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作文素材5篇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4
一材多用作文素材及范文一、作文素材:苏轼的一生。
苏轼,这位北宋时期的大文豪,他的一生可谓是波澜起伏,充满了传奇色彩。
苏轼为人耿直,他不懂得官场中的圆滑世故,这也给他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乌台诗案”就是他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他因为诗文中被政敌曲解为讽刺新法等莫须有的罪名,被捕入狱。
这一事件几乎要了他的命,但他在狱中依然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态。
据说他还在狱中给弟弟苏辙写了诗,其中那句“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既有对生死的坦然,又有对兄弟的深情。
苏轼的一生多次被贬,后来又到了岭南。
岭南在当时是偏远之地,条件十分艰苦。
可是苏轼却能发现岭南的美好,他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诗句,把岭南的荔枝当作是上天对他的馈赠。
这种在逆境中依然能看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的心态,实在是难能可贵。
二、适用主题及范文。
(一)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苏轼的一生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大起大落。
他曾经是朝廷上备受瞩目的新星,可转眼间就成了阶下囚,然后又被贬到一个又一个偏远的地方。
要是换做一般人啊,早就被这些打击给击垮了。
但是苏轼呢?他就像是一颗怎么也压不弯的翠竹。
在黄州的时候,他穷得叮当响,还得自己种地养活自己。
可他一点也不哀怨,反而悠哉游哉地给自己取了个“东坡居士”的名号。
他泛舟在赤壁之下,对着那滔滔江水和皎洁明月,思考着宇宙和人生的大道理。
他说:“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你看,他把人生的坎坷看作是那瞬息万变的东西,而自己内心的豁达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是永恒不变的。
这就好比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比如考试没考好,工作不顺利,如果能像苏轼这样,从另一个角度去看,把这些当成是暂时的,而我们内心积极向上的态度是一直存在的,那还有什么可烦恼的呢?到了岭南,那可是个当时被认为是鸟不拉屎的地方。
可苏轼呢,他看到荔枝就高兴得不得了,还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他就像是一个在沙漠里还能找到绿洲的旅行者,总是能在逆境中发现生活的乐趣。
高考作文素材苏轼篇写作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重视指导学生从阅读中积累素材,从生活中积累素材,从而丰富写作材料,提高水平。
关于苏轼的作文素材有哪些?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苏轼的高考作文素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高考作文素材苏轼篇一苏东坡的读书方法苏东坡学识渊博,他有一种“各个击破”的读书法。
他认为一本书每读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个问题就行了;一遍又一遍地读,就能达到事事精通。
一本书的内容是很丰富的,而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吸收,只能集中注意力了解某一个方面。
比如想探究历代兴亡治乱的原因,那么就从这个角度去读;要探究史实典故,就换另一个角度,再读一遍。
这个方法虽有些笨,但这样读过之后,各个方面都经得起考验。
高考作文素材苏轼篇二王安石出题三难苏东坡王安石出题三难苏东坡,在文坛传为佳话。
其第三难是出句成对,共有三句。
第一句云: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
因为那年恰好闰八月,而且正月和十二月都有立春,确是“两度春秋”。
东坡虽是才子,但这上联出得蹊跷,一时寻对不出。
不过后人已代苏东坡对了出来: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
王安石考东坡第二句对是: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
原来苏州金阊门外至虎丘这一段路叫做“山塘”,约有七里之遥,中间有地名半塘。
东坡不久前路过此地,所以王安石出此句难他,东坡果然被难住了。
不过,后人假托乩语,也把此句对了出来,对云:九溪蛮洞,经过中洞五溪中。
王安石出的第三句是:铁瓮城西,金玉银山三宝地。
润州(今江苏镇江市),古名铁瓮城,临于大江,其地有金山、银山、玉山,山上有佛殿僧房,当时苏东坡恰好刚游览过,王安石便出了这一题。
东坡寻思多时,不能成对,只得谢罪而去。
这第三句至今未见有人对出下联,诸君不妨一试。
高考作文素材苏轼篇三苏东坡向王安石认错宋朝大文学家苏东坡,是翰林院学士,人们都称他为苏学士。
苏东坡才华横溢,文章写得好,也作得好。
但知识再丰富的人也不可能会知天下事,所以他有时候也不免要出点差错。
作文素材人物事例苏轼
说起苏轼这哥们儿,那可是北宋时候的文坛大佬啊!性格豪爽
得不行,写文章也是一流。
他这辈子虽然经历了不少波折,但从来
没被打倒过,每次都能把苦日子过成诗。
就说在黄州那段时间吧,他虽然被贬了,但活得可潇洒了。
在
田地里干活时,他看着那片金灿灿的麦田,觉得真美,然后就写了
首《东坡》来抒发心情。
他对那片土地的感情,就像是对自己的家
乡一样深厚。
苏轼这人可不只是会写诗写词,他还是个哲学家呢。
就像他在《题西林壁》里写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这
句话告诉我们,看事情不能只看表面,得从不同角度去看,才能看
得更全面。
还有啊,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那可是经典中的经典。
他望着天上的月亮,就开始琢磨人生了。
他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不就是告诉我们,人生就是这样,有快乐也有
悲伤,就像月亮有圆的时候也有缺的时候一样。
这哥们儿,活得真
是通透啊!。
有关苏轼的作文素材喜欢苏轼,喜欢他气定神闲的淡泊与坦然,于风波迭起的江湖中漂泊,数十载的宦海生涯进进退退,沉沉浮浮。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有关苏轼的素材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有关苏轼的作文素材一苏轼!一个震撼人们心灵的诗人,他的词或空旷,或雄放,或凝重,或空灵,可以到达人们心灵深处,一个出生于北宋时期的人,留下百篇诗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一首咏月抒怀的词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月下有一抹清影正在独自望月的情景,只是那一抹清影可是他正念着“水调歌头”词一首?“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点点是离人泪”一首“水龙吟”仿佛已苍老了前世今生。
一朵朵鲜艳的红花已衰零坠地,却再也无法将它重坠到枝头上,三分的春容,其中两份化为尘土,一份坠入流水已无踪影,其实那是离人的眼泪啊。
一份份缠绵悱恻的情思,早已到达物语神游的境界。
又有何人能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周郎赤壁。
”他的词婉转,空灵,却也很豪放。
奔腾的大江滚滚的向东流去,淘尽了那些风流千古的人物,他感慨:人生如梦,岁月流逝的遗憾。
他说,千古风流人物即使身名惧灭,但江山在,江月长留,当举酒当杯。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惟有泪千行。
”整整十年,唯有相思伴终生,可惜相思比梦长,望也望不到尽头……凄美的感慨,永明深处的是一份执着的感情。
满腹的凄凉,唯有对千里之外的孤坟倾诉,到生命的尽头,也只有泪千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情。
”披一身蓑衣任海湖中度平生,等到老的时候,再回首来程风雨潇潇时的情景,早已不管它是风雨或是晴,只要飘摇一生,长夜漫漫也不会觉晓……“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暗中流年偷换。
”流年似水,抓也抓不住,漫步在寂院中,时而可见稀疏流行度过银河,夜色已过,月波淡玉绳,星随着北斗低旋。
是的,苏轼在感慨,年华似水,岁月如此轻易的逝去。
苏轼理想抱负的作文素材
听说苏轼啊,这家伙真的是个奇才。
他老想着那种逍遥自在的
生活,好像江湖就是他的家,提着酒壶,跟哥们儿一起瞎逛,聊点
诗词,画点山水,多舒服啊。
他常说,“我就拿根竹杖,穿双草鞋,走得比骑马还轻松。
烟雨蒙蒙的日子,我就这么过,谁怕谁啊!”
哈哈,这就是他的理想,洒脱得让人羡慕。
不过,你可别以为苏轼就是个只知道玩乐的家伙。
其实他心里
装着整个国家呢。
有时候他喝多了,就开始聊国家大事,说得兴起,还会拿起弓箭说,“看我,把这弓拉得满满的,就像满月一样。
我
要向西北看,射下那天上的狼!”虽然他是在打比方,但那种对国
家和民族的责任感,真的是让人佩服。
苏轼啊,这家伙真是有点矛盾。
一方面,他想要那种自由自在
的生活;另一方面,他又时刻关心着国家和人民。
他的诗里,有时
候写的是山水花鸟,有时候又是国家大事。
但不管怎么写,都能看
出他是个有情怀、有抱负的人。
这种复杂的性格,也让他成了历史
上独一无二的存在。
走进苏东坡高考作文5篇素材写走进苏东坡的高中作文篇1曾有一人,他是乐天派诗人。
他的“乐天”秉性源于痛苦,“思想的快乐”在痛苦中酝酿而成。
论他,唯有一词“乐观”可概括其一生。
在新法施行,一党败一党胜的政治舞台上,他的一生起起伏伏。
三次在朝,三次外任,三次被贬,“乌台诗案”,贬官流放。
他去了黄州,惠州,儋州等地,人生凄凉苦楚,只因小人陷害,“哲龙”一句,成了人生悲剧。
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期,文人政客不是郁郁而终,遭人陷害;便是退隐朝廷,归隐山田。
然而他即使被流放,也在默默坚守着。
当他在黄州时,得营地之东数十亩荒地开垦,名之为“东坡”,并自号“东坡居士”。
这一块囚禁之地并没有困住他,无论是《江城子》还是东坡肉这一名菜,都彰显着他生活的幸福美满。
“荒地+狼藉”造就了“美食+文采”,他并没有放弃生活。
惠州是瘴疠交攻之地,可是他并不这么认为。
在此地,他用其乐观之态_,笑对人生,无论小事俗务他都将其看作是美差一件。
由此灵感而发,“乐意相关,生香不断”。
“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
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想来,他什么也不介意。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便是对无事可完美的容忍。
《赤壁赋》,《后赤壁赋》是对古事的思考。
他是“三苏”之一,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与散文皆不输于他人。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他总是安慰着自己,关心着一切。
有人说,他是儒,道,佛集于一体的人。
他以道为一切集成,无为而治,崇尚自然,也算是乐观的重要因素。
对于道家的简化人生,佛家的否定人生,儒家的正视人生,他在合适的时机用适合的思想,故他尽情享受人生,这也是他乐天达观的奥秘所在。
痛苦造就他乐天之品性,几千年流逝,留下的唯有这“乐天”二字。
他是谁,人尽皆知。
走近他,可见其之精华。
写走进苏东坡的高中作文篇2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朝代,我似乎看见你在遐想。
我惊叹,身后沧海横流,你却安之若素。
时间如风,如沙,想抓却抓不住,握于掌心流于指间。
弹指一挥间,反倒使我越陷越深,陷入你的文字,陷入你的风华。
高考作文人物素材:苏轼1.东坡吃草苏轼和佛印是好友,经常互相调侃。
一次,苏轼去拜访佛印,不料佛印不在,开门的是一个小沙弥。
苏轼半开玩笑地问:“佛印秃驴何在?”小沙弥淡定地指着远方说:“就在东坡吃草!”适用主题:调侃,机智回击2.“尸骨”未寒一天,苏轼和佛印在河边聚餐,边吃东西边闲聊。
突然,佛印拿出一把题有苏轼诗词的扇子,扔到河里,并大声道:“水流东坡诗(尸)!苏轼楞了一下,夹起一块骨头扔到河边上,让狗过来啃,然后笑道:“狗啃河上(和尚)骨!”适用主题:调侃,机智回击3.东坡说文苏东坡曾经教人写文章,他说:“假如集市上的店铺各种物品都有,却有一种东西可以把它们取来,这就是钱。
世上最容易得到的莫如物,最难得到的莫如钱。
文章、华丽的词藻、事实,就像集市上的各种物品;立意,就像钱一样。
写文章如果能先立意,那么,古往今来众多的事物就纷纷涌出,都来给我用。
你如果明白了这一点,就会写文章了。
”适用主题:立意与选材,深入浅出,通俗易懂4.苏轼感激韩琦爱人以德苏轼科举高中后,显露出过人才华,宋英宗想让他进翰林院当值,授予重任。
宰相韩琦表示反对,理由是这样做会引人嫉妒,让人猜度,反让苏轼受牵累。
因此,应该缓着来,不宜突然重用。
宋英宗于是授予苏轼史官类的基础职位。
苏轼听到韩琦的话后,非常感激,认为韩琦爱人以德,是真正的关爱自己。
适用主题:爱的方式,看问题的角度,互相理解(知己)5.苏轼退房苏轼曾在常州花大价钱买了一所房子,正准备择日迁入时,偶然听到一老妇哭得十分伤心。
他问老妇哭什么,老妇说,她有一处房子,相传百年了,被不孝子孙所卖,因此痛心啼哭。
细问之下,原来就是自己所买的房子。
于是当即焚烧了房契,把房子还给了老妇。
适用主题:善良,慈悲6.苏轼相人章惇曾和苏轼一同游山,到了一处紧挨着万丈深渊的石壁旁边。
章惇要苏轼到石壁上题字,苏轼不敢。
章惇踩着险石爬过去,在石壁上题字。
苏轼大为惊悚,认为章惇以后要是做了官,一定会杀人不眨眼,因为一个不爱惜自己生命的人,也不会把别人的生命当回事。
描写苏轼在困境被贬黄州的作文素材《记苏轼在黄州》话说那北宋年间,有一位大才子,名叫苏轼。
这苏轼啊,那可是才华横溢,名震天下。
可这人啊,太有才了也未必是件好事,这不,就因为一些事儿,他被贬到黄州去了。
这黄州啊,可不是什么繁华之地,那简直就是鸟不拉屎的地方嘛。
苏轼刚到这儿的时候,那心里别提多郁闷了。
想着自己咋就这么倒霉,一下子从高高在上的官员变成了这穷乡僻壤的小老百姓。
不过苏轼是谁呀?那可是豁达乐观的大文豪!很快他就调整好了心态,决定好好在黄州过日子。
他没事就去黄州的大街小巷逛逛,跟那些平民百姓打交道。
嘿,你还别说,这老百姓虽然没什么文化,但是可热情了,可好玩儿了。
苏轼跟他们一聊啊,什么烦恼都没了。
苏轼还在黄州自己种地呢!你能想象那个画面吗?一个大才子,挽着裤腿,扛着锄头,在地里挥汗如雨。
有时候他累得直不起腰来,就干脆坐在地上,看着自己种的那些菜呀,还挺有成就感的。
他还自嘲说自己是个“东坡居士”,哈哈,这名字可太接地气了。
在黄州,苏轼也没忘了自己的老本行——写文章。
不过他现在写的文章可跟以前不一样了,少了些华丽的词藻,多了些对生活的感悟。
他把在黄州的点点滴滴都写进了文章里,什么种地呀,游山玩水呀,跟老百姓聊天呀,写得那叫一个生动有趣。
要说这黄州虽然苦了点,但是也给了苏轼很多创作灵感。
他在这儿写下了好多千古名篇,像《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等。
这些文章可都是传颂千古的瑰宝啊。
有时候我就在想,如果苏轼没有被贬到黄州,那他还会写出这么好的文章吗?也许不会吧,人只有在困境中才能真正地成长,才能有更深的感悟。
苏轼在黄州的这段日子,虽然过得很艰苦,但是他却活出了自己的精彩。
他用自己的乐观和豁达,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
他让我们知道,生活嘛,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笑着面对,因为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我觉得我们都应该学学苏轼,遇到困难不抱怨,不放弃,而是想办法让自己过得更好。
说不定哪天我们也能像苏轼一样,在困境中开出一朵美丽的花来。
作文素材之苏轼(1)苏轼与月是夜,望着天上的明月,很多人都会想到他。
还有,他心中那轮明月。
他的月没有王维的月那么清新质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亦没有李白的月那样浪漫绮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但他的月却以惨淡坚毅的光芒照亮了他的人生,让他以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面对人生路途上的坎坷。
虽有满腹才华,却怀才不遇。
一生都在颠沛流离中度过,却永远乐观。
有人曾说:“月如无恨月长圆。
”苏轼也曾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因而,他总是以一种乐观淡然的心态面对一切挫折;因而,他总是以洒脱恣意的态度去消除人生中不如意的抱怨;因而,他与他心中那轮明月走进了历史,走向了永恒。
适用话题:笑对挫折乐观向上如何活抱怨与接受等(2)怀才不遇的苏轼他可以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可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也可以“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但是,就是这样才华横溢、胸怀壮志的他却也逃不过命途的坎坷。
他一生遭受无数次贬谪,终日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为此,他也曾在落寞之时发出“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的感慨;他也曾在失意之刻吟过“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的消极诗句。
但他却不会像别的被贬官员那样愤懑不平。
因为他明白“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他感悟到了世事的变化无常以及人生道路的坎坷不平。
他用一颗平和乐观的心去面对一切。
宠辱不惊,笑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静随天空云卷云舒。
在坎坷的路途上,他勇往直前。
一双芒鞋,一只竹杖,一身落魄的打扮,他却可以踏着轻快的步调笑着说:“竹杖芒鞋轻胜马。
”在别人还在为自己的命途坎坷对天抱怨之时,他却安然归去,“一蓑烟雨任平生”。
这就是苏轼,乐观旷达,潇洒恣意的苏轼。
适用话题:心态挫折乐观等等(3)被贬赤壁的苏轼苏轼与客泛舟由于赤壁之上。
客看到赤壁之景后却吹奏起了悲伤的曲子,“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想到的是一世之雄曹孟德当年“破荆州,下江陵”,而今却随时光消逝。
苏轼的积极人生态度作文素材1、是那个"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寒鸦么?是那个“一蓑烟雨任平生,何妨行啸且徐行”的行者么?是那个高唱“大江东去”的诗人么?苏轼,一个被宋神宗称赞为"才与李白同,识比李白厚”的千古大家,在遭受小人泼来的污水,遭受贬谪后,忘却了所有的失意。
他在黄州种地酿酒,“夜饮东坡醒复醉”,在黄州"倚杖听江声”,在黄州写下“大江东去”。
他总是那样的淡泊从容。
他总是将所有的痛苦失意拋之脑后,铭记着世间之美丽。
不然,何来"亲煮东坡肉",何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旷达与豪迈?2、一枝一叶一世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轮明月,放射出悲天悯人的光辉;“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一排短松,守候着生死离别的深情。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杯浊酒,凝结着壮志难酬的感慨;"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一片沙洲,见证了孤苦无依的飘零;"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一只小舟,带走了蝇营狗苟的烦懑;"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一袭蓑衣,织就了风吹雨打后的宁静..一枝一叶一世界,一词一句总关情。
3、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苏子有意气,虽遭官场与文场一齐泼来的污水,但他仍意气风发,“侣鱼虾而友麋鹿”,心胸豁达可见一般。
4.东坡披发仰天大呼”大江东去",他面临的那些烦心琐事顷刻之间沉入滚滚波涛之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壮阔的滔滔江水让东坡选择忘记,忘记那些失意、悲伤,忘记那些仕途的不得意。
5.孟德在赤壁低吟悲歌,周瑜在赤壁谈笑风生,而真正带给赤壁完美壮烈的是苏轼。
官场上的险恶风波并没有消沉他高昂的意志,生活上的清贫并没有销蚀掉他那乐观向上的心。
伴着涓涓细泉,聆听习习古风,故园神游中,苍银白发与皎洁月光交相辉映。
以“苏轼”为素材的优秀作文片段1、忘记和铭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躺在一叶扁舟上,任由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沉沉浮浮。
苏轼瞑目沉吟:忘了吧,你看那三国周郎,何等风流倜傥,意气风发,一代名将啊!如今,还不是随着这长江滚滚东流,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中?”想到这儿,苏轼笑了,好,就让我忘记这郁郁不得志的愁怀,托遗响于悲风,取山间之色,听江上清风。
就让我铭记那曾经有过的豪情壮志,凝成诗篇,然后让后人铭记。
日落的余晖,映照在江面上,江面一片灿烂。
2、一枝一叶一世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轮明月,放射出悲天悯人的光辉;“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一排短松,守候着生死离别的深情。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杯浊酒,凝结着壮志难酬的感慨;“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一片沙洲,见证了孤苦无依的飘零;“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一只小舟,带走了蝇营狗苟的烦懑;“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一袭蓑衣,织就了风吹雨打后的宁静……一枝一叶一世界,一词一句总关情。
3、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雨渐渐小了一些,苏轼看看脚下的芒鞋,看看手中的竹杖,这一霎那,他忽然觉得它们比朝靴比官印更可贵。
白天过去是黑夜,晴朗之后遭风雨。
无论你怎样左躲右闪都无可避免地要与它们相遇,也许,这就是人生的一种必然吧?既然如此,扬起脸,面对风雨,唱一句:“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吧!那么,黑夜过去是白天,风雨之后见阳光,也就是另一种人生的必然了。
缓缓走着,心情渐渐轻松愉快,小曲儿也不觉间哼唱起来。
晚风习习,云散天开,夕阳在西山的头上又露出了艳红的脸。
回过头,沙湖道的小路曲曲折折,在夕阳的余晖中另有一种超然之美。
意料之外的一场风雨,情理之中的一份收获。
4、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苏轼看见了风,这个曾经辉煌的文人因乌台诗案而开始落魄,流落四方,辗转难安。
在赤壁的月夜,他心灰意懒,看“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做他那个神鹤翩跹而舞的梦。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关于苏轼的议论文素材_关于苏轼的作文素材最喜东坡词,品苏轼之词,如品烈酒,不似清照词之婉约,亦不似后主词之凄苦。
苏轼之词,如大江东去,引人吊古伤今。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有关苏轼的作文素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关于苏轼的作文素材一在险峻陡峭的石壁下,在奔腾怒吼的大江边,一个人在捋着胡须,昂首挺胸,眺望着那江水与天的边际。
他在想些什么呢?每当我看见这幅名为《赤壁赋》的国画时,心中就有种想读懂苏轼的欲望。
苏轼,这位不羁的东坡居士,他的经历是很苦的。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他被贬黄州,来到这个叫“赤鼻矶”的地方,开始了他曲折的经历。
诚然,正是他的不平经历,才促使他写下一系列被称作“铁板铜琶”的豪放派诗词。
读苏轼,首先要读他的胸襟。
要遣出心中的郁闷,自然要饮酒,于是有了“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酒酣胸胆尚开张”。
苏轼的饮酒是遣怀,并非消沉。
“寄浮游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就是在赤壁这里写下的。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好一个“天涯何处无芳草”!我苏轼才高八斗,“厚积薄发”,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这一句一句,字里行间不都透露出他的志存高远,他的豁达胸襟吗?所以,我常常想起苏轼把酒临江的这一幕,这是一种豪迈气概,是豪放派的力量!读苏轼,不能不读他的多情。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里有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流传千古;《念奴娇·赤壁怀古》里有一句“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脍炙人口;他思念亡妻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更是感人肺腑。
文人便是多情,寄情于文,才使文学作品有生命、有活力,活到现在,活到永远!读苏轼,更要读他的爱国。
尽管他被贬,但这丝毫没有削弱他的精忠报国之心,反而激起了他的报国激情。
在他想起周瑜当年“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飒爽英姿时,多么渴望自己能够像他那样为国家建立奇功呀。
苏轼的人生经历素材作文
苏轼,活得像一首口语诗。
船头一醉。
“来,再干一杯!”苏轼站在船头,摇晃着酒杯,月光洒在他
脸上,像个顽皮的孩子。
他大笑,笑声中透着不羁和豪情,“人生
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说完,一饮而尽。
朝堂风云。
“这官场,真是复杂。
”苏轼皱起眉头,一脸不屑。
他放下笔,叹了口气,“还是写诗来得自在。
”旁边的同僚看了他一眼,摇摇头。
苏轼笑了,挥挥手,“你们继续,我继续我的诗和远方。
”。
贬谪岁月。
“哎,这地方虽然荒凉,但风景还不错。
”苏轼站在一片荒芜
的土地上,四处张望。
他蹲下来,用手捏了一把土,“生活嘛,总
得有点挫折才完整。
”说完,他拍了拍手,转身离去。
诗酒人生。
“诗和酒,才是我的最爱。
”苏轼拿起酒瓶,对着月亮一举,“来,月亮,陪我喝一杯!”他仰头一饮而尽,然后哈哈大笑,“生活如此美好,何须多虑!”说完,继续他的诗酒人生。
有关苏轼的作文素材有关苏轼的作文素材导语:在宋代词人中,苏轼是一位具有很高的知名度的人物,他为中国的文学有着卓越的贡献。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有关词人苏轼的作文素材,欢迎阅读!苏轼的作文素材篇11苏东坡的幽默无才官员卖弄不成反被嘲历朝历代,名人品评都是文人士子们的梦想,“一经品题,便作佳士”的机遇吸引着他们趋之若鹜。
苏东坡作为文坛巨擘,这种点石成金的奇效更是灵验无比,“苏门四学士”的成名便是明证。
当时,很多青年才俊以在苏东坡面前吟诗为荣,倘若得其一二点评,则有登堂入室、无上荣耀之感。
一位叫王祈的官员,颇以才华自诩,常在苏东坡面前卖弄。
一次,他作了一首《竹诗》,对其中两句尤为得意,便在苏东坡面前吟诵道:“叶垂千口剑,干耸万条枪。
”苏东坡一听,不禁哈哈大笑道:“这两句好是好,不过,万竹千叶,无异于说十根竹子方生一片叶,天下何处有此竹?”苏东坡遂下一评语说:“世间事忍笑为易,惟读王祈大夫诗,不笑为难!”苏东坡一评天下知,王祈因此落下了愚钝之名。
2讥笑有名无实的养生经1080—1084年,苏东坡贬官黄州(今湖北黄冈)五年余。
期间,他与隐居于黄州岐亭的名士陈慥成了至交,两人畅谈用兵之策,兴亡之道,过从甚密。
陈慥好谈养生,经常吹嘘自己的养生功效,洋洋自得。
一次,陈慥生了场大病,整整一月都不见好转,于是,苏东坡“幸灾乐祸”地写了一封信戏弄陈慥说:“公养生之效,岁有成绩,今又示病弥月,虽使皋陶听之,未易平反。
公之养生,正如小子之圆觉,可谓‘害脚法师鹦鹉禅,五通气球黄门妾’也。
”意思是你平日吹嘘养生效果如何如何,如今一病不起,整月未愈,即使狱官皋陶听了,也没法给你平反了。
你的所谓养生经验,好比小子圆觉、蹩脚法师、鹦鹉谈禅、五孔的气球、太监的小妾,不过是无用的摆设罢了!苏东坡用一连串俏皮的比喻,把陈慥有名无实的养生经大大讥笑了一番。
苏轼的作文素材篇2苏轼:1037年——1101年字号: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籍贯:眉山(今四川眉山)人时代:北宋仕途:嘉佑二年(1057年)进士。
描写《苏轼》的作文3篇【苏轼的高中作文素材】1“河东狮吼”成专称陈慥本是眉州(四川眉山)人,字季常,北宋名宦陈希亮膝下四公子,青年时嗜酒好剑,视钱财如粪土。
中年折节读书,但终未考取功名。
晚年,他放弃家财,自号龙邱居士,隐居岐亭,好蓄养声妓(歌姬舞女),爱交朋结友,平日里弦歌曼舞,宾客盈门,不亦乐乎。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他有一悍妻柳氏,每每苏东坡等好友前来聚饮,倘有声妓在侧,柳氏总是妒恨交加,以杖猛击照壁(屏风墙),大吵大闹,让宾客们不欢而散。
1085年,苏东坡移居常州后,常常怀念陈慥,便写了一首长诗《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一给蕲春名士吴瑛(字德仁),一给好友陈慥。
诗中有句云:“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苏东坡又把陈慥惧内之态大大戏弄了一番。
此诗一度在士大夫间疯传,“河东狮吼”也从此成为了悍妇的专属。
2给和尚了然“判死刑”1089—1091年,苏东坡在杭州任知州期间,曾写过一篇绝妙的判决书。
事情是这样的,灵隐寺和尚了然,虽入空门,心里不空,迷恋上了勾栏院风尘女子李秀奴。
和尚养小三,花钱自然如流水,来往日久,终弄得家光业尽,身无分文。
和尚的钱袋子空了,李秀奴就和他断绝了关系。
然而,了然一往情深,不能自拔,依然纠缠不休。
某日,了然喝多了,去找李秀奴,谁知又吃了闭门羹。
了然勃然大怒,乘着酒性,一顿拳打脚踢,将李秀奴当场打死,于是,了然以谋杀罪受审。
在审案的过程中,苏东坡看到了然胳膊上刺了一副对联:“但愿生同极乐国,免教今世苦相思。
”和尚恋爱不成反将人打死,罪不容诛,苏东坡愤然写下判词说:“这个秃奴,修行忒煞,灵山顶上空持戒,一从迷恋玉楼人,鹑衣百结浑无奈。
毒手伤人,花容粉碎,空空色色今何在?臂间刺道苦相思,这回还了相思债。
”随即判决了然死罪。
苏东坡评事品人,雅俗兼具,谑而不虐,于机智诙谐的调侃中给人启迪,句句堪称酷评。
不过,尽管苏东坡说话率直,但他却是极为通透、通达之人。
苏轼作文素材5篇
苏轼作文素材(一)
有一天,苏轼看到王安石案几上有“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的诗句,苏轼见此不由一声冷笑,他想,菊花怎可能在秋天凋落。
于是挥笔续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
后来苏轼被贬到黄州。
有一天时值重阳,苏轼出行,但见秋风瑟瑟,吹得菊花四处飘零,满地恰似黄金铺就。
苏东坡想起当年改诗之事,内心甚是羞愧。
【视点】⑴自以为是;⑵狭隘;⑶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⑷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
苏轼作文素材(二)
《东坡志林》记载,苏轼因作诗讽刺新法而遭御史弹劾,在湖州被追赴诏狱时,面对哭送的妻儿家人言道:“子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一诗送我乎?”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时期,这种幽默对缓解人的心理压力也能起到积极作用。
东坡晚年被再贬至惠州,三贬至儋耳。
然而沉重的政治迫害和艰苦的生活环境并没有把东坡击倒。
此时,他更注意运用幽默的力量来帮助它超越政治的险恶和人生的痛苦。
《惠州一绝》诗云:“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黄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 反映了东坡晚年被贬岭南一带时的幽默诙谐精神和乐观旷达情怀。
他不想去岭南的蛮荒之地,亦非终日陷入能否生还故里的忧患痛苦之中,而是善于采撷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生动
细节作“幽默观”,从而使自己保持良好的心境和足够的体力来航渡人生的苦海。
苏轼的性格豪迈,诙谐幽默,旷达洒脱,这是他更是后代人对待逆境人生的强有力的武器。
这种诙谐幽默其目的在于排遣、化解人生道路上的挫折、失败、忧愁和痛苦,带有自我解嘲、的特征。
【视点】⑴旷达洒脱;⑵诙谐幽默;⑶笑面人生;⑷自我调整。
苏轼作文素材(三)
有一天,一位白发老者登门拜访,见了苏东坡,老人说:“听说苏才子学问盖世无双,老朽特来请教。
”苏东坡见这么大岁数的人都找自己问问题,心中十分得意。
问道:“老先生可有什么疑难?”老人没有说话,笑吟吟地捧过一本书来。
苏东坡接过来,翻开第一页,头一行就读不下去了。
()为什么呢?有两个字不认识。
越往下看,生字越多。
脸上不由红一阵、白一阵。
老人说:“怎么,这些字连苏才子也不认识呀?”说完笑吟吟地走了。
苏东坡呆若木鸡,一时都忘了送客。
等缓过神来,才恍然大悟,赶忙添了几个字,重新写成这副门联:
发愤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视点】⑴虚心;⑵傲气;⑶个性;⑷有错即改。
苏轼作文素材(四)
北宋党争,苏轼被贬谪至南疆,羁宦于千里之外。
苏门四学士
之一的黄庭坚也受到了牵连,宋徽宗初年被贬至广西宜州。
在上任途中,黄庭坚与从海南归来的苏轼相遇于梧州与藤县之间。
师生二人相叙,见路旁有卖面条的小摊,于是一同就食。
面条粗粝涩口,黄庭坚食不下咽,吃了两口就放下了筷子,不住的唉声叹气。
苏轼却极为快速的把面条吃完了。
望着黄庭坚良久,苏轼说:“难道你还要去咀嚼它吗?”说完,留下尚未回过味来的黄庭坚,大笑着起身上路。
【视点】⑴不要咀嚼苦难;⑵走好未来的路;⑶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⑷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苏轼作文素材(五)
朝云为苏轼生了个儿子,按照当地习惯,满月那天,东坡请了亲友,举行洗儿会。
孩子才一个月,就能对人笑。
大家都夸他聪明,苏东坡却叹了口气,道:“切莫像我,更莫学作填词!”
大家都知道,苏东坡因作诗惹了祸,坐了牢,差一点被杀头,就都不作声,怕点着他内心的痛处。
苏东坡倒不忌讳这个,说道:“我呀,就是上了聪明的当。
本想再不作诗填词了,可总是心里痒痒的,禁不住。
你看,这会儿又有了一首《洗儿戏作》: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视点】⑴聪明;⑵自嘲;⑶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视点】⑴聪明;⑵自嘲;⑶江山易改,本性难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