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术教学资料:肠粘连松解术讲解模板
- 格式:ppt
- 大小:251.50 KB
- 文档页数:43
肠粘连松解术1对于因手术引起的粘连性肠梗阻,应该尽量使用原切口,切口一端长于原切口,便可顺利进入腹腔,但是要特别注意,原切口以外的腹膜下不一定没有粘连,也要小心。
进腹后以此为开始,将切口下腹膜全部切开,因此应该探查手指可及部位的粘连,确定开腹策略。
如果粘连较松,可用手指推开。
如粘连较紧密,向一侧绕开粘连区,扩大切口后,直视下分离切口下粘连。
如果粘连范围过大,应向已进腹一端扩大切口,分离粘连。
如果腹腔内广泛粘连,无法进入腹腔,可用电刀低功率切开腹直肌后鞘,直视下分离腹膜后进腹。
开腹后进一步探查粘连情况,纤维索带压迫应先钳夹切除,解除肠管压迫后将索带完整切除。
注意索带靠近肠管的一端多为肠管肠管受牵拉变形的突出部,不可误伤,应在靠近腹膜或系膜端的位置切断。
如果是广泛的膜状粘连,应先沿扩张肠管寻找梗阻部位,解除梗阻后,分离形成锐角或致肠管扭曲的粘连,用最小的分离解决梗阻,不要试图将所有拈连松解,那样有可能形成新的粘连和新的梗阻。
有位战友提出:1、小儿疝的疝囊嵌顿后,很水肿,分离的时候很容易分破,不知有没有解决的办法。
2、小儿疝嵌顿后,疝囊水肿增厚明显,分界不清,也不容易分离,不知有没有解决的办法。
这是斜疝手术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我将回答加在这里,算是对以前讲过的斜疝手术的补充。
1、疝囊容易分破,主要原因不是水肿,而是质地变脆,弹性下降,如果和平时一样提拉就容易破。
另外,有些嵌顿疝平时并不常疝出,或平时疝囊较小,嵌顿时被内容物在内部扩张后,囊壁变薄。
2、嵌顿疝时,局部解剖结构并未发生改变。
之所以感觉结构不清是因为平时习惯于清楚地看着疝囊内、外分离,而今菲薄的疝囊变得水肿增厚,疝囊外膜显示不清所致。
其实真正的困难是广泛的渗血,又不能有效地止血,造成视野不清。
解决方法:一、切开疝囊时位置稍稍向下,避开充血水肿增厚最严重的疝囊颈。
二、横断疝囊是避开看起来路途最近,但实际是陷阱的疝囊颈口狭窄部。
子要向下1厘米即可。
肠梗阻手术经过:1、麻醉成功后,患者取仰卧位,常规碘伏消毒术野皮肤,铺无菌巾单。
2、取左、右腹直肌切口,长约数字cm,切开皮肤,电刀依层次逐层进腹。
探查:腹腔有少量腹水,小肠高度扩张,积气和积液,距屈氏韧带、回盲瓣数字cm有一束带压迫空、回肠形成机械性梗阻,去除粘连束带后游离出小肠,见被压肠管明显狭窄,肠壁厚,未见明显坏死,将小肠积液挤入结肠,生理盐水冲洗腹腔,检查无活动性出血,清点器械,纱布无误后,逐层关腹。
〔机械性肠梗阻〕取左、右腹直肌切口,长约数字cm,切开皮肤,电刀依层次逐层进腹。
探查:腹腔内有臭味,切口下无粘连,但回肠有两处与盆底粘连,空肠与局部回肠高度扩张,直径约数字cm,内充满液体,总量约数字ml。
肝脾无异常。
锐性剥离回肠与盆底之粘连,发现一处大约在空回肠交界处,另一处距回盲部约数字cm。
别离过程中较底位粘连之回肠浆膜面有多处破损,逐决定在此处先戳孔减压。
从浆膜破损处小肠切开肠壁,放入吸引器头,吸出扩张段肠管积液近数字ml。
游离该段肠管系膜,切除肠管约数字cm,行手工端端吻合,浆肌层包埋。
修补空回肠交界处粘连小肠之破损浆膜。
距屈氏韧带数字cm处缝荷包,戳孔向远端置入数字号导尿管一根行空肠造口,肠壁隧道包埋后经左上腹戳孔引出,固定,肠管吊置。
大量生理盐水冲洗腹腔,盆腔置乳胶引流管一根,从右下腹引出,固定。
查无活动出血,清点器械纱布无误,逐层缝合腹壁各层,结束手术。
〔粘连松解,肠腔减压、回肠局部切除吻合〕取左、右侧经腹直肌切口,长约数字cm。
探查见腹腔内有大量淡黄色、淡血性、脓性、粪样液体,量约数字ml,吸尽渗液。
盆腔及小肠、结肠系膜血管周围未及转移肿大淋巴结,肝脏亦未及肿瘤转移灶。
见近端小肠明显扩张,内有大量肠液及气体,外表明显红肿、充血,外表有大量脓苔附着。
升结肠、盲肠及横结肠降结肠空虚。
自回盲瓣向近端逐次锐性别离小肠粘连至近端空肠。
距屈氏韧带、回盲瓣约数字cm见约数字cm小肠被一索带绞窄,小肠已缺血坏死。
肠粘连松解术手术记录模板
手术记录
手术日期:[日期]
手术名称:肠粘连松解术
主刀医生:[主刀医生姓名]
助理医生:[助理医生姓名]
麻醉方式:全身麻醉/局部麻醉
手术过程:
1. 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被安置在手术床上,并进行了全身消毒。
2. 通过腹部切口(位置:[切口位置]),进入腹腔。
3. 检查腹腔内器官,发现[具体情况]。
4. 针对肠粘连进行松解,采用[具体操作方法]。
5. 在松解过程中,注意保护周围组织和器官,避免损伤。
6. 松解完成后,检查腹腔内出血情况,进行止血处理。
7. 清洗腹腔,排除残留血液和异物。
8. 闭合腹腔切口,进行皮肤缝合。
9. 患者转入恢复室,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结束手术。
术后处理:
1. 患者转入恢复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保持通气道通畅。
2. 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和抗生素预防。
3. 恢复期间,禁食并给予静脉输液,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4. 定期检查伤口愈合情况,更换敷料。
5. 根据患者情况,适时拔除导尿管和胃管。
6. 观察患者排气和排便情况,恢复肠功能。
7. 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适时拔除腹腔引流管。
8. 术后第[具体天数]天,患者情况良好,无明显并发症,出院。
术后随访:
1. 出院后,建议患者按时复诊,定期进行术后复查。
2. 根据患者术后恢复情况,适时调整饮食和药物治疗。
3. 术后[具体天数]天,患者恢复良好,无明显不适,术后随访结束。
备注:
[其他需要补充的信息,如术中出现的特殊情况、使用的特殊器械等]。
第二十七章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肠粘连是腹部外科常见疾病。
腹腔内的粘连通常是因为手术、腹腔感染、外伤等引起,其中手术后引起的占80%左右,而腹腔手术后也有70%~86%的患者会引起腹腔内粘连。
有腹腔内粘连的患者并不都会引起症状,有症状者约为所有腹腔粘连患者的30%。
临床上,肠粘连常表现为慢性或急性腹部疼痛,部分患者会发生完全性或不完全性机械性肠梗阻。
粘连性肠梗阻的保守治疗效果欠佳,传统的开放手术虽然可以消除原粘连,但是由于再粘连的发生率比较高,术后容易重复形成粘连与肠梗阻。
腹腔镜手术可以彻底解除腹腔粘连,且具有创伤小、胃肠道干扰小、腹壁创口远离原腹腔粘连处、下床活动早、胃肠道功能恢复早等优点,手术后再形成粘连的机会比开放手术要明显减少。
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手术可能涉及腹腔的各个位置,最好同时有10 mm 30°腹腔镜和5 mm 腹腔镜。
以便在不同部位、不同直径套管中置入腹腔镜进行观察。
为了在较长的手术过程中使腹腔内压力始终保持在10 mmHg一15 mmHg这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一个高流量气腹机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以每分钟充气l5L~40L的速度补充由吸引器吸引腹腔渗液等引起的C02迅速减少。
为了更好地保持器械位置,最好使用带固定装置的穿刺套管。
这种套管的顶端具有气囊或伞状固定装置,套管上还有固定帽,可以很好地固定在腹壁上,能为手术操作提供比其它套管更多的空问。
腹腔镜经过这种套管置人还可以获得更多的腹腔内视野。
其他特殊器械包括腹腔镜用无损伤肠钳、持针器、拉钩、腹壁扩张器以及内镜钉合器等。
第一节肠粘连松解的基本技术腹腔镜手术松解肠粘连的操作包括剪刀、超声刀或电刀分离和缝合打结等基本技术。
剪刀分离:钝或圆尖的5 mm剪刀常用于快速分离薄而无大血管的粘连带,剪刀切割是用于粘连分解的一项基本技术。
剪刀分离常与电刀相结合,先用剪刀剪开粘连,遇出血时用电刀止血。
电刀主要用于解剖层次不清,或预料粘连带中有血管的粘连组织。
肠粘连松解手术的原理是
肠粘连松解手术的原理是通过操作手术切除或松解不正常形成的肠粘连组织,以恢复肠道的正常解剖结构和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包括以下几种:
1. 手术切除:将与周围组织黏连较好的部分肠道切除,以消除黏连。
2. 松解:通过小切口或腹腔镜手术,使用手术器械将黏连部分进行分离,恢复肠道的自由活动。
3. 粘连防止:在手术切除或松解后,可采用各种方法预防或减少肠道再次黏连,如使用生物屏障物质、应用药物等。
肠粘连是由于肠道内部或外部的炎症、手术操作、创伤或其他原因导致的肠道组织粘连在一起。
肠粘连可以引起肠道功能障碍、梗阻、疼痛等问题。
肠粘连松解手术可以帮助恢复肠道的正常功能,缓解相关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