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言文两则
- 格式:doc
- 大小:67.50 KB
- 文档页数:7
1、文言文两则(一)默写《学弈》1、《学弈》选自,作者,他是我国古代的、,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是孔子之后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被尊为“”。
本文通过的事,说明了学习必须,绝不可的道理。
2、按要求填空。
“诲”字是结构,共有画,第五笔的笔画名称是;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再查音节。
3、在括号里写出加点字的意思。
之:通国之善弈者也()其:其一人专心致志()一人虽听之()为是其智弗若与()虽与之俱学()4、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使弈秋诲二人弈。
(2)思援弓缴而射之。
5、“难道说他的智力不如人吗?”这句话是句,将它改为陈述句:6、同是学下棋,为什么两人的学习效果不一样?7、课文里两个跟弈秋学下棋的人,表现有什么不同?课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联系实际,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二)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一儿一儿曰:一儿曰: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1、《两小儿辩日》选自一书,编者是时期国人,名叫。
通过这个故事说明了认识自然,探究客观真理,要,而两小儿的值得我们学习。
2、联系课文,解释带点字词的意思。
(1)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辩斗:故:(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以:去:日中:(3)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曰:孰:汝:4、联系课文,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2)及其日中如探汤。
5、联系课文,回答问题。
(1)两个小孩争论的是什么问题?为什么争论不休?(2)作为当时很有学问的孔子能回答这个问题吗?他是怎样做的?(3)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一、我能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字词。
hóng hú jiáo huì xué yì pán yú()()()()cāng liáng tàn tāng zhuān xīn zhì zhì biàn lùn ()()()()二、我是火眼金睛,我能辨字组词。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文言文两则》教材解读1.课文简说。
这两篇文言文的内容都是中国古代故事,内容和道理比较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文中所蕴涵的古人的思想能给学生以积极的引导。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
文章先写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接着写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棋,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写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智力上有多大差别。
通过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
讲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小孩在争论,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双方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法裁决,被两个小孩笑话。
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选编文言文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点基础。
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字词句的大概意思,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明白文中所讲的道理,并受到一些启发。
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要把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
从理解课文方面看,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并不难理解,难点在于让学生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只有句子的意思弄懂了,才能正确地断词断句,把句子读通顺。
所以要把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作为教学的难点来突破。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思援弓缴而射之这一句是写后一个人学弈时的表现,他虽然看上去在听弈秋教导,心里却在想拉弓箭射天鹅。
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叙述,使结论水到渠成,具有说服力。
②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这是《学弈》一文的结语,对文中所讲的事情作了结论而未论证,但论证已包含于叙事之中。
抓住前面一句“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读懂“弗若之”的原因,明白专心致志地做事和三心二意地做事,结果是完全不相同的。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十二课《文言文二则》主要内容和知识点《文言文二则》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第二十二课,本课内容共分为两则文言文,分别为《过秦论》和《岳阳楼记》,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则文言文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一、《过秦论》《过秦论》是战国时期的韩非子所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内容为韩非子著名的辩论之一,主要讲了秦始皇为了实现统一天下的目标,采取了一些残忍的手段,导致人民生活的痛苦和不满。
本篇文言文内容如下:“秦得君权,而攘夷狄,同文同种,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从此以往,为海内一家。
后来者因其衰而扶戴之,是为汉高祖也。
然后兵刃未接,而攘夷已成,秦灭六国,此后诸侯分裂,河山交臂,奄有天下者,唯此二世而已矣。
其间数世而亡,汉兴而复灭之。
后经数百年,而唐、虞、夏、商之为烟、霄、漠、灵也,其桢干大楚,其固根深河洛,兼并八荒,一统天下。
至于后周,过犹不及。
”其中,韩非子通过对秦始皇的政治手段进行分析,表达了自己对于统一天下的看法,以及对于秦朝大一统政治的反思。
这两则文言文包含了丰富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下面将分别介绍具体的内容和知识点。
1. 《过秦论》的主要内容《过秦论》主要分析了秦始皇为了实现统一天下的政治目标,采取了一些残酷无情的手段,并且这些手段导致了人民的痛苦和不满,这是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在《过秦论》中,韩非子主要阐述了三个观点:一是“封建分裂”是导致战争的主要原因。
在诸侯国的分裂状态下,难以形成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各个国家之间的战争会不断地发生。
二是“轻视人才”的做法会导致灭亡。
如果一个政权不重视人才,甚至对待军事将领也是如此,那么这个政权必定会走向灭亡。
三是“政治斗争”是一种自我滋生的疾病。
人心不同是所有政治斗争的最根本原因,这些疾病会在国家内部蔓延开来,从而导致政权的灭亡。
2. 《过秦论》的语言知识《过秦论》的语言水平非常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文辞高妙,用词严谨,语言浅显易懂。
1《文言文两则》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鸿鹄.(húhào)与之俱.来(jǔjù)
探汤.(tāng tàng)盘盂.(mǐn yú)
二、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含义,我会辨析。
通国之善弈者也之:一人虽听之之:
虽与之俱学之:
三、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写序号。
虽:①即便②虽然
1、孔子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
2、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故:①原因,缘故②老的,旧的,原来的③变老,变旧④因此,所以
1、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
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
四、句子意思我理解。
1、使弈秋诲二人弈
2、思援弓缴而射之
3、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4、及其日中如探汤
5、孔子不能决也
6、孰为汝多知乎?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1、《学弈》这个题目的意思是,本文告诉我们。
2、用《学弈》中的话说说一个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
3、孔子是我国古代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学派的创始人。
儒家的经典著作《》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千字,却流传百世。
4、《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争辩的问题是:
第一个小孩的观点是(原文句子)
第二个小孩所持看法的依据是(用自己话说说)。
四年级文言文二则
文言文一:《闲居初晴》
余躬居于东南冥焉之地,四岁入学,今已经年矣。
闭门谢客,倚峰观曙,无事独饮涧之泉,垂钓溪之渚。
临流,弦歌之音悠扬,益发吸引众禽之来往;临风,微风轻吹,席间之酒茶尤觉芳香。
如此曷乐哉!居于篱下,望尘不生,心实饱足。
庭院四野皆绿,鸟语花香连结,一派幽静宜人;凤凰花盛开,竹影临窗摇曳,笔墨自笼罩。
未置一字,纸犹损足。
游山不惊无风起,放眼纵横滋喜志。
此情暂留江南,愿余尽寿穷居之。
文言文二:《美丽的春天》
二月春风和畅,草坪上春花盛开。
春风吹拂,柳树垂下新芽,杨柳丝丝拂面而过,抚摸着人们的脸庞,让人心旷神怡。
周围的居民亦或执笔写字,亦或插花折草,尽展春日美好风情。
阳春三月,稻花香浓。
田野里面,农民伯伯不辍劳动,其中有人撒种,有人锄草,有人浇水,一年辛勤劳作为国家增添一道风景线。
麦苗丛丛绿茵,晶莹的小草苗透着勃勃生机,农田处处清新美好。
花木绚丽,春意盎然。
山坡上杜鹃花开满枝头,展示出鲜艳的
红色;园子里的桃花、樱花、杏花顶天,映衬着蓝天白云,使人们置身于如诗如画的仙境中。
百花争艳斗鲜艳,这美景实让人心驰神往。
游人来此赏春,忘却烦忧世俗,投身于花丛之间,闻一抹花香,观一片繁花,听一曲鸟鸣,感一抹春意,心旷神怡。
春天如此美好,人们如此幸福,真是上天的恩赐。
盼愿这春光永在,春风常伴人间。
《文言文两则《学无止境》古有一人,名曰张三,性好学,常以读书为乐。
一日,张三遇一难题,百思不得其解,遂求教于村中之智者李四。
李四曰:“汝之所困,乃常见之惑也。
需静心思考,方能得解。
”张三闻之,归而苦思,然数日无果。
其友王五见之,问曰:“兄何为此愁眉不展?”张三具以告之。
王五笑曰:“兄何不寻他书以求答案?”张三恍然大悟,乃遍阅群书,终有所悟。
然张三未因此而止,其深知学无止境,虽得一解,然未知之理尚多。
遂每日勤奋攻读,不敢有丝毫懈怠。
岁月流转,张三之学识日益渊博,名声渐起。
乡人皆赞其好学不倦,张三却曰:“吾之所为,不过求真理之万一,世间学问无穷尽,吾当终身以学。
”此事传于邻村,有一少年闻之,心生向往,亦立志好学,以张三为榜样。
由是观之,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唯有持之以恒,不断探索,方能在学问之途有所得。
《诚信为本》昔日,有商贾二人,一为赵六,一为孙七。
赵六为人诚信,生意兴隆;孙七则常以欺诈行事,声名狼藉。
某年,城中大旱,货物稀缺。
赵六之货亦供不应求,然其仍按原价售卖,不以灾时抬价谋利。
众皆赞其德,争相购买其货。
孙七见之,心生嫉妒,遂以次充好,高价出售。
初时,亦有不明真相者购买,然不久,众人皆觉受骗,遂不再光顾其店。
及旱情缓解,孙七之店门可罗雀,而赵六之店顾客盈门。
孙七悔之晚矣,欲改过自新,然信已失,再难复得。
此事传遍城中,众人皆曰:“诚信乃立业之本,失诚信者,终无所成。
”自此,城中商人皆以赵六为范,诚信经营,商业繁荣。
此二则故事,一示学之不懈,一示信之重要。
愿吾等皆能从中汲取智慧,行于正道。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两则》课文原文、教案及习题课文《孟子·告子》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wéi)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hú)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fú)若之矣(yǐ)。
为是其智弗若与(yú)?曰:非然也。
(2)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教案学习目标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
2.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弈》一、读通全文,感悟读法。
1.师: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的方法也是诵读。
先听老师范读课文,再跟老师读课文。
(范读时做到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感染学生,激发诵读兴趣。
领读时有意识地让学生感悟语速和断句方法。
)2.学生自由练读,把不认识的字注上音,并在练习本上写两遍。
3.在学生掌握每一句的正确读法后,练习熟读。
二、结合注释,疏通文意1.“弈”是什么意思?“学弈”呢?你怎么知道的呢?2.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一话,然后说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什么内容?3.同桌互讲,相互纠正补充,不懂的记下来。
4.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5.指名说全文大意。
三、导悟相济,突破难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1.把你和同学都读不懂的句子提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