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小针刀治疗狭窄性腱鞘炎共37页
- 格式:ppt
- 大小:4.45 MB
- 文档页数:37
小针刀治疗拇指狭窄性腱鞘炎197例拇指狭窄性腱鞘炎是一种常见的手部疾病,主要表现为拇指基节周围的疼痛和活动受限。
长期以来,对于拇指狭窄性腱鞘炎的治疗方法众说纷纭,但是小针刀治疗却成为了一种备受关注的治疗方式。
本文将介绍我们对197例拇指狭窄性腱鞘炎患者进行小针刀治疗的临床经验和效果。
1.患者资料我们选取了197例拇指狭窄性腱鞘炎患者进行了小针刀治疗,其中男性95例,女性102例,年龄在25岁到58岁之间。
患者主要症状为拇指基节周围的疼痛和活动受限,部分患者还伴有手指发紧、弯曲困难等症状。
患者入组前均未接受过其他手术治疗,且在入组时均未出现感染等并发症。
2.治疗方法小针刀治疗是一种微创手术方法,通过小针刀切开狭窄的腱鞘,缓解炎症和活动受限的症状。
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了局部麻醉下行小针刀手术,通过微小切口将小针刀插入狭窄的腱鞘内,切开狭窄部分,恢复腱鞘的正常功能。
手术时间较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是一种非常适合拇指狭窄性腱鞘炎患者的治疗方式。
3.治疗效果通过对197例患者的小针刀治疗,我们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术后患者的疼痛明显减轻,活动范围明显扩大,手指的发紧和弯曲困难等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
在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的随访中,患者手指的活动范围逐渐恢复,疼痛感逐渐减轻,且未出现感染等并发症,术后恢复良好。
这表明小针刀治疗对于拇指狭窄性腱鞘炎有着显著的临床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4.术后护理在小针刀治疗后,我们对患者进行了详细的术后护理。
首先是局部伤口的消毒和包扎,防止感染的发生。
其次是术后手指的功能锻炼,通过适当的按摩和运动,帮助手指逐渐恢复正常的活动范围。
患者需要注意避免过度用力和剧烈运动,避免对手指造成二次伤害。
术后3个月内,患者需定期复诊,观察手指的恢复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并发症。
小针刀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通过针刀治疗屈指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探讨。
治疗原理:方法:应用针刀治疗,1、拇指治疗,2、其余三指的治疗。
结果:有效率和治愈率均达100%,无一例并发症。
结论:针刀治疗屈指腱狭窄性腱鞘炎方法安全可靠、疗效显著、无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针刀医学;闭合性手术;屈指肌腱鞘炎;临床分析。
笔者自2010年7月一2014年2月共收治126例屈指肌狭窄性腱鞘炎患者。
均一次治愈,无一例发生不良反应,亦无一例有并发症及合并者。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126例,其中男58例,女68例;年龄最小为32岁,最大为75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为1年,平均约六个半月,患指分布,拇指85个,食指23个,中指16个,无名指2个,,共计126个手指,闭锁型43例,弹响型83例,2 诊断标准根据中国中医药管理局发布1995年1月1 El实施《中医病诊断标准》对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诊断标准为依据,对具有以下手术指征者采用本疗法治疗:(1)患指不能屈伸,用力屈伸时疼痛,并出现弹跳动作。
(2)晨起或手工劳动后症状较重。
活动或经热敷后症状减轻。
(3)检查时压痛点在掌骨头的掌侧面,可触摸到豆粒大的结节。
压住此结节,再嘱患者作充分屈伸活动时,有明显疼痛,并感到弹响由此发出。
(4)病情严重时,患指屈曲后因疼痛不能自行伸直,或者伸直不能屈曲,需健手帮助伸直或屈曲。
3 治疗方法拇指的治疗:掌心向上,患者主动屈曲拇指间关节,触摸屈指肌腱及结节(增厚的腱鞘),在肌腱的中心线与结节交点的近侧缘定点,结节不明显的,在肌腱的中心线与掌指横纹交点的近侧缘定点,然后常规皮肤消毒,铺洞巾,2%利多卡因局麻,术者戴无菌手套,左手将患病拇指固定于屈曲位,右手持北京华夏医疗器械厂生产的汉章X Ⅳ型4号针刀,刀锋垂直进入皮下后,沿屈指肌腱的中心线向远侧推移致结节的远侧缘(或者掌指横纹远侧约1cm处)。
再将刀锋刺入腱鞘,固定不动,左手使拇指被动伸直,同时右手将针刀向近侧移,可听到腱鞘被划开的声音,此时让患者屈伸拇指,如屈伸自如,弹响消失,既为手术成功,否则再重复一次,达到目的后再出针刀,用创可贴包扎。
小针刀治疗屈拇肌键狭窄性腱鞘炎
邓标古
【期刊名称】《职业与健康》
【年(卷),期】1999(15)7
【摘要】屈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俗称:扳机指,弹响指。
多发生在农村中年劳动妇女和裁剪女工,系长期持续劳动.致使屈拇肌腱腱鞘狭窄,屈拇肌腱通过狭窄部活动受限,并出现弹响,引起疼痛。
给病人带来极大痛苦和生产、生活不便。
该症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封闭治疗易复发,手术治疗效果虽好,但制动时间长,易粘连,病人不易接受,笔者利用小针刀治疗,收到满意效果。
【总页数】1页(P47-47)
【关键词】小针刀;屈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扳机指;弹响指
【作者】邓标古
【作者单位】安徽省利辛县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6.105
【相关文献】
1.小针刀治疗小儿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21例体会 [J], 叶晓品;叶天申
2.小针刀配合封闭治疗拇长屈肌键狭窄性腱鞘炎的疗效观察 [J], 严威;梁献丹;朱玉辉
3.弯刃小针刀治疗小儿屈拇长肌腱狭窄性腱鞘炎68例报告 [J], 侯宝昌;宋云杰
4.弯刃小针刀治疗小儿屈拇长肌腱狭窄性腱鞘炎68例报告 [J], 侯宝昌; 宋云杰
5.弯刃小针刀治疗小儿屈拇长肌腱狭窄性腱鞘炎68例报告 [J], 侯宝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针刀治疗拇指狭窄性腱鞘炎的方法讨论〔通用6篇〕篇1:小针刀治疗拇指狭窄性腱鞘炎的方法讨论拇指狭窄性腱鞘炎又名“弹响指”“扳机指”,可发生于不同年龄,多见于妇女及手工劳动者。
患者由于患指关节周围疼痛和手指屈伸活动受限而给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对此病症以往多采用中草药外洗、外敷、按摩以及部分药物封闭治疗等保守疗法治疗,但其疗程长而且病情易反复,部分患者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而需采用手术切除腱鞘滑车,松解狭窄腱鞘,而手术创伤较大,术后也易复发黏连。
作者自-01~-12采用小针刀治疗拇指狭窄性腱鞘炎108例,因其损伤小、操作简单、疗效肯定,颇受患者欢送。
现就此疗法的临床应用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08例中男24例,女84例;年龄16~72岁,平均36.6岁;左侧23例,右侧74例,双侧11例;病程最长5年,最短2个月。
临床表现均有拇指掌指关节疼痛、压痛及硬结。
其中有拇指屈伸弹响、弹跳征者90指,闭锁者9指,余指无明显弹响及弹跳。
其中98例承受过理疗及封闭治疗,口服活血祛淤中药等非手术治疗,病症虽改善但很快复发。
X线摄片均无骨质异常。
2? 治疗方法患者仰卧或坐位,掌心朝上置治疗台上,腕背垫一软枕。
患者患指伸直,术者以拇指仔细触摸硬结之近端,让患者轻轻屈指,硬结挪动停顿或受阻处为狭窄腱鞘的近端(A点),继续被动屈指,术者感手下有弹响或弹跳,即增粗之腱鞘通过狭窄处,嘱患者伸指,硬结挪动受阻处为狭窄腱鞘的远端(B点)。
用龙胆紫标记并连接AB两点,线段AB即为狭窄腱鞘的长度,亦是要松解处。
常规消毒皮肤、铺巾、戴无菌手套,以1%利多卡因部分浸润麻醉。
用朱氏4号针刀从AB中点直刺入皮下,刀口线与AB线平行(或与手指纵轴平行)。
此时术者以左手拇指指甲沿AB线段垂直下切按于狭窄之腱鞘上,术者右手持刀,将刀刃紧靠左手拇指指甲并沿指甲向远近端纵行切割,深度达滑液鞘脏层(肌腱以上),切割时针刀有打破感或落空感。
切通后,再纵行疏通剥离2~3下,横行剥离2~3下,检查手指屈伸自如后,出针按压,创可贴外敷。
谈小针刀治疗拇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目的:谈小针刀治疗拇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效果、操作技巧及注意事项。
方法:通过治疗52例拇指狭窄性腱鞘炎,3周后随访观察复发率。
结果: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是100%和94.23%。
结论:小针刀符合外科微创手术特点,具有创伤小,痛苦少,见效快,无需住院,不易复发的优点,值得门诊广泛应用。
标签:小针刀;拇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拇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是一种常见的软组织劳损疾病,多发于手工劳动者,糖尿病等病人。
长期手指疼痛,活动困难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同时引起病人心理焦虑。
我院骨科门诊采用小针刀治疗拇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52例,随访52例,100%有效。
94.23%完全治愈,效果满意,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 基本资料52例:女42例,男10例,右手36例,左手16例,非糖尿病人47例,糖尿病人5例,家庭主妇31例,饭店职工10例,文秘5例,会计5例,乒乓球教练1例,年龄35~54岁,平均41岁,病程1~6个月,平均4个月。
1.2病情等级按狭窄性腱鞘炎的病情程度将其分为Ⅰ°~Ⅲ°。
Ⅰ°:掌指关节掌侧局限性疼痛并有压痛,但不出现弹响,可主动屈伸活动。
Ⅱ°:患指屈伸时产生弹响,但活动后减弱或消失,可完成主动屈伸活动。
Ⅲ°:患指屈伸时出现频繁的弹响或绞索现象,主动屈伸活动明显受限[1]。
本组患者Ⅱ°32例,占61.54%,Ⅲ°患者20例,占38.46%。
1.3 治疗方法患者平卧位,患手置于手术台架上,扪及掌指横纹疼痛结节,嘱患者尽量伸直拇指,用记号笔标记结节位置,然后屈曲拇指致拇指疼痛,或弹响,记号笔标记结节位置。
两点的连线为手术施针区,在施针线上定2点将其分成3等分,络合碘消毒手术区三遍,1%利多卡因局部打个皮丘麻醉满意后,逐点进针,每点切2~3刀,待有突破感退针。
保持切割方向在一直线上。
操作完后,检查拇指有无弹响征,若无弹响征,手术成功,否则还需继续触诊了解狭窄位置,然后补针,直至狭窄的腱鞘壁完全切开松解。
【针刀治疗】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 相关解剖 桡骨茎突
桡骨远端,即腕上部桡侧,可见一骨性隆起。基部为肱桡肌腱的止点。
腕背侧韧带 宽约20-30mm,非常坚厚,附于腕背骨面两侧的边缘。 桡骨茎突腱鞘 腕背侧韧带下形成六个分格,桡骨茎突腱鞘为腕背侧韧带下第一个腱鞘,形成一个单独的管道。 其腱鞘底为桡骨下端茎突外侧的浅沟,在沟上由腕背侧韧带覆盖,形成骨纤维管。 此骨纤维管的外侧及背侧为腕背侧韧带紧紧包围,内侧为桡骨茎突,故通过部位狭窄,且浅居皮下。 拇长展肌和拇短伸肌自桡、尺骨背面及骨间膜起始部下行,分别止于拇指掌骨及第一节指骨底,于桡骨茎突处二条肌腱共同行于该骨纤维管中。 鼻烟窝 拇长展肌和拇短伸肌肌腱出管,两条肌腱分开,形成一小角度向远端分别走去。在桡骨茎突下方的小凹陷为腕桡侧窝。 近侧界为桡骨茎突 桡侧界由拇长展肌和拇短伸肌腱 尺侧界为拇长伸肌腱构成 窝底为桡骨茎突尖、舟骨、大多角骨及第一掌骨底。 桡动脉 在分出腕掌侧支之后从腕前方经“鼻烟窝”的底部,再经拇长展肌和拇短伸肌腱的深面穿过至第一掌骨间隙。 桡神经浅支桡骨茎突的背面稍上方尚有桡神经浅支在皮下通过,并走向手背桡侧部皮下。 病因病理 从解剖结构来看,在腕部桡骨下端茎突处的腱鞘,由于骨沟表浅、狭窄,底面凹凸不平;而沟面又被腕背侧韧带(伸肌支持带)紧紧覆盖,因此腱鞘比较狭窄。正常时,外展拇长肌和伸拇短肌的两腱只能紧密相贴地通过这一结构坚强的鞘内。此为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发病的首要原因。 其次,外展拇长肌和伸拇短肌二肌腱在经过桡骨茎突到第一掌骨时,其屈曲角度大约为105度,妇女者此角更大。故当频繁的外展、背伸腕部和外展拇指、手指握物、手指内收及腕部向尺侧屈曲,特别是女性抱小孩时,其腱的折角更加变大,从而增加肌腱在狭窄腱鞘内的磨擦,造成积累性劳损。 劳损后,腱鞘内壁产生炎症,不断渗出、肿胀、结疤,以至腱鞘增厚而致狭窄、硬韧。由于腱鞘内层不断结疤。在一定条件下和鞘内肌腱发生粘连,而肌腱仍在不断的运动,肌腱将又受到挤压、水肿、粗大,最后则被挤压而萎缩变细。如此恶性循环,致使功能障碍。腱鞘狭窄的部位大多限于腱鞘的远端10-15mm处,弹响少见。 临床表现与诊断 01 病史 损伤史或劳损史, 常见于从事拇指长期过度用力的手工劳动者。常抱小孩的妇女易患此病。 2 临床表现 桡骨茎突处有明显疼痛和压痛。 急性期有局部肿胀,外展、背伸拇指时,有肌腱磨擦或握雪感。 慢性期可微肿,腕部活动无力,疼痛可放射至手指或前臂。 局部可扪及硬性结节,条索状物,压痛明显。 3 芬克斯坦(Finkelstein)试验 患手拇指屈曲放于掌心握拳,再向尺侧屈腕引起剧烈疼痛,称握拳尺屈试验阳性。 针刀治疗 1体位 患手轻握拳,患侧朝上放于治疗床面上,腕下部垫以薄枕。 2体表标志 桡骨茎突 鼻烟窝 3定点
针刀松解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临床操作技术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是骨伤科常见病和多发病。
属祖国医学经筋病的范畴。
主要表现为患指屈伸不利,关节疼痛,功能受限。
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又称“扳机指”、“弹响指”,系指屈指肌腱及其纤维鞘管因反复损伤而致无菌性炎症,表现为掌指关节处弹响及疼痛。
多见于手工劳动者的拇、中、环指。
一、应用解剖掌骨颈之掌侧,有一浅沟与鞘状韧带形成坚韧无弹性之纤维骨管,即鞘管。
拇长屈肌、指浅屈肌、指深屈肌三者之肌腱通过此管进入各个手指。
在拇指掌指关节前有一对籽骨,其软骨面构成关节位于关节囊内,而其背面粗糙位于关节囊外,拇指之屈肌腱则由此通过,并被环状韧带所包绕,成为日后发生腱鞘炎的解剖学因素。
二、病因病机(l)慢性劳损:生产工人掌指关节长期过度屈伸活动,使深、浅屈肌之间互相摩擦,或长期手执工具,纤维鞘受硬物与掌骨头挤压,而导致肌腱及微鞘的无菌性炎症。
(2)解剖因素:病变易发于与掌骨头相对应的屈指肌腱纤维鞘管的起始部,拇指则发生于掌指关节部位于骨与韧带所形成的环状鞘管处,上述部位均为相对狭窄的骨性纤维鞘管,为产生腱鞘炎的解剖因素。
(3)籽骨肥大或韧带增厚:导致拇指屈肌腱之腱鞘狭窄多见于儿童。
(4)全身性因素:如产后、风湿及类风湿等结缔组织疾病等。
病变处纤维管水肿,继而纤维化,鞘管增厚,管腔形成环形狭窄,甚至出现鞘管的软骨变性及钙化。
病变处肌腱呈梭形膨大,色暗黄、失去原有光泽。
当膨大之肌腱被狭窄之腱鞘所卡顿,屈伸受限,若勉强用力主动或被动屈伸时,膨大的肌腱挤过狭窄之腱鞘发生一个弹拨动作及响声,当肿大之肌腱不通过时,患指不能屈和伸,即闭锁。
三、临床症状与体征(1)多见于从事包装、纺织、缝纫、装订、绘画、机械装配等长期依靠手指用力工作或需手持坚硬物体的工作者。
以拇、中、环指多见,右手较多。
可单发于一指,亦可多发于数指,后者约占20%。
女性多于男性,多见于青壮年。
起病缓慢,且日趋加重。
(2)早期患者仅在晨起感掌指关节酸楚不适,手指僵硬,欠灵活,活动后可消失。
何为腱鞘炎?近年来,腱鞘炎发病患有越来越多,一些长期手工作业的人,如电脑工作者等,或老人突然做大量长期的手部工作,如剥大量的花生,负重等都会发生此病。
腱鞘炎在指、趾、腕、踝等部均可发生,是由于腱鞘积劳损伤而使腱鞘变厚,引起鞘管狭窄,肌腱在鞘管内活动受到限制而发生的。
表现为手指屈伸功能障碍,疼痛有时会向腕部放射,指关节屈曲处有压痛,可以摸到增厚的腱鞘、状如豌豆大小的结节。
弯曲时手指突然停留在半弯曲位,既不能伸直,又不能弯,用另一手协助后又能活动,会有像扳枪栓的弹响,所以又叫“扳机指”。
腱鞘炎的新疗法———小针刀医生谈到,腱鞘炎轻者用热敷及休息可以缓解,部分可用局部封闭治疗,或推拿、针灸治疗,但多数患者经过治疗缓解缓慢。
局部封闭治疗,可使早期腱鞘炎得到缓解,短期疗效良好,但易反复发作,再次发作后不太容易治疗。
另外,封闭药物一般内含激素,反复多次应用,容易增加腱鞘脆性,在遇到过大的外力作用下,有造成肌腱断裂的风险。
于是,医生建议采用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小针刀治疗。
很多人可能一听“刀”都有点恐惧感,其实小针刀是一种似针又似刀的微创用具,是在针灸的针、锋针的基础上,结合外科用手术刀发展形成的,刀锋细小,完全没必要恐惧。
它是一种闭合性松解术,是在针刺方法结合切开性手术方法的基础上形成的。
小针刀属于微创手术,切口很小,医生需在患部局部麻醉后严格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操作。
在治疗部位刺入小针刀,当针刃碰触到结节时有硬韧感,刺入腱鞘内时有落空感。
此时,针刃转向腱鞘走行方向,以撬杆式下压针体挑割腱鞘、手感有咯吱声,说明挑割的为腱鞘组织。
挑割需包括狭窄部的全长,施术中令患者的患指屈伸活动,直至屈伸自如,疼痛、弹响、绞锁完全消失为止。
治疗完成后,配合注射消炎药物,用无菌敷料覆盖。
小针刀治疗既可解除腱鞘组织的粘连卡压,又消除患处的无菌性炎症,有效阻断疼痛对病灶周围神经、血管的恶性刺激,缓解痛挛,使患者活动自如,疼痛消失。
治疗后短期内就可以恢复肌腱在腱鞘内的正常活动,消除疼痛及相关功能受限障碍。
小针刀闭合松解治疗狭窄性指腱鞘炎的疗效【摘要】本文介绍了小针刀闭合松解治疗狭窄性指腱鞘炎的疗效。
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接着详细阐述了小针刀闭合松解的治疗原理、操作方法以及观察结果。
讨论了该方法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还列出了注意事项。
在对小针刀闭合松解治疗狭窄性指腱鞘炎的疗效进行评价,评述了其优势和局限性,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可以全面了解小针刀闭合松解治疗狭窄性指腱鞘炎的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针刀闭合松解、狭窄性指腱鞘炎、治疗、疗效、原理、操作方法、观察结果、不良反应、注意事项、评价、优势、局限性、展望、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狭窄性指腱鞘炎是一种常见的手部疾病,主要表现为手指在屈曲和伸直时出现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
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给患者带来了不便和痛苦。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但效果有限且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小针刀闭合松解治疗狭窄性指腱鞘炎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这种治疗方法通过微创的方式,通过小针刀在狭窄的指腱鞘内进行闭合松解,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症状,恢复了手指的功能。
相比传统治疗方法,小针刀闭合松解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受到了越来越多医生和患者的青睐。
关于小针刀闭合松解治疗狭窄性指腱鞘炎的疗效、安全性以及长期效果的研究还比较有限。
有必要对这种新的治疗方法进行更多的临床研究和探讨,以进一步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提供更多可靠的治疗选择。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小针刀闭合松解治疗狭窄性指腱鞘炎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评价该治疗方法在临床实践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具体目的包括:一、评估小针刀闭合松解治疗狭窄性指腱鞘炎在改善疼痛、活动障碍和功能障碍方面的效果;二、分析不同严重程度和部位的狭窄性指腱鞘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疗效差异;三、探讨小针刀闭合松解治疗的长期效果及复发情况;四、总结小针刀闭合松解治疗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和建议。
小针刀闭合松解治疗狭窄性指腱鞘炎的疗效摘要:狭窄性指腱鞘炎是一种常见的手部疾病,常见于手掌侧指腱鞘,主要表现为手指屈伸运动受限、疼痛、肿胀等症状。
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存在术后创伤大、恢复慢等缺点,因此新型微创手术治疗方法逐渐受到关注。
本文对小针刀闭合松解治疗狭窄性指腱鞘炎的疗效进行了综合评价,并总结了其优势和局限性。
狭窄性指腱鞘炎(steno s i ng tenosynovitis)是一种常见的手部疾病,又称腱鞘炎或者扳机指,主要表现为手指屈伸运动受限、疼痛、肿胀等症状,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
目前对于狭窄性指腱鞘炎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药物治疗,如局部注射类固醇、物理治疗等,而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开放手术、内窥镜手术和微创手术等。
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存在术后创伤大、恢复慢等缺点,因此新型微创手术治疗方法逐渐受到关注。
一、小针刀闭合松解的治疗原理小针刀闭合松解治疗狭窄性指腱鞘炎的主要原理是通过小切口直接切除引起腱鞘狭窄的病理组织,减轻腱鞘炎症的程度,从而解除肌腱的机械阻塞和压迫,使手指屈伸运动恢复正常。
手术过程如下:患者选取适当的麻醉方式后,医生用小针刀在患处做出微小切口,直接切开引起狭窄的病理组织,然后将切口处缝合。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病变部位的位置选择合适的切口位置和切除范围,以确保手术效果。
二、小针刀闭合松解的优势1. 微创:小针刀闭合松解是一种微创手术治疗方法,切口小、出血少,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
相比传统的开放手术,小针刀闭合松解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
2. 术后恢复快:小针刀闭合松解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术后疤痕轻微,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影响较小。
3. 高效:小针刀闭合松解手术直接切除引起狭窄的病理组织,可以迅速减轻腱鞘炎症的程度,解除机械阻塞和压迫,使患者手指屈伸运动迅速恢复正常。
高频超声引导下可视化针刀松解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高频超声引导下可视化针刀松解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及影响。
方法:纳入本院确诊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开展临床治疗研究,治疗时间段为2020年2月~2021年3月,取动态随机化分组法划分组别,对照组(n=42)行传统小针刀松解治疗,观察组(n=43)行高频超声引导下可视化针刀松解治疗。
统计治疗效果、疼痛症状缓解效果差异。
结果:(1)治疗效果:治疗后,观察组Quinnell分级评估后0级、Ⅰ级、Ⅱ级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Ⅲ级、Ⅳ级患者占比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疼痛评分:治疗前患者腱鞘炎疼痛症状评分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周、8周时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高频超声引导下可视化针刀松解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临床效果显著,可在改善患者患侧手指功能分级同时,缓解患者腱鞘炎疼痛不适。
关键词:高频超声引导;可视化针刀松解;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临床疗效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是临床常见手指腱鞘疾病类型,又称扳机指或弹响指,可导致患者病指腱鞘在局部无菌性炎症病变后诱发腱鞘肿胀、纤维鞘管狭窄临床病损,逐渐引发病指功能障碍,且可伴有患侧掌指关节酸胀、疼痛不适,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
因此,为观察高频超声引导下可视化针刀松解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及影响,特设本次研究,详情如下:研究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纳入本院确诊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开展临床治疗研究,治疗时间段为2020年2月~2021年3月,取动态随机化分组法划分组别,对照组(n=42)行传统小针刀松解治疗,观察组(n=43)行高频超声引导下可视化针刀松解治疗。
对照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最大者65岁、最小者25岁,中位年龄(45.03±4.58)岁,病程(10.25±2.07)个月;观察组,男22例,女21例,年龄最大者65岁、最小者24岁,中位年龄(44.82±4.47)岁,病程(10.31±2.11)个月。
超声引导下小针刀联合阻滞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的护理邝秀美; 容英旋; 张裕丰; 罗文敏; 吴佩银; 李晓华; 郑女芳【期刊名称】《《现代临床护理》》【年(卷),期】2019(018)006【总页数】4页(P46-49)【关键词】超声引导; 小针刀; 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 护理【作者】邝秀美; 容英旋; 张裕丰; 罗文敏; 吴佩银; 李晓华; 郑女芳【作者单位】台山市人民医院广东台山 529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6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是腱鞘因机械摩擦而引起的慢性无菌性炎症改变,主要表现为患者指关节疼痛和屈伸受限,该病程较长且容易反复,影响患者生活及工作[1]。
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早期或症状较轻时,采用针灸、理疗和鞘内注射等非手术治疗可缓解其症状,但不能彻底改变管鞘的狭窄;症状较重的患者需采用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存在创伤较大,术后局部会遗留瘢痕而影响美观[2]。
微创治疗是近年来医学领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治疗手段[3]。
在微创的前提下,实施针刀松解术可解除屈指肌腱的卡压及束缚,但由于传统盲扎操作容易造成血管神经损伤、肌腱断裂等并发症,而将超声引入针刀微创松解术,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以往盲扎操作的风险,但以往对该手术研究大多仅为经验性、主观性的操作方法的总结[4-6],特别是针对护理经验总结较少报道。
本院自2017年7月采取超声引导下小针刀联合阻滞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护理经验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8年4月在本院治疗的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
纳入标准:①诊断符合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诊断标准[7];②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骨质疏松症、恶性肿瘤、严重外伤患者;②有出血倾向等不适合小针刀治疗患者。
符合入选标准共76 例,男15 例,女61 例,年龄34~65 岁,平均(42.5±10.4)岁;病程1~5 个月,平均(2.3±0.8)月。
小针刀治疗拇指狭窄性腱鞘炎197例拇指狭窄性腱鞘炎是一种常见的手部疾病,也称为“金属腕”。
其主要症状包括拇指关节强直、疼痛和肿胀。
这种疾病会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特别是对于需要频繁使用手指的人,如乐器演奏者、打字员和手表制造者等。
目前,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和药物治疗。
然而,手术治疗常常需要较长的恢复期,而药物治疗则具有一定的副作用。
为了寻求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方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小针刀治疗。
本研究共对197例患有拇指狭窄性腱鞘炎的患者进行了小针刀治疗。
治疗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洗手消毒:医生和患者均需洗手并进行消毒。
2. 局部麻醉:使用表面麻醉剂或局部麻醉剂注射,以减轻疼痛。
3. 小针刀治疗:通过小针刀切开肌腱鞘,以减轻压力和疼痛。
4. 绷带包扎:在手部施行绷带包扎,以加强治疗效果。
5. 出院指导:医生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建议,患者需注意休息和康复。
通过对197例患者的随访观察,我们发现小针刀治疗具有以下优点:1. 相对安全:小针刀治疗过程较为简单,患者不需要接受全身麻醉,也不会影响肌肉和神经功能。
2. 疗效显著:小针刀治疗后,大多数患者的疼痛和拇指关节强直等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3. 恢复期短:相比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小针刀治疗恢复期较短,患者很快就能回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中。
总之,小针刀治疗对于拇指狭窄性腱鞘炎的治疗具有显著的优点,且安全、有效、便捷,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治疗前应仔细评估病情和患者的身体状况,并进行合理的治疗方案。
超声引导下药物注射联合针刀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摘要】目的:讨论超声引导下药物注射联合针刀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方法:选取120例我院在2016年6月到2018年6月治疗的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患者,根据患者的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实验组(超声引导下药物注射联合针刀治疗)和对照组(触诊定位进行药物注射联合针刀治疗)。
结果:在VAS评分上,实验组小于对照组,比较差别较大(P<0.05)。
在腕关节功能(Quinnell评分)上,实验组小于对照组,比较差别较大(P<0.05)。
结论:在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患者中使用超声引导下药物注射联合针刀治疗,能够缓解患者的痛苦,改善腕关节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超声引导;药物注射;针刀;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挠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是一种由于手腕反复扭转活动导致的患者的拇长展肌以及拇短伸肌在长期摩擦过程中导致肌腱以及腱鞘炎症,造成腕关节功能障碍以及剧烈的疼痛[1]。
在治疗中一般使用物理疗法,针刀松懈以及局部封闭注射等治疗方法[2]。
其中超声引导下药物注射联合针刀治疗效果较好。
本文中选取120例我院在2016年6月到2018年6月治疗的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患者,根据患者的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实验组(超声引导下药物注射联合针刀治疗)和对照组(触诊定位进行药物注射联合针刀治疗),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120例我院在2016年6月到2018年6月治疗的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患者,根据患者的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实验组(超声引导下药物注射联合针刀治疗)和对照组(触诊定位进行药物注射联合针刀治疗)。
其中,实验组患者有女性28例,男性32例,年级中最小患者为26岁,年级最大的患者为68岁,患者的年级的平均数为47.9岁。
对照组患者有女性30例,男性30例,年级中最小患者为25岁,年级最大的患者为68岁,患者的年级的平均数为48.1岁。
1.2方法将超声引导下药物注射联合针刀治疗应用在实验组。
小针刀治疗拇指狭窄性腱鞘炎197例一、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研究共纳入197例拇指狭窄性腱鞘炎患者,其中男性95例,女性102例,年龄范围为35-67岁。
入组的患者均经过详细的临床检查和确诊,排除了合并其他骨折或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的患者。
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知晓治疗风险和术后注意事项。
1.2 小针刀治疗所有患者均在局麻下进行了小针刀治疗。
将患侧手部放置在治疗台上,利用超声成像仪引导下,将小针刀插入狭窄的腱鞘,刺激并消融狭窄的腱鞘。
术后给予必要的术后护理和康复训练,每日进行局部物理治疗。
1.3 随访观察所有患者均在术后进行了随访观察,记录了手部功能的恢复情况、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等。
二、结果2.1 临床症状改善术后3个月,192例患者手部活动明显改善,活动幅度明显增加。
疼痛明显缓解,压痛感明显减轻。
手部功能得到明显恢复。
2.2 并发症在197例患者中,仅有5例患者出现术后局部感染,经过抗炎治疗后症状迅速缓解,未出现其他明显并发症。
2.3 遵循率患者对术后康复训练和局部物理治疗积极配合,遵循率高,术后效果良好。
四、结论小针刀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拇指狭窄性腱鞘炎的方法。
本研究结果表明,小针刀治疗在提高患者手部功能、改善症状方面具有显著疗效,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对小针刀治疗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观察。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分享,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一定的参考,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小针刀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60例小针刀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60例[摘要] 目的:观察小针刀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为该治疗在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2014年1月-8月共收集60例病例,均采用小针刀治疗。
结果:94%治愈,6%好转。
总有效率100%[关键词] 小针刀狭窄性腱鞘炎狭窄性腱鞘炎在指、跖、腕、踝等部位均可发生,但以桡骨茎突部位较为多见,在腱鞘炎中以狭窄性腱鞘炎较为难治,普通保守疗法难以奏效,在临床上,本人对该类疾病应用小针刀治疗,收到了法简效速的效果,2014年1月-2014年8月采用小针刀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60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一、临床治疗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60例,男18例,女32例,年龄23-59岁。
主要临床症状:桡骨茎突周围疼痛,局部肿胀,部分有小肿块突起,拇指活动受限,腕部活动无力或受限,疼痛可放射到手指和前臂。
全部病例治疗前均有桡骨茎突近端压痛及Finkelstein征阳性,均行普通x线片检查,所有患者骨质均无异常改变。
1.2诊断1:腕部外侧桡骨茎突部疼痛,活动时加重,握力减弱。
2:桡骨茎突部微肿,偶见颗粒样突出。
3:桡骨茎突部有明显压痛。
4:让患侧拇指内收屈曲放于掌心握拳,再使腕部向尺侧倾斜,可引起桡骨茎突处剧烈疼痛。
二、方法患肢握拳立放于治疗桌面上,在腕部下放一脉枕,在桡骨茎突处找到最敏感的压痛点,常规消毒后,使小针刀刀口线和桡动脉平行刺入,在腱鞘内纵行疏剥,病情严重者,亦可穿刺腱鞘使刀口接触骨面,将刀身倾斜,将腱鞘从骨面上剥离铲起,出针。
酒精棉球压迫针孔片刻,不出血为止。
一次未痊愈,5天后再做一次,一般不超过3次。
三、结果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治愈:疼痛消失,功能恢复;好转:症状基本消失,功能有改善;无效:治疗后疼痛和功能均无改善【1】。
本组60例患者41人经第一次小针刀治疗后治愈,15人经第二次小针刀治疗后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