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郊通勤铁路发展思路与建议
- 格式:pdf
- 大小:939.74 KB
- 文档页数:4
北京市郊铁路规划一、背景介绍随着北京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城市的快速发展,北京市郊铁路规划成为了关乎市民出行和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
郊铁路作为连接城市和郊区的重要交通工具,不仅能够提高市民的出行效率,还能够分流城市交通压力,促进双城经济一体化和城乡融合发展。
因此,北京市郊铁路规划成为了政府和市民的共同关注点。
二、目标与意义1. 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北京市交通压力巨大,尤其是进出城市的通勤时间长、拥挤。
郊铁路的建设能够分担市区交通压力,提高市民的出行效率。
2.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郊铁路的建设可以将郊区和市区的经济、人员、资源等有机地连接起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3. 推动双城经济一体化:郊铁路的规划和建设可以促进市区与周边郊区之间的经济交流和合作,提升整个区域的经济水平,并形成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规划内容1. 铁路网络规划:首先,要规划郊铁路的整体铁路网,确定主干线、支线和辅助线路的位置。
根据未来的人口流动和发展需求,确定各条线路的长度、站点和站点位置。
2. 车站规划:郊铁路的车站规划要充分考虑市区和郊区的交通接驳站点,以及站点的便利性和容量。
同时,还要考虑车站的设计和建设标准,保证车站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3. 轨道规划:郊铁路的轨道规划要充分考虑未来的发展需求和运力要求,确定轨道的长度、轨道间距等关键参数。
同时,还要考虑轨道的维护和更新,保证郊铁路的运营安全性和稳定性。
4. 车辆规划:郊铁路的车辆规划要根据规划的线路长度和需求量确定列车数量和类型,保证运力的需求和运营的安全性。
同时,还要考虑车辆的新能源化和智能化,提高乘客的出行舒适感和便利性。
四、建设目标和时间表1. 建设目标:北京市郊铁路规划的建设目标是提供高效、快捷、安全、舒适的郊区交通服务,解决市区拥堵问题,促进城市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
2. 建设时间表:根据规划和建设的复杂性,建设时间表需要分阶段确定,按照优先级逐步实施。
首先,要确定主干线和关键支线的建设时间表,然后逐步推进辅助线的建设。
促进市域郊铁路发展的意见和建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郊区的人口和经济发展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市域郊铁路的建设和发展成为了当前城市交通规划的重要议题。
为了更好地促进市域郊铁路的发展,我们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1. 提高投入,加快建设进度市域郊铁路的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并且建设周期较长。
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市域郊铁路建设的投入力度,确保资金能够及时到位,加快建设进度,缩短建设周期。
2. 完善规划,科学布局线网在市域郊铁路的规划和建设过程中,需要科学、合理地布局线网,确保覆盖范围广泛,服务裙众需求。
要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合理打造轨道交通枢纽,提高线网的综合运输能力。
3. 强化运营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市域郊铁路作为城市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营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乘客出行体验。
建议加强市域郊铁路的运营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增加列车运行频次,优化运行线路,提升智能化管理水平。
4. 加强与城市规划的衔接市域郊铁路的建设与城市规划息息相关,需要加强各项规划的衔接和融合,确保市域郊铁路与城市的整体发展规划相互配套,形成有机的交通网络。
5. 加大宣传力度,推动市民乘车意识在市域郊铁路建设完成后,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推动市民的乘车意识,鼓励市民选择乘坐市域郊铁路,减少私家车出行,从而减轻城市交通压力,改善交通环境。
6. 加强安全管理,确保运营安全市域郊铁路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广大市民的出行安全。
需要加强市域郊铁路的安全管理,严格执行相关安全规定,做好预防工作,确保市域郊铁路的运营安全。
7. 积极探索新技术,提升运营效率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市域郊铁路的建设和运营也需要与时俱进。
可以积极探索新技术,如自动驾驶技术、智能调度系统等,提升市域郊铁路的运营效率和便捷性。
市域郊铁路作为城市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城市发展、改善居民出行有着重要意义。
我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旨在加快市域郊铁路的建设和发展,为城市交通发展贡献力量,提高居民的出行体验。
北京市郊铁路怎么建作者:宋子睿来源:《大学生》2015年第22期市郊铁路规划,从理论到行动上高中的时候,地铁是我乘坐公共交通外出活动时首选的交通工具。
遗憾的是,一直以来并没有一条地铁线路直通到我家,要去坐地铁首先要坐好几站地儿的公交车。
因此,我对于地铁的规划也就格外关注,如果有一条地铁线路能通到我家门口和我常去的地方,那么对我来说将会是非常方便的。
差不多就是这个时候,我认识了一个朋友。
他经常在朋友圈里发一些日本铁道的消息,在他的影响下,我开始对通勤铁路有了一些专业的认识。
比如我知道了日本就有一套非常成熟的通勤铁路系统,列车以非常高的密度开行,旅客随时都可以买票乘车,即使误乘也可在几分钟内搭乘下一班车。
而通勤电车的设计又非常接近我们常见的地铁列车,会尽可能扩大的内部空间以提高载客量。
又比如日本城市圈的人口和人口密度都高于中国很多城市圈,因此日本都市圈的电车系统往往选用10辆甚至更长的编组,但即便如此,在高峰时段仍然要经受极大客流压力。
但在中国,由于受到“小编组高密度”理论的影响,很多城市的轨道交通系统都按照6辆编组设计以降低成本。
这使得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难以承受大客流压力,从而引发了一系列交通问题——地铁长期超负荷运行,限流措施给乘客造成了不便;公交车由于路面拥堵,时间上也没有保证。
人们摇号买车,造成路面拥堵的同时,路面公交的运行环境也更加恶劣了,公交集团为了保证车辆正常周转,不得已将大量线路撤出堵点,也造成了部分乘客的不满。
这些现象严重阻碍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地铁“小编组高密度”,这或许在当时的确起到了像降低建设成本这样的积极作用,但城市的高速发展使得小编组的地铁列车越来越无法适应城市交通的需求——简单来说就是城市的人口增长速度远远超出当时人们的预期,而小编组的地铁现在已盛不下这么多人了。
如果规划人员在设计之初就选择较大的编组,我们坐地铁或许就不会再像现在这样排很长的队了。
受到这位朋友的影响,我除了开始关注日本的通勤铁路,也把目光转向了市郊铁路这个在国内刚刚起步的领域。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铁路金点子合理化建议
针对铁路行业的合理化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安全管理:确保铁路运输安全是首要任务。
可以通过加强设备维护、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监管等方式来提升铁路运输安全水平。
2. 科技创新: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改进铁路运输效率。
例如,研发智能化列车控制系统、提高列车自动驾驶技术、优化列车调度系统等。
3. 服务质量:提升旅客和货主的满意度。
可以通过改进列车和车站设施、提高服务质量、优化票价结构等方式来实现。
4. 环保节能:推行环保节能政策,减少铁路运输对环境的影响。
例如,推广清洁能源列车、加强环保设施建设、优化能源消耗结构等。
5. 运营效率:提高铁路运输的运营效率。
可以通过优化列车运行图、提高列车准点率、加强列车维修保养等方式来实现。
6. 人力资源管理:加强员工培训和发展,提高员工素质和能力。
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优化员工晋升通道、加强绩效管理等方式来实现。
7. 财务管理:加强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确保铁路企业的经济效益。
可以通过优化成本结构、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资产利用效率等方式来实现。
8. 多元化经营:拓展铁路产业链,开发多元化经营项目。
例如,开发铁路旅游、物流、商贸等业务,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9. 文化建设:培育企业文化,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可以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推广企业价值观、举办文化活动等方式来实现。
10. 风险管理: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提高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
可以通过加强风险评估和监控、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优化风险处置策略等方式来实现。
《基于TOD模式的市域(郊)铁路站区城市设计——以北京通州西站枢纽地区城市设计为例》篇一基于TOD模式的市域(郊)铁路站区城市设计——以北京通州西站枢纽地区城市设计为例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市域(郊)铁路作为连接城市中心与周边区域的重要交通方式,其站区城市设计对于提升城市交通效率、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北京通州西站枢纽地区城市设计为例,探讨基于TOD(交通导向型开发)模式的市域(郊)铁路站区城市设计策略。
二、TOD模式概述TOD模式是一种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通过优化土地利用和交通规划,实现城市发展与交通出行的良性循环。
该模式强调以轨道交通站点为核心,进行高密度、混合用途的开发,从而吸引人们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减少私家车使用,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三、北京通州西站枢纽地区概况北京通州西站位于北京市通州区,是市域(郊)铁路的重要枢纽。
该地区周边土地利用以居住、商业、工业等为主,人口密集,交通压力较大。
因此,对通州西站枢纽地区进行城市设计,对于提升区域交通效率、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基于TOD模式的市域(郊)铁路站区城市设计策略1. 土地利用规划:以通州西站为核心,进行高密度、混合用途的土地利用规划。
在站点周边规划居住、商业、文化、休闲等多种功能区域,形成功能完善的城市节点。
2. 交通组织优化:构建便捷的交通网络,实现站点与城市道路、其他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
通过优化交通流线,提高站点周边道路的通行能力,缓解交通拥堵。
3. 公共空间设计:在站点周边设置足够的公共空间,如广场、公园、绿化带等,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同时也有助于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
4. 建筑风格与景观设计:建筑风格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体现现代城市的特色。
同时,应注重景观设计,打造宜人的城市空间,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
5. 绿色交通设施:在站点周边设置自行车停放区、步行道等绿色交通设施,鼓励市民选择步行、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铁路合理化建议实例1. 提升列车运行速度●建议:升级轨道和信号系统,以支持更快速度的列车运行。
●理由:这可以缩短旅行时间,增加运输效率,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铁路的吸引力。
2. 优化列车时刻表●建议:基于乘客流量和需求调整列车时刻表。
●理由: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乘客的需求,减少列车空座率,提高运营效率。
3. 加强列车安全保障●建议:投资于先进的列车控制系统和安全设备,并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和演练。
●理由:确保乘客和员工的安全是首要任务,必须通过这些措施来加强安全保障。
4. 提高服务质量●建议:改善车站设施,提升列车内环境,提高员工服务水平。
●理由:良好的服务质量能增强乘客的满意度,提升铁路运输的品牌形象。
5. 建设智能化铁路系统●建议:运用现代科技,如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来管理和监控列车运行。
●理由:这有助于提高运营效率和安全性,并为乘客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
6. 强化环境保护措施●建议:使用更环保的列车和能源,如电动车组,以及开展噪音和震动减缓措施。
●理由:铁路运输对环境的影响较小,应采取更多措施以实现绿色发展。
7. 促进铁路与其他交通方式协同发展●建议:与其他交通方式建立更好的连接,如公交、地铁、航空等。
●理由:这有助于形成一个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提高整个交通网络的运行效率。
8. 降低运营成本●建议:通过提高运营效率、优化采购策略等方式降低成本。
●理由:降低成本可以使铁路运输更具竞争力,同时为乘客提供更低的价格。
9. 扩大铁路网络覆盖●建议:在需求大的地区新建铁路或扩展现有线路。
●理由:这将提高铁路服务的覆盖范围,更好地满足广大地区的出行需求。
10. 提升员工培训与福利待遇●建议:定期为员工提供技能培训和职业发展规划,同时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和福利。
2014年3月铁道工程学报Mar2014文章编号:1006-2106(2014)03-0006-08我国市郊铁路规划和建设中的主要问题与建议秦永平(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北京100038)摘要:研究目的:总结并借鉴东京、巴黎等世界发达城市市郊铁路发展的有益经验,探讨我国市郊铁路规划、建设中已经或将可能遇到的10个方面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研究结论:(1)我国城市市郊铁路规划建设严重滞后,是导致城市结构布局调整优化滞后、交通拥堵加剧的原因之一,先市内、后市外轨道交通项目的建设思路应该扭转;(2)在有些城市,本该规划建设为市郊铁路的地段规划或建成为地铁,市郊铁路太少,单条地铁偏长运营时间长投资大;规划地铁总量偏大,将导致轨道线网整体速度慢效率低、投资大效益差;(3)市郊铁路尽量通过或深入市中心,与位于市中心区的环线铁路或地铁换乘;(4)要珍惜城区既有铁路通道资源;(5)实行多元化的投融资模式建设市郊铁路;(6)市郊铁路技术标准要适度、投资要节省;(7)应及早统一研究制定市郊铁路的技术标准;(8)应由国家审批市郊铁路线网;(9)国家要培育设计施工、建设管理、评审咨询的专业化团队;(10)保障市郊铁路设计、施工、调试合理工作时间。
关键词:市郊铁路;规划;建设;主要问题;建议中图分类号:U239.5文献标识码:AMain Problems and Proposals for SuburbanRailway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in Some Chinese CitiesQIN Yong-ping(Economic and PlanningReserch Institute of the Minstry ofRailways,Beijing100038,China)Abstract:Research purposes:Through summarizeing and drawing lessons from useful experience of the suburban railways of Tokyo,Paris and other typical world cities,the article explores10problems i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suburban railways in some Chinese cities and put forward proposals to solve the problems.Research conclusions:(1)Serious lag of suburban railways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in some Chinese cities is one cause of delay of city layout adjustment and optimization and one reason of traffic jams exacerbated.The construction thought of first inner city railways then outside the city should be reversed.(2)In some cities,partial sections of suburban railways are replaced as urban subways,which has led amount of suburban railway too little,and single subway too long with longer travelling time and high investment.The whole rail network will tend to be low operational efficiency and poor investment efficiency.(3)Suburban railways should as far as possible pass through or into the downtown,and interchange with ring railway or subway stations located in the downtown.(4)Cherish the existing railway corridor resources in urban areas.(5)Finance in plural investment mode for construction of suburban railway.(6)Set up moderate technical standards and save investment of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7)Rresearch and formulate uniform technical standards early.(8)The network of city railway should be approved by the national department.收稿日期:2013-11-05作者简介:秦永平,1965年出生,男,提高工资待遇高级工程师,现任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在城市化进程中加快市域铁路发展的分析及措施建议王亦军,马劲飞(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发展和改革部,北京100844)摘要:我国城市化进程已进入城市群和都市圈发展阶段,对照城市群和都市圈的圈层结构,审视其交通需求,提出急需补齐市域铁路的发展短板。
坚持问题导向,总结现有市域铁路发展的制约因素,在我国超大型核心城市及其都市圈发展起步阶段,探讨加快市域铁路发展努力方向,为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提出建议。
关键词:城市化;都市圈;市域铁路;措施建议中图分类号:U2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683X(2020)03-0012-05DOI:10.19549/j.issn.1001-683x.2020.03.012我国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已经进入以城市群和都市圈为标志的城市化进程第二阶段。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要抓住这个历史机遇期,以中央发布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双核等战略规划为指引,以推动中心城市与周边卫星城同城化为导向,打破区域分割,破除体制藩篱,坚持市场化资源配置,培育发展一批现代化城市群和都市圈,形成区域竞争新优势,为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1发展市域铁路,补齐都市圈短板1.1城市化发展阶段已经进入第二进程改革开放40年,我国第1批次城市化进程与我国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并联叠加、同步发展,但遗憾的是,轨道交通仅在城市建成期以后,以缓解大城市核心区拥堵为目标,未起到先导发展作用。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城市化第二进程,由第一阶段的农业人口进城,大中小城共同发展,逐渐过渡到人口向具有经济活力的城市群和都市圈聚集。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明确,城市群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形式,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大城市为中心,以通勤圈为边界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
2017年7 月5 日收到此文关于促进市域(郊)铁路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基础〔2017〕1173 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厅(建委)、交通运输厅(委),各地区铁路监管局,各铁路局:市域(郊)铁路是城市中心城区联接周边城镇组团及其城镇组团之间的通勤化、快速度、大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提供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是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快市域(郊)铁路发展,对扩大交通有效供给,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优化城镇空间布局,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当前,市域(郊)铁路发展滞后,有效供给能力不足,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短板,在发展理念和体制机制等方面问题较为突出。
为贯彻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8 号)、“十三五”规划《纲要》和《城镇化地区综合交通网规划》的要求,有序推进市域(郊)铁路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交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要求,总结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有效做法,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示范项目为抓手,强化规划衔接,推进既有铁路挖潜扩能改造,视需要有序规划新线,着力扩大市域(郊)铁路公交化运营服务的有效供给,鼓励发展多层次、多模式、多制式的轨道交通系统,完善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更好地适应都市圈和城市群发展新要求。
(二)、基本原则改革创新、引领发展。
坚持创新引领,加大改革力度,激发市场活力,破解体制机制阻碍。
着重在发展理念、建设方式、运管模式、合作机制、投融资体制、标准体系、发展政策等方面探索新路径、实施新举措、取得新突破。
因地制宜、统筹规划。
1 发展环境从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看,我国交通运输曾长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21世纪初,我国加大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瓶颈制约状态明显改善。
“十一五”末运输能力紧张状况总体缓解,“十二五”末总体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但我国交通运输在结构性方面还有明显的短板,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和城市群交通是当前我国交通运输的主要短板。
2016年,我国城镇化率达57.35%,市辖区户籍人口200万以上的城市超过50个。
城市化过程中,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人口逐渐向周边城镇聚集,中心城区与周边城镇组团形成了具有相对密切职住关系的都市圈。
居民在都市圈中心城区和周边城镇之间进行大规模钟摆式流动,中心城区与卫星城镇的交通成为影响都市圈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解决都市圈交通拥堵的重要途径是建设支撑职住平衡的大容量、快速化轨道交通体系。
伦敦、巴黎、推进市域(郊)铁路有序发展的思考李连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综合运输研究所,北京 100038)东京、纽约等国际大都市圈都建设了上千甚至数千公里的市郊(通勤)铁路网。
为优化城镇空间布局、缓解城市拥堵,我国上海、北京等一些特大城市借鉴国际经验,也开始建设市域(郊)铁路或利用既有铁路开行市郊列车。
解决都市圈交通拥堵问题,国家层面也提倡发展市域(郊)铁路。
2016年2月,《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在有条件的地区规划建设市郊铁路。
2017年2月,国务院印发《“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提出加快建设大城市市域(郊)铁路。
目前我国已运营市域(郊)铁路的城市屈指可数。
北京、上海都市圈的人口规模可以比肩东京、纽约等国际大都市圈,但市域(郊)铁路的长度不足100 km,不到这些世界大都市圈的5%。
与都市圈的需求相比,我国市域(郊)铁路发展滞后,有效供给能力不足,是城市群(都市圈)交通这一短板中的薄弱环节。
近年我国开展了利用既有铁路开行市郊列车的探索,也有城市新建市域(郊)铁路。
国内市域 (郊 )铁路发展思考摘要:轨道交通是实现都市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都市圈的发展中,人口逐渐向郊区扩散,使得市郊间通勤需求大大提升。
本文结合市域(郊)铁路的基本功能定位,对国内市域(郊)铁路的当前现状进行分析。
在加快推动“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建设同时,对“四网融合”发展、体系规范化发展、可持续化发展、智慧化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与思考。
关键词:市域(郊)铁路;发展;思考1 国内市域(郊)铁路运营及在建现状我国目前运营的市域(郊)铁路以利用既有铁路居多,例如上海金山铁路、北京市郊铁路S2线及城市副中心线、成灌铁路、宁波至余姚市域铁路等,利用既有线开通市域(郊)铁路可充分利用闲置资源,节约建设工期与成本。
新建的已正式运营的市域(郊)铁路有温州S1线等。
截至2019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13.9万km,其中市域(郊)铁路1 160 km[5]。
在未来,全国拟规划新建市域(郊)铁路线路总里程约1.5万km。
2 对市域(郊)铁路的展望2.1 发挥各种轨道交通功能,实现“四网融合”发展市域(郊)铁路发展要重点补齐规划的缺位,发挥好规划的引导作用,建立以市域(郊)铁路为主体的都市圈多层次轨道交通体系。
统筹布局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充分发挥各种轨道交通方式的功能,从实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探索都市圈中心城市轨道交通适当向与之存在紧密联系的周边城市(镇)延伸,高效推进特大型、大型城市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造福于城、谋福于民,是新时代轨道交通建设的历史使命。
“四网融合”特点在于在主要枢纽可以实现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之间的互相换乘,形成线路融合;相比国铁列车出行,市域(郊)铁路出行可以通过使用城市一卡通、手机二维码快捷支付等方式随到随走,对票价做一体结算,形成票制融合;市域(郊)铁路站点与城市轨道站点之间快速便捷换乘,免去多次安检,提高换乘效率,形成站点融合;干线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市域(郊)铁路等轨道系统在牵引供电、车辆维修基地、信号控制设备、调控中心配备等方面寻求一体化的可能性,在必要时可实现轨道交通列车与市域(郊)列车间互通。
市域(郊)铁路发展现状分析与高质量发展对策摘要:发展市域(郊)铁路是超(特)大城市解决人口及功能过度集中、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等问题,优化城市布局,打造一小时通勤圈的有效手段。
文章在介绍市域(郊)铁路概念及技术标准的基础上,从政策沿革、标准及规范、已运营项目统计3方面阐述我国市域(郊)铁路发展现状,并分析其在利用既有铁路和新建2种模式下存在的问题,然后据此提出市域(郊)铁路高质量发展对策,以期为推动市域(郊)铁路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市域(郊)铁路,发展现状,高质量发展1市域(郊)铁路的概念及技术标准对于连接都市圈中心城区和周边城镇组团、提供公交化服务的轨道交通系统,有多种称谓,如市域快线、市域快轨、市域铁路、市域(郊)铁路等,其虽名称不同,但所承担的功能基本一致。
2020年12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单位关于推动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加快发展意见的通知》(国办函[2020]116 号),将连接都市圈中心城市城区和周边城镇组团,为通勤客流提供快速度、大运量、公交化运输服务的轨道交通系统定义为市域(郊)铁路,并明确规定其技术标准(表1)。
2我国市域(郊)铁路发展现状分析2.1发展现状2.1.1政策沿革自“十三五”时期开始着手市域(郊)铁路规划工作,“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加快建设市域(郊)铁路并逐步成网,充分利用现有铁路能力开行市域(郊)列车。
近年来,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文件,不断探索和指导都市圈市域(郊)铁路的发展(表2)。
2.1.2标准及规范为适应不同类型的市域(郊)铁路发展,我国相关部门、协会先后颁布了多个标准及规范(表3)。
2017年—2019 年,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铁道学会、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分别组织编制了市域(郊)铁路相关团体标准,但应用范围有限。
2020年12月,国家铁路局在促进“四网融合”的背景下出台行业标准TB 10624-2020《市域(郊)铁路设计规范》,该标准更加注重包容性、规模效益和经济适用性。
48世界轨道交通2020.08行业之眼Focus 北京发展市郊铁路是支撑城市空间布局的需要、支撑非首都功能及人口疏解的需要、交通圈层服务的需要、铁路资源有效利用的需要、是完善轨道交通线网层级的需要。
市郊铁路发展经验总结经验总结:新增设施(机车车辆、一卡通闸机、新建站点等)由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解决。
红线范围内既有国铁设施适应性改造先期由铁路部门投资建设,后期由市财政给予补偿。
实施公交化低票价,市财政对运营缺口给予补贴。
从无到有,逐步提升。
先简捷开行。
通过优化开行时刻,增加开行对数,优化接驳等措施提升服务。
增设站点,逐步延伸来扩大服务范围。
存在不足:开行对数少,不公交化运营目标差距较大,北京枢纽铁路网国家职能明显,现状铁路干线富余能力有限,多因素影响实际使用。
缺乏相关建设、运营标准,服务不需求不匹配。
缺乏相关建设、运营标准,服务不需求不匹配。
站点不城市融合较差,通过接驳服务吸引力较低,铁路车站多为“城市背面”,不城市开发融合度较低,乘坐市郊铁路多需通过交通接驳方式来衔接。
刘衍峰:北京市郊铁路现状与未来发展思考北京市郊铁路未来发展思考如何发展市郊铁路:做好线网规划,四网融合、枢纽锚固,站城融合打造微中心,利旧不扩能相结合;市郊铁路建设及运营标准,健全标准体系;投融资补贴政策,综合开发利用政策;推动机制创新,以试点实现合作模式突破。
统筹规划方面,策略1:四网融合、两个层次、枢纽锚固。
高铁城际:京津冀区域内城市之间及重要节点之间点对点快速出行。
市郊铁路:远郊新城及跨界组团快速服务的轨道交通方式。
地铁:近郊新城与中心城区及主副中心之间快速出行,主、副中心内部。
随空间的扩展,城市出行将涉及多种轨道交通层次,实现不同层次轨道交通的融合发展十分必要的。
两个层次:高速、城际铁路、区域快线一层;地铁及地铁快线一层;层次内互联互通。
枢纽衔接:两个主要层次之间主要通过枢纽有机融合,局部预留互联互通条件。
分层次锚固枢纽:完善客运枢纽体系,形成国家枢纽、区域枢纽、城市枢纽三级分级体系,以节点锚固网络,耦合城市重点功能区域,提升城市整体效益,实现站城融合发展。
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人口数量庞大,城市交通压力巨大,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成为了当前最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尽管北京已经建成多条地铁线路,但随着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交通问题也日益突出。
本文将从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的现状问题入手,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以期为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一、现状问题1.城市轨道交通运力不足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的扩大,现有的地铁线路已经无法满足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
尤其是早晚高峰期,地铁车厢内人满为患,乘客的出行体验非常差,甚至出现拥挤踩踏等安全隐患。
2.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不够密集虽然北京已经建成多条地铁线路,但覆盖面积相对有限。
城市中有些区域尚未覆盖到,给市民的出行带来了不便。
3.城市轨道交通设施老化随着地铁的使用年限增长,一些设施已经开始出现老化,需要更换和维护,否则将带来安全隐患。
4.地铁换乘站拥堵问题一些地铁换乘站,如西直门、三元桥、复兴门等地铁站,因为客流量大,导致换乘通道拥堵严重,影响了乘客的出行效率。
5.地铁安全隐患一些乘客在地铁站和车厢内存在违规行为,如乱扔垃圾、闯红灯等,不仅影响了地铁的整洁和安全,也对其他乘客造成了困扰。
以上是目前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下面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二、建议解决方案1.增加轨道交通运力为了解决地铁运力不足的问题,可以考虑增加地铁列车的运行频次,延长地铁运营时间,增开高峰期临时班次等方式来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
2.拓展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拓展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进一步覆盖城市的各个区域,让更多的市民能够方便地使用地铁,减轻道路交通的压力。
3.加强设施维护和更新加大对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的投入,定期维护和更新设施,确保地铁的安全和舒适性。
4.优化地铁换乘站的换乘通道对于一些客流量大的地铁换乘站,可以考虑进行改造,增加换乘通道的宽度和数量,改善乘客的换乘体验。
5.加强地铁管理加强对地铁站和车厢的管理,提高乘客的文明素质,减少一些违规行为的发生,提升地铁的整洁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