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颜色级分级检验
- 格式:ppt
- 大小:11.17 MB
- 文档页数:93
感官检验棉花颜色级的几点看法棉花颜色级是根据棉花黄色深度和反射率综合确定的,依据黄色深度确定棉花类型,依据反射率确定棉花颜色级别。
感官检验棉花颜色级就是对照棉花实物标准,并结合棉花颜色级文字描述,依据反射率和黄色深度,综合确定棉花颜色级。
自2013年9月1日正式实施棉花颜色级感官检验以来,通过半年多的实践,笔者认为要保证感官检验棉花颜色级的准确性,需掌握以下几点:对正确理解棉花颜色级文字描述的含义棉花颜色级文字描述分两部分,一是颜色特征,主要描述棉花颜色在人大脑中的综合反映;二是对应的籽棉形态,主要帮助检验人员了解皮棉对应的籽棉来源和成分,便于检验人员正确判定棉花颜色级。
官从文字描述可以看出,白棉给人的色感主要表现为“白”,如洁白、乳白和灰白,是棉花生长发育期未受病虫害、干旱、洪涝等自然因素影响或影响极小的棉花,包括正常的早期棉、中期棉、未受霜冻的晚期棉和个别早中期僵瓣棉。
白棉一级乳白或洁白,特别明亮,有油亮、晶亮感觉。
主要是早中期的优质白棉,棉瓣肥大,也有少量一般白棉。
二级乳白或洁白,明亮,给人明亮轻快的感觉。
主要是早中期好白棉,棉瓣大,也有少量雨锈棉和部分一般白棉。
三级白或乳白,稍亮,丝光稍有不明显,部分棉花开始出现呆白或灰暗感觉。
主要是早中期一般白棉和晚期好白棉,棉瓣大小都有,也有少量雨锈棉。
四级色白略有浅灰,无丝光,整体有发灰的感觉。
主要是早中期失去光泽的白棉。
五级色灰白或灰暗。
主要是受到较重污染的一般白棉。
如灰尘污染、烟熏污染等,这些污染纤维的突出表现是发灰发暗,但不发黄或发黄极少。
淡点污棉主要表现为“白中带黄”,如乳白带浅黄、乳白带阴黄、灰白带阴黄,是白棉中混有少量淡黄色的纤维,出现淡黄色的纤维斑点,即白棉中混入了少量僵瓣棉、病虫害棉和污染发黄的纤维,或白棉因存储条件不当、存储时间较长变黄、霉变。
淡点污棉一级表现为乳白带浅黄,稍有丝光,给人黄亮的感觉。
主要是白棉中混入了雨锈棉或少量僵瓣棉。
浅谈棉花颜色级判定的影响因素浅谈棉花颜色级判定的影响因素摘要:笔者以GB 1103.1―2012《棉花第1部分:锯齿加工细绒棉》宣贯教材及GB 1103.1―2012《棉花第1部分:锯齿加工细绒棉》为理论基础,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和走访了解,对影响棉花颜色级判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为更加准确严谨地判定棉花颜色级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棉花;颜色级;判定;影响因素1 引言棉花颜色级标准是依据黄色深度确定棉花类型,依据反射率确定棉花颜色级别的衡量标准。
棉花颜色级检验有两种方法:一是仪器检验法,二是感官检验法。
仪器测试通过HVI测试仪对棉花质量进行快速检验,以校准色板为溯源依据,测试棉花的Rd、+b值,根据颜色分级图定出颜色级;感官检验棉花颜色级则是对照棉花实物标准,并结合棉花颜色级文字描述,依据反射率和黄色深度,综合确定棉花颜色级。
2 颜色级判定的影响因素在日常检验中,检验员往往遇到感官检验与HVI检验结果不一致或检验员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检验但目光比对仍有较大偏差的情况出现。
本文就针对以上问题对影响棉花颜色级判定的因素做如下分析。
2.1 感官检验中的影响因素在棉花颜色级感官检验过程中,诸多因素影响着我们的判断,笼统地说涉及色彩物理学、光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因素。
同时还牵涉到检验员视觉和精神状态的相互关系。
2.1.1 棉花颜色分级室状况按照GB/T 13786标准,棉花颜色分级室应满足墙壁N8.5为好,天花板白色,地板约N7.5为宜,分级台以灰色为好。
在逐样检验颜色级过程中,室内光照度应在(750±100)xl范围内,光线应广泛地漫射。
在使用过程中,正确维护照明设备,以保证恰当的均匀的照明。
避免同一加工批棉花因光照强度的变化,判定结果出现大量同一类型但不同级别广泛分布的判定结果。
2.1.2 轧花工艺和轧花设备的影响新标准体系下,轧工质量分为好、中、差三个级别。
日常检验中存在的一个较为明显的问题是各加工厂设备配备参差不齐,轧花设备规格、型号和选配轧花工艺也多种多样,造成籽棉采摘过程中过多的棉叶等杂质在轧花工艺中未及时清除。
棉花颜色级检验的探索之路作者:叶芳来源:《中国纤检》2014年第07期中国棉花质量评价经历了两种体系,一是2013年前实行的以感官检验为主的“品级检验体系”,二是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推行的以仪器化检验为主的“颜色级检验体系”。
“品级检验体系”是人通过眼看手摸感觉棉花色泽特征、成熟程度、轧工质量一个综合的评判结果,就好比中医号脉,用一根手指通过脉象就可以简单地给出一个综合身体状况评价,但不能给出一个更准确的病因,在“品级检验体系”中,品级就代表了棉花的品质。
“颜色级检验体系”中颜色级并不完全代表棉花的品质,仅表示颜色状况,要加上一系列的物理指标如克隆值、断裂比强度等,综合评判才能表示棉花的综合品质,颜色级与品级在体现棉花品质上有较大的区别。
品级检验没有任何仪器即可以得出测试值,其检验依据靠的是文字标准的描述和每年权威部门制作的品级实物标准,没有一个量化的指标来衡量检验正确与否;颜色级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感官检验无法衡量的情况,用仪器的测试数值来衡量人眼检验正确与否。
分级人员的眼睛被认为是测量颜色的首要工具,它对颜色差异的敏感程度远远高于HVI,但人的主观判断存在一些主观不足,持久性和稳定性不好,不适合判定颜色的绝对水平,不如仪器检验测试的准确。
200多年的事实证明,棉花颜色不仅影响产品的外观感觉,棉纤维的许多特性都与颜色有关,颜色是决定棉花品质的首要因素。
“颜色级分级检验体系”采用棉花大容量快速测定仪来进行棉花黄度值和反射率的测定。
棉花本身色调基本不变,用黄色程度和明暗程度就足以表示颜色等级的特性,棉花的颜色级是以反射率(Rd)来分等级,以黄度(+b)来划分类型。
棉花根据黄色程度划分为白棉、淡点污棉、淡黄染棉、黄染棉4种类型,根据反射率,白棉分5个级,淡点污棉分3个级,淡黄染棉分3个级,黄染棉分2个级,共13个级别。
颜色级用两位数字表示,第一位是级别,第二位是类型。
中国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的任务之一就是要逐步用HVI检验的由可以量化数值比较的颜色级来取代手感目测的人工品级检验。
棉花颜色级实物标准
棉花颜色级实物标准是根据棉花的外观颜色、纯度和光泽等指标来对棉花进行评定和等级划分的标准。
通常来说,棉花颜色级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等级:
1. 一级棉:颜色白度高,纤维长度均匀,纤维强度高。
2. 二级棉:颜色略有不均匀,但整体颜色仍较白,纤维长度和强度较好。
3. 三级棉:颜色稍有不均匀,纤维长度和强度相对较好。
4. 四级棉:颜色较为不均匀,且稍有杂质,纤维长度和强度一般。
5. 五级棉:颜色不均匀,有明显的杂质,纤维长度和强度较差。
以上是一种常见的棉花颜色级实物标准,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会有略微不同的标准和命名方法。
这些颜色级标准旨在帮助棉花产业对棉花的质量进行评估和交易。
一般来说,颜色级越高的棉花,纤维质量更好,适合生产高品质的棉纺织品。
棉花颜色级感官检验探讨棉花颜色级感官检验探讨摘要:棉花颜色级分级体系是棉花质量检验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重点分析棉花颜色级感官检验的特点、手法以及与仪器检验准确率的判别进行全面综合论述,最后提出提升颜色级感官检验技术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棉花颜色级;感官检验;对策.棉花颜色等级测试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仪器测试;一种方法是感官进行测试。
仪器校准的调色板为溯源依据基础,主要测试棉花Rd和+b 值,可按颜色分类图设置颜色等级;感官测试基于反射和黄色,基于全面的物理标准确定颜色级别。
在理论上,两种测试方法的结果应是一致的,符合率也应该是能够达到较高比例。
但这两种方法有时差异极大,形成这种现象造成因很多,要解决此问题需要探讨影响仪器和感官测试的各种因素,并对它们影响程度进行比较分析。
1.棉花颜色级感官检验的特点1.1感官检验可过滤干扰因素棉花试样的色泽测量基于试样的复合表面,换句话说,色泽测量值代表了试样色泽构成中的纤维色泽、含杂数量色泽种类、表面粗糙度或光滑度的平均值。
也就是说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检验结果。
但执行感官检验的主体是人,他们可根据自己的检测经验灵活掌握,可以过滤掉一些因素的干扰,例如叶屑多、形态粗糙等,而仪器的测试系统是固定不变的,任何影响因素的微小变化都会影响其测试值。
这里必须强调的是,感官检验可以过滤掉一些干扰因素是针对经验丰富、技术水平高的检验员来说的,对于一些水平不高的检验员反而受干扰因素的影响更大,检验偏差更容易扩大。
1.2感官检验灵敏度高于仪器检验,但水平需参照物多年来分级人员的眼睛被认为是测量颜色的首要工具。
即使在今天,这仍是应用广泛的判断棉花颜色的主要方式。
然而人的主观判断确实存在一些不足,当人的眼睛对微小的颜色差别都很敏感时,并不适合判定颜色的绝对水平。
就像一个人已经出门了,并打算买一些与家里墙壁相同颜色的涂料,但是却没有带上一点样品或想要颜色的样照,买到的东西与可能与自己的需求有较大差别。
棉花品级标准棉花品级标准棉花品级标准是衡量棉花质量的重要指标,包括颜色分级、轧工质量、长度分级、强度分级、马克隆值分级、异性纤维含量、残留物含量、整齐度指数、长度不匀率、短纤维指数、黄根率、反射率(Rd)和黄色深度(+b)、成熟度指数(MFI)、残渣率、棉结和毛球含量、病虫害、回潮率和公定重量等指标。
一、颜色分级颜色分级是棉花品级的重要指标之一,主要根据棉花的色泽、颜色分布和马克隆值等指标进行分级。
色泽是指棉花的亮度和饱和度,颜色分布是指棉花中各种颜色的分布情况,马克隆值则反映了棉纤维的细度和成熟度。
根据这些指标,棉花可以分为白棉、淡色棉、淡黄棉、黄棉和灰棉等不同品级。
二、轧工质量轧工质量是衡量棉花加工质量的重要指标,包括籽棉加工精度和杂质含量等。
优质的棉花应该不含杂质和残留物,加工精度高,纤维伸直度高,表面光滑,手感柔软。
相反,低质量的棉花杂质含量高,加工精度低,纤维伸直度差,表面粗糙,手感不良。
三、长度分级长度分级是根据棉纤维的长度、整齐度和杂质等指标进行分级的。
根据国家标准,棉花可以分为25毫米、31毫米和35毫米三个长度品级。
一般来说,长度越长,整齐度越高,品质也越好。
此外,异性纤维含量和残留物含量也是影响长度分级的重要因素。
四、强度分级强度分级是根据棉纤维的断裂长度和抗张强度等指标进行分级的。
强度越高的棉花,耐用性和穿着性能越好。
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控制采摘和加工工艺等手段来提高棉纤维的强度。
五、马克隆值分级马克隆值是反映棉纤维细度和成熟度的指标,马克隆值越高,棉纤维越细,成熟度越高,品质越好。
根据马克隆值的大小,棉花可以分为粗绒棉、中绒棉和细绒棉等不同品级。
六、异性纤维含量异性纤维是指混入棉花中的非棉纤维物质,如化学纤维、毛发、丝线等。
异性纤维含量过高会影响棉花的质量和纯度,因此在采购和加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
七、残留物含量残留物含量是指棉花中残留的杂质和污物,如叶子、枝干、昆虫等。
棉花颜色等级分类一、淡色棉花淡色棉花是指颜色较浅的棉花品种,通常呈现出白色或浅灰色。
这类棉花的颜色等级较高,品质优良,被广泛用于纺织品制造中。
二、中色棉花中色棉花是指颜色较为中等的棉花品种,通常呈现出浅黄色或浅棕色。
这类棉花的颜色等级属于中等水平,品质良好,适用于纺织品的生产。
三、深色棉花深色棉花是指颜色较深的棉花品种,通常呈现出深黄色或深棕色。
这类棉花的颜色等级较低,品质一般,多用于制作低档纺织品。
棉花颜色等级的分类主要是根据棉纤维的颜色深浅来划分的,而棉纤维的颜色则受到生长环境、品种遗传等因素的影响。
淡色棉花因其颜色较浅,纤维较洁净,在纺织过程中更容易染色,可以生产出颜色鲜艳的织物。
中色棉花的颜色适中,纤维质地均匀,适用于生产各类纺织品。
而深色棉花因颜色较深,纤维质地较差,一般用于制作低档纺织品或者工业用途。
在纺织品制造过程中,棉花颜色等级的分类对于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淡色棉花通常被用于制作高档纺织品,如高级衬衫、床上用品等,因其纤维质地好,染色效果佳,可以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
中色棉花则适用于制作日常穿着的衣物,如T恤、牛仔裤等,因其性价比较高,能够满足大众消费需求。
而深色棉花则多用于制作工装、防护服等工业产品,因其纤维质地一般,颜色较深,适合用于耐磨、耐脏的场合。
棉花颜色等级的分类还对于棉花的价格形成起到一定的影响。
淡色棉花由于其品质优良,供应相对较少,价格较高。
中色棉花由于产量较大,价格适中。
而深色棉花由于品质一般,价格较低。
棉花颜色等级的分类是根据棉纤维的颜色深浅进行划分的。
淡色棉花颜色等级高,品质优良,适用于制作高档纺织品;中色棉花适中,适用于制作日常穿着的衣物;深色棉花颜色等级低,品质一般,多用于工业产品制造。
这种分类不仅在纺织品制造中起到重要作用,也对棉花的价格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对于棉花种植和纺织行业来说,科学准确地划分棉花颜色等级具有重要意义。
简述棉花进行颜色级检验的结果计算方法本文旨在介绍棉花颜色级检验的计算方法,帮助读者了解如何对棉花的颜色进行评估。
棉花的颜色级检验是评估棉花颜色的一种方法。
在该检验中,棉花的颜色将被分为不同的级别,以便确定其质量。
下面将介绍棉花颜色级检验的结果计算方法。
1. 颜色级检验的基本原理
颜色级检验是基于人眼对颜色的感知进行的。
在检验过程中,将棉花样品放置在一个标准光源下,并比较其颜色与已知标准颜色的差异。
然后,根据差异的程度,将棉花的颜色分为不同的级别。
2. 颜色级检验的计算方法
在棉花颜色级检验中,使用的计算方法是色差公式。
色差公式用于计算两个颜色之间的差异。
在该检验中,将使用色差公式来计算棉花样品的颜色与标准颜色之间的差异。
色差公式如下:
ΔE = √[(R2 - R1)2 + (G2 - G1)2 + (B2 - B1)2]
其中,ΔE 表示两个颜色之间的色差,R1、G1、B1 表示第一个颜色的 RGB 值,R2、G2、B2 表示第二个颜色的 RGB 值。
在棉花颜色级检验中,将使用色差公式来计算棉花样品与标准颜色之间的色差。
然后,将根据色差的程度将棉花的颜色分为不同的级
别。
3. 颜色级检验的结果表示
在棉花颜色级检验中,结果通常表示为棉花的颜色级别。
级别通常分为 1-5 级,其中 1 级表示颜色最好,5 级表示颜色最差。
级别越高,颜色越差。
棉花颜色级检验的结果计算方法是基于色差公式进行的。
初探我国棉花质量检验及分级检验方面技术质量检验一、前言西方国家对棉花的检验普遍采用HVI检验的方法。
棉花的HVI检验对于环境的要求是在恒温恒湿室进行,并对检验场所进行温湿度进行时时的监控。
对于棉花品级的确定来说,主要是以成熟程度、色泽特征和轧工质量等标准结合品级实物标准作为定级依据的。
二、我国棉花质量及分级检验技术(一)、抽样1、抽样应具有代表性。
2、收购棉籽采取多点随机取样方法。
收购棉籽每500kg(不足500kg的按500kg计)抽样数量不少于1.5kg。
3、成包皮棉中大包棉采取逐包检验抽样,使用专用取样装置,在每个棉包两侧面中部分别切取长260mm、宽105mm或124mm,重量不少于125kg的切割样品。
(二)、检验项目1、籽棉收购检验项目:品级、长度、回潮率、含杂率、籽棉公定衣分率、籽棉折合皮棉的公定重量。
2、成包皮棉中逐包检验项目包括:品级、长度、马克隆值、异性纤维、回潮率、含杂率、长度整齐度指数、断裂比强度、反射率、黄色深度、色特征级。
(三)、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品级根据棉花的成熟程度、色泽特征、扎工质量、棉花品级分为七个级,即1—7级,三级为标准级。
2、主体品级:按批检验时,占80%及以上的品级,其余品级仅于其相邻。
3、检验棉花品级应在具备模拟昼光或北向昼光条件的棉花分级室内进行。
检验时手持棉样压平、握紧,使棉样密度与品级实物标准密度相近,在实物标准旁进行对照确定品级。
4、黄棉、灰棉、拔杆剥桃棉,最高品级不超过四级。
5、近年来,由于棉花市场的无序竞争激烈,加上不法商贩的骚扰、掺瓣、混等级现象日趋严重。
这也是造成加工品级下降,衣亏增加的原因,在实际收购中对品级要从严掌握。
·长度1、棉花长度检验可采取手扯尺量法检验和HVI检验,以HVI检验为准。
HVI测定的棉花上半部平均长度。
2、棉花纤维长度以1mm为级距。
3、取消了对五级棉花的长度限制,按实际长度确定,但六、七级均按25mm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