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原酶髓核溶解术
- 格式:ppt
- 大小:898.00 KB
- 文档页数:45
两种方法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比较张本武【期刊名称】《中华创伤骨科杂志》【年(卷),期】2000(002)003【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
其治疗分为非手术和手术两种。
Mcculloch认为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是椎间盘突出症的保守治疗中最后步骤。
我院自1996年5月~1998年6月,共有185例患者分别接受盘内、盘外注射胶原酶化学溶解术,临床效果比较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185例,其中男114例,女71例,年龄20~72岁,平均年龄43岁,病例中L_4~L_5间隙突出98例,L_5~S_1 40例,L_4~L_5、L_5~S_1同时突出者23例,L_2~L_3、L_3~L_4及三个以上同时突出者9例。
其中突出自0.3cm~1.6cm大小不等,平均突出0.68cm,行L_4~L_5注入胶原酶119例,L_5~S_1注入48例。
【总页数】2页(P252-253)【作者】张本武【作者单位】山东省邹平县第二人民医院2562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3【相关文献】1.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与胶原酶髓核溶解术治疗单节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较[J], 周杰;张天吉;吴俊涛;孙志璞2.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J], 邱觅真;万权;张达颖3.射频热凝术及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比较 [J], 齐亮;郭健;黄桂明;陈平国4.靶点射频联合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J], 吴春根;叶钒;张达颖;章勇5.CT导引下经皮穿刺臭氧溶解术加胶原酶化学溶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J], 刘贵超;张书仁;贾少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椎间盘镜下治疗胶原酶溶解术失败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罗政;吴钢;黄秀生;吴良绍【期刊名称】《中国骨伤》【年(卷),期】2007(020)010【摘要】目的:探讨椎间盘镜下治疗经胶原酶溶解术治疗失败的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胶原蛋白酶溶解髓核疗效不佳,甚至症状加重的原因,进一步规范胶原酶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方法:对52例经胶原蛋白酶溶解法治疗失败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36例,女16例;年龄18~72岁,平均45岁)采用后路腰椎间盘镜微创手术开窗摘除髓核、扩大侧隐窝及神经根管,充分减压,并定期随访.结果:5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3~6个月,48例腰腿痛合并麻木等症状完全缓解,4例残留肢体轻度麻木症状.按改良的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48例,良4例.结论:适应证选择范围过宽、操作不当、定位不准是胶原酶溶解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对溶解术治疗失败的患者应用椎间盘镜微创手术进行治疗,具有对椎旁肌损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对腰椎稳定性影响小等优点.【总页数】2页(P691-692)【作者】罗政;吴钢;黄秀生;吴良绍【作者单位】恩施自治州中心医院骨科,湖北,恩施,445000;恩施自治州中心医院骨科,湖北,恩施,445000;恩施自治州中心医院骨科,湖北,恩施,445000;恩施自治州中心医院骨科,湖北,恩施,44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相关文献】1.椎间盘内射频联合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J], 王礼彬;胡琴琴;温朋程;李宜红2.椎间盘切吸术联合胶原酶溶解术治疗复杂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观察 [J], 赵潼宝3.CT导引下椎间盘内外臭氧消融术联合盘外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J], 袁海军;杜成元;胡广新;李亚宝;4.CT导引下椎间盘内外臭氧消融术联合盘外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J], 袁海军;杜成元;胡广新;李亚宝5.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失败原因分析 [J], 刘水平;黄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摘要】目的探讨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3年1月-2007年1月对60例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护理体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心理护理,康复治疗,使疼痛症状消失。
结果本组60例患者经胶原酶溶解术治疗,术前心理护理,术后饮食疗法,康复治疗,使疼痛症状消失,恢复原工作。
无一例出现暂时性皮疹,无椎间盘炎,灼性神经痛等并发症发生。
病人自理能力较术前明显提高,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结论通过全方位系统的治疗和护理,按计划认真落实各项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经康复治疗,疼痛症状消失。
【关键词】胶原酶溶解术腰间盘突出症护理腰间盘突出症是腰椎变性,纤维环破裂后髓核向后方突出致使相邻组织遭受刺激或压迫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者。
常见于30-55岁的青壮年;当腰间盘突出突然发作时可发生急性腰痛,肌肉痉挛,伴有坐骨神经痛和腰椎活动受限,疼痛时间较长。
而胶原酶是一种溶解天然胶原蛋白的水解酸,它能有效的溶解间盘中的髓核及纤维环,而不破坏邻近的组织及结构,胶原酶溶解术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手段之一,具有安全简便疗效确切,无出血,痛苦少,创伤小等优点,已受到越来越多的患者欢迎,病人到达介入手术室后,应观察术区皮肤情况,嘱患者不能移动身躯,应保持体位,以免误伤神经,血管。
护士可对患者紧张、焦虑、恐惧、不安的心理,正确的应用开导性语言,使患者产生安全感,信任感,减少焦虑,增强患者对溶解术治疗的信心。
通过中华护理学会网简锁相关文献5篇。
张新琼[1]在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腰间盘突出症护理一文中应用了回顾性分析方法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腰间盘突出症护理。
主要内容是对70例腰间盘突出症的住院患者进行了分析总结。
朱克闻[2]在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胶原酶盘外溶解术的护理体会一文中,应用了回顾性分析方法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胶原酶盘外溶解术的护理,对170例腰间盘突出症的住院患者进行了分析总结。
髓核化学溶解术──关于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王鲁博
【期刊名称】《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年(卷),期】1996(3)2
【摘要】髓核化学溶解术──关于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王鲁博综述于夕欣校Barr和Mixter[1]早在1934年就认识到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导致腰腿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但至今人们未找到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虽然70%的患者可以通过非手术方法可以治愈,但仍有20%...
【总页数】2页(P139-140)
【关键词】椎间盘突出;髓核化学溶解术;治疗;胶原酶
【作者】王鲁博
【作者单位】山东省立医院骨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1.530.5
【相关文献】
1.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与胶原酶髓核溶解术治疗单节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较[J], 周杰;张天吉;吴俊涛;孙志璞
2.胶原酶髓核溶解和经皮髓核切吸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J], 段志国;孙正明
3.等离子刀联合髓核化学溶解术(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观察 [J],
曾宪林;周忠;蒋林
4.射频消融术联合胶原酶髓核溶解术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分析 [J], 李军
5.经皮髓核切吸联合胶原酶髓核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J], 张向阳;孙正明;郭东武;甘沛;杨鲁源;任森;张银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8例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
方法采用盘外穿刺术,对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施行胶原酶溶解术。
对手术后疗效进行观察分析。
结果 78例患者中显效56例,有效1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1.02%。
结论盘外穿刺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操作简便、安全、不良反应轻、疗效佳。
【关键词】椎间盘突出症;盘外穿刺术;胶原酶;溶解术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胶原酶溶解术因其操作简便、安全、不良反应轻、疗效佳,已成为治疗该病科学有效的方法。
我院于2005年4月至2007年10月对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胶原酶注射方法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78例患者,男性55例,女性23例;年龄22~63岁,平均年龄39岁,均为住院收治患者;病程5月~7年,平均病程14.8个月。
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压迫症状,术前经保守治疗3~19个月无效,CT和/或MRI 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1.2 适应症与禁忌症参照经皮腰椎间盘胶原酶溶解术规范化条例(讨论稿)[1]标准,适应症: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
(1)症状:下腰背痛,向下肢放射性痛,感觉异常,常见于小腿前外侧;(2)体征:跛行,步态异常,脊柱侧凸畸形;(3)检查:腰部活动受限,椎旁压痛或伴下肢放射痛;直腿抬高试验、直腿抬高加强试验、屈颈试验、股神经牵拉试验、拇趾伸屈试验、仰卧挺腹试验等阳性;下肢相应神经支配区肌肉萎缩,感觉障碍;(4)影像学检查:包括(1)腰椎正侧位片,可见相应椎间隙变窄,脊柱侧凸,不伴脊柱其他疾病;(2)腰椎CT检查确定椎间盘突出的部位、程度、方向,结合临床进一步确诊,以制定治疗方案及术后复查对照。
相对适应症: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治疗后复发;腰椎间盘突出伴有部分钙化;腰椎间盘突出物直径大于10mm;腰椎间盘突出第1次胶原酶溶解术后症状减轻,可作第2次。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7年第23卷第1O期IMHGN,May 2017,Vo1.23 No.10 椎间孑L镜腰椎间盘切除术与胶原酶髓核 溶解术治疗单节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较
周杰张天吉吴俊涛孙志璞 453000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骨科 通信作者:周杰,E—mail:xswujuntao@yeah.net DOI:10.3760/ema.j.issn.1007-1245.2017.10.017
【摘要】 目的 比较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TED)与胶原酶髓核溶解术治疗单节腰椎间盘突 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78例单节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 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应用胶原酶髓核溶解术治疗,观察组采用PTED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疗效及术 后疼痛情况。结果两组手术优良率相近(92.31%比87.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 组术后1月、3月及6月疼痛评分各为(2.16±1.04)分、(1.84±0.38)分、(1.43±0.25)分,均明显 低于对照组的(3.97±1.28)分、(2.68±O.42)分、(1.82±0.31)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PTED与胶原酶髓核溶解术均可有效治疗单节腰椎间盘突出症,但在短期疗效方面, PTED较胶原酶髓核溶解术可明显减轻术后疼痛。 【关键词】 椎问孑L镜;腰椎间盘切除术;胶原酶髓核溶解术;单节腰椎间盘突出症
Comparison of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with lumbar disceetomy and collagenase ZhouJie,ZhangTianji,WuJuntao,SunZhipu Department ofOrthopedics,ThirdAffiliated Hospital ofXinxiang Medical College,Xinxiang 453000,China Correspondingauthor."ZhouJie,E-maiL’xswujuntao@yeah.net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TED)and collagenase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Methods 78 cases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 1 5 to February 20 1 6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39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llagenase,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PTED. The operation effect and postoperative pai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excellent rate of the operation of two groups were similar(92.31%VS.87.18%),withou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erence (P>0.05).The pain scores ofthe observation group 1,3,6 months after operation were(2.16 ̄1.04),(1.84 ̄0.38), (1.43 ̄0.25),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3.97 ̄1.28),(2.68士0.42),(1.82 ̄0.31)】,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f尸<0.05).Conclusion PTED and collagenase both call effectively treat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but in short term efficacy,PTED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postoperative pain compared with collagenase nucleus pulposus dissolution. 【Key words】Transforaminal endoscope;Lumbar discectomy;Collagenase nucleus pulposus dissolution; Single lumbar disc herniation
椎间孔置管盘外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近年来,随着胶原酶髓核溶解技术的发展,盘外注射方法得到了有效临床应用,我院在实际工作中,应用C臂下椎间孔盘外置管技术,将胶原酶注人突出的髓核周围,通过该酶催化降解髓核的胶原成分,降低髓核内的压力,使突出的椎间盘缩小或回复,减轻或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达到缓解或消除症状的目的。
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0例,操作安全简便,直达病变部位,充分发挥了胶原酶的的溶盘作用,达到了微创介入治疗的最大疗效。
现将该技术汇报如下:1.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9月-2012年9月于我院住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0人作为观察对象,男性42人,女性28人,年龄20-60岁,平均(40.03±11.64)岁,病程3个月-10年,平均(3.50±2.55)。
病变节段:L3/4为20例,L4/5为60例,L5/S1为32例。
所有患者经MRI或CT确诊为腰间盘突出症。
术前均行正规系统保守治疗3~6个月,效果不明显。
1.2 手术方法患者俯卧于C形臂X光机专用手术床上,连接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路,腹下垫枕,在患侧椎间隙旁开8-12cm做体表标记,常规消毒铺巾,用0.5%利多卡因行皮肤、皮下和肌肉浅层、深层局部浸润麻醉给药,从侧后方经“安全三角区”穿刺,持18G长17cm 骶管穿刺针穿刺,抵达腰4、5椎椎板外切迹,固定穿刺针,拔出穿刺针针芯,置入带有钢丝的硬膜外导管到达硬膜外前间隙,利用穿刺针斜面控制导管偏向病变侧,拔出钢丝,回抽无血及脑脊液后,注射3ml碘海醇造影剂。
C型臂X光机透视下影像显示造影剂在椎体后缘椎管内呈斑片状或窄带状分布,再注入2%利多卡因注射液2ml,观察20分钟,证实患者无全脊麻症状出现,缓慢推入1200单位胶原酶混合溶液3ml,患者无不适,拔出穿刺针,针眼处贴创可贴。
术后俯卧位6小时,卧床7天,常规抗炎脱水治疗。
1.3 评定方法(1)两组患者分别在手术前、手术后第1周、第1个月、6个月,做VAS疗效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