滑,轴承用脂润滑。试分析图中的7处主要错误。

答:①端盖连接处没有垫片;②轴肩高度高于滚动轴承内圈的高度;③键槽长度太长;④齿轮轮毂的长度应大于轴段长度;⑤轴太长;⑥联轴器键槽不能封闭,且应和③键槽位于轴的同一母线上;⑦轴端轴向定位方式错误。 3.试指出下图中的7处主要结构错误,倒角和圆角忽略不计。 答:①无键槽,无法实现周向定位;②端盖和轴之间应保留间隙;③无越程槽,无法加工; ④无油毡,缺少密封装置;⑤齿轮齿根圆直径小于轴段直径,无法加工;⑥轴承的外圈无定位;

⑦轴肩高度高于滚动轴承内圈的高度。 4.试分析图示轴系结构图中的6处主要错误。 答:①轴肩高度高于滚动轴承内圈的高度; ②键槽长度太长;③齿轮轮毂的长度应大于轴段长度;④轴承无法实现轴向定位;⑤轴段太长,应加以区别;⑥键的上端面应与轮毂键槽有空隙,且应和②键槽位于轴的同一母线上。 5.图示轴系结构图,试分析其中的6处主要错误。

答:①端盖和轴之间应保留间隙;②轴肩高度高于滚动轴承内圈的高度;③齿轮轮毂的长度应大于轴段长度;④联轴器无法轴向定位;⑤无键,联轴器无法周向定位;⑥无越程槽,无法加工;⑦轴太长;⑧联轴器右端应是通孔;⑨端盖与箱体无垫片;⑩轴肩高度应低于滚动轴承内圈的高度;(11)键槽太长;(12)无调整垫片;(13)同⑩;(14)无油毡,缺少密封装置。 6.试指出下图中的6处错误。 答:①键槽太长;②无油毡,缺少密封装置; ③轴段太长;④齿轮轮毂的长度应大于轴段长度;⑤轴承没有轴向定位;⑥端盖与箱体之间缺乏垫片。 7.试指出下图中6处主要错误。

机械设计考试改错题汇总

一、(10分)指出图4—2中得结构错误(在有错处画○编号,并分析错误原因),并在轴心线下侧画出其正确结构图。 [解]画出得正确结构图如图。 ①固定轴肩端面与轴承盖得轴向间距太小。②轴承盖与轴之间应有间隙。③轴承内环与套简装不上,也拆不下来。④轴承安装方向不对。⑤轴承外圈内与壳体内壁间应有5-8mm间距。⑥与轮毂相配得轴段长度应小于轮毂长.⑦轴承内圈拆不下来。每指出1个错误得1分,满分5分;每改正1个错误得1分,满分5分。 二、在图示轴得 结构图中存在多处 错误,请指出错误 点,说明出错原因, 并加以改正。

1、无垫片;2无间隙、无密封3键太长4无定位轴肩5无轴肩6套筒高于内圈高度7轴与轮毂一样长,起不到定位作用;8无定位;9无垫片10采用反装. 33、(10分)指出三:图4—2中得结构错误(在有错处画○编号,并分析错误原因),并在轴心线下侧画出其正确结构图. 图4-2 画出得正确结构图如图.①轴得右端面应缩到联轴器端面内1~2mm,轴端挡圈压到联轴器端面上,与轴端面留有间隙;②联轴器与透盖不能接触,联轴器应右移;③联轴器与轴配合直径应小一点,形成轴肩定位;④联轴器处联接平键与蜗轮处联接平键应在一条线上;键与毂孔键槽底面间应有间隙;⑤右轴承内圈左端面只能与套筒端面接触,与轴肩端面应有间隙,所以套筒内轴颈右端面应左移1~2mm;⑥与蜗轮轮毂配合轴颈长度应比轮毂长短1~2mm,轴颈右端面缩进去; ⑦左轴承内圈不能被轴环全挡住,轴环左部轴径减小至内圈厚度得2/3左右;⑧透盖与闷盖外圆外侧应倒角,与箱体间均应有调整垫片.⑨轴得左端伸出轴承内圈过长,应缩短一点。 四、下图为斜齿轮、轴、 轴承组合结构图。齿轮 用油润滑,轴承用脂润 滑,指出该结构设计得 错误。

机械设计轴改错题

解:1,2联轴器左端未轴向定位;左轴端应短于联轴器左端面,便于有效定位。 6,9轴承内圈没有定位。 7齿轮没有周向定位。

五、结构改错题:共八处错误 五、结构改错题:本大题只有一个小题,满分12分 五、结构改错题:共八处错误

五、结构改错题:本大题只有一个小题,满分12分 五、结构改错题:共八处错误 16 下图为斜齿轮、轴、轴承组合结构图。齿轮用油润滑,轴承用脂润滑,指出该设计的错误。 要求: 1.在图中用序号标注设计错误处; 2.在图下方的空白处标注序号,按序号列出错误,并提出修改建议; 3.不必在图中直接改正。 看收藏的幻灯片“轴的作业” 1.端盖与轴接触且无密封,应有一定的空隙且装有密封; 2.套筒与轴承接触时超过轴承内圈高度,使轴承装卸不方便,应低于轴承内圈高度; 3.套筒顶不住齿轮,应使轴肩适当向齿轮内部,使套筒只是顶在齿轮上; 4.精加工面过长,且装卸轴承不方便,应该给轴分级; 5.联轴器的键和齿轮的键位置不对,两者的键应该在同一条直线上; 6.轴肩过高超过轴承内圈高度,无法拆卸轴承,应适当降低高度,使其在轴承内圈内; 题六图 17.题38图所示轴系结构,按示例①,编号指出其他错误(不少于7处)。(注:不考虑轴承的润滑方式以及图中的倒角和圆角)。示例:①—缺少调整垫片 1.端盖直接与轴接 触,且无密封; 2.套筒太高,超过轴承内圈高度; 3.键过长,套筒无法装入;

4.精加工面过长,且装卸轴承不方便; 5.轴无分级,致使轴套无法紧固齿轮; 6.轴肩过高,超过了轴承的内圈高度,无法装卸轴承; 7.轴承不用用键周向固定; 8.缺少调整垫片,无法调整轴承间隙。 18.指出轴系中的错误结构,编号说明其错误原因。 1.此处不用键,无周向旋转构件可固定; 2.精加工面过长,使轴承装卸不方便; 3.端盖直接与轴接触且无密封; 4.无调整垫片,无法调整轴承间隙; 5.套筒太高,超过了轴承内圈,无法装卸轴承; 6.套筒无法固定住齿轮; 7.轴承左侧无轴向固定件; 一、 1.无垫片,无法调整轴承的游隙; 2.轴肩过高,无法拆卸轴承; 3.轴套长度应小于轮毂的长度; 4.同一根轴上的两个键槽应布置在同一母线上; 5.套筒应低于轴承内圈(应采用阶梯型套筒); 6.轴承端盖与相应轴段处应有密封件,且与轴间不应接触,应有间隙; 7.设轴肩对联轴器进行定位; 8.轴承内外圈剖面线方向应一致; 9.轴端无倒角; 10.应设轴肩便于装配。 二、

轴系结构改错的题目

轴系结构改错题(共8题) 1、 在图示轴的结构图中存在多处错误,请指出错误点,说明出错原因,并 加以改正。 图4-1 解: ○ 1.无垫片;○2无间隙、无密封○3键太长○4无定位轴肩○5无轴肩 ○6套筒高于圈高度○ 7轴和轮毂一样长,起不到定位作用; ○8无定位;○9无垫片○10采用反装。 修改后图: 1 6 2 8 73 5 4 9 10

2、指出图中的结构错误(在有错处画○编号,并分析错误原因),并在轴心 线下侧画出其正确结构图。 解:画出的正确结构图如图。 ①固定轴肩端面与轴承盖的轴向间距太小。 ②轴承盖与轴之间应有间隙。 ③轴承环和套简装不上,也拆不下来。 ④轴承安装方向不对。 ⑤轴承外圈与壳体壁间应有5-8mm间距。 ⑥与轮毂相配的轴段长度应小于轮毂长。 ⑦轴承圈拆不下来。

3、指出图中的结构错误(在有错处画○编号,并分析错误原因),并在轴心线下侧画出其正确结构图。 解:画出的正确结构图如图。 ①轴的右端面应缩到联轴器端面1~2mm,轴端挡圈压到联轴器端面上,与轴端面留有间隙; ②联轴器与透盖不能接触,联轴器应右移; ③联轴器与轴配合直径应小一点,形成轴肩定位; ④联轴器处联接平键与蜗轮处联接平键应在一条线上;键与毂孔键槽底面间应有间隙; ⑤右轴承圈左端面只能与套筒端面接触,与轴肩端面应有间隙,所以套筒轴颈右端面应左移1~2mm;

⑥与蜗轮轮毂配合轴颈长度应比轮毂长短1~2mm,轴颈右端面缩进去; ⑦左轴承圈不能被轴环全挡住,轴环左部轴径减小至圈厚度的2/3左右; ⑧透盖和闷盖外圆外侧应倒角,与箱体间均应有调整垫片。 ⑨轴 的左 端伸 出轴 承圈 过 长, 应缩 短一点。

各种轴结构改错题目

;. 轴结构改错题目: 3、图示为一用对圆锥滚子轴承外圈窄边相对安装的轴系结构。请按示例①所示,指出图中的其他结构错误(不少于7处)(7分) (注:润滑方式、倒角和圆角忽略不计。)例①——缺少调整垫片[解] ⑴——缺少调整垫片⑵——轮毂键槽不对⑶——与齿轮处键槽的位置不在同一角度上⑷——键槽处表达不正确(应该局部剖视)⑸——端盖孔与轴径间无间隙⑹——多一个键⑺——齿轮左侧轴向定位不可靠⑻——齿轮右侧无轴向定位⑼——轴承安装方向不对⑽——轴承外圈定位超高⑾——轴与轴承端盖相碰 分)5、请说明图示轴系结构中用数字标出位置的错误(不合理)的原因。4 ( ;..

⑴——轴肩的高度超出了轴承内圈的外径; ⑵——轴段的长度应该小于轮毂的宽度; ⑶——螺纹轴段缺少螺纹退刀槽; ⑷——键槽应该与中间部位的键槽在同一母线上布置; ⑸——键的长度应该小于轴段的长度。 轴结构常见错误总结 ㈠、轴本身的常见结构错误: ⑴、必须把不同的加工表面区别开来; ⑵、轴段的长度必须小于轮毂的长度; ⑶、必须考虑轴上零件的轴向、周向固定问题; ⑷、轴外伸处应考虑密封问题。 ㈡、轴承安装的常见错误: ⑴、角接触轴承和圆锥滚子轴承 ①、一定要成对使用; ②、方向必须正确,必须正装或反装; ③、外圈定位(固定)边一定是宽边。 ⑵、轴承内外圈的定位必须注意内外圈的直径尺寸问题 ①、内圈的外径一定要大于固定结构的直径; ②、外圈的内径一定要小于固定结构的直径。 ⑶、轴上如有轴向力时,必须使用能承受轴向力的轴承。 ⑷、轴承必须考虑密封问题; ⑸、轴承必须考虑轴向间隙调整问题。 ㈢、键槽的常见错误: ⑴、同一轴上所有键槽应在一个对称线上; ⑵、键槽的长度必须小于轴段的长度; ⑶、半圆键不用于传动零件与轴的连接。 ㈣、轴承端盖的常见错误 ⑴、对于角接触和圆锥滚子轴承,轴承端盖一定要顶在轴承的大端; ⑵、和机体的联接处必须要考虑轴承的间隙调整问题; ⑶、轴承端盖为透盖时,必须和轴有间隙,同时,必须考虑密封问题。㈤、螺纹的常见错误 ⑴、轴上螺纹应有螺纹退刀槽; ⑵、紧定螺钉应该拧入轴上被联接零件,端部应顶在轴上; ⑶、螺纹联接应保证安装尺寸; ⑷、避免螺纹联接件承受附加弯矩。 ;.. ;.

机械设计轴改错题

机械设计轴改错题-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解:1,2联轴器左端未轴向定位;左轴端应短于联 轴器左端面,便于有效定位。 6,9轴承内圈没有定位。 7齿轮没有周向定位。

五、结构改错题:共八处错误 五、结构改错题:本大题只有一个小题,满分12分 五、结构改错题:共八处错误

五、结构改错题:本大题只有一个小题,满分12分 五、结构改错题:共八处错误 16 下图为斜齿轮、轴、轴承组合结构图。齿轮用油润滑,轴承用脂润滑,指出该设计的错误。 要求: 1.在图中用序号标注设计错误处; 2.在图下方的空白处标注序号,按序号列出错误,并提出修改建议; 3.不必在图中直接改正。 看收藏的幻灯片“轴的作业” 1.端盖与轴接触且无密封,应有一定的空隙且装有密封; 2.套筒与轴承接触时超过轴承内圈高度,使轴承装卸不方便,应低于轴承内圈高度; 3.套筒顶不住齿轮,应使轴肩适当向齿轮内部,使套筒只是顶在齿轮上; 4.精加工面过长,且装卸轴承不方便,应该给轴分级; 5.联轴器的键和齿轮的键位置不对,两者的键应该在同一条直线上; 6.轴肩过高超过轴承内圈高度,无法拆卸轴承,应适当降低高度,使其在轴承内圈内; 题六图 17.题38图所示轴系结构,按示例①,编号指出其他错误(不少于7处)。(注:不考虑轴承的润滑方式以及图中 的倒角和圆角)。示例:①—缺少调整垫片 1.端盖直接与轴接 触,且无密封; 2.套筒太高,超过轴承内圈高度; 3.键过长,套筒无法装入; 4.精加工面过长,且装卸轴承不方便; 5.轴无分级,致使轴套无法紧固齿轮; 6.轴肩过高,超过了轴承的内圈高度,无法装卸轴承; 7.轴承不用用键周向固定; 8.缺少调整垫片,无法调整轴承间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