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棉花品级指标推行棉花颜色级检验
- 格式:pdf
- 大小:167.88 KB
- 文档页数:2
浅谈提高棉花颜色级检验准确性的措施【摘要】自国家推行棉花新标准以来,棉花品级检验作为一项历史性工作退出了棉花检验的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棉花颜色级检验。
棉花颜色级检验更加注重棉花的内在品质,在检验思路和检验方式上与棉花品级检验也存在较大的区别,需要棉花检验人员及时转变工作方式,尽快适应棉花检验的新思路。
本文从棉花颜色分级理念、棉花颜色级实物标准的运用、棉花颜色级的比较判断三个方面出发,探讨了提高棉花颜色级检验准确性的有效措施【关键词】棉花;颜色级检验;准确性棉花颜色级检验依据棉花色泽划分了4个类型、13个分级,通过HVI测试仪对棉花质量进行快速检验,使棉花检验工作从人工感官检验向仪器化迈进。
由于出台的时间比较短,棉花颜色级检验仍然是一项新事物,尚未被棉花产业的检验人员所熟悉,棉花颜色级检验的准确性有待提高,这就需要棉花检验人员不断加强学习和研究,尽快提高检验水平。
1.准确把握棉花颜色分级理念作为一项新事物,从诞生到推广需要经历一个由陌生到认识再到彻底掌握的过程,这期间必须有正确理念的引导和支持。
对于棉花颜色级检验而言,必须准确把握棉花颜色分级理念,这就要求棉花检验人员摆脱固有的认知理念,认真学习棉花新标准的内容和实质,从中总结出正确的认识和结论。
在传统的棉花品级检验中,首先要分清棉花产地,然后对比该产地的实物标准,参照棉花实际成熟度、外观颜色、轧工质量,辅以文字描述,对棉花品级进行综合评定。
而新标准中不必考虑棉花产地这一因素,新标准先是按照棉花黄色的深度来划分颜色类型,再依照颜色的相对明暗来划分颜色级别,新标准更注重棉花内在品质的检验评价。
一般而言,棉花品级与颜色级之间呈正向关联,但并不存在明确的对应关系,即两者之间并无实质性联系。
对于生长环境较好、成熟度高的棉花,其黄色较浅,但亮度较高,因此其品级与颜色级指数都比较高;而对于晚熟的棉花,由于受降温、打霜等恶劣环境影响,其成熟度较差,品级和颜色级通常较低。
浅谈棉花品质等级与颜色等级的相关性知识本文由澳歌联合职业装小编编辑一般认为,棉纤维品级的“品”代表品质,“级”代表级别。
品级高低是代表棉纤维品质优劣和级别高低的一项综合指标,同时也标志着棉纤维有着不同的经济价值和使用价值。
评定品级的三条件是成熟程度、色泽特征及轧工质量。
棉纤维颜色级:棉纤维颜色的类型和级别。
类型依据黄色深度确定,级别依据明暗程度确定。
棉纤维的色泽优劣直接影响着棉纤维品级和棉纤维颜色级的高低。
棉花的色泽是指棉花的颜色和光泽,它既是棉纤维外表的物理现象反映,又与纤维的内在质量有关。
色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棉花的内在品质,是棉花品级的主要评定条件之一,是棉纤维颜色级评定的唯一条件。
棉花的颜色是棉样对不同波长光的不同程度的吸收和反射,由于吸收和反射改变了原来的光谱成分,使人视网膜上的三种感色细胞接受的刺激与日光不同,产生了各种色觉。
棉花的光泽是棉纤维的光学性能反映,棉纤维对光线的反射,反射光的强弱决定着棉花光泽的强弱。
棉花的颜色与品种、土壤、气候有关,同时与棉花的成熟有着直接的关系,一般情况下,早中期的棉花成熟好晚期棉花成熟差,从棉花生长过程来讲,早中期的棉花其棉壳及棉籽表皮所含单宁少,晚期棉花其棉壳及棉籽表皮所含单宁多。
而棉纤维的颜色和单宁的多少有关,棉壳及棉籽表皮所含单宁越多棉纤维的颜色越深,所以我们在检验棉花时,看到早中期棉花颜色是洁白或乳白,晚期棉花颜色是阴黄、阴红。
棉花的光泽是在棉花自然生长中形成的,它与棉纤维断面形状关系极大,纤维断面越接近圆形,其光泽越好,棉纤维断面越接近圆形其胞壁中淀积的纤维素越多,而且纤维结构中的结晶程度增强,结晶区域增多,大分子排列的取向度增强,因此它的成熟就好,强力高。
棉纤维的光泽与天然转曲多少有关,天然转曲较多,纤维表面形成凸起的球面可以增强光线的反射能力,在人眼视网膜上的感官反映则较光亮。
棉纤维表面的蜡质层也是反射光泽的因素之一。
不成熟纤维蜡质层不均匀并且较厚,反射光不足。
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方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财政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五部门联合发布了《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方案》全文如下:一、改革棉花质量检验体制的必要性我国现行棉花质量检验体制包括棉花加工企业自行检验,专业纤维检验机构(以下简称纤检机构)公证检验两部分。
纤检机构还负责复验仲裁和行政执法。
企业检验,是在籽棉加工成皮棉后,由棉花加工企业根据自己检验的结果,在棉包上标注棉花的质量等级。
购销双方在棉花交易中发生质量争议时,通过协商定级解决,其结果主要取决于供求关系。
纤检机构依据《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条例》实施公证检验,一是接受纺织企业的申报,对经营性棉花进行公证检验,公证检验结果作为纺织企业与售棉企业结算的依据;二是对国家储备棉花进行强制性公证检验;三是中国纤维检验局对经公证检验的棉花实施监督抽验。
现行的棉花质量检验体制,对促进棉花生产经营企业提高棉花质量,打击掺杂使假,保障购销双方的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现行棉花质量检验体制不能适应建立棉花市场、发展市场交易的需要。
一是棉花质量标识缺乏公信度和权威性。
现行的棉花质量等级是由棉花加工企业自行标注的,在供不应求时,虚标等级、名实不符的情况时有发生;供大于求时,买方又极力压低棉花等级,买卖双方缺乏互信。
企业购买棉花后,往往要重新开包确认等级,造成重复检验,引发争议,增加交易成本,降低流通效率。
二是感官检验缺乏科学性且容易产生纠纷。
我国现行的棉花质量检验,均以感官检验为主,目测手扯,主要依赖检验人员的经验,购销双方难以对检验结果达成一致。
三是现行公证检验模式存在局限性。
依据现行的棉花国家标准,公证检验尚不能做到包包普遍检验,而且只对进入纺织厂后的棉花进行售后公证检验,不能适应棉花市场交易的需要。
随着棉花市场化流通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迫切要求改革现行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善棉花检验手段,建立科学性、普遍性、权威性的公证检验体制,保证棉花质量,促进棉花进入市场交易。
调整颜色级与江西棉花质量数据江西省是我国主要产棉省份之一,年产量10万吨左右,属长江流域棉区,棉区主要分布在赣北的长江九江段南岸和环鄱阳湖地区,该地区棉花产量占全省产量三分之二以上。
全省棉花产地仪器化检验量从最初的1万吨左右到最高峰时的近10万吨。
几年来,江西省棉花仪器化检验覆盖率稳步上升,棉花仪器化检验质量数据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下面就以江西省近几年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数据为基础,对仪器化改革后新的色特征级指标和仪器化改革前的棉花品级指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比较棉花质量变化情况及其价值变化情况。
颜色级调整之前,江西棉花品级质量统计数据江西棉花的品级分布范围主要集中在3~4级,2011/2012棉花年度江西仪器化棉花公证检验数据中平均品级为3.36级,其占比为99.07%。
2012/2013棉花年度江西棉花平均品级为3.72级,其占比为97.9%。
2011/2012年和2012/2013棉花品级指标统计情况分别见图1和图2。
从这两年的数据可以看出,品级3~4级的棉花占比达到九成以上,是绝对的多数。
从纺织企业购买原材料和配棉情况来看,由于江西本土大多是3~4级棉花,纺织企业和棉花加工企业也大多是中低端产品,企业采用本地棉花采购成本会更低,所以江西企业也大多是使用3~4级棉花。
颜色级调整之后,江西棉花色特征级质量统计数据受长江流域气候、土壤等条件的影响,我省棉花颜色级主要集中在白棉3级、白棉4级和淡点污棉2级。
在全国主产棉省区中仅比湖北略好,与安徽、湖南基本持平,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由此也能看出,长江流域棉区的棉花在颜色级指标上远差于黄河流域和西北棉区,棉花价格受其影响较大。
2013/2014棉花年度淡点污棉1级和2级占全省棉花检验量的89%,其中又以淡点污棉2级占比最高,达到60%以上,白棉占比不到11%,其中绝大多数是白棉3级(见图3)。
由于该年度是颜色图首次使用,各个级别的分类分档线有所侧重,没有考虑到江西棉花的实际使用价值,导致部分白棉3级以及白棉4级的棉花划分到了淡点污棉2级之中,从而降低了该部分棉花的使用价值。
1.检验方法包括什么?答:检验方法包括品质检验、重量检验两部分。
品质检验包括颜色级、轧工质量、长度、马克隆值、异性纤维含量、断裂比强度和长度整齐度指数检验。
重量检验规定了含杂率、回潮率、衣分率和成包皮棉的公定重量检验的程序和计算方法。
2.品质检验具体包括哪些内容?答:一是颜色级检验。
颜色级检验包括感官检验和纤维快速测试仪检验两种检验方法。
颜色级感官检验,其检验方法与原标准规定的品级检验在操作方式上有相同之处:首先,颜色级感官检验应在棉花分级室进行,分级室应符合GB/T13786标准;其次,需要逐样检验颜色级。
检验时,正确握持棉样,使样品表面密度和颜色级实物标准表面密度相似,在实物标准旁进行对照确定颜色级,并逐样记录检验结果;第三,感官检验颜色级时,对照颜色级实物标准结合颜色级文字描述确定颜色级。
对于籽棉收购检验,需要用小锯齿轧花机试轧后,采用感官检验方法检验颜色级。
但要强调的是,颜色级和品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确定颜色级和品级的判断方法有本质上的区别。
颜色级的确定,要对照颜色级实物标准,先依据棉花的黄色深度判断类型,再按照棉花的明暗程度确定级别。
颜色级的判定不考虑棉花的成熟程度和轧工质量。
颜色级的仪器检验,按照GB/T20392逐样检验。
通过纤维快速测试仪在特定的实验室检验环境中检测样品的反射率和黄色深度数值,进而依据颜色分级图得出样品的颜色级。
由于引用了GB/T20392国家标准,反射率和黄色深度两个检测指标的检验方法不再罗列,检测结果通过颜色级给出。
对于检验结果的计算,标准规定:按批检验时,计算批样中各颜色级的百分比(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有主体颜色级的,要确定主体颜色级;无主体颜色级的,确定各颜色级所占百分比。
逐包检验时,逐包出具反射率、黄色深度、颜色级检验结果。
二是轧工质量检验。
轧工质量检验采用感官检验。
其检验方法和检验环境条件与颜色级感官检验相同。
轧工质量检验需要依据轧工质量实物标准检验定级。
棉花怎么检验?棉花检验方法与标准详解棉花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农作物之一,产量大、生产成本低,使棉制品价格比较低廉。
棉纤维能制成多种规格的织物,从轻盈透明的巴里纱到厚实的帆布和厚平绒,适于制作各类衣服、家具布和工业用布。
棉花产量最高的国家是中国、美国、印度、巴西、墨西哥、埃及、巴基斯坦、土耳其、阿根廷和苏丹。
棉花的质量是通过检验来决定的,那么棉花怎么检验呢?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棉花检验方法与标准,希望大家学有所成。
一、棉花的基础知识棉花类别:(一)按长度、细度分:1、细绒棉(又称陆地棉):我国种植的大多属于此类。
2、长绒棉(又称海岛棉):新疆是我国长绒棉生产的主要基地3、粗绒棉:我国已不再种植。
(二)按纤维色泽分1、白棉:正常成熟的棉纤维,呈洁白、乳白或淡黄色。
2、黄棉:指棉铃生长期间受霜冻或其他原因,铃壳上的色素染到纤维上,使纤维大部分呈黄色,一般属低等级。
3、灰棉:指棉铃生长或吐絮期间,受雨淋、日照少、霉变等影响,纤维色泽灰暗的原棉。
(三)其它棉1、不孕籽回收棉:从锯齿轧花机排出的不孕籽中回收的较长纤维。
2、霉烂棉:棉花被水浸泡以后,纤维表面的腊质被破坏,纤维呈黄褐色,此时棉纤维的湿度及水分较高,时间过久则发生霉变,便形成霉烂棉。
3、拔杆剥桃棉:棉花及棉铃停止发育后,晒干剥开的棉花。
4、霜黄棉:棉铃在霜期或低于正常温度下吐絮,此种棉花即为程度不同的霜黄棉。
5、灰染棉:由于棉花吐絮时连续降雨,纤维经受雨淋,颜色变灰白,无光泽的棉花。
6、火烧棉7、油污棉8、地脚棉9、水渍棉10、雹灾棉11、雨锈棉棉纤维主要组成物质:是纤维素。
纤维素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化学结构式为(C6H10O5)n,正常成熟的棉纤维纤维素含量约94%,此外含有少量多缩戊糖、蜡质、蛋白质、脂肪、水溶性物质、灰分等伴生物。
棉花二、棉花检验技术术语(一)棉花产品标准中的技术术语1、长绒棉:长度在33-45毫米,细度在9000-8500公支,单强3.9-4.9厘牛,皮辊轧花。
浅析我国棉花检验方法与体制改革现状摘要:棉花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另外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对我国棉花质量监督和棉花公证检验的手段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我国是棉花生产大国,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棉花检验的方法,主要是从具体的质量检验方法,随后介绍了我国棉花检验体制改革现状,并针对加强棉花的检验做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棉花;检验;质量要求;方法;体制改革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也是棉花生产大国,在我国大约有十八个省市都在生产棉花。
在收购棉花的时候,需要对棉花进行检验,这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同时也具有相应的政策性。
不仅如此,在棉花的进出口、加工、储备等环节都需要进行检验工作,因此,棉花检验工作在棉花的生产和贸易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棉花质量检验方法分析在棉花质量检验的过程中,皮棉检验都有相应的指标和相应的检验方法,具体如下:1. 颜色级(棉花的颜色级指标与原标准中的品级指标并无对应关系。
根据现行棉花国家标准,颜色级分为白棉、淡点污棉、淡黄染棉、黄染棉4个类型,其中白棉分为1到5级,代号分别用11、21、31、41、51表示。
污棉分为1到3级,代号分别用12、22、32表示;淡黄染棉分为1到3级,代号分别用13、23、33表示;黄染棉分为1级和2级,代号分别用14、24表示)颜色级指标是GB 1103.1―2012《棉花第1部分:锯齿加工细绒棉》首次引入的棉花质量指标,它依据棉花的黄色深度(+b)确定类型,依据反射率(Rd)反映出的明暗程度确定级别,通过类型和级别在颜色分级图中对应的区域确定棉花的颜色级。
按照中国棉花颜色分级图,我国锯齿加工细绒棉共分为4种类型、13个颜色级,其中白棉3级为标准级。
从类型来讲,白棉和淡点污棉使用价值较高;淡黄染棉由各种僵瓣棉和部分晚期次棉、污染棉、烂桃棉,或是淡点污棉变异而来,使用价值较低;黄染棉是在特殊情况下才会出现的,因多年存储变异,或回潮率大的籽棉未及时晾晒而变黄,这类棉花品质极低。
中国棉花协会:新修订的棉花国家标准解读来源:中国棉花信息网一、棉花国家标准改革的背景2003年9月,国务院批准了《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明确提出要力争用五年左右的时间,采用科学、统一、与国际接轨的棉花检验技术标准体系,在棉花加工环节实行仪器化、普遍性的权威检验,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科学权威的棉花质量检验体制,并明确要求研制全国棉花色特征图及其应用软件,制定适应仪器化检验的棉花质量标准及相关技术规范。
在质检体制改革推行过程中,棉花国家标准进行了两次重大修订,2007年由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实施了GB1103-2007《棉花细绒棉》国家标准。
该版标准增加了采用HVI检验的长度、长度整齐度等物理指标,仍然保留了棉花品级指标。
由于HVI可实现长度、长度整齐度等指标的检验,而无法检验棉花品级,因此,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还没有全面实现棉花质量仪器化检验目标。
为了进一步推进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尽早实现棉花质量指标的全面仪器化检验,同时加快与国际棉花质量指标融合,迫切需要推出棉花颜色分级指标。
但对品级指标进行改革,推出全新的满足仪器化检验要求的颜色级指标,是一项极其复杂的、难度很大的系统工程。
为此,各有关部门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从2004年开始,中国纤维检验局牵头开展了棉花颜色分级体系的研究,收集了我国不同棉区有代表性的棉样,制作了颜色级实物标准和轧工质量实物标准,建立了颜色分级图。
2008、2009、2010棉花年度,在生产、收购、加工、检验、使用环节共同组织开展了棉花颜色级验证试验工作,修改完善颜色分级体系。
2011棉花年度,在上述环节开展了棉花颜色级检验,取消品级检验的试点工作,并已取得较好效果,目前锯齿加工细绒棉已具备全面推行棉花颜色级检验的条件。
2010年全国棉花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明确提出“要抓紧出台全面采用仪器化质量指标体系的国家棉花质量标准”,为了贯彻落实2010年全国棉花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经商各相关部门,2011-2012年加快了棉花国家标准修订进程。
棉花颜色级感官检验探讨棉花颜色级感官检验探讨摘要:棉花颜色级分级体系是棉花质量检验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重点分析棉花颜色级感官检验的特点、手法以及与仪器检验准确率的判别进行全面综合论述,最后提出提升颜色级感官检验技术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棉花颜色级;感官检验;对策.棉花颜色等级测试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仪器测试;一种方法是感官进行测试。
仪器校准的调色板为溯源依据基础,主要测试棉花Rd和+b 值,可按颜色分类图设置颜色等级;感官测试基于反射和黄色,基于全面的物理标准确定颜色级别。
在理论上,两种测试方法的结果应是一致的,符合率也应该是能够达到较高比例。
但这两种方法有时差异极大,形成这种现象造成因很多,要解决此问题需要探讨影响仪器和感官测试的各种因素,并对它们影响程度进行比较分析。
1.棉花颜色级感官检验的特点1.1感官检验可过滤干扰因素棉花试样的色泽测量基于试样的复合表面,换句话说,色泽测量值代表了试样色泽构成中的纤维色泽、含杂数量色泽种类、表面粗糙度或光滑度的平均值。
也就是说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检验结果。
但执行感官检验的主体是人,他们可根据自己的检测经验灵活掌握,可以过滤掉一些因素的干扰,例如叶屑多、形态粗糙等,而仪器的测试系统是固定不变的,任何影响因素的微小变化都会影响其测试值。
这里必须强调的是,感官检验可以过滤掉一些干扰因素是针对经验丰富、技术水平高的检验员来说的,对于一些水平不高的检验员反而受干扰因素的影响更大,检验偏差更容易扩大。
1.2感官检验灵敏度高于仪器检验,但水平需参照物多年来分级人员的眼睛被认为是测量颜色的首要工具。
即使在今天,这仍是应用广泛的判断棉花颜色的主要方式。
然而人的主观判断确实存在一些不足,当人的眼睛对微小的颜色差别都很敏感时,并不适合判定颜色的绝对水平。
就像一个人已经出门了,并打算买一些与家里墙壁相同颜色的涂料,但是却没有带上一点样品或想要颜色的样照,买到的东西与可能与自己的需求有较大差别。
棉花品级标准棉花品级标准棉花品级标准是衡量棉花质量的重要指标,包括颜色分级、轧工质量、长度分级、强度分级、马克隆值分级、异性纤维含量、残留物含量、整齐度指数、长度不匀率、短纤维指数、黄根率、反射率(Rd)和黄色深度(+b)、成熟度指数(MFI)、残渣率、棉结和毛球含量、病虫害、回潮率和公定重量等指标。
一、颜色分级颜色分级是棉花品级的重要指标之一,主要根据棉花的色泽、颜色分布和马克隆值等指标进行分级。
色泽是指棉花的亮度和饱和度,颜色分布是指棉花中各种颜色的分布情况,马克隆值则反映了棉纤维的细度和成熟度。
根据这些指标,棉花可以分为白棉、淡色棉、淡黄棉、黄棉和灰棉等不同品级。
二、轧工质量轧工质量是衡量棉花加工质量的重要指标,包括籽棉加工精度和杂质含量等。
优质的棉花应该不含杂质和残留物,加工精度高,纤维伸直度高,表面光滑,手感柔软。
相反,低质量的棉花杂质含量高,加工精度低,纤维伸直度差,表面粗糙,手感不良。
三、长度分级长度分级是根据棉纤维的长度、整齐度和杂质等指标进行分级的。
根据国家标准,棉花可以分为25毫米、31毫米和35毫米三个长度品级。
一般来说,长度越长,整齐度越高,品质也越好。
此外,异性纤维含量和残留物含量也是影响长度分级的重要因素。
四、强度分级强度分级是根据棉纤维的断裂长度和抗张强度等指标进行分级的。
强度越高的棉花,耐用性和穿着性能越好。
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控制采摘和加工工艺等手段来提高棉纤维的强度。
五、马克隆值分级马克隆值是反映棉纤维细度和成熟度的指标,马克隆值越高,棉纤维越细,成熟度越高,品质越好。
根据马克隆值的大小,棉花可以分为粗绒棉、中绒棉和细绒棉等不同品级。
六、异性纤维含量异性纤维是指混入棉花中的非棉纤维物质,如化学纤维、毛发、丝线等。
异性纤维含量过高会影响棉花的质量和纯度,因此在采购和加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
七、残留物含量残留物含量是指棉花中残留的杂质和污物,如叶子、枝干、昆虫等。
棉花颜色级检验的探索之路
叶芳
【期刊名称】《中国纤检》
【年(卷),期】2014(000)007
【摘要】中国棉花质量评价经历了两种体系.一是2013年前实行的以感官检验为主的“品级检验体系”,二是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推行的以仪器化检验为主的“颜色级检验体系”。
“品级检验体系”是人通过眼看手摸感觉棉花色泽特征、成熟程度、轧工质量一个综合的评判结果,就好比中医号脉,用一根手指通过脉象就可以简单地给出一个综合身体状况评价.但不能给出一个更准确的病因,在“品级检验体系”中,品级就代表了棉花的品质。
“颜色级检验体系”中颜色级并不完全代表棉花的品质.仅表示颜色状况,要加上一系列的物理指标如克隆值、断裂比强度等,综合评判才能表示棉花的综合品质,颜色级与品级在体现棉花品质上有较大的区别。
【总页数】1页(P25)
【作者】叶芳
【作者单位】昌吉州纤维检验所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把握要点做好棉花颜色级检验 [J], 孙钰杰
2.棉花收购加工企业检验人员应尽快掌握颜色级检验的方法 [J], 丁新荣
3.改革棉花品级指标推行棉花颜色级检验 [J], 何丽燕;姜秀红
4.浅谈影响棉花感官检验颜色级和轧工质量准确性的因素 [J], 陈美华;朱晓刚
5.浅谈棉花颜色级的感官检验和仪器化检验 [J], 吴恺力;李丹;黄玉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宣贯棉花新标准护航xx棉花产业GB 1103-2012国家棉花新标准将于2013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标准与旧标准相比在内容方面进行了重大的修改,取消实行了40余年的品级指标及相应的检验方法,推出了全新的颜色级、轧工质量等指标及相应的检验技术,这也是棉花产业发展里程碑式的变革。
同时还对异性纤维含量、公定重量等其他部分指标,以及检验过程中的抽样方法、抽样数量、检验规则、质量标识、证书格式等进行了较大修改或调整。
这些势必将对现行的棉花行业产生巨大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将彻底颠覆老的检验方法和技术,实现多指标仪器检测,更加科学、客观的评判棉花内在质量,二是将改变既定的棉花贸易结价体系,采用单指标差价计价,更加真实的反映棉花价值,体现优质优价;三是降低棉花行业多环节反复检测的人力、物力、财力的耗费及减少贸易纠纷,提高棉花利用率,促进棉花产业的良性发展。
因此,为了使xx辖区涉棉行业人员准确掌握、理解新标准内容,帮助棉花检验技术人员尽快熟悉掌握颜色分级检验技术,服务xx棉花产业,特由xx工业局与xx纤维检验所共同举办为期5天的棉花国家新标准宣贯培训班,业于7月30日顺利开班。
此次培训共有来自xx41家棉花加工企业及相关涉棉单位70余名专业检验技术人员参加。
为确保此次培训学习见实效,xx纤检所全力做好棉花国家新标准培训班工作,组织专人负责培训班学员的报名、实际操作、考试等各个环节工作,并有经验丰富的师资全程授课讲解。
培训按照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重点学习GB 1103.1-2012《棉花第一部分:锯齿棉加工细绒棉》标准、棉花颜色分级理论、颜色级感官检验技能及多指标差价结算方式等。
通过此次培训,将进一步提高棉检人员的业务素质,增强棉检人员对纤检体制改革的认识,亦为做好2013年度新棉收购加工、销售以及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工作,为xx棉花产业经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