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颜色级感官检验
- 格式:ppt
- 大小:7.26 MB
- 文档页数:58
感官检验棉花颜色级的几点看法棉花颜色级是根据棉花黄色深度和反射率综合确定的,依据黄色深度确定棉花类型,依据反射率确定棉花颜色级别。
感官检验棉花颜色级就是对照棉花实物标准,并结合棉花颜色级文字描述,依据反射率和黄色深度,综合确定棉花颜色级。
自2013年9月1日正式实施棉花颜色级感官检验以来,通过半年多的实践,笔者认为要保证感官检验棉花颜色级的准确性,需掌握以下几点:对正确理解棉花颜色级文字描述的含义棉花颜色级文字描述分两部分,一是颜色特征,主要描述棉花颜色在人大脑中的综合反映;二是对应的籽棉形态,主要帮助检验人员了解皮棉对应的籽棉来源和成分,便于检验人员正确判定棉花颜色级。
官从文字描述可以看出,白棉给人的色感主要表现为“白”,如洁白、乳白和灰白,是棉花生长发育期未受病虫害、干旱、洪涝等自然因素影响或影响极小的棉花,包括正常的早期棉、中期棉、未受霜冻的晚期棉和个别早中期僵瓣棉。
白棉一级乳白或洁白,特别明亮,有油亮、晶亮感觉。
主要是早中期的优质白棉,棉瓣肥大,也有少量一般白棉。
二级乳白或洁白,明亮,给人明亮轻快的感觉。
主要是早中期好白棉,棉瓣大,也有少量雨锈棉和部分一般白棉。
三级白或乳白,稍亮,丝光稍有不明显,部分棉花开始出现呆白或灰暗感觉。
主要是早中期一般白棉和晚期好白棉,棉瓣大小都有,也有少量雨锈棉。
四级色白略有浅灰,无丝光,整体有发灰的感觉。
主要是早中期失去光泽的白棉。
五级色灰白或灰暗。
主要是受到较重污染的一般白棉。
如灰尘污染、烟熏污染等,这些污染纤维的突出表现是发灰发暗,但不发黄或发黄极少。
淡点污棉主要表现为“白中带黄”,如乳白带浅黄、乳白带阴黄、灰白带阴黄,是白棉中混有少量淡黄色的纤维,出现淡黄色的纤维斑点,即白棉中混入了少量僵瓣棉、病虫害棉和污染发黄的纤维,或白棉因存储条件不当、存储时间较长变黄、霉变。
淡点污棉一级表现为乳白带浅黄,稍有丝光,给人黄亮的感觉。
主要是白棉中混入了雨锈棉或少量僵瓣棉。
浅谈颜色级之感官检验作者:吴艳萍来源:《中国纤检》2013年第13期棉花“新标准”修订了19个方面的内容,其中前5个方面内容围绕颜色级改革进行论述,核心是对原棉花品级指标的三条件进行拆分,代之颜色级、马克隆值、断裂比强度和轧工质量。
由于颜色级指标在实际应用中与棉价挂钩,为生产、收购、加工、贸易、仓储和使用各个环节,而颜色级感官检验仍然依据制作的国家实物标准进行检验,以适应农商收购和现货贸易。
因此,分清原标准品级检验与颜色级感官检验方法、把握其关键点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此问题再做赘述,以此与大家共同学习提高。
颜色级实物标准“新标准”将颜色级定义为棉花的外观颜色特征,即棉花颜色的类型和级别。
类型依据黄色深度确定,级别依据明暗程度确定。
根据棉花的明暗程度和黄色深度,棉花颜色划分为白棉、淡点污棉、淡黄染棉、黄染棉4种类型;依据棉花的明暗程度将白棉分5个级别,淡点污棉分3个级别,淡黄染棉分3个级别,黄染棉分2个级别,共计13个颜色级,白棉三级为颜色级标准级。
颜色级代号由两位数字组成,第一位是级别,第二位是类型。
标准对13个颜色级进行了文字描述,文字描述体现了棉花颜色分级符合棉花自然特性的特点。
根据颜色分级图和文字描述制作实物标准,实物标准是感官检验颜色级的依据,是保证感官和仪器检验相符的技术基础。
标准规定,制作白棉4个级、淡点污棉2个级、淡黄染棉2个级、黄染棉1个级的颜色级实物标准,均为每一级的底线标准。
每个类型的最低级不制作实物标准。
颜色级感官检验方法棉花颜色级检验有两种方法:一是仪器检验法;二是感官检验法。
仪器测试以校准色板为溯源依据,测试棉花的Rd、+b值,根据颜色分级图定出颜色级;感官检验以实物标准为依据比对反射率和黄度综合确定颜色级。
颜色级感官检验,其检验方法与原标准规定的品级检验在操作方式上有相同之处:首先,颜色级感官检验应在棉花分级室进行,分级室应符合GB/T 13786标准;其次,需要逐样检验颜色级,检验时正确握持棉样,使样品表面密度和颜色级实物标准表面密度相似,在实物标准旁进行对照,确定颜色级,并逐样记录检验结果;最后,对照颜色级实物标准结合颜色级文字描述确定颜色级。
浅谈棉花颜色级判定的影响因素浅谈棉花颜色级判定的影响因素摘要:笔者以GB 1103.1―2012《棉花第1部分:锯齿加工细绒棉》宣贯教材及GB 1103.1―2012《棉花第1部分:锯齿加工细绒棉》为理论基础,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和走访了解,对影响棉花颜色级判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为更加准确严谨地判定棉花颜色级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棉花;颜色级;判定;影响因素1 引言棉花颜色级标准是依据黄色深度确定棉花类型,依据反射率确定棉花颜色级别的衡量标准。
棉花颜色级检验有两种方法:一是仪器检验法,二是感官检验法。
仪器测试通过HVI测试仪对棉花质量进行快速检验,以校准色板为溯源依据,测试棉花的Rd、+b值,根据颜色分级图定出颜色级;感官检验棉花颜色级则是对照棉花实物标准,并结合棉花颜色级文字描述,依据反射率和黄色深度,综合确定棉花颜色级。
2 颜色级判定的影响因素在日常检验中,检验员往往遇到感官检验与HVI检验结果不一致或检验员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检验但目光比对仍有较大偏差的情况出现。
本文就针对以上问题对影响棉花颜色级判定的因素做如下分析。
2.1 感官检验中的影响因素在棉花颜色级感官检验过程中,诸多因素影响着我们的判断,笼统地说涉及色彩物理学、光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因素。
同时还牵涉到检验员视觉和精神状态的相互关系。
2.1.1 棉花颜色分级室状况按照GB/T 13786标准,棉花颜色分级室应满足墙壁N8.5为好,天花板白色,地板约N7.5为宜,分级台以灰色为好。
在逐样检验颜色级过程中,室内光照度应在(750±100)xl范围内,光线应广泛地漫射。
在使用过程中,正确维护照明设备,以保证恰当的均匀的照明。
避免同一加工批棉花因光照强度的变化,判定结果出现大量同一类型但不同级别广泛分布的判定结果。
2.1.2 轧花工艺和轧花设备的影响新标准体系下,轧工质量分为好、中、差三个级别。
日常检验中存在的一个较为明显的问题是各加工厂设备配备参差不齐,轧花设备规格、型号和选配轧花工艺也多种多样,造成籽棉采摘过程中过多的棉叶等杂质在轧花工艺中未及时清除。
浅谈棉花颜色级判定的影响因素摘要:笔者以GB 1103.1―2012《棉花第1部分:锯齿加工细绒棉》宣贯教材及GB 1103.1―2012《棉花第1部分:锯齿加工细绒棉》为理论基础,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和走访了解,对影响棉花颜色级判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为更加准确严谨地判定棉花颜色级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棉花;颜色级;判定;影响因素1 引言棉花颜色级标准是依据黄色深度确定棉花类型,依据反射率确定棉花颜色级别的衡量标准。
棉花颜色级检验有两种方法:一是仪器检验法,二是感官检验法。
仪器测试通过HVI测试仪对棉花质量进行快速检验,以校准色板为溯源依据,测试棉花的Rd、+b值,根据颜色分级图定出颜色级;感官检验棉花颜色级则是对照棉花实物标准,并结合棉花颜色级文字描述,依据反射率和黄色深度,综合确定棉花颜色级。
2 颜色级判定的影响因素在日常检验中,检验员往往遇到感官检验与HVI检验结果不一致或检验员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检验但目光比对仍有较大偏差的情况出现。
本文就针对以上问题对影响棉花颜色级判定的因素做如下分析。
2.1 感官检验中的影响因素在棉花颜色级感官检验过程中,诸多因素影响着我们的判断,笼统地说涉及色彩物理学、光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因素。
同时还牵涉到检验员视觉和精神状态的相互关系。
2.1.1 棉花颜色分级室状况按照GB/T 13786标准,棉花颜色分级室应满足墙壁N8.5为好,天花板白色,地板约N7.5为宜,分级台以灰色为好。
在逐样检验颜色级过程中,室内光照度应在(750±100)xl范围内,光线应广泛地漫射。
在使用过程中,正确维护照明设备,以保证恰当的均匀的照明。
避免同一加工批棉花因光照强度的变化,判定结果出现大量同一类型但不同级别广泛分布的判定结果。
2.1.2 轧花工艺和轧花设备的影响新标准体系下,轧工质量分为好、中、差三个级别。
日常检验中存在的一个较为明显的问题是各加工厂设备配备参差不齐,轧花设备规格、型号和选配轧花工艺也多种多样,造成籽棉采摘过程中过多的棉叶等杂质在轧花工艺中未及时清除。
《棉花品级[棉花品级感官检验工作中的体会]》棉花品级是表示棉花品质优劣的核心指标之一,也是棉花贸易结算的重要依据。
棉花品级感官检验就是在标准规定的光照条件下,手持棉样对照品级实物标准,结合品级条件和品级条件参考指标凭手感目测来判定其级别。
根据棉花的成熟程度、色泽特征、轧工质量,棉花品级分为7个级,即1至7级。
3级为品级标准级。
品级检验工作看似没有多少技术含量,但为了达到检验目光统一,定级准确,还是有一定的难度,要求分级人员有资深的工作经验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在逐包检验品级过程中如何提高感官检验质量棉花质检体制改革推行至今,一直是按批检验和逐包检验两种检验方式并行。
虽然都是感官检验,但逐包检验在量上给品级检验人员增加了沉重的体力负担和精神负担。
既能按期完成检验任务还能保证检验质量是每一位品级检验人员的终极工作目标。
检验高峰期,平均每个检验员每天要看3000个样左右,相当于按批检验的158批。
如果按色泽特征、成熟程度、轧工质量品级三条件,将棉样逐样握持与实物标准相近的密度进行对照,反复抓捏,反复斟酌,势必造成当天的样品积压,也容易造成视觉疲劳。
那么如何能做到定级既快又准呢。
一是对同一家企业同一个检验批的棉花要做到心中有数,根据不同生长期(早期、中期、后期)棉花品级的特性、棉花品种、色泽、成熟度、加工质量初步定级,确定其主体品级。
二是将每筐中不同于主体品级的个样拿出来与实物标准对照。
三是注重与品级录入人员的沟通,以免所定品级与录入品级不符。
四是遇到疑难棉样时,要及时与其他棉检师比对检验目光,根据品级三条件反复斟酌后定级。
对加工方式不同、采摘方式不同、品种不同的棉花品级的把握1.对细绒锯齿棉的检验。
对照实物标准,准确把握品级三条件,通常先看棉花的外观,即形态和色泽,棉样蓬松,纤维平顺,疵点少,色白且刺眼的为优质棉,然后采用用手抓捏、手扯、目测等方法来确定棉花的成熟程度。
成熟度越好的棉花有强烈的胀手感,有握持不住的感觉;或者手触感觉纤维较细腻、绵软、滑润者为优质白棉,成熟良好;反之成熟度差。
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中的颜色级检验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中的颜色级检验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中的颜色级检验【1】摘要: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经过了五年的实践运行,在实践中进步了很多,为棉花贸易的公正实行提供了许多准确可参的数据,但是对于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这种新的的检验模式,我国现有方法还是存在着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因而要提高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的效果及质量,就必须对现有的工作流程进行改善和提高,从而达到最佳效果。
本文笔者经过细心地研究总结,对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中的颜色级检验做了更深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棉花仪器化检验颜色级检验心得措施引言:对纤维进行检验是纤检机构工作任务的重要内容之一,尤其是随着棉花质检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棉花交易的不断增多,为了给棉花交易中的双方提供科学公正的数据作为交易的参考资料,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成为当前检验机构实验的一个重点项目。
数年来,我国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实验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然而我们需要的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多次实验后再次总结,实现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的不断完善、不断进步。
一、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仪器问题就目前我国检验仪器而言,我国的检验仪器是不够完善的。
由于我国在实验眼里的基础内容上存在缺陷,对于美国HVI仪器不能自由调节和控制,因而美国的HVI检验方法有时不能真正实现对中国棉花质量和颜色级的合理检验。
从客观上来说,我国棉花仪器化检验也不能单单依靠美国的HVI 仪器,我国需要自己研制适合本国家的棉花检验仪器,从而更好地对棉花质量进行检验。
(二)流程问题目前,我国棉花仪器化检验的流程没有具有很强的科学性。
其一,从核心棉花样本来说,虽然我采取了一连串的政策措施来不断推进我国棉花检验的改革,并且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包括加大人才的纳入、建立科学实验室、大量投入资金给予物质支持等,同时还制定了与之相关的棉花仪器化检验标准和规则,因而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体系在我国几乎已经建立起来,可是据调查我国核心的校准棉样还是需要从美国进口,因而导致棉花色特征级的标准体系根本不能真正体现中国棉花的品级。
棉花感官检验遇到的问题及预防措施摘要:我国种植棉花和使用棉花的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到汉朝,我国又是世界上棉花生产和使用的大国,我国棉花产区辽阔,分布范围在北纬18°~46°、东经76°~124°之间。
棉花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比较重要的农产品,由于种植范围比较广泛,气候各不相同,因此全国的棉花质量也参差不齐,在质量检验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下面对棉花在实际质量检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棉花的感官检验存在的问题预防措施一、棉花的感官检验我国棉花的质量检验仍以感官检验为主,感官检验也是我国基层检验站最基本的检验方法,也是棉花收购的第一个环节,由于感官检验实用性强,检验的速度快,因此适应范围广泛。
感官检验主要是凭借检验者的感觉器官来判断棉花的好坏程度,采用感官检验可以检验棉花的色泽、成熟度、细度、长度、纤维的强度等指标,通过这些指标来判断棉花的品质。
1、色泽。
观察棉花的颜色是感官检验的第一步,质量好、正常成熟的棉花多数都呈现出洁白色、乳白色或者淡黄色,并且有光泽,这样品质的棉花是一级品的一项重要指标;如果棉花的颜色呈现出的是黄色,可以判断在棉花生产过程中出现过异常,或者在生长晚期受到气候的伤害如干旱、冻害等使棉花后期死亡,铃壳上的色素染到纤维上,使原棉颜色发黄,这种颜色的棉花一般为低级棉。
如果棉花呈现出灰白色,可以判断此批棉花在生长过程中受过洪涝灾害,或者日照少、温度低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纤维成熟过程中受到很大的影响,使成品棉花呈现灰白色,此种质量的棉花一般也被定位低级棉花。
但采用色泽一项指标判定棉花的质量等级是不够,还要与其它方法相结合,对棉花的质量进行综合检验才能真正得到正确的质量结果,如成熟度及扎工质量等。
2、长短。
测量棉花纤维的长短是比较有说服力的检验标准,纤维的长度在2.5-6.5公分(1-2.5寸)范围内,为一级品的一项重要指标;纤维的长度在1.3-3.3公分(0.5-1.3寸)范围内,为二级品的重要指标;纤维的长度在1-2.5公分(0.375-1寸)范围内,为三级品或者等外品的重要指标。
感官检验棉花颜色级的几点体会自2008年至今,棉花颜色级验证和试点已经进行了九年。
国家已于2013年9月1日起在全面用颜色级代替品级指标,这是棉花检验体制改革的关键一环,也是我国向全面仪器化检验迈进的关键一步。
棉花颜色级检验对于棉花行业检验人员来说是新生事物,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检验才能提高准确性,下面就我个人谈几点工作体会。
标签:感官检验;棉花颜色级;体会1 要接受和理解颜色分级体系的理念接受和理解颜色分级体系的理念这是关键。
一个检验员不自觉接受和理解颜色级分级的理念,而是一味抱着固有观念去理解顏色级,那就不会得出正确的结论。
如,轧工差一些,就考虑这样的棉花定在某一级人们就不接受,而应当知道颜色级之外还有一个评价棉花质量的指标就是轧工。
这里就不得不提品级检验,品级是一项由三个条件综合确定的指标,即由色泽、成熟、轧工三条件构成,而每一条件还有若干要素。
如成熟有硬度、亮度、颜色;色泽有黄度和反射率;轧工有外观形态、短纤维率、杂质等。
要素和条件很复杂,没有类只有级别,完全不同于颜色级。
颜色级只是黄度和反射率,而且先按黄度划类,再按反射率划级,两者之间没有等同。
这是两种对棉花评价的方式,换句话说,是两种评价质量的体系。
就好比一个是中医高度综合医治,一个是西医分开医治,但是目的都一样,只是方式不同罢了。
从基础理论上讲,颜色是光的辐射能刺激视网膜而引起观察者通过视觉而获得的景象,颜色既有物理特性又有心理特性。
所以观察颜色,由三个属性,观察任何物体均是这三属性在人脑中综合反映,不能把其中任何一个属性单独提出。
经过探索,棉花的颜色基本上由两方面色相(饱和程度和明暗程度)决定,为了对其测量,才有了黄度(反映饱和程度)和反射率(反映明暗程度),对于棉花而言是这两方面在人大脑的综合反映。
而人对棉花颜色综合反应的好坏,是符合棉花颜色图划分的走势,这也是反射率与黄度划分不是水平线和垂直线而是斜线和曲线的原因。
了解这些,有助于正确理解和接受颜色分级体系的理念。
棉花颜色级感官检验探讨棉花颜色级感官检验探讨摘要:棉花颜色级分级体系是棉花质量检验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重点分析棉花颜色级感官检验的特点、手法以及与仪器检验准确率的判别进行全面综合论述,最后提出提升颜色级感官检验技术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棉花颜色级;感官检验;对策.棉花颜色等级测试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仪器测试;一种方法是感官进行测试。
仪器校准的调色板为溯源依据基础,主要测试棉花Rd和+b 值,可按颜色分类图设置颜色等级;感官测试基于反射和黄色,基于全面的物理标准确定颜色级别。
在理论上,两种测试方法的结果应是一致的,符合率也应该是能够达到较高比例。
但这两种方法有时差异极大,形成这种现象造成因很多,要解决此问题需要探讨影响仪器和感官测试的各种因素,并对它们影响程度进行比较分析。
1.棉花颜色级感官检验的特点1.1感官检验可过滤干扰因素棉花试样的色泽测量基于试样的复合表面,换句话说,色泽测量值代表了试样色泽构成中的纤维色泽、含杂数量色泽种类、表面粗糙度或光滑度的平均值。
也就是说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检验结果。
但执行感官检验的主体是人,他们可根据自己的检测经验灵活掌握,可以过滤掉一些因素的干扰,例如叶屑多、形态粗糙等,而仪器的测试系统是固定不变的,任何影响因素的微小变化都会影响其测试值。
这里必须强调的是,感官检验可以过滤掉一些干扰因素是针对经验丰富、技术水平高的检验员来说的,对于一些水平不高的检验员反而受干扰因素的影响更大,检验偏差更容易扩大。
1.2感官检验灵敏度高于仪器检验,但水平需参照物多年来分级人员的眼睛被认为是测量颜色的首要工具。
即使在今天,这仍是应用广泛的判断棉花颜色的主要方式。
然而人的主观判断确实存在一些不足,当人的眼睛对微小的颜色差别都很敏感时,并不适合判定颜色的绝对水平。
就像一个人已经出门了,并打算买一些与家里墙壁相同颜色的涂料,但是却没有带上一点样品或想要颜色的样照,买到的东西与可能与自己的需求有较大差别。
浅析影响棉花颜色级的因素■何阳〔塔城地区纤维检验所,新疆乌苏833000〕棉纤维的颜色,是指白色光源照射到棉纤维集合体上,经过对不同波长的色光有不同的吸收和反射,反映到人眼中的一种视觉现象。
为更加准确严谨地判定棉花颜色,GB1103.1—2012《棉花第1部分:锯齿加工细绒棉》将原标准中的“色特征级”修订为“颜色级”,作为衡量棉花品质的重要指标。
一、影响棉花颜色级的因素棉花公证检验的第一道程序便是感官检验,影响棉花颜色级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棉花品种不同品种的棉花成熟时间也不同。
新疆北疆地区霜冻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0月中下旬。
霜冻对棉花颜色有影响,因此应尽可能选取高产早熟的棉花品种。
笔者所在的塔城地区一般选用新陆早12号和新陆早13号,以保证棉花在霜冻前能成熟采收。
(二)仓储环境棉花回潮率对颜色影响也很明显。
由于棉花具有良好的吸湿性,高回潮率的籽棉长时间堆放时很容易发黄,致使加工后的皮棉在感官定级时多被定为淡黄染或黄染棉,影响棉花价值。
(三)采摘方式棉花收获的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机采棉极大地解放了劳动力,提高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采摘成本。
但是机采棉也存在棉叶、棉秆、地膜和尘土等杂质含量较高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棉花颜色。
(四)采摘时间采摘时间对棉花颜色也有影响。
完全成熟的籽棉纤维反射率较高,在感官检验中给人感觉亮度较高。
过早采摘的籽棉,由于棉纤维成熟度低,反射率也较低,容易在感官检验中被认为偏黄。
(五)轧花工艺个别棉花加工企业为增加产能降低成本会将标准的机采棉轧花工艺简化,导致皮棉中含有较多杂质、棉叶、索丝等会对感官定级产生一定的影响。
(六)标准样品的保管和使用棉花颜色标准样品具有使用期限,在管理标准样品时,相关工作人员应及时更替过期的棉花标准样品,实物标准在保管时因注意防止灰尘、异性纤维落入标准样品中。
尤其是严禁暴晒和用手直接触摸,以保证样品的准确性,减少棉花颜色定级时的误差。
二、结语棉花颜色的影响因素众多,我们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发现,力争将干扰因素降到最低,确保棉花检验工作的公正、科学和准确。
仪器化公检中棉花颜色级感官检验的感受作者:李秀玲来源:《中国纤检》2012年第15期棉花颜色级分级体系是棉花质检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全面推行意味着棉花品级指标将退出历史舞台,这要求棉花检验人员必须转变观念,端正态度,摒弃以往感官检验品级的常规方法,接受这一新生事物。
准确理解颜色级文字条件是做好颜色级感官检验的前提《棉花颜色级检验技术规范》明确规定:棉花颜色级是依据棉花反射率(Rd)和黄色深度(+b)划分的类型和级别。
棉花按颜色分为白棉、淡点污棉、淡黄染棉、黄染棉4种类型。
根据4种类型棉花颜色的明亮或灰暗程度,白棉分为5个级、淡点污棉分为3个级、淡黄染棉分为3个级、黄染棉分为两个级,共13个级。
由此可见棉花颜色级划分得很细,这为感官检验颜色级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要求。
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准确地理解棉花颜色级文字条件,严格按照棉花颜色级文字条件来判定棉花颜色的类型和级别。
要做好这一点并非易事。
例如,棉花颜色级文字条件中锯齿棉白棉一级和白棉二级对颜色特征均是这样描述:洁白或乳白。
对亮度的描述是;一级是特别明亮、二级是明亮,而对“特别明亮”到什么程度,“明亮”到什么程度,没有一个具体的量化,也没有数字表述。
每个检验员的理解程度不一样,对一个样品判定结果也不一样,白棉一级和二级的判定比较难掌握,这在感官检验中是比较典型的。
结合颜色级实物标准综合定级是感官检验颜色级的核心棉花颜色级实物标准是根据颜色级文字描述和颜色分级图制定的。
依据颜色级条件对照颜色级实物标准评定颜色级的类型和级别,是感官检验颜色级的根本方法。
颜色级实物标准制作非常精细,每级都有4个样块,每一级的样块均代表本级区域内棉花的典型的色泽特征,但要灵活运用准确把握是有难度的。
在仪器化公检中,本人感到颜色级条件和实物标准难以很好地结合。
文字条件只是抽象的定性描述,而实物标准将一个级分了4个样块,4个样块的颜色程度只有细微的差异。
因此,每一级的最后一个样块和下一级的第一个样块色泽特征非常接近,有时一个棉样对照实物标准觉得既可以定这一级也可以定相邻一级;或一个样品这一面是这一级,另一方面是相邻一级或跨级。
纤·检测园地Fiber · Testing Garden棉花颜色级检验始于美国,是建立在孟塞尔(Munsell)颜色空间的10YR平面上,以明度和饱和度评级。
在GB 1103.1—2012《棉花第1部分:锯齿加工细绒棉》中,颜色级(color grade)定义为棉花颜色的类型和级别,类型依据黄色深度确定,级别依据明暗程度确定。
其中,棉花黄色深度(yellowness)表示棉花黄色色调的深浅程度,以+b表示;明暗程度,即反射率(reflectance degree)表示棉花样品反射光的明暗程度,以Rd表示。
依据棉花黄色深度将棉花划分为白棉、淡点污棉、淡黄染棉、黄染棉4个类型;依据棉花明暗程度将白棉分5个级别,淡点污棉分3个级别,淡黄染棉分3个级别,黄染棉分2个级别,共13个级别。
颜色级检验分感官检验和纤维快速测试仪检验。
前者是在符合GB/T 13786的棉花分级室,正确握持棉样,使样品表面密度和实物标准表面密度相似,对照颜色级实物标准结合颜色级文字描述确定颜色级。
后者即为仪器化检验,可选择USTER公司生产的HVI、陕西长岭生产的XJ128和印度Premier生产的ART,目前普遍采用HVI1000型和HVI1000C型,按GB/T 20392《HVI棉物理性能试验方法》检验。
1 棉花颜色级的感官检验感官评价可被定义为用于唤起、测量、分析和解释产品引起的一系列视觉、嗅觉、触觉、味觉和听觉所引起反应的一种科学方法[1]。
在记录和总结了我国18世纪中期以前棉花栽培和加工利用成果的《御题棉花图》中《拣晒图》配有说明:“棉贵纯白,土黄色者亦可织而直贱,水浥者惟供杂用。
”可见,我国古代就有棉花颜色感官评价。
棉花颜色级感官检验的原理是人眼成像:自然界各种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不同颜色可以反射出明暗不同的光线,这些光线透过角膜、晶状体、玻璃体的折射,在视网膜上显出景物的影景象(倒立的像),构成光刺激。
简述棉花进行颜色级检验的结果计算方法本文旨在介绍棉花颜色级检验的计算方法,帮助读者了解如何对棉花的颜色进行评估。
棉花的颜色级检验是评估棉花颜色的一种方法。
在该检验中,棉花的颜色将被分为不同的级别,以便确定其质量。
下面将介绍棉花颜色级检验的结果计算方法。
1. 颜色级检验的基本原理
颜色级检验是基于人眼对颜色的感知进行的。
在检验过程中,将棉花样品放置在一个标准光源下,并比较其颜色与已知标准颜色的差异。
然后,根据差异的程度,将棉花的颜色分为不同的级别。
2. 颜色级检验的计算方法
在棉花颜色级检验中,使用的计算方法是色差公式。
色差公式用于计算两个颜色之间的差异。
在该检验中,将使用色差公式来计算棉花样品的颜色与标准颜色之间的差异。
色差公式如下:
ΔE = √[(R2 - R1)2 + (G2 - G1)2 + (B2 - B1)2]
其中,ΔE 表示两个颜色之间的色差,R1、G1、B1 表示第一个颜色的 RGB 值,R2、G2、B2 表示第二个颜色的 RGB 值。
在棉花颜色级检验中,将使用色差公式来计算棉花样品与标准颜色之间的色差。
然后,将根据色差的程度将棉花的颜色分为不同的级
别。
3. 颜色级检验的结果表示
在棉花颜色级检验中,结果通常表示为棉花的颜色级别。
级别通常分为 1-5 级,其中 1 级表示颜色最好,5 级表示颜色最差。
级别越高,颜色越差。
棉花颜色级检验的结果计算方法是基于色差公式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