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3.2.3 硝酸 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精讲优练课型)课时自测-当堂达标区 鲁科版必修1
- 格式:doc
- 大小:164.50 KB
- 文档页数:4
第3课时硝酸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A组1.在下列反应中,硝酸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的是( )A.FeO和HNO3B.Al(OH)3与HNO3C.H2S和HNO3D.NH3与HNO3解析:硝酸既表现出酸性又表现出氧化性的典型特征是反应中既有硝酸盐的生成又有氮元素较低价化合物的生成。
对照四个选项,A符合题意;B只起酸的作用;C只起氧化剂的作用;D只作为反应物,只表现出酸性。
答案:A2.工业上用洗净的废铜屑作原料来制备硝酸铜,为节约原料和防止环境污染,宜采用的方法是( )A.Cu+HNO3(稀)Cu(NO3)2B.Cu+HNO3(浓)Cu(NO3)2C.Cu CuSO4Cu(NO3)2D.Cu CuO Cu(NO3)2解析:A项产生NO,B项产生NO2,C项产生SO2,都污染环境。
答案:D3.硝酸被称为“国防工业之母”是因为它是制取炸药的重要原料。
下列实验事实与硝酸性质不相对应的一组是( )A.浓硝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退色——酸性和强氧化性B.不能用稀硝酸与锌反应制氢气——强氧化性C.要用棕色瓶盛装浓硝酸——不稳定性D.能使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红色退去——强氧化性解析:A项,浓硝酸因有酸性而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又因浓硝酸的强氧化性而使其退色。
B项,因稀硝酸有强氧化性,与锌反应不产生H2。
C项,因浓硝酸不稳定,见光或受热易分解,因此应用棕色瓶盛装,避光保存。
D项,硝酸使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红色退去,是因为硝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的缘故。
答案:D4.下列有关硝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浓、稀硝酸都只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B.硝酸能与Na2SO3反应生成SO2C.可用Na2S与稀硝酸反应制取H2SD.在碘化钾淀粉溶液中滴加稀硝酸,溶液变蓝色解析:浓、稀硝酸均具有氧化性,Na2S、Na2SO3、KI均能被硝酸氧化,浓硝酸的强氧化性能使蓝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退色。
答案:D5.将加热浓硝酸所得的气体收集在一个试管中,再将此试管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待作用完毕后,试管中的情况是( )A.只有O2B.只有NO2C.只有NOD.充满水解析:4HNO32H2O+4NO2↑+O2↑,NO2与O2按4∶1的体积比能全部转化为HNO3,HNO3极易溶于水,故选D项。
硝酸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1.下列关于硝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NO2溶于水生成硝酸,所以NO2是硝酸酐B.铜与浓硝酸和稀硝酸都能反应生成二氧化氮C.硝酸与铜的反应既表现出氧化性又表现出酸性D.稀硝酸与活泼金属反应放出氢气,而浓硝酸则使金属钝化解析:硝酸酐是N2O5,不是NO2,A不正确;Cu与浓硝酸反应生成NO2,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B不正确;硝酸与金属反应时,不会生成H2,常温下只有Fe、Al遇浓硝酸、浓硫酸“钝化”,D不正确。
答案:C2.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再加入下列固体粉末:①FeCl2②Fe2O3③Zn ④KNO3⑤HCl,铜粉可溶解的是( )A.①②⑤B.②④C.②③⑤D.①④解析:H2SO4与Fe2O3反应生成的Fe3+会氧化Cu,②可以;在酸性条件下,N有强氧化性,可以氧化Cu,④正确。
答案:B3.已知: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入几滴稀硝酸,溶液呈黄色,并产生无色气体。
下列有关判断与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实验中FeSO4作还原剂B.产生的无色气体为NOC.上述实验证明,酸性条件下的氧化性:Fe3+>ND.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Fe2++4H++N3Fe3++NO↑+2H2O解析:FeSO4与稀硝酸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3Fe2++4H++N3Fe3++NO↑+2H2O,在该反应中FeSO4作还原剂,氧化性:N>Fe3+。
答案:C4.将相同质量的铜分别和过量浓硝酸、稀硝酸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剧烈程度:两者相同B.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前者多,后者少C.反应生成气体的颜色:前者浅,后者深D.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总数:前者多,后者少解析:相同质量的铜分别和过量浓硝酸、稀硝酸反应时,浓硝酸参与的反应更剧烈,A错;铜和浓硝酸、稀硝酸反应的方程式分别为:①Cu+4HNO3(浓)Cu(NO3)2+2NO2↑+2H2O,②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自然界中的元素第2节 氮的循环第3课时 硝酸 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1.下图所示是酸雨的形成示意图。
根据图示回答:酸雨有很大的危害,下列不属于酸雨危害的是( )A .腐蚀建筑物、桥梁、电信电缆设施B .破坏森林及农作物C .使碱性土壤得到改善D .使土壤、湖泊酸化解析:使碱性土壤得到改善,不是酸雨的危害,是酸雨的贡献。
答案:C2.在实验室完成下列实验时,不需要考虑尾气处理的是( )A .Cu +4HNO 3(浓)===Cu(NO 3)2+2NO 2↑+2H 2OB .Cu +2H 2SO 4(浓)=====△CuSO 4+SO 2↑+2H 2OC .3Cu +8HNO 3(稀)===3Cu(NO 3)2+2NO↑+4H 2OD .2KClO 3=====MnO 2△2KCl +3O 2↑解析:NO 2、SO 2、NO 均为有毒气体,应有尾气处理装置,而氧气无需处理,D 正确。
答案:D3.下列关于硝酸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A .浓硝酸和稀硝酸都具有强氧化性B .浓硝酸与金属反应不产生氢气,而稀硝酸与金属反应可置换出氢气C .因常温下铝和铁不与浓硝酸反应,所以浓硝酸可盛放在铝制或铁制容器中D .硝酸与金属反应时,只表现出氧化性解析:浓硝酸、稀硝酸与金属反应均不产生H 2,B 错;铁、铝常温遇浓硝酸钝化,C 错;硝酸与金属反应时既体现氧化性,又体现酸性,D 错。
答案:A4.一定质量的铜分别与足量的稀硝酸和浓硝酸完全反应,在相同条件下用排水法收集反应产生的气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硝酸浓度越大,硝酸被还原之后的生成物的价态越低,对应的硝酸的氧化性越弱B .硝酸浓度不同,生成Cu(NO 3)2的物质的量不同C.硝酸浓度越大,产生的气体越少D.两者用排水法收集到的气体体积相等解析:硝酸的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故A错误;等量的Cu与酸反应,生成Cu(NO3)2的物质的量相同,故B错误;等量的Cu与酸反应,浓硝酸反应生成气体多,故C错误;因3NO2+H2O===2HNO3+NO,最终收集气体均为NO,由电子守恒可知,收集NO的体积相等,故D正确。
新教材高中化学课时作业鲁科版必修第一册:第3课时硝酸的性质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1.硝酸被称为“国防工业之母”是因为它是制取炸药的重要原料。
下列实验事实与硝酸性质对应不正确的一组是()A.浓硝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酸性和强氧化性B.不能用稀硝酸与锌反应制氢气——强氧化性C.要用棕色瓶盛装浓硝酸——不稳定性D.能使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红色褪去——强氧化性2.下列关于硝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NO2溶于水生成硝酸,所以NO2是酸性氧化物B.硝酸可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C.浓硝酸显黄色是因为溶有NO2D.硝酸与木炭的反应中,硝酸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3.下列关于硝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将分别蘸有浓硝酸和浓氨水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时,有白烟生成B.硝酸具有酸的通性,如果与活泼金属反应,会有H2生成C.浓硝酸能使活泼金属如铝、镁、锌、铁等发生“钝化”D.常温下,铜与稀HNO3反应很慢,是因为发生了“钝化”4.将适量的SO2通入Fe(NO3)3中,溶液逐渐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但又立即变为棕黄色,继续滴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在上述一系列变化过程中,最终被还原的元素是()A.S B.FeC.Cl D.N5.下列反应中HNO3既表现出酸性又表现出强氧化性的是()A.稀硝酸与CuO反应B.稀硝酸与NaOH溶液反应C.浓硝酸与铜反应D.浓硝酸与灼热的碳反应6.下列关于浓硝酸和浓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常温下都可用铜质容器贮存B.露置在空气中,容器内酸溶液的质量都减小C.常温下都能与铜反应D .露置在空气中,容器内酸溶液的浓度都减小7.下列反应中,不能体现HNO 3的酸的通性的是( )A .4HNO 3(浓)+S=====△ SO 2↑+4NO 2↑+2H 2OB .HNO 3+NaOH===NaNO 3+H 2OC .2HNO 3+CuO===Cu (NO 3)2+H 2OD .2HNO 3+CaCO 3===Ca (NO 3)2+CO 2↑+H 2O8.下列化学反应中,一种物质过量,另一种物质仍不能完全反应的是( )A .过量的镁与浓硝酸反应B .过量的浓盐酸与MnO 2在加热条件下反应C .过量的铜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D .过量的稀硝酸与铁反应9.下列硝酸的应用及性质只体现硝酸的强氧化性的是( )A .用铝罐或铁罐盛装并运输浓硝酸B .铜片与浓硝酸剧烈反应C .用稀硝酸溶解CuO 制备硝酸铜溶液D .用FeO 与稀硝酸反应制备媒染剂Fe ( NO 3)3晶体10.将红热的木炭与浓硝酸共热产生的气体等分为①和②两份,第①份先通过足量蒸馏水,再通过足量澄清石灰水;第②份直接通过少量澄清石灰水。
硝酸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
1.(2015·岳阳高一检测)下列对于硝酸的认识正确的是( )
A.露置于空气中,溶液浓度会增大
B.硝酸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无色液体
C.打开浓硝酸瓶盖,有大量白雾生成
D.常温下铁或铝与浓硝酸不反应
【解析】选C。
浓硝酸易挥发,使浓度减小,A错;硝酸可以与水以任意比互溶,B错;浓硝酸具有挥发性,C 正确;常温下铁、铝遇浓硝酸钝化,而钝化是化学变化,D错。
2.(2015·烟台高一检测)下列说法符合绿色化学思想的是( )
A.对工业生产硝酸产生的废气、废水进行严格处理
B.开发利用仿生固氮技术以减少氮肥使用
C.验证硝酸的强氧化性时在通风橱内进行实验
D.建设“花园式工厂”
【解析】选B。
A项,对废气、废水严格处理是补救措施,没有从源头上减少污染;B项,利用仿生固氮原理能减少氮肥使用,从源头上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C项,在通风橱内进行实验并不能减轻对大气的污染;D项,“花园式工厂”也只是对环境的美化,没有从源头上减少污染。
3.长期放置的浓硝酸常显黄色。
消除其黄色最好的方法是( )
A.在光亮处放置
B.通入适量的空气
C.加入足量水
D.加入漂白粉
【解析】选B。
浓硝酸长期放置,HNO3会分解:4HNO34NO2↑+O2↑+2H2O,产生的NO2溶于其中显黄色,通入适量空气,发生反应:4NO2+O2+2H2O4HNO3,可消除黄色。
4.(2015·承德高一检测)如图所示,向一定量的铁粉中加入一定体积12 mol·L-1的硝
酸并加热,待反应结束时,下列微粒在体系中一定大量存在的是( )
①②Fe3+③H+④NO ⑤NO2
A.①
B.①⑤
C.②④⑤
D.①②③⑤
【解析】选B。
Fe与浓硝酸反应时,开始生成的还原产物是NO2,并且若铁少量时,还原产物只有NO2;当铁过
量时,氧化产物是Fe2+,当HNO3过量时,氧化产物是Fe3+。
因产物有硝酸盐,故溶液中一定还有
【补偿训练】在Fe、Cu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硝酸并微热,充分反应后剩余金属ag。
再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并加热,充分振荡后还剩余金属bg,
则( )
A.a可能等于b
B.a一定大于b
C.a可能大于b
D.a可能小于b
【解析】选B。
有的人往往错误地认为:Fe、Cu与硝酸混合后,由氧化还原反应先后顺序得Fe先反应,Cu后反应,所以反应有两种可能:一种反应后剩余金属为Fe、Cu混合物,再加入盐酸Fe溶解,质量减少;另一种
反应后剩余金属为Cu,加盐酸后质量不变,所以错选A、C。
以上错误分析没有注意Fe和Cu
与HNO3反应后还有Fe、Cu的硝酸盐存在,加入盐酸后,相当于有HNO3存在(因为有H+)。
不论第一次剩余的是Fe和Cu还是只有Cu,其都会溶于HNO3,所以,金属质量一定会再减小。
5.(2015·绵阳高一检测)相同质量的铜片分别与过量的体积相同的浓硝酸、稀硝酸反应。
二者比较,相等的是( )
①铜片消耗完所需时间;②反应生成的气体体积(标准状况);③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总数;④反应后溶液中铜离子的浓度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只有①
【解析】选C。
浓硝酸与Cu反应剧烈,生成的NO2体积大,但由于参加反应的铜相同,故转移的电子数相等,溶液体积相同,得到的Cu2+浓度相同。
6.下列反应主要体现了硝酸的什么性质,用字母表示。
A.氧化性
B.酸性
C.还原性
D.不稳定性
(1)久置的浓硝酸变黄色: 。
(2)用硝酸浸洗附有银的试管: 。
(3)常温下用铁制或铝制容器贮存、运输浓硝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