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棉花颜色级判定的影响因素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6
新标准实施后影响棉花颜色级的因素和建议措施新标准实施后影响棉花颜色级的因素和建议措施2013年新棉上市时,《细绒棉锯齿加工》标准将开始实施,意味着传统的棉花品级检验将被棉花颜色级检验所取代,因此,分析棉花颜色级检验结果,结合棉花种植品种、轧花工艺等,对指导企业的棉花收购和轧花工艺的改进、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棉花颜色级检验结果统计分析将2012年度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工作中HVI检验颜色级结果作为统计分析的基础,综合统计、评价、分析巴州棉花在颜色级方面的情况。
从2012年度巴州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颜色级检验统计表(统计数据截至2013.4.5,检验包数:2829415包)来看,巴州棉花颜色级(含兵团)分布情况如下:白棉一级:490770包,所占比例17%;白棉二级:1647584包,所占比例58%;白棉三级:678631包,所占比例24%;其余颜色级别中以白棉四级,淡点污棉一、二级为主,所占比例不足1%。
总体说明,巴州棉花的颜色类型以白棉为主,基本达到总量的99%,少量低等级棉花颜色级别处于淡点污棉类型或其他颜色类型。
二、新标准体系下的棉花贸易结算体系对棉花颜色级的影响《细绒棉锯齿加工》标准已于2012年发布,2013年9月1 日开始实施,新标准的发布实施,彻底改变了目前实行的以感官检验为主,以仪器检验为辅的棉花质量评价体系,而代之以对棉花颜色和轧工质量两方面外观质量和其他内在指标相结合的综合评定。
棉花新标准也对现行传统的贸易结算体系带来挑战,锯齿棉标准的修订将推翻现有的以品级为核心的贸易结算体系,代之以颜色级及其他内在质量指标下的新的贸易结价体系,因此,国内棉花贸易结价指标是新标准的颜色级、马克隆值、长度、断裂比强度、长度整齐度、轧工质量和异性纤维等指标,比原标准增加了3个指标,各指标在结价体系的权重也会随市场需求相应变动。
从发布的《锯齿加工细绒棉质量差价表》看,白棉二级和白棉一级每吨价格分别比白棉三级高出300元和600元,而白棉四级和白棉五级每吨价格则比白棉三级低500元和1000元;同属三级棉,每吨淡点污棉和淡黄染棉的价格比白棉三级的价格更分别低出1200元和2000元。
感官检验棉花颜色级的几点看法棉花颜色级是根据棉花黄色深度和反射率综合确定的,依据黄色深度确定棉花类型,依据反射率确定棉花颜色级别。
感官检验棉花颜色级就是对照棉花实物标准,并结合棉花颜色级文字描述,依据反射率和黄色深度,综合确定棉花颜色级。
自2013年9月1日正式实施棉花颜色级感官检验以来,通过半年多的实践,笔者认为要保证感官检验棉花颜色级的准确性,需掌握以下几点:对正确理解棉花颜色级文字描述的含义棉花颜色级文字描述分两部分,一是颜色特征,主要描述棉花颜色在人大脑中的综合反映;二是对应的籽棉形态,主要帮助检验人员了解皮棉对应的籽棉来源和成分,便于检验人员正确判定棉花颜色级。
官从文字描述可以看出,白棉给人的色感主要表现为“白”,如洁白、乳白和灰白,是棉花生长发育期未受病虫害、干旱、洪涝等自然因素影响或影响极小的棉花,包括正常的早期棉、中期棉、未受霜冻的晚期棉和个别早中期僵瓣棉。
白棉一级乳白或洁白,特别明亮,有油亮、晶亮感觉。
主要是早中期的优质白棉,棉瓣肥大,也有少量一般白棉。
二级乳白或洁白,明亮,给人明亮轻快的感觉。
主要是早中期好白棉,棉瓣大,也有少量雨锈棉和部分一般白棉。
三级白或乳白,稍亮,丝光稍有不明显,部分棉花开始出现呆白或灰暗感觉。
主要是早中期一般白棉和晚期好白棉,棉瓣大小都有,也有少量雨锈棉。
四级色白略有浅灰,无丝光,整体有发灰的感觉。
主要是早中期失去光泽的白棉。
五级色灰白或灰暗。
主要是受到较重污染的一般白棉。
如灰尘污染、烟熏污染等,这些污染纤维的突出表现是发灰发暗,但不发黄或发黄极少。
淡点污棉主要表现为“白中带黄”,如乳白带浅黄、乳白带阴黄、灰白带阴黄,是白棉中混有少量淡黄色的纤维,出现淡黄色的纤维斑点,即白棉中混入了少量僵瓣棉、病虫害棉和污染发黄的纤维,或白棉因存储条件不当、存储时间较长变黄、霉变。
淡点污棉一级表现为乳白带浅黄,稍有丝光,给人黄亮的感觉。
主要是白棉中混入了雨锈棉或少量僵瓣棉。
对棉花新标准主体颜色级的理解
一、颜色级定义
棉花新标准中的颜色级是指棉花的外观颜色特征,按照黄度、反射率和色调值进行分类。
颜色级是棉花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直接影响着棉花的商业价值和纺织加工效果。
二、颜色级分类
根据棉花新标准,颜色级分为白棉、淡点污棉、淡黄染棉、黄染棉共四类,每类又分为五个级别,从一级到四级黄度逐渐增加,四级为最黄。
三、颜色级与质量的关系
颜色级与棉花的质量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颜色级越高的棉花,其品质越好,价格也越高。
这是因为颜色级高的棉花通常具有更好的纤维长度、强度和细度,更适合纺织加工。
而颜色级低的棉花则可能存在一些质量问题,如杂质多、色泽差等。
四、颜色级评定方法
颜色级的评定主要采用人工评级和仪器测试两种方法。
人工评级主要依赖于评级人员的视觉判断,这种方法主观性较大,但可以充分利用人的经验。
仪器测试则是通过专业的测色仪器对棉花的颜色进行客观测量,这种方法更加准确和客观。
五、颜色级对纺织的影响
颜色级对纺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产品质量:颜色级高的棉花可以纺出更高质量的纱线,提高纺织品的品质。
生产效率:颜色级一致的棉花可以减少配棉的次数和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市场需求:不同的颜色级对应不同的市场需求,符合市场需求的颜色级可以提高棉花的销售价格。
环保要求:一些深色系的棉花可能含有更多的染料残留,不符合环保要求,因此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监管。
总之,颜色级是棉花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棉花生产和纺织加工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棉花生产和贸易中,需要加强对颜色级的理解和应用,提高棉花的品质和纺织品的品质。
浅谈棉花品质等级与颜色等级的相关性知识本文由澳歌联合职业装小编编辑一般认为,棉纤维品级的“品”代表品质,“级”代表级别。
品级高低是代表棉纤维品质优劣和级别高低的一项综合指标,同时也标志着棉纤维有着不同的经济价值和使用价值。
评定品级的三条件是成熟程度、色泽特征及轧工质量。
棉纤维颜色级:棉纤维颜色的类型和级别。
类型依据黄色深度确定,级别依据明暗程度确定。
棉纤维的色泽优劣直接影响着棉纤维品级和棉纤维颜色级的高低。
棉花的色泽是指棉花的颜色和光泽,它既是棉纤维外表的物理现象反映,又与纤维的内在质量有关。
色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棉花的内在品质,是棉花品级的主要评定条件之一,是棉纤维颜色级评定的唯一条件。
棉花的颜色是棉样对不同波长光的不同程度的吸收和反射,由于吸收和反射改变了原来的光谱成分,使人视网膜上的三种感色细胞接受的刺激与日光不同,产生了各种色觉。
棉花的光泽是棉纤维的光学性能反映,棉纤维对光线的反射,反射光的强弱决定着棉花光泽的强弱。
棉花的颜色与品种、土壤、气候有关,同时与棉花的成熟有着直接的关系,一般情况下,早中期的棉花成熟好晚期棉花成熟差,从棉花生长过程来讲,早中期的棉花其棉壳及棉籽表皮所含单宁少,晚期棉花其棉壳及棉籽表皮所含单宁多。
而棉纤维的颜色和单宁的多少有关,棉壳及棉籽表皮所含单宁越多棉纤维的颜色越深,所以我们在检验棉花时,看到早中期棉花颜色是洁白或乳白,晚期棉花颜色是阴黄、阴红。
棉花的光泽是在棉花自然生长中形成的,它与棉纤维断面形状关系极大,纤维断面越接近圆形,其光泽越好,棉纤维断面越接近圆形其胞壁中淀积的纤维素越多,而且纤维结构中的结晶程度增强,结晶区域增多,大分子排列的取向度增强,因此它的成熟就好,强力高。
棉纤维的光泽与天然转曲多少有关,天然转曲较多,纤维表面形成凸起的球面可以增强光线的反射能力,在人眼视网膜上的感官反映则较光亮。
棉纤维表面的蜡质层也是反射光泽的因素之一。
不成熟纤维蜡质层不均匀并且较厚,反射光不足。
浅谈棉花的品级检验浅谈棉花的品级检验文/马淑萍魏军摘要:2010年是棉花仪器化公检大力推行的第6年,随着新疆仪器化公检量的逐步稳定,棉花品级检验作为仪器化公检中重要的检验项目,作好棉花品级检验工作,坚持科学发展观,对于正确贯彻落实国家棉花新标准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条例、政策,维护生产、流通、仓储、使用各环节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品级;检验;成熟程度;色泽特征;轧工质量棉花品级的高低是棉纤维品质优劣的一项重要标志,也是决定纺用价值的重要标志之一,品级检验是棉花检验中的重要项目之一,通过品级检验合理定级,可以正确体现“优棉优价”政策,并为纺织企业合理使用原棉提供依据,因此,做好棉花品级检验工作,对于正确贯彻落实国家棉花新标准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条例、政策,维护生产、流通、仓储使用各环节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棉花生长期对棉花品级的影响是最终决定棉花内在质量的因素,新疆棉区属于西北内陆棉区,自然地理位置特殊,缺水、土质差,早期棉花在棉株底部,气候条件不利,光照不够,长度偏短,僵瓣多,棉纤维生长发育过程胞壁淀积加厚期较短,一般成熟较差,强力差,色泽呈现呆白色,手扯断头整齐。
评定早期棉花品级时,要往较低品级考虑。
中期正常开放的棉花棉纤维各项物理指标较好,在这一时期,棉花品级检验工作,只需考虑对水份较大或偏大的棉花的品级检验,对这种情况下的棉花,采用吸湿平衡的方法处理后再评定棉花品级较为妥当。
晚期棉花处于采摘后期,温度剧烈下降,采摘不及时造成霜棉,尤其是成熟晚的品种,霜棉分轻霜棉、重霜棉。
轻霜棉色泽呆白、灰暗或污染较重,但大部分纤维内在质量尚好,夹有少量重点;重霜棉色泽较暗,底色普遍阴黄或阴红,还有糟绒,按标准规定应定为四级及四级以下。
目前,国家正在进行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对大包型棉包实行仪器化逐包公证检验,但由于棉花品种,色特征级等因素制约,棉花的品级检验现仍采用感观检验方法,所谓感观检验,就是在符合要求的光照条件下,用目力对照棉花品级实物标准,结合手感的方法将观察和感觉到的因素结合起来。
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中的颜色级检验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中的颜色级检验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中的颜色级检验【1】摘要: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经过了五年的实践运行,在实践中进步了很多,为棉花贸易的公正实行提供了许多准确可参的数据,但是对于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这种新的的检验模式,我国现有方法还是存在着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因而要提高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的效果及质量,就必须对现有的工作流程进行改善和提高,从而达到最佳效果。
本文笔者经过细心地研究总结,对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中的颜色级检验做了更深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棉花仪器化检验颜色级检验心得措施引言:对纤维进行检验是纤检机构工作任务的重要内容之一,尤其是随着棉花质检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棉花交易的不断增多,为了给棉花交易中的双方提供科学公正的数据作为交易的参考资料,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成为当前检验机构实验的一个重点项目。
数年来,我国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实验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然而我们需要的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多次实验后再次总结,实现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的不断完善、不断进步。
一、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仪器问题就目前我国检验仪器而言,我国的检验仪器是不够完善的。
由于我国在实验眼里的基础内容上存在缺陷,对于美国HVI仪器不能自由调节和控制,因而美国的HVI检验方法有时不能真正实现对中国棉花质量和颜色级的合理检验。
从客观上来说,我国棉花仪器化检验也不能单单依靠美国的HVI 仪器,我国需要自己研制适合本国家的棉花检验仪器,从而更好地对棉花质量进行检验。
(二)流程问题目前,我国棉花仪器化检验的流程没有具有很强的科学性。
其一,从核心棉花样本来说,虽然我采取了一连串的政策措施来不断推进我国棉花检验的改革,并且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包括加大人才的纳入、建立科学实验室、大量投入资金给予物质支持等,同时还制定了与之相关的棉花仪器化检验标准和规则,因而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体系在我国几乎已经建立起来,可是据调查我国核心的校准棉样还是需要从美国进口,因而导致棉花色特征级的标准体系根本不能真正体现中国棉花的品级。
棉花颜色级检验结果差异的原因和对策作者:鲁伟东来源:《中国纤检》2015年第07期结合在棉花颜色级检验试点工作以及新标准发布实施后参与棉花颜色级检验工作的实践,分析棉花颜色级感官检验与HVI检验之间存在的异同,就棉花颜色级感官检验、HVI检验进行论述,就不同方法对检验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
棉花颜色级检验结果差异的原因理论上,棉花颜色级两种测试方法的结果、相符情况应当能够达到较高比例,但实际检验中,这两种方法有时候却存在一定的差异,甚至出现同一棉样不同颜色级类型的情况。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要解决此问题需要探讨影响人工感官检验和HVI仪器检验的各种原因,并对影响的程度进行比较分析。
1.影响棉花颜色级感官检验的因素。
感官检验时,棉花试样的色泽测试基于试样的复合表面,也就是说,色泽测量值代表了试样色泽构成中的纤维色泽、含杂数量、色泽种类、表面粗糙程度或光滑度的平均值,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检验结果,但执行感官检验的主体是人,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检验经验灵活掌握。
2.影响棉花颜色级HVI检验的因素。
HVI仪器的测试系统以及颜色级图是固定不变的,在测试中通过4次测试平铺在颜色窗口上的棉样表层,结果平均后得出了棉样的颜色级结果,测试中,棉样的一致性、颜色校准水平、测试窗口是否清洁以及人员操作手法等任何微小变化都会影响测试结果。
提高棉花颜色级检验水平的建议和对策1.准确理解棉花颜色级。
标准中明确规定:棉花颜色级是依据棉花反射率(Rd)和黄色深度(+b)划分的类型和级别。
棉花按颜色分为白棉、淡点污棉、淡黄染棉、黄染棉4种类型。
根据4种类型棉花颜色的明亮或灰暗程度,白棉分为5个级、淡点污棉分为3个级、淡黄染棉分为3个级、黄染棉分为2个级,共13个级。
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准确地理解棉花颜色级文字条件,严格按照棉花颜色级文字条件来判定棉花颜色的类型和级别。
2.紧密结合实物标准定级。
棉花颜色级实物标准是根据颜色级文字描述和颜色分级图制定的。
棉花品级标准棉花品级标准棉花品级标准是衡量棉花质量的重要指标,包括颜色分级、轧工质量、长度分级、强度分级、马克隆值分级、异性纤维含量、残留物含量、整齐度指数、长度不匀率、短纤维指数、黄根率、反射率(Rd)和黄色深度(+b)、成熟度指数(MFI)、残渣率、棉结和毛球含量、病虫害、回潮率和公定重量等指标。
一、颜色分级颜色分级是棉花品级的重要指标之一,主要根据棉花的色泽、颜色分布和马克隆值等指标进行分级。
色泽是指棉花的亮度和饱和度,颜色分布是指棉花中各种颜色的分布情况,马克隆值则反映了棉纤维的细度和成熟度。
根据这些指标,棉花可以分为白棉、淡色棉、淡黄棉、黄棉和灰棉等不同品级。
二、轧工质量轧工质量是衡量棉花加工质量的重要指标,包括籽棉加工精度和杂质含量等。
优质的棉花应该不含杂质和残留物,加工精度高,纤维伸直度高,表面光滑,手感柔软。
相反,低质量的棉花杂质含量高,加工精度低,纤维伸直度差,表面粗糙,手感不良。
三、长度分级长度分级是根据棉纤维的长度、整齐度和杂质等指标进行分级的。
根据国家标准,棉花可以分为25毫米、31毫米和35毫米三个长度品级。
一般来说,长度越长,整齐度越高,品质也越好。
此外,异性纤维含量和残留物含量也是影响长度分级的重要因素。
四、强度分级强度分级是根据棉纤维的断裂长度和抗张强度等指标进行分级的。
强度越高的棉花,耐用性和穿着性能越好。
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控制采摘和加工工艺等手段来提高棉纤维的强度。
五、马克隆值分级马克隆值是反映棉纤维细度和成熟度的指标,马克隆值越高,棉纤维越细,成熟度越高,品质越好。
根据马克隆值的大小,棉花可以分为粗绒棉、中绒棉和细绒棉等不同品级。
六、异性纤维含量异性纤维是指混入棉花中的非棉纤维物质,如化学纤维、毛发、丝线等。
异性纤维含量过高会影响棉花的质量和纯度,因此在采购和加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
七、残留物含量残留物含量是指棉花中残留的杂质和污物,如叶子、枝干、昆虫等。
浅析影响棉花颜色级的因素■何阳〔塔城地区纤维检验所,新疆乌苏833000〕棉纤维的颜色,是指白色光源照射到棉纤维集合体上,经过对不同波长的色光有不同的吸收和反射,反映到人眼中的一种视觉现象。
为更加准确严谨地判定棉花颜色,GB1103.1—2012《棉花第1部分:锯齿加工细绒棉》将原标准中的“色特征级”修订为“颜色级”,作为衡量棉花品质的重要指标。
一、影响棉花颜色级的因素棉花公证检验的第一道程序便是感官检验,影响棉花颜色级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棉花品种不同品种的棉花成熟时间也不同。
新疆北疆地区霜冻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0月中下旬。
霜冻对棉花颜色有影响,因此应尽可能选取高产早熟的棉花品种。
笔者所在的塔城地区一般选用新陆早12号和新陆早13号,以保证棉花在霜冻前能成熟采收。
(二)仓储环境棉花回潮率对颜色影响也很明显。
由于棉花具有良好的吸湿性,高回潮率的籽棉长时间堆放时很容易发黄,致使加工后的皮棉在感官定级时多被定为淡黄染或黄染棉,影响棉花价值。
(三)采摘方式棉花收获的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机采棉极大地解放了劳动力,提高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采摘成本。
但是机采棉也存在棉叶、棉秆、地膜和尘土等杂质含量较高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棉花颜色。
(四)采摘时间采摘时间对棉花颜色也有影响。
完全成熟的籽棉纤维反射率较高,在感官检验中给人感觉亮度较高。
过早采摘的籽棉,由于棉纤维成熟度低,反射率也较低,容易在感官检验中被认为偏黄。
(五)轧花工艺个别棉花加工企业为增加产能降低成本会将标准的机采棉轧花工艺简化,导致皮棉中含有较多杂质、棉叶、索丝等会对感官定级产生一定的影响。
(六)标准样品的保管和使用棉花颜色标准样品具有使用期限,在管理标准样品时,相关工作人员应及时更替过期的棉花标准样品,实物标准在保管时因注意防止灰尘、异性纤维落入标准样品中。
尤其是严禁暴晒和用手直接触摸,以保证样品的准确性,减少棉花颜色定级时的误差。
二、结语棉花颜色的影响因素众多,我们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发现,力争将干扰因素降到最低,确保棉花检验工作的公正、科学和准确。
纤·检测园地Fiber · Testing Garden棉花颜色级检验始于美国,是建立在孟塞尔(Munsell)颜色空间的10YR平面上,以明度和饱和度评级。
在GB 1103.1—2012《棉花第1部分:锯齿加工细绒棉》中,颜色级(color grade)定义为棉花颜色的类型和级别,类型依据黄色深度确定,级别依据明暗程度确定。
其中,棉花黄色深度(yellowness)表示棉花黄色色调的深浅程度,以+b表示;明暗程度,即反射率(reflectance degree)表示棉花样品反射光的明暗程度,以Rd表示。
依据棉花黄色深度将棉花划分为白棉、淡点污棉、淡黄染棉、黄染棉4个类型;依据棉花明暗程度将白棉分5个级别,淡点污棉分3个级别,淡黄染棉分3个级别,黄染棉分2个级别,共13个级别。
颜色级检验分感官检验和纤维快速测试仪检验。
前者是在符合GB/T 13786的棉花分级室,正确握持棉样,使样品表面密度和实物标准表面密度相似,对照颜色级实物标准结合颜色级文字描述确定颜色级。
后者即为仪器化检验,可选择USTER公司生产的HVI、陕西长岭生产的XJ128和印度Premier生产的ART,目前普遍采用HVI1000型和HVI1000C型,按GB/T 20392《HVI棉物理性能试验方法》检验。
1 棉花颜色级的感官检验感官评价可被定义为用于唤起、测量、分析和解释产品引起的一系列视觉、嗅觉、触觉、味觉和听觉所引起反应的一种科学方法[1]。
在记录和总结了我国18世纪中期以前棉花栽培和加工利用成果的《御题棉花图》中《拣晒图》配有说明:“棉贵纯白,土黄色者亦可织而直贱,水浥者惟供杂用。
”可见,我国古代就有棉花颜色感官评价。
棉花颜色级感官检验的原理是人眼成像:自然界各种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不同颜色可以反射出明暗不同的光线,这些光线透过角膜、晶状体、玻璃体的折射,在视网膜上显出景物的影景象(倒立的像),构成光刺激。
棉花颜色级和棉花品级之间的关系作者:关玉珍来源:《中国纤检》2012年第19期棉花标准规定棉花品级是根据成熟程度、色泽特征、轧工质量来综合确定棉花的品级。
棉花品级是棉花外观和内在质量的综合反映,由于品级和棉花使用价值关系密切,因此成为棉花交易中结价的主要依据。
棉花的颜色级是依据棉花反射率(Rd)和黄色深度(+b)划分的类型和类别。
棉花品级三条件成熟程度、轧工质量、色泽特征决定棉花品级。
成熟好的棉花,用手抓捏棉花的弹性好,扯断纤维用力大,洁白而晶亮色泽程度好,有光泽,丝光好,棉花的断裂比强度高,马克隆值一般在B2、A档,形态好,棉结索丝少。
棉花反射率(Rd)也就是它的明亮程度高,属于棉花品级的高等级棉花,说明棉花颜色级和棉花品级有一定的关系。
淡点污棉颜色级的淡点污棉,色乳白带浅黄、阴黄,显淡黄点,灰白带阴黄,有淡黄点。
它是在白棉中混有雨锈、僵瓣棉,白棉变黄等形成的棉花。
成熟程度一般,弹性较小,断裂强度中等,马克隆值在A、B1档,属于品级的3级、4级,对应颜色级来说属于淡点污棉。
说明棉花颜色级和棉花品级有一定的关系。
淡黄染棉颜色级的淡黄染棉,色阴黄、灰黄,色灰白带阴黄,有淡黄染,甚至含有污染棉和糟绒。
它是在中晚期僵瓣棉、少量污染棉和部分霜黄棉或淡点污棉变黄形成的。
4级白棉中混有各种僵瓣棉和部分晚期次棉,或4级、5级的白棉颜色变异也可形成淡黄染棉。
这种棉花成熟差,因棉花不成熟所以棉结、索丝多,断裂比强度差,马克隆值在B1和C2档,属于品级的4级、5级,对应颜色级来说属于淡黄染棉。
说明棉花颜色级和棉花品级有一定的关系。
黄染棉颜色级的黄染棉,色深黄,或色黄少亮,是晚期比较黄的棉花和较黄的各种晚期僵瓣棉、污染棉。
这种棉花质量很差、有糟绒,断裂比强度很低,马克隆值在C2档,弹性差,索丝多。
属于品级的5级、6级。
对应颜色级来说属于黄染棉。
说明棉花颜色级和棉花品级有一定的关系。
一些特殊棉花有些棉花色白内在质量弱,根据棉花颜色属于颜色级的白棉类型范畴。
棉花颜色等级分类一、淡色棉花淡色棉花是指颜色较浅的棉花品种,通常呈现出白色或浅灰色。
这类棉花的颜色等级较高,品质优良,被广泛用于纺织品制造中。
二、中色棉花中色棉花是指颜色较为中等的棉花品种,通常呈现出浅黄色或浅棕色。
这类棉花的颜色等级属于中等水平,品质良好,适用于纺织品的生产。
三、深色棉花深色棉花是指颜色较深的棉花品种,通常呈现出深黄色或深棕色。
这类棉花的颜色等级较低,品质一般,多用于制作低档纺织品。
棉花颜色等级的分类主要是根据棉纤维的颜色深浅来划分的,而棉纤维的颜色则受到生长环境、品种遗传等因素的影响。
淡色棉花因其颜色较浅,纤维较洁净,在纺织过程中更容易染色,可以生产出颜色鲜艳的织物。
中色棉花的颜色适中,纤维质地均匀,适用于生产各类纺织品。
而深色棉花因颜色较深,纤维质地较差,一般用于制作低档纺织品或者工业用途。
在纺织品制造过程中,棉花颜色等级的分类对于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淡色棉花通常被用于制作高档纺织品,如高级衬衫、床上用品等,因其纤维质地好,染色效果佳,可以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
中色棉花则适用于制作日常穿着的衣物,如T恤、牛仔裤等,因其性价比较高,能够满足大众消费需求。
而深色棉花则多用于制作工装、防护服等工业产品,因其纤维质地一般,颜色较深,适合用于耐磨、耐脏的场合。
棉花颜色等级的分类还对于棉花的价格形成起到一定的影响。
淡色棉花由于其品质优良,供应相对较少,价格较高。
中色棉花由于产量较大,价格适中。
而深色棉花由于品质一般,价格较低。
棉花颜色等级的分类是根据棉纤维的颜色深浅进行划分的。
淡色棉花颜色等级高,品质优良,适用于制作高档纺织品;中色棉花适中,适用于制作日常穿着的衣物;深色棉花颜色等级低,品质一般,多用于工业产品制造。
这种分类不仅在纺织品制造中起到重要作用,也对棉花的价格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对于棉花种植和纺织行业来说,科学准确地划分棉花颜色等级具有重要意义。
浅谈棉花颜色级判定的影响因素摘要:笔者以GB 1103.1―2012《棉花第1部分:锯齿加工细绒棉》宣贯教材及GB 1103.1―2012《棉花第1部分:锯齿加工细绒棉》为理论基础,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和走访了解,对影响棉花颜色级判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为更加准确严谨地判定棉花颜色级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棉花;颜色级;判定;影响因素1 引言棉花颜色级标准是依据黄色深度确定棉花类型,依据反射率确定棉花颜色级别的衡量标准。
棉花颜色级检验有两种方法:一是仪器检验法,二是感官检验法。
仪器测试通过HVI测试仪对棉花质量进行快速检验,以校准色板为溯源依据,测试棉花的Rd、+b值,根据颜色分级图定出颜色级;感官检验棉花颜色级则是对照棉花实物标准,并结合棉花颜色级文字描述,依据反射率和黄色深度,综合确定棉花颜色级。
2 颜色级判定的影响因素在日常检验中,检验员往往遇到感官检验与HVI检验结果不一致或检验员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检验但目光比对仍有较大偏差的情况出现。
本文就针对以上问题对影响棉花颜色级判定的因素做如下分析。
2.1 感官检验中的影响因素在棉花颜色级感官检验过程中,诸多因素影响着我们的判断,笼统地说涉及色彩物理学、光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因素。
同时还牵涉到检验员视觉和精神状态的相互关系。
2.1.1 棉花颜色分级室状况按照GB/T 13786标准,棉花颜色分级室应满足墙壁N8.5为好,天花板白色,地板约N7.5为宜,分级台以灰色为好。
在逐样检验颜色级过程中,室内光照度应在(750±100)xl范围内,光线应广泛地漫射。
在使用过程中,正确维护照明设备,以保证恰当的均匀的照明。
避免同一加工批棉花因光照强度的变化,判定结果出现大量同一类型但不同级别广泛分布的判定结果。
2.1.2 轧花工艺和轧花设备的影响新标准体系下,轧工质量分为好、中、差三个级别。
日常检验中存在的一个较为明显的问题是各加工厂设备配备参差不齐,轧花设备规格、型号和选配轧花工艺也多种多样,造成籽棉采摘过程中过多的棉叶等杂质在轧花工艺中未及时清除。
浅谈棉花颜色级判定的影响因素
摘要:
笔者以GB 1103.1―2012《棉花第1部分:锯齿加工细绒棉》宣贯教材及GB 1103.1―2012《棉花第1部分:锯齿加工细绒棉》为理论基础,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和走访了解,对影响棉花颜色级判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为更加准确严谨地判定棉花颜色级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棉花;颜色级;判定;影响因素
1 引言
棉花颜色级标准是依据黄色深度确定棉花类型,依据反射率确定棉花颜色级别的衡量标准。
棉花颜色级检验有两种方法:一是仪器检验法,二是感官检验法。
仪器测试通过HVI测试仪对棉花质量进行快速检验,以校准色板为溯源依据,测试棉花的Rd、+b值,根据颜色分级图定出颜色级;感官检验棉花颜色级则是对照棉花实物标准,并结合棉花颜色级文字描述,依据反射率和黄色深度,综合确定棉花颜色级。
2 颜色级判定的影响因素
在日常检验中,检验员往往遇到感官检验与HVI检验结果不一致或检验员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检验但目光比对仍有较大偏差的情况出现。
本文就针对以上问题对影响棉花颜
色级判定的因素做如下分析。
2.1 感官检验中的影响因素
在棉花颜色级感官检验过程中,诸多因素影响着我们的判断,笼统地说涉及色彩物理学、光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因素。
同时还牵涉到检验员视觉和精神状态的相互关系。
2.1.1 棉花颜色分级室状况
按照GB/T 13786标准,棉花颜色分级室应满足墙壁N8.5为好,天花板白色,地板约N7.5为宜,分级台以灰色为好。
在逐样检验颜色级过程中,室内光照度应在(750±100)xl范围内,光线应广泛地漫射。
在使用过程中,正确维护照明设备,以保证恰当的均匀的照明。
避免同一加工批棉花因光照强度的变化,判定结果出现大量同一类型但不同级别广泛分布的判定结果。
2.1.2 轧花工艺和轧花设备的影响
新标准体系下,轧工质量分为好、中、差三个级别。
日常检验中存在的一个较为明显的问题是各加工厂设备配备参差不齐,轧花设备规格、型号和选配轧花工艺也多种多样,造成籽棉采摘过程中过多的棉叶等杂质在轧花工艺中未及时清除。
轧花后皮棉中叶片、杂质、索丝及纤维紊乱程度都对感官检验颜色级带来一定影响。
因此,棉花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合理调整轧花工艺,坚持“高等级、中水分、中速车,低等级、中水分、低速车”的原则进行轧花,提高皮
棉品质。
2.1.3 棉花回潮率大小影响感官检验棉花的亮度
相对于仪器测试,感官检验中回潮率大小对棉花的亮度较为明显。
经长期检验和总结比较发现,棉花回潮率越大,人眼视觉亮度越低。
棉花回潮率越小,则人眼视觉亮度越高。
所以,在进行感官检验时要重视棉花回潮率大小对感官颜色级的影响,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结合棉样32位条码中的回潮率信息逐样检验。
2.1.4 检验员手法
检验中检验员要逐样检验颜色级,检验时要正确握持棉样,使样品表面密度和颜色级实物标准表面密度相近。
在分级台实物标准旁进行对照,先根据棉样黄色深度,判定棉花类型是白棉、淡点污棉、淡黄染棉还是黄染棉,然后再根据棉花反射率判定棉花级别,并结合文字标准进行检验确定颜色级,并逐样记录检验结果。
2.1.5 采摘方式和采摘时间的影响
近年来,机采棉的进一步推广极大减轻了棉农的采摘压力,降低了采摘成本。
但机采棉中混杂过多的叶片、籽屑和其他杂质,且由于棉花加工企业密度大,加工产能大于生产产能,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棉花加工企业在棉花收购的早中期经常抢收早中期好棉花,由此棉农们形成了一种共识:早交定好级卖个好价钱,晚交定差级卖不了好价钱。
在收摘
时尽可能把能够摘的棉花都摘回来早早交售,譬如半吐絮棉等,因此在早中期籽棉中也出现了僵瓣棉。
而对于采摘能力有限的棉农,同一块地,同一天吐絮的棉桃是完全相同的,但越晚采摘的棉花颜色越深。
以上情况均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原棉品质和棉花感官颜色级的判定。
2.1.6 实物标准的保管和使用
棉花实物标准的正确使用和保管对日常检验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棉花高温高湿变异大,低温低湿变异小,因此棉花实物标准需储存在温度10℃、湿度50%的低温干燥的环境中,实物标准使用时既要防止棉样杂质或环境中灰尘落入,影响反射率,同时也要防止实物标准表面破坏,增加或减少标准表面的淡黄点、灰点数量,影响棉花的黄色深度。
尤其避免太阳直射和直接用手触摸,以免破坏标准外观形态,降低参考价值,导致颜色级判定的误差。
2.1.7 检验员自身素质和心理因素
检验人员自身素质和技术水平是确保感官检验对棉花颜色级准确定级的关键。
目前,我们正处于推广颜色级检验初期,眼睛对色泽的判断还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积累,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苦练扎实的基本功,才能跟上棉花质检体制改革的步伐。
同时,检验员长时间感官检验就会产生视觉疲劳,造成人为误差。
有时还会受个人心情的影响做出颜色级整体检验结果就高或就低的
判定。
因此,检验员在检验过程中劳逸结合,适时调节好身心状态是非常必要的。
2.2 HVI检验中的影响因素
2.2.1 HVI设备状态
定期维护和保养HVI设备,保证HVI设备各部件、各模块处于良好状态是进行HVI设备检测的先决条件。
对应该更换的零部件、颜色图,需要升级的软件等应及时做好落实。
使用过程中应有详尽的使用记录,实时关注设备状态,使用完毕后应做好颜色头、测试窗口等的日常清洁工作,全方位保证测试数据的准确性。
2.2.2 校准检查和验收试验
为避免和减小HVI设备的测试结果误差,HVI设备每隔2小时要进行一次校准检查。
新的HVI设备购买后、每个棉花年度的检验工作开始之前和单台HVI的检验量达到阈值后都要进行一次验收试验。
在此过程中,HVI操作员要以严谨求实的态度用赋值准确的色板和正确的试验方法进行颜色模块的校准检查和验收试验。
在进行校准检查和验收试验前如不清洁颜色头和测试窗口或不按照系统提示进行相应色板的测试和翻转等操作,必然导致错误的校准结果。
此外,当校准检查颜色模块或验收试验颜色模块不通过时,如检验员不及时进行颜色校准或查摆原因仅仅通过多次重复操作从而使HVI设备得到特定数值,必然引发因验收试验颜色级
棉样的损坏带来误差,极大降低颜色校准水平,导致后期试验数据的偏差。
2.2.3 HVI设备操作员手法
HVI设备的测试系统以及颜色图是一定的,在测试中通过4次测试平铺在颜色窗口上的棉样表层黄度和反射率,取其平均值作为该测试棉样的颜色级结果。
测试中,棉样的一致性和操作员手法等因素对测试结果有极大的影响。
首先,操作员要保证测试窗口或颜色头的清洁。
其次,在取样过程中操作员在操作过程中不得混样,应取足量的同一测试棉样平铺在测试窗口,厚度不宜过厚或过薄,并确保测试窗口无漏光现象。
再次,操作员在后两次测试开始前要对测试棉样进行翻面再进行测试,确保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和棉样的代表性。
3 结论
棉花颜色级检验的熟练掌握和蓬勃发展还需要我们以严谨、敬业的工作态度不断实践、摸索和积累,方能排除和减少干扰因素,悟出棉花颜色级检验的好方法、新途径,才能更好地服务企业、服务地方经济。
(作者单位:哈密地区纤维检验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