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颜色级检验的学习体会
- 格式:pdf
- 大小:165.15 KB
- 文档页数:2
感官检验棉花颜色级的几点看法棉花颜色级是根据棉花黄色深度和反射率综合确定的,依据黄色深度确定棉花类型,依据反射率确定棉花颜色级别。
感官检验棉花颜色级就是对照棉花实物标准,并结合棉花颜色级文字描述,依据反射率和黄色深度,综合确定棉花颜色级。
自2013年9月1日正式实施棉花颜色级感官检验以来,通过半年多的实践,笔者认为要保证感官检验棉花颜色级的准确性,需掌握以下几点:对正确理解棉花颜色级文字描述的含义棉花颜色级文字描述分两部分,一是颜色特征,主要描述棉花颜色在人大脑中的综合反映;二是对应的籽棉形态,主要帮助检验人员了解皮棉对应的籽棉来源和成分,便于检验人员正确判定棉花颜色级。
官从文字描述可以看出,白棉给人的色感主要表现为“白”,如洁白、乳白和灰白,是棉花生长发育期未受病虫害、干旱、洪涝等自然因素影响或影响极小的棉花,包括正常的早期棉、中期棉、未受霜冻的晚期棉和个别早中期僵瓣棉。
白棉一级乳白或洁白,特别明亮,有油亮、晶亮感觉。
主要是早中期的优质白棉,棉瓣肥大,也有少量一般白棉。
二级乳白或洁白,明亮,给人明亮轻快的感觉。
主要是早中期好白棉,棉瓣大,也有少量雨锈棉和部分一般白棉。
三级白或乳白,稍亮,丝光稍有不明显,部分棉花开始出现呆白或灰暗感觉。
主要是早中期一般白棉和晚期好白棉,棉瓣大小都有,也有少量雨锈棉。
四级色白略有浅灰,无丝光,整体有发灰的感觉。
主要是早中期失去光泽的白棉。
五级色灰白或灰暗。
主要是受到较重污染的一般白棉。
如灰尘污染、烟熏污染等,这些污染纤维的突出表现是发灰发暗,但不发黄或发黄极少。
淡点污棉主要表现为“白中带黄”,如乳白带浅黄、乳白带阴黄、灰白带阴黄,是白棉中混有少量淡黄色的纤维,出现淡黄色的纤维斑点,即白棉中混入了少量僵瓣棉、病虫害棉和污染发黄的纤维,或白棉因存储条件不当、存储时间较长变黄、霉变。
淡点污棉一级表现为乳白带浅黄,稍有丝光,给人黄亮的感觉。
主要是白棉中混入了雨锈棉或少量僵瓣棉。
对棉花新标准主体颜色级的理解作者:陈志国来源:《中国纤检》2013年第15期棉花新标准不单纯是名称上的改变,主要从内容和意义上有了较大区别。
过去棉花的品级单独表示棉花的级别,而现在颜色级不但表示棉花的级别还表示棉花的类型。
可见,无论从名称上还是从表达的意义上都更代表棉花的特征。
从棉花颜色分级图上看,棉花反射率反映的是棉花级别(纵坐标),黄色深度反映的是棉花的类型(横坐标),棉花具有4个类型13个级。
在棉花实际收购加工成成包皮棉的情况下,单包皮棉检验结果只能代表本包皮棉的棉花颜色级;要是组成批次,一个批次组成同类型同颜色级的棉花对农户副产品而言难度很大,就需要有相邻颜色级的棉花才能进行组批。
标准规定组批棉花“按批检验时,占有80%及以上的颜色级,其余颜色级仅与其相邻,且类型不超过2个、级别不超过3个”。
主体颜色级的确定,需要准确把握相邻颜色级的概念。
在二维空间中,相邻包含上下相邻、左右相邻和对角相邻几种情况。
从相邻颜色及图上看,淡点污棉2级的棉花,其最多相邻的颜色级就有6个、类型有3个,因此鉴别组批棉花是否有主体颜色级需要充分理解主体颜色级的概念。
其定义主要包括四层含义:一是针对按批检验的棉花;二是一批棉花中主体颜色级棉花要占80%及以上;三是其余的颜色级要与主体颜色级相邻;四是一批棉花中,包括主体颜色级在内,颜色级不能超过3个、类型不能超过2个。
如果一批棉花中,一个颜色级若没有占到80%及以上,或者颜色级超过了3个,或者颜色级类型超过了2个,或者有的颜色级不与主体颜色级相邻,这批棉花就没有主体颜色级。
下面用组批棉花举例说明主体品级:(一)颜色级的计算:一批棉花,180件,抽样10%,18个样品。
经检验颜色级22的15个,32的1个,31的1个,13的1个,计算这批棉花各颜色级的比例及有无主体颜色级。
解:22颜色级:15/18×100%=83.33%;32颜色级: 1/18×100%=5.56%;31颜色级: 1/18×100%=5.56%;13颜色级: 1/18×100%=5.56%。
就感官检验籽棉颜色级在实际工作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作者:张承芳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4年第12期[中图分类号]F32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 (2014)06-0083-01一个新生事物的出现,人们都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接受和理解,才能真正的了解并掌握,2013年9月1日国家确定全面用颜色级代替品级指标,实现了我国棉花仪器化检验技术与标准同国际的全面接轨,棉花颜色级检验对于棉花行业检验人员来说是新生事物,作为一个长期工作在一线的国家棉花棉检员,一直以来在品级检验的熏陶下收花验花,突然要接受国家受国际大形式影响下的棉花标准改革,确实有些不太容易接受,但大环境改变,尤其是此项改革又能利国利民,又有什么不能转变的呢?当然,由于我们是新疆产棉区,其特殊的环境因素和气候,使得棉花的一些特性差异也很大。
因此,本人通过认真的学习和实践,从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及解决办法,并且愿意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下面我就说说籽棉颜色级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棉花开裂期出现持续高温、突然降温、降雨对棉花颜色的影响。
如南疆片区2012年10月5 日突然霜降,2013年7、8月份持续偏高温有时夜晚气温骤降,尤其新疆地理位置特殊,戈壁滩地,新开垦的盐碱地,土质差、养分低、缺水、干旱,这些因气候条件产生的外界因素对棉花的颜色有较大的影响,使棉纤维生长期没有充足的加厚期,即胞壁淀积加厚期不足,日轮系数过高或过低。
这种条件造成棉花成熟度较差,手扯接力弱,断头整齐,长度偏短,僵片多,成熟度差,棉纤维色泽也差,呈现偏黄或呆白无光泽。
二、棉花种植品种对棉花颜色的影响。
棉花种植品种多,实物标准与棉花色泽对不上。
我们在籽棉颜色级检验中期,有些棉花的成熟度、强力、弹性、外观形态、光泽均较好,但棉花颜色偏黄,又不是霜棉,也不存在雨锈棉,棉花较干,是因为品种的原因,像中棉35这个品种,棉花整体偏黄,但老百姓都愿意种,因为它的内在性能和抗虫抗病性比较好,成熟早,特殊年份里产量稳定,适宜做机采棉。
对棉花新标准主体颜色级的理解
一、颜色级定义
棉花新标准中的颜色级是指棉花的外观颜色特征,按照黄度、反射率和色调值进行分类。
颜色级是棉花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直接影响着棉花的商业价值和纺织加工效果。
二、颜色级分类
根据棉花新标准,颜色级分为白棉、淡点污棉、淡黄染棉、黄染棉共四类,每类又分为五个级别,从一级到四级黄度逐渐增加,四级为最黄。
三、颜色级与质量的关系
颜色级与棉花的质量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颜色级越高的棉花,其品质越好,价格也越高。
这是因为颜色级高的棉花通常具有更好的纤维长度、强度和细度,更适合纺织加工。
而颜色级低的棉花则可能存在一些质量问题,如杂质多、色泽差等。
四、颜色级评定方法
颜色级的评定主要采用人工评级和仪器测试两种方法。
人工评级主要依赖于评级人员的视觉判断,这种方法主观性较大,但可以充分利用人的经验。
仪器测试则是通过专业的测色仪器对棉花的颜色进行客观测量,这种方法更加准确和客观。
五、颜色级对纺织的影响
颜色级对纺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产品质量:颜色级高的棉花可以纺出更高质量的纱线,提高纺织品的品质。
生产效率:颜色级一致的棉花可以减少配棉的次数和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市场需求:不同的颜色级对应不同的市场需求,符合市场需求的颜色级可以提高棉花的销售价格。
环保要求:一些深色系的棉花可能含有更多的染料残留,不符合环保要求,因此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监管。
总之,颜色级是棉花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棉花生产和纺织加工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棉花生产和贸易中,需要加强对颜色级的理解和应用,提高棉花的品质和纺织品的品质。
浅谈棉花颜色级判定的影响因素摘要:笔者以GB 1103.1―2012《棉花第1部分:锯齿加工细绒棉》宣贯教材及GB 1103.1―2012《棉花第1部分:锯齿加工细绒棉》为理论基础,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和走访了解,对影响棉花颜色级判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为更加准确严谨地判定棉花颜色级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棉花;颜色级;判定;影响因素1 引言棉花颜色级标准是依据黄色深度确定棉花类型,依据反射率确定棉花颜色级别的衡量标准。
棉花颜色级检验有两种方法:一是仪器检验法,二是感官检验法。
仪器测试通过HVI测试仪对棉花质量进行快速检验,以校准色板为溯源依据,测试棉花的Rd、+b值,根据颜色分级图定出颜色级;感官检验棉花颜色级则是对照棉花实物标准,并结合棉花颜色级文字描述,依据反射率和黄色深度,综合确定棉花颜色级。
2 颜色级判定的影响因素在日常检验中,检验员往往遇到感官检验与HVI检验结果不一致或检验员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检验但目光比对仍有较大偏差的情况出现。
本文就针对以上问题对影响棉花颜色级判定的因素做如下分析。
2.1 感官检验中的影响因素在棉花颜色级感官检验过程中,诸多因素影响着我们的判断,笼统地说涉及色彩物理学、光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因素。
同时还牵涉到检验员视觉和精神状态的相互关系。
2.1.1 棉花颜色分级室状况按照GB/T 13786标准,棉花颜色分级室应满足墙壁N8.5为好,天花板白色,地板约N7.5为宜,分级台以灰色为好。
在逐样检验颜色级过程中,室内光照度应在(750±100)xl范围内,光线应广泛地漫射。
在使用过程中,正确维护照明设备,以保证恰当的均匀的照明。
避免同一加工批棉花因光照强度的变化,判定结果出现大量同一类型但不同级别广泛分布的判定结果。
2.1.2 轧花工艺和轧花设备的影响新标准体系下,轧工质量分为好、中、差三个级别。
日常检验中存在的一个较为明显的问题是各加工厂设备配备参差不齐,轧花设备规格、型号和选配轧花工艺也多种多样,造成籽棉采摘过程中过多的棉叶等杂质在轧花工艺中未及时清除。
浅谈影响棉花颜色级感官检验的因素王波;纪晓杰;李成波【期刊名称】《中国纤检》【年(卷),期】2015(000)017【总页数】2页(P84-85)【作者】王波;纪晓杰;李成波【作者单位】青岛市纤维纺织品监督检验研究院;青岛市纤维纺织品监督检验研究院;青岛市纤维纺织品监督检验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2014年度是全国实施监管棉花入库检验的第一年,借助监管棉花这一全新的检验流程及新标准,通过一些检验数据的积累,谈谈对棉花感官检验的一些体会。
颜色是光作用于人眼而引起的除形象以外的视觉特性,光泽是由物体表面对光的反射情况而定的。
人眼看到的颜色,不但取决于物体本身的特性,而且还与照明光源的光谱成分有关,即人眼看到的颜色是物体本身的属性与照明条件的综合效果。
任何一种物体的颜色,都可以用色度学的三个基本参数来描述它的特性,即明度、色调和饱和度。
对于非彩色棉花,不同的棉花色调是相同的,只要用明度和饱和度两个值即可确定,通过孟塞尔颜色学相关理论这两个指标可相应转换为Rd反射率(属于明度指标)和+b黄色深度(属于饱和度指标),即决定棉花颜色级的两指标。
通过以上颜色及颜色级的定义我们知道,物体的颜色不仅取决于物体本身,还与光源、周围环境的颜色以及观察者的视觉系统有关系。
主要影响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1.棉花本身的特性如产地,新疆棉还是内地棉。
当年新花还是已经储存过几年的储备棉;是早期花还是霜后花等等,我们应该根据这些棉花本身特性的不同来进行区分,利用不同的检验方法进行检验。
2.光源。
分级室内的光源其照明质量应相当于北向中等阴天天空昼光的光谱分布,工作区表面即分级室台面的光照度应该在(750+100) lx范围内,且工作区上的光照应尽量均匀,不应有眩光和交叉照明。
光照度在600 lx~1000 lx的范围内也可以使用,但600 lx以下和1000 lx以上随着光照度的降低或增加,对棉花反射率和黄度的影响逐渐增大。
3.检验周围的环境。
浅谈棉花颜色级检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作者:沈海强来源:《中国纤检》2014年第04期2013年是棉花新标准实施的开局之年,新标准取消了品级,增加了颜色级。
笔者发现,在颜色级检验过程中比较容易出现以下一些问题:一、仪器化公检前期,颜色级重复测试样品过多。
经过试验发现,同一样品在不同的设备上测试,其结果存在差异。
操作人员的手法不同,其测试的结果也不同。
样品在同一台设备上反复测试,多面测试,其结果也存在差异。
表现在Rd、+b的值上下有浮动,检验的颜色级会在棉花颜色分级图上相邻处发生变化。
二、中纤局抽检6项指标的结果反馈显示,博乐实验室HVI测试的黄度值低于中纤局结果的样品数占98%。
针对这一问题,博乐实验室非常重视,组织相关人员认真思考讨论分析。
通过分析,认为抽检样品平衡后直接用塑料袋密封寄往中纤局,从寄送样品到抽样检验中间至少有10到15天的时间,样品在密封的塑料袋中存放一定的时间后,会导致棉花颜色变异,黄度值增大。
为了提高抽检相符率,我们组织相关人员一是做验证试验,验证棉花样品在塑料袋密封状态下存放15天,其黄度值有何变化,在没有包装状态下存放15天其黄度值有何变化。
二是在样品寄送环节,改变原来用塑料袋密封样品的做法,用牛皮纸包装寄送抽检样品,观察其抽检反馈的检验结果。
验证结果显示样品间隔15天其黄度值会增加0.1到0.3。
三、在感官检验颜色级的过程中,通过检验结果对比,感官检验与仪器检验之间也存在差异。
究其原因是感官检验人员在看棉样时,对反射率和黄度值的高低无法准确掌握。
感官检验结果相对于仪器检验结果,颜色级会有不同的结果,有时高于仪器检验,有时低于仪器检验。
低于仪器检验的样品多(感官检验白棉3级升白棉2级的比例较高,个别白棉2级降为白棉3级)。
四、仪器化公检过程中马克隆值很低(2.5至2.9)在C1级的棉花,断裂比强度也很差,在差档,其反射率却很高,在机检时,此类棉花颜色级落在白棉1级、2级区域。
正确理解棉花新标准中的“主体颜色级”作者:吴晓红来源:《中国纤检》2013年第17期颜色级是GB 1103.1—2012《棉花第一部分:锯齿加工细绒棉》的新增术语。
颜色级是指棉花颜色的类型和级别,类型依据黄色深度确定,级别依据明暗程度确定。
主体颜色级针对了我国棉花检验中“按批检验”的检验形式,也是标准中的新增术语。
棉花是农产品,品质一致性较差,在同一批棉花中,包与包之间有差异,各包棉花的质量也不一定相同,在当前我国棉花检验中,对成包皮棉的检验有按批检验和逐包检验两种检验形式。
标准规定对逐包检验的棉花要每一包都出具颜色级检验结果。
而对按批检验的棉花,规定按批出具检验结果。
按批检验是抽取棉包批量的10%进行检验,而一批棉花中会有不同颜色级的棉花存在,为了保证成批棉花颜色级的一致性,设定了主体颜色级的概念,从而确定一批棉花有无主体颜色级,以及确定哪一级才是主体颜色级的情况。
对新标准中“主体颜色级”定义的正确解读在标准中主体颜色级的定义是:按批检验时,占有80%及以上的颜色级,其余颜色级仅与其相邻,且类型不超过2个、级别不超过3个。
本次标准修订的重大改革就是锯齿加工细绒棉采用颜色级检验体系,品级检验及其品级概念从此成为棉花检验的历史。
颜色级及其质量指标、检验方法是新生事物,对从事棉花行业工作的人们来说接受这个新生事物尚需一个过程。
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初学者来说,“颜色级”这个定义解释容易给人两个歧义:一是“……其余颜色级仅与其相邻,且类型不超过2个、级别不超过3个”这句容易被解读为“其余颜色级的类型不超过2个、级别不超过3个”,从而被误解为一批棉花中可以有3个类型的颜色级(主体颜色级和其余的2个颜色级)。
正确理解应该是“有主体颜色级的一批棉花类型不超过2个、级别不超过3个,且包括主体颜色级在内”。
二是“……且类型不超过2个、级别不超过3个”这句出现在主体颜色级的定义解释中,容易被解读为修饰的对象是“主体颜色级”,从而误解为一批棉花中主体颜色级可以包括2个类型。
就感官检验皮棉颜色级在实际工作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作者:张承芳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4年第03期2013年9月1日国家确定全面用颜色级代替品级指标,棉花国家新标准的实施,将实现我国棉花仪器化检验技术与标准同国际的全面接轨,这是棉花检验体制改革的关键一环,也是我国向全面仪器化检验迈进的关键一步。
棉花颜色级检验对于棉花行业检验人员来说是新生事物,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检验才能提高准确性,本人通过一个轧花季节的实际工作与体验,下面就我个人谈几点工作体会。
要想掌握颜色级,就要知道顏色级的特点:首先,棉花颜色级和棉花品级的评定有其共同点但也有很大差别。
二者的共同点是,品级反映了棉花质量,颜色级也是反映了棉花质量,但需要强调的是:颜色级和品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确定颜色级和品级的判断方法有本质上的区别。
品级是一项由三个条件综合确定的指标,即由成熟程度、色泽特征、轧工质量三条件构成,而每一条件还有若干要素。
如成熟程度有硬度、亮度、颜色;色泽特征有黄度和反射率;轧工质量有外观形态、短纤维率、杂质等。
要素和条件很复杂,没有类只有级别,完全不同于颜色级。
颜色级的确定要对照颜色级实物标准,先依据棉花的黄色深度判定类型,再按照棉花的明暗程度确定级别,不考虑棉花的成熟程度和轧工质量,两者之间没有等同。
颜色级依据黄色深度确定类型为白棉、淡点污棉、淡黄染棉、黄染棉4个类型。
依据棉花明暗程度将白棉分为5个级别,淡点污棉分3个级别,淡黄染棉分3个级别,黄染棉2个级别,共13个颜色级。
这是两种对棉花评价的方式,换句话说,是两种评价质量的体系。
其次,要充分了解棉花颜色级皮棉颜色特征。
由于新疆产棉区特殊的气候条件,温度高、沙壤土、昼夜温差大、雨水少、棉花生长周期长,棉花品质相对较好,因此主要以了解与白棉和淡点污棉相对应的皮棉颜色特征。
其他级别个别年份由于特殊的原因,会有少部分淡点污棉、淡黄染棉和黄染棉,不作为主要了解对象。
下面我们主要了解一下白棉和淡点污棉的颜色级文字描述特征:白棉一级乳白、特别明亮、晶亮、油亮,像牛奶一样的颜色。
感官检验棉花颜色级的几点体会自2008年至今,棉花颜色级验证和试点已经进行了九年。
国家已于2013年9月1日起在全面用颜色级代替品级指标,这是棉花检验体制改革的关键一环,也是我国向全面仪器化检验迈进的关键一步。
棉花颜色级检验对于棉花行业检验人员来说是新生事物,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检验才能提高准确性,下面就我个人谈几点工作体会。
标签:感官检验;棉花颜色级;体会1 要接受和理解颜色分级体系的理念接受和理解颜色分级体系的理念这是关键。
一个检验员不自觉接受和理解颜色级分级的理念,而是一味抱着固有观念去理解顏色级,那就不会得出正确的结论。
如,轧工差一些,就考虑这样的棉花定在某一级人们就不接受,而应当知道颜色级之外还有一个评价棉花质量的指标就是轧工。
这里就不得不提品级检验,品级是一项由三个条件综合确定的指标,即由色泽、成熟、轧工三条件构成,而每一条件还有若干要素。
如成熟有硬度、亮度、颜色;色泽有黄度和反射率;轧工有外观形态、短纤维率、杂质等。
要素和条件很复杂,没有类只有级别,完全不同于颜色级。
颜色级只是黄度和反射率,而且先按黄度划类,再按反射率划级,两者之间没有等同。
这是两种对棉花评价的方式,换句话说,是两种评价质量的体系。
就好比一个是中医高度综合医治,一个是西医分开医治,但是目的都一样,只是方式不同罢了。
从基础理论上讲,颜色是光的辐射能刺激视网膜而引起观察者通过视觉而获得的景象,颜色既有物理特性又有心理特性。
所以观察颜色,由三个属性,观察任何物体均是这三属性在人脑中综合反映,不能把其中任何一个属性单独提出。
经过探索,棉花的颜色基本上由两方面色相(饱和程度和明暗程度)决定,为了对其测量,才有了黄度(反映饱和程度)和反射率(反映明暗程度),对于棉花而言是这两方面在人大脑的综合反映。
而人对棉花颜色综合反应的好坏,是符合棉花颜色图划分的走势,这也是反射率与黄度划分不是水平线和垂直线而是斜线和曲线的原因。
了解这些,有助于正确理解和接受颜色分级体系的理念。
棉花颜色级感官检验探讨棉花颜色级感官检验探讨摘要:棉花颜色级分级体系是棉花质量检验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重点分析棉花颜色级感官检验的特点、手法以及与仪器检验准确率的判别进行全面综合论述,最后提出提升颜色级感官检验技术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棉花颜色级;感官检验;对策.棉花颜色等级测试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仪器测试;一种方法是感官进行测试。
仪器校准的调色板为溯源依据基础,主要测试棉花Rd和+b 值,可按颜色分类图设置颜色等级;感官测试基于反射和黄色,基于全面的物理标准确定颜色级别。
在理论上,两种测试方法的结果应是一致的,符合率也应该是能够达到较高比例。
但这两种方法有时差异极大,形成这种现象造成因很多,要解决此问题需要探讨影响仪器和感官测试的各种因素,并对它们影响程度进行比较分析。
1.棉花颜色级感官检验的特点1.1感官检验可过滤干扰因素棉花试样的色泽测量基于试样的复合表面,换句话说,色泽测量值代表了试样色泽构成中的纤维色泽、含杂数量色泽种类、表面粗糙度或光滑度的平均值。
也就是说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检验结果。
但执行感官检验的主体是人,他们可根据自己的检测经验灵活掌握,可以过滤掉一些因素的干扰,例如叶屑多、形态粗糙等,而仪器的测试系统是固定不变的,任何影响因素的微小变化都会影响其测试值。
这里必须强调的是,感官检验可以过滤掉一些干扰因素是针对经验丰富、技术水平高的检验员来说的,对于一些水平不高的检验员反而受干扰因素的影响更大,检验偏差更容易扩大。
1.2感官检验灵敏度高于仪器检验,但水平需参照物多年来分级人员的眼睛被认为是测量颜色的首要工具。
即使在今天,这仍是应用广泛的判断棉花颜色的主要方式。
然而人的主观判断确实存在一些不足,当人的眼睛对微小的颜色差别都很敏感时,并不适合判定颜色的绝对水平。
就像一个人已经出门了,并打算买一些与家里墙壁相同颜色的涂料,但是却没有带上一点样品或想要颜色的样照,买到的东西与可能与自己的需求有较大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