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硝酸有关的考点例析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4
第18讲 氨和铵盐 硝酸一、氨和铵盐1.氨的分子结构与性质(1)分子结构 分子式:NH 3,电子式:,空间构型:三角锥形。
属于极性分子。
(2)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易液化,可用作制冷剂,极易溶于水(1∶700),可由喷泉实验证明。
(3)化学性质①与水反应:NH 3+H 2ONH 3·H 2O NH +4+OH -,氨的水溶液叫氨水,呈弱碱性。
a .组成:三种分子:NH 3、H 2O 、NH 3·H 2O ;三种离子:NH +4、OH -、H +。
b .性质:氨水质量分数越大,其密度越小。
c .NH 3·H 2O 为可溶性一元弱碱,易挥发,不稳定,易分解:NH 3·H 2O=====△NH 3↑+H 2O 。
(可用于制备少量NH 3)②氨气与酸反应a .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与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其现象为有白烟生成,将浓盐酸改为浓硝酸,也会出现相同的现象。
化学方程式为HCl +NH 3===NH 4Cl 、NH 3+HNO 3===NH 4NO 3。
b .与CO 2等酸性氧化物反应:NH 3+CO 2+H 2O===NH 4HCO 3或2NH 3+CO 2+H 2O===(NH 4)2CO 3。
③NH 3的还原性氨的催化氧化:4NH 3+5O2催化剂△4NO +6H 2O ;与CuO 的反应:2NH 3+3CuO=====△3Cu +N 2+3H 2O ;与Cl 2的反应:2NH 3+3Cl 2===6HCl +N 2或8NH 3+3Cl 2===6NH 4Cl +N 2。
④与盐溶液反应将氨水加入下列溶液,完成下表:2.氨气的制法(1)工业制法:N 2+3H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 3。
(2)实验室制法实验装置净化装置3.铵盐及NH4的检验(1)铵盐的物理性质铵盐都是无色固体,均易溶于水。
(2)铵盐的化学性质(3)NH +4的检验未知液――→OH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则证明含NH +4。
考点45 酸碱中和滴定一、酸碱中和滴定实验1.概念和原理(1)概念依据中和反应,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
(2)原理在中和反应中,酸提供的H+与碱提供的OH-之间的物质的量相等。
即:c(H+)·V酸=c(OH-)·V碱,则c(H +)=c OH-·V碱V酸或c(OH-)=c H+·V酸V碱。
2.主要仪器使用(1)仪器:滴定管,铁架台,滴定管夹,锥形瓶,烧杯。
仪器a是酸式滴定管,仪器b是碱式滴定管。
精密度:0.01 mL。
(2)滴定管的使用方法①检查仪器:使用前先检查滴定管活塞是否漏水。
②润洗仪器:在加入溶液之前,洁净的滴定管要用所要盛装的溶液润洗2~3遍。
③加入溶液:分别将溶液加入到相应滴定管中,使液面位于滴定管0刻度线以上。
④调节起始读数:在滴定管下放一烧杯,调节活塞,使滴定管尖嘴部分充满溶液,然后调节滴定管液面使其处于“0”刻度或“0”刻度以下的某一刻度。
准确读取数值并记录。
3.主要试剂(1)待测液;(2)标准液;(3)指示剂(一般用酚酞或甲基橙,一般不用石蕊,颜色改变不明显)。
4.指示剂的选择(1)原理:由曲线可以看出,在酸、碱中和滴定过程中,溶液的pH在接近滴定终点时有一个突变过程,在此范围内,滴加很少的酸(或碱),溶液的pH就有很大的变化,能使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明显,所以即使酚酞、甲基橙的变色不在恰好中和的pH=7的点上,但体积差距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图:0.100 0 mol·L -1 NaOH 溶液滴定20.00 mL 0.100 0 mol·L -1 HCl 溶液的滴定曲线。
(2)酸碱指示剂法(只能测定溶液的pH 范围) 常见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指示剂 变色范围(颜色与pH 的关系)石蕊 <5.0红色 5.0~8.0紫色 >8.0蓝色 酚酞 <8.2无色 8.2~10.0浅红色 >10.0红色 甲基橙<3.1红色3.1~4.4橙色>4.4黄色特别提醒 若滴定终点为碱性时,选择酚酞,酸性时,选择甲基橙,中性时,酚酞、甲基橙都行,一般不选择石蕊,变色现象不明显。
专题十氮及其化合物课标要求1.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2.认识氮及其重要化合物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认识氮及其化合物的多样性。
4.认识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价值。
氮及氮的氧化物结合环保问题考查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热点角度)2019江苏,16生活实践分析与推测氨及铵盐火箭燃料——联氨的结构与性质(热点角度)2016全国卷Ⅱ,26学习探索理解与辨析硝酸硝酸与金属反应的实验探究2015北京,12学习探索探究与创新PH3、H3PO2、PCl3等的性质及其应用(热点)2018全国卷Ⅱ,11A学习探索理解与辨析高考怎么考选择题常从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角度考查氮的固定、氮氧化物的回收利用,具有一定的创新性;非选择题常结合工艺流程、实验、化学反应原理考查硝酸、氨气、铵盐等物质的性质,要关注守恒法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综合性;磷及其化合物一般会结合物质结构等进行考查,砷及其化合物会以新材料、新技术为背景结合工艺流程、物质结构等进行考查,具有一定的应用性。
预计2022年高考对氮及其化合物的考查保持稳定,磷、砷及其化合物可能结合磷矿石等新材料进行命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迁移应用的能力。
考点1 氮及氮的氧化物考点帮·必备知识通关考法帮·解题能力提升考法1 氮及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和应用考点2 氨及铵盐考点帮·必备知识通关考法帮·解题能力提升考法2 氨的制备和性质探究考点3 硝酸考点帮·必备知识通关考法帮·解题能力提升考法3 金属与硝酸反应的性质探究与计算高分帮 “双一流”名校冲刺析素材·情境应用素材16 PH3、H3PO2、PCl3等的性质素材17 As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探模型·主题探究模型2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新情境命题模型——工艺流程题11.氮气(1)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和氮的固定(2)氮气的性质2.氮的氧化物 [重点](1)氮的氧化物氮有多种价态的氧化物:N2O(笑气,有麻醉作用)、NO、N2O3(亚硝酸的酸酐)、NO2(主要的大气污染物)、N2O4、N2O5(硝酸的酸酐)等。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难点、考点分析!例1:已知某溶液中存在较多的,则此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组是()A.B.C.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离子反应的理解程度。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①生成难溶性物质,②生成难电离的物质,③生成气体,④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与结合生成难电离的,排除A项;产生沉淀,排除B 项;发生反应,排除C项。
答案:D例2:对某酸性溶液(可能含有)分别进行如下实验:①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
②加碱调至碱性后,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③加入氯水时,溶液略显黄色,再加入溶液,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
对于下列物质不能确认其在原溶液中是否存在的是()A.B.C.D.分析:①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则溶液中一定含有,因不稳定,分解产生的可使品红溶液褪色;②加碱并加热后,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即有生成,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③加入氯水时溶液略显黄色,说明原溶液中含有,再加溶液有白色不溶于稀的沉淀生成,说明此时溶液中含有,但可能是原溶液含有的,也可能是加入氯水后氧化产生的,故不能确定的为。
答案:B例3: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向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B. 三氯化铁溶液跟过量氨水反应:C. 碳酸氢钙溶液跟稀硝酸反应:D. 氯气通入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分析:解本题时应当采用正向思维,对每一个离子方程式进行分析,每一个离子方程式应与其化学方程式及实际相吻合。
A项中电荷不守恒;C项中是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应写成离子形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应写为+;D项中电子得失数目不相等,电荷数亦不守恒,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答案:B例4:用含有①、②、③、④的四种溶液进行如下实验:(1)将②和③混合后再加入①,反应后溶液中有,则溶液中还有________,没有____________。
(填离子符号)(2)将②和③混合后再加入④,反应后溶液中没有,则溶液中肯定有__________,可能有____________。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之难点突破专题4 氧化还原反应及综合应用【考题回顾】【典例1】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多功能绿色水处理剂,比Cl2、O2、ClO2、KMnO4氧化性更强,无二次污染,工业上是先制得高铁酸钠,然后在低温下,向高铁酸钠溶液中加入KOH至饱和,使高铁酸钾析出。
(1)干法制备高铁酸钠的主要反应为2FeSO4+6Na2O2=2 Na2FeO4+2Na2O+2Na2SO4+O2↑①该反应中还原剂是_________,每生成1mol O2转移_______mol电子。
②简要说明K2FeO4作为水处理剂时,在水处理过程中所起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
(2)湿法制备高铁酸钾(K2FeO4)的反应体系中有六种微粒:Fe(OH)3、ClO-、OH-、FeO42-、Cl-、H2O。
①写出并配平湿法制高铁酸钾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低温下,在高铁酸钠溶液中加入KOH至饱和可析出高铁酸钾(K2FeO4),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典例2】H3PO2的工业制法是:将白磷(P4)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PH3气体和Ba(H2PO2)2,后者再与H2SO4反应制得H3PO2,写出白磷与Ba(OH)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典例2】①PbO2与浓盐酸共热生成黄绿色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②PbO2可由PbO与次氯酸钠溶液反应制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典例4】将v L气样通入适量酸化的H2O2溶液中,使NO x完全被氧化为NO3−,加水稀释至100.00 mL。
量取20.00 mL该溶液,加入v1 mL c1 mol·L−1 FeSO4标准溶液(过量),充分反应后,用c2 mol·L−1 K2Cr2O7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Fe2+,终点时消耗v2 mL。
氨气考点分类例析云南省富源县第二中学 655508 刘鸿E-mail: hong_liu111@ Tel:(0874)40923471.考查NH3的制备例1.(2003年上海高考化学题)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A B C D解析:NH4CI固体受热分解生成NH3和HCI,而当温度降低时,NH3和HCI又重新化合成固体NH4CI,气体进入干燥管的机会不多,A项错误;向CaO中滴加浓氨水,CaO遇水生成Ca(OH)2,同时放出大量热量,使浓氨水分解出氨气,B项正确;固体加热制气体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使产生的水能够流出,以免损坏试管,C项错误;对于D项,浓氨水加热制取NH3的方法和试剂都是正确的。
本题答案为A、C项。
例2.(2004年天津高考理综题)I. 合成氨工业对化学和国防工业具有重要意义。
写出氨的两种重要用途。
II. 实验室制备氨气,下列方法中适宜选用的是。
①固态氯化铵加热分解②固体氢氧化钠中滴加浓氨水③氯化铵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④固态氯化铵与氢氧化钙混合加热III. 为了在实验室利用工业原料制备少量氨气,有人设计了如下装置(图中夹持装置均已略去)。
[实验操作]①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后,关闭弹簧夹a、b、c、d、e。
在A中加入锌粒,向长颈漏斗注入一定量稀硫酸。
打开弹簧夹c、d、e,则A中有氢气发生。
在F出口处收集氢气并检验其纯度。
②关闭弹簧夹c,取下截去底部的细口瓶C,打开弹簧夹a,将氢气经导管B验纯后点燃,然后立即罩上无底细口瓶C,塞紧瓶塞,如图所示。
氢气继续在瓶内燃烧,几分钟后火焰熄灭。
③用酒精灯加热反应管E,继续通氢气,待无底细口瓶C内水位下降到液面保持不变时,打开弹簧夹b,无底细口瓶C内气体经D进入反应管E,片刻后F中的溶液变红。
回答下列问题:⑴检验氢气纯度的目的是。
⑵ C瓶内水位下降到液面保持不变时,A装置内发生的现象是,防止了实验装置中压强过大。
高中化学硝酸有关的考点例析
硝酸是一种强氧化性酸,其强氧化性是中学化学知识中的重点及难点,也是高考中常见的热点,现将考查硝酸强氧化性的知识要点及题型归类分析如下:
一、考查硝酸与指示剂(或试纸)的变色情况
知识要点:浓硝酸中滴入石蕊试液先变红(酸性引起),微热后褪色(强氧化性引起);而稀硝酸则只能使石蕊试液变红,不能使之褪色,因稀硝酸的氧化性不如浓硝酸强,不能将石蕊氧化。
例1.取三张蓝色石蕊试纸置于表面皿上,然后按顺序滴加65%的硝酸,98.3%的硫酸和新制氯水,三张试纸最终呈现的颜色是()。
A. 白红白
B. 红黑红
C. 红红红
D. 白黑白
解析:因上述两酸均为浓酸,均具有强氧化性,新制氯水中含强氧化性的次氯酸,浓硫酸还表现出脱水性,所以应选D。
二、考查气体制取及装置的选择
(1)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不能用其来制取还原性气体(如:H2S、SO2、HI、HBr等);(2)因NO3-的氧化性强于H+,所以硝酸与金属反应不会产生 H2;(3)由于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对橡胶制品有强腐蚀作用,所以制取HNO3时常用曲颈玻璃仪器,涉及连接仪器的胶管应尽可能短,尽可能使两玻
璃接口非常接近,盛放硝酸的试剂瓶不能用橡皮塞等。
例2.一定量的盐酸和过量铁粉反应,为减缓反应速率,且不影响H2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适量的()。
(1)氢氧化钠固体(2)醋酸钠固体(3)氯化钠溶液(4)水(5)硝酸钾溶液
A. (1)(2)(3)
B. (2)(3)(4)
C. (3)(4)(5)
D. (1)(3)(5)
解析:要减缓反应速率且不影响H2的总量,可以稀释,也可将强酸转化为弱酸。
(1)氢氧化钠要消耗盐酸,(2)醋酸钠固体能将强酸转化为弱酸,(3)、(4)相当于稀释,加(5)相当于溶液中有硝酸,将不再产生H2,所以应选B。
三、考查常温下浓硝酸使铁、铝钝化现象
知识要点:铁、铝遇冷的浓硝酸、浓硫酸均可发生钝化。
例3. 欲迅速除去铝壶中的水垢又不损坏铝壶,最佳的方法是加入下列物质中的()。
A. 浓盐酸
B. 稀硝酸
C. 冷的浓硫酸
D. 冷的浓硝酸
解析:该题加入试剂必须满足:不但能与水垢(CaCO3、
Mg(OH)2)反应,而且要求不能与铝反应。
因浓盐酸和稀硝酸均与铝反应,冷的浓硫酸尽管使铝钝化,但与CaCO3反应不彻底(生成难溶物CaSO4),冷的浓硝酸不但能与水垢反应,还可使铝钝化,所以应选D。
四、考查硝酸对金属的溶解情况
知识要点:(1)Pt、Au不与硝酸反应,只溶于王水。
(2)一般情况下,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以后的金属与硝酸反应时,浓硝酸产生NO2,稀硝酸产生NO。
例4.用铜锌合金制成的假金元宝欺骗行人的事件屡屡发生,下列不易区别其真伪的方法是()。
A. 测密度
B. 放入硝酸中
C. 放入盐酸中
D. 观察外观
解析:铜锌合金与金的密度不同;合金放入硝酸中会全部溶解;合金放入盐酸中会部分溶解;而金在硝酸或盐酸中不会溶解无明显变化,即A、B、C均能区别其真伪,所以应选D。
五、考查与NO3-有关的溶液中离子共存问题
知识要点:NO3-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氧化性极弱,通常认为不显氧化性;而NO3-在酸性溶液中将会显示极强的氧化性,可以氧化许多具有还原性的微粒(如:S2-、HS-、I-、Br-、HSO3-、SO32-、Fe2+等),使之在溶液中不能共存。
例5. 在pH=1的无色溶液中,下列各离子组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共存的是()。
A. NH4+、K+、Na+、CO32-
B. K+、Na+、Fe2+、NO3-
C. NH4+、K+、Na+、CO32-、AlO2-
D.NH4+、K+、Na+、NO3-、I-
解析:本题必须抓住三个关键点:(1)酸性环境,(2)无色溶液,(3)氧化还原而不能共存。
A、C中由于CO32-、HCO3-、AlO2-与H+作用均属非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共存,而B、D中
NO3-与H+共同作用均可氧化Fe2+与I-而不能共存,但B溶液中Fe2+有色,所以只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