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瘤的影像诊断
- 格式:ppt
- 大小:1.41 MB
- 文档页数:4
颅内多发性脂肪瘤的CT及MRI诊断价值颅内脂肪瘤是极少见的胚胎发育性良性肿瘤,多位于胼胝体、三脑室底部、小脑、丘脑及颅低池等处,青少年多见,但多发性极为罕见[1]。
现将1997年1月~2011年7月8例颅内多发性脂肪瘤的影像及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8例,男3例,女5例;年龄27~68岁,平均49岁。
入院就诊原因:颅脑外伤1例,偏瘫1例,癫痫2例,头痛头晕3例,智能下降1例。
影像检查方法:CT采用GE8800CT机、GEprospeedAI单排螺旋CT机及飞利浦Brilliance16层螺旋CT机,层厚6~10mm。
MRI使用沈阳中基公司AG3500型0.35TMR扫描仪,使用头线圈,先行常规SE序列轴位T1WI、FSE轴位T2WI 扫描及T1或T2STIR序列轴位扫描,视情况辅以冠状位、矢状位SE T1WI、FSE T2WI、扫描。
层厚5~8mm,间距1mm。
由2名本科高年资医师共同评价病灶的数目、大小、边界、伴发病变等。
结果8例患者全部瘤灶界清,边缘光滑,无分叶,数目3~11个,平均5个,长径1mm~38cm,平均12cm,CT及MRI均表现为脂肪密度影,CT值-75~-130Hu,平均-119Hu,MRI表现为与皮下脂肪信号一致,即T1高、T2中高信号,STIR为低信号。
胼胝体区14个(压部11个,体部3个),脑池区13个(分布于环池、四叠体池、脉络丛、大脑大静脉池、桥小脑脚池等),丘脑4个,松果体区3个,脑干2个,大脑半球凸面3个,侧脑室三角区脉络膜丛1个。
CT发现伴环线状钙化2个,MR未显示钙化信号。
CT及MR发现的伴发病:脑梗塞3例,胼胝体发育不良3例,鼻窦炎3例,透明隔间腔2例。
讨论现一般认为颅内脂肪瘤是原始神经管闭合异常等所致,因而中线区域好发,易伴胼胝体等各种先天畸形[1]。
病理上肉眼质软无包膜的黄色组织,镜下见成熟的脂肪细胞,部分可含钙化。
小的脂肪瘤及伴发的胼胝体轻微异常常不引起临床症状,较大的肿瘤可有症状,胼胝体区可有抽搐,灰结节有下丘脑损害症状,近脑室者可引起脑积水症状,破裂可类似脑出血的表现,中脑被盖可伴睡眠性窒息综合征表现[1,2]。
肾上腺髓样脂肪瘤影像学诊断(附5例报告)周耀;崔传伟;吴光耀【摘要】目的:总结肾上腺髓样脂肪瘤( AML) CT和MRI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手术后病理证实AML病例,其中3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2例行CT平扫及MRI平扫。
分析病变CT平扫和增强表现及MRI平扫征象。
结果5例均为单发,术前均诊断正确。
其中左侧3例,右侧2例;病变大小3~18cm,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楚,CT值-90~40Hu;其中1例病变内见斑点状钙化;3例增强病变呈轻度不均匀强化;2例MRI平扫T1WI见高低混杂信号,T2WI脂肪抑制呈低高混杂信号。
结论CT和MR平扫对AML诊断特异性高,增强扫描更有诊断价值。
【期刊名称】《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2页(P522-523)【关键词】肾上腺髓样脂肪瘤;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诊断【作者】周耀;崔传伟;吴光耀【作者单位】赤壁市蒲纺医院放射科,湖北赤壁437321;赤壁市蒲纺医院放射科,湖北赤壁437321;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肾上腺髓样脂肪瘤(adrenal myelolipoma,AML)是发生在肾上腺来源于间叶化生组织的少见良性肿瘤,又称为骨髓脂肪瘤、髓性脂肪瘤。
随着CT和MRI影像检查技术在临床上的普及,被发现的AML日益增多,但多限于单一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个案报道。
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2013年5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AML的CT和MRI表现,以提高该病诊断准确率。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AML患者5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3例,年龄42~63岁。
3例因体检时超声发现肾上腺区肿块而就诊,2例因腹部不适就诊,5例均行外科手术肿瘤切除并对标本进行病理检查。
1.2 检查设备和方法 CT检查采用GE1800plus及东芝 Aquilion16层多排螺旋CT。
GE机型采取层厚层距10mm连续扫描,120KV/160mAs。
颅内脂肪瘤的CT和MRI分析【摘要】目的探讨CT和MRI对颅内脂肪瘤的诊断价值,提高对颅内脂肪瘤的认识。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CT和MRI诊断的17例颅内脂肪瘤的影像表现。
结果颅内脂肪瘤CT表现为脂肪密度影,CT值约为-20~-120 HU,平均为-56.3 HU,MRI表现为T1WI和T2WI图像上均呈高信号,与皮下脂肪类似。
脂肪瘤主要分布在中线及附近,其中11例位于胼胝体区;6例合并有其他颅脑发育异常,其中4例为胼胝体发育异常。
结论颅内脂肪瘤好发于中线及附近,CT和MRI表现典型,多可正确诊断。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ognostic value of CT and MRI in intracranial lipomas,and making a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is disease.Methods The CT and MRI manifestations of 17 intracranial lipomas were review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 CT findings were the fatty density lesions.The CT value was -20~-120 HU,and the mean was -56.3 HU.MRI findings were high signal on T1WI and T2WI.Their signal was isointensity with subcutaneous fat.The intracranial lipomas were distributed inthe midline and paramidline region,11 cases in the callosal area.6 cases were associated with other cranial anomalies,4 cases with callosal anomalies.Conclusion The intracranial lipomas were distributed inthe midline and paramidline region.The lesions had characteristic appearance on CT and MRI,and could make a correct dinagnosis.【Key words】Intracranial lipomas; CT; MRI基金项目:深圳市宝安区科技局科技计划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09329)颅内脂肪瘤临床罕见,而且常常无任何临床症状,近年来,随着CT及MRI的广泛应用,其活体检出率明显增加[1-3]。
➢软组织是由胚胎时期中胚层衍化而来,在体内分布广泛,除上皮、内脏及其结缔组织支架、淋巴网状系统、脑膜和脑胶质以及体内骨骼外的所有组织均属于软组织。
外周神经和副神经节在胚胎上虽是来源于外胚层,但因其部位在软组织内且相互交织生长,所发生的肿瘤亦表现为软组织肿块,且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与软组织肿瘤相似,故也将其归于软组织范畴。
➢软组织的病变种类繁多,包括先天性病变、炎症、外伤、肿瘤等。
➢着重阐述软组织肿瘤。
➢由成熟脂肪细胞构成的良性肿瘤,为最常见的间叶组织肿瘤。
➢可发生于含有脂肪组织的全身任何部位,但多见于颈、肩、背、臀及肢体的皮下组织和腹膜后,亦可见于肠系膜、肾周、肌肉和筋膜下等。
➢常有薄层纤维包膜,质软,边缘清楚。
➢镜下见成熟的脂肪细胞堆积,其间有不规则纤维组织分隔。
➢内可含有其他的间叶成分,如纤维结缔组织、黏液、软骨和平滑肌组织等,分别称为纤维脂肪瘤、黏液脂肪瘤、软骨脂肪瘤和肌肉脂肪瘤,其中以纤维脂肪瘤最常见。
➢脂肪瘤多为单发,偶多发,称为多发性脂肪瘤。
➢本病好发于50到70岁,多见于肥胖人群,无明显性别差异。
➢典型表现为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块,但可产生压迫症状。
➢临床表现与发病部位、肿瘤形态有关。
平片➢显示病变不敏感。
➢边缘规整、清楚的低密度区,圆或卵圆形,随肌肉收缩其形态可发生改变。
➢大小不等,肿瘤越大,透光度相对越强。
CT➢单发或多发边缘光整的极低密度区,ct值-120~ -80 hu,密度均匀。
➢多呈分叶状,有包膜,内部可有分隔。
➢周围组织受压,肿瘤的密度与周围正常脂肪组织难以区分。
➢增强扫描病变无强化。
MRI➢脂肪瘤信号具有特征性➢T1WI呈高信号,T2WI呈中高信号,边缘清楚。
➢在所有序列中均与皮下脂肪信号相同,可含等信号的纤维间隔。
➢在脂肪抑制序列上,T1WI的高信号、T2WI的中高信号可被抑制。
➢增强扫描无强化。
❖前臂可见不规则形软组织肿块。
❖T1WI高信号。
❖T2 WI高信号,内部可见纤维分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