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CC1基因对非小细胞肺癌的化疗疗效及预后的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247.77 KB
- 文档页数:2
ERCC|与非小细胞肺蒲治疗及预后关系的研究前言附注hNER(NucleotideExcisionRepalr)附注2:ERCCl,excisionrepaircross-complementing1:PCNA.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RFC,replicationfactorC;RPA。
replicationproteinA;TFllH.transcriptionfactorIIH;XPxerodermapigmentosum.图lNER作用机制图aNER在外源性物质(致突变物,致癌物,光产物)所造成的碱基损伤中起修复作用。
b损伤被XPC,哪RAD23B(R23)所识别。
cXPC—HHRAD23识别损伤后,其他几种蛋白(XPA,RPA,TFIIH和XPG)接着作用。
XPA和RPA起着帮助特殊碱基损伤位点识别的作用,TFIIH是RNA多聚酶II的亚单位,包括六个亚单位和两个DNA解旋酶(XPB和XPD),来解开临近碱基损伤的DNA双螺旋结构这种局部变性作用导致DNA上产生一个气泡状结构。
6图3.ERCCI基因扩增曲线横坐标代表PCR循环数目;纵坐标代表荧光强度。
图中红色曲线代表阴性;紫红色、蓝色、及绿色曲线代表阳性。
Figure3.AmplificationcurvesofERCClgeneTheXaxisdenotesthecyclenumberofquantitativePCRreaction.TheYaxisdenotesthefluorescenceintensityoverthebackground.TheredCHilerepresentsfornegativeamplificationwhilethepurple—redcurve。
blueCurve,、curveandgreencurverepresentforpositiveamplification.图4.1组织芯片切片Figure4.1Theslideoftissuemicroarray(a).ERCCl蛋白阴性:细胞核内均无棕黄色染色颗粒,Hscore=0分(a).ERCC!-negativespecimen:nonucleuswasstained.Hscorc=O(c).ERCCl蛋白阳性:染色强度2分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数90%.Hscore=2分(c).ERCCl一positivespecimenwiththestainingintensityof2andthepercentageofstainednucleiof90%.Hscore=2.(b).ERCCl蛋白阴性:染色强度1分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数70%。
非小细胞性肺癌ERCC1的表达与生存的关系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非小细胞性肺癌是指除鳞状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以外的所有肺癌类型,是目前最常见的肺癌类型。
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细胞因子和调控蛋白被发现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ERCC1是一个重要的核酸修复因子,在DNA损伤修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该基因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耐药性和预后状况有关。
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高表达的ERCC1与化疗反应差、生存期短等不良预后因素有关。
因此,研究非小细胞性肺癌ERCC1的表达与生存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非小细胞性肺癌ERCC1的表达与患者生存状况的相关性,为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基础数据,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1)收集100例非小细胞性肺癌组织样本和相关临床资料;(2)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技术测定ERCC1的表达水平;(3)对ERCC1表达阳性和阴性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探讨ERCC1表达与患者生存状况的相关性;2.研究方法(1)临床资料的收集:收集100例非小细胞性肺癌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肿瘤大小、TNM分期、治疗方案、手术切除情况等相关临床资料;(2)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使用标准IHC方法,采用ERCC1抗体对非小细胞性肺癌组织进行染色。
根据染色强度和范围评分,分为阴性(分数0)和阳性(分数1-3)两组;(3)生存分析:按照ERCC1的表达状态分为阳性和阴性两组,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两组患者的生存曲线并进行比较。
四、研究预期结果本研究预期结果为,非小细胞性肺癌ERCC1表达阳性的患者与ERCC1表达阴性的患者相比,其化疗反应更差,生存期更短,并与其他临床指标如TNM分期、肿瘤大小等相互作用。
这些结果可能为设计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支持,并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有助于认识非小细胞性肺癌的发生和发展机制,探讨ERCC1在肺癌治疗中的作用和意义,为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基础数据。
ERCC1基因表达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铂类化疗方案疗效的前瞻性研究作者:刘晓燕邹青峰陈文晟马磊李志彪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3年第16期[摘要] 目的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基因1(ERCC1)基因表达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铂类化疗方案的疗效。
方法入组4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实验组选取化疗前采用分支DNA-液相芯片技术检测确定为ERCC1 mRNA低表达的患者,对照组为同期住院的非ERCC1 mRNA低表达患者,每组各20例。
每组患者行至少4个周期的含铂的化疗方案治疗,评价两组的化疗反应率、疾病进展时间。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化疗有效率、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85.0%、11.6个月;对照组的化疗有效率、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30.0%、7.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ERCC1基因表达可作为预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对含铂化疗方案的敏感性的指标。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分支DNA-液相芯片技术;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基因1;前瞻性研究[中图分类号] R73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6(a)-0003-03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死率高,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在肺癌的发病中占80%~85%,其中有60%~70%的患者在就诊时已为晚期,无法行根治性手术。
目前含铂类的联合化疗方案是治疗晚期NSCLC的标准治疗方法,但其治疗的有效率仍然不高[1],其原因可能与患者对铂类药物耐药有关,其耐药原因复杂。
有研究提示,核苷酸切除修补(nucleotide excisionrepair,NER)途径在铂类耐药机制中起重要作用[2],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基因1(ERCC1)作为NER 的重要组成成分,参与DNA链的切割和DNA损伤识别,其表达的高低与铂类药物敏感性有密切关系。
本研究通过对比经分支DNA-液相芯片技术检测证实ERCC1 mRNA的低表达患者与同期住院患者对铂类药物的反应率,初步研究其与铂类药物化疗效果,以期为寻找NSCLC铂类药物化疗的有效率及生存期的预测指标提供依据。
ERCC1与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及预后关系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很高的死亡率。
尽管对NSCLC进行了许多治疗方法的研究,但治疗效果仍然不尽如人意。
因此,研究NSCLC的预后因素和治疗选择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很有必要。
ERCC1是一个在DNA修复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基因。
近年来,有研究发现ERCC1的表达与NSCLC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密切相关。
因此,本研究将对ERCC1与NSCLC的治疗和预后关系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NSCLC的治疗和预后提供参考。
二、研究内容及目的本研究将通过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回顾分析已有的临床研究结果,探讨ERCC1在NSCLC治疗和预后中的作用。
研究内容包括ERCC1的相关生物学特性,ERCC1的表达与NSCLC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关系,以及目前围绕ERCC1在NSCLC中治疗和预后方面的争议和挑战等。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ERCC1是否可以作为NSCLC治疗和预后的标志物,以及如何利用ERCC1的表达来指导NSCLC的治疗选择和预后评估。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回顾和元分析的方法。
首先,我们将从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等数据库中搜索ERCC1和NSCLC相关的文献,并进行文章筛选和数据提取。
其次,我们将对所选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估,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最后,我们将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加强我们的研究结论。
四、预期结果本研究预计得出如下结论:1.ERCC1在NSCLC治疗和预后中的表达与生物学特性;2. ERCC1的表达与NSCLC治疗效果和预后的相关性;3. ERCC1在NSCLC的治疗和预后评估中的作用和意义;4. ERCC1在NSCLC治疗和预后方面的争议和挑战。
五、结论和意义本研究将探讨ERCC1在NSCLC治疗和预后中的作用及其在治疗和评估方面的意义,有助于临床医生更好地了解NSCLC的治疗和预后情况,指导临床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ERCC1和RRM1表达与抗肿瘤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关系李竟长;倪秉强;陈日新;朱州【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ribonucleotide reductase subunit Ml (RRM1) and 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ing genel (ERCC1) protein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at ⅢB and Ⅳ phases as well as its forecast on therapeutic effects of trecombinant human endostatin (Endostar) combined with gemcitabine/cisplatin chemotherapy. Methods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ERCC1 and RRM1 in tissue of 51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at ⅢB and Ⅳ phases were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After the treatment of endostar combined with gemcitabine/cisplatin chemotherapy more than 4 weeks, the prognos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expression levels of different ERCC1 and RRM1 and NSCLC treatment was analyzed and compared. Results In NSCLC tissue, the positive rates of ERCC1 and RRM1 were 43.1% and 62.7%, respectively. RRM1 had a positive association with the expression of ERCC1 protein significantly . The effective rate of ERCC1 and RRM 1 expressions being negative groups was 72.2% , while that of both expressions being positive groups was 19.0% . Any positive expression of both groups was 58. 3% .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e lifetime of patients with low ERCC1 and RRM 1 expressions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with high expressions . Conclusion ERCC1 and RRM1 expressions can be considered as an index to judge the sensitivity andprognosis of endostar combined with gemcitabine/cisplatin chemotherapy to NSCLC patients.%目的探讨核苷酸还原酶亚单位M1 (RRM1)和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蛋白在ⅢB和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对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吉西他滨/奈达铂化疗疗效的预测.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1例ⅢB~Ⅳ期肺癌患者组织中ERCC1和RRM1的表达水平.经过4周期以上恩度联合吉西他滨/奈达铂方案化疗,分析比较不同ERCC1和RRM1表达水平与NSCLC治疗预后的关系.结果 NSCLC组织中ERCC1的阳性率为43.1%,RRM1的阳性率为62.7%.RRM1与ERCC1蛋白表达显著正相关.RRM1和ERCC1表达均为阴性组的有效率为72.2%;二者表达均为阳性组为19.0%;二者表达任一阳性组为58.3%,3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ERCC1和RRM1低表达的患者生存期明显长于高表达者.结论 ERCC1和RRM1的表达可作为NSCLC患者恩度联合吉西他滨/奈达铂方案化疗敏感性及其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药杂志》【年(卷),期】2013(017)001【总页数】3页(P21-23)【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核苷酸切除修复交错互补基因-1;核糖核苷酸还原酶亚单位M1;免疫组织化学;吉西他滨;奈达铂【作者】李竟长;倪秉强;陈日新;朱州【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人民医院肿瘤科,广西柳州,545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为中国自主研发的血管生成抑制剂,可特异性作用于内皮细胞,尤其是抑制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诱导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