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和球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荟萃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临床研究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症的临床疗效分析周煜燊,何利平 (福建省立医院南院 消化内镜中心,福州350028 )[摘要] 目的 探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8月至2017年12月确诊为贲门失弛症并于本科室行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 POEM)手术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既往诊疗史将患者分为2组,无既往诊疗史组34例,有既往诊疗史组14例,分析2组患者术后以及随访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
结果 48例患者POEM手术均顺利完成。
肌切开长度4~11 cm,随访时间3~88个月,术前Eckardt评分3~11分,平均(7.54±1.76)分,术后Eckardt评分0~5分,平均(1.67±1.31)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3个月后4例Eckardt评分>3分,其中1例行第二次POEM手术,随访至目前(61个月)Eckardt评分<3分。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0.8%(10/48),无一例与手术相关死亡病例,所有并发症经对症、保守治疗后痊愈,无一例追加外科手术。
2组患者在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疗效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POEM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以及疗效与既往诊疗史无关,是一种治疗贲门失弛症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且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关键词]贲门失弛症;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疗效;并发症DOI:10.16746/ki.11-9332/r.2018.02.007The clinical efficacy analysis of 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 for achalasiaZHOU Yu-shen, HE Li-ping(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Fujian Provincial HospitalSouth Branch, Fuzhou 350028,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 for achalasia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48 cases of achalasia undergoing POEMfrom August 2010 to December 2017 at our center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Patients were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medical history, involving 34 patients without medicalhistory and 14 patients with medical history. Complications during and after POEM and duringfollow-up and the efficacy of POEM in the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 Results All the 48 patientsunderwent POEM successfully. The operation time ranged from 33 min to 163 min, and the lengthof endoscopic myotomy of inner circular muscle ranged from 4cm to 11cm. The patients werefollowed up for 3~88 months. The Eckardt Score before the operation was 3~11 points(mean7.54±1.76), the Eckardt Score after the operation was 0~5 points(mean1.67±1.31) , which waslower than that before significantly (P<0.05). The Eckardt Score of 4 cases was greater than 3points after 3 months of the operation, and one of them underwent the second operation(POEM),which has been followed up for 61 months and the Eckardt Score was less than 3 points. The post-operativ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as 20.8% (10/48), and no POEM-correlated death wasreported. All the complications were cured by conservative treatments without additional surgery.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efficacy between thetwo groups. Conclusion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efficacy after receiving POEM areindependent of medical history. POEM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achalasia, and it has apreferable long-term efficacy.[Key Words] Achalasia; 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 Efficacy; Complications通信作者:何利平,fjheliping@贲门失弛症(achalasia of cardia, AC)是一种具体病因未明,一般认为是由食管-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所致的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食管下段括约肌(low esophageal sphincter, LES)压力持续升高和LES松弛障碍所致。
第24卷 第6期 中国内镜杂志 Vol. 24 No. 6 2018年6月 China Journal of Endoscopy Jun. 2018论 著收稿日期:2018-02-11[通信作者] 许丰,E-mail :xufeng0726@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8.06.011文章编号: 1007-1989(2018)06-0058-06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分析(附30例报告)洪芬芬,许丰(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鄞州医院 消化科,浙江 宁波 315040)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C)的临床疗效。
方法 收集2013年3月-2017年6月实施POEM 的30例AC 患者,评估手术前后Eckardt 评分,记录食管动力测压结果、体质指数(BMI),总结手术完成情况、术后并发症及随访过程等资料。
结果 30例患者行POEM 治疗成功率100.0%,3例患者发现皮下气肿,2例有轻微胸骨后不适,4例有术后发热,1例发生迟发的上消化道出血。
术后Eckardt 评分(1.1±0.6)分与术前(5.2±1.3)分对比明显降低(P <0.05),术后BMI (22.6±2.9)kg/m 2与术前(19.2±1.8)kg/m 2相比较前增加(P <0.05)。
食管动力学指标中,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LESP)术后(18.2±9.5)mmHg 对比术前(46.7±15.8)mmHg 明显降低(P <0.05),食管下括约肌完整松弛压(IRP)术后(10.5±2.5)mmHg 对比术前(22.8±8.3)mmHg 也明显下降(P <0.05),食管下括约肌长度(LESL)术后(2.5±0.5)cm 对比术前(2.9±0.8)cm 明显缩短(P <0.05)。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护理体会杨春莲【摘要】目的:分析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C)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7年10月我院择期行POEM的AC患者2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014年8月~2016年10月就诊的10例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2016年11月~2017年10月就诊的14例患者为研究组,予以术前胃镜彻底冲洗食管、缓解心理焦虑与恐惧等护理.比较两组患者AC临床症状评分(Eckardt评分)、食管下端括约肌压力(LESP)、体质量指数(BMI)及术后3个月并发症情况.采用生活质量量表(QOL)、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自评量表(HAMD)评估并比较其生活质量及情绪状态.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前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Eckardt评分、LESP低于对照组,而BMI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QOL评分高于对照组,而HAMA、HAMD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AC患者POEM 围术期给予改良临床护理,能改善其临床症状、LESP、BMI及情绪,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期刊名称】《皖南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37)005【总页数】4页(P499-502)【关键词】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贲门失弛缓症;护理【作者】杨春莲【作者单位】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安徽芜湖241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6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AC)是一种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的原发性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患者多以食管下括约肌高压、对吞咽动作松弛反应较弱为主要特征,可引起呛咳、肺部感染、体质量减轻等,甚至对进食有恐惧感,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1]。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为一种治疗AC 的新型微创技术,手术时间短,创伤小,但由于食管特殊解剖结构,易发生纵膈及皮下气肿、气腹等并发症,且患者多存在焦虑、恐惧等不安情绪,影响手术效果,因此探讨其围术期护理方案有重要意义[2-3]。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驰缓症的护理贲门失驰缓症是食管下段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所引起的贲门不能松弛,食管张力和蠕动减低以及上段食管扩张。
食物不能顺利通过而滞留于食管内,从而逐渐引起食管的扩张、肥厚、扭曲等改变,是消化科常见病。
治疗的目的在于降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使食管下段松弛,从而解除功能性梗阻,使食物顺利进入胃内。
治疗方式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内镜治疗及手术治疗。
[1]而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ME)是近年来治疗贲门失驰缓症的主要进展之一。
优点: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可靠。
POME手术无皮肤切口,通过内镜下贲门环形肌层切开,最大限度地恢复食管的生理功能。
90%的患者术后吞咽困难得到缓解,且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低。
[2]我院自开展POME以来,已成功治疗上百例贲门失驰缓症。
现将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驰缓症的护理体会如下。
1.POME术前的配合与护理1.1热情接待患者,做好心理护理贲门失驰缓症患者多表现吞咽困难、呕吐、食物反流、胸痛、体重减轻、营养不良等症状,使病人紧张、焦虑、恐惧。
患者入院后,护士首先观察患者的心理及精神状态,使用非语言与语言相结合的方法,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心理,取得患者的信赖,积极配合治疗。
[3]1.2做好术前的解释工作,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术前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取得配合,术前常规禁食水12h,常规行胃肠道清洁,遵医嘱予抗感染、补液等术前用药,完善相关检查,签署手术同意书。
2.POME 术后的护理2.1休息:3天内绝对卧床休息,协助床上大小便,减少早期并发症的发生;术后1天可抬高床头,降低膈肌以利于患者呼吸,并能减少对食管的牵拉,以减轻疼痛;术后一个月内避免双上肢过度外展、头过伸、剧烈咳嗽等大幅度活动,避免牵拉食管,引起钛夹脱落、食管穿孔等并发症。
2.2饮食护理:禁食水5天,给予食管修复伤口的同时避免由饮食造成的食源性感染;术后第六天无吞咽困难、出血、腹痛等并发症,可少量多次饮用温凉开水;术后第七天可进清流质,术后第九天可进半流质;术后一个月内少渣半流质饮食,嘱患者少食多餐,规律进食,避免暴饮暴食,避免进食酸辣鸡硬质食物,避免服用咖啡、浓酒精、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对食管鸡胃粘膜刺激性大的口服药。
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经口内镜下食管括约肌切开术的护理沧州市中心医院消化内二科李丽娟目的:总结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经口内镜下食管括约肌切开术的护理体会。
方法:回顾分析7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经口内镜下食管括约肌切开术的临床资料及护理过程。
结果:本组患者通过术前精心的准备及术后优质的护理,全部患者在术后4—7天内咽下困难,食物反流,非心源性胸痛症状消失。
术后一月复查胃镜可顺利通过。
术后无出血,感染,食管瘘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手术的成功除了熟练的内镜操作技术外,系统全面地护理也是至关重要的。
贲门失弛缓症是由于食管贲门部的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所致的食管功能性疾病。
主要特征是吞咽时食管体部蠕动消失、LES松弛障碍引起咽下困难,食物反流,非心源性胸痛。
【1】经口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 POEM手术无皮肤切口,最大限度地恢复食管的生理功能并减少手术的并发症,有效率95%,且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低POEM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可靠,是目前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最佳选择【2】。
但经口内镜下食管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时,不但需要有熟练地操作技术与之相应的护理措施也是十分重要的。
我院一年来对7例经药物治疗无效的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给予经口内镜下食管括约肌切开术治疗并给予有序的护理,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汇报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观察对象共7例,来自我院消化内科和普外科收治的贲门失弛缓症并于消化窥镜行POEM手术的住院患者。
其中男2例,女1例,年龄32—67岁。
全部患者经临床症状,x线检查,内镜检查,食管测压检查确诊贲门失弛缓症。
入院前给予药物治疗无效。
入院时临床表现为咽下困难,食物反流,非心源性胸痛。
一例食管内伴有大量食物残留。
1.2 手术方法本组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手术前实施异丙酚静脉全身麻醉,术中食管腔重度扩张迂曲,(一例食管内少量食物残渣,给予对症处理)距门齿46cm贲门处内镜通过阻力较大,术中距门齿约35cm(贲门上10cm)切开隧道口,建立粘膜下隧道长约12cm,,隧道口下2cm处予行固有基层切开,用TT刀从上而下切开环形肌至贲门下2cm处,46—52cm实施固有肌层全层切开约6cm,保留外膜。
肠道功能紊乱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1] 白颖,丛佳林,田文杨,等.浅析糖尿病胃轻瘫的发病机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7(35):3982 3986.[2] YandrapalliS,JollyG,HorblittA,etal.CardiovascularSafetyandBenefitsofNoninsulinAntihyperglycemicDrugsfortheTreatmentofType2DiabetesMellitus—Part1[J].CardiolRev,2020,28(4):177 189.[3] 周换丽,孔艳华.阿格列汀或达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0,40(5):1169 1173.[4] 李伟冬,江舒曼,贾林.莫沙必利联合米曲菌胰酶片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模型小肠Cajal间质细胞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J].重庆医学,2019,48(19):3249 3252,3256.[5]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1 6.[6] 罗马委员会.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诊断标准[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6,6(12):761 765.[7] 陈冬梅,田新丽,高洁,等.糖尿病并发胃轻瘫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新进展[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9,24(11):1354 1357.[8] 熊秋棠,董卫国.胃轻瘫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20,43(3):280 285.[9] SanthanamP,SolnesL,MarashdehW.FunctionalImagingofEvaluationofDiabeticGastroparesis[J].CurrDiabetesRev,2018,14(3):222 226.[10]杨爱格,董闪闪,刘 ,等.阿格列汀与瑞格列奈对2型糖尿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糖、血脂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8(28):3079 3082,3090.[11]郦特军.益生菌对T2DM合并胃肠功能紊乱患者肠道菌群及代谢紊乱的影响[J].浙江临床医学,2018,20(12):1986 1988.[12]董丽娟,贺继东,赵文亭,等.莫沙必利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对患者近端胃舒张及胃排空功能影响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20,33(3):48 52.[13]王晓峰.酪酸梭菌和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对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12):2033 2034.[14]郭佳,罗瑞.糖尿病前期患者GLP 1及胰高血糖素的分泌特点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16(17):2482 2483,2486.[15]张晶晶,曾朝阳.丹参多酚酸盐对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血糖及胃肠激素的作用影响[J].西南国防医药,2019,29(5):549 551.(收稿日期:2020 07 02)(本文编辑:文静)·临床经验·贲门失迟缓症患者应用内镜下贲门括约肌切开术治疗的疗效分析刘倩怡1,阮巍山1,李杰峰1,刘智尚1,黎嘉妍1,吴颖猛2 【摘要】目的 探讨贲门失迟缓症(AC)患者应用内镜下贲门括约肌切开术(POEM术)治疗的疗效。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45例报告发布日期:2011-6-22 13:09:42作者:周平红姚礼庆蔡明琰钟芸诗任重徐美东陈巍峰秦新裕【摘要】目的探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C)的疗效和可行性。
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8月至2011年4月确诊为AC并接受POEM治疗的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POEM的主要步骤包括:食管黏膜层切开;分离黏膜下层,建立黏膜下“隧道”;胃镜直视下切开环形肌;金属夹关闭黏膜层切口。
结果所有45例患者均成功接受POEM术,平均年龄43.9岁(10-70),平均病程8.7y (3m-50y),平均手术时间68.5min(23-180),黏膜下隧道平均长度10.5cm(8-15),环形肌切开平均长度9.5cm(7-13),无1例出现与POEM相关的严重并发症。
术后随访,44例吞咽困难明显得到解除;1例术后15d出现进食困难及呕吐,胃镜检查发现黏膜下窦道形成,行内镜下窦道切开。
平均随访时间2.5m(1-6)。
结论作为一种新的微创治疗方法,POEM治疗AC短期疗效肯定,可以迅速解除AC 患者吞咽困难,但其长期疗效及远期并发症仍有待随访和观察。
【关键词】贲门失弛缓症内镜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 (POEM) for esophageal achalasia: 34 cases reportZHOU Pinghong, Y AO Liqing, CAI Mingyan, ZHONG Yunshi, Ren Zhong, XU Meidong, CHEN Weifeng, QIN Xinyu. Endoscopy Center, Zhong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Sahnghai 200032,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Y AOLiqing,Email:*****************[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the fesibility of 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 (POEM) for esophageal achalasia (AC). Patients and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34 patients diagnosed as AC and received POEM were reviewed retrospectively in our center during August 2010 and April 2011. The key procedures of POEM were as following, 1) esophageal mucosal incisio n, 2) submucosal “tunnelling” by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 technique, 3) endoscopic myotomy of the circular muscle, 4) closure of mucosal entry by hemostatic clips. Results All 45 patients received POEM successfully. The average age was 43.9 years (range 10-70). The average duration of symptoms were 8.7 years (range 3m-50y). The mean operation time was 68.5 min (range 23-180) with a mean submucosal tunnelling length of 10.5cm (range 8-15). The average length of endoscopic myotomy of inner circular muscle was 9.5cm (range 7-13). No serious complicatios related to POEM were encountered. Dysphagia symptom was relieved significantly during the follow-up period in 44 patients; one patient re-occurred dysphagia and vomiting 15 days after the operation, endoscopic observation revealing a submucosal fistula which was managed by endoscopic incision. The mean follow-up period was 2.5m (range 1-6). Conclusion As a new minimally invasive therapy for AC, POEM seems tobe very effective to relieve patient’s dysphagia symptom in a short period. Further observations and long follow-up are needed to evaluate long-term outcome and complications.[Key words] achalasia (AC); 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 (POEM)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AC)是由食管-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所致的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食管下端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高压和对吞咽动作的松弛反应减弱,以致食物不能顺利地进入胃。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效果沈洁;李利安【摘要】目的探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C)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12月在漯河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接受POEM治疗的25例AC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手术前后AC临床症状评分系统(Eckardt)评分、食管内径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5例AC患者均完成POEM,术后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术后1、3、6个月Eckardt评分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时间推移,患者Eckardt评分略较前升高,术后3、6个月Eckardt评分高于术后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复查胃镜,13例患者食管腔内无潴留物,12例食管内潴留量明显减少,管腔内见典型环形收缩及贲门间歇性开放,镜身通过阻力较术前减小.术后6个月患者食管直径[(3.72±1.06)cm]小于术前[(6.04±1.76)cm],术后贲门直径[(3.56±0.70)cm]大于术前[(1.64±0.56)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现2例皮下气肿,局部皮下切开引流后气肿消失;术后出现1例穿孔,1例少量纵膈气体,内科保守治疗后痊愈;术后3例并发肺部感染、少量胸腔积液,经抗感染治疗后痊愈.结论 POEM能快速缓解AC患者临床症状,短期内疗效明显,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期刊名称】《河南医学研究》【年(卷),期】2019(028)002【总页数】2页(P225-226)【关键词】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贲门失弛缓症;疗效【作者】沈洁;李利安【作者单位】漯河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河南漯河 462000;漯河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河南漯河 46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1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AC)又称贲门痉挛或巨食管,是一种由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所致的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1-2]。
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经口内镜下食管括约肌切开术护理【摘要】目的总结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经口内镜下食管括约肌切开术的护理体会。
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口内镜下食管括约肌切开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过程。
结果本组患者通过术前的精心准备及术后的优质护理,全部患者在术后6~7d内咽下困难、食物返流、非心源性胸痛等症状消失,均治愈出院。
结论手术的成功除了要有熟练的内镜操作技术外,系统全面的护理也至关重要。
【关键词】贲门失弛缓;食管括约肌;切开术护理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观察对象共20例,均来自我科2011年8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贲门失弛缓症(AL)住院治疗患者,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23~63岁,平均年龄40.5岁。
全部患者均经临床症状、X线钡餐检查、内镜检查及食管测压检查确诊。
病程1~20余年,住院治疗前均经药物保守或球囊扩张术治疗无效。
入院时临床表现主要为咽下困难、食物返流、非心源性胸痛等。
1.2方法本组20例患者均行经口内镜下食管括约肌切开术(POEM),手术前给予气管插管后实施异丙酚静脉全身麻醉,术中见食管腔重度扩张迂曲,贲门距门齿46cm,胃镜通过阻力大,术中距门齿35cm切开隧道口,建立黏膜下隧道长约12cm,予行固有肌层切开,用TT刀从上而下纵形切开环形肌层至贲门下方2cm处,46~52cm实施固有肌层全层切开长约6cm,保留外膜,最后利用钛夹关闭隧道切口。
1.3结果本组20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经口内镜下食管括约肌切开术(POEM)后,全部患者在6~7d内咽下困难、食物返流、非心源性胸痛等症状全部消失,经X线钡餐复查,钡剂可顺利通过,且无潴留。
全部患者随访1个月至1年,平均6个月,未发现感染、食管穿孔、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2护理2.1术前护理2.1.1心理护理本组多数患者因病程较长,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对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产生担忧,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恐惧心理,对此,术前要与患者进行思想交流,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此项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及痛苦少、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优点,介绍此前手术成功的病例,讲解此项手术的大致过程及注意事项,谈话应热情、真情、使患者感到亲切,让患者获得安全感,使之能积极主动地配合医生治疗,从而提高经口内镜下食管括约肌切开术(POEM)的成功率。
经口内镜下食管环形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观察及
护理
肖琴
【期刊名称】《医学信息》
【年(卷),期】2014(000)029
【摘要】目的:观察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经口内镜下食管括约肌切开术(POEM)
治疗的疗效,并总结护理体会。
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 POEM的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过程。
结果8例患者均成功行POEM治疗;仅有1例出现术中渗血,采用内镜下电凝止血后出血停止;手术后均无气胸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平均42 min,平均住院时间10 d;治疗1 w后食管测压结果示下段食管括约肌压
力均回到正常范围,有效率达100%。
结论 POEM的成功不仅需要熟练的内镜操
作技术,术前术后进行精心全面的护理也非常重要。
【总页数】2页(P166-166,167)
【作者】肖琴
【作者单位】上海市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上海 200065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经口内镜下食管环形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临床疗效观察 [J], 白云
2.经口内镜下食管环形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围术期护理 [J], 汪茜雅;纽美娥;陈霞
3.贲门失弛缓症病人行经口内镜下食管环形肌切开术的护理 [J], 李琴;李春花;王雷;赵国策
4.经口内镜下食管环形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手术配合体会 [J], 尹育芳;古力米热·牙生;李韶玲
5.经口内镜下食管环形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手术配合体会 [J], 尹育芳;古力米热·牙生;李韶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和球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荟萃分析
摘要目的统计荟萃近年来核心文献中关于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与和球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
方法58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经口内镜下肌切开组和球囊扩张组,各29例。
对两组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术后3周内,共有8例患者出现了贲门黏膜渗血或撕裂现象,其中球囊扩张组7例,经口内镜下肌切开组1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例患者出现了反酸现象,其中球囊扩张组6例,经口内镜下肌切开组4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手术3 d后,经口内镜下肌切开组患者的食管下端括约肌4S完全松弛压与食管下端括约肌静息压有所下降,和球囊扩张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虽然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疗效好,但并发症严重且费用昂贵,技术难度大,就基层医院而言目前还是球囊扩张比较适用。
关键词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球囊扩张;贲门失弛缓症
贲门失弛缓症属于食管运动功能障碍的一种,患者的临床表现是吞咽困难、反酸、胸胃后疼痛。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
在以前多利用药物进行治疗,其疗效甚微[1]。
为了探究治疗该疾病的良好方式,检索2009~2015年间发表的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随机临床对照试验,依照相关标准,共有58例患者列入研究。
对比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和球囊扩张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09~2015年发表的接受治疗的贲门失弛缓症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经口内镜下肌切开组和球囊扩张组,各29例。
所有患者均经过胃镜、CT、钡餐检查后确诊。
其中男18例,女10例,病程最长20.5年,最短1.8年,平均病程(5.6±3.6)年。
排除妊娠,肿瘤,精神疾病与其他器官器质性病变患者。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1. 2. 1 球囊擴张组对患者利用Rigiflex-ABD贲门球囊扩张导管进行手术。
在胃内镜视野下,将导丝置入到患者胃窦中,将胃镜退出;在植入球囊扩张器之前,在其前端涂上一定的润滑油,并将球囊内的气体抽出。
在内镜的视野下,将球囊沿着导丝放在发生病变的贲门处之后,在球囊中灌注气体。
压力上升至137.8 kPa。
反复扩张2次,保持1 min/次,间隔时长1 min,观察2~3 min,没有明显的血丝或撕裂情况下将胃镜退出。
1. 2. 2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组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前禁食,对于病情严重者,在进行手术之前应该将胃肠减压。
进行手术的时候,令患者摆出左侧卧位,行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将患者的食管黏膜切开处理,并在胃镜前端加放透明帽,将其食管腔中的液体抽出,在食管胃结合部(EGJ)上部8~10 cm处。
对患者进行食管壁黏膜下注射一定剂量的美兰盐水。
使用Dual Knife对其食管壁黏膜层进行纵向切开,将黏膜下层完全暴露。
之后将患者的黏膜下层进行完全分离,在黏膜下方建立起“隧道”沿着黏膜从上而下进行分离[2]。
1. 3 观察指标在患者进行完手术后第3天,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后食管动力学指标变化,并发症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手术后食管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在经过手术3 d后,经口内镜下肌切开组患者的食管下端括约肌4S完全松弛压与食管下端括约肌静息压有所下降,和球囊扩张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 2 并发症情况术后3周内,共有8例患者出现了贲门黏膜渗血或撕裂现象,其中球囊扩张组7例,经口内镜下肌切开组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例患者出现了反酸现象,其中球囊扩张组6例,经口内镜下肌切开组4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已经成为了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主要方式。
有相关报道表明,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能够在镜内视野下进行环形肌纵行切开,令患者食管下方的括约肌阻塞症状得到全面缓解。
在根本上缓解了患者的临床症状,且长期疗效满意。
相关文献报道[3],在经过手术3 d之后。
患者的食管下端括约肌4S完全松弛压与食管下端括约肌静息压有所下降,手术成功,患者并发症少,能够在根本上将患者食管下端括约肌高压情况加以缓解。
和球囊扩张治疗术相比,内镜下肌切开手术有着一定的难度,医生必须拥有熟练的技巧,并正确处理在手术过程中发生的意外情况,才能在根本上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4]。
球囊扩张治疗术的费用比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要低,有着较强的经济性,对于基层医院来讲,对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行球囊扩张术更经济适用。
参考文献
[1] 令狐恩强,李惠凯,冯秀雪.横开口法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责门失弛缓症疗效及安全性评价.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2,29(9):483.
[2] 何利平,郑晓玲,梁玮,等.经口内镜下肌切除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2,29(8):449.
[3] 姚礼庆,蔡明琰,钟芸诗,等.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初探.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1,28(2):63-66.
[4] 周平红,蔡明琰,姚礼庆,等. 经口内镜下环形肌切开术治疗42例贲门失弛症.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1,14(9):705-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