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滑轮及其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463.36 KB
- 文档页数:3
《滑轮》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滑轮的定义和结构;2. 掌握滑轮的作用和应用;3. 能够分析和解决与滑轮相关的问题。
导学内容:一、滑轮的定义和结构1. 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装置,由一个或多个圆筒形的轮子构成,通常带有凹槽或凸起的边缘,用于支持绳索或链条。
2. 滑轮通常由轮轴、轮圈和轮轴支持构成,轮轴支持固定在支架上,轮圈盘绕轴旋转。
二、滑轮的作用和应用1. 滑轮可以改变方向力的作用方向,使力的作用更加方便和有效。
2. 滑轮可以增大或减小力的大小,通过增加或减少滑轮的数量来实现。
3. 滑轮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如起重机、绞车等,用于传递力和运动。
三、与滑轮相关的问题分析和解决1. 问题一:如果一个重物悬挂在一根绳子上,应用滑轮系统,如何减小所需的力?解决方法:增加滑轮的数量,使重物的重力分解为多个分力,减小每个分力的大小,从而减小所需的总力。
2. 问题二:如何选择适合的滑轮组合来实现力的增大或减小?解决方法:根据需要的力大小和方向,选择合适数量和类型的滑轮组合,利用滑轮的力的平衡原理来计算所需的力大小。
导学活动:1. 观看视频或实验演示,了解滑轮的结构和作用。
2. 分组讨论并设计一个滑轮系统,实现给定的力大小和方向要求。
3. 完成相关练习题,稳固对滑轮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拓展延伸:1. 钻研不同类型的滑轮系统,如复合滑轮系统和固定滑轮系统,了解其特点和应用。
2. 探究滑轮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电梯系统、汽车发动机等,深入了解滑轮在工程领域的重要性。
总结反思:通过本次导学,学生应该能够深入理解滑轮的原理和应用,掌握滑轮在力学中的重要作用,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希望同砚们能够在平时生活和进修中多加利用滑轮原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13-5《滑轮及其应用》学习指导(2)设计:杨泽清 时间: 年 月 日学习目标:(1)知道定滑轮、动滑轮,知道这二种滑轮的实质与作用,了解它们的应用。
(2)知道定滑轮相当于等臂杠杆,动滑轮相当于动力臂是阻力臂两倍的杠杆,从而省力。
(3)知道滑轮组的作用及分析方法。
(4)会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应知应会1、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
2、 叫力臂。
3、当动力臂 阻力臂时,此杠杆为省力杠杆;当动力臂 阻力臂时,此杠杆为费力杠杆;等臂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距离,但在有些情况下可以用于 。
新知新解(滑轮是一,可以绕轴转动的轮子,可以看作是能够连续转动的杠杆,杠杆平衡条件适用于它)认识定滑轮与动滑轮4、定滑轮实质是一个 杠杆; ( 填“能”与“不能” )省力,主要作用是 。
分析如下图:5.动滑轮实质是一个 杠杆; ( 填“能”与“不能” )省力,主要作用是 。
分析如下图:认识滑轮组滑轮组的作用:省力和改变力的方向。
承担动滑轮的绳子的几根,F=(G物+G 动)/n 。
(n 为承担动滑轮及重物的绳子的股数)6、甲图中F= ;乙图中F= 。
7.如下图所示的是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用这个滑轮组提升重为300牛的重物(忽略滑轮组和绳子重及摩擦)(奇动偶定)(1)在图甲上画出当动力F=150牛时绳子绕法;(2)在图乙上画出当动力F=100牛时绳子的绕法。
形成性测评8、定滑轮实质是一个_______杠杆,使用定滑轮时不能______,但能________。
9、动滑轮实质是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_______的_____杠杆,使用动滑轮时能省力_________,但费________。
10、使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提升物体时,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的装置是:11、用右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物体,以及已知物体重200牛,物体匀速上升1米,不计滑轮组重及摩擦,则:( ) A ,拉力为50牛; B , 拉力为40牛;C ,绳的自由端拉出4米;D , 绳的自由端拉出1米。
第二节滑轮及其应用【学习目标】1.知道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能识别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滑轮。
2.通过观察实验,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会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3.激情参与,充分动脑,体会思维发展的乐趣。
重点:动滑轮、定滑轮的作用及特点。
难点: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实质。
【使用说明】课前读教材P191- P193,了解本节课的两个探究点。
通过实验感知,完成探究案,并用笔勾出学习目标对应的知识点............,然后完成预习案。
时间20分钟。
【预习案】【知识准备】1.杠杆的五要素:、、、、。
2.杠杆的平衡条件:。
3.如图1所示,下列工具的使用,属于费力杠杆的是()4.如图2所示,杠杆OB可绕O点转动,在力F的作用下在水平位置平衡,画出力F的力臂L1及杠杆的重力G和力臂L2。
【教材辅读】情景1.使用滑轮时,滑轮的轴固定不动的叫做;轴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叫。
情景2.定滑轮和动滑轮可以绕着固定点转动吗?它们是杠杆吗?如果是,请在图3中画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五要素。
情景3.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你认为使用定滑轮是杠杆,所以使用定滑轮(选填“省力”、“不省力”),好处是;动滑轮是杠杆,所以使用动滑(选填“省力”、“不省力”)。
我的疑惑: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
【探究案】探究点一:1.定滑轮先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测出一个钩码重,再按照教材图10-14那样进行实验,记录每次拉力和钩码重力,填入下表:钩码重G/N 拉力F1/N 拉力F2/N 拉力F3/N比较每次拉力和钩码重力的关系,可以得出结论:使用定滑轮不,但可以改变拉力的。
利用杠杆平衡原理来进一步论证:(1)请画出图4(b)、(c)中的两个力臂,由图可知,定滑轮在使用时,相当于一个杠杆,因此拉力和重力的关系是:,即使用定滑轮不省力。
2.动滑轮先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测出一个钩码重,再按照教材图10-16那样进行实验,记录每次拉力和钩码重力,填入下表:钩码重G1/N 拉力F1/N 钩码重G2/N 拉力F2/N利用杠杆平衡原理来进一步论证:动滑轮在使用时,同样可以找出跟它想当的杠杆。
《滑轮》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滑轮的定义和原理。
2. 掌握滑轮的分类和应用。
3. 能够运用滑轮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导学内容:一、滑轮的定义和原理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装置,由一个带有凹槽的轮子和一根固定在支架上的轴组成。
滑轮的原理是利用轮轴的旋转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从而减小施加在物体上的力。
二、滑轮的分类和应用1. 按轮子数量分类:单轮滑轮、复合滑轮。
2. 按用途分类:固定滑轮、挪动滑轮。
3. 应用:用于提升重物、调节绳索方向、改变施力方向等。
三、实际问题解决1. 若一根绳子通过一个单轮滑轮,两端分别挂着重物A和B,A的重力为100N,B的重力为200N,求绳子的张力。
2. 若一个箱子质量为50kg,需要用滑轮提升到3m高的楼顶,求需要施加的力。
3. 若一个人用滑轮将一块重100N的石头挪动10m,求人需要施加的力。
导学步骤:一、导入通过展示一个滑轮的实物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滑轮的作用和原理。
二、讲解1. 讲解滑轮的定义、原理和分类。
2. 分析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途景。
三、练习1. 让学生自行计算第一个实际问题的绳子张力。
2. 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解决第二个实际问题。
3. 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解决第三个实际问题。
四、总结对滑轮的原理和应用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学会应用滑轮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作业1. 完成教室练习中的实际问题。
2. 搜集并分享滑轮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
六、拓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滑轮的其他应用领域,如机械制造、建筑工程等。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将对滑轮的原理和应用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灵活运用滑轮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临沂新桥中学八年级下学期物理学科导学案课型:新授主备人:王法宝使用人:班级:课时:使用时间:第周1/2导学课题:10.2滑轮及其应用导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
2、能识别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滑轮。
3.会根据要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重点:滑轮的原理难点:确定滑轮组承担生物的绳子的股数一、预习展示:(一)、自学课文191—193页1、什么是定滑轮:2、什么是动滑轮:3、什么是滑轮组:二、导学探究(一)、定滑轮:A观察图10---14定滑轮实验示意图。
填空a、物体的运动方向(向上、向下),拉力的方向(向上、向下)b、改变拉力方向,F1、F2、F3的接力大小(变大、变小、不变)B、观察图10—15.结合杠杆平衡条件填空A、动力臂是(圆的直径或半径),阻力臂是。
当改变拉力方向时,动力臂是(圆的直径或半径),阻力臂是。
所以定滑轮是一个(省力、费力、等臂)杠杆。
物体上升的高度(大于、小于、等于)拉力移动的距离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定滑轮(省力、费力、不省力)但(能或不能)改变方向。
其实质是一个杠杆。
(二)、动滑轮观察图10-16,填空物体运动的方向(向上、向下),拉力方向(向上、向下),动力臂是(半径、直径),阻力臂是(半径、直径)物体上升的高度拉力移动的距离结论:定滑轮(省力、费力)但(能、不能)改变方向。
其实质是一个杠杆。
(三)、滑轮组观察图1,拉线从(定滑轮、动滑轮)出来。
上面的定滑轮起到(省力、改变方向)作用,下面的动滑轮起到作用。
拉力是物重的分之一。
图2,拉线从(定滑轮、动滑轮)出来。
能起到改变方向的作用吗?下面有多少个动滑轮,拉力是物重的几分之几结论:动滑轮上有几段绳子承担,那拉力就是物重的,同时拉力移动的距离也就是物体上升高度的三、巩固反思图1 图21.物体重l 000 N,如果用一个定滑轮匀速提起它,需要用N的力;如果用一动滑轮且使拉力沿竖直方向匀速提起它,需要用N的力(不计摩擦滑轮自重).2. 如图所示,物重50N,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使物体A沿水平地面匀速前进.拉力F为10N.不计绳和滑轮重,物体受到的阻力 N.3、下列图中拉力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班级姓名序号 24课题:滑轮及其应用(一) 课型:新授使用时间:【学习目标和重难点】学习目标: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能识别生活中常见的滑轮;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及特点;3、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重难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滑轮组的组装【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法、实验法、组织讨论法。
【学法指导】归纳总结法、对比法。
【学习过程】课前准备1、定滑轮的特点是能够,但不能,其实质是。
2、动滑轮的特点是可以,但不能,其实质是。
3、为了既又能,可以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成。
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重物和滑轮由几段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总重的。
用公式表示。
2、课堂研讨(一)情景引入:展示滑轮在生活中应用的图片,提出问题:滑轮的工作原理是什么,使用滑轮有什么好处?(二)探究新知:观察图甲乙滑轮有什么不同,哪个更省力呢?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定滑轮和动滑轮?小结:使用滑轮时,滑轮的轴固定不动的叫做。
轴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叫。
你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定滑轮和动滑轮?举例说明。
1、定滑轮(1)根据课本图10---14做一做,写出你的结论:定滑轮特点:使用定滑轮不,但可以改变动力的。
(2)滑轮是杠杆的变形,请画出图1(b)、(c)中的两个力臂,由图可知:定滑轮的实质:相当于一个杠杆。
2、动滑轮(1)根据课本图10---16做一做写出你的结论:动滑轮特点:使用动滑轮可以,但不能改变。
(2)请在图2(b)中找出动滑轮的支点,并画出两个力臂,由图可知:动滑轮的实质:相当于一个杠杆。
(三)滑轮组将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起来使用,组成滑轮组,既可以又可以。
(1)把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讨论一下,你能设计出几种组合方式?把你的方案画在下面的方框里,并动手做一做。
(2)按照课本图10-17所示的方式进行探究,把提起重物使用的拉力与物重相比较,再数一数承担物重的绳子有几股。
结论:使用滑轮组吊着重物时,在绳重和磨擦不计时:动滑轮和重物被几股绳子吊起,。
滑轮及其应用导学案导学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能区分定滑轮与动滑轮;2.能说出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作用;3.会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定滑轮与动滑轮特点;4.会分析动滑轮及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重点难点1.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定滑轮与动滑轮特点;2.分析动滑轮及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导学过程一、认识定滑轮学生活动1:观察比较:记录实验数据及现象图10.2-11、钩码G= 1 N2、提升重物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______N,与钩码重力(G)进行比较,F G (>、<、=)3、拉力的方向与钩码的运动的方向________(相同、不同)4、以桌面为参照的图10.2-1 中的滑轮________运动。
(填“是”或“否”)对于上述实验得出的结果分析: 使用定滑轮提起重物,沿不同方向拉力的大小都相同,都等于物体的重量。
即使用定滑轮不能,但可以改变拉力的。
回忆杠杆的五个要素,找出定滑轮支点,确定其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
请学生根据以上分析,解释为什么斜着拉动重物时,拉力的大小不变。
得出结论:定滑轮实质是一个杠杆。
二、认识动滑轮学生活动1:观察比较:记录实验数据及现象1、钩码G= 1 N2、读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______与钩码重力(G)进行比较,F G(>、<、=)3、拉力的方向与钩码的运动的方向________(相同、不同)4、以桌面为参照的图10.2-2 中的滑轮________运动。
(填“是”或“否”)对于上述实验得出的结果分析: 图10.2-2找出动滑轮的支点,强调这是一个瞬时支点,拉力的方向一定要竖直向上,确定其动力臂和阻力臂,并比较其大小关系。
(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倍)因此:使用动滑轮能省,但不能改变动力的。
动滑轮的实质是的杠杆。
三、滑轮组为了既省力又改变力的方向,可以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观察探究实验,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滑轮组的组合方法:组装口诀:奇从动(奇动),偶从定,从里向外绕。
“五学”课堂教学模式 《滑轮及其应用》导学案我平生从来没有做出过一次偶然的发明。
我的一切发明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和严格试验的结果。
------爱迪生 §10.2《滑轮及其应用》导学案学习目标一: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自主学习)组装滑轮,提升重物:用铁架台、滑轮(一个)、细线(一根)、钩码组装滑轮,利用你组装的滑轮将钩码提升一定的高度,你能想出几种组装方法?并作示意图。
⑴使用滑轮时,滑轮的轴固定不动的叫做 。
⑵使用滑轮时,轴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叫做 。
学习目标二: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自主学习)1.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使用定滑轮拉起重物(钩码)的拉力,改变拉力的方向多次测量,并记下每次拉力的大小,比较拉力的大小与物重有什么关系?结论:拉力和物体重力的关系是: ,即使用定滑轮不能 可以 。
2.先猜想使用动滑轮提起重物(钩码)时拉力的大小,然后用弹簧测力计进行测量,比较拉力的大小与物重有什么关系?结论:拉力和物体重力的关系是: ,即使用动滑轮可以 。
学习目标三:定滑轮、动滑轮的实质(合作学习)1.请画出图 1(b )、(c )中的两个力臂,由图可知,定滑轮实质上相当于一个 杠杆。
2.请在图2中画出动滑轮的动力臂和阻力臂,由图可知,动滑轮实质上相当于一个 杠杆。
F F F图 图1 学习目标四:滑轮组(合作学习)组装滑轮组并探究滑轮组的省力情况1.把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并画出你所组装的滑轮组,你还能设计其他的组合方式吗?2.按照课本图10-17所示的方式进行探究,把提起重物使用的拉力与物重相比较,再数一数承担物重的绳子有几股,你能发现什么?图2F。
滑轮复习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滑轮的定义、结构和工作原理。
2. 掌握滑轮的应用和计算方法。
3. 深入理解滑轮在力学中的作用。
一、导入滑轮作为机械工程中常见的零件,用于传递和调节力的应用非常广泛。
本导学案将帮助您全面了解滑轮的基本原理和运用。
二、滑轮的定义和结构1. 滑轮的定义: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由轮R和轴A构成,可以在两个或多个接点之间传递力量。
2. 滑轮的结构:滑轮主要包括轮R、轴A、绳索、支撑和滚动装置等组成部分。
三、滑轮的工作原理1. 杠杆定律:滑轮利用杠杆原理来传递力量。
当应用力P作用在滑轮上,相应的载荷W也会发生变化,滑轮的力量传递原理符合杠杆定律。
2. 力的平衡:在滑轮系统中,力的平衡是指对于在滑轮上的所有力都平衡。
四、滑轮的应用1. 降低力的作用:通过增加滑轮数量,可以降低应用力的强度。
2. 改变力的方向:通过改变滑轮的布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3. 增加力的作用距离:通过增加滑轮数量,可以增加力的作用距离。
五、滑轮的计算方法1. 力的平衡方程:根据力的平衡原理,我们可以得出滑轮系统中的力的平衡方程。
例如:P1 + P2 = W1 + W2。
2. 力的分解:我们可以通过对力进行垂直和平行分解,来计算滑轮系统中的力的大小和方向。
3. 力的乘法原理:根据力的乘法原理,我们可以计算滑轮系统中的力的乘积。
例如:P1 × P2 = W1 × W2。
六、滑轮在力学中的作用1. 应用举例:滑轮在各种物体举起、拖拉和运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吊车、起重机等。
2. 力的分析:通过分析滑轮系统中的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物体的运动状态。
七、总结通过本导学案,我们学习了滑轮的定义、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了滑轮的应用和计算方法,并深入了解了滑轮在力学中的作用。
滑轮作为一种重要的机械零件,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中。
希望通过本导学案的学习,能够增强对滑轮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10.2 《滑轮及其应用》导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10.2节《滑轮及其应用》。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1. 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2. 掌握滑轮组的省力特点及应用。
3. 学会使用滑轮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能够解释其实际应用。
2. 培养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滑轮组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难点:滑轮组的省力特点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轮组模型、绳子、重物。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引导学生思考滑轮组是如何省力的。
2. 知识讲解:讲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和特点,解释滑轮组的省力特点及应用。
3.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使用滑轮组解决实际问题,如提升重物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滑轮组提升重物的方案。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应包括滑轮组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
七、作业设计:1. 请用所学知识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2. 设计一个滑轮组提升重物的方案,并计算所需的力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滑轮组的理解和应用有所提高,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仍有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研究滑轮组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如航空、建筑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我们需要明确滑轮组是如何省力的。
滑轮组通过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来省力。
具体来说,使用滑轮组可以减少所需的力的数量,这是因为滑轮组可以将一个力的作用点转移到另一个位置,从而减少力的距离移动。
这就是滑轮组的省力特点。
然而,理解这一点并不足以完全掌握滑轮组的使用。
学生还需要了解如何设计和应用滑轮组来解决实际问题。
第十章§2 滑轮及其应用 主备人:吴秀红 一、预习思考 1.预习思考题 (1)什么是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 (2)定滑轮、动滑轮的实质是什么?它们有哪些特点? (3)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有哪些应用? 二、新课学习 知识点一: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及应用 例题: 1.物体重l 000 N ,如果用一个定滑轮匀速提起它,需要用
N 的力;如果用一个动滑轮 且使拉力沿竖直方向匀速提起它,需要用
N 的力(不计摩擦滑轮自重). 2.如图1所示甲、乙两个装置,已知A 重力是200N ,在地面上滑动时所受的摩擦力为40N (不考虑绳与滑轮的摩擦)。
甲图是一个定滑轮,其拉力是 ,乙图是一个动滑轮,其拉力是 。
练习: 1.观察右图2人们利用简单机械的情景。
其中,甲的目的是_____,乙的目的是__________。
2.如图3所示的滑轮是________滑轮,观察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以知道使用这种滑轮可以改变__________________,不能________________。
3.如图4所示,一物体重500N ,滑轮重、绳重和摩擦均忽略不计,要拉起这个物体甲图中需_______N 拉力,乙图中需________N 拉力。
当物体升高0.1M 时,甲图绳子自由端走过-------M ,乙图绳端走过------M 。
4.如图5,滑轮重及摩擦不计,提升的重物重均为G ,则F 1= ,F 2= ,F 3= 。
装
订
线
图
知识点二:滑轮组的特点及应用
例题:1.如图6所示,用滑轮组匀速提升物体A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N,
如果不计滑轮重和摩擦,物体A的重力为N。
练习:
1.使用滑轮组可以达到的目的是()
A.省力而且一定能改变力的方向B.省力但不可能改变力的方向
C.省力而且能省距离D.能省力而且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如图7所示,物体A重100N,A与水平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为30N(不计滑轮与绳子之间摩擦以及滑轮重)。
若用该滑轮组使A。
3.如图8所示,滑轮组承担重物的绳子股数为股。
若绳子自由端在拉力F作用下,竖直向上移动0.2m,则重物G上升距离为m;若物体重为100N(不计滑轮重和摩擦),则匀速向上的拉力F为N;若四个滑轮重量各是2N,则拉力F又为N(摩擦不计)
三、课堂检测
1.如图9所示,动滑轮重为1N,拉力F为5N,则重物G和弹簧秤读数为()
A.G为4N,弹簧秤读数为5N B.G为9N,弹簧秤读数为10N
C.G为10N,弹簧秤读数为5N D.G为9N,弹簧秤读数为5N
2.用如图10所示的两种方法把相同的重物提高相同的高度,甲、乙两图的动滑轮重力相同,不
计绳重及机械摩擦,图甲中人的拉力F1图乙中人的拉力F2(“大于”、“等于”或“小于”)。
3.
F1、F2和F3,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F3<F1<F2 B.F1<F2<F3
C.F2<F1<F3 D.F3<F2<F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