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粘连松解术
- 格式:doc
- 大小:186.50 KB
- 文档页数:6
肠粘连32例腹腔镜松解术应用体会下文为大家整理带来的肠粘连32例腹腔镜松解术应用体会,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术后肠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方法:利用腹腔镜松解术治疗术后肠粘连32例,用电凝、分离钳、分离剪及超声刀分离切断粘连带。
结果:除3例空肠、回肠间紧密广泛粘连、1例外伤性空肠破裂修补术后结肠脾曲肿瘤,I例因阑尾炎术后合并回盲部肿瘤中转开腹手术外,其余均在腹腔镜下行肠粘连松解术,无手术并发症发生。
随访3-60个月无症状复发。
结论:腹腔镜松解术治疗术后肠粘连不仅具有创伤少、恢复快、费用少、痛苦轻、瘫痕小等微创外科的优点,而且再度粘连率低。
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1资料与方法1.2方法:全部病人都使用经静脉全身麻醉,仰卧体位。
根据临床表现及原切口部位估计粘连梗阻位置,选择距粘连部位6cm以上处开放式置人套鞘作人镜孔后建立气腹,置入腹腔镜后,在明视下置入另外两枚穿刺套管,用于分离和松解肠管粘连。
后两处位置的确定,要保证操作时方便及视野清晰。
利用超声刀或电凝剪剪断粘连束带,腹壁直接与肠管粘连时,用无损伤钳抓住肠管牵离腹壁并用剪刀锐性分离粘连,原则是宁可使腹膜受损也要保护肠管。
对已有肠管血运障碍或坏死者,肠管之间粘连严重无法分离时,应果断转为开腹。
肠浆膜破损均用3一0薇乔线缝合修补。
出血或渗出较多者放置1根引流管,留置时间也不应过长。
2结果3讨论3.2病例的选择:适应证为选择在手术后一段时间(最好6个月以上),肠粘连反复发作,保守治疗效果不佳;估计粘连较局限,病人可耐受,有腹部手术史的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经保守治疗仍无好转;粘连性肠梗阻伴有局限性包块,固定在腹部某一部位,或经多次腹部平片提示固定的肠袢;经非手术治疗后已经有肛门排气排便,但肠梗阻症状仍没有完全解除者。
禁忌证:①术后有出现腹腔内感染及肠瘘等并发症者;②严重腹胀或有腹膜炎表现的肠梗阻:③发现有肠道占位性病变,肿瘤标志物阳性也列为手术禁忌:④术中探查肠管间、腹壁网膜间广泛、致密粘连者。
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疗效观察【摘要】本研究旨在观察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
共收集了XX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了手术过程、术后处理措施以及随访情况。
结果显示,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在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中具有显著疗效,术后并发症较少。
结论表明,该手术方法是有效的,但仍有进一步完善手术技术的需求。
综合分析认为,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可作为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有效方法,为临床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关键词】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粘连性肠梗阻、疗效观察、患者临床资料、手术过程、术后处理、随访情况、疗效评价、术后并发症、手术技术。
1. 引言1.1 背景请问需要对背景进行详细描述还是简要概括?1.2 目的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评估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通过患者临床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探讨手术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术后处理及随访情况,总结疗效评价,为临床提供更加科学的治疗参考,进一步完善手术技术。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结果,能够验证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在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方面的有效性,并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1.3 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共计纳入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50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28例,年龄范围为35岁至65岁。
所有患者均经过详细的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粘连性肠梗阻,且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
在手术操作过程中,所有患者均采用腹腔镜技术进行肠粘连松解术,操作由具有丰富经验的外科医生进行。
术后对患者进行了规范的术后处理,包括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疼痛控制、抗感染治疗以及饮食调理等。
随访情况主要包括术后1周、1个月、3个月以及6个月的随访,观察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等。
疗效评价主要通过比较手术前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来进行评价。
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疗效观察【摘要】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作为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有效方法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研究旨在观察该手术在临床上的疗效,并探讨其应用前景。
我们收集了一定数量的患者资料,介绍了手术方法及术后并发症。
通过对疗效观察和随访情况的分析,发现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在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方面具有显著效果,且并发症较少。
我们认为该手术在未来的临床应用中将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有望为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粘连性肠梗阻、疗效观察、随访、并发症、临床应用前景、总结、展望1. 引言1.1 背景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是一种新兴的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技术,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逐渐凸显。
粘连性肠梗阻是一种常见且难以治愈的疾病,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存在创伤大、恢复慢、并发症多等问题,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困扰。
而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具有微创、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中。
通过对患者进行腹腔镜检查,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粘连的部位和程度,然后采取相应的松解措施,解除粘连,恢复肠道通畅,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研究旨在观察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为临床提供更加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案。
1.2 目的在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方面,本文的目的在于评估该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治疗选择和参考。
通过对一定数量的患者进行观察和随访,我们希望能够全面了解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在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中的效果,为进一步推广和应用该手术提供科学依据。
我们也希望通过本研究的结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为医学领域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临床实践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为患者的治疗带来更多可能性和希望。
肠粘连松解术手术记录模板
手术记录
手术日期:[日期]
手术名称:肠粘连松解术
主刀医生:[主刀医生姓名]
助理医生:[助理医生姓名]
麻醉方式:全身麻醉/局部麻醉
手术过程:
1. 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被安置在手术床上,并进行了全身消毒。
2. 通过腹部切口(位置:[切口位置]),进入腹腔。
3. 检查腹腔内器官,发现[具体情况]。
4. 针对肠粘连进行松解,采用[具体操作方法]。
5. 在松解过程中,注意保护周围组织和器官,避免损伤。
6. 松解完成后,检查腹腔内出血情况,进行止血处理。
7. 清洗腹腔,排除残留血液和异物。
8. 闭合腹腔切口,进行皮肤缝合。
9. 患者转入恢复室,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结束手术。
术后处理:
1. 患者转入恢复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保持通气道通畅。
2. 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和抗生素预防。
3. 恢复期间,禁食并给予静脉输液,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4. 定期检查伤口愈合情况,更换敷料。
5. 根据患者情况,适时拔除导尿管和胃管。
6. 观察患者排气和排便情况,恢复肠功能。
7. 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适时拔除腹腔引流管。
8. 术后第[具体天数]天,患者情况良好,无明显并发症,出院。
术后随访:
1. 出院后,建议患者按时复诊,定期进行术后复查。
2. 根据患者术后恢复情况,适时调整饮食和药物治疗。
3. 术后[具体天数]天,患者恢复良好,无明显不适,术后随访结束。
备注:
[其他需要补充的信息,如术中出现的特殊情况、使用的特殊器械等]。
第二十七章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肠粘连是腹部外科常见疾病。
腹腔内的粘连通常是因为手术、腹腔感染、外伤等引起,其中手术后引起的占80%左右,而腹腔手术后也有70%~86%的患者会引起腹腔内粘连。
有腹腔内粘连的患者并不都会引起症状,有症状者约为所有腹腔粘连患者的30%。
临床上,肠粘连常表现为慢性或急性腹部疼痛,部分患者会发生完全性或不完全性机械性肠梗阻。
粘连性肠梗阻的保守治疗效果欠佳,传统的开放手术虽然可以消除原粘连,但是由于再粘连的发生率比较高,术后容易重复形成粘连与肠梗阻。
腹腔镜手术可以彻底解除腹腔粘连,且具有创伤小、胃肠道干扰小、腹壁创口远离原腹腔粘连处、下床活动早、胃肠道功能恢复早等优点,手术后再形成粘连的机会比开放手术要明显减少。
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手术可能涉及腹腔的各个位置,最好同时有10 mm 30°腹腔镜和5 mm 腹腔镜。
以便在不同部位、不同直径套管中置入腹腔镜进行观察。
为了在较长的手术过程中使腹腔内压力始终保持在10 mmHg一15 mmHg这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一个高流量气腹机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以每分钟充气l5L~40L的速度补充由吸引器吸引腹腔渗液等引起的C02迅速减少。
为了更好地保持器械位置,最好使用带固定装置的穿刺套管。
这种套管的顶端具有气囊或伞状固定装置,套管上还有固定帽,可以很好地固定在腹壁上,能为手术操作提供比其它套管更多的空问。
腹腔镜经过这种套管置人还可以获得更多的腹腔内视野。
其他特殊器械包括腹腔镜用无损伤肠钳、持针器、拉钩、腹壁扩张器以及内镜钉合器等。
第一节肠粘连松解的基本技术腹腔镜手术松解肠粘连的操作包括剪刀、超声刀或电刀分离和缝合打结等基本技术。
剪刀分离:钝或圆尖的5 mm剪刀常用于快速分离薄而无大血管的粘连带,剪刀切割是用于粘连分解的一项基本技术。
剪刀分离常与电刀相结合,先用剪刀剪开粘连,遇出血时用电刀止血。
电刀主要用于解剖层次不清,或预料粘连带中有血管的粘连组织。
松解粘连汤治疗腹部术后肠粘连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手术方式的不断创新,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手术治疗各种疾病。
然而,手术后肠粘连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给患者带来了许多痛苦和不便。
肠粘连的治疗一直是医学界的难题,传统的手术治疗效果有限,复发率较高。
近年来,松解粘连汤作为一种中医药学治疗腹部手术后肠粘连的方法被广泛运用,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松解粘连汤是什么?松解粘连汤是中医药学中的一种中药方剂,其原料是:独活、川芎、白芍、桃仁、红花、蒲公英、鸡内金、牛膝、艾叶等10种药材。
这些药材都有着活血化瘀、疏通经络、舒筋活络、消炎解毒等功效,可以有效地改善腹部肠粘连的症状。
腹部术后肠粘连的症状腹部术后肠粘连是指手术后由于肠道粘连的形成,导致腹痛、腹泻、便秘、肠道梗阻等症状。
肠粘连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引起药物吸收不良、营养吸收障碍等严重后果。
因此,及时治疗肠粘连十分重要。
松解粘连汤的治疗机理松解粘连汤能够起到改善腹部手术后肠粘连的作用,主要归功于其中的川芎、白芍、独活等成分。
这些药材能够通过活血化瘀、舒筋活络、消炎解毒等作用,疏通梗阻的血管和经络,减轻或消除肠粘连所引起的疼痛和不适感,同时增加小肠内蠕动的速度,从而防止肠道出现梗阻和阻塞。
独活、鸡内金、牛膝等成分还有祛风活络的作用,能够改善肌肉韧带弹性,舒缓疼痛和不适感。
红花、蒲公英、艾叶等成分还有强化免疫力、消炎解毒的作用,能够帮助患者恢复身体的健康和免疫力。
松解粘连汤的临床应用松解粘连汤作为一种中医药物治疗腹部术后肠粘连的方法,其临床应用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临床研究表明,经常应用松解粘连汤治疗腹部术后肠粘连,可以有效地缓解并改善患者的症状。
具体地,松解粘连汤在实际应用中的方法是:先将松解粘连汤的药材均匀混合,然后将适量的药材用沸水冲泡,制成浸泡液。
每天服用2-3次,每次100-200毫升,连续服用2周-1个月左右,具体用量和时间可根据个人情况来定。
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行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围手术期护理要点。
方法:回顾性总结46例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护理措施和体会。
结果:46例患者1~3周内全部治愈出院,未发生护理并发症,无住院死亡。
结论:加强围手术期护理能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成功率。
【关键词】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护理;围手术期粘连性肠梗阻是常见的普外科急腹症,除少数病因是先天性,大部分病因是后天性的,常见的原因是腹部手术、腹腔感染、外伤等。
治疗方法主要有保守治疗、传统的开腹手术、腹腔镜下行肠粘连松解术等。
腹腔镜下行肠粘连松解术具有粘连松解彻底、再粘连发生率低、切口小、术后疼痛小、恢复快、费用低的特点,是一种先进的微创手术。
本院从2005年1月~2011年9月实施此类手术46例。
由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中70~80%具有腹部手术史[1],因此,围手术期护理尤为重要。
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46例,男性29例,女性17例,年龄在17~67岁,平均年龄46岁。
其中,有手术史达33例。
主要症状有:腹痛、腹胀、停止排气、停止排便、呕吐等,手术治疗均采用腹腔镜下行肠粘连松解术。
2术前护理2.1心理护理:患者在手术之前,容易产生焦虑、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需要承受精神和经济的双重压力,尤其是很多患者面临再次手术,心理负担更加严重。
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介绍手术是一种先进的微创手术,对身体的创伤相对较小,费用也较低,经过专业的手术和精心的护理,身体恢复很快。
经过心理疏导,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听从医生安排,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迎接手术。
2.2病情观察:患者常见的症状有:腹痛、腹胀、停止排气、停止排便、呕吐等,因此,需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症状变化,定时测量和准确记录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信息。
避免转化成绞窄性肠梗阻。
2.3解决水和电解质紊乱:禁止饮食和静脉输液来解决患者的水和电解质紊乱,进而调整酸碱平衡,是术前护理的重要内容。
肠粘连松解手术的原理是
肠粘连松解手术的原理是通过操作手术切除或松解不正常形成的肠粘连组织,以恢复肠道的正常解剖结构和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包括以下几种:
1. 手术切除:将与周围组织黏连较好的部分肠道切除,以消除黏连。
2. 松解:通过小切口或腹腔镜手术,使用手术器械将黏连部分进行分离,恢复肠道的自由活动。
3. 粘连防止:在手术切除或松解后,可采用各种方法预防或减少肠道再次黏连,如使用生物屏障物质、应用药物等。
肠粘连是由于肠道内部或外部的炎症、手术操作、创伤或其他原因导致的肠道组织粘连在一起。
肠粘连可以引起肠道功能障碍、梗阻、疼痛等问题。
肠粘连松解手术可以帮助恢复肠道的正常功能,缓解相关症状。
肠粘连松解术
肠粘连松解术
⑴切除粘连带
⑵覆盖粗糙的浆膜面
图1 松解粘连,解除肠成角梗阻
图2 松解粘连带压迫
⑴
⑵
图3 分离肠间粘连
⑴浆膜缺损
[适应证]
1.粘连性肠梗阻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者。
2.粘连性肠梗阻经非手术治疗缓解后,反复
发作者。
[术前准备]
1.改善全身情况,纠正脱水及酸中毒。
2.有低蛋白血症时,可给输血。
疑有肠坏死
者应备血。
3.放置胃肠减压管,抽尽胃肠中的积气积
液,减轻腹胀,减少毒素的吸收。
4.给镇静剂,术前给抗生素预防感染,控制肠道细菌繁殖及毒素产生。
[麻醉]
一般用硬膜外阻滞麻醉,使肌肉松弛,便于探查及手术操作。
儿童或不合作的病人,可选用全麻。
病情危急,又拟行肠造瘘者,可采用局麻。
[手术步骤]
1.体位 平卧位。
2.切口 采用右侧经腹直肌切口;或根据情况在梗阻部位作切口;也可在原手术刀口切除瘢痕进入腹腔,但在切开腹膜时,应避免自瘢痕处进入,先自上或下端正常腹膜处作一小切口,手指探查腹壁与肠管粘连情况,然后在手指保护下,逐渐切开腹膜,以免损伤肠管。
⑵肠管间互相缝合
⑶将肠系膜缝于肠壁
图4 覆盖肠壁粗糙面
3.探查确定梗阻部位肠粘连不一定都引起肠梗阻,因此进入腹腔后,不要盲目分离粘连,重要的是应先找到梗阻部位。
梗阻的部位即膨胀肠管与瘪缩肠管交界部位。
寻找时可自瘪缩肠管向上寻找梗阻部位,予以分离,解除梗阻。
但在梗阻情况下,瘪缩的肠管被膨胀肠管所覆盖,自瘪缩肠管向上寻找梗阻部常很困难;若自膨胀肠管向下寻找梗阻部位,提出肠管时又容易引起浆膜层破裂。
因此,只有在找不到瘪缩的肠管时,才提出膨胀肠管。
提出肠管时不用手指拎出,而是用双手合抱肠袢将其捧出为好,随即用温盐水大纱布垫包裹保护,然后逐渐向下寻找梗阻部位。
如果肠管膨胀严重,可在作好防止污染的情况下,排出肠内积气积液,然后寻找梗阻部位(肠切开减压术请参见无菌肠减压术)。
有时,肠管间、肠管和腹壁间有广泛粘连,需边分离粘连,才能逐步将肠管捧出。
4.松解粘连肠粘连引起的肠梗阻,大致有4种形态。
⑴粘连束带压迫牵引肠管折叠成角:这类梗阻可用止血钳夹住粘连带的两端,切除粘连带,予以结扎,此时梗阻下萎陷肠管可立刻胀气,表示梗阻已经解除。
如肠管无坏死,可将粘连带附着部切断后遗留的粗糙面,而腹膜及肠管浆膜作间断内翻缝合覆盖[图1 ⑴ ⑵]。
⑵粘连带压迫肠管形成内疝:此种粘连带的位置多较深,有时可同时压闭肠管及系膜,还可伴有部分性肠扭转[图2],常用手指探查,可能难以辨别是肠扭转还是粘连带。
因此,粘连带的切除必须在直视下进行,不可在手指探查下盲目切断,以免将肠系膜误认为是粘连带,造成不应有的损伤。
粘连带切除后,即可见肠内容物下行,梗阻以下瘪缩肠管再度充盈,说明梗阻已经解除。
此时,应观察肠壁受压处能否存活。
如该处有血运障碍,但范围较窄者,可行浆肌层间断内翻缝合,将其向肠腔内翻入。
如坏死区域较大,应行肠切除吻合术。
粘连带切除后遗留的粗糙面,可作间断内翻缝合,使重新被浆膜覆盖。
⑶肠袢间粘连:肠袢间粘连如未引起梗阻,可不作分离,以免损伤肠壁,引起更广泛的粘连。
如已引起梗阻,则应行肠袢间粘连分离。
粘连疏松者,可用手指钝性分离,但应
注意避免撕裂肠浆膜层;对紧密的粘连,则可用剪刀作锐性分离[图3]。
粘连分离后的粗糙面,可采用肠管间互相缝合覆盖,或将肠系膜缝于肠壁覆盖[图4 ⑴ ⑵]。
肠管间相互缝合时,粗糙面应距肠管弯曲部3cm以上,以免缝合后形成锐角,引起梗阻。
粗糙面也可将肠管沿纵轴旋转,用其自身的系膜缝盖粗糙面;也可用大网膜覆盖之[图4 ⑶]。
如广泛粘连,分离后应考虑行肠折叠术。
如局部肠管粘连成团,无法分离或分离后浆膜层损伤严重时,可考虑作肠切除及端端吻合术。
⑷粘连成团:可行切除作对端吻合,但应尽量保留有生机的肠管,以防发生术后营养吸收障碍。
对不易切除的梗阻肠段,可用梗阻的上下肠袢间作侧侧吻合捷径手术,但术后每可发生腹痛、腹胀、腹泻、厌食、贫血、消瘦等症状,故应尽量避免。
5.缝合切口粘连松解,梗阻解除后,可将肠管自十二指肠悬韧带开始由上而下或自回盲部开始由下而上地顺序送回腹腔。
逐层缝合腹壁,一般不置引流条。
如肠管明显膨胀,分离粘连前未作肠减压,分离后送回腹腔有困难时,可作肠减压术,使肠排空后再送回腹腔,缝合腹壁;必要时可加张力缝合。
行肠减压及肠切除缝合的病人,切口以置胶皮片引流为宜。
[术中注意事项]
1.进腹腔困难由于手术引起的粘连性肠梗阻,手术切口瘢痕处多有肠管和腹壁的粘连,因此,切除原切口瘢痕进入腹腔时,常有损伤肠管的危险。
有时因病人进行过多次手术,进路更为困难。
故术中应提高警惕,细致分离,找到缺口,伸进手指,探明情况,以避免进入肠腔,使之安全进入腹腔。
2.肠壁与腹壁切口广泛粘连时的处理可应用刀或剪锐性分离,宁可削下部分壁层腹膜,而保证肠壁勿受损伤破裂,避免形成腹膜炎或肠瘘。
3.分离粘连要耐心细致分离广泛的肠粘连后难免会造成肠管的粗糙面,甚至浆膜肌层的损伤,要用钝性分离与锐性分离的方法相结合,耐心细致地进行,切勿使用暴力;否则,不仅可产生更严重的粘连,甚至还可造成腹膜炎、腹腔脓肿、肠瘘等严重并发症。
损伤的肠壁轻者可以认真修复,重者则须作肠切除。
4.缝合腹膜时要求麻醉满意时间过长,麻醉失效时,应追加麻醉。
如在病人屏气、腹壁极度紧张的情况下勉强复位肠管,可能造成肠扭转,再次引起肠梗阻。
预防再梗阻的方法是在追回麻醉、腹壁松弛后,按解剖位置,自左上腹至右下腹将肠管排列成行,顺序放入。
5.缝合腹膜时勿将肠壁误缝一起缝合腹膜时,应将肠管与腹壁用压肠板或纱布垫隔开,以免缝合时误将肠壁挂上,形成锐角,术后引起再梗阻。
[术后处理]
1.为使肠蠕动及早恢复,术后需要尽早活动,常翻身。
在腹胀时,可因势利导,给予电针强刺激足三里、支沟;或用新斯的明0.25~0.5mg,双足三里封闭;也可用复方大承气汤灌肠。
2.若病人一般情况差,有低蛋白等,则术后要给输新鲜血液或血浆,禁食期间要静脉点滴足量的葡萄糖,给予维生素C等。
同时还要注意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3.余同肠套叠复位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