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外科手术关键技巧---肠粘连松解术
- 格式:pdf
- 大小:94.73 KB
- 文档页数:2
腹腔镜探查肠粘连松解术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和并发症的影响探讨发布时间:2023-02-23T01:20:49.415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3年1期作者:阙勇华邱烽磊邓美玲[导读] 明确腹腔镜探查肠粘连松解术用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当中的整体优势性。
阙勇华邱烽磊邓美玲龙岩市中医院 364000[摘要]目的:明确腹腔镜探查肠粘连松解术用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当中的整体优势性。
方法:划分4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为对照组(20例)与观察组(20例),前者实施常规开腹手术;后者实施腹腔镜探查肠粘连松解术且术后给予中药内服,并对比组间数据。
结果:观察组在术后肠蠕动恢复、肠鸣音恢复时间缩短、并发症防控效果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呈P<0.05。
结论:实施腹腔镜探查肠粘连松解术使常规开腹手术存在的创伤性大、并发症发生率高等问题得以有效解决,亦能在短期内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是适用于粘连性肠梗阻的有效手术方案。
关键词:粘连性肠梗阻;腹腔镜探查肠粘连松解术;胃肠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粘连性肠梗阻这类外科常见病对人体肠道健康方面所造成的负性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问题,持续存在的症状表现会严重阻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使其承受着沉重的精神负担,以呕吐为例,患者倘若频繁性呕吐,那么也容易因体液与电解质严重丧失而呈现脱水或低血容量休克等情况,除此之外,像肠绞窄坏死、感染等并发症一旦发生,那么对患者而言亦是沉重打击[1-2]。
外科手术是用于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重要手段,随着腹腔镜这类微创技术在临床中的推广,也使得以往诸多弊端得以解决,基于此,本文重点围绕腹腔镜探查肠粘连松解术展开研究,以此明确其在治疗此类疾病方面存在的整体优势性,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将我院符合手术指征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40例纳入研究,并以随机数字表分组原则将其划分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研究起止时间2021年1月份至2022年4月份,两组患者病历基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呈P>0.05,详见表1:1.2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开腹手术,即协助患者取仰卧位,麻醉方式为全麻,待麻醉满意且相应准备工作就绪后经腹做切口,而后在腹腔内确认患者肠梗阻部位进行松解操作,最后逐层缝合,完成手术。
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效果发表时间:2017-03-31T15:45:15.000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3月第8期作者:苏颖[导读] 分析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
(启东市人民医院普外科江苏启东 226200)【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
方法:择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5月收治的92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案分为每组患者均占据46例的常规组与实验组患者,分别采取一般治疗方案与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得知,实验组患者在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与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时间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
结论: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来说,给予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进行临床治疗可获得十分显著的治疗效果,具有手术耗时短、术中出血量少、胃肠功能恢复快等优势,值得实践推广。
【关键词】粘连性肠梗阻;治疗;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中图分类号】R65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8-0219-02粘连性肠梗阻属于临床上一类十分普遍的外科疾病,主要指的是肠管之间或者腹壁与肠管之间出现粘连情况,并形成纤维索带,导致患者肠内容物在肠道内的正常运行功能受到严重的影响,并引发腹胀、腹痛、恶心、排便困难等一系列临床症状[1-2]。
对该类疾病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多半采取传统的保守治疗方案、腹腔镜手术治疗方案等。
近些年来,随着腹腔镜手术的发展进步,对临床疾病的治疗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本文旨在探究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详见下文。
1.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资料与方法1.1 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择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5月收治的92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案分为每组患者均占据46例的常规组与实验组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常规诊断后显示疾病均确诊,以腹胀、腹痛、呕吐、停止肛门排便等作为主要的临床症状,手术类型包括剖宫产、子宫切除术。
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肠梗阻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的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3例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粘连性肠梗阻开腹手术40例(对照组),与肠梗阻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43例(试验组)对比,从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再发肠梗阻时间进行比较。
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280 min,下床活动时间40 d,术后排气时间27 d,其中3例出现伤口感染,占6.98%,6例出现术后复发,占13.95%,平均住院时间11.7 d。
对照组,手术时间73 min,下床活动时间26 d,术后排气时间为17.1 d。
其中4例出现伤口感染,占10.00%,1例出现术后复发,占2.50%,平均住院时间为6 d。
结论:腹腔镜手术松解肠粘连可以减少再发粘连,降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对于广泛、致密的粘连不能作为腹腔镜手术松解的适应证。
腹腔镜下行肠粘连松解术,具有创口小、身体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和后遗症少等优点,值得在胃肠外科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开腹中图分类号 r57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10-0099-01本文对2009-2012年笔者所在医院83例实施肠梗阻手术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施行的手术不同与患者的意愿,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粘连性肠梗阻开腹手术40例(对照组),与肠梗阻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43例(试验组),对两组的疗效进行分析和对比,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83例患者,男43例,年龄14~69岁,病程5~20 h,均有手术史;女40例,年龄15~70岁,病程5~20 h,均有手术史。
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中40例定位对照组,另外43例定位试验组。
手术类型:胆囊切除术10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16例,阑尾切除术26例,肠套叠手术13例,结肠癌手术4例,外伤性小肠破裂修补术14例。
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浅析(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普外1科河北沧州061000)【摘要】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外科的常见多发性疾病,传统的开腹术虽仍能消除原粘连,但其创伤大,恢复时间较长,且再粘连发生率较高。
我们通过对其中20例粘连性肠梗阻选用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的疗效观察、分析,认为选用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比较适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值得研究。
【关键词】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粘连性肠梗阻【中国分类号】r656.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014-01 目前,腹部各类手术广泛选用腹腔镜手术方式,特别是粘连性肠梗阻选用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是近几年开展的新术式,肠梗阻为普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而导致肠梗阻的最主要因素是肠粘连,肠梗阻易反复发作,对于保守治疗效果差及易反复发作的患者通常需行手术治疗。
传统的开腹手术不但对患者的损伤大,且术后发生再次粘连的几率也较高。
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许多过去的开放性手术现在已被腔内手术取而代之。
我院于2008年至2011年对收治的2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行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手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2008年至2011年我院收治2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男11例,女9例,年龄24~55岁,平均44.5岁,患者均有腹部手术史:其中阑尾切除术9例、胃大部切除术1例、胆石症术后5例、肠穿孔修补及脾切除术后各2例。
患者一般情况均良好,临床症状以术后反复轻、中度腹痛、腹胀及呕吐等表现为主,均无发热、黄疸、心悸等症状,无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无腹肌紧张。
术中发现粘连性类型:大网膜与原切口形成带状或膜状粘连压迫小肠9例,肠管与原切口粘连形成锐角3例,肠管间粘连扭转成角4例,肠管腹壁网膜间广泛粘连3例。
(2)手术方法:所有患者行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手术,采用气管内插管全麻。
在患者脐下缘或距原切口5cm以上做一10mm左右切口为观察孔,并用直视开放法建立人工气腹,压力为13~15mmhg,以腹腔镜探查患者腹腔内的粘连情况。
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疗效观察【摘要】本研究旨在观察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
共收集了XX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了手术过程、术后处理措施以及随访情况。
结果显示,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在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中具有显著疗效,术后并发症较少。
结论表明,该手术方法是有效的,但仍有进一步完善手术技术的需求。
综合分析认为,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可作为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有效方法,为临床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关键词】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粘连性肠梗阻、疗效观察、患者临床资料、手术过程、术后处理、随访情况、疗效评价、术后并发症、手术技术。
1. 引言1.1 背景请问需要对背景进行详细描述还是简要概括?1.2 目的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评估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通过患者临床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探讨手术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术后处理及随访情况,总结疗效评价,为临床提供更加科学的治疗参考,进一步完善手术技术。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结果,能够验证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在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方面的有效性,并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1.3 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共计纳入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50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28例,年龄范围为35岁至65岁。
所有患者均经过详细的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粘连性肠梗阻,且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
在手术操作过程中,所有患者均采用腹腔镜技术进行肠粘连松解术,操作由具有丰富经验的外科医生进行。
术后对患者进行了规范的术后处理,包括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疼痛控制、抗感染治疗以及饮食调理等。
随访情况主要包括术后1周、1个月、3个月以及6个月的随访,观察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等。
疗效评价主要通过比较手术前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来进行评价。
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疗效观察【摘要】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作为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有效方法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研究旨在观察该手术在临床上的疗效,并探讨其应用前景。
我们收集了一定数量的患者资料,介绍了手术方法及术后并发症。
通过对疗效观察和随访情况的分析,发现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在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方面具有显著效果,且并发症较少。
我们认为该手术在未来的临床应用中将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有望为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粘连性肠梗阻、疗效观察、随访、并发症、临床应用前景、总结、展望1. 引言1.1 背景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是一种新兴的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技术,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逐渐凸显。
粘连性肠梗阻是一种常见且难以治愈的疾病,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存在创伤大、恢复慢、并发症多等问题,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困扰。
而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具有微创、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中。
通过对患者进行腹腔镜检查,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粘连的部位和程度,然后采取相应的松解措施,解除粘连,恢复肠道通畅,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研究旨在观察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为临床提供更加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案。
1.2 目的在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方面,本文的目的在于评估该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治疗选择和参考。
通过对一定数量的患者进行观察和随访,我们希望能够全面了解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在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中的效果,为进一步推广和应用该手术提供科学依据。
我们也希望通过本研究的结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为医学领域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临床实践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为患者的治疗带来更多可能性和希望。
第二十七章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肠粘连是腹部外科常见疾病。
腹腔内的粘连通常是因为手术、腹腔感染、外伤等引起,其中手术后引起的占80%左右,而腹腔手术后也有70%~86%的患者会引起腹腔内粘连。
有腹腔内粘连的患者并不都会引起症状,有症状者约为所有腹腔粘连患者的30%。
临床上,肠粘连常表现为慢性或急性腹部疼痛,部分患者会发生完全性或不完全性机械性肠梗阻。
粘连性肠梗阻的保守治疗效果欠佳,传统的开放手术虽然可以消除原粘连,但是由于再粘连的发生率比较高,术后容易重复形成粘连与肠梗阻。
腹腔镜手术可以彻底解除腹腔粘连,且具有创伤小、胃肠道干扰小、腹壁创口远离原腹腔粘连处、下床活动早、胃肠道功能恢复早等优点,手术后再形成粘连的机会比开放手术要明显减少。
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手术可能涉及腹腔的各个位置,最好同时有10 mm 30°腹腔镜和5 mm 腹腔镜。
以便在不同部位、不同直径套管中置入腹腔镜进行观察。
为了在较长的手术过程中使腹腔内压力始终保持在10 mmHg一15 mmHg这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一个高流量气腹机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以每分钟充气l5L~40L的速度补充由吸引器吸引腹腔渗液等引起的C02迅速减少。
为了更好地保持器械位置,最好使用带固定装置的穿刺套管。
这种套管的顶端具有气囊或伞状固定装置,套管上还有固定帽,可以很好地固定在腹壁上,能为手术操作提供比其它套管更多的空问。
腹腔镜经过这种套管置人还可以获得更多的腹腔内视野。
其他特殊器械包括腹腔镜用无损伤肠钳、持针器、拉钩、腹壁扩张器以及内镜钉合器等。
第一节肠粘连松解的基本技术腹腔镜手术松解肠粘连的操作包括剪刀、超声刀或电刀分离和缝合打结等基本技术。
剪刀分离:钝或圆尖的5 mm剪刀常用于快速分离薄而无大血管的粘连带,剪刀切割是用于粘连分解的一项基本技术。
剪刀分离常与电刀相结合,先用剪刀剪开粘连,遇出血时用电刀止血。
电刀主要用于解剖层次不清,或预料粘连带中有血管的粘连组织。
松解粘连汤治疗腹部术后肠粘连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手术方式的不断创新,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手术治疗各种疾病。
然而,手术后肠粘连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给患者带来了许多痛苦和不便。
肠粘连的治疗一直是医学界的难题,传统的手术治疗效果有限,复发率较高。
近年来,松解粘连汤作为一种中医药学治疗腹部手术后肠粘连的方法被广泛运用,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松解粘连汤是什么?松解粘连汤是中医药学中的一种中药方剂,其原料是:独活、川芎、白芍、桃仁、红花、蒲公英、鸡内金、牛膝、艾叶等10种药材。
这些药材都有着活血化瘀、疏通经络、舒筋活络、消炎解毒等功效,可以有效地改善腹部肠粘连的症状。
腹部术后肠粘连的症状腹部术后肠粘连是指手术后由于肠道粘连的形成,导致腹痛、腹泻、便秘、肠道梗阻等症状。
肠粘连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引起药物吸收不良、营养吸收障碍等严重后果。
因此,及时治疗肠粘连十分重要。
松解粘连汤的治疗机理松解粘连汤能够起到改善腹部手术后肠粘连的作用,主要归功于其中的川芎、白芍、独活等成分。
这些药材能够通过活血化瘀、舒筋活络、消炎解毒等作用,疏通梗阻的血管和经络,减轻或消除肠粘连所引起的疼痛和不适感,同时增加小肠内蠕动的速度,从而防止肠道出现梗阻和阻塞。
独活、鸡内金、牛膝等成分还有祛风活络的作用,能够改善肌肉韧带弹性,舒缓疼痛和不适感。
红花、蒲公英、艾叶等成分还有强化免疫力、消炎解毒的作用,能够帮助患者恢复身体的健康和免疫力。
松解粘连汤的临床应用松解粘连汤作为一种中医药物治疗腹部术后肠粘连的方法,其临床应用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临床研究表明,经常应用松解粘连汤治疗腹部术后肠粘连,可以有效地缓解并改善患者的症状。
具体地,松解粘连汤在实际应用中的方法是:先将松解粘连汤的药材均匀混合,然后将适量的药材用沸水冲泡,制成浸泡液。
每天服用2-3次,每次100-200毫升,连续服用2周-1个月左右,具体用量和时间可根据个人情况来定。
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适应证的探讨作者:郭万和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10期【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行肠粘连松解手术的适应证及相关情况。
方法选取2007年5月——2012年5月接收的42例肠粘连患者,均于腹腔镜下行肠粘连松解手术,对手术效果进行分析,并对手术适应证进行探讨和总结。
结果本组42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术中1例患者因术中肠壁受损,1例患者因肠管内出现内疝分别中转行开腹手术;其余40例患者均顺利于腹腔镜下完成肠粘连松解手术,术后无明显并发症,无再次粘连情况,手术切口均实现甲级愈合。
结论肠粘连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手术治疗前,应保证患者具备良好的手术适应证,以保证手术成功完成,并实现预期效果。
【关键词】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适应证;探讨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170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706-01肠粘连是常见的腹外科病症,发病原因主要有先天以及后天性原因两种,统计显示,710以上发生肠粘连的患者为后天原因所致,其中,腹部手术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致病原因,且在当前的腹外科手术中尚不能完全避免[1]。
发生肠粘连后,应及早行肠粘连松解术;传统临床一般直接开腹进行手术,对患者身体的损伤程度较大,且术后容易再次出现肠粘连;近些年随腹腔镜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在肠粘连松解手术中也取得优势性临床效果[2]。
但采用此种术式应保证患者具备良好的适应证。
本文即就腹腔镜下行肠粘连松解手术的临床适应证及相关情况进行探析,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07年5月——2012年5月共接收42例肠粘连患者,其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26-55岁,平均(41.6±2.3岁。
所有患者发病原因均为腹外科手术而致。
手术类型:7例患者行十二指肠溃疡手术,10例患者行阑尾炎手术,6例患者行脾破裂修补术,2例患者行膀胱破裂修复手术,8例患者行胆囊手术,5例患者行剖宫产手术,4例行卵巢囊肿手术。
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行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围手术期护理要点。
方法:回顾性总结46例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护理措施和体会。
结果:46例患者1~3周内全部治愈出院,未发生护理并发症,无住院死亡。
结论:加强围手术期护理能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成功率。
【关键词】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护理;围手术期粘连性肠梗阻是常见的普外科急腹症,除少数病因是先天性,大部分病因是后天性的,常见的原因是腹部手术、腹腔感染、外伤等。
治疗方法主要有保守治疗、传统的开腹手术、腹腔镜下行肠粘连松解术等。
腹腔镜下行肠粘连松解术具有粘连松解彻底、再粘连发生率低、切口小、术后疼痛小、恢复快、费用低的特点,是一种先进的微创手术。
本院从2005年1月~2011年9月实施此类手术46例。
由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中70~80%具有腹部手术史[1],因此,围手术期护理尤为重要。
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46例,男性29例,女性17例,年龄在17~67岁,平均年龄46岁。
其中,有手术史达33例。
主要症状有:腹痛、腹胀、停止排气、停止排便、呕吐等,手术治疗均采用腹腔镜下行肠粘连松解术。
2术前护理2.1心理护理:患者在手术之前,容易产生焦虑、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需要承受精神和经济的双重压力,尤其是很多患者面临再次手术,心理负担更加严重。
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介绍手术是一种先进的微创手术,对身体的创伤相对较小,费用也较低,经过专业的手术和精心的护理,身体恢复很快。
经过心理疏导,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听从医生安排,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迎接手术。
2.2病情观察:患者常见的症状有:腹痛、腹胀、停止排气、停止排便、呕吐等,因此,需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症状变化,定时测量和准确记录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信息。
避免转化成绞窄性肠梗阻。
2.3解决水和电解质紊乱:禁止饮食和静脉输液来解决患者的水和电解质紊乱,进而调整酸碱平衡,是术前护理的重要内容。
肠粘连32例腹腔镜松解术应用体会【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治疗术后肠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方法:利用腹腔镜松解术治疗术后肠粘连32例,用电凝、分离钳、分离剪及超声刀分离切断粘连带。
结果:除3例空肠、回肠间紧密广泛粘连、1例外伤性空肠破裂修补术后结肠脾曲肿瘤,i例因阑尾炎术后合并回盲部肿瘤中转开腹手术外,其余均在腹腔镜下行肠粘连松解术,无手术并发症发生。
随访3 -60个月无症状复发。
结论:腹腔镜松解术治疗术后肠粘连不仅具有创伤少、恢复快、费用少、痛苦轻、瘫痕小等微创外科的优点,而且再度粘连率低。
【关键词】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中图分类号】r8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4-0267-01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外科常见的术后并发症。
腹部外科术后约90%有粘连,其中有40%以上会引起粘连性肠梗阻。
传统的开腹手术虽能解除粘连,但腹壁创伤大且发生再粘连率较高,它一直是令外科医生棘手的难题。
我院于2004年10月至2010年9月期间采用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32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32例中,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16一74岁,平均52岁。
均为腹腔手术后病人。
既往手术种类: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胃大部切除术5例(其中根治性胃切除术3例),脾切除术5例,肝修补术2例,胆囊切除术2例,右肝破裂、脾破裂修补术1例,脾破裂修补术1例,小肠切除术2例,阑尾切除术12例,临床表现:术后反复发作腹胀腹痛、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
检查腹部压痛、反跳痛,x线检查见肠管扩张或气液平面,所有病人都曾经过胃肠减压、抗感染、灌肠等正规保守治疗而缓解。
发病时间从术后3个月一25年不等.粘连类型: 肠管与.原切口粘连形成角11例,肠管间粘连扭转成角9例,大网膜与原切口腹壁成膜状粘连使横结肠牵拉悬吊5例,束带粘连压迫空肠、回肠引起梗阻4例,肠管伴大网膜与盆腔、子宫附件粘连3例。
普外科小肠手术技术操作规范一、肠套叠复位术.二、肠粘连松解术.三、小肠排列术.四、小肠切除吻合术.五、肠屡闭合术.一、肠套叠复位术【适应证】1.肠套叠空气灌肠或铁灌肠复位治疗失败。
2.肠套叠疑有肠绞窄坏死。
3.成人肠套叠。
4.多次复位后复发、慢性肠套叠、小肠套叠或疑有其他病因导致套叠的病人。
【禁忌证】1.病人状态差,伴有器官功能障碍,尚未纠正,应慎重考虑手术时机。
5.套叠肠管确已坏死,应手术切除,而非进行单纯复位术。
【操作方法及步骤】1.切口根据术前预测的梗阻部位来决定,婴幼儿肠套叠多属回结肠套叠,可采取右侧经腹直肌切口;成人肠套叠梗阻部位难以确定时,可做脐区正中切口,进腹后根据发现再扩大切口。
6.进腹后,探查梗阻原因,根据术前检查可找到套叠部位。
7.发现套叠部肠管色泽红润、无坏死改变色斑点等,即在腹腔内采用挤捏外推的方法将套入的腊管挤出。
如套叠肠段能从切口中取出,移出后在腹腔外用双手拇指和示指交替挤压套叠头部进行整复。
切勿勉强用力牵拉套入的肠管,以免肠管破裂,8.仔细观察复位后肠管的颜色、蠕动和肠系膜动脉搏动、静脉有无梗死、肠壁损伤程度等.检查肠管有无肿瘤等引起的诱因,若无这些情况,观察肠管活力正常,则返纳肠管人腹腔。
如复位后发现肠壁有较广泛的出血或破损、坏死、肠管无活力,则宜行肠切除吻合术。
9.成人肠套叠多继发于肿瘤或其他肠管病变,则可根据病变啊性质进行部分切除或区域根治性切除。
10套叠部分处理结束后,清洗腹腔,如果有肠坏死或污染程度较重,应留置引流管。
【注意事项】1.术前伴有休克者,立即进行输液、输血、抗休克治疗,待情况有好转,立即急诊手术。
11成人肠套叠多呈慢性不完全梗阻,术前应行肠道准备。
术前置胃肠减压。
纠正水与电解质、酸碱失衡。
12根据全身情况给予适当的支持治疗。
二、肠粘连松解术【适应证】1.小肠粘连引起急性肠梗阻,经非手术治疗无效或出现腹膜炎症状时则应考虑手术。
2.反复发作的粘连性肠梗阻,可根据病情做择期手术,虽然手术后仍可形成粘连,但在非手术疗法无效时手术仍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健康域临床在普外科肠梗阻较常见,该病指肠管之间或肠管与腹壁粘连,形成纤维索带,导致肠内容物无法在肠道内正常运行,引起腹痛、腹胀、排便困难、恶心等一系列症状。
调查指出[1],粘连性肠梗阻在腹腔手术、腹腔感染病史患者中较常见,需引起重视并加强治疗。
数据显示[2],在肠梗阻中,粘连性肠梗阻占比为40%~60%。
既往在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以开腹手术为主,尽管该手术方式具备相应的效果,能够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但其难免存在缺陷。
如今,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逐渐被用于临床。
该手术方式相对比较新颖,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整体效果显著因而逐渐被推广及应用至临床。
本文选取病例探讨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在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实施效果。
报道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实验时间为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实验对象为在本院选取的89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
采用随机化分组方式,把实验对象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5例。
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22例;年龄23~71岁,平均(47.32±3.18)岁;既往子宫切除术11例,胃癌根治术4例,胃穿孔手术10例,阑尾切除术7例,其他类型手术12例。
观察组男性21例,女性24例;年龄21~72岁,平均(46.59±2.83)岁;既往子宫切除术9例,胃癌根治术5例,胃穿孔手术11例,阑尾切除术10例,其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应用于粘连性肠梗阻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价Evaluation of the clinical effect of laparoscopic intestinal adhe-sion release in the treatment of 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庞再林P ang Zai l in(巴中市中心医院四川巴中636000)(Ba zh o ng C ent r a l H o s pita l,Ba zh o ng636000,C h ina)【摘要】目的:评价粘连性肠梗阻实施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普通外科手术关键技巧---肠粘连松解术
[总结版]
首先让我们这些年轻的医生衷心的感谢外科之路老师,是他让我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经验。
为了方便自己学习也给大家提供个共享的机会,这是我整理外科之路老师的帖子。
对于因手术引起的粘连性肠梗阻,应该尽量使用原切口,切口一端长于原切口,便可顺利进入腹腔,但是要特别注意,原切口以外的腹膜下不一定没有粘连,也要小心。
进腹后以此为开始,将切口下腹膜全部切开,因此应该探查手指可及部位的粘连,确定开腹策略。
如果粘连较松,可用手指推开。
如粘连较紧密,向一侧绕开粘连区,扩大切口后,直视下分离切口下粘连。
如果粘连范围过大,应向已进腹一端扩大切口,分离粘连。
如果腹腔内广泛粘连,无法进入腹腔,可用电刀低功率切开腹直肌后鞘,直视下分离腹膜后进腹。
开腹后进一步探查粘连情况,纤维索带压迫应先钳夹切除,解除肠管压迫后将索带完整切除。
注意索带靠近肠管的一端多为肠管肠管受牵拉变形的突出部,不可误伤,应在靠近腹膜或系膜端的位置切断。
如果是广泛的膜状粘连,应先沿扩张肠管寻找梗阻部位,解除梗阻后,分离形成锐角或致肠管扭曲的粘连,用最小的分离解决梗阻,不要试图将所有拈连松解 ,那样有可能形成新的粘连和新的梗阻。
对于腹腔内广泛紧密粘连的病例,多为腹腔内感染所致。
近期感染的病例,粘连并不牢固,系膜间隙内多有积脓或积液,可以此作为系膜间隙的标志。
如果发现较大脓腔,邻近肠管可能有破口或穿孔,需多加注意。
远期原因造成的粘连,机械梗阻多不完全,肠管位置相对固定,突然加重致完全梗阻的可能较小,多为肠内容物阻塞。
最好放弃进一步手术,关腹。
术后给予全静脉营养,腹部热疗等,多可治愈。
如果必须手术解决,可按以下顺序进行,希望可以降低手术风险。
一、先沿着腹膜向四周分离,游离显露结肠,并以此为界,尽量避免结肠损伤。
(在这种情况下,肠造瘘很难实现,应全力避免出现必须造瘘的情况)。
二、先不要急于从粘连稍松处肠管开始分离,应该先找出空肠起始部或/和回肠末端,就像解开一团乱麻线,需要先把线头找到,如果先拉松的地方,局部好像有进展,但是对全局并无好处!
三、沿空肠起始段系膜及回肠末端系膜开始分离!不要以肠管为中心分离!以肠管为中心分离容易深入其中迷失方向,容易在任意一个肠管交汇处中断,最关键的是粘连部分的强度多大于肠管浆肌层与粘膜之间的联系,单向分离肠间粘连极易分入肠壁间隙中,造成大面积肠管浆肌层剥脱,造成想切不能切,想留无法留的局面。
沿系膜分离路程较近,容易分清局段肠管位置走向,容易提前规划需要切除或保留肠管的范围,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肠管间粘连分离。
面对致密粘连可以随意进入两侧腹膜下间隙分离,同时更容易有计划、有重点地保护系膜血管。
四、盆腔分离
盆腔是粘连最严重,肠管位置走向最复杂的部位。
应该沿肠管团与盆腔腹膜间隙将肠管团整块游离,不可贸然进入肠管团内部。
五、将系膜理清,粘连肠管团周边游离后,整个肠管团都置于视野范围之内,直视下分离。
注意先两头、后中间。
先外后内,先系膜后肠管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