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色级
- 格式:ppt
- 大小:6.21 MB
- 文档页数:55
要掌握颜色级与品级的区别作者:张立颇来源:《中国纤检》2012年第21期要更好地掌握颜色级检验,我们就要掌握颜色级与品级的一些本质上的区别,以帮助我们理解颜色级检验。
首先,品级具有一些弊端。
一是品级实物标准的色泽特征未能覆盖所有棉花颜色的范围。
品级仅覆盖了棉花色谱的很小一部分,其他颜色范围的棉花品级就只能靠文字规定和检验员的经验来综合了。
二是品级检验体系中有多套实物标准,各省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作各省份的实物标准,使得全国各地同一品级的棉花色泽特征并不完全相同。
而颜色级检验体系中全国只有一套标准。
三是品级检验要求是成熟度、色泽特征、轧工质量三条件结合,但如何结合不明确,三条件各自的权重随条件变化,检验员很难掌握。
由于综合定级难度大,部分经验不足的检验员仅按黄度分级。
四是品级对纺织企业配棉指导作用逐渐减小。
随着各项物理指标测试技术的发展,纺织配棉基本侧重于各项指标的应用。
品级所能代表的综合品质,被各项测试指标取代,配棉时,品级本身已没有多大意义。
如果把品级当做色泽指标来应用,就不如直接测试颜色指标更准确。
五是品级不能仪器化检验。
其次,颜色级检验与品级检验有概念上的区别。
“品级检验”是人通过眼看手摸感觉棉花色泽、成熟度、轧工质量给出一个综合的评判结果,在“品级检验体系”中品级就代表了棉花品质;“颜色级检验”,颜色级并不完全代表棉花品质,仅表示颜色状况,要加上一系列的物理指标(如马克隆值、断裂比强度等),综合评判才能表示棉花综合品质,颜色级与品级在体现棉花品质上有较大的区别。
但由于色泽在品级检验中占有很大比例,品级和颜色级检验概念极易混淆,特别是对我们长期从事品级检验人员来说,理解颜色级必须时刻牢记它们概念上的区别。
棉花品级不分类型,而颜色级将棉花分白棉、淡点污棉、淡黄染棉、黄染棉四个类型,因此棉花的品级与颜色级二者之间不可能一一对应,也无法进行转换。
从总体上说,颜色级高的棉花品级也高,颜色级低的棉花品级也低。
感官检验棉花颜色级的几点看法棉花颜色级是根据棉花黄色深度和反射率综合确定的,依据黄色深度确定棉花类型,依据反射率确定棉花颜色级别。
感官检验棉花颜色级就是对照棉花实物标准,并结合棉花颜色级文字描述,依据反射率和黄色深度,综合确定棉花颜色级。
自2013年9月1日正式实施棉花颜色级感官检验以来,通过半年多的实践,笔者认为要保证感官检验棉花颜色级的准确性,需掌握以下几点:对正确理解棉花颜色级文字描述的含义棉花颜色级文字描述分两部分,一是颜色特征,主要描述棉花颜色在人大脑中的综合反映;二是对应的籽棉形态,主要帮助检验人员了解皮棉对应的籽棉来源和成分,便于检验人员正确判定棉花颜色级。
官从文字描述可以看出,白棉给人的色感主要表现为“白”,如洁白、乳白和灰白,是棉花生长发育期未受病虫害、干旱、洪涝等自然因素影响或影响极小的棉花,包括正常的早期棉、中期棉、未受霜冻的晚期棉和个别早中期僵瓣棉。
白棉一级乳白或洁白,特别明亮,有油亮、晶亮感觉。
主要是早中期的优质白棉,棉瓣肥大,也有少量一般白棉。
二级乳白或洁白,明亮,给人明亮轻快的感觉。
主要是早中期好白棉,棉瓣大,也有少量雨锈棉和部分一般白棉。
三级白或乳白,稍亮,丝光稍有不明显,部分棉花开始出现呆白或灰暗感觉。
主要是早中期一般白棉和晚期好白棉,棉瓣大小都有,也有少量雨锈棉。
四级色白略有浅灰,无丝光,整体有发灰的感觉。
主要是早中期失去光泽的白棉。
五级色灰白或灰暗。
主要是受到较重污染的一般白棉。
如灰尘污染、烟熏污染等,这些污染纤维的突出表现是发灰发暗,但不发黄或发黄极少。
淡点污棉主要表现为“白中带黄”,如乳白带浅黄、乳白带阴黄、灰白带阴黄,是白棉中混有少量淡黄色的纤维,出现淡黄色的纤维斑点,即白棉中混入了少量僵瓣棉、病虫害棉和污染发黄的纤维,或白棉因存储条件不当、存储时间较长变黄、霉变。
淡点污棉一级表现为乳白带浅黄,稍有丝光,给人黄亮的感觉。
主要是白棉中混入了雨锈棉或少量僵瓣棉。
对棉花新标准主体颜色级的理解作者:陈志国来源:《中国纤检》2013年第15期棉花新标准不单纯是名称上的改变,主要从内容和意义上有了较大区别。
过去棉花的品级单独表示棉花的级别,而现在颜色级不但表示棉花的级别还表示棉花的类型。
可见,无论从名称上还是从表达的意义上都更代表棉花的特征。
从棉花颜色分级图上看,棉花反射率反映的是棉花级别(纵坐标),黄色深度反映的是棉花的类型(横坐标),棉花具有4个类型13个级。
在棉花实际收购加工成成包皮棉的情况下,单包皮棉检验结果只能代表本包皮棉的棉花颜色级;要是组成批次,一个批次组成同类型同颜色级的棉花对农户副产品而言难度很大,就需要有相邻颜色级的棉花才能进行组批。
标准规定组批棉花“按批检验时,占有80%及以上的颜色级,其余颜色级仅与其相邻,且类型不超过2个、级别不超过3个”。
主体颜色级的确定,需要准确把握相邻颜色级的概念。
在二维空间中,相邻包含上下相邻、左右相邻和对角相邻几种情况。
从相邻颜色及图上看,淡点污棉2级的棉花,其最多相邻的颜色级就有6个、类型有3个,因此鉴别组批棉花是否有主体颜色级需要充分理解主体颜色级的概念。
其定义主要包括四层含义:一是针对按批检验的棉花;二是一批棉花中主体颜色级棉花要占80%及以上;三是其余的颜色级要与主体颜色级相邻;四是一批棉花中,包括主体颜色级在内,颜色级不能超过3个、类型不能超过2个。
如果一批棉花中,一个颜色级若没有占到80%及以上,或者颜色级超过了3个,或者颜色级类型超过了2个,或者有的颜色级不与主体颜色级相邻,这批棉花就没有主体颜色级。
下面用组批棉花举例说明主体品级:(一)颜色级的计算:一批棉花,180件,抽样10%,18个样品。
经检验颜色级22的15个,32的1个,31的1个,13的1个,计算这批棉花各颜色级的比例及有无主体颜色级。
解:22颜色级:15/18×100%=83.33%;32颜色级: 1/18×100%=5.56%;31颜色级: 1/18×100%=5.56%;13颜色级: 1/18×100%=5.56%。
对棉花新标准主体颜色级的理解
一、颜色级定义
棉花新标准中的颜色级是指棉花的外观颜色特征,按照黄度、反射率和色调值进行分类。
颜色级是棉花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直接影响着棉花的商业价值和纺织加工效果。
二、颜色级分类
根据棉花新标准,颜色级分为白棉、淡点污棉、淡黄染棉、黄染棉共四类,每类又分为五个级别,从一级到四级黄度逐渐增加,四级为最黄。
三、颜色级与质量的关系
颜色级与棉花的质量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颜色级越高的棉花,其品质越好,价格也越高。
这是因为颜色级高的棉花通常具有更好的纤维长度、强度和细度,更适合纺织加工。
而颜色级低的棉花则可能存在一些质量问题,如杂质多、色泽差等。
四、颜色级评定方法
颜色级的评定主要采用人工评级和仪器测试两种方法。
人工评级主要依赖于评级人员的视觉判断,这种方法主观性较大,但可以充分利用人的经验。
仪器测试则是通过专业的测色仪器对棉花的颜色进行客观测量,这种方法更加准确和客观。
五、颜色级对纺织的影响
颜色级对纺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产品质量:颜色级高的棉花可以纺出更高质量的纱线,提高纺织品的品质。
生产效率:颜色级一致的棉花可以减少配棉的次数和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市场需求:不同的颜色级对应不同的市场需求,符合市场需求的颜色级可以提高棉花的销售价格。
环保要求:一些深色系的棉花可能含有更多的染料残留,不符合环保要求,因此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监管。
总之,颜色级是棉花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棉花生产和纺织加工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棉花生产和贸易中,需要加强对颜色级的理解和应用,提高棉花的品质和纺织品的品质。
布偶眼睛颜色级布偶猫眼睛颜色定型布偶猫的眼睛一般都是蓝色的,在饲养布偶猫的时候需要清楚,一般在布偶猫成年之后眼睛的颜色就定型了。
布偶猫的眼睛可是判断纯种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首先纯种的布偶猫眼睛肯定是蓝色的,一般蓝色越清透、颜色越纯正的,有种宝石的质感,那就说明血统越纯正。
如果蓝的不明显可能是混血猫咪,但是有一点要注意的是,布偶猫在幼猫时期刚开始眨眼的时候,眼睛是蓝灰色的,这是因为表面有一层膜,等到两三个月后,蓝色才会真正的显现出来。
布偶猫,又称布拉多尔(Ragdoll),发源于美国,是一种杂交品种宠物猫。
是现存体型最大、体重最重的猫之一。
头呈楔形,眼大而圆,被毛丰厚,四肢较长且富有肉感,尾长,身体柔软,毛色有重点色、手套色或双色等等。
布偶猫较为温顺好静,对人友善。
其美丽优雅又非常类似于狗的性格(Puppycat)而又被称为"仙女猫","小狗猫"。
特殊的外貌和温和的性格是布偶猫最大的特点之一。
布偶猫是很会讨好主人的,它喜欢和主人一起玩。
布偶猫眼睛什么颜色布偶猫的眼睛可以有多蓝?为了回答你的问题,特意找来闺蜜家的布偶!猫咪的眼睛里真的没有颜色吗?猫咪对色彩感知是有限的,但是它们是能够看到颜色的,它们只能看到蓝色、灰色、黄色和绿色。
看不到红色,对于它们来说,色觉远不如对声音、气味和动作的感知重要。
所以猫咪是可以看到颜色的。
纯种布偶猫有什么特点?布偶猫长相甜美,性格温顺,就像一只布偶一样。
很多人都喜欢布偶猫,那你知道怎么判断布偶猫是否纯种吗?血统纯正的布偶猫一般有这5个特点,很多人养的都是串,你家猫纯吗?1、硕大的体型血统纯正的布偶猫体型是比较大的,成年的公布偶猫一般在12-14斤,母猫则有8-10斤左右。
布偶猫是现存体型最大、体重最重的纯种猫之一。
如果你家布偶猫没有达到这个体重标准,很瘦弱,那么它很有可能不是纯种的!2、类似等边三角形的头部想知道布偶猫纯不纯,还可以看它的头部,布偶猫的头型不会太小,形状类型一个等边三角形。
棉花仓单注册标准是什么棉花仓单注册时间的规定
经仪器化公证检验的国产商品棉注册仓单,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质量
国产皮辊加工细绒棉具体要求如下:
1、品级:一至七级(仓单质押为一至四级);
2、品级比例:经仪器化公检的商品棉须按同一品级组批;未经仪器化公检的商品棉主体品级比例不得低于70%,其余品级须与主体品级相邻;
3、长度:不低于27mm;
4、马克隆值:A、B、C级(仓单质押A级、B级和C级C2档);
5、回潮率:回潮率不得超过10%;
6、检验证书有效期:12个月以内。
国产锯齿加工细绒棉具体要求如下:
1颜色级:白棉一至五级,淡点污棉一至三级,淡黄染棉一至三级,黄染棉一至二级(仓单质押为:白棉一至四级,淡点污棉一至二级);
2颜色级比例:经仪器化公检的商品棉组批时,主体颜色级比例不得低于80%,其余颜色级仅与其相邻,且类型不超过2个,级别不超过3个;
3长度:不低于27mm,且组批时不超过3个连续长度级;
4马克隆值:A、B、C级(仓单质押A级、B级和C级C2档);
5轧工质量:P1至P3档;
6长度整齐度:U1至U5档(仓单质押为:U1至U4档);
7断裂比强度:S1至S5档(仓单质押为:S1至S4档);
8回潮率:回潮率不得超过10%;
9检验证书有效期:12个月以内。
浅谈棉花颜色级指标在配棉中的应用作者:陈兆顺来源:《中国纤检》2014年第11期新棉花标准GB 1103.1—2012《棉花第1部分:锯齿加工细绒棉》用颜色级分级体系取代品级指标,推出了全新的满足仪器化检验要求的颜色级指标,颜色级指标在纺织配棉中对色差控制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纺织企业在配棉时对原棉色泽差异的控制可以减少色差的产生。
主体颜色级和混合棉颜色级GB 1103.1—2012《棉花第1部分:锯齿加工细绒棉》标准规定,主体颜色级“按批检验时,占有80%及以上的颜色级,其余颜色级仅与其相邻,且类型不超过2个,级别不超过3个”。
主体颜色级的规定对棉花组批以及纺织配棉中的混合棉颜色级的稳定性起关键作用。
主体颜色级中强调其余颜色级仅与其相邻,决定了一批棉花反射率(Rd)和黄色深度(+b)指标在颜色分级图上呈现为片状分布。
这样可以确保混合棉颜色级在颜色分级图上呈连续片状分布,一批棉花中的其余颜色级与另一批棉花其余颜色级重叠的可能性增大,减少混合棉颜色级在颜色分级图中呈散射状分布,提高混合棉颜色级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混合棉颜色级对棉纱色差的影响在纺织配棉中,配棉需根据纺纱品种不同的质量要求,将不同特性指标的原棉按一定比例混合形成混合棉。
棉纱色差的产生主要是原棉成熟度差异过大引起的颜色和吸色率的差异,在混棉时混棉不匀出现的染色差异。
而原棉成熟度是棉花质量的一项内在综合性指标,与原棉的反射率(Rd)、马克隆值有着密切的关系,成熟度正常的棉花,精亮而有光泽,吸色性能好,织物染色均匀。
混合棉颜色级根据配棉成分中各组合批棉花的反射率(Rd)和黄色深度(+b)值的平均值表示,要保持混合棉主体颜色级的稳定,就要控制配棉过程中每次接批棉花的反射率(Rd)和黄色深度(+b)的极值和混合棉的反射率(Rd)和黄色深度(+b)值的变异系数(CV)。
混合棉中主体颜色级的稳定,相对较小的反射率(Rd)和黄色深度(+b)值的极差,是控制棉纱色差的关键指标之一。
浅谈棉花颜色级判定的影响因素摘要:笔者以GB 1103.1―2012《棉花第1部分:锯齿加工细绒棉》宣贯教材及GB 1103.1―2012《棉花第1部分:锯齿加工细绒棉》为理论基础,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和走访了解,对影响棉花颜色级判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为更加准确严谨地判定棉花颜色级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棉花;颜色级;判定;影响因素1 引言棉花颜色级标准是依据黄色深度确定棉花类型,依据反射率确定棉花颜色级别的衡量标准。
棉花颜色级检验有两种方法:一是仪器检验法,二是感官检验法。
仪器测试通过HVI测试仪对棉花质量进行快速检验,以校准色板为溯源依据,测试棉花的Rd、+b值,根据颜色分级图定出颜色级;感官检验棉花颜色级则是对照棉花实物标准,并结合棉花颜色级文字描述,依据反射率和黄色深度,综合确定棉花颜色级。
2 颜色级判定的影响因素在日常检验中,检验员往往遇到感官检验与HVI检验结果不一致或检验员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检验但目光比对仍有较大偏差的情况出现。
本文就针对以上问题对影响棉花颜色级判定的因素做如下分析。
2.1 感官检验中的影响因素在棉花颜色级感官检验过程中,诸多因素影响着我们的判断,笼统地说涉及色彩物理学、光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因素。
同时还牵涉到检验员视觉和精神状态的相互关系。
2.1.1 棉花颜色分级室状况按照GB/T 13786标准,棉花颜色分级室应满足墙壁N8.5为好,天花板白色,地板约N7.5为宜,分级台以灰色为好。
在逐样检验颜色级过程中,室内光照度应在(750±100)xl范围内,光线应广泛地漫射。
在使用过程中,正确维护照明设备,以保证恰当的均匀的照明。
避免同一加工批棉花因光照强度的变化,判定结果出现大量同一类型但不同级别广泛分布的判定结果。
2.1.2 轧花工艺和轧花设备的影响新标准体系下,轧工质量分为好、中、差三个级别。
日常检验中存在的一个较为明显的问题是各加工厂设备配备参差不齐,轧花设备规格、型号和选配轧花工艺也多种多样,造成籽棉采摘过程中过多的棉叶等杂质在轧花工艺中未及时清除。
感官检验棉花颜色级的几点体会自2008年至今,棉花颜色级验证和试点已经进行了九年。
国家已于2013年9月1日起在全面用颜色级代替品级指标,这是棉花检验体制改革的关键一环,也是我国向全面仪器化检验迈进的关键一步。
棉花颜色级检验对于棉花行业检验人员来说是新生事物,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检验才能提高准确性,下面就我个人谈几点工作体会。
标签:感官检验;棉花颜色级;体会1 要接受和理解颜色分级体系的理念接受和理解颜色分级体系的理念这是关键。
一个检验员不自觉接受和理解颜色级分级的理念,而是一味抱着固有观念去理解顏色级,那就不会得出正确的结论。
如,轧工差一些,就考虑这样的棉花定在某一级人们就不接受,而应当知道颜色级之外还有一个评价棉花质量的指标就是轧工。
这里就不得不提品级检验,品级是一项由三个条件综合确定的指标,即由色泽、成熟、轧工三条件构成,而每一条件还有若干要素。
如成熟有硬度、亮度、颜色;色泽有黄度和反射率;轧工有外观形态、短纤维率、杂质等。
要素和条件很复杂,没有类只有级别,完全不同于颜色级。
颜色级只是黄度和反射率,而且先按黄度划类,再按反射率划级,两者之间没有等同。
这是两种对棉花评价的方式,换句话说,是两种评价质量的体系。
就好比一个是中医高度综合医治,一个是西医分开医治,但是目的都一样,只是方式不同罢了。
从基础理论上讲,颜色是光的辐射能刺激视网膜而引起观察者通过视觉而获得的景象,颜色既有物理特性又有心理特性。
所以观察颜色,由三个属性,观察任何物体均是这三属性在人脑中综合反映,不能把其中任何一个属性单独提出。
经过探索,棉花的颜色基本上由两方面色相(饱和程度和明暗程度)决定,为了对其测量,才有了黄度(反映饱和程度)和反射率(反映明暗程度),对于棉花而言是这两方面在人大脑的综合反映。
而人对棉花颜色综合反应的好坏,是符合棉花颜色图划分的走势,这也是反射率与黄度划分不是水平线和垂直线而是斜线和曲线的原因。
了解这些,有助于正确理解和接受颜色分级体系的理念。
浅谈颜色级与品级的区别要更好地掌握颜色级检验,我们就要掌握颜色级与品级的一些本质上的区别,以帮助我们理解颜色级检验。
首先,品级具有一些弊端。
一是品级实物标准的色泽特征未能覆盖所有棉花颜色的范围。
品级仅覆盖了棉花色谱的很小一部分,其他颜色范围的棉花品级就只能靠文字规定和检验员的经验来综合了。
二是品级检验体系中有多套实物标准,各省份根据自己的实际惰况制作各省份的实物标准,使得全国各地同一品级的棉花色泽特征并不完全相同。
而颜色级检验体系中全国只有一套标准。
三是品级检验要求是成熟度、色泽特征、轧工质量三条件结合,但如何结合不明确,三条件各自的权重随条件变化、检验员很难掌握。
由于综合定级难度大、部分经验不足的检验员仅按黄度分级。
四是品级对纺织企业配棉指导作用逐渐减小。
随着各项物理指标测试技术的发展、纺织配棉基本侧重于各项指标的应用。
品级所能代表的综合品质,被各项测试指标取代,配棉时、品级本身已没有多大意义。
如果把品级当做色泽指标来应用,就不如直接测试颜色指标更准确。
五是品级不能仪器化检验。
其次,颜色级检验与品级检验有概念上的区别。
“品级检验”是人通过眼看手模感觉棉花色泽、成熟度、轧工质量给出一个综合的评判结果,在“品级检验体系”中品级就代表了棉花品质: “颜色级检验”,颜色级并不完全代表棉花品质,仅表示颜色状况,要加上一系列的物理指标(如马克隆值、断裂比强度等),综合评判才能表示棉花综合品质,颜色级与品级在体现棉花品质上有较大的区别。
但由于色泽在品级检验中占有很大比例、品级和颜色级检验概念极易混淆,特别是对我们长期从事品级检验人员来说、理解颜色级必须时刻牢记它们概念上的区别。
棉花品级不分类型,而颜色级将棉花分白棉、淡点污棉、淡黄染棉、黄染棉四个类型,因此棉花的品级与颜色级二者之间不可能一一对应,也无法进行转换。
从总体上说,颜色级高的棉花品级也高,颜色级低的棉花品级也低。
颜色级高的棉花,品级没有太低的;颜色级低的棉花,品级没有太高的。
简述棉花进行颜色级检验的结果计算方法本文旨在介绍棉花颜色级检验的计算方法,帮助读者了解如何对棉花的颜色进行评估。
棉花的颜色级检验是评估棉花颜色的一种方法。
在该检验中,棉花的颜色将被分为不同的级别,以便确定其质量。
下面将介绍棉花颜色级检验的结果计算方法。
1. 颜色级检验的基本原理
颜色级检验是基于人眼对颜色的感知进行的。
在检验过程中,将棉花样品放置在一个标准光源下,并比较其颜色与已知标准颜色的差异。
然后,根据差异的程度,将棉花的颜色分为不同的级别。
2. 颜色级检验的计算方法
在棉花颜色级检验中,使用的计算方法是色差公式。
色差公式用于计算两个颜色之间的差异。
在该检验中,将使用色差公式来计算棉花样品的颜色与标准颜色之间的差异。
色差公式如下:
ΔE = √[(R2 - R1)2 + (G2 - G1)2 + (B2 - B1)2]
其中,ΔE 表示两个颜色之间的色差,R1、G1、B1 表示第一个颜色的 RGB 值,R2、G2、B2 表示第二个颜色的 RGB 值。
在棉花颜色级检验中,将使用色差公式来计算棉花样品与标准颜色之间的色差。
然后,将根据色差的程度将棉花的颜色分为不同的级
别。
3. 颜色级检验的结果表示
在棉花颜色级检验中,结果通常表示为棉花的颜色级别。
级别通常分为 1-5 级,其中 1 级表示颜色最好,5 级表示颜色最差。
级别越高,颜色越差。
棉花颜色级检验的结果计算方法是基于色差公式进行的。
纤·标准论坛Fiber · Standard Forum棉花是战略物资也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物资,日常生活中与我们最贴近的莫过于用棉花制成的棉被了。
目前我国棉被中梳棉胎的国家标准是GB/T 35932—2018《梳棉胎》[1]。
该标准详细说明了梳棉胎的检验检测方法及要求,以此来判定梳棉胎的品级,提高产品质量。
本文对该标准中梳棉颜色级判定的准确性进行了探讨。
1 GB/T 35932中梳棉颜色级检验试验方法GB/T 35932—2018《梳棉胎》把梳棉胎级别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划分的指标主要有梳棉颜色级、含杂率、马克隆值等,其中颜色级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
GB/T 35932中梳棉颜色级试验方法按GB 1103.1 [2] 规定执行,所取不少于5个小样分别检测颜色级,以最低级别的颜色级作为该梳棉胎的颜色级。
GB 1103.1中明确:颜色级检验分为感官检验和纤维快速测试仪(即大容量纤维测试仪HVI)检验。
感官检验规定在棉花分级室中对照原棉颜色级实物标准结合原棉颜色级文字描述确定颜色级。
实际检验过程中对同一梳棉胎不同部位(不少于5处)随机抽取完整成块的小样,在棉花分级室中对照原棉颜色级实物标准并结合原棉颜色级文字描述进行感官检验,逐一记录每一梳棉样品的颜色级。
当出现难以判定颜色级时再通过HVI进行检验后确定。
通过比较所检验梳棉样品的颜色级,以最低级别梳棉样品的颜色级作为判定该梳棉胎级别所用的梳棉颜色级。
2 GB/T 35932—2018《梳棉胎》中梳棉颜色级检验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在用GB/T 35932对梳棉胎梳棉样品进行颜色GB/T 35932—2018《梳棉胎》中梳棉颜色级检验准确性的探讨Discussion on the Testing Accuracy of Colour Grade inGB/T 35932-2018文/孙仲翔李洪亮摘要:本文按照现有原棉图谱,用大容量纤维测试仪(HVI)分别检测原棉颜色级实物标准、梳棉后原棉颜色级实物标准的反射率(Rd)和黄度(+b),以试验结果探讨GB/T 35932—2018《梳棉胎》中梳棉颜色级检验项目的准确性,提出建立梳棉颜色级实物标准及图谱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