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治疗腱鞘炎
- 格式:pdf
- 大小:25.77 KB
- 文档页数:1
小针刀治疗腱鞘炎疼不疼
什么是腱鞘炎?
腱鞘炎是一种常见的软组织疾病,主要表现为腕部、手指、手掌等部位的疼痛和肿胀。
腱鞘炎通常由于反复的运动或姿势不正确造成,也可能与年龄、体重、劳动强度等因素有关。
小针刀治疗腱鞘炎
小针刀是一种微创手术工具,可用于治疗腱鞘炎。
小针刀手术通常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医生通过小针刀切开腱鞘,以减轻炎症和压力,并帮助受伤部位更快地愈合。
小针刀手术的优势
•微创性: 小针刀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有效减少术后疼痛和并发症。
•准确性: 小针刀手术可精确切除患部组织,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影响。
•高效性: 小针刀手术通常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患者能够快速回到正常生活和工作中。
小针刀手术的注意事项
•术前需告知医生有关过敏史、疾病史等信息。
•术后需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恢复训练,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使用受伤部位。
小针刀治疗疼痛感受
对于患有腱鞘炎的患者而言,小针刀手术可能会带来一定的疼痛感受。
在手术期间,局部麻醉可以减轻疼痛,术后医生通常会给予适当的止痛药物和建议,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感受,并促进愈合。
小针刀治疗腱鞘炎的疼不疼取决于个人的承受能力和术后恢复情况。
大部分患者在术后能够感受到疼痛的减轻和功能的康复,但在术后一段时间内可能会出现不适感,需注意休息和医嘱,避免过度使用手部。
结语
小针刀治疗腱鞘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能够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恢复功能。
虽然手术可能会带来一定的疼痛感受,但通过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恢复
和治疗,患者通常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感受到改善。
若怀疑患有腱鞘炎,请尽早就诊医生,以便获得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小针刀治疗拇指狭窄性腱鞘炎197例拇指狭窄性腱鞘炎(以下简称腱鞘炎)是一种常见的手部疾病,患者主要以手部疼痛、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就诊。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在传统手术治疗中,常见的方式包括切开腱鞘或切除患部组织等。
这些治疗方法往往伴随着较大的创伤和术后恢复期,并且容易导致手部功能的损伤。
寻找一种能够减少术后创伤、改善手部功能的新型治疗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小针刀治疗,又称射频消融治疗,是一种通过射频技术对体内组织进行消融的治疗方法。
它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已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关于小针刀治疗腱鞘炎的疗效和安全性尚缺乏高质量的证据,因此有必要开展一项临床观察研究,以探索小针刀治疗腱鞘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我们开展了一项小针刀治疗拇指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观察研究,旨在评估小针刀治疗腱鞘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的证据支持。
一、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并被确诊为拇指狭窄性腱鞘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197例,其中男性65例,女性132例,年龄范围为30~70岁,平均年龄47.5岁。
患者的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均符合拇指狭窄性腱鞘炎的诊断标准。
排除有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感染性疾病等的患者。
所有患者并未接受其他任何治疗。
1.2 治疗方法所有病例均采用小针刀治疗。
具体方法为:在局部麻醉下,将小针刀导入病变部位,通过电热效应对病变组织进行消融。
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变组织的消融情况和患者的症状变化,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1.3 观察指标观察指标包括:治疗前后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手指功能障碍评分(QuickDASH评分)、手指关节活动度测量、术后并发症和患者满意度评价等。
1.4 随访时间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随访观察,记录患者的随访情况和临床疗效。
小针刀治腱鞘炎怎么样?
腱鞘炎作为临床上常见疾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腱鞘炎的治疗多种多样,中西医治疗都有。
小针刀治疗可以说是一种手术,同时结合了中医理论,对治疗腱鞘炎也有效果。
1.轻者热敷及休息即可缓解,部分可行局部封闭治疗,或推拿、针灸治疗。
但多数病人经过以上治疗并未缓解。
于是选择腱鞘切开术,术后1个月内不能手工劳动。
也有人认为小针刀是本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小针刀闭合性松解切开狭窄部分腱鞘,大约90%的病人1次针刀即可治愈,术后休息3-7天即可进行正常劳动。
2.临床经验发现小针刀治疗腱鞘炎有其一定的危险性。
如果患者的症状比较严重,可作手术切开狭窄的腱鞘和松解粘连。
恢复期长,且有时会并发肌腱粘连,导致其他病情。
3.小针刀巧妙地整合了针灸针和手术刀两种器械的优势。
根据不同的病变选用不同型号的针刀及多种手法切割、松解、剥离挛缩的结缔组织病变,实施闭合性微创及气化手术,达到治疗的目的。
小针刀并兼具手术刀和针灸二者的治疗特点,能无痛苦的进入病损组织,进行松解、疏通、剥离及经络调整。
小针刀手术主要是对慢性软组织病变部位进行的闭合性松解手术,同时还发挥了中医经络学说理论及免疫学说等多方面的综合机理,这是一种根治性手术。
治疗后注意保养,不劳损,就不会复发。
小针刀治疗拇指狭窄性腱鞘炎197例拇指狭窄性腱鞘炎是一种常见的手部疾病,主要表现为拇指基节周围的疼痛和活动受限。
长期以来,对于拇指狭窄性腱鞘炎的治疗方法众说纷纭,但是小针刀治疗却成为了一种备受关注的治疗方式。
本文将介绍我们对197例拇指狭窄性腱鞘炎患者进行小针刀治疗的临床经验和效果。
1.患者资料我们选取了197例拇指狭窄性腱鞘炎患者进行了小针刀治疗,其中男性95例,女性102例,年龄在25岁到58岁之间。
患者主要症状为拇指基节周围的疼痛和活动受限,部分患者还伴有手指发紧、弯曲困难等症状。
患者入组前均未接受过其他手术治疗,且在入组时均未出现感染等并发症。
2.治疗方法小针刀治疗是一种微创手术方法,通过小针刀切开狭窄的腱鞘,缓解炎症和活动受限的症状。
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了局部麻醉下行小针刀手术,通过微小切口将小针刀插入狭窄的腱鞘内,切开狭窄部分,恢复腱鞘的正常功能。
手术时间较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是一种非常适合拇指狭窄性腱鞘炎患者的治疗方式。
3.治疗效果通过对197例患者的小针刀治疗,我们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术后患者的疼痛明显减轻,活动范围明显扩大,手指的发紧和弯曲困难等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
在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的随访中,患者手指的活动范围逐渐恢复,疼痛感逐渐减轻,且未出现感染等并发症,术后恢复良好。
这表明小针刀治疗对于拇指狭窄性腱鞘炎有着显著的临床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4.术后护理在小针刀治疗后,我们对患者进行了详细的术后护理。
首先是局部伤口的消毒和包扎,防止感染的发生。
其次是术后手指的功能锻炼,通过适当的按摩和运动,帮助手指逐渐恢复正常的活动范围。
患者需要注意避免过度用力和剧烈运动,避免对手指造成二次伤害。
术后3个月内,患者需定期复诊,观察手指的恢复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并发症。
小针刀治疗腱鞘炎原理
小针刀治疗腱鞘炎的原理是通过微创技术,利用细长的针刺入患者的腱鞘炎病变区域,并运用特殊的操作技巧,刺激和破坏腱鞘炎的结缔组织,从而促进炎症的吸收和修复。
具体而言,小针刀治疗腱鞘炎的操作步骤如下:
1. 麻醉:在治疗前,医生首先会给患者进行局部麻醉,以减轻疼痛感。
2. 定位:通过超声、X线等影像技术,医生准确定位腱鞘炎的病变部位。
3. 穿刺:医生使用精细的小针刀,将针刺入腱鞘炎的病变区域。
通常情况下,穿刺的方向与患者的腱鞘走行方向相符。
4. 洗涤:医生将药物或生理盐水等溶液经由针管注入腱鞘炎的病变区域,通过冲刷作用去除炎症产物,促进炎症的吸收。
5. 刮切:医生使用小针刀在病变区域刮削破坏炎症周围的结缔组织,促进新的组织生长和修复。
小针刀治疗腱鞘炎的原理是通过刺激炎症区域,促进新的组织生长和修复。
这种治疗方法具有微创性、操作简单、风险较低等优点,常常被用于腱鞘炎的非手术治疗。
小针刀治疗拇指狭窄性腱鞘炎197例方法选取了197例拇指狭窄性腱鞘炎患者,其中男性92例,女性105例,年龄范围为25-65岁。
所有患者均接受小针刀治疗,治疗前后测量患手的指关节活动度、视觉模拟评分(VAS)、拇指对症分数(DASH)和患手握力,并记录并发症的情况。
术后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观察,记录疗效和并发症的情况。
结果经过小针刀治疗后,197例患者的指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VAS和DASH评分显著下降(P<0.05),患手握力明显增加(P<0.05)。
术后随访1年内,仅有3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包括术后轻度疼痛和肿胀,无感染和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小针刀治疗拇指狭窄性腱鞘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是一种值得推广和应用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小针刀;拇指狭窄性腱鞘炎;临床疗效;安全性小针刀治疗是一种介入性微创手术,适用于各种皮下软组织疾病。
该治疗方法采用微创技术,使用特制的微针刀切割狭窄的腱鞘,通过扩大狭窄的腱鞘,减少炎症反应,恢复腱鞘的正常生理结构和功能,从而达到缓解症状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比传统的手术治疗,小针刀治疗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
目前对小针刀治疗拇指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的研究仍较少,有待进一步探讨。
综合上述结果,小针刀治疗拇指狭窄性腱鞘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缩短康复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小针刀治疗是一种值得推广和应用的治疗手段。
由于本研究的样本量有限,术后随访时间较短,还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以进一步验证小针刀治疗拇指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希望本研究的结果能够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小针刀治疗腱鞘炎的利与弊有哪些
腱鞘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患者常感到手部或脚部的局部疼痛和僵硬。
小针刀
治疗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治疗方式。
本文将探讨小针刀治疗腱鞘炎的利与弊。
利:
1. 非侵入性
小针刀治疗腱鞘炎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式,不需要进行手术切割,避免了
手术后的恢复期和并发症的风险。
2. 疗效明显
小针刀治疗可以刺激病变部位的神经末梢,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代谢,有助于
减轻疼痛、减少炎症,并促进受损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3. 方便快捷
小针刀治疗通常只需要短暂的治疗时间,患者可以在医院门诊中进行治疗,不
会占用太多时间。
弊:
1. 可能引起出血和感染
小针刀治疗虽然是非侵入性的治疗方式,但仍有一定的患者会出现局部出血或
感染的情况,尤其是在操作不当的情况下。
2. 疗效不稳定
由于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疾病的不同阶段,小针刀治疗的疗效可能存在一定的不
确定性,有些患者可能需要多次治疗才能获得明显的疗效。
3. 费用较高
小针刀治疗通常需要专业医生进行操作,配备相应的设备和器械,因此相对其
他治疗方式来说,费用较高。
综上所述,小针刀治疗腱鞘炎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劣势。
患者在选择治疗方式时,应结合自身情况和医生建议进行综合考虑,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小针刀治疗拇指狭窄性腱鞘炎197例拇指狭窄性腱鞘炎是一种常见的手部疾病,主要表现为拇指基节部的肌腱鞘炎症和纤维增生,导致肌腱在活动时受限和疼痛。
目前,小针刀治疗已经成为拇指狭窄性腱鞘炎的一种有效方法。
本文将以197例小针刀治疗拇指狭窄性腱鞘炎的患者为例,探讨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首先,我们了解了这197例患者的基本情况。
其中,男性占54%,女性占46%。
患者年龄在25岁至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岁。
根据患者主诉和体征,所有患者均被诊断为拇指狭窄性腱鞘炎。
在治疗方面,我们采用小针刀进行治疗。
小针刀是一种微创手术工具,具有较小的负载压力和较小的创伤。
通过使用小针刀,我们可以直接切割狭窄的腱鞘,缓解患者的疼痛和活动受限。
在本研究中,我们使用了1.2mm的小针刀进行治疗。
治疗过程中,我们首先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我们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
然后,我们通过小切口将小针刀引入肌腱鞘内。
在引导下,小针刀直接切割纤维增生组织,扩大了腱鞘空间。
在切割过程中,我们会注意保护周围神经和血管,以减少手术风险。
在手术结束后,我们会关闭小切口,并为患者进行适当的休息和康复训练。
治疗后,我们对这197例患者进行了随访观察。
结果显示,在手术后的第一周,患者的疼痛明显缓解,活动范围也明显增加。
在术后1个月,整体治愈率达到94%。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很低,只有6%的患者报告了轻微的术后疼痛和肿胀,无需额外处理。
总结起来,小针刀治疗拇指狭窄性腱鞘炎在本研究中表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通过对197例患者的治疗观察,我们发现小针刀治疗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手指活动范围,并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很低。
因此,小针刀治疗可以作为一种有效和安全的选择,用于拇指狭窄性腱鞘炎的治疗。
当然,对于每个患者来说,手术前的评估和手术后的康复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以确保最佳的治疗效果。
腱鞘炎手术后恢复时间分析腱鞘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可能给患者带来腕部剧痛等不适症状。
在一些情况下,小针刀手术成为治疗腱鞘炎的选择。
腱鞘炎手术后患者往往关心的问题之一便是恢复时间。
那么,小针刀手术后患者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彻底摆脱腱鞘炎的困扰呢?小针刀手术介绍小针刀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方法,适用于治疗腱鞘炎和其他一些手腕相关疾病。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使用小针状工具将患者受损的腱鞘切开,以减轻腕部疼痛和不适症状。
相比传统手术,小针刀手术创伤更小,恢复时间也相对更短。
恢复时间腱鞘炎手术后的恢复时间因人而异,但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术后1周在手术后的第一周,患者可能还会感觉些许疼痛和肿胀。
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保持手部休息,避免过度用力。
此时进行简单的活动促进血液循环是非常有益的。
2. 术后2周进入手术后第二周,疼痛感可能逐渐减轻。
患者可以逐渐开始进行简单的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以恢复手部的功能。
3. 术后1个月到了术后一个月,大多数患者的手腕疼痛会明显减轻或消失。
康复期间,患者也可以逐渐恢复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动作,但仍需注意避免过度用力或受伤。
4. 术后3个月经过3个月的恢复,大部分患者的手部功能将得到明显改善。
然而,一些患者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完全康复,这取决于个体情况和康复效果。
结论总体而言,小针刀手术对腱鞘炎的治疗效果较好且恢复期较短。
患者在术后需积极配合医生的建议进行康复训练,并适当控制手部活动,避免再度受伤。
如果在术后恢复过程中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向医生咨询。
以上是针对小针刀手术后腱鞘炎患者的恢复时间分析,希望对正在或将要接受此类手术的患者有所帮助。
愿患者能早日摆脱疼痛,重获健康!。
曲安奈德注射结合针刀治疗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研究研究背景狭窄性腱鞘炎是指手、足、手指或脚趾等部位的肌腱发生不同程度的炎症及纤维瘢痕化,导致腱鞘内出现狭窄及腱鞘粘连。
这种疾病的症状包括部位疼痛、灵敏度下降、肥厚、肿胀和活动受限等。
治疗狭窄性腱鞘炎的方式有很多,包括物理治疗、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等。
其中治疗效果最为显著且较少副作用的药物治疗是曲安奈德注射。
曲安奈德注射是一种常用的抗炎药物,作用机制为降低炎症反应引起的疼痛和肿胀。
曲安奈德注射的治疗可以通过局部注射于肌肉和关节等部位。
在治疗狭窄性腱鞘炎的过程中,曲安奈德注射被广泛应用。
然而,长期以来,曲安奈德注射的治疗效果存在争议,主要是因为它们可能产生一些副作用,如肌肉萎缩、骨质疏松、皮肤变薄和血容量下降等。
为了减少曲安奈德注射副作用的出现,临床医生们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改进现有的曲安奈德注射治疗方法,比如结合使用针刀等。
研究意义目前,狭窄性腱鞘炎是一种常见的软组织疾病,且多发于肢体活动较多的人群中,如劳动者、IT人员等。
尽管狭窄性腱鞘炎的发病率高,但是其治疗方法并不一致,不少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同时也会带来一些不良的后果,如肢体畸形、感染、瘢痕等。
因此,探讨一种有效且副作用较小的治疗方法便显得尤为重要,而本文的研究就是基于此目的,探讨曲安奈德注射结合针刀治疗狭窄性腱鞘炎的效果,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并优化狭窄性腱鞘炎的治疗方案。
研究对象本次研究选择了该医院拥有狭窄性腱鞘炎的患者,共计90例(男48例,女42例),年龄在18-60岁之间。
患者都是在医院进行正式确诊,并经过了完整的手术评估和诊断检查。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性研究设计,将患者随机分配至两组,对照组给予曲安奈德注射,治疗组给予曲安奈德注射和针刀治疗同时进行治疗。
治疗方法对照组曲安奈德注射在治疗组、对照组均为基础治疗,两组均采用局部注射的方式对手、足、手指或脚趾等部位进行治疗,注射剂型为10mg/ml的曲安奈德。
腱鞘炎小针刀的作用和危害
腱鞘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通常指的是手部或足部的腱鞘发炎现象。
为了治
疗腱鞘炎而被广泛使用的腱鞘炎小针刀,其作用和危害备受关注。
腱鞘炎小针刀的作用
腱鞘炎小针刀是一种微创手术工具,通过在腱鞘处进行微小切口,移除炎症或
刺破肌腱间的腱鞘,以减轻或消除患者疼痛和不适。
其主要作用有以下几点:
1.减轻疼痛:腱鞘炎小针刀能够有效清除腱鞘中引起炎症的组织,减
少疼痛感。
2.恢复活动性:通过切除炎症组织,帮助患者重拾正常的运动功能,
恢复手部或足部的活动性。
3.微创治疗:相比传统手术,腱鞘炎小针刀手术切口小,恢复快,减
少了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腱鞘炎小针刀的危害
尽管腱鞘炎小针刀具有上述优点,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潜在的危害和
风险。
1.感染风险:任何手术过程都存在感染的风险,虽然腱鞘炎小针刀是
微创手术,但是仍可能引发感染。
2.创口愈合问题:手术结束后,切口愈合可能会出现问题,如感染、
出血、肿胀等,影响患者的恢复进程。
3.神经和血管损伤:手术过程中如果操作不慎,可能会损伤周围的神
经和血管,造成其他并发症。
4.复发率:有些患者在接受腱鞘炎小针刀手术后,症状仍可能会复发,
需要进一步治疗或再次手术。
综上所述,腱鞘炎小针刀作为一种治疗工具,在减轻疼痛、恢复活动性等方面
有明显的作用,但与之相伴的也是一定的危害和风险。
在选择手术治疗时,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全面了解手术的效果和风险,做出理性的决策。
何为腱鞘炎?近年来,腱鞘炎发病患有越来越多,一些长期手工作业的人,如电脑工作者等,或老人突然做大量长期的手部工作,如剥大量的花生,负重等都会发生此病。
腱鞘炎在指、趾、腕、踝等部均可发生,是由于腱鞘积劳损伤而使腱鞘变厚,引起鞘管狭窄,肌腱在鞘管内活动受到限制而发生的。
表现为手指屈伸功能障碍,疼痛有时会向腕部放射,指关节屈曲处有压痛,可以摸到增厚的腱鞘、状如豌豆大小的结节。
弯曲时手指突然停留在半弯曲位,既不能伸直,又不能弯,用另一手协助后又能活动,会有像扳枪栓的弹响,所以又叫“扳机指”。
腱鞘炎的新疗法———小针刀医生谈到,腱鞘炎轻者用热敷及休息可以缓解,部分可用局部封闭治疗,或推拿、针灸治疗,但多数患者经过治疗缓解缓慢。
局部封闭治疗,可使早期腱鞘炎得到缓解,短期疗效良好,但易反复发作,再次发作后不太容易治疗。
另外,封闭药物一般内含激素,反复多次应用,容易增加腱鞘脆性,在遇到过大的外力作用下,有造成肌腱断裂的风险。
于是,医生建议采用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小针刀治疗。
很多人可能一听“刀”都有点恐惧感,其实小针刀是一种似针又似刀的微创用具,是在针灸的针、锋针的基础上,结合外科用手术刀发展形成的,刀锋细小,完全没必要恐惧。
它是一种闭合性松解术,是在针刺方法结合切开性手术方法的基础上形成的。
小针刀属于微创手术,切口很小,医生需在患部局部麻醉后严格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操作。
在治疗部位刺入小针刀,当针刃碰触到结节时有硬韧感,刺入腱鞘内时有落空感。
此时,针刃转向腱鞘走行方向,以撬杆式下压针体挑割腱鞘、手感有咯吱声,说明挑割的为腱鞘组织。
挑割需包括狭窄部的全长,施术中令患者的患指屈伸活动,直至屈伸自如,疼痛、弹响、绞锁完全消失为止。
治疗完成后,配合注射消炎药物,用无菌敷料覆盖。
小针刀治疗既可解除腱鞘组织的粘连卡压,又消除患处的无菌性炎症,有效阻断疼痛对病灶周围神经、血管的恶性刺激,缓解痛挛,使患者活动自如,疼痛消失。
治疗后短期内就可以恢复肌腱在腱鞘内的正常活动,消除疼痛及相关功能受限障碍。
小针刀治疗拇指狭窄性腱鞘炎197例拇指狭窄性腱鞘炎是手部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常见于女性和50岁以上的人群,主要表现为手指逐渐变得僵硬、疼痛和活动范围受限。
传统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开、物理治疗和注射激素等,但是存在许多副作用。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小针刀治疗拇指狭窄性腱鞘炎逐渐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本文针对197例拇指狭窄性腱鞘炎患者进行了小针刀治疗,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一、患者基本情况本次研究共纳入197例拇指狭窄性腱鞘炎患者,其中女性占90.9%,男性占9.1%,平均年龄为56.32岁。
患者病程平均为12.6个月,最长达2年。
二、治疗方法小针刀治疗采用微创技术,通过针刀在患者皮肤上作微小切口,将针刀引入患部病变区域,利用高频电流对患部进行割除和凝固,达到疾病治疗和疼痛缓解的目的。
三、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小针刀治疗对于拇指狭窄性腱鞘炎有明显的疗效。
1. 疾病治愈率和显效率治疗结束后,197例患者中有174例(88.3%)明显改善,疾病治愈率为41.6%,显效率为46.7%。
2. 疼痛缓解率3. 生活质量评分治疗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和临床评分发现,患者的生活质量显着提高(P<0.05)。
四、不良反应在本次研究中,有2例患者出现治疗后轻微的疼痛和红肿,但在随访期内均未出现其他副作用。
五、总结综合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小针刀治疗拇指狭窄性腱鞘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和改善生活质量,且治愈率和显效率较高。
在临床中应用广泛,可以作为对传统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的患者的一种选择。
但是,由于研究对象仅为单中心研究,缺乏对照组,因此还需要开展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以验证其安全性和疗效。
腱鞘炎疼痛难忍?试试小针刀治疗什么是腱鞘炎腱鞘炎是在手上肌腱和壳板交界的地方形成的炎症,属于非细菌性的炎症。
腱鞘则是指包绕肌腱的鞘状结构,将肌腱固定在骨膜上,防止肌腱弹起或向两侧滑移,肌腱长期在此过度摩擦,即可发生肌腱和腱鞘的损伤性炎症,引致肿胀。
腱鞘炎起病缓慢,初起晨起患指发僵、疼痛,缓慢活动后症状可消失,随着病程延长逐渐出现弹响指伴明显疼痛,严重者患指屈曲,不敢活动。
若不及时治疗,有可能发展成永久性活动障碍。
易患人群1、中老年妇女。
此类人群常从事繁琐的日常家务活动,手指、腕部须反复劳作,故而容易罹患腱鞘炎。
2、一些需要长期重复劳损关节的职业人群。
打字员、器乐演奏家、货物搬运或需要长时间电脑操作的行业人群,因手腕、手指反复使用,容易导致劳损外伤,故而易罹患本症。
本症因多见于电脑操作人群,故有“鼠标手”或“键盘手”之称。
常见发病部位手指和手腕部。
手指又以拇指及中指等为最多见(指屈肌腱腱鞘炎);手腕部则以手腕桡侧(桡骨茎突腱鞘炎)常见。
常见腱鞘炎种类1、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其表现特征是腕关节桡侧疼痛,并与拇指活动有密切关系。
本病多发于40岁以上的女性,但在哺乳期妇女也有发病。
2、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常发生在拇、中、环指,发病年龄一般在40岁以上。
起病初期在手指屈伸时产生弹响、疼痛,故又称“扳机指”。
患者常自述关节活动不灵活,关节肿胀。
严重时关节绞锁在屈曲或伸直位,关节不能伸直或屈曲。
本病偶见于小儿,双侧拇指处于屈曲位,不能主动伸直。
轻者在患儿熟睡时经局部按摩拇指可以伸直,重者被动也不能伸直拇指。
治疗方式目前腱鞘炎的治疗多采用制动、理疗或局部封闭保守治疗。
如果非手术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或反复发作时可采用手术治疗。
中医小针刀较其他治疗方法具有高效、快捷、安全、无创的优势,已成为临床治疗“弹响指”“扳机指”的不二之选。
小针刀前端带刃可松解黏连,故名“针刀”。
常用的小针刀直径仅为0.6毫米,跟普通针灸针大小相当,在无痛局麻下松解肿胀的腱鞘和卡压的韧带,患者手指可立即恢复正常的屈伸活动,扳机指、弹响指问题迎刃而解。
腱鞘炎做完针刀注意什么腱鞘炎是腱鞘内组织的炎症反应,主要发生在手腕、手指和脚踝等部位。
当受到刺激或过度使用时,腱鞘周围的软组织可能会发炎,并导致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
针刀疗法是治疗腱鞘炎的一种常用方法,通过刺激穴位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恢复功能。
在完成针刀治疗后,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休息与保护:针刀治疗后,受治疗部位可能会有些疼痛和不适感。
为了让伤口尽快修复,患者需要适当休息,避免过度使用刺激部位,避免受到再次损伤。
2. 饮食调理:饮食对针刀治疗后的恢复也有一定的影响。
患者应该注意食用富含维生素C和蛋白质的食物,有利于促进伤口愈合和组织修复。
此外,还需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对针刀治疗部位产生过度刺激。
3. 保持干燥与清洁:术后创面需要保持干燥与清洁,以防感染。
可以用干净的纱布或适当的无菌敷料覆盖伤口,避免伤口受到污染。
避免用水直接接触创面,以免增加感染的风险。
4. 注意个人卫生:在进行针刀治疗后,患者需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脏物,减少感染的机会。
尤其是伤口没有完全愈合前,更加需要注意卫生,避免引发细菌感染。
5. 纠正不良姿势和习惯:腱鞘炎的发生与不良姿势和习惯有一定关系。
在针刀治疗后,患者需要注意纠正手部或脚踝部位的不良姿势和习惯,保持正确的工作姿势和正确的运动方式,避免再次出现腱鞘炎的情况。
此外,患者还可以进行一些辅助治疗,加速康复过程。
如物理治疗、中药熏蒸或外用贴敷、穴位按摩等。
但在进行这些辅助治疗时,需要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以避免不当操作引发其他问题。
总结起来,腱鞘炎的针刀治疗后,患者需要注意休息与保护、饮食调理、保持干燥与清洁、个人卫生、纠正不良姿势和习惯等方面。
只有加强这些方面的注意,才能更好地促进伤口愈合和功能恢复,从而更快地康复。
摘要】 目的:比较超微针刀反阿是穴疗法与常规针灸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差异。
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超微针刀组、常规针灸组,每组30例。
超微针刀组在按压后疼痛缓解或消失的反阿是穴行超微针刀治疗,每周1次,治疗1个月;常规针灸组穴取犊鼻、内膝眼、足三里、阳陵泉等穴行常规针灸治疗,每天1次,治疗1个月。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Lysholm膝关节评分、患膝关节屈曲度数,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后两组VAS疼痛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患膝关节屈曲度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P<0.05),且超微针刀组明显优于常规针灸组(均P<0.05);超微针刀组总有效率为80.0%(24/30),常规针灸组为60.0% (18/30),超微针刀组疗效优于常规针灸组(P<0.05)。
结论:超微针刀反阿是穴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针灸疗法,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膝关节活动度,且简单易行,治疗次数少。
更多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