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地区棉花颜色级的验证
- 格式:pdf
- 大小:227.33 KB
- 文档页数:4
新陆早7号(棉花)该品种是新疆石河子棉花所以自育优系347-2/塔什干2号为材料育成的早熟陆地棉品种。
特征特性】新陆早7号全生育期130~140天,植株塔形,I-II型果枝,株型较紧凑。
果枝始生节位4~5节,叶片挺直略斜上举。
花冠、花药呈淡黄色。
棉铃中等偏大,五室铃略多,铃壳较薄,铃位分布合理且较集中。
种子灰白,呈梨形,短绒量适中。
该品种较耐寒,出苗较快,苗期根系发达,开花较集中,正常年份霜前花率90%以上。
结铃性强,成铃率高,后期不早衰,吐絮集中且畅快,含絮力适度,宜采期长,不卡壳、不掉絮、易采摘。
1991~1996年参加兵团区试、自治区攻关联试和西北内陆棉区区试等,霜前皮棉平均亩产104.2千克,较对照新陆早1号增产26.8%。
1997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皮棉136.2千克,较对照增产22.4%。
万亩面积生产示范平均亩产皮棉125千克,最高产量超过180千克倍。
经测试,新陆早7号霜前单铃籽棉重5.4~6.2克,衣分39.0%~41.4%,纤维主体长度28.2~30.3毫米,比强度20.O~22.5克精克斯,麦克隆值3.8~4.5,纤维含糖”无”,纤维色泽好、黄度7.7~7.9,洁白有丝光,耐贮性好,纤维品质符合纺织与出口要求。
经新疆自治区指定黄萎病抗性鉴定单位巴州地区农科所剖秆鉴定,新陆早7号的黄萎病指数为11.1,达抗病标准。
培育者新疆石河子棉花所地区及技术该品种适宜北疆棉区、南疆焉耆盆地、塔里木盆地南缘和阿尔金山北麓的部分棉区以及甘肃河西走廊、宁夏黄河河套地区种植。
目前已推广260万亩,创经济效益4.5亿元,预计年推广面积可达300万亩。
栽培规程:1.适期播种适期早播,一播全苗,争取早苗,培育壮苗。
北疆棉区地膜植棉宜在4月10~25日期间播种。
2.合理密植均匀留苗,实施”小个体大群体”,发挥群体优势,收获密度一般1.0万~1.2万倍。
3.科学施肥酌情施蕾肥,重施早施花铃肥,氮、磷、钾肥配合,重视施钾肥,科学施用叶面肥。
对棉花新标准主体颜色级的理解
一、颜色级定义
棉花新标准中的颜色级是指棉花的外观颜色特征,按照黄度、反射率和色调值进行分类。
颜色级是棉花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直接影响着棉花的商业价值和纺织加工效果。
二、颜色级分类
根据棉花新标准,颜色级分为白棉、淡点污棉、淡黄染棉、黄染棉共四类,每类又分为五个级别,从一级到四级黄度逐渐增加,四级为最黄。
三、颜色级与质量的关系
颜色级与棉花的质量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颜色级越高的棉花,其品质越好,价格也越高。
这是因为颜色级高的棉花通常具有更好的纤维长度、强度和细度,更适合纺织加工。
而颜色级低的棉花则可能存在一些质量问题,如杂质多、色泽差等。
四、颜色级评定方法
颜色级的评定主要采用人工评级和仪器测试两种方法。
人工评级主要依赖于评级人员的视觉判断,这种方法主观性较大,但可以充分利用人的经验。
仪器测试则是通过专业的测色仪器对棉花的颜色进行客观测量,这种方法更加准确和客观。
五、颜色级对纺织的影响
颜色级对纺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产品质量:颜色级高的棉花可以纺出更高质量的纱线,提高纺织品的品质。
生产效率:颜色级一致的棉花可以减少配棉的次数和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市场需求:不同的颜色级对应不同的市场需求,符合市场需求的颜色级可以提高棉花的销售价格。
环保要求:一些深色系的棉花可能含有更多的染料残留,不符合环保要求,因此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监管。
总之,颜色级是棉花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棉花生产和纺织加工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棉花生产和贸易中,需要加强对颜色级的理解和应用,提高棉花的品质和纺织品的品质。
棉花颜色分级标准今年开始试点作者:晓婷来源:《中国纤检》2011年第11期推行棉花颜色分级检验,既是改革棉花品级指标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实现棉花质量检验体制由感官检验向仪器化检验全面过渡的关键。
但由于改革品级指标涉及面广,改革难度大,迫切需要尽快试点,研究解决品级指标向颜色级指标过渡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建立采用颜色分级的棉花检验技术标准和棉花贸易结算体系,以满足棉花质检体制改革的目标要求。
在5月6日召开的棉花颜色级检验试点工作动员会上,布置了2011年度棉花颜色级检验试点内容:一是在棉花收购环节,探索采用颜色级进行收购检验、结算和分类存放的新模式。
棉花加工企业依据颜色级实物标准对小锯齿试轧皮棉进行颜色级感官检验,按照颜色级检验结果进行贸易结算,并按照颜色级和长度进行分级分垛。
二是在棉花加工环节,探索依据颜色级生产加工的生产工艺和应用颜色级作为重要指标的贸易结算体系。
棉花加工企业按照颜色分级的要求指导生产加工和内部质量控制,按照棉花质检体制改革的要求,逐包取样并送指定专业纤检机构进行公证检验,按照公证检验结果进行贸易。
三是在公证检验环节,产地专业纤检机构依据《棉花颜色分级检验技术规范》对试点棉花加工企业送检样品逐样进行公证检验,出具公证检验证书。
销地专业纤检机构对试点纺织企业购进的非试点加工企业生产的国产锯齿细绒棉,按配棉批申报公证检验,经中纤局审核批准后依据《棉花颜色级检验技术规范》进行检验并出具公证检验证书。
各级专业纤检机构依据棉花颜色级实物标准和颜色图开展颜色分级感官检验和仪器化检验比对试验,进一步完善我国棉花颜色级实物标准和颜色图。
各级专业纤检机构要加强对试点加工企业加工的成包皮棉的流向跟踪。
四是在棉纺织环节,试点纺织企业对从棉花加工试点企业购买的棉花按照颜色级进行贸易结算,依据颜色级结果进行纺织配棉生产,探索颜色分级指导纺织配棉的新方式。
棉花分级“通用标准”初始于1907年,由美国国会授权美国农业部制订棉花标准并提供服务。
长期以来,美国农业部制订的标准已被很多产棉国采纳用于棉花分级,同时很多棉花消费国的纺织协会也作为该标准的海外会员接受并参与标准样的制作、修订。
因此美国农业部的标准既被称作“美棉标准”又被称作“国际通用标准”。
A.颜色:按照“国际通用标准”,棉花按颜色由高到低分为:白棉(White)、淡点污棉(Light Spotted)、点污棉(Spotted)、淡黄染棉(Tinged)、黄染棉(Yellow Stained)、淡灰棉(Light Gray)和灰棉(Gray)等七个颜色等级。
由于国内的等级差价远远大于国际市场,国内企业一般只进口白棉中的中高等级,而很少进口颜色差的棉花。
B.等级:在白棉中,棉花又分为七个等级,这七个等级基本上和我国的1-7级相对应。
表1“国际通用标准”和“国棉标准”的简明对照:C.长度:按照“国际通用标准”,棉花长度以1/32英寸作为长度分级间隔。
表2:“国际通用标准”长度表示、对应公制:D.含杂:“国际通用标准”将“含杂”作为划分等级的组成因素之一。
国际通用标准将含杂分为7级,分别用代码1-7代表含杂从最低到最高(代码1-7并不代表含杂率的数值)。
在用代码表示等级时,含杂代码放在中间。
E.马克隆值:“国际通用标准”将代表成熟度的指标马克隆值单列。
独立于等级之外从价计算,一般正常的马克隆值范围:3.5-4.9(又称G5),超过此范围将会有价格折扣。
目前国棉标准还是将棉花的成熟度做为等级的标准之一,同“国际通用标准”有所不同。
F.强力:根据国际通用标准,棉花的强力从价计算,正常范围为:26.5-28.4GPT(gram/tex),超过或低于此标准将会有价格溢价或折扣。
目前,国棉标准对强力没有明确要求。
中国企业进口棉花习惯上使用“卜氏强力”(Pressley),而且有些国家报价仍采用卜氏强力报价。
综上,根据国际通用标准,我们可以对棉花的报价的等级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感官检验棉花颜色级的几点看法作者:王安耀来源:《中国纤检》2014年第07期棉花颜色级是根据棉花黄色深度和反射率综合确定的,依据黄色深度确定棉花类型,依据反射率确定棉花颜色级别。
感官检验棉花颜色级就是对照棉花实物标准,并结合棉花颜色级文字描述,依据反射率和黄色深度,综合确定棉花颜色级。
自2013年9月1日正式实施棉花颜色级感官检验以来,通过半年多的实践,笔者认为要保证感官检验棉花颜色级的准确性,需掌握以下几点:正确理解棉花颜色级文字描述的含义棉花颜色级文字描述分两部分,一是颜色特征,主要描述棉花颜色在人大脑中的综合反映;二是对应的籽棉形态,主要帮助检验人员了解皮棉对应的籽棉来源和成分,便于检验人员正确判定棉花颜色级。
从文字描述可以看出,白棉给人的色感主要表现为“白”,如洁白、乳白和灰白,是棉花生长发育期未受病虫害、干旱、洪涝等自然因素影响或影响极小的棉花,包括正常的早期棉、中期棉、未受霜冻的晚期棉和个别早中期僵瓣棉。
白棉一级乳白或洁白,特别明亮,有油亮、晶亮感觉。
主要是早中期的优质白棉,棉瓣肥大,也有少量一般白棉。
二级乳白或洁白,明亮,给人明亮轻快的感觉。
主要是早中期好白棉,棉瓣大,也有少量雨锈棉和部分一般白棉。
三级白或乳白,稍亮,丝光稍有不明显,部分棉花开始出现呆白或灰暗感觉。
主要是早中期一般白棉和晚期好白棉,棉瓣大小都有,也有少量雨锈棉。
四级色白略有浅灰,无丝光,整体有发灰的感觉。
主要是早中期失去光泽的白棉。
五级色灰白或灰暗。
主要是受到较重污染的一般白棉。
如灰尘污染、烟熏污染等,这些污染纤维的突出表现是发灰发暗,但不发黄或发黄极少。
淡点污棉主要表现为“白中带黄”,如乳白带浅黄、乳白带阴黄、灰白带阴黄,是白棉中混有少量淡黄色的纤维,出现淡黄色的纤维斑点,即白棉中混入了少量僵瓣棉、病虫害棉和污染发黄的纤维,或白棉因存储条件不当、存储时间较长变黄、霉变。
淡点污棉一级表现为乳白带浅黄,稍有丝光,给人黄亮的感觉。
探讨仪器化检测棉花颜色级指标作者:韦超来源:《中国纤检》2013年第13期随着国家“GB 1103.1—2012锯齿加工细绒棉标准”的正式颁布和实施,棉花颜色级的检测就由大容量棉花快速检测仪来完成了。
但是随着中国细绒棉棉花色征图的不断完善,中国细绒棉颜色分级图在新的棉花细绒棉标准GB 1103.1—2012中的确立,棉花快速检测仪检测出的颜色级结果是否科学、准确,数据是否稳定、可靠,是否具有社会公信力,直接关系到棉花交易双方、用棉单位的切身利益。
因此就大容量棉花快速检测仪检测棉花颜色级的数据指标,与各位同仁进行共同探讨和分析,如有不对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棉花颜色级的由来及测试初级原理目前世界上没有任何仪器可以直接测试出棉花的颜色等级,棉纤维样品的颜色等级是通过测试样品的反射率Rd和黄度+b来共同确定的。
这个客观的方法是Nickerson和Hunter在19世纪40年代早期为了确定USDA(美国农业部)棉花颜色等级标准时开发的。
现在人们更多地用大容量棉纤维快速测试仪的颜色测试系统测试出棉花反射率Rd和黄度+b确定棉花的颜色等级,以取代棉花分级师的感官观测。
反射率表示了棉花样品反射光的明暗程度,对应于Nickerson/Hunter颜色等级图中的反射率Rd。
黄度表示棉花样品黄色色调的深浅程度,对应于Nickerson/Hunter颜色等级图中的+b ,两者一起决定仪器测试得到的棉纤维的颜色等级。
大容量棉纤维快速测试仪也只是测试出棉花的反射率Rd和黄色深度+b(以下简称黄度)的数值,根据反射率Rd和黄度+b在中国棉花颜色分级图中的坐标位置最终确定棉花的类型和级别。
(中国细绒棉棉花颜色分级图见图1)目前,全世界对于原棉各项技术指标进行测试验证的仪器有USTER公司生产的HVI900 CLASSING、AFIS PRO、AFIS PRO2、MF100、HVI700、HVI1000和我国自主研制的国产XJ128、XJ129,印度生产的Premier ART自动快速测试仪。
断想:棉花颜色级检验马平【期刊名称】《中国纤检》【年(卷),期】2013(000)011【总页数】1页(P75)【作者】马平【作者单位】吐鲁番地区纤维检验所【正文语种】中文1.颜色级的优越性。
按照新标准,棉花按颜色分为白棉、淡点污棉、淡黄染棉、黄染棉4种类型,共13个颜色级。
颜色级的特点就是溯源性强、覆盖面广、仪器可测试性高。
所以使用棉花颜色级指标取代品级,就可以保证颜色级的最终溯源性,顺利地过渡到仪器检验,从而实现科学性、普遍性、权威性检验。
2.品级与颜色级的共同点。
品级反映了棉花质量,颜色级也是反映了棉花质量,二者的基本共同点,是相辅相成的,不是根本上对立的分级体系。
虽然本质上都是表现棉花质量的评判方法,反映结果的基本趋势是一样的,但需要强调的是:颜色级和品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确定颜色级和品级的判断方法有本质上的区别。
颜色级的确定要对照颜色级实物标准,先依据棉花的黄色深度判定类型,再按照棉花的明暗程度确定级别,不考虑棉花的成熟程度和轧工质量。
3.值得注意的问题。
通过我所感官颜色级检验以及抽检结果的情况来看,感官颜色级检验结果和抽检结果的相符率不是很理想。
主要原因是颜色级检验主要考虑两个指标,即反射率和黄度,对人眼刺激比较大,长时间检验人的眼睛就会疲劳,降低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另外,在实际检验工作中有很大一部分棉样处于同一类型级别间的临界位置,这样在感官检验时就容易出现误差。
4.关键在于学习和实践。
目前感官颜色级检验对于大部分棉检员来说还是一个需要学习的新知识,要尽快投入颜色级检验工作,提高检验水平,首先要认真学习新标准,领会新标准的内容;其次要在实践中反复学习和总结经验,逐步提高检验水平。
另外,还要经常和验证单位进行目光比对,这也是很重要的。
正确理解棉花新标准中的“主体颜色级”作者:吴晓红来源:《中国纤检》2013年第17期颜色级是GB 1103.1—2012《棉花第一部分:锯齿加工细绒棉》的新增术语。
颜色级是指棉花颜色的类型和级别,类型依据黄色深度确定,级别依据明暗程度确定。
主体颜色级针对了我国棉花检验中“按批检验”的检验形式,也是标准中的新增术语。
棉花是农产品,品质一致性较差,在同一批棉花中,包与包之间有差异,各包棉花的质量也不一定相同,在当前我国棉花检验中,对成包皮棉的检验有按批检验和逐包检验两种检验形式。
标准规定对逐包检验的棉花要每一包都出具颜色级检验结果。
而对按批检验的棉花,规定按批出具检验结果。
按批检验是抽取棉包批量的10%进行检验,而一批棉花中会有不同颜色级的棉花存在,为了保证成批棉花颜色级的一致性,设定了主体颜色级的概念,从而确定一批棉花有无主体颜色级,以及确定哪一级才是主体颜色级的情况。
对新标准中“主体颜色级”定义的正确解读在标准中主体颜色级的定义是:按批检验时,占有80%及以上的颜色级,其余颜色级仅与其相邻,且类型不超过2个、级别不超过3个。
本次标准修订的重大改革就是锯齿加工细绒棉采用颜色级检验体系,品级检验及其品级概念从此成为棉花检验的历史。
颜色级及其质量指标、检验方法是新生事物,对从事棉花行业工作的人们来说接受这个新生事物尚需一个过程。
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初学者来说,“颜色级”这个定义解释容易给人两个歧义:一是“……其余颜色级仅与其相邻,且类型不超过2个、级别不超过3个”这句容易被解读为“其余颜色级的类型不超过2个、级别不超过3个”,从而被误解为一批棉花中可以有3个类型的颜色级(主体颜色级和其余的2个颜色级)。
正确理解应该是“有主体颜色级的一批棉花类型不超过2个、级别不超过3个,且包括主体颜色级在内”。
二是“……且类型不超过2个、级别不超过3个”这句出现在主体颜色级的定义解释中,容易被解读为修饰的对象是“主体颜色级”,从而误解为一批棉花中主体颜色级可以包括2个类型。
就感官检验皮棉颜色级在实际工作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作者:张承芳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4年第03期2013年9月1日国家确定全面用颜色级代替品级指标,棉花国家新标准的实施,将实现我国棉花仪器化检验技术与标准同国际的全面接轨,这是棉花检验体制改革的关键一环,也是我国向全面仪器化检验迈进的关键一步。
棉花颜色级检验对于棉花行业检验人员来说是新生事物,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检验才能提高准确性,本人通过一个轧花季节的实际工作与体验,下面就我个人谈几点工作体会。
要想掌握颜色级,就要知道顏色级的特点:首先,棉花颜色级和棉花品级的评定有其共同点但也有很大差别。
二者的共同点是,品级反映了棉花质量,颜色级也是反映了棉花质量,但需要强调的是:颜色级和品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确定颜色级和品级的判断方法有本质上的区别。
品级是一项由三个条件综合确定的指标,即由成熟程度、色泽特征、轧工质量三条件构成,而每一条件还有若干要素。
如成熟程度有硬度、亮度、颜色;色泽特征有黄度和反射率;轧工质量有外观形态、短纤维率、杂质等。
要素和条件很复杂,没有类只有级别,完全不同于颜色级。
颜色级的确定要对照颜色级实物标准,先依据棉花的黄色深度判定类型,再按照棉花的明暗程度确定级别,不考虑棉花的成熟程度和轧工质量,两者之间没有等同。
颜色级依据黄色深度确定类型为白棉、淡点污棉、淡黄染棉、黄染棉4个类型。
依据棉花明暗程度将白棉分为5个级别,淡点污棉分3个级别,淡黄染棉分3个级别,黄染棉2个级别,共13个颜色级。
这是两种对棉花评价的方式,换句话说,是两种评价质量的体系。
其次,要充分了解棉花颜色级皮棉颜色特征。
由于新疆产棉区特殊的气候条件,温度高、沙壤土、昼夜温差大、雨水少、棉花生长周期长,棉花品质相对较好,因此主要以了解与白棉和淡点污棉相对应的皮棉颜色特征。
其他级别个别年份由于特殊的原因,会有少部分淡点污棉、淡黄染棉和黄染棉,不作为主要了解对象。
下面我们主要了解一下白棉和淡点污棉的颜色级文字描述特征:白棉一级乳白、特别明亮、晶亮、油亮,像牛奶一样的颜色。
浅析影响棉花颜色级的因素■何阳〔塔城地区纤维检验所,新疆乌苏833000〕棉纤维的颜色,是指白色光源照射到棉纤维集合体上,经过对不同波长的色光有不同的吸收和反射,反映到人眼中的一种视觉现象。
为更加准确严谨地判定棉花颜色,GB1103.1—2012《棉花第1部分:锯齿加工细绒棉》将原标准中的“色特征级”修订为“颜色级”,作为衡量棉花品质的重要指标。
一、影响棉花颜色级的因素棉花公证检验的第一道程序便是感官检验,影响棉花颜色级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棉花品种不同品种的棉花成熟时间也不同。
新疆北疆地区霜冻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0月中下旬。
霜冻对棉花颜色有影响,因此应尽可能选取高产早熟的棉花品种。
笔者所在的塔城地区一般选用新陆早12号和新陆早13号,以保证棉花在霜冻前能成熟采收。
(二)仓储环境棉花回潮率对颜色影响也很明显。
由于棉花具有良好的吸湿性,高回潮率的籽棉长时间堆放时很容易发黄,致使加工后的皮棉在感官定级时多被定为淡黄染或黄染棉,影响棉花价值。
(三)采摘方式棉花收获的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机采棉极大地解放了劳动力,提高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采摘成本。
但是机采棉也存在棉叶、棉秆、地膜和尘土等杂质含量较高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棉花颜色。
(四)采摘时间采摘时间对棉花颜色也有影响。
完全成熟的籽棉纤维反射率较高,在感官检验中给人感觉亮度较高。
过早采摘的籽棉,由于棉纤维成熟度低,反射率也较低,容易在感官检验中被认为偏黄。
(五)轧花工艺个别棉花加工企业为增加产能降低成本会将标准的机采棉轧花工艺简化,导致皮棉中含有较多杂质、棉叶、索丝等会对感官定级产生一定的影响。
(六)标准样品的保管和使用棉花颜色标准样品具有使用期限,在管理标准样品时,相关工作人员应及时更替过期的棉花标准样品,实物标准在保管时因注意防止灰尘、异性纤维落入标准样品中。
尤其是严禁暴晒和用手直接触摸,以保证样品的准确性,减少棉花颜色定级时的误差。
二、结语棉花颜色的影响因素众多,我们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发现,力争将干扰因素降到最低,确保棉花检验工作的公正、科学和准确。
仪器化公检中棉花颜色级感官检验的感受作者:李秀玲来源:《中国纤检》2012年第15期棉花颜色级分级体系是棉花质检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全面推行意味着棉花品级指标将退出历史舞台,这要求棉花检验人员必须转变观念,端正态度,摒弃以往感官检验品级的常规方法,接受这一新生事物。
准确理解颜色级文字条件是做好颜色级感官检验的前提《棉花颜色级检验技术规范》明确规定:棉花颜色级是依据棉花反射率(Rd)和黄色深度(+b)划分的类型和级别。
棉花按颜色分为白棉、淡点污棉、淡黄染棉、黄染棉4种类型。
根据4种类型棉花颜色的明亮或灰暗程度,白棉分为5个级、淡点污棉分为3个级、淡黄染棉分为3个级、黄染棉分为两个级,共13个级。
由此可见棉花颜色级划分得很细,这为感官检验颜色级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要求。
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准确地理解棉花颜色级文字条件,严格按照棉花颜色级文字条件来判定棉花颜色的类型和级别。
要做好这一点并非易事。
例如,棉花颜色级文字条件中锯齿棉白棉一级和白棉二级对颜色特征均是这样描述:洁白或乳白。
对亮度的描述是;一级是特别明亮、二级是明亮,而对“特别明亮”到什么程度,“明亮”到什么程度,没有一个具体的量化,也没有数字表述。
每个检验员的理解程度不一样,对一个样品判定结果也不一样,白棉一级和二级的判定比较难掌握,这在感官检验中是比较典型的。
结合颜色级实物标准综合定级是感官检验颜色级的核心棉花颜色级实物标准是根据颜色级文字描述和颜色分级图制定的。
依据颜色级条件对照颜色级实物标准评定颜色级的类型和级别,是感官检验颜色级的根本方法。
颜色级实物标准制作非常精细,每级都有4个样块,每一级的样块均代表本级区域内棉花的典型的色泽特征,但要灵活运用准确把握是有难度的。
在仪器化公检中,本人感到颜色级条件和实物标准难以很好地结合。
文字条件只是抽象的定性描述,而实物标准将一个级分了4个样块,4个样块的颜色程度只有细微的差异。
因此,每一级的最后一个样块和下一级的第一个样块色泽特征非常接近,有时一个棉样对照实物标准觉得既可以定这一级也可以定相邻一级;或一个样品这一面是这一级,另一方面是相邻一级或跨级。
大于35mm 长绒棉30---35mm 中绒棉26---29mm 细绒棉29mm 1—5/32 inch (1==棉花颜色等级)28mm 1---1/8 inch27mm 1---3/3226mm 1---1/1625mm 1---1/32手采棉:印度棉一般是手采棉手采棉纤维长度好短绒率较低但是有三丝异性纤维例如头发布条塑料机采棉:美棉—一般是机采棉无三丝但是机采棉纤维长度容易破坏短绒率高我们经营的一般是3.5—4.9NCL(马克隆是英文micronaire的音译,马克隆值是反映棉花纤维细度与成熟度的综合指标,是棉纤维重要的内在质量指标之一,与棉纤维的使用价值关系密切。
马克隆值分为a、b、c三级,b级为标准级。
a级取值范围为3.7-4.2,品质最好;b级取值范围为3.5-3.6和4.3-4.9;c级取值范围为3.4及以下和5.0及以上,品质最差。
具体测量方法是采用一个气流仪来测定恒定重量的棉花纤维在被压成固定体积后的透气性,并以该刻度数值表示,数值越大,表示棉纤维越粗,成熟度越高。
从物理上讲,气流仪读数反映了纤维的透气性,是纤维比表面积(纤维表面积/纤维体积)的函数。
为了回避气流仪在定义上的分歧意见,美国以Micron-aire这种仪器的商业名称作为量的名称和单位名称, 用它们取代细度(μg/in)。
1961年,美国制定了ASTM D1448《绵纤维马克隆值试验方法标准》。
由于马克隆值这一指标对棉纺工艺很有使用价值,试验速度快,仪器的稳定性很好,因此美国农业部在1966年把马克隆作为美国棉花的正式检验项目。
在所有绵纤维物理性能试验仪器中,气流仪是第一种进入棉花分级室,并在业务检验中得到实际应用的仪器。
由于马克隆值检验效果好,以后很快扩大到世界各国,使得马克隆仪成为当今数量最多的棉纤维性能检验仪器。
1972年,马克隆值试验方法已制定为国际标准,即lS02403-1972《绵纤维马克隆值的测定》。
现在美国习惯上将Mi-cronaire简称为mike,并规定马克隆值在3.7~4. 2的棉花,每磅加1.1美分;马克隆值在2.5以下的,每磅扣15.6美分。
纤·检测园地Fiber · Testing Garden棉花颜色级检验始于美国,是建立在孟塞尔(Munsell)颜色空间的10YR平面上,以明度和饱和度评级。
在GB 1103.1—2012《棉花第1部分:锯齿加工细绒棉》中,颜色级(color grade)定义为棉花颜色的类型和级别,类型依据黄色深度确定,级别依据明暗程度确定。
其中,棉花黄色深度(yellowness)表示棉花黄色色调的深浅程度,以+b表示;明暗程度,即反射率(reflectance degree)表示棉花样品反射光的明暗程度,以Rd表示。
依据棉花黄色深度将棉花划分为白棉、淡点污棉、淡黄染棉、黄染棉4个类型;依据棉花明暗程度将白棉分5个级别,淡点污棉分3个级别,淡黄染棉分3个级别,黄染棉分2个级别,共13个级别。
颜色级检验分感官检验和纤维快速测试仪检验。
前者是在符合GB/T 13786的棉花分级室,正确握持棉样,使样品表面密度和实物标准表面密度相似,对照颜色级实物标准结合颜色级文字描述确定颜色级。
后者即为仪器化检验,可选择USTER公司生产的HVI、陕西长岭生产的XJ128和印度Premier生产的ART,目前普遍采用HVI1000型和HVI1000C型,按GB/T 20392《HVI棉物理性能试验方法》检验。
1 棉花颜色级的感官检验感官评价可被定义为用于唤起、测量、分析和解释产品引起的一系列视觉、嗅觉、触觉、味觉和听觉所引起反应的一种科学方法[1]。
在记录和总结了我国18世纪中期以前棉花栽培和加工利用成果的《御题棉花图》中《拣晒图》配有说明:“棉贵纯白,土黄色者亦可织而直贱,水浥者惟供杂用。
”可见,我国古代就有棉花颜色感官评价。
棉花颜色级感官检验的原理是人眼成像:自然界各种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不同颜色可以反射出明暗不同的光线,这些光线透过角膜、晶状体、玻璃体的折射,在视网膜上显出景物的影景象(倒立的像),构成光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