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节 制定个体心理咨询方案

第二节 制定个体心理咨询方案

第二节  制定个体心理咨询方案
第二节  制定个体心理咨询方案

第二节制定个体心理咨询方案

第一单元商定咨询目标

工作程序与相关知识

(一)商定咨询目标的前期工作。

1、全面深入地了解求助者。

6W提问法;年龄特征;性格特征;问题特征;文化特征等。

2、深入了解求助者时,可以参照的思路。

(1)明确求助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2)进一步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

(3)通过求助者的反应,澄清求助者的真实想法。

(4)深入探讨求助者具体和心理问题的深层原因。

3、判断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二)咨询目标的定义、来源、商定时机与特征。

1、对咨询目标的理解:就是求助者通过自我探索和改变,努力去实现

的目标;也是咨询师想实现的目标。

2、咨询目标的来源:求助者和咨询师共同商定。

3、商定咨询目标的时机:已经对求助者的具体问题、心理问题、问题

的原因、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求助者的认知、行为、情绪及个

性等情况有了深刻的认识时。

4、咨询目标的特征。

(1)属于心理学范畴。

(2)积极的。

(3)具体或量化的。

(4)可行。

(5)可以评估的。

(6)双方接受的。

(7)多层次统一的。

(三)如何商定咨询目标

1、找出求助者的主要问题。

2、确定从哪个问题入手。

3、双方商定目标

(四)咨询目标的整合。

从大目标着眼,从小目标着手。咨询目标中的大目标:促进求助者的心

理健康和发展,充分实现人的潜能,达到人格完善,最终拥有健康、快

乐的生活。

(五)商定咨询目标的注意事项。

1、求助者不都能提供有效的咨询目标。

2、某些咨询师对咨询目标可能存在错误观念。

(1)认为咨询师应持完全中立的态度,不应带有任何自己的价

值观念。

(2)认为咨询中应该给求助者灌输、传输一些正确的、健康的

价值观。正确的观念是帮助求助者自我成长。

(3)把求助者能否适应环境作为咨询目标。

(4)把求助者的快乐、满足作为咨询目标。

3、不同的心理咨询流派有不同的咨询目标。

人本主义学派:自我实现;行为主义学派:行为的改变。精神分

析学派:完形学派(内在支持对抗外在支持);理性情绪学派(纠

正自我失败观,理性生活);交互分析学派(自主性的人);现实

治疗学派(真实而负责任的行为);

第二单元商定咨询方案

工作程序与相关知识

(一)划分咨询阶段

1、诊断阶段

2、咨询阶段:实质性阶段,调整求助动机、商定咨询目标、商定咨询

方案、实施方案等。

3、巩固阶段:某次后的巩固和整个过程的巩固。

(二)制定咨询方案。

1、咨询目标(教学目标)

2、咨询的具体心理学方法或技术的原理和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过程)

3、咨询的次数与时间安排(课时安排)

4、咨询的效果及评价手段(评价方法)

5、双方各自特定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学情分析、教师准备)

求助者的责任:

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求助者的权利:

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求助者的义务:

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咨询师的责任:

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

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义务:

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6、咨询的相关费用(课时费)。

7、其他问题及有关说明。

制定个体心理咨询方案

1. 2. 3.收集资料应围绕七个问题进行: Who、what、when、where、why、which、how 4.希波克拉底说过,了解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病比了解一个人生了什么样的病更重要。 5.尽可能了解求助者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健康状况。了解求助者的认知特点、行为模式、情绪变化等;了解求助者的基本性格特征,是内向还是外向、是乐观还是消极、是平和还是易怒、是进去还是退缩、是自制还是冲动等。 6.采取不同的会谈方式:年龄特征、性格特征、问题特征、文化特征问题特征:受委屈、受压抑的人,要尽可能让他们宣泄; 因为自卑而求助的,交谈时要多给予鼓励 对处于危机状态的人,态度要沉着,语言要肯定,方法要果断 7.深入了解求助者: 1.明确求助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有些求助者会直接告诉咨询师自己的问题所在,希望得到什么样的帮助 有些求助者因为种种原因,或沉默寡言,或东拉西扯,或闪烁其词 对于沉默寡言的人,咨询师可以引导“为了使咨询顺利进行,请告诉我你希望我在哪方面向你提供帮助?”“你能告诉我,你想解决什么问题吗?” 对于讲话缺乏中心、东拉西扯的求助者,咨询师可以这样询问“你现在最想解决哪一方面的问题?”“你能把意思说得更明白些吗?” 对于把问题说得含糊不清的求助者,咨询师“你能把意思说得更明白些吗?”“你刚才的意思是……?”“你是想解决夫妻之间的纠纷,还是想离婚,或者说你自己也不知道想干什么? 通过询问,最终明确求助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2.进一步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 3.通过对求助者言行的反应,澄清求助者的真实想法。 比如“你说你的上级很不公平,对你有偏见,你感到很生气,可又敢怒不敢言。你想离开这个单位,又怕找不到好的工作,所以很矛盾,,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是这样吗?” 咨询师点出求助者所遇问题的关键和现在最矛盾的心理,可以使求助者模糊不清、杂乱无章的思路变得清晰、简洁。

个体心理辅导案例

学习、交往障碍个体心理辅导 筱筱,女,16岁,某重点中学高一学生。9岁时丧父。家中有母亲,爷爷,哥哥,以及姐姐。家里经济贫困,全家住在农村的小山区里。母亲独自一人外出打工抚养三个子女,哥哥姐姐都在外地读书。所以从她9岁开始,就要和爷爷相依为命。但爷爷并不关心她,还老说她母亲的坏话,因此,她跟爷爷感情并不好。小时候,父母亲在她做错事的时候,总是会说:“你怎么那么笨呀?一点都不够姐姐聪明。”而且,父母很少鼓励她去做某些事情。为此,她总是很自卑,认为自己愚蠢、笨拙。性格比较内向,孤独寂寞。中考考上市里面最好的高中,从此接触到大城市。高一才刚刚开始,她就觉得跟班里的人说不上话,在老师同学面前感到紧张、脸红、手心冒汗。她很害羞还自卑,觉得自己是农村的孩子,穿戴样样比不上人家。害怕自己跟别人讲话而遭到拒绝。上课也不敢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她独来独往,经常闷闷不乐,焦虑。现在已经不太愿意与人交往。学习成绩也逐渐下降。初中时成绩优秀,而现在在班上只能排倒数,感到很失落,很失败,无论怎么努力,成绩还是无法提高。因此,她寻求了我的帮助。 一、基本情况 姓名:筱筱 性别:女 年龄:16岁 家庭情况 成员结构:母亲、哥哥、姐姐、爷爷 性格特征:自卑、内向、害羞、胆怯。 人际关系:朋友并不多,自卑,害怕与人交往 亲子关系:母亲常年外在打工,所以对她的关心有限 教育方式:小时候,父母老说她笨。并没有多大的鼓励 文化水平:高中在读 社会适应情况 学习适应:成绩下降,担心自己考不上大学 生活适应:觉得生活没趣,整天闷闷不乐 人际适应:朋友少,不知道怎样与人交往,害怕与同学交往(交往焦虑,缺乏基本信任感) 二、存在的心理问题及症状 认知:认为自己很失败,性格软弱。觉得自己是农村的孩子,在城市孩子面前样样比不上人家。但是却非常想改变现在的情况。希望多交点朋友。 情感:总感觉孤独,寂寞,焦虑。害怕考不上大学,厌恶自己。 行为表现:不与人交往,与人说话紧张结巴,手心冒汗。尤其与男生、老师。人格发展问题:自卑情结。缺乏自我同一性,缺乏信任感和安全感,缺少爱与被爱的需要。 三、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年幼时,父母亲对她经常否定,认为她笨拙,总比不上姐姐(强化)。而且也很少鼓励她去做某些事情。所以,这些童年期的打击,让她逐渐认为自己比不上别人,害怕与人交往。 缺少家庭温暖,由于父亲早逝(恋父情结没有解决),母亲外出打工,哥哥姐姐又在外地读书。所以家人一年只能团聚一次。而与爷爷关系又冷淡。 认知的不正确。失败时候,习惯把原因归结于自己笨。(认知偏差)

个体心理辅导案例2

没人喜欢我,不去上学了 ——个体心理辅导案例 辅导老师:柴青春 【案例】 晓梅以出色的成绩转入五(2)班,可上学没几天,晓梅突然对妈妈说,她不想上学了。妈妈一下子慌了神,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怎么问,女儿也不说原因,她只说不想去了。 妈妈担心女儿在学校遇到了什么不开心的事,或者遭受了伤害,于是赶紧给女儿的班主任老师打电话,想了解一些具体的情况。老师说一切都挺好的,晓梅在班级里没有和任何人发生冲突,老师也没有批评她。 后来妈妈才知道,晓梅是因为学校”没有人喜欢我”才不愿意上学。晓梅是一个内向的孩子,不愿与人交往。 在她的记忆中很少与人主动打招呼,在同学中关系比较好的也只有那么一两个。来到新的学校,一切对晓梅来说都是那么陌生。 她没有伙伴,感到自己被冷落,认为是自己不被别人喜欢,心里非常难过。晓梅说似乎自己不是这个班集体的人,无人理会。 当我给晓梅作”我是什么样的人”自我评价的测试时,晓梅只写出了三条自己的优点,其余都是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从中可以看出她的自我评价很低,缺少内在的自我价值感,晓梅也不喜欢自己。 通过沟通,我了解到晓梅的爸爸不喜欢女孩,一直想要一个儿子。所以爸爸从小到大很少欣赏、鼓励、赞美她。爸爸重男轻女的偏见,

造成了女儿的自卑和痛苦。 晓梅从农村小学刚转入五(2)班,考到这里来的都是尖子生,晓梅的成绩在现在的班里虽然很靠前,但同学们的分数差距很小,所以晓梅的压力很大。她认为自己不能落后,分数和名次是唯一能证明自己价值的东西。 就在这个时候,英话老师又找她单独谈话,要她必须在班里保持前5名。老师的良好期望,没想到认她产生了强烈的紧张和恐惧,她担心自己做不到,唯一保护自己的办法就是逃避。所以,她就不想上学了。 我的指导建议是: 1.要让父亲表达出自己对女儿的爱,多发现女儿身上的优点,多赞美和鼓励女儿,孩子对自己的认识,往往是通过父母或老师的评价来确定的。 2.通过认知醒悟和叙事技术提升晓梅的内在价值感,增强自信。还要培养晓梅的人际交往和沟通的技巧,使她学会表达自己,接纳同学,融入集体。

制定个体心理咨询方案

1.收集资料应围绕七个问题进行: Who、what、when、where、why、which、how 2.希波克拉底说过,了解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病比了解一个人生了什么样的病更 重要。 3.尽可能了解求助者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健康状况。了解求助者的认知特 点、行为模式、情绪变化等;了解求助者的基本性格特征,是内向还是外向、是乐观还是消极、是平和还是易怒、是进去还是退缩、是自制还是冲动等。 4.采取不同的会谈方式:年龄特征、性格特征、问题特征、文化特征 问题特征:受委屈、受压抑的人,要尽可能让他们宣泄; 因为自卑而求助的,交谈时要多给予鼓励 对处于危机状态的人,态度要沉着,语言要肯定,方法要果断 5.深入了解求助者: 1.明确求助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有些求助者会直接告诉咨询师自己的问题所在,希望得到什么样的帮助 有些求助者因为种种原因,或沉默寡言,或东拉西扯,或闪烁其词 对于沉默寡言的人,咨询师可以引导“为了使咨询顺利进行,请告诉我 你希望我在哪方面向你提供帮助?”“你能告诉我,你想解决什么问题 吗?” 对于讲话缺乏中心、东拉西扯的求助者,咨询师可以这样询问“你现在 最想解决哪一方面的问题?”“你能把意思说得更明白些吗?” 对于把问题说得含糊不清的求助者,咨询师“你能把意思说得更明白些 吗?”“你刚才的意思是……?”“你是想解决夫妻之间的纠纷,还是想 离婚,或者说你自己也不知道想干什么? 通过询问,最终明确求助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2.进一步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 3.通过对求助者言行的反应,澄清求助者的真实想法。 比如“你说你的上级很不公平,对你有偏见,你感到很生气,可又敢怒 不敢言。你想离开这个单位,又怕找不到好的工作,所以很矛盾,,不知 道怎么办才好,是这样吗?” 咨询师点出求助者所遇问题的关键和现在最矛盾的心理,可以使求助者 模糊不清、杂乱无章的思路变得清晰、简洁。 4.深入探讨求助者具体和心理问题的深层原因。 咨询师透过现象看本质,辨别真假,透过表面原因看到深层原因。 咨询师重要而且非常关键的一步是找到求助者问题的核心原因。 咨询师要善于思考、判断“这是最主要的问题吗?还有没有更深层的原 因?” 心理咨询的实践证明,只有找到根源,从根源上帮助求助者,求助者的 改变才会彻底。否则,解决了一个问题,类似的问题还会表现出来。 5.求助者的问题往往不是单一的。 求助者存在人际关系障碍,但也会同事表现为情绪抑郁、暴躁、烦闷、 注意力不集中,或对生活感到厌烦、失望等。 思维、情感、行为三者互相联系,牵一发动全身,很难把三者完全割裂 开来。

个体心理咨询方案设计(万能版)

心理咨询个案记录格式 —、来访者基本资料 来访者姓名、性别、年龄、婚姻、职业、文化程度、籍贯、住址、联系方式等 二、咨询原因与期望 咨询预约方式:自己预约,家人或者其他人预约等,首次咨询日期。就诊原因:主要咨询问题咨询期望:希望通过咨询达到的目标 三、现病史 按照时间顺序叙述来访者当前心理问题的发生、发展过程。着重了解生活事件发生后,来访者的观念、情绪表现、行为反应,以及与环境的互动结果,并且评估来访者的社会功能和生理状况。 四、既往史 按照时间顺序叙述来访者当前心理问题发生之前的相关情况。这包括(1)既往躯体疾病史、(2)既往心理疾病史、(3)既往心理咨询历史。 五、成长史 按照个人成长过程(婴幼儿期、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就业)叙述相关生活事件,重点探讨这些生活事件对个人的影响,以及由此发生的改变。 六、人际关系史 描述各个时期,各种层次人际关系状况,以及对来访者的影响。其中包括:(1)幼年时期来访者与原生家庭中每个成员的关系和给自己的影响;(2)现阶段来访者与原生家庭中每个成员 的互动情况;(3)自己家庭中的各种关系状况(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等);(4)各时期的人际关系状况以及重要影响人物。 七、心理检查 包括两个方面内容 (1)观察印象:主要描述来访者是否准时(或提前),外表(魅力/缺陷),体形(胖、瘦、健壮等),衣着(整洁与否、),打扮(是否合乎身份,怪异,新潮),姿势,动作(刻版动作、无意识动作等),情绪表现(不在乎、低落、高兴),与咨询师的互动关系(配合、阻抗)和态度(平等、尊敬等),与同行的其他人的关系(冲突、顺从等) (2)心理测评结果:描述测验名称和测验结果。 八、心理诊断 1.评估来访者以下六个方面的情况: (1)社会功能,

个体心理咨询方案的实施

[模拟] 个体心理咨询方案的实施 选择 第1题: 心理咨询师在倾听与问话国不应( )。 A.倾听求助者的叙述以使之宣泄情绪 B.用开放式和封闭式谈话以澄清问题 C.采取心理咨询师习惯操作的方式进行交谈 D.用鼓励和重复技术引导其叙述和思考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心理咨询中的谈话方式应采取求助者容易接受的方式,而不应是心理咨询师习惯操作的方式。心理咨询师在倾听和问话中的正确操作步骤包括:①倾听求助者的叙述,以使其宣泄情绪;②运用开放式和封闭式谈话以澄清问题;③运用鼓励和重复技术引导求助者叙述和思考;④采取求助者容易接受的方式交谈。 第2题: 咨询中封闭式询问的运用范围不包括( )。 A.常用来收集资料并加以条理化 B.常用来获取重点缩小讨论范围 C.可用来避免会谈过分的个人化 D.可用来促进求助者作自我剖析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封闭式询问常用米收集资料并加以条理化,澄清事实,获取重点,缩小时论范围。当求助者的叙述偏离正题时,用来适当地中止其叙述,并避免会谈过分个人化。D项是开放式询问的运用范围。 第3题: 直接复述求助者的话,或仅以某些词语强化求助者叙述的内容,并鼓励其继续讲下去,这是( )。 A.倾听技术 B.热情诚恳的交谈技术 C.封闭式询问技术 D.鼓励和重复技术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倾听是心理咨询的第一步,是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的基本要求。倾听并非仅仅是用耳朵听,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听,去设身处地地感受。封闭性询问通常使用“是

不是”、“对不对”、“要不要”、“有没有”等词,而回答也是“是”、“否”式的简单答案。这种询问常用来收集资料并加以条理化,澄清事实,获取重点,缩小讨论范围。 第4题: 关于鼓励技术,描述正确的是( )。 A.心理咨询师不应选择任何一个主题进行鼓励 B.引导对方谈话朝着某一方向进一步深入 C.淡化求助者的叙述内容但鼓励其讲下去 D.一般选择对方描述的最先一个主题鼓励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鼓励即直接地重复求助者的话或仅以某些词语如“嗯”、“讲下去”、“还有吗”等,来强化求助者叙述的内容并鼓励其进一步讲下去。求助者最后一个描述的主题往往是最重要的,应作为鼓励的对象。 第5题: 如果心理咨询员过多地况“你感到很伤心,觉得受到了很大的侮辱”,这是不适当地使用了( )技术。 A.行为反应 B.评判反应 C.情绪反应 D.结论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次数过多,程度过重的情绪反应,反而对求助者形成某种不良的心理暗示,强化了他的某些不良情绪。如,“你感到很伤心,觉得受到了很大的污辱”等等,有时反而煽起或扩大了求助者的情绪,他会觉得似乎真是这样。 第6题: 把求助者言谈中的主要思想加以整理后,再讲给求助者听,这是( )。 A.认知反应技术 B.解释技术 C.内容反应技术 D.情感反应技术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内容反应,也称释义或说明,是指咨询员把求助者的主要言谈、思想,加以综合整理后,再反馈给求助者。解释即运用某一种理论来描述出求助者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原因、过程、实质等。情感反应与内容反应很接近,内容反应着重于求助者言谈内容的反馈,而情感反应则着重于求助者的情绪反馈。

个体心理辅导

用爱让孩子开出灿烂的花朵 江东坝上小学肖利飞(个体心理辅导)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当一个学生从老师那里得到热忱的爱护和关怀,得到良好的感情体验时,他才会逐步懂得如何用高尚的道德情感对待别人,才会学会如何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尊重别人,关心集体、与人为善,克己奉公,我们的社会才能真正变成和谐的社会。 时间过得真快,我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9年了,几乎是每年都当班主任。这学期领导安排我上四年级语文课兼班主任,这个班我知道这是个乱班,不好管理,养成纪律特别的差。 上课了,很远,我就听见不远处传来叽叽喳喳的叫声,不用说,是我们班的同学在讲话。我轻轻地走到教室门口,推开教室门,同学们一看见我。迅速地趴在桌子上静息,装的还真像,不过,没关系。第二天,我就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来约束他们,慢慢地纪律有了很大的改变。可班上有个叫常露丹的女孩依然我行我素,上课眼神不知道飘到哪里去了,而且不和同学玩,一个人独来独往。这时,一年级的小朋友又找我告状,说她让她的表弟(一年级学生)打冉磊(一年级学生)。听了以后我很生气,把她叫到办公室进行了严厉批评,可上课我又发现她总是低着头,不知道在想什么,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我的教育方式有错误。不可以这样简单粗暴。我反复思考,决定召开一次家长会,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以及家里的表现。原来那个叫常露丹的女孩,今年9岁,刚从一所私立学校转过来,家里只有爸爸和奶奶,是个单亲家庭,而且基础较差,她奶奶告诉我开始是她一定要转到这里来读书,但她现在不想在这里读书了。我才恍然醒悟,原来我的批评对她产生了厌学情绪,听到这里,我决定调整思路,针对这样的案例,从新制定政策。了解到常露丹是单亲家庭,家里还有奶奶,家庭比较困难,这学期刚好学校有个万向集团资助的名额,我马上找到校长,和他谈了常露丹的情况,校长听了,马上调查,最后常露丹享受了万向集团资助。 每个人都是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渴望与人沟通。帮助她感受并获取周围环境中的社会支持,感受老师和同学们的爱,激发她的闪光点,激励她的自信心。虽然没有妈妈,但是班里的老师和同学正像亲人一样关心爱护着她。学习有效的沟通技巧,学会感恩,并且让班干部帮助她,怎样和同学相处。我找了一个下午专门与她交流沟通,她听了似懂非懂,慢慢地爱上课了,在课堂上一发现她的闪光点我就抓住机会表扬她、鼓励她、帮她竖立自信心,和她交朋友,用真诚去感化他。渐渐地她喜欢上课了、喜欢上学了,并且作业也越来越认真,书写也非常工整。对我而言,心里就像吃了蜜一样,感到莫大的欣慰,也许这就是作为教师最大的安慰。 班上有个小孩的钢笔丢了,于是我就到班上去调查,所有的孩子都说是常露丹,我很生气。我把她叫到办公室,常露丹含着泪水委屈的看着我,看着她的眼神,我想,难道她有委屈,我让她在办公室坐着。我又再到班上去,把指认她得同学叫来,原来同学们都是自己猜的,根本就没有人看见,只是她们心里这样认为的,听到这里,我的心平静了,她没有让我失望。在班会课上,我让孩子们给她道歉,告诉孩子们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帮助,不能说没有事实根据的事,这样可能会对别人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孩子们听了,都低下头,我知道她们已经后悔了。下课了,其他同学都去和她玩,常露丹的脸上又露出了笑容。看着这样的情景,我又一次被我的孩子们所感动,说明她们长大了。 现在的常露丹和才来时好像换了个认识的,不仅在行为表现对自己严格要求,而且特别喜欢帮助人,下课也和同学们一起玩了。看着她的改变,我感到非常的开心。 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只要我们付出至诚之心,至善之意,就一定能把他们拉进明媚的阳光里,吸收滋养,定能开出灿烂的花朵。因为我们的世界充满爱。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长,激发他们的优势。信任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前提,尊重、赞许与鼓励是对孩子最大的信任。只有多注意观察、分析、了解他们,

小学生心理健康个体辅导案例分析报告

共青团系统心理健康辅导员考核认证管理办公室 资格认证 心理健康辅导员论文(中级) 姓名:__ 李松青___ 身份证号:342123************ 培训中心:合肥市安顿职业培训学校 考试日期: 完成时间:2014-8-16 阅卷教师:__________________ 阅卷教师:__________________ 论文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生心理健康个体辅导案例分析报告 姓名:李松青 摘要:应陈甲浩同学家长的要求,我校六年级的陈甲浩同学走进了我的视线。根据他的症状和家长的介绍,我认定他属于亲子关系问题中的逆反心理问题。于是经过科学的诊断,我制定相应的辅导目标及方案,通过一个阶段的实施,陈甲浩的叛逆心理得到了很好的调整,收到了不错的效果,最终基本上克服了叛逆的性格。 关键词:心理健康辅导逆反独生子 一、案例简介 本案例的研究对象是我校六年级的学生陈甲浩,男孩,13岁,独生子。在校表现一般,平时上课开小差,有时不完成作业,学习成绩较差。情绪偏激,经常顶撞父母和老师。 二、案例分析 1、观察和他人反映: 看上去很正常,可是询问他问题时,总表现出一种不配合的态度,有时甚至表露出敌视的神情。 据陈甲浩母亲说:陈甲浩同学在家只与母亲有极少的语言交流,与父亲基本无话可说,对父亲的态度“就像对待仇敌一样”。在家不听话,不学习,总是看电视打发时日。父母越是管得严,他越是对着干。 我从与陈甲浩母亲的几次谈话中得知,他对父亲的反感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父亲不理解也不尊重他。例如他身体不舒服,却强迫他去锻炼;成绩不好就经常当着亲友的面数落他,让他感到无地自容,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 第二、父亲的期望值太高,其望子成龙心切,给他带来巨大的压力。 第三、,父亲在生活上要求太严,也较为刻板。例如每天一定要洗头、洗澡等,让他感到有点不可理喻。 2、心理社会发展历史 主要因素:父亲太不近人情,让他无法忍受。 促使因素:父母的高期望和高要求。 附加因素:母亲则没有主见,无论什么事都对父亲言听计从,一点也不懂得为他着想。 社会文化因素:父母教子方法及学生自身成长中的个性修养存在问题。

心理健康个体辅导案例

心理健康个体辅导案例 一、个案基本情况周振新,男,今年9岁,三年级学生。个性特点:活泼好动、性格外向、乐于为集体做好事,积极主动热情,父母小学文化。 二、主要问题概述该生学习兴趣不大、平时上课时注意力不够集中总是低着头玩,老师讲课从来不听,次提醒只能看几分钟黑板,头又低下去了。不乐意做作业、作业马虎、好动贪玩、有较多不良的行为习惯。喜欢老师表扬,有时很积极,但又经常犯错误被老师批评,认错态度较好,但过后又会重犯,特别是喜欢和同学打闹。另外,在写生字时,他很容易将生字偏旁写颠倒,或者多笔划少笔划,通过家访与家长多次沟通后了解到:该生在家就很调皮,写作业时注意力不集中,最喜爱的活动是看电视。 三、评估与诊断根据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可以判断这位学生的这种行为属于心理学中的行为障碍。学生心理障碍包括躯体障碍、情感障碍和行为障碍。学生行为障碍是指在学校和家庭日常生活中,因适应不良、自我调节困难、缺乏适当的指导和帮助以及在一定的外界诱因影响下所产生的行为问题。主要包括不良习惯、多动症、依赖行为、退缩行为、攻击行为、品德行为等。 四、心理健康辅导方案及措施针对这位学生的这种不良行为,我在辅导过程中,采取了很多方法其中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与家庭密切配合,重点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采取的措施如下: 1、多一些理解沟通的谈话。抽一点儿时间,以平等的姿态,多跟他谈谈心,能知道他的心里正在想些什么,一开始他还不愿意说在我的鼓励和劝导下他还是告诉了我他家庭和他本人的一些情况。 2、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要想保证孩子在校能精力充沛地从事各项活动,必须让他得到充分的休息和睡眠。我向家长特别强调:不能让他长时间地看电视,因为看电视时,孩子处于似听非听、似看非看的状态,容易造成孩子上课也处于这种状态,建议家长培养孩子看书的习惯。 3、关爱学生,树立战胜自我的自信心。有人这样说过:“教育不是改造人,而是唤醒人,唤醒人心中沉睡的巨人。”可见像这样的孩子,要教育他,首先要肯定他是个好孩子,再指出他的错误。因为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与交流。对于这位学生的这种行为,我没有粗暴地指责训斥,而是耐心地告诉他:每个人都可能犯错,关键是要勇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家长、老师、同学的理解。当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这一不良行为,并因此受到来自家长、同学的指责而感到痛苦时,我想:此时帮助他树立战胜自我的信心是最关键的。我用信任的眼光看待他,用真诚的言语激励他,及时了解他的想法,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又常常给他讲些中外科学家刻苦研究,忘我工作,为人类文明和进步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事例,使他逐渐明白应该从小学好本领,还给他讲述有许多中外闻名的名人,在小时候的学习成绩也是不理想,但经过努力最终成为世界名人的故事,同时告诉他:人的潜力是无穷的,只要充满信心,努力奋斗,胸怀宽广,能接受他人意见的人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把注意力引到学习上,启发、诱导他走出错误的心理误区,从而形成健康向上的个性心理品质。 4、家校结合,改善教育方法。此学生是家中独生子,幼小时候家长对其十分溺爱,上学后又有望子成龙、恨铁不成钢的现象,在学校表现不好或学习成绩不理想,回家后就遭到责骂、惩罚,因此产生逆反心理,破罐子破摔。我首先让该生明白,“打是亲,骂是爱,不闻不问要变坏”,家长的教育方式会有不当之处,但家长的出发点是为了子女成材,作为子女要体谅父母的苦心。改善家庭教育环境:指导家长阅读一些教育孩子的书籍,提高自身教育水平。创造良好、民主的家庭环境,和孩子交朋友,多鼓励、表扬,少批评、责骂,合理对待孩子的需求,不挫伤他的自尊心,尊重他,信任他。抽时间带孩子到大自然去呼吸新鲜空气,为孩子安排有意义的生日庆祝会,设计各种温馨的家庭活动,利用亲情来感化他。

团体心理咨询方案与活动设计范例

团体心理辅导与咨询方案设计范例 下面选取的是台湾《团体动力与团体辅导》中“生涯探索"“自我超越”与“两性成长"三个团体的计划书,以说明连续多次团体辅导或咨询的方案的设计内容、要领及活动进行方式.因为是详细的团体计划书,其中也有很多团体活动及做法供老师们参考。 阅读以下资料,还希望老师们学习到:团体领导者在团体方案设计时,在尽可能多搜集参考资料的同时,还需要考虑的因素有:领导者自己的专业背景、所要举办的团体的性质、团体成员的特性等因素. 推荐以下资料,只是希望为初学团体辅导的老师们工作参考及学习模仿。但是,因为是台湾老师的著作,所以,请关注有些词汇国语表述与普通话的表述方式的区别. 一、“生涯探索团体"计划书 (一)团体名称:生涯探索团体 (二)领导者: (三)督导者: (四)团体性质:封闭性、结构性团体 (五)成员对象:在校大学高年级学生 (六)人数:12—16人 (七)筛选方式:自愿报名,面谈说明团体目的与参加动机后决定,如果人数太多,再以抽签筛选。 (八)团体时间:月日起,每周(18:00—20:00) (九)团体次数:八次,每次2小时 (十)团体地点:学院学生辅导中心团体辅导室 (十一)团体理念: 在科技革命、社会变迁迅速的现在,学校教育除了提供学生学习必备的谋生技能和专业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辅导学生培养“生涯"发展的理念。 生涯发展论的代表人物舒伯(Super),以差异心理与现象学的观点解释人的职业选择过程,并将发展心理学与自我概念联结.舒伯认为按照年龄,可将每个人人生阶段与职业发展分期,每个阶段各有每一阶段的发展任务。具体为五个阶段:成长、探索、建立、维持、衰退,每个阶段又各有次阶段发展内容。 生涯发展理论加入“时间”的维度,通过时间的透视,将过去、现在、未来都考虑在内,并将生命角色观念融入其中,真正扩展个体生涯辅导的空间.让学生明了自己在每一阶段中可能遭遇的困难及如何达成发展任务,并且在困境挫折时,能够明确处理自己的情绪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在团体生活中,有能力澄清自己的价值观,了解自己的优点和限制,并能结合周围各种人力和物力资源,发挥个人潜能,规划个人近程和远程的人生蓝图,以实现自我理想,经营美好的人生。 (十二)团体目标: 1.协助成员整理过去经验,了解自我的学习能力、兴趣、性向和价值观,能知己知彼表现出有效的抉择与行动。 2.使成员能够学习如何调适自己,有效运用时间,确立自己的生活方式,并计划未来的生活.

制定个体心理咨询方案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制定个体心理咨询方案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12小题.每题1.0分,共12.0分。请从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第1题 关于心理咨询三个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诊断阶段包括收集信息,做出诊断、建立咨询关系 B 咨询阶段重点在于制定实施方案 C 诊断阶段包括确立咨询目标 D 巩固阶段是咨询的总结、提高阶段 【正确答案】:B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 咨询阶段重点在于帮助求助者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变其不适应的认知、情绪或行为。 第2题 心理咨询员与求助者商定咨询方案不包括( )。 A 咨询目标 B 对咨询效果的承诺 C 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D 咨询费用 【正确答案】:B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 咨询方案应该由咨询双方共同商定。方案内容包括通过咨询期望达到的目标或结果;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利与义务;咨询的次数与时间安排;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咨询的效果及评价手段;咨询的费用;其他问题及有关说明。 第3题

咨询中选择最容易解决的问题人手的真正原因正确的是( )。 A 可弥补心理咨询师技术的不足 B 减少求助者经济上的压力 C 可使求助者感到有所收获 D 为解决所有问题打下基础 【正确答案】:C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 从最有可能成功最容易解决的问题入手,可以强化求助者的求助意识及改变的决心,咨询员可以帮助求助者解决一个不用花太多时间和精力,而结果却会使之感到有收获的问题。 第4题 关于心理咨询方案的制定,错误的说法是( )。 A 不一定签订书面的方案 B 方案实施方案由双方共同商定 C 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D 方案一旦制定就要严格遵守,不得更改 【正确答案】:D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 实施方案应该由咨询双方共同商定。虽然一两次的咨询不一定都要签订书面的方案,但一般来说也应有口头的商议和交代。如果是不多次以上的面谈,则最好有比较详细的方案,让双方心中有数。商定的心理咨询方案不是不变的,它可以随着咨询的进程而有所调整。 第5题 “你能把问题说得更明白些吗?”心理咨询员的这句问话常用于( )。 A 求助者不信任心理咨询员时 B 求助者寡言少语时 C 求助者有难言之隐时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

携手共进,心心灵相约 ——心协理事会团体凝聚力辅导方案(室内)一、指导老师、领导者和其他成员介绍: 【指导老师】: 高美才,南昌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具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实践能力,曾多次主持领导团体心理辅导。 【领导者】: 海柳娟,南昌大学教育学院应用心理061班学生,心协会长顾问 【协助人员】: 刘伟芳,应用心理072班学生,心协心研部副部长。 二、团体性质: 结构式的,异质的,训练成长,自我体验的封闭式辅导。 三、团体对象: 心协理事会成员。 四、团体规模:13人,男女比例为7:6。 五、地点:心协办公室 六、活动时间:共一次,1.5—2小时,时间10月18日晚7:00—9:00。 七、活动费用: 各种手工制作材料和印刷费用以及团辅相关道具,奖品等。 八、理论依据: 1、团体凝聚力是以团体共同活动为中介,在团体活动中,成员经过互动,彼此诉说自己心中的感受和想法,从而增进成员之间的感情和思想交流,这时,彼此发生认同,互相满足心理需要,产生亲密感和相互依赖感,加大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和团体多成员之间的吸引,在这样的团体中,成员心情愉快,精神振奋,行为,认知,情感一致,凝聚力就高。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出发,归属的需要,一个人成为一个团体的一员时就希望自己能找到归属感,希望自己在团体中能发挥自己的作用,实现自我效能感,充分实现自己的价值。 3、自我价值的实现,个体希望与团队中其他成员有人际互动,并希望投入该团队的活动中,并从团队中获得自己的价值实现,有自我满足感。 九、辅导目的: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所有成员都参与,并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之中,充分进行体验,感受,发挥自我能动性,与成员一起分享,一起成长,在团体中实现自我成长和体会团体凝聚力的重要性,并把团辅的收获运用到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之中,真正实现自我价值,并与团队其他成员更好的合作,增强团体凝聚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团队意识,发挥主人公的角色为团体目标一起进步。 十、活动内容: (一)、开场白: 领导者做自我介绍,并介绍协助者,把团体成员按男女比例分开,让大家更好的融入进集体中,希望通过这次活动,为大家营造一个平等,互相尊重,信任的小组氛围,促进团体成员的自我发展,增进组员的团体归属感和对团体的信任,以提高小组内部工作积极性,增强团体凝聚力。 时间:5分钟 (二)、热身活动:

个体心理咨询方案设计(万能版)

心理咨询个案记录格式 一、来访者基本资料 来访者姓名、性别、年龄、婚姻、职业、文化程度、籍贯、住址、联系方式等 二、咨询原因与期望 咨询预约方式:自己预约,家人或者其他人预约等,首次咨询日期。就诊原因:主要咨询问题咨询期望:希望通过咨询达到的目标 三、现病史 按照时间顺序叙述来访者当前心理问题的发生、发展过程。着重了解生活事件发生后,来访者的观念、情绪表现、行为反应,以及与环境的互动结果,并且评估来访者的社会功能和生理状况。 四、既往史 按照时间顺序叙述来访者当前心理问题发生之前的相关情况。这包括(1)既往躯体疾病史、(2)既往心理疾病史、(3)既往心理咨询历史。 五、成长史 按照个人成长过程(婴幼儿期、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就业)叙述相关生活事件,重点探讨这些生活事件对个人的影响,以及由此发生的改变。 六、人际关系史 描述各个时期,各种层次人际关系状况,以及对来访者的影响。其中包括:(1)幼年时期来访者与原生家庭中每个成员的关系和给自己的影响;(2)现阶段来访者与原生家庭中每个成员的互动情况;(3)自己家庭中的各种关系状况(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等);(4)各时期的人际关系状况以及重要影响人物。 七、心理检查 包括两个方面内容 (1)观察印象:主要描述来访者是否准时(或提前),外表(魅力/缺陷),体形(胖、瘦、健壮等),衣着(整洁与否、),打扮(是否合乎身份,怪异,新潮),姿势,动作(刻版动作、无意识动作等),情绪表现(不在乎、低落、高兴),与咨询师的互动关系(配合、阻抗)和态度(平等、尊敬等),与同行的其他人的关系(冲突、顺从等) (2)心理测评结果:描述测验名称和测验结果。

心理咨询师(三级)复习【技能部分】-2015年修订版教材

心理咨询师(三级)【技能部分】第一节初诊接待与资料的搜集、整理 第二节初步诊断 第一节建立咨询关系 第二节制定个体心理咨询方案第三节个体心理咨询方案的实施 第一节智力测验第二节人格测验 第三节心理与行为问题评估第四节应激及相关问题评估

第一节初诊接待与资料的搜集、整理 *初诊接待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第一次会面。 能否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是保证心理咨询成功的必要条件。 *初诊接待目的是:①为了搜集整理材料以进行诊断,②同时也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开始。 *初诊接待中,咨询师任务:①不在于解决求助者的困扰。②而在于提供一个让求助者释放压抑的空间。 ③帮助求助者有机会深层次地觉察自己。④陪伴求助者一起去探索求助者的问题与困扰。 一、学习目标:按心理咨询原则与求助者进行第一次接触。 二、工作程序(8个步骤): ①做好心理咨询前的准备工作;②使用礼貌的接待方式和礼貌的语言;③间接询问求助者希望得到哪方面的帮助,不可直接逼问;④询问结束后,明确表明态度;⑤向求助者说明保密原则;⑥向求助者说明心理咨询的性质;⑦向求助者说明其权利与义务;⑧与求助者进行协商,确定使用哪种咨询方式。 *咨询前准备工作:①合理配置心理咨询场所;②表现出应有的仪态;③保持正常社交距离,保持正常的咨询位置;④注意言语和非言语交流技巧的使用。 *心理咨询室条件:①能显示专业的特点;②具有保密功能;③宽敞的空间(10平方米左右);④舒适的座椅;⑤必需的设备。 *心理咨询师应有的仪态:服装整齐、坐姿端正、表情平和,保持正常社交距离。 *礼貌的接待方式和礼貌的语言:①接待时态度应当平和、诚恳;②使用礼貌语言。 ▲初诊接待时,正确的间接询问方式:①我很想知道,我在哪方面能向您提供帮助?②您希望我能帮助您解决什么问题?不能直接逼问。 *需要保密的内容:①过程中求助者暴露的内容;②心理咨询过程中与求助者的接触过程。 *保密例外:①求助者同意;②司法机关要求;③出现针对心理咨询师的伦理或法律诉讼;④法律规定的保密问题限制;⑤求助者对自身或他人造成即刻伤害或死亡威胁;⑥求助者患有危及生命的传染病。以上也应将泄密程度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一旦发现求助者有危害自身或他人的情况时,咨询师应该:①在必要时通知有关部门;②在必要时通知他的家属。 *遵守保密原则的重要性:①尊重求助者的自主性;②体现咨询师的诚信;③避免对求助者造成伤害;④使求助者获得安全感;⑤利于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对保密原则的理解正确的是:说明保密原则时,也须说明保密例外。 ▲对于保密原则的把握正确的是:求助者对于泄密有诉诸法律的权利。 *向求助者说明以下内容:①什么是心理咨询;②心理咨询如何进行;③心理咨询主要解决什么问题;④心理咨询不能解决什么问题。 *向求助者说明:①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②可能需要多次交谈;③过程会反复;④有些问题难以完美地解决。 ▲初诊接待中向求助者介绍心理咨询时不正确的是:①没有必要告知对方什么是心理咨询;②求助者不必了解心理咨询如何进行;③心理咨询按照求助者的要求解决问题。 *求助者权利:①选择咨询师;②确认执业资格;③知晓收费标准;④有权中止咨询。 *求助者义务:①如实说明;②提供真实信息;③共同商订时间表;④按时完成家庭作业;⑤不建立咨询以外关系;⑥按规定缴费(交费标准不能协商)。 三、相关知识 (一)社会交往中第一印象的重要性 (二)危机的处理 (三)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分类(由表及里的逻辑分类方法):

残疾人的心理辅导方案

残疾人的心理辅导方案 拓展部:肖金利背景:残疾人是我们社会中一个弱势团体,同时也是我们社会一个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当今竞争日益的社会中,残疾人面临的现实越来越越严峻,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注不够,很多人还存在着歧视,漠视残疾人的问题,使残疾人感到孤立无助,在生活和工作中均难以实现自己的愿望而产生自卑心理。很多人只知道同情和怜悯,却没有关注过残疾人的自尊与特点,他们的个体差异与奋斗往往被人忽视。加之自己不能够正确和乐观的看待自己身体残疾,所以往往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例如:对自己否定,不能够接纳自己,孤独感,过于敏感,悲观,自卑心理,情绪不稳定等等。每个人的问题和需要不一样的,所以在提供心理辅导的时候要针对每个人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务与关爱。坚持“他人需要什么才什么的原则”。 辅导理论指导:(1)咨询关系是心理咨询取得良好效果的一个重要因子,人本主义学派强调咨询关系的重要性,主张建立特殊的自信关系为核心的咨询框架,认为人与人之间可信任的接触和相遇是一种根本的治疗方法。建立了良好的自信关系就可以取得互相的信任,减少咨询中阻抗。所以在第一次的活动过程中主要是以人本主义为理论指导,以残疾人为中心,对他们积极关注,让他们感觉到我们对它们尊重,关爱和理解,把他们看成是和我们普通一样的人,就像我们平常交往一下和他们交往,消除他们心中顾虑。(2)当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之后再根据具体的情况,制定相应的辅导方案。可以选择的理论指导师合理情绪疗法,认知疗法,行为主义,人本主义等。 具体方案: 第一次辅导策划书 目的:在我们成员和我们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形成一个信任,温暖的团体氛围,促进相互之间的了解与接触。 对象:20个 地点:室内空地

心理咨询方案

心理咨询方案 心理健康教师:吕青 心理咨询师:何振宇 学员:____________ 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资格:1517000008202389 心理健康教育(高级)中学教师资格:20134401641001239

第一部分诊断基本信息 临床症状:学员性格过于内向,自闭倾向明显,智力未发现异常,体表体征正常。 病理发展:(家长)主诉学员年幼初始说话年龄迟缓,现自闭倾向明显,未发现有其他异常。 初诊结果:自闭可能性 处理意见:建议40min心理咨询室面谈咨询20次,心理测评4次,绘画治疗3次,沙盘治疗3次,沟通交流游戏(体验信任与欺骗)10次,室内心理(拓展)辅导5次,户外拓展辅导2次,催眠治疗20次(含前暗示)。 拟达效果:完成以上疗程后自闭倾向明显减弱,交流畅顺,社会化明显增强。 心理教师:吕青签字咨询师:何振宇签字

第二部分咨询师资格

第三部分主要理论基础 情绪ABC理论 情绪ABC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就是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 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错误信念也称为非理性信念。 如图中,A(Antecedent)指事情的前因,C(Consequence)指事情的后果,有前因必有后果,但是有同样的前因A,产生了不一样的后果C1和C2。这是因为从前因到后果之间,一定会透过一座桥梁B(Bridge),这座桥梁就是信念和我们对情境的评价与解释。又因为,同一情境之下(A),不同的人的理念以及评价与解释不同(B1和B2),所以会得到不同结果(C1和C2)。因此,事情发生的一切根源缘于我们的信念(信念是指人们对事件的想法,解释和评价等)。 情绪ABC理论的创始者埃利斯认为:正是由于我们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们产生情绪困扰。如果这些不合理的信念存在久而久之,还会引起情绪障碍呢。情绪ABC理论中:A表示诱发性事件,B表示个体针对此诱发性事件产生的一些信念,即对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释。C 表示自己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 中文名情绪ABC理论类型心理学理论创建者埃利斯A代指Antecedent)指事情的前因C代指Consequence)指事情的后果B代指信念和我们对情境的评价 目录 1 阐释 2 不合理的信念 3 特征 ? 绝对化的要求 ? 过分概括的评价 ? 糟糕至极的结果 4 情绪疗法 5 案例分析 阐释编辑 通常人们会认为诱发事件A直接导致了人的情绪和行为结果C,发生了什么事就引起了什么情绪体验。然而,你有没有发现同样一件事,对不同的人,会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同样是报考英语六级,结果两个人都没过。一个人无所谓,而另一个人却伤心欲绝。 为什么?就是诱发事件A与情绪、行为结果C之间还有个对诱发事件A的看法、解释的B在起作用。一个人可能认为:这次考试只是试一试,考不过也没关系,下次可以再来,也可能觉得这是是背水一战,不能失败。于是不同的B带来的C大相径庭。 不合理的信念编辑 一切按照心理期待发展,否则会很糟糕;一个人应该担心随时可能发生灾祸;情绪由外界控制,自己无能为力;已经定下的事是无法改变的;一个人碰到的种种问题,总应该都有一个正确、完满的答案,如果一个人无法找到它,便是不能容忍的事;对不好的人应该给予严厉的惩罚和

小学生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小学生人际交往团体心 理辅导方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小学生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1.团体名称 “打开心扉交朋友”——小学生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2.团体性质 封闭式、结构式、同质性、成长性3.团体目标 本团体希望通过“心理游戏”的形式,为组员营造一个真诚、尊重和温暖的小组氛围,引导他们思考自己的优缺点以及人际关系,通过与其他成员的沟通、探讨,使组员认识、了解自己在人际关系方面的优缺点,并勇于接纳自己的缺点。帮助组员在团体中培养一份归属感和被接纳的感觉,在体验与他人的亲密交流、彼此信任的同时,学会关心、倾听和体察他人,提高人际沟通技巧、建立互信互助关系。4.团体对象 新造镇在校小学生,需有比较强烈的的认识自我的意愿,希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能认真地对待小组活动。5.团体规模 12~16人(团体人数为偶数)6.团体时间 活动计划3次,每次2小时,在一周内完成。7.团体地点 新造镇家庭综合服务中心8.团体领导者 领导者:吴丹婷,湛江师范学院大二在校生。2013年获得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现为新造镇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社工实习生。曾在三下乡活动中带过“人际交往”团队。9.理论依据1.人际沟通理论 人际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系统交换意见、传达思想、表达感情和需要的交流过程,是人们交往的一种重要形式和前提条件。人际沟通是个体适应环境,适应社会生活,承担社会角色,形成健全个性的基本途径。人际沟通具有传递信息、心理保健、自我认识和人际协调等功能。

人际沟通为团体咨询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如何交往、怎样增强沟通效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避免或减少交往障碍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参考,也为团体领导者选择怎样的团体沟通方式,如何观察、指导团体成员的沟通,增进自我了解和他人了解,在协调的人际关系中获得成长提供了具体的方式和技巧。2.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是一种在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学习原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理论,着重阐明人是怎样在社会环境中学习的。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通常是通过对他人的行为进行观察和模仿来学习和形成一种新的行为方式,尤其是对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类行为进行观察学习。团体咨询为来访者创设了一种特殊的情境,充满理解、关爱、信任,这种环境的变化必将引起个体行为的改变。3.社会交换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是社会学家霍曼斯提出的,他受经济交易理论的启发,而强调社会互动过程中的社会行为是一种商品交换。其基本假设是,人们所付出的行为发么是为了获得报酬,要么是为了逃避惩罚;并且,人们是按照昼缩小代价而昼提高收益的方式行动的。而后,发展出代价与报酬的关系理论,提出了获得报酬与付出代价的关系,即对称的获利、对称的吃亏和双方代价与报酬的不对称。海斯(Hays,1988)对交换关系得失的研究表明,人们认为从人际关系中自己获益的方面是:陪伴、自信、情感支持、交换信息、物质或任务上的帮助、自尊及获得朋友的价值观。为对方付出的代价有:花费时间、增加责任、影响情绪、失去独立性及对其他人际关系的否定影响。4.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揭示每个人都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