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肉瘤的CT表现一例
- 格式:ppt
- 大小:3.12 MB
- 文档页数:30
病史:患者,女,53岁,因“进食后恶心20余天”入院治疗。
影像科检查:如图1-3所示(均为轴位平扫)图1图2图3基础解剖影像:图4 CT门脉期胰腺水平图5 CT门脉期胰腺水平腹膜后彩色示意图图6 CT门脉期肾脏水平图7 CT门脉期肾脏水平腹膜后彩色示意图图8 CT门脉期肾门水平图9 CT门脉期肾门水平腹膜后彩色示意图图10 CT门脉期结肠水平图11 CT门脉期结肠水平腹膜后彩色示意图图4-11所示分别为正常成人腹部增强门脉期胰腺水平、肾脏水平、结肠水平轴位图像及腹膜后彩色示意图(节选自《CT与MRI断层解剖学袖珍图谱-心胸腹盆》),CT图像中因口服对比剂,胃肠道内可见高密度对比剂影,彩色示意图中黄色区域为腹膜后区域,包括胰腺、双肾等组织器官。
图4-5所示为胰腺水平,清楚显示肝脏(绿色箭头)、门静脉主干(蓝色箭头)、胰腺(棕色箭头)、脾脏(黄色箭头)。
图6-9所示肾脏水平,清楚显示双肾(白色箭头)。
图10-11所示升降结肠水平,右侧为升结肠、左侧为降结肠(黑色箭头)。
图1图2图3图1-3所示腹部平扫:左腹及腹膜后见团块样不均匀软组织密度影(蓝色箭头),上至左侧横膈、下至髂总动脉分叉处水平、大小约为19.8cmX13.2x29.3cm,其内见条样钙化影及多发片状脂肪样低密度(黄色箭头),腹腔内相邻脏器受压右移。
影像诊断:左腹及腹膜后巨大占位病变,考虑脂肪肉瘤。
分析:知识点-腹膜后器官1、定义:腹膜为覆盖于腹盆腔壁内和脏器表面的一侧薄而光滑的浆膜,呈半透明状。
分为壁腹膜及脏腹膜。
具有分泌、吸收、保护、支持、修复功能。
2、腹腔与腹膜腔:腹膜腔由壁腹膜和脏腹膜相互延续、移行,共同围成不规则的潜在性腔隙。
腹腔指膈以下、盆膈以上、腹前壁和腹后壁之间的腔隙。
二者是完全不同的。
如对腹膜外脏器进行手术,不需要通过腹膜腔,外科对此类病变部位有明确概念。
需要在诊断中予以说明、提示。
3、腹膜内位、间位、外位器官:腹膜内位器官包括胃、十二指肠上部、空肠、盲肠、阑尾、横结肠、乙状结肠、脾脏、卵巢和输卵管。
磁共振诊断巨大脂肪肉瘤1例盛鸿颖;王冰;王阿樱【期刊名称】《医学信息》【年(卷),期】2006(019)001【摘要】患者,男,79岁,一年前不慎摔伤左大腿后邯,当时为一黄豆大小包块,近一年包块逐渐增大。
MRI示:序侧股骨中上部后方的软组织内见巨大软组织肿物,内有分隔。
肿瘤呈短T1长T2信号,肿瘤边界较清晰。
脂肪抑制图像上肿瘤信号减低,大小约:13.8cm×12cm×23cm(见图1A、B)。
MR诊断:左大腿内肿瘤(考虑为脂肪肉瘤)。
CT示:肿瘤旱明显低密度,诊断为左大腿脂肪类肿瘤。
手术记录:左股切开后见巨大的肿瘤组织,外覆假包膜,边界清,表而不平整,有较多血管供应,与坐骨神经外膜粘连,切除肿瘤组织(见图2)。
病理(见图3)诊断为:(左股骨后)脂肪肉瘤(脂肪瘤样型)。
【总页数】1页(P170)【作者】盛鸿颖;王冰;王阿樱【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磁共振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86;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手外科;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磁共振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8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R4【相关文献】1.腹膜后巨大脂肪肉瘤的CT诊断 [J], 方伟;郑兆华;廖祖元;胡荫崧2.超声诊断腹膜后巨大脂肪肉瘤合并急性胃穿孔1例 [J], 王媚瑜;王绍文3.超声诊断腹膜后巨大脂肪肉瘤1例 [J], 胡海远;王娟;任晓燕4.超声诊断腹膜后巨大脂肪肉瘤1例 [J], 潘虹霞;张晨雪5.腹部巨大脂肪肉瘤的CT诊断 [J], 梁广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