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模拟主题写作:“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与“计划赶不上变化”
- 格式:docx
- 大小:41.59 KB
- 文档页数:4
高考作文模拟主题写作:“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与“计划赶不上变化”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人说,“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生活需要加强计划,这样才能掌握确定性,行稳致远,实现目标;也有人说,“计划赶不上变化”,生活中充满了不确定性,无须过多计划,随机应变,能迎来更多机遇……
请综合以上材料,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论述类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考场作文
在计划的基础上变化
有人认为有计划才能掌握确定性,有人认为生活多变,无须过多计划,随机应变则可。而我认为计划是整体的准备,变化是局部的调整,在计划的基础上变化。
没有计划,只会是一盘散沙,而计划能让人行稳致远。象棋的布局、晚会的准备、脱贫攻坚战的推进,从小事到大事,若我们没有计划与目标,走一步是一步,事物的发展又怎会到达最佳发展状态?什么时间完成、完成到怎样的成果,若这些我们都不知道,都随心所欲,我们又如何能保证结果的质量,如何能清楚事物的发展是否已经超过一种度,从而向另一种坏的方向发展。没有计划,如同黑夜中看不清方向,容易处处碰壁。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国家的发展需要计划。从一五计划到第一个百年计划奋斗目标,中国从独立的落后国家发展到如今的繁荣昌盛,都离不开计划的设定,它使中国的发展每一步都踏踏实实的,行稳致远,在坚持底线思维的原则下,继续前进。
随机变化避免固化,收获成功。变化是与时俱进,是事物发展中一部分的"扬弃",它将推动事物沿正确的轨道前行。从20世纪30年代的国共对峙,到40年代的国共合作,中国共产党根据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支持与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把民族利益放在首位,实现计划的变化,使得中国战胜侵略,战胜法西斯。在中国当代发展中,改革开放也是计划中的一个变化。将工作重心移到经济发展上,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在制,设立经济特区等等的措施,使得中国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面向世界,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也证明中国不断融入世界及改革开放的正确性。变化使得事物的发展往更好的方向推进。
计划重要,变化也十分重要。在计划的基础上变化,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方法论,在整体上的局部调整,有利于系统的优化,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我们应当坚持计划与变化相结合,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体现于行动之中。加强计划的制订,同时面对生活的变化,做出局部的调整,迎来更多的机遇。我们终将获得更多机会,愈行愈远。
你是人生长河里的一艘小船
在漫漫的时间长河里,我们或是小船,或是巨轮,但有目的地,一样浮于水面依照线路行进,为了安全到达,航行的过程中又需随机应对突来的风浪。
生活是随机的。“随机"这个词很有趣,如同上天开的一个玩笑,但你不可否认,他就是随机的,不确定性的。“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确定了总目标,怎么到达不是到达?到达后也没人看你是走路的还是坐飞机来的。而人生这艘小船,有总目标有航海日志,有说明书,可真的会有说明当遇到巨大风浪时该怎么办吗?
有人说生活需要加强计划,掌握了确定性,行稳致远,实现目标。有道理,但我想说,无须过多计划,更不要被计划困住了手脚。早期的胶片生产商也没想到会有这样多的智能手机进入市场。当时的胶片产业赚得盆满钵满,他们也有计划,可为什么还是关停了呢?因为世界变化了,发展了,他们却还在固执地按原计划行事。
目标要有,可生活需要随机应变。两条生产衣服的生产线,因为疫情的到来,导致订单迅速减少,工人没有工资,一条生产线就没了。可转眼看另外一条生产线,居然随机应变,使用印衣服的印花样式,做起了口罩流水线。生活中要把握住机遇,就不能过度死板,固执执行一个计划,一成不变。但“随机性”这只薛定鄂的猫——你不打开永远都不知道这只猫在不在,随机性亦如此,你永远都不会知道何时会到来。所以要时刻准备好,无须过多的计划,抓住那一晃而过的机会。
计划始终赶不上变化的,唯一不变的只有总目标。考了中专、大专的人也依然能专升本,再考研究生,每艘船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航线——一开始每条航线都是一样的,只是因为风景不同,目的地远近不同,才让我们每个人的航线渐渐错开。当遇到风浪时,就不要管什么说明书,跟着经验来,跟着感觉走,就像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一条从未有人走过的路,原因也是国情不同,所以随机应对,才有了我们的今天。
漫长的生命长河里,唯有坚定不移地朝目标走去,随机应变,才能迎来更多机遇,见到不一样的风景。在沿途里,我们从一艘小船,慢慢收集材料,变成一艘大船,又将在以后,变成巨轮,甚至成为豪华游轮。
把握当下,珍惜机遇,在计划下随机应变,活出真我,才能驾驭好你的这艘小船。如同但丁说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以万全之计划,应不测之变化
生活时而有序时而千变万化,究竟是按部就班的计划还是随机应变的能力更重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客答案,而我的看法是:既要有计划意识,又要有能够变通的灵话性。
俗语有言:“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制定计划可以提升我们对日程的掌握,避免混乱。比如说,学习计划可以帮助学生有条不紊地推进学习进度,争取学习效益的最大化;工作计划能帮助工作者合理利用时间提升工作效率;生活计划可以帮助我们前瞻性地安排日常活动避免和重要事项发生冲突,选成不必要的麻烦。诸如周恩来总理、大作家巴尔扎京这样的伟人,都会详细地制定自己每天的计划,因此,为了保障生活的有序性,制定并执行一定的计划绝对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我们的超前思维并不能准确预见到生活中可能的变故,生活中突如其来的变化既是危又是机,需要我们尽力把握。某一家曾经十分壮大的摄像器材公司以制作精良的胶卷而闻名。该公司曾经研发出了一种对于数码摄影十分重要的技术,然而为了保证胶卷的销量,公司封存了这种技术,按照原本的计划按部就班地继续生产胶卷。不久后随着其它公司技术攻关的成功,数码摄影大行其道,这间以生产胶卷而闻名的公司走向没落。这间公司曾经面临一个重要的变故,然而公司执着于原有的固定计划,将这个变故解读为“危”而非”机”,错过了质变转型的绝佳机会。反观生物学家达尔文,原本并非生物学生的他抓住了随“小猎犬号”航行的机会,促成了他在加拉怕戈斯群岛上的伟大发现。假使达尔文最终屈从于原有的计划而没有加入这次航行,人类对物种起源与进化的研究史不知将有多少被改写。计划固然重要,然而过分拘泥于计划无视一切变化或将变化全部解读为危险的观念,会导致我们与可能的机遇失之交臂,影响我们的前途。
因此,我们]既要有计划意识,对自己的日常生活做好安排和规划,又要具备灵活性, 能够利用好突如其来的变故。既要有万全之计划,也要能应不测之变化,这样才能在生活中把握主动权,积极面对生活, 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评语: 本文准确理解材料,紧密结合材料。围绕“计划”这一核心话题进行写作。观点明确,对核心概念的阐述准确,能结合实际体现计划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对处理计划和生活的关系认识清晰,谈到生活需要加强计划,也谈到需要把计划和随机应变结合起来,表达明确。辩证思考较深刻,分析较透彻。见解独特:写出了制定计划可以前瞻性地解决日常学习与工作的问题,以应变生活中的各种变化。语言流畅,条理清晰,卷面整洁。不足之处是个别事例的论述还不够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