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后期的近代化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1949年)
- 格式:ppt
- 大小:341.00 KB
- 文档页数:22
专题七中华文明的觉醒与探索——民国后期(1927——1949)梳理案阶段特征:1.政治上:中国共产党逐渐走向成熟,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长征实现了战略转移,取得了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国共两党的关系影响了中国的政局。
2.经济上:中国民族工业继续曲折发展,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初期得到了较快发展;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遭到摧残,濒临破产。
3.思想上: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思想界的主流;毛泽东思想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的指导思想。
4.社会生活上: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初期,物质生活、交通和通信事业、电影事业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发展缓慢。
一、政治(一)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1.南昌起义(1)背景:国民革命的失败,使中共认识到掌握军队的重要性。
(2)经过: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率领革命军在南昌起义。
(3)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2.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汉口。
(1)内容: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开展⑥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2)意义:给正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3.秋收起义(1)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进攻中心城市长沙受挫,后改向敌人防守薄弱的山区进军。
(2)1927 年10月,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4.“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
5.土地革命(1)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2)影响: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
6.反“围剿”斗争:毛泽东、朱德领导红军粉碎了敌人的三次“围剿”,使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
7.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1931年,江西瑞金。
第八单元民国后期的近代化进程时代特征:1927~1949年是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这22年是中国社会阶级矛盾和中外民族矛盾尖锐交杂的爆发期;这22年也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赢得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胜利,并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实现民族独立的过程。
总体上,这22年的历史可以概括为一场革命、两种斗争、三个时期。
一场革命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两种斗争是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三个时期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全民族抗战时期以及解放战争时期。
从现代化史观看,这22年是中国社会从传统转型到现代的一个重要时期,在其转型的过程中始终围绕两个主题:一是民主与专制的斗争,一是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斗争。
政治上:主要表现为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对内反对专制实现政治民主化,对外赢得民族独立和自由。
经济上:主要表现为在帝国主义的侵略下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受到严重阻碍,民族工业曲折发展。
思想上: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和毛泽东思想的产生,马克思主义最终取代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思想成为主流思想。
一、经济(一)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A、1927~1937年民族工业的发展1、“改订新约运动”:国民政府建立以后,为了缓和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制造对外“自主”形象,同时也为扩大税源,解决内战军费,在1928年所发起的运动。
这一运动主要集中于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两项。
通过这次运动恢复了我国长期丧失的部分主权,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入,一定程度上抑制洋货的倾销,刺激国货出口,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
但由于当时中国经济落后,实际上并不能从列强那里取得对等的利益。
至于废除领事裁判权的交涉,由于列强借故拖延,双方迟迟不能签约,有关废除领事裁判权的规定,实质是一纸空文。
2、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原因:中国完成统一,连年军阀混战使国库亏空(2)结果:①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形成一批官僚资本主义企业;②为抗战胜利奠定物质基础B、全民族抗战时期民族工业日益萎缩1、日本对沦陷区经济的破坏(1)目的:变占领区为军事和工业基地,适应侵略需要(2)措施:采用“适地适产”政策,通过“军事管理”、“委托经营”等方式进行掠夺占领区的资源把沦陷区变成服务于侵略战争的军事和工业基地。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政治文化评析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年-1949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共产党建立新中国的开端。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进行了深刻的改革和建设。
在政治方面,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建立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并且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下,实行了许多民主改革。
在经济方面,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国共产党致力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并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来实现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在文化方面,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国共产党致力于推进新文化运动,倡导科学文化,并在文艺领域推进了许多创新的举措。
总的来看,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读史阅世: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南京国民政府(1927~1949年)是中华民国的最高行政机关,由蒋介石建立。
1948年“行宪”后改称总统府,代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军事独裁政府。
国民政府还都南京以后,国统区独裁统治加剧,同时出现了空前的经济危机,随着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文化、教育的危机也日趋严重,教师、学生和文化工作者,在全国发动了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沉重打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1949年4月23日南京国民政府结束了中国大陆的统治。
1927年4月14日,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蒋介石、胡汉民、吴稚晖、李石曾、张静江、邓泽如、陈果夫等在南京举行二届四中全会预备会议,并致电武汉:15日开四中全会。
由于武汉方面执监委员未到,改为谈话会。
谈话会通过取消武汉国民党中央党部,成立南京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和军事委员会;建都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取消武汉国民政府;取消跨党分子党籍等决议。
16日,蒋介石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委员会与军事委员会联席会议。
推选谭延恺为政治委员会主席,蒋介石为军事委员会主席。
17日,南京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决定:加派萧佛成、蔡元培、李石曾、邓泽如、何应钦、白崇禧、陈可钰、陈铭枢、贺耀组9人为政治会议委员;复推选胡汉民为中央政治会议主席。
18日,南京国民政府在南京举行成立典礼。
蔡元培代表国民党中央党部授印,胡汉民代表国民政府受樱请在武汉的原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及原代理主席谭延恺来南京行使职权。
成立典礼上举行了阅兵式。
当日,发表《告国民革命军全体将士文》,要求“武装同志亦各以至诚为党国努力,受吴(稚晖)、蒋(介石)两同志之指导”。
接着发表《国民政府宣言》,声称:“在此国民革命急速进展与民众热烈盼望国民革命完成之时期中,政府谨遵总理遗志,接受多数同志之主张,依据中央政治会议决议,于四月十八日在南京开始办公。
南京地位在党务上、政治上、军事上、地理上均较武汉重要,定都以后,本政府所负领导国民革命与建设民国之责任愈益重大。
专题十三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1927--1949)【阶段特征】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1927—1949),经历了国共政权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等历史阶段,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和最终取得胜利的22年。
1.政治上:国共两党关系由对峙到合作抗日,再到对峙,最终国民党被赶到台湾,遗留下现代的“台湾问题”。
2.经济上:国民政府实现全国的基本统一后,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措施,民族工业一度得到较快发展。
但日本侵略者对沦陷区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国民政府在国统区实施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民族工业遭受沉重打击。
新中国成立前,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
3.思想上:毛泽东思想形成和成熟,并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其他涉及章节:选修四《无产阶级革命家》之《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多角度整合】1.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中国的22年间。
中国社会矛盾复杂多变,局势动荡不安,民族工业发展曲折。
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22年间,哪些原因造成中国社会最主要矛盾多次发生变化?它对中国政局带来怎样影响?(2)描绘一幅1927—1949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发展到消亡的示意图。
并指出你的理由。
2.1927—1937年间,中国共产党根据革命形势的变化先后进行了三次重要的策略调整:第一次是从城市到农村,第二次是从南方到西北,第三次是从反蒋到抗日。
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哪些事件表明中国革命在效仿俄国革命模式?举例说明中国革命是怎样“走向农村”的?这一实践形成了什么革命理论?(2)什么原因导致中国共产党把革命中心从南方转移到西北?这一转移是如何完成的?对后来中国革命产生了怎样影响?(3)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完成由反蒋到抗日的策略调整的?中国共产党这一调整的出发点是什么?(4)上述三次策略调整贯穿着中国共产党怎样的思想路线?3.有人说,中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两次实现民主的机遇,但都错过了。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是哪两次?为什么都错过了?对此你有何启示?1.(1)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使阶级矛盾发展成为最主要矛盾。
专题十三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1927--1949)【阶段特征】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1927—1949),经历了国共政权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等历史阶段,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和最终取得胜利的22年。
1.政治上:国共两党关系由对峙到合作抗日,再到对峙,最终国民党被赶到台湾,遗留下现代的“台湾问题”。
2.经济上:国民政府实现全国的基本统一后,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措施,民族工业一度得到较快发展。
但日本侵略者对沦陷区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国民政府在国统区实施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民族工业遭受沉重打击。
新中国成立前,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
3.思想上:毛泽东思想形成和成熟,并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涉及模块章节】其他涉及章节:选修四《无产阶级革命家》之《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多角度整合】1.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中国的22年间。
中国社会矛盾复杂多变,局势动荡不安,民族工业发展曲折。
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22年间,哪些原因造成中国社会最主要矛盾多次发生变化?它对中国政局带来怎样影响?(2)描绘一幅1927—1949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发展到消亡的示意图。
并指出你的理由。
2.1927—1937年间,中国共产党根据革命形势的变化先后进行了三次重要的策略调整:第一次是从城市到农村,第二次是从南方到西北,第三次是从反蒋到抗日。
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哪些事件表明中国革命在效仿俄国革命模式?举例说明中国革命是怎样“走向农村”的?这一实践形成了什么革命理论?(2)什么原因导致中国共产党把革命中心从南方转移到西北?这一转移是如何完成的?对后来中国革命产生了怎样影响?(3)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完成由反蒋到抗日的策略调整的?中国共产党这一调整的出发点是什么?(4)上述三次策略调整贯穿着中国共产党怎样的思想路线?3.有人说,中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两次实现民主的机遇,但都错过了。
民国时期的三个政府是哪三个
民国时期的三个政府分别指南京临时政府、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这三个政府。
更多详细内容请见下文。
民国时期的三个政府
中华民国时期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1912年1月到3月):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在南京组建临时政府,称中华民国。
它是仿照西方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的政权。
北洋政府时期(1912年3月至1928年):中华民国前期以袁世凯为首的晚清北洋军阀在政治格局中占主导地位的中国中央政府,于1913年10月6日袁世凯当选中华民国首任正式大总统后正式形成。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年至1949年):是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时期的最高行政机关,统辖全国各地的中央政府,由以蒋介石为核心的中国国民党建立,宁汉合流后成为中国国民党政权,1928年东北易帜后成为代表中国的合法政府。
民国政府和国民政府的区别
1、政府组织性质不同。
国民政府,简称国府(1925年7月1日-1948年5月20日),是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的中央政府机构与最高行政机关。
民国政府是中华民国的治权机构,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1911年肇建于南京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之后历经北洋政府、国民政府等多次政权替换。
2、存活时间段不同。
民国政府成立于1912年元旦,一直持续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后共存在37年时间;国民政府从1927年“宁汉合流”开始算起,到1949年为止,一共22年。
3、活跃派别不同。
民国政府除了指国民政府外,还可以指北洋军阀政府展开全部国民政府是中华民国政府时期的一个政权机构,民国政府包括有临时政府、北洋政府、国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