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21讲 化学反应速率作业
- 格式:doc
- 大小:338.50 KB
- 文档页数:9
1.(2018·黑龙江双鸭山一中模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升高温度只能加快吸热反应速率B .对于任何反应,增大压强都可加快反应速率C .使用正催化剂只加快正反应速率D .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解析:选D 。
升高温度无论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反应速率都加快,A 项错误;对于固体或液体参加的反应,如CaO +2HCl===CaCl 2+H 2O ,增大压强反应速率不变,B 项错误;正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无论是正反应还是逆反应,速率都加快,C 项错误;正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负催化剂可减慢反应速率,故D 项正确。
2.(2018·东北三省联考)在氧化钕(Nd 2O 3)等稀土催化剂的作用下可发生反应:4CO +2NO 2===N 2+4CO 2,若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分别用v(CO)、v(NO 2)、v(N 2)、v(CO 2)表示,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12v(CO)=v(NO 2)B.12v(NO 2)=v(CO 2) C.14v(N 2)=v(CO 2) D.14v(N 2)=v(CO) 解析:选A 。
根据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的计量系数之比,可得12v(CO)=v(NO 2),2v(NO 2)=v(CO 2),4v(N 2)=v(CO 2),4v(N 2)=v(CO),故A 项正确;B 、C 、D 三项错误。
3.(2018·唐山一中模拟)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 2S 2O 3+H 2SO 4===Na 2SO 4+SO 2+S ↓+H 2O ,下列各组实验中最先出现浑浊的是( )4.(2018·济宁中学模拟)一定条件下,在容积固定的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 2+3H 22NH 3。
在10 s 内N 2的浓度由5 mol/L 降至4 mol/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NH 3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1 mol/(L·s)B .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以加快该反应的速率C .增加H 2的浓度或降低温度都会加快该反应的速率D .反应足够长时间,N 2、H 2中至少有一种物质浓度降为零解析:选B 。
(二十一)化学反应速率►►见学生用书P3971.(2018·北京六十六中学期中)升高温度时,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原因的合理解释是()A.该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吸热的B.该化学反应的过程是放热的C.分子运动速率加快,使反应物分子的碰撞机会增多D.反应物分子的能量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有效碰撞次数增多解析无论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均增大,A、B两项错误;升高温度,反应物分子的能量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总数增加,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反应速率加快,C项错误,D项正确。
答案 D2.某化学兴趣小组用铝片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以下能够加快该反应速率的是()①用浓硫酸代替稀硫酸②加热③改用铝粉④增大稀硫酸的体积⑤加水⑥加入少量硫酸铜A.全部B.②③⑥C.①②③⑥D.②③④⑥解析用浓硫酸代替稀硫酸,铝会发生钝化;增大稀硫酸的体积但不能增大其浓度;加热能够加快该反应的反应速率;用铝粉增大了与稀硫酸的接触面积;加入少量硫酸铜可生成铜单质,铜单质会和铝形成原电池,加快了反应速率。
答案 B3.(2018·贵阳质检)已知某化学实验的结果如下表:实验序号反应物在相同温度下测得的反应速率v/(mol·L-1·min-1) 大小相同的金属片酸溶液1 镁条 1 mol·L-1盐酸v12 铁片 1 mol·L-1盐酸v23 铁片0.1 mol·L-1盐酸v3A.v1>v2>v3B.v3>v2>v1C.v1>v3>v2D.v2>v3>v1解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自身的性质,由于镁的活动性比较强,所以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时,镁条放出氢气的速率大;反应物浓度也影响反应速率,在一定范围内,速率与浓度成正比,故v2>v3。
答案 A4.(2018·松原模拟)反应3Fe(s)+4H2O(g)Fe3O4(s)+4H2(g)在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A.保持容积不变,增加H2O(g)的物质的量B.将容器的容积缩小一半C .保持容积不变,充入Ar 使压强增大D .保持压强不变,充入Ar 使容积增大解析 增加H 2O(g)的量,反应物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A 项错误;将容器的容积缩小一半,反应物的浓度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加快,B 项错误;保持容积不变,充入Ar ,Ar 不参与反应,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C 项正确;保持压强不变,充入Ar ,容器的容积变大,反应物的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D 项错误。
2018——2019学年北京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化学反应速率1.化学反应速率概念的理解与运用例题1、下列食品添加剂中,其使用目的与反应速率有关的是( ) A .抗氧化剂B .调味剂C .着色剂D .增稠剂 答案:A二.两方法计算化学反应速率 1.公式法(v =Δc Δt) 例2超音速飞机在平流层飞行时,尾气中的NO 会破坏臭氧层。
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催化技术将尾气中的NO 和CO 转变成CO 2和N 2,化学方程式如下:2NO +2CO2CO 2+N 2为了测定在某种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速率,在某温度下用气体传感器测得不同时间的NO 和CO 浓度如表:前2s 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 (N 2)=。
2.“三段式”法例3、将等物质的量的A 、B 混合于2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3A(g)+B(g)x C(g)+2D(g),经2min 后测得D 的浓度为0.5mol·L -1,c (A)∶c (B)=3∶5,以C 表示的平均速率v (C)=0.25mol·L -1·min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速率v (B)=0.25mol·L -1·min -1B .该反应方程式中,x =1C .2min 时,A 的物质的量为1.5molD.2min时,A的转化率为60%答案:C三.化学反应速率大小的比较例4、反应A(g)+3B(g)2C(g)+2D(g)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如下,其中表示反应速率最大的是()A.v(A)=0.15mol·L-1·min-1B.v(B)=0.01mol·L-1·s-1C.v(C)=0.40mol·L-1·min-1D.v(D)=0.45mol·L-1·min-1答案:D四.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1.外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例5、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2021 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对点精选训练:化学反响速率化学反响速率1.将 4mol A 气体和 2 mol B 气体在 2 L 的密闭容器内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响:2A(g)+B(g)- 12C(g) ,假设经 2 s 后测得 C 的浓度为 0.6 mol L · ,现有以下几种说法:①用物质 A 表示的反响的平均速率为 0.3 mol ·L -1·s -1②用物质 B 表示的反响的平均速率为-1 -10.6 mol ·L ·s③2 s 时物质 A 的转化率为 70%④ 2 s 时物质 B 的浓度为 0.7 mol ·L -1 其中正确的选项是 ( )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2.一定温度下, 10 mL 0.40 mol ·L -12 2溶液发生催化分解。
不同时刻测定生成O 2(已折算H O的体积 为标准状况 )如下表。
以下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 (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2-2 -1-1O 2)≈ ×10·minA . 0~6 min 的平均反响速率: v (Hmol ·LB . 6~ 10 min 的平均反响速率: v (H 2O 2×10 -2 mol ·L -1 ·min - 1- 1C . 反响至 6 min 时, c (H 2O 2 )= 0.3 mol L ·D . 反响至 6 min 时, H 2 O 2 分解了 50%3.在比拟化学反响速率时,不可以利用的相关性质为 ( )A . 气体的体积和体系压强1/172021 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对点精选训练:化学反响速率B.颜色的深浅C.固体物质的量的多少D.反响的剧烈度4.甲、乙两个容器内都在进行A→B的反响,甲中每分钟减少 4 mol A ,乙中每分钟减少2 mol A ,那么两容器中的反响速率()A.甲快B.乙快C.相等D.无法确定5.在四个不同的容器中进行合成氨的反响。
第21讲化学反应速率建议用时: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认识正确的是( )A.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化学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现象就越明显B.化学反应速率是指一定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任何一种生成物浓度的增加C.选用适当的催化剂,分子运动加快,增加了碰撞频率,故化学反应速率增大D.H+和OH-的反应活化能接近于零,反应几乎在瞬间完成答案 D解析反应速率的大小与反应现象是否明显没有直接关系,如H+和OH-的反应几乎在瞬间完成,没有明显现象,A错误,D正确;固体或纯液体的浓度是常数,即Δc=0,所以一般不用固体或纯液体表示化学反应速率,B错误;催化剂不改变分子的能量,分子运动没有加快,C错误。
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A(g)===2B(g)+C(g),将2 mol A通入2 L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甲中,若维持容器内温度不变,5 min末测得A的物质的量为0.8 mol。
用B的浓度变化来表示该反应的速率为 ( )A.0.24 mol/(L·min) B.0.08 mol/(L·min)C.0.06 mol/(L·min) D.0.12 mol/(L·min)答案 D解析v(A)=ΔcΔt=2 mol-0.8 mol2 L×5 min=0.12 mol/(L·min),v(B)=v(A)=0.12mol/(L·min)。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一定能发生化学反应②普通分子有时也能发生有效碰撞③升高温度会加快反应速率,原因是增加了单位时间、单位体积活化分子的有效碰撞次数④增大反应物浓度会加快反应速率的原因是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有效碰撞的次数增多⑤使用催化剂能提高反应速率,原因是提高了分子的能量,使有效碰撞频率增大⑥化学反应实质是活化分子有合适取向时的有效碰撞A.①②⑤ B.③④⑥C.③④⑤⑥ D.②③④答案 B解析①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不一定为有效碰撞,则不一定发生化学反应,错误;②普通分子间的碰撞,达不到反应所需的能量,则不能发生化学反应,错误;③升高温度会加快反应速率,原因是增加了单位时间、单位体积活化分子的有效碰撞次数,正确;④增大反应物浓度会加快反应速率的原因是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有效碰撞的次数增多,正确;⑤使用催化剂能提高反应速率,原因是降低了活化能,使有效碰撞频率增大,错误;⑥活化分子有合适取向时发生的碰撞一定发生化学反应,正确。
第21讲电离平衡1.从电离、离子反应、化学平衡的角度认识电解质水溶液的组成、性质和反应,如酸碱性、导电性等。
2.认识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了解电离平衡常数的含义。
3.能运用化学用语正确表示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能通过实验证明水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平衡,能举例说明离子反应与平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核心素养分析】1.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认识弱电解质的电离有一定限度,是可以调控的,能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并运用平衡移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科学研究与创新意识:能发现和提出有关弱电解质的判断问题;能问题和假设出发,确定探究目的,设计探究方案,进行哙验探究。
3.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知道可以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电离平衡的本质特征,建立模型。
能运用模型解释电离平衡的移动,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知识点一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1.弱电解质(1)概念(2)与化合物类型的关系强电解质主要是大部分离子化合物及某些共价化合物,弱电解质主要是某些共价化合物。
2.弱电解质的电离概念(1)电离平衡的建立在一定条件下(如温度、压强等),当弱电解质电离产生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达到了平衡。
(2)电离平衡的建立与特征①开始时,v(电离)最大,而v(结合)为0。
②平衡的建立过程中,v(电离)>v(结合)。
③当v(电离)=v(结合)时,电离过程达到平衡状态。
3.外因对电离平衡的影响(1)浓度:在一定温度下,同一弱电解质溶液,浓度越小,越易电离。
(2)温度:温度越高,电离程度越大。
(3)同离子效应: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电解质时,可使电离平衡向结合成弱电解质分子的方向移动。
(4)化学反应:加入能与弱电解质电离出的离子反应的物质时,可使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
如:以0.1mol·L-1CH3COOH溶液为例,填写外界条件对CH3COOH CH3COO-+H+ΔH>0的影响。
第21讲化学反响速率A组根底题组1.(2021北京理综,8)以下食品添加剂中,其使用目的与反响速率有关的是( )2.一定量的盐酸跟过量的铁粉反响时,为了减缓反响速率且不影响生成H2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参加适量的( )32SO4溶液34(固)3.实验室用Zn与稀硫酸反响来制取氢气,常加少量CuSO4来加快反响速率。
为了研究CuSO4的量对H2生成速率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下表中实验方案,将表中所给的试剂按一定体积混合后,分别参加四个盛有一样大小的Zn片(过量)的反响瓶(甲、乙、丙、丁)中,收集产生的气体,并记录收集一样体积的气体所需的时间。
实验甲乙丙丁试剂4 mol·L-1H2SO4溶液/mL 20 V1V2V3饱和CuSO4溶液/mL 0 V410H2O/mL V5V68 0收集气体所需时间/s t1t2t3t4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1=t2=t3=t44=V5=1061<V2<V3<204.将0.6 mol A和0.5 mol B充入0.4 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响2A(g)+B(g)mD(g)+E(g),经过5 min 后到达化学平衡,此时测得D为0.2 mol。
又知5 min内用E表示的平均反响速率为0.1 mol·L-1· min-1,以下结论正确的选项是( )A.A、B均转化了20%C.5 min内用A表示的平均反响速率为0.1 mol·L-1· min-1D.平衡时混合物总物质的量为1 mol2 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响:aA(g)+bB(g)pC(g) ΔH=?反响情况记录如下表:时间c(A)/mol·L -1c(B)/mol·L-1c(C)/mol·L -10 min 1 3 0 第2 min 第4 min 第6 min 第8 min 第9 min请仔细分析,根据表中数据,答复以下问题:(1)第2 min 到第4 min 时间内A 的平均反响速率v(A)= mol·L -1·min -1。
第21讲 化学反应速率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考 点题 号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1、2、3、4、5、10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6、7、8、9、11一、选择题(本题共7个小题,每题6分,共42分。
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3·南昌调研)反应4A(s)+3B(g)===2C(g)+D(g),经2 min后,B的浓度减少了0.6 mol·L-1。
下列反应速率的表示正确的是( )。
A.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4 mol·L-1·min-1 B.用B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3 mol·L-1·min-1 C.2 min末时的反应速率,用B表示为0.3 mol·L-1·min-1 D.在这2 min内用B表示的反应速率的值是减小的,C表示的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解析 2 min内B的浓度减小0.6 mol·L-1,则v(B)==0.3 mol·L-1·min-1,B项正确;由于A为固体,不可用来表示反应速率,A项错误;化学反应速率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C项错误;在同一时间内无论用反应物还是用生成物表示的反应速率其变化趋势是相同的,D项错误。
答案 B 2.(2013·巴中模拟)在一定条件,将A2和B2两种气体通入1 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A2(g)+yB2(g)2C(g)。
2s内的反应速率:v(A2)=0.5 mol·L-1·s-1,v(B2)=1.5 mol·L-1·s-1,v(C)=1 mol·L-1·s-1。
则x和y的值分别为( )。
A.2和3 B.3和2 C.3和1 D.1和3 解析 同一反应中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由于v(A2)∶v(B2)∶v(C)=1∶3∶2,因此x∶y∶2=1∶3∶2,则x=1,y=3。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1.(2022·北京·和平街第一中学三模)硫酸盐(含24SO -、4HSO -)气溶胶是 2.5PM 的成分之一。
近期科研人员提出了雾霾微颗粒中硫酸盐生成的转化机理,其主要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硫酸盐气溶胶呈酸性B .该过程包含了硫氧键的断裂与形成C .2NO 是生成硫酸盐的氧化剂D .是一种含S 、O 、N 元素的化合物2.(2022·山东·邹城市兖矿第一中学高三期末)3NH 的催化氧化反应:3224NH (g)5O (g)4NO(g)6H O(g)++高温催化剂,是工业制硝酸的重要反应。
在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氨气和空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B .使用合适的催化剂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提高生产效率C .NO 和2H O 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2:3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 .在实际生产中鼓入过量的空气,其目的是将3NH 尽可能多地转化为NO3.(2022·江苏徐州·高三阶段练习)关于反应CO 2(g)+CH 4(g)=2CO(g)+2H 2(g);ΔH 1=247kJ·mol -1说法正确的是A .该反应在任何温度下都可自发进行B .反应CO 2(s)+CH 4(g)=2CO(g)+2H 2(g);ΔH 2<247kJ·mol -1C .反应中每生成1molH 2,转移电子的数目为3×6.02×1023D .在过渡元素区域内选择高效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焓变,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4.(2022·广东·执信中学高三阶段练习)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能说明反应22H (g)+I (g)2HI(g)已达到平衡的是A .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B .容器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变化C .1molH-H 键断裂,同时有2mo1H-I 键断裂D .2H 和2I 的消耗速率相等5.(2022·湖北·高三阶段练习)已知:()()()A g 2B g 3C g + ΔH<0,向一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A 和3mol B 发生反应,1t 时达到平衡状态I ,在2t 时改变某一条件,3t 时重新达到平衡状态II ,正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化学反应速率1.化学反应速率(单位可用mol/(L∙s))表示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 )A.体积的变化B.物质的量的变化C.质量的变化D.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答案】D【解析】化学反应速率(单位可用mol/(L∙s))表示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即v(B)=c(B)t∆∆,故D正确。
2.下列对化学反应速率的理解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表示的是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B.化学反应速率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C.化学反应速率可以用任何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来表示D.化学反应速率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答案】B【解析】A项,化学反应速率表示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不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A错误;B项,化学反应速率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来表示,也可以用单位时间内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来表示,B正确;C项,化学反应速率不能用纯液体或纯固体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来表示,C错误;D项,化学反应速率都是正值,无负值,D错误;故选B。
3.100mL6mol/LH2SO4跟过量的锌粉反应,在一定温度下,为了减缓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
可向反应物中加入适量的( )A.碳酸钠(固体) B.水C.硫酸铜溶液D.硫酸铵(固体)【答案】B【解析】A项,碳酸钠(固体)与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消耗氢离子,放出的氢气量减小,故不选A;B项,硫酸中加水,氢离子物质的量不变,放出氢气的量不变,氢离子浓度降低,放出氢气的速率减慢,故选B;C项,加入硫酸铜溶液,锌置换出铜,构成原电池,锌与硫酸反应速率加快,故不选C;D项,硫酸铵和锌反应放出氢气,加入硫酸铵(固体),放出氢气的量增多,故不选D。
故选B。
4.在2A(g)+B(g)=3C(g)+5D(g)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v(A)=2mol·L-1·min-1B.v(B)=0.3mol·L-1·s-1C.v(C)=0.8mol·L-1·s-1D.v(D)=1mol·L-1·s-1【答案】B【解析】A项,v(A)=2 mol·L-1·min-1,转化为B并换算单位,v(B)=0.0167 mol·L-1·s -1;B项,v(B)=0.3 mol·L-1·s-1;C项,v(C)=0.8 mol·L-1·s-1,转化为B为v(B)=0.267 mol·L -1·s-1;D项,v(D)=1 mol·L-1·s-1,转化为B为v(B)=0.2 mol·L-1·s-1;综上所述,0.3 mol·L-1·s -1数值最大,反应速率最快,故B正确;故选B。
第七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第21讲化学反应速率课时集训测控导航表1.(2018·湖北建始一中高三月考)对于反应:4NH 3(g)+5O2(g)4NO(g)+6H2O(g),下列为四种不同情况下测得的反应速率,其中能表明该反应进行最快的是( A )A.v(NH3)=0.2 mol·L-1·s-1B.v(O2)=0.24 mol·L-1·s-1C.v(H2O)=0.25 mol·L-1·s-1D.v(NO)=0.15 mol·L-1·s-1解析:用比值法。
A项,v(NH3)=0.05 mol·L-1·s-1;B项,v(O2)=0.048 mol·L-1·s-1;C项,v(H2O)≈0.042 mol·L-1·s-1;D项,v(NO)≈0.038 mol·L-1·s-1。
2.(2017·山东滕州五中高三月考)某温度下,反应2N 2O54NO2+O2开始进行时,c(N2O5)=0.040 8 mol/L。
经1 min后,c(N2O5)=0.030 mol/L。
则该反应的反应速率为( A )A.v(N2O5)=1.8×10-4 mol/(L·s)B.v(N2O5)=1.08×10-2 mol/(L·s)C.v(NO2)=1.8×104 mol/(L·s)D.v(O2)=1.8×104 mol/(L·s)解析:v(N2O5)= mol/(L·s)=1.8×10-4mol/(L·s),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化学计量数之比,故v(NO2)=3.6×10-4mol/(L·s),v(O2)=9×10-5mol/(L·s),故只有A正确。
第21讲化学反应速率A组基础题组1.(2016北京理综,8)下列食品添加剂中,其使用目的与反应速率有关的是( )A.抗氧化剂B.调味剂C.着色剂D.增稠剂2.一定量的盐酸跟过量的铁粉反应时,为了减缓反应速率且不影响生成H2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适量的( )A.CaCO3(固)B.Na2SO4溶液C.KNO3溶液D.CuSO4(固)3.实验室用Zn与稀硫酸反应来制取氢气,常加少量CuSO4来加快反应速率。
为了研究CuSO4的量对H2生成速率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下表中实验方案,将表中所给的试剂按一定体积混合后,分别加入四个盛有相同大小的Zn片(过量)的反应瓶(甲、乙、丙、丁)中,收集产生的气体,并记录收集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的时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t2=t3=t4B.V4=V5=10C.V6=7.5D.V1<V2<V3<204.将0.6 mol A和0.5 mol B充入0.4 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A(g)+B(g)mD(g)+E(g),经过5 min后达到化学平衡,此时测得D为0.2 mol。
又知5 min内用E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 mol·L-1· min-1,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A、B均转化了20%B.m值为1C.5 min内用A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 mol·L-1· min-1D.平衡时混合物总物质的量为1 mol5.在一个容积固定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A(g)+bB(g) pC(g) ΔH=?反应情况记录如下表:请仔细分析,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第2 min到第4 min时间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v(A)= mol·L-1·min-1。
(2)由表中数据可知反应在第4 min到第6 min时处于平衡状态,若在第2 min、第6 min、第8 min时分别改变了某一反应条件,则改变的条件分别可能是:①第2 min 或;②第6 min ;③第8 min 。
(3)若从开始到第4 min建立平衡时反应放出的热量为235.92 kJ,则该反应的ΔH= 。
6.工业上有一种用CO2来生产甲醇燃料的方法:CO2(g)+3H2(g) CH3OH(g)+H2O(g) ΔH=-49.0 kJ·mol-1,将6 mol CO2和8 mol H2充入2 L的密闭容器中,测得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实线)。
图中a(1,6)表示在1 min 时H2的物质的量是6 mol。
(1)a点正反应速率(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逆反应速率。
(2)下列时间段平均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A.0~1 minB.1~3 minC.3~8 minD.8~11 min(3)仅改变某一实验条件再进行两次实验测得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中虚线所示。
曲线Ⅰ对应的实验条件改变是,曲线Ⅱ对应的实验条件改变是;体积不变时再充入3 mol CO2和4 molH2,H2O(g)的体积分数(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7.(2017北京朝阳期中,15)温度为T1时,向容积为2 L 的密闭容器甲、乙中分别充入一定量的CO和H2O(g),发生反应:CO(g)+H2O(g) CO2(g)+H2(g) ΔH=-41 kJ/mol。
相关数据如下:(1)甲容器中,反应在0~t1 min 内的平均速率v(H2)= mol/(L·min)。
(2)甲容器中,平衡时,反应放出的热量为kJ。
(3)T1时,反应的平衡常数K甲= 。
(4)乙容器中,a= mol。
(5)解释升高温度使CO2平衡浓度降低的原因: 。
B组提升题组8.(2017北京海淀期中,13)在100 ℃时,将0.40 mol NO2气体充入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NO2(g)N2O4(g) ΔH<0。
监测反应获得如下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20 s内,v(NO2)=0.005 mol·L-1·s-1B.59 s时,c(NO2)一定大于0.12 mol·L-1C.若仅将起始时充入NO2的量增至0.80 mol,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5/9D.若上述反应在120 ℃时进行,则反应至80 s时,n(N2O4)<0.08 mol9.用O2将HCl转化为Cl2,反应方程式为:4HCl(g)+O2(g) 2H2O(g)+2Cl2(g) ΔH<0。
一定条件下测得反应过程中n(Cl2)的实验数据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2 min的反应速率小于4~6 min的反应速率B.2~6 min用Cl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9 mol/(L·min)C.增大压强可以提高HCl的转化率D.平衡常数K(200 ℃)<K(400 ℃)10.某温度下,反应2A(g)B(g)+C(g)的平衡常数为1,在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A(g)。
20 s时测得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20 s的平均速率为v(A)=0.6 mol·L-1·s-1B.20 s时,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C.达平衡时,A(g)的转化率为100%D.若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变为0.5,则反应的ΔH<011.T ℃时,在2 L的密闭容器中,A气体与B气体发生可逆反应生成C气体,反应过程中A、B、C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Ⅰ)所示。
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B的物质的量分数与时间的关系如图(Ⅱ)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 ℃时,0~2 min内用A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1 mol/(L·min)B.在反应达平衡时,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在反应达平衡时,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A的转化率增大D.在T ℃时,若A的浓度减少1 mol/L,则B的浓度会减少3 mol/L,C的浓度会增加2 mol/L12.(2017北京昌平二模,28)某研究小组为了验证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选用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与草酸溶液在室温下进行反应(实验中所用的草酸溶液为稀溶液,可视为强酸溶液):(1)将高锰酸钾氧化草酸的离子方程式补充完整: 2Mn+ C 2+2Mn 2++ CO 2↑+ H 2O(2)该小组进行了实验Ⅰ,数据如下表:一般来说,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增大;但分析实验数据,得到的结论是 。
(3)该小组欲探究出现上述异常现象的原因,在实验Ⅰ的基础上,只改变草酸溶液浓度进行了实验Ⅱ,获得实验数据并绘制曲线图如下:①用文字描述曲线图表达的信息。
②该小组查阅资料获取如下信息,其中能够解释MO 变化趋势的是 。
(4)该小组为探究ON 段曲线变化趋势的原因,又进行了实验Ⅲ,所得数据如下表。
该小组进行实验Ⅲ的目的是。
(5)综合实验Ⅰ、Ⅱ、Ⅲ,推测造成曲线MN变化趋势的原因,为验证该推测还需要补充实验,请对实验方案进行理论设计。
答案精解精析A组基础题组1.A 抗氧化剂是防止食品氧化变质的添加剂,使用目的是延缓食品的变质。
2.B A项,CaCO3(固)可以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总量减少;B项,加入Na2SO4溶液,盐酸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但n(H+)不变,所以生成H2的总量不变;C项,加入KNO3溶液后,H+、N与铁反应不能生成氢气;D项,加入CuSO4(固)后,铁粉与硫酸铜反应置换出铜,构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
3.C CuSO4的量越多,反应速率越快,收集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时间越短,故t1>t2>t3>t4,A项错误;根据对比实验的设计原则可知,CuSO4溶液与H2O的体积之和为10 mL,所以V4=2、V5=10、V6=7.5,B项错误,C项正确;因为该实验仅研究CuSO4的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所以H2SO4的量应相同,则V1=V2=V3=20,D项错误。
4.B 5 min内用E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 mol·L-1· min-1,则Δn(E)=0.1 mol·L-1· min-1×0.4 L×5 min=0.2 mol。
2A(g)+B(g)mD(g)+E(g)n(始)/mol 0.6 0.5 0 0Δn/mol 0.4 0.2 0.2 0.2n(平)/mol 0.2 0.3 0.2 0.2A项,A、B的转化率分别为66.7%和40%;B项,物质变化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m=1;C项,5 min内用A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2 mol·L-1· min-1;D项,平衡时混合物总物质的量为0.9 mol。
5.答案(1)0.2(2)①使用催化剂升高温度②增大B的浓度③减小C的浓度(3)-196.6 kJ·mol-1解析(1)v(A)==0.2 mol·L-1·min-1。
(2)①2~4 min内,A、B、C的浓度变化量比前2 min大,说明反应速率加快了,故第2 min时改变的条件可能为使用催化剂或升高温度。
②第6 min改变条件后,到第8 min时,A的浓度减小而B的浓度增大,可知改变的条件为增大B 的浓度。
③0~2 min内,A、B、C的浓度变化量分别为0.2 mol·L-1、0.4 mol·L-1、0.4 mol·L-1,则a、b、p分别为1、2、2,从第8、9 min的数据来看,C的浓度大幅度减小,而A、B浓度也减小,且A、B浓度的减小量与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成正比,故第8 min改变的条件为减小C的浓度。
(3)从开始到第4 min消耗A 1.2 mol,共放出热量235.92 kJ,故每消耗1 mol A放出热量:×1 mol=196.6 kJ,由(2)的分析可知A的化学计量数为1,故该反应的ΔH=-196.6 kJ·mol-1。
6.答案(1)大于(2)A(3)升高温度增大压强(或充入一定量的CO2) 增大解析(1)由图像看出,反应在6 min达到平衡,a点时反应还没达到平衡,故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2)随反应进行,反应物浓度不断减小,正反应速率也不断减小,故开始一段时间内正反应速率最大。
(3)由图像看出,曲线Ⅰ对应的实验缩短了达到平衡的时间,加快了反应速率,H2的转化率减小,结合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可知,该实验改变的条件为升高温度。
曲线Ⅱ对应的实验缩短了达到平衡的时间,加快了反应速率,H2的转化率增大,结合该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可知,该实验改变的条件为增大压强或充入一定量的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