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肉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格式:ppt
- 大小:11.35 MB
- 文档页数:58
脂肪肉瘤有哪些症状?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脂肪肉瘤症状,尤其是脂肪肉瘤的早期症状,脂肪肉瘤有什么表现?得了脂肪肉瘤会怎样?以及脂肪肉瘤有哪些并发病症,脂肪肉瘤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
*脂肪肉瘤常见症状:
单发性坚实性结节、肝下垂
*一、症状
脂肪肉瘤是第二位常见的软组织肉瘤。
男性稍多于女性,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大多数在40岁以上。
此病除发生于腹腔及大腿软组织外,很少发生于它处,但也有报告发生于躯干及四肢者。
极少数病例是发生于原有的脂肪瘤基础上。
通常发生于深部肌肉间软组织,表现为一大肿块,边缘不清。
脂肪肉瘤可生长很大,硬固。
除非晚期患者,一般皮肤很少受累。
组织学上分化不好者有30%~40%发生转移,而分化好的则较少转移。
虽然也可转移到肝、骨髓、中枢神经系统,但以肺为常见转移部位。
*以上是对于脂肪肉瘤的症状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看下脂肪肉瘤并发症,脂肪肉瘤还会引起哪些疾病呢?
*脂肪肉瘤常见并发症:
单发性骨软骨瘤
*一、并发病症
并发症复杂多样,具体随肿瘤得位置而定,本病为恶性肿瘤,恶变质是最严重得并发症。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脂肪肉瘤症状,脂肪肉瘤并发症方面内容的介绍,更多疾病相关资料请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脂肪肉瘤”可以了解更多,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短篇论著・脂肪肉瘤的超声表现和病理分析谢勤 万泽铭 罗燕娜 黄宏 陈文志 李亚发 徐景仁 赵丽花 周玉DOI:10畅3877/cma.j.issn.1674唱0785.2013.06.129作者单位:524002 广东湛江,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超声科通讯作者:谢勤,Email:zjxqno1@sina.com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组织亚型的脂肪肉瘤的超声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做对照分析。
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脂肪肉瘤的二维超声图像及彩色多普勒检查,并与病理结果做对照分析。
结果 27例脂肪肉瘤中,分化好17例,黏液样5例,去分化3例,多形性1例,混合型1例。
分化好脂肪肉瘤的超声表现为巨大的混合性回声包块,其内绝大部分为光点细密的强回声,这与其含有大量成熟脂肪细胞有关。
黏液样脂肪肉瘤因含有较多的黏液样基质,其超声表现为肿块内部以低至无回声为主,光点分布欠均匀。
去分化脂肪肉瘤的超声表现为混杂回声包块,其内各种回声之间的分界较清楚。
多形性脂肪肉瘤的超声表现为其内以中低回声为主的实质性肿块,并可见散在分布的边界清楚的稍强回声团块及不规则的液性暗区。
混合型脂肪肉瘤的超声表现为光点分布高度不均匀的混合性回声肿块。
结论 不同组织亚型的脂肪肉瘤在超声图像上的不同,与其内所含的主要组织学成分有关。
通过对其超声图像特点的分析,以增强此病在术前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关键词】 脂肪肉瘤; 超声检查; 病理学 脂肪肉瘤是成人软组织肿瘤中较常见肿瘤之一,占恶性软组织肿瘤的16%~18%[1],其来源于血管周围、体腔下及肌间间隙的未分化间叶细胞,由成脂肪细胞到成熟脂肪细胞不同分化阶段的细胞构成。
较少数可能为脂肪瘤恶变而来。
脂肪肉瘤多发生于下肢,特别是大腿、臀部和腘窝,其次是腹膜后、小腿、肩部和上臂[2],还可见于大网膜、胸壁、乳房、纵隔。
2002年版的WHO软组织肿瘤组织学分类将脂肪肉瘤分为分化好、去分化、黏液样、圆形细胞、多形性、混合型。
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CT表现(附10例报道)目的探讨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CT特征及鉴别诊断。
方法回顾分析10例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CT特征及临床、病理资料。
结果10例病灶全部位于右侧。
肿瘤直径2.0~10.0 cm,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
肿瘤内部均以脂肪密度为主,增强CT扫描软组织部分轻度强化。
钙化1例。
结论肾上腺髓样脂肪瘤CT表现具有特征性,对于实性及巨大肿块应寻找其内脂肪成分以利于鉴别诊断。
标签:肾上腺髓样脂肪瘤;计算机体层成像肾上腺髓样脂肪瘤又称肾上腺髓性脂肪瘤、肾上腺骨髓脂肪瘤等比较少见的一种无功能性的肾上腺良性肿瘤。
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其检出率也在不断提高[1]。
本文收集了经病理证实的10例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0例,男2例,女8例。
年龄30~65岁,平均52岁。
均为单侧发病,其中6例患者在体检中发现,2例因上腹部不适到医院就诊时发现,2例临床表现为腰酸、腰痛,平均病程长达半个月以上。
所有病例临床均无特异性。
1.2仪器16层的东芝螺旋CT机Aquinion,自膈顶扫描至肾下极,层厚5 mm,全部病例均采用三期扫描,造影剂为欧乃派克(300 mg/ml)100 ml,速率2.5~3.0 ml/s。
2结果10例病灶均发生于右肾上腺。
肿块最大9.3 cm×10.0 cm,最小2.5 cm×2.0 cm,大小不一。
肿瘤密度不均,除了内含较多的脂肪组织外,还有不等量的表现为云絮状、结节状和斑片状的软组织成分,测得的Ct值为-160~30 HU。
增强后软组织成分轻度强化,增强幅度均<14 HU。
1例可见肾上腺内结节状的钙化灶。
肿块较大的患者,可见肿瘤周围软组织受压或是出现移位。
3讨论3.1病理及分型肾上腺髓样脂肪瘤是一种无功能性良性肿瘤,1886年Amold 首先报道,1929年berling命名为髓样脂肪瘤[2]。
肿瘤组织是由成熟脂肪组织和小岛状骨髓样造血组织构成,恶变概率很小。
脂肪肉瘤的早期症状是什么?
一般来说脂肪肉瘤主要是皮肤之下,但是其往往是恶性的肿瘤,而且身体各个部位都有可能发生,给患者也会带来很大的痛苦,而且发病初期症状也不太明显。
以下我们就来说一下早期症状。
有肿瘤专家表示,脂肪肉瘤通常是发生在叶间组织的恶性肿瘤哦,而且脂肪肉瘤多发生在大腿后面以及臀部,脂肪肉瘤也是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脂肪肉瘤由成熟的脂肪组织所构成,在小儿较纤维瘤多见,凡体内有脂肪存在的部位均可发生。
脂肪瘤有一层薄的纤维内膜,内有很多纤维索,纵横形成很
多间隔,最常见于颈、肩、背、臀和乳房及肢体的皮下组织,面部、头皮、阴囊和阴唇,其次为腹膜后及胃肠壁等处;极少数可出现于原来无脂肪组织的部位。
如果肿瘤中纤维组织所占比例较多,则称纤维脂肪瘤。
原发性肝脂肪肉瘤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原发性肝脂肪肉瘤症状,尤其是原发性肝脂肪肉瘤的早期症状,原发性肝脂肪肉瘤有什么表现?得了原发性肝脂肪肉瘤会怎样?以及原发性肝脂肪肉瘤有哪些并发病症,原发性肝脂肪肉瘤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原发性肝脂肪肉瘤常见症状:消瘦、右上腹痛、放射性疼痛、食欲减退、乏力、顽固性呃逆、肝脏肿大、肝掌*一、症状:1.肝脏原发性脂肪肉瘤发病初期无明显症状,随着肿瘤的增大,患者出现右上腹钝痛或隐痛,常向右肩部放射,疼痛是由于肿瘤膨胀性生长牵拉肝包膜所致,常有食欲减退,消瘦,乏力,偶有顽固性呃逆,肝原发性脂肪肉瘤与肝脏其他恶性肿瘤不同的是,患者一般无黄疸表现,已报道的数例患者瘤体体积巨大,一般在10cm×10cm×10cm以上,重量达数千克,但均未见黄疸出现,体检中发现患者右肋部膨胀饱满,肝脏体积增大明显,质地较软,边缘钝厚,表面光滑,无触痛或叩痛,可见肝掌,蜘蛛痣。
*二、诊断:本病术前诊断困难,误诊率极高,确诊依赖于术中及术后病理检查。
1.临床表现。
2.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
*以上是对于原发性肝脂肪肉瘤的症状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看下原发性肝脂肪肉瘤并发症,原发性肝脂肪肉瘤还会引起哪些疾病呢?*原发性肝脂肪肉瘤常见并发症:常见并发症、*一、并发症:1.常有食欲减退、消瘦、乏力,偶有顽固性呃逆。
2.晚期患者可以出现胸腹和远处转移表现以及恶液质。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原发性肝脂肪肉瘤症状,原发性肝脂肪肉瘤并发症方面内容的介绍,更多疾病相关资料请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原发性肝脂肪肉瘤”可以了解更多,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第五章软组织肿瘤的病理鉴别诊断第一节概述一.软组织肿瘤的定义、命名和分类软组织是人体分布最广泛的组织,可定义为除上皮,实质器官及其结缔组织支架,淋巴造血组织,脑膜及神经胶质之外的所有骨外组织。
包括纤维组织,脂肪组织,肌组织,脉管,滑膜间皮等间胚叶组织。
凡起源于上述组织的肿瘤统称为软组织肿瘤。
软组织肿瘤的命名基本上可根据其生物学行为分为良性的“瘤”和恶性的“肉瘤”。
命令时再冠以起源组织的名称,如脂肪瘤和脂肪肉瘤;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
软组织肿瘤的分类,主要依据肿瘤组织及其细胞形态,并辅以特殊染色、免疫组化,分子生物学,电子显微镜等其它辅助诊断枝术。
WHO 1993年提出的新的软组织肿瘤分类如下:表5-1 软组织肿瘤的组织学分类1 纤维组织肿瘤 1.3.1 纤维肉瘤1.1良性 1.3.1.1成人型1.1.1纤维瘤 1.3.1.2 先天性或婴儿型1.1.2疤痕疙瘩2纤维组织细胞肿瘤1.1.3结节性筋膜炎2.1良性1.1.4增生性筋膜炎/肌炎2.1.1纤维组织细胞瘤1.1.5弹性纤维瘤2.1.1.1皮肤(皮肤纤维瘤)1.1.6婴儿纤维性错构瘤2.1.1.2深部1.1.7肌纤维瘤病,孤立性或多发性2.1.2幼年性黄色肉芽肿1.1.8颈纤维瘤病2.1.3网状组织细胞瘤1.1.9钙化性腱膜纤维瘤2.1.4黄色瘤1.1.10透明性纤维瘤病2.2 交界性1.2纤维瘤病2.2.1非典型纤维黄色瘤1.2.1浅表纤维瘤病 2.2.2皮肤隆突性纤维肉瘤1.2.1. 1 掌跖纤维瘤病 2.2.3巨细胞成纤维细胞瘤1.2.2. 2 婴儿指趾纤维瘤病 2.2.4丛状纤维组织细胞瘤1.2.2深部纤维瘤病 2.2.5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1.2.2.1腹壁纤维瘤病(韧带样瘤) 2.3恶性1.2.2.2腹壁外纤维瘤病 2.3.1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2.2.3腹腔内和肠系膜纤维瘤病 2.3.1.1车辐状—多形性型1.2.2.4婴儿纤维瘤病 2.3.1.2粘液样型1.3 恶性2.3.1.3巨细胞型(软组织恶性巨细胞瘤)2.3.1.4黄色瘤型(炎症型)3脂肪肿瘤3.1良性3.1.1脂肪瘤3.1.2成脂肪细胞瘤3.1.3脂肪瘤病3.1.4血管脂肪瘤3.1.5梭形细胞/多形性脂肪瘤3.1.6血管平滑肌脂肪瘤3.1.7髓性脂肪瘤3.1.8冬眠瘤3.1.9非典型脂肪瘤3.2恶性3.2.1分化良好脂肪肉瘤3.2.1.1脂肪瘤样型3.2.1.2硬化型3.2.1.3炎症型3.2.2粘液脂肪肉瘤3.2.3圆细胞(分化差)脂肪肉瘤3.2.4多形性脂肪肉瘤3.2.5去分化脂肪肉瘤4 平滑肌肿瘤4.1良性4.1.1平滑肌瘤4.1.2血管平滑肌瘤4.1.3上皮样平滑肌瘤(良性平滑肌母细胞瘤)4.1.4腹腔散在性平滑肌瘤病4.2恶性4.2.1平滑肌肉瘤4.2.2上皮样平滑肌肉瘤(恶性平滑肌母细胞瘤)5横纹肌肿瘤5.1良性5.1.1横纹肌瘤5.1.1.1成人型5.1.1.2生殖道型5.1.1.3胎儿型5.2恶性5.2.1横纹肌肉瘤5.2.1.1胚胎型5.2.1.2葡萄簇型5.2.1.3梭形细胞型5.2.1.4腺泡型5.2.1.5多形性型5.2.2横纹肌肉瘤伴有神经节细胞分化(“外中胚层瘤”) 6血管和淋巴管内皮肿瘤6.1良性6.1.1乳头状血管内皮增生6.1.2血管瘤6.1.2.1毛细血管型6.1.2.2海绵型6.1.2.3静脉型6.1.2.4上皮样型(血管淋巴样增生)6.1.2.5肉芽组织型(化脓性肉芽肿)6.1.3淋巴管瘤6.1.4淋巴管肌瘤和淋巴管肌瘤6.1.5血管瘤病和淋巴管瘤病6.2中间性(血管内皮瘤)6.2.1上皮样血管内皮瘤6.2.2梭形细胞血管内皮瘤6.2.3血管内乳头状血管内皮瘤6.3恶性6.3.1血管肉瘤(包括淋巴管肉瘤)6.3.2 Kaposi肉瘤7血管周围组织肿瘤7.1良性7.1.1良性血管外皮瘤7.1.2球瘤7.2恶性7.2.1恶性血管外皮瘤7.2.2恶性球瘤8 滑膜组织肿瘤8.1良性8.1.1腱鞘巨细胞瘤8.1.1.1局限型8.1.1.2弥漫型(关节外色素性绒毛结节性滑膜炎)8.2恶性8.2.1恶性腱鞘巨细胞瘤9间皮肿瘤9.1良性9.1.1局限性纤维性间皮瘤(胸膜和腹膜孤立性纤维瘤) 9.1.2囊性间皮瘤(多房性腹膜包涵囊肿)9.1.3腺瘤样瘤9.1.4分化良好乳头状间皮瘤9.2恶性9.2.1恶性局限性纤维性间皮瘤9.2.2弥漫性间皮瘤9.2.2.1上皮型9.2.2.2梭形(肉瘤)型9.2.2.3双相型10神经肿瘤10.1良性10.1.1外伤性神经瘤10.1.2 Morton神经瘤10.1.3神经肌肉错构瘤10.1.4神经鞘膜囊肿10.1.5雪旺瘤(神经膜瘤)10.1.5.1丛状型10.1.5.2细胞丰富型10.1.5.3退化(陈旧)型10.1.6神经纤维瘤10.1.6.1弥漫型10.1.6.2丛状型10.1.6.3 Pacinian型10.1.6.4上皮样型10.1.7颗粒细胞瘤10.1.8黑素性雪旺瘤l0.1.9神经鞘膜粘液瘤10.1.10异位脑膜瘤10.1.11异位室管膜瘤10.1.12节细胞神经瘤10.1.13婴儿色素性神经外胚层瘤(视网膜始基瘤)10.2恶性10.2.1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MPNST)10.2.1.1 MPNST伴有横纹肌肉瘤(恶性蝾螈瘤) 10.2.1.2 MPNST伴有腺体分化10.2.1.3上皮样MPNST10.2.2恶性颗粒细胞瘤10.2.3透明细胞肉瘤(软组织恶性黑素瘤) 10.2.4恶性黑素性雪旺瘤10.2.5成神经细胞瘤.10.2.6节细胞成神经细胞瘤10.2.7神经上皮瘤11 副神经节瘤11.1良性11.1.1副神经节瘤11.2恶性11.2.1恶性副神经节瘤12软骨和骨肿瘤12.1良性12.1.1骨化性脂膜炎12.1.2骨化性肌炎12.1.3进行性骨化性纤维结构不良(肌炎) 12.1.4骨外软骨瘤或骨软骨瘤12.1.5骨外骨瘤12.2恶性12.2.1骨外软骨肉瘤12.2.1.1分化良好型12.2.1.2粘液型12.2.1.3间叶型12.2.2骨外骨肉瘤13多能性间叶肿瘤13.1良性13.1.1间叶瘤13.2恶性13.2.1恶性间叶瘤14其它肿瘤14.1良性14.1.1先天性颗粒细胞瘤14.1.2瘤样钙盐沉着症14.1.3粘液瘤14.1.3.1皮肤14.1.3.2肌内14.1.4血管粘液瘤14.1.5淀粉样瘤14.1.6副脊索瘤14.1.7软组织骨化性纤维粘液样瘤14.2恶性14.2.1腺泡状软组织肉瘤14.2.2上皮样肉瘤14.2.3骨外Ewing肉瘤14.2.4“滑膜”肉瘤14.2.5恶性肾外横纹肌样瘤14.2.6儿童纤维组织增生性小细胞瘤15不能分类肿瘤二. 软组织肿瘤的一般特点软组织虽然体重的50% 左右,但其发病率较其它肿瘤低。
脂肪肉瘤有什么样的症状
一、概述
某同事今年是一名初三的学生,马上紧要面临中考的了,某同事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某同事平时学习还算可以吧,但也算不上是数一数二的,所以某同事还是很担心的,而且某同事也想上大家那里比较好的高中,某同事的父母对某同事的期望也是比较高的,某同事也不希望让他们失望,于是某同事更加加倍努力的学习,可是最近某同事的身体好像有些不太对,身上起了一个一个的小肉瘤,让妈妈带某同事去医院,原来某同事得了脂肪肉瘤!那脂肪肉瘤都有什么症状?
二、步骤/方法:
1、脂肪肉瘤属于生活当中困扰人们的一种很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这样的疾病发生之后会导致出现很多的脂肪疙瘩,搔痒难耐的症状也让患者难以忍受,而且这样的疾病也会危及患者宝贵的生命。
2、脂肪肉瘤这样的疾病发生之后,在刚开始的时候,身上可能会有一些小肉瘤,随着病情逐渐的发生恶化,那么肿瘤也会是越来越大,所以对于这样的肿瘤大家要引起重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3、知道了脂肪肉瘤的症状,就要及早的发现,而且这种肉瘤会容易复发,所以大家一定要及时治疗这种恶性疾病,平时要注意多进行运动,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因为运动会增强人的免疫能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三、注意事项:
大家要注意的是,平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是预防和治疗脂肪肉瘤的一个好办法,如果你的了脂肪肉瘤,一定要注意平时不要喝白酒,也不要吸烟了。
四肢软组织脂肪肉瘤的MRI诊断和鉴别诊断作者:田爱民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11期【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四肢软组织脂肪肉瘤的MRI诊断和鉴别诊断。
方法将在我院进行MRI检查的30例四肢软组织脂肪s肉瘤患者情况与其病理学诊断进行对比。
结果30例患者中有14例为分化成熟型、黏液型6例,多形性6例,去分化型4例。
四种类型的软组织脂肪肉瘤信号各有一定特征。
结论使用MRI对四肢软组织脂肪肉瘤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可显示脂肪肉瘤的大小、形状、边缘、肿瘤周边组织的情况,可初步用于诊断及鉴别诊断脂肪肉瘤的类型,但对于较难判断的类型,需要结合MRI表现和临床表现以便得出可靠的鉴别诊断。
【关键词】四肢软组织;脂肪肉瘤;MRI;鉴别诊断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008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281-02脂肪肉瘤是软组织恶性肿瘤中的高发类型,仅次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约占恶性软组织肿瘤总数的三分之一[1]。
脂肪肉瘤临床上多依赖于影像学检查,MRI是检查诊断该疾病的有效方法,本研究分析了30例四肢软组织脂肪肉瘤的诊断资料,以探讨MRI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效果。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取用的30例患者,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39至75岁,平均55.9±4.5岁。
发病部位为上肢13例,下肢17例,首发症状均为触及无痛性软组织肿块。
1.2诊断方法本院对30例患者均采用MRI平扫,采用的MRI机为GE Signa 1.5T超导型磁共振仪,层厚4mm,层间距为0.5mm至1.0mm,以矢状位、横轴位、冠状位等为扫描方位。
30例患者均采用SET1WI(TR500ms至600ms,TE为10ms至15ms)以及脂肪抑制FSET2WI (TR3600ms至4500ms,TE80ms至120ms)。
脂肪瘤(lipoma)通常被认为是由成熟脂肪细胞组成的一种常见良性软组织肿瘤。
由于绝大多数的脂肪瘤不导致直接的症状和并发症,诊断也无困难,因此对脂肪瘤性质的研究未能引起重视,进展较慢。
脂肪瘤包括以下4种类型:脂肪瘤--错钩瘤①通常最常见的脂肪瘤是普通的皮下脂肪瘤。
由成熟的脂肪及少量间质组织组成,可以单发,也可以多发,表现为皮下或深部的质软肿块。
②其他类型的特殊脂肪瘤。
如血管脂肪瘤、肌肉脂肪瘤等,在临床或病理上与普通的皮下脂肪瘤有所不同。
③异位脂肪瘤。
此类可能是错构组织,在发生部位上与皮下脂肪瘤有所不同,如肌肉间脂肪瘤、血管肌肉脂肪瘤、神经纤维脂肪瘤等。
④良性棕色脂肪瘤从发病机理上并结合现代生物分子学理论,终于总结出各种类型脂肪瘤形成的根本原因,“脂状态(无活性状态),正常情况下是不会发病,但在各种内外环境的诱因影响作用下,这种脂肪瘤合,形成基因异常突变,使正常的脂肪细胞与周围的组织细胞发生一种异常增生现象,导致脂肪组内生,运化失调,即新生脂肪组织过多,使体内过多的脂肪细胞异聚,变硬。
治疗原则是:解热除湿,健脾和胃,软坚散结。
二、工作压力过大,心情烦躁,经常生气的人。
因为肝气郁结,气血不畅,经脉不通,可造成正常的脂肪组织和淤血交织在一起,长时间可形成结缔组织包裹脂肪细胞,形成脂肪瘤。
治疗原则: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通过治疗打通经脉,疏通经血,消散脂肪瘤。
三、经常熬夜,想问题过多的人。
因为伤及脾胃,使脾失健运,阴阳失调,这样人体对脂肪的分解能力下降,原有的脂肪组织和新生的脂肪不能正常排列,形成异常的脂肪组织,即“脂肪瘤”,治疗原则:益气健脾,调理阴阳平衡,软坚散结。
根据脂肪瘤的可数目可分为有孤立性脂肪瘤及多发性脂肪瘤二类。
此类肿瘤好发于肩、背、臀部、四肢、腰、腹部皮下及大腿内侧,头部发病也常见。
位于皮下组织内的脂肪瘤大小不一,大多呈扁圆形或分叶,分界清楚;边界分不清者要提防恶性脂肪瘤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