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制定个体心理咨询方案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制定个体心理咨询方案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制定个体心理咨询方案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制定个体心理咨询方案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制定个体心理咨询方案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12小题.每题1.0分,共12.0分。请从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第1题

关于心理咨询三个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诊断阶段包括收集信息,做出诊断、建立咨询关系

B 咨询阶段重点在于制定实施方案

C 诊断阶段包括确立咨询目标

D 巩固阶段是咨询的总结、提高阶段

【正确答案】:B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 咨询阶段重点在于帮助求助者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变其不适应的认知、情绪或行为。

第2题

心理咨询员与求助者商定咨询方案不包括( )。

A 咨询目标

B 对咨询效果的承诺

C 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D 咨询费用

【正确答案】:B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 咨询方案应该由咨询双方共同商定。方案内容包括通过咨询期望达到的目标或结果;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利与义务;咨询的次数与时间安排;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咨询的效果及评价手段;咨询的费用;其他问题及有关说明。

第3题

咨询中选择最容易解决的问题人手的真正原因正确的是( )。

A 可弥补心理咨询师技术的不足

B 减少求助者经济上的压力

C 可使求助者感到有所收获

D 为解决所有问题打下基础

【正确答案】:C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 从最有可能成功最容易解决的问题入手,可以强化求助者的求助意识及改变的决心,咨询员可以帮助求助者解决一个不用花太多时间和精力,而结果却会使之感到有收获的问题。

第4题

关于心理咨询方案的制定,错误的说法是( )。

A 不一定签订书面的方案

B 方案实施方案由双方共同商定

C 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D 方案一旦制定就要严格遵守,不得更改

【正确答案】:D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 实施方案应该由咨询双方共同商定。虽然一两次的咨询不一定都要签订书面的方案,但一般来说也应有口头的商议和交代。如果是不多次以上的面谈,则最好有比较详细的方案,让双方心中有数。商定的心理咨询方案不是不变的,它可以随着咨询的进程而有所调整。

第5题

“你能把问题说得更明白些吗?”心理咨询员的这句问话常用于( )。

A 求助者不信任心理咨询员时

B 求助者寡言少语时

C 求助者有难言之隐时

(完整版)心理辅导活动课设计方案

心理辅导活动课设计方案 将友情进行到底 ——对话高中生异性相处 苍南中学金加团 指导师林德祥庄传快陈娜 一、活动理念 异性交往是我们在社会中进行人际交往的重要内容。青少年之间的异性交往不但可以,而且是正当的、必需的。它应是建立在纯洁友谊的基础上的,其目的是友情友爱,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对异性交往问题是非常敏感而好奇的。如何正确交往,选择什么样的异性朋友,便成为我们高中生应该学习和掌握的技能。本活动是的设计就是要让学生思考:在异性交往的过程中,每向前迈出一步我们都要慎重考虑,掌握一个“度”是很重要的。 〔活动目标〕 教师①引导学生对自己心理进行全面的自我评析②引导学生对异性交往进行探讨,鼓励学生“实说实说”。学生①全面思索人际交往的观念。②思考实现“人格魅力”的途径,注意与异性同学相处的“度”。 〔教学重点〕 ①打破困惑,喜欢异性并非“洪水猛兽”,关键是如何认识男女生交往的意义,如何把握男女生相处的“度”。 ②营造坦诚、信任的团体氛围,消除学生对自由沟通和交流的防卫心理。 〔教学难点〕①让学生敞开心扉积极发言②教师的穿插与引导。 〔辅导对象〕高一年级学生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工作纸 二、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男女生有身体接触的热身――互助敲背)引入交流和分享的主题 (二)电影片段《爱情麻辣烫-声音片段》欣赏 (以电影《爱情麻辣烫》的片断之一《声音》来引入,创设一种情境,引起大家对发生在男女生之间的那种微妙的感情的思考――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或感觉?) 学生交流讨论,分享感想。注意:教师在穿插与引导时,尽量少说话,少做点评,不下结论,以此建立信任,消除心理防卫。辅导教师要宽容对待学生发言的不积极,适时转到下个话题。(三)有人提议,为了使高中学生更加专注于学习,专门设立男子学校和女子学校,同学们认为好不好? 学生交流,讨论,引出男女生交往的意义 (四)男女生交往的意义 学生对坐沟通,小组汇总,教师可以提供参考结论,如: “异性效应” 1、有利于智力上取长补短。 2、有利于情感交流和互补。 3、有利于个性的充分发展。 4、有利于互相激励和学习。

团体心理辅导课方案模板

非诚勿扰 ——恋爱心理团体辅导 一、团体名称:非诚勿扰——恋爱心理团体辅导 二、团体性质:异质性、封闭性的成长经验型团体 三、团体规模:10名大学生组成(不包括指导者) 四、参加对象:小组成员为在校大学生,尤其是有比较强烈意愿参加本团体活动的大学生,能认真的对待小组活动,能和他人和睦相处。 五、团体活动的时间、地点、费用 时间:每周一次,共有4次,每次小时。 地点:中心团体辅导室317。 费用:活动材料费等。 六、团体目标 认识两性的心理与行为,学习与异性的沟通技巧,探索爱情的真谛。 七、理论依据 (一)群体无意识 荣格认为人的无意识有个体的和非个体(或超个体)的两个层面。前者只到达婴儿最早记忆的程度,是由冲动、愿望、模糊的知觉以及经验组成的无意识;后者则包括婴儿实际开始以前的全部时间,即包括祖先生命的残留,它的内容能在一切人的心中找到,带有普遍性,故称“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的内容是原始的,包括本能和原型。它只是一种可能,以一种不明确的记忆形式积淀在人的大脑组织结构之中,在一定条件下能被唤醒、激活。在恋爱关系中首先注重的是生殖,就是说男女所具备的生殖的条件和特征,就是说的男人味和女人味的问题,上述条件越优越的女人和男人更有吸引力,当然,这只是一个基础的条件,只有这一个条件是不够的。 荣格认为原型不是经验,它的印象是经验。原型用原始的形象来表达。荣格认为原型的人格组合中最重要的是人、阿尼玛(男性的女性形象)阿尼姆斯(女性的男性形象)、预兆和自我。在这此人格组合中,人是与人格日常功能最相关的原型,而自我原型是人格固有功能中最重要的一个。影子是潜在的最危险和最强有力的原型,代表了与自我有意识的觉知差异最大的人格部分,影子里包括着不可接受的性冲动、动物性冲动和攻击冲动。荣格认为男人倾向于把

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实施方案

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实施方案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为了深入贯彻《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2、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和实效性。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的倾向,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搞成心理学知识的传授和心理学理论的教育,也不能看成是各学科的综合和思品课的重复。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与主要内容。 1、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2、心理健康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

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3、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知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以及初步掌握心理保健知识,其重点是学会学习、人际交往、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常识。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有计划地开展活动课或专题讲座。包括心理训练、情境设计、心理知识讲座等,帮助学生掌握一般心理保健知识,以增强学生的自我心理修养,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2、个别咨询与辅导。开设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室),进行团体或个别辅导,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解心理困扰,帮助学生扫除成长中的障碍和烦恼。 3、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帮助家庭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孩子、更好地教育孩子。 4、积极开通学校和家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渠道。通过家长学校或社区活动,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调动家庭和社会的各种力量,创建符合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实施 1、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规划、组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定期研究并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遇到问题。 2、学校将有计划地逐步建立一支以班主任为骨干的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师队伍,定期开展知识讲座、案例分析、外出学习等培训活动,及总结、互相交流,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减压)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 大学生压力应对 一、团体方案名称 学习倍轻松——大学生压力应对 二、团体规模 由10人小组、6——9个小组组成。 三、参加对象 高校在校师范生 四、团体活动时间、地点 活动时间:2014年9月21-22日,每次2-3个小时,共五次。 活动地点:安静的、有活动桌椅的宽敞教室。 五、团体整体目标 为此,希望通过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营造一个真诚、理解、支持的小组氛围,使师范生们通过活动和分享,学会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调节自我,学会面对现实,及时化解冲突与矛盾,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促进心理健康,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 六、团体活动方案 单元单元目标活动流程及内容 一1、促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形成团队 2、活跃氛围,激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探索自我概念,促进对自我压力状态的 1、成员间相互按摩 2、小组建设,头脑 风暴

了解3、交流分享 二 1、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认识体验压力产 生的原因 2、交流学业压力,认识师范生学习中经常 遇到的压力 3、认识和学习应对压力的基本方法 1、我说你画 2、幸福清单 3、交流分享 三1、帮助学员舒缓压力 2、在音乐和娱乐活动中学会宣泄 3、学会用理性观念替代非理性观念 1、放松:建立安全 岛 2、分享感受 四1、通过活动,掌握自我放松的要领和技巧 2、认识压力和时间管理的关系 1、音乐冥想放松训 练 2、分享感受 五 1、结束团体,使成员充满信心的迎接明天 1、大团圆 2、分享收获,结束团体 七、团体活动具体安排 第一单元促进认识建立信任活动一:成员相互按摩 一、活动目的 1、促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形成团队; 2、活跃氛围,激发成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活动时间: 大约30分钟。

个体心理辅导案例2

没人喜欢我,不去上学了 ——个体心理辅导案例 辅导老师:柴青春 【案例】 晓梅以出色的成绩转入五(2)班,可上学没几天,晓梅突然对妈妈说,她不想上学了。妈妈一下子慌了神,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怎么问,女儿也不说原因,她只说不想去了。 妈妈担心女儿在学校遇到了什么不开心的事,或者遭受了伤害,于是赶紧给女儿的班主任老师打电话,想了解一些具体的情况。老师说一切都挺好的,晓梅在班级里没有和任何人发生冲突,老师也没有批评她。 后来妈妈才知道,晓梅是因为学校”没有人喜欢我”才不愿意上学。晓梅是一个内向的孩子,不愿与人交往。 在她的记忆中很少与人主动打招呼,在同学中关系比较好的也只有那么一两个。来到新的学校,一切对晓梅来说都是那么陌生。 她没有伙伴,感到自己被冷落,认为是自己不被别人喜欢,心里非常难过。晓梅说似乎自己不是这个班集体的人,无人理会。 当我给晓梅作”我是什么样的人”自我评价的测试时,晓梅只写出了三条自己的优点,其余都是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从中可以看出她的自我评价很低,缺少内在的自我价值感,晓梅也不喜欢自己。 通过沟通,我了解到晓梅的爸爸不喜欢女孩,一直想要一个儿子。所以爸爸从小到大很少欣赏、鼓励、赞美她。爸爸重男轻女的偏见,

造成了女儿的自卑和痛苦。 晓梅从农村小学刚转入五(2)班,考到这里来的都是尖子生,晓梅的成绩在现在的班里虽然很靠前,但同学们的分数差距很小,所以晓梅的压力很大。她认为自己不能落后,分数和名次是唯一能证明自己价值的东西。 就在这个时候,英话老师又找她单独谈话,要她必须在班里保持前5名。老师的良好期望,没想到认她产生了强烈的紧张和恐惧,她担心自己做不到,唯一保护自己的办法就是逃避。所以,她就不想上学了。 我的指导建议是: 1.要让父亲表达出自己对女儿的爱,多发现女儿身上的优点,多赞美和鼓励女儿,孩子对自己的认识,往往是通过父母或老师的评价来确定的。 2.通过认知醒悟和叙事技术提升晓梅的内在价值感,增强自信。还要培养晓梅的人际交往和沟通的技巧,使她学会表达自己,接纳同学,融入集体。

制定个体心理咨询方案

1.收集资料应围绕七个问题进行: Who、what、when、where、why、which、how 2.希波克拉底说过,了解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病比了解一个人生了什么样的病更 重要。 3.尽可能了解求助者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健康状况。了解求助者的认知特 点、行为模式、情绪变化等;了解求助者的基本性格特征,是内向还是外向、是乐观还是消极、是平和还是易怒、是进去还是退缩、是自制还是冲动等。 4.采取不同的会谈方式:年龄特征、性格特征、问题特征、文化特征 问题特征:受委屈、受压抑的人,要尽可能让他们宣泄; 因为自卑而求助的,交谈时要多给予鼓励 对处于危机状态的人,态度要沉着,语言要肯定,方法要果断 5.深入了解求助者: 1.明确求助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有些求助者会直接告诉咨询师自己的问题所在,希望得到什么样的帮助 有些求助者因为种种原因,或沉默寡言,或东拉西扯,或闪烁其词 对于沉默寡言的人,咨询师可以引导“为了使咨询顺利进行,请告诉我 你希望我在哪方面向你提供帮助?”“你能告诉我,你想解决什么问题 吗?” 对于讲话缺乏中心、东拉西扯的求助者,咨询师可以这样询问“你现在 最想解决哪一方面的问题?”“你能把意思说得更明白些吗?” 对于把问题说得含糊不清的求助者,咨询师“你能把意思说得更明白些 吗?”“你刚才的意思是……?”“你是想解决夫妻之间的纠纷,还是想 离婚,或者说你自己也不知道想干什么? 通过询问,最终明确求助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2.进一步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 3.通过对求助者言行的反应,澄清求助者的真实想法。 比如“你说你的上级很不公平,对你有偏见,你感到很生气,可又敢怒 不敢言。你想离开这个单位,又怕找不到好的工作,所以很矛盾,,不知 道怎么办才好,是这样吗?” 咨询师点出求助者所遇问题的关键和现在最矛盾的心理,可以使求助者 模糊不清、杂乱无章的思路变得清晰、简洁。 4.深入探讨求助者具体和心理问题的深层原因。 咨询师透过现象看本质,辨别真假,透过表面原因看到深层原因。 咨询师重要而且非常关键的一步是找到求助者问题的核心原因。 咨询师要善于思考、判断“这是最主要的问题吗?还有没有更深层的原 因?” 心理咨询的实践证明,只有找到根源,从根源上帮助求助者,求助者的 改变才会彻底。否则,解决了一个问题,类似的问题还会表现出来。 5.求助者的问题往往不是单一的。 求助者存在人际关系障碍,但也会同事表现为情绪抑郁、暴躁、烦闷、 注意力不集中,或对生活感到厌烦、失望等。 思维、情感、行为三者互相联系,牵一发动全身,很难把三者完全割裂 开来。

心理辅导活动方案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之一: 多元排队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1.通过“多元排队”,让大家寻找一个客观、真实的自我。 2.根据自己在“多元排队”中所处的不同位置,让大家明确自己的客观地位,消除对自己的过高或过低评价。 3.善于运用多种沟通方式进行有效地沟通。 (这个游戏属于环境适应类游戏,对一个人客观评价自己,客观评价环境,正确定位非常有好处。) 二、活动时间 大约需要20分钟。 三、活动道具 无。 四、活动场地 室内、室外均可。 五、活动程序 1.全体围成一个圆圈,大家面向圆心站立。 2.主持人宣布排队开始,大家根据某一特征要求调整自己的位置。在调整过程中,不允许用语言交流。 首先请大家按个子高矮排队,高个子排在主持人左边,按顺时针方向从高到矮依次排列。 第二次请大家按出生月、日的顺序排队,1月1日出生的排在主持人

左边,按顺时针方向从月、日的小至大依次排列。 第三次请大家按体重排队,重量大的排在主持人的左边,按顺时针方向由重至轻依次排列。 每次排完后,都通过说出自己的身高、或出生月日或体重数字检查是否有人排错了队,排错者需说明理由,大家一起帮助澄清。(也可以请排队错误的人为大家表演节目。) 六、注意事项 主持人一定要强调排队中不允许用语言交流,否则会失去游戏的意义。对排错队的学生,要耐心启发其分析自己排错队的主观原因,而不是简单的客观原因。既不要轻易放过,也不要让其感觉出丑。 主持人要敏锐地抓住“多元排队”中典型的案例进行剖析,如过矮、过胖、过大、过瘦、过高的及错位严重的等情况。 七、活动点评 这是一个每个人都可以轻松参与的活动,不需要与人合作,也没有竞争的压力,只要你了解自己,又能与他人作简单的交流。“多元排队”从身高到体重,再到出生月、日,是由浅入深地逐步递进。因为面对一个陌生的群体,想要找到自己的恰当位置,可通过观察、询问、交流等方式,游戏规定不允许用语言交流,给你设置了障碍,但努力一下完全是可以突破的,这决定于你的交往态度与技巧。有的人很快找到了自己的准确位置,因为他知己知彼;也有的人一次次地站错了位置,被请出了队列,因为他总是以“想当然”、“凭感觉”、“我以为”、“大概吧”来做主观判断。游戏告诉我们,要找到自己的位置,

个体心理辅导案例

学习、交往障碍个体心理辅导 筱筱,女,16岁,某重点中学高一学生。9岁时丧父。家中有母亲,爷爷,哥哥,以及姐姐。家里经济贫困,全家住在农村的小山区里。母亲独自一人外出打工抚养三个子女,哥哥姐姐都在外地读书。所以从她9岁开始,就要和爷爷相依为命。但爷爷并不关心她,还老说她母亲的坏话,因此,她跟爷爷感情并不好。小时候,父母亲在她做错事的时候,总是会说:“你怎么那么笨呀?一点都不够姐姐聪明。”而且,父母很少鼓励她去做某些事情。为此,她总是很自卑,认为自己愚蠢、笨拙。性格比较内向,孤独寂寞。中考考上市里面最好的高中,从此接触到大城市。高一才刚刚开始,她就觉得跟班里的人说不上话,在老师同学面前感到紧张、脸红、手心冒汗。她很害羞还自卑,觉得自己是农村的孩子,穿戴样样比不上人家。害怕自己跟别人讲话而遭到拒绝。上课也不敢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她独来独往,经常闷闷不乐,焦虑。现在已经不太愿意与人交往。学习成绩也逐渐下降。初中时成绩优秀,而现在在班上只能排倒数,感到很失落,很失败,无论怎么努力,成绩还是无法提高。因此,她寻求了我的帮助。 一、基本情况 姓名:筱筱 性别:女 年龄:16岁 家庭情况 成员结构:母亲、哥哥、姐姐、爷爷 性格特征:自卑、内向、害羞、胆怯。 人际关系:朋友并不多,自卑,害怕与人交往 亲子关系:母亲常年外在打工,所以对她的关心有限 教育方式:小时候,父母老说她笨。并没有多大的鼓励 文化水平:高中在读 社会适应情况 学习适应:成绩下降,担心自己考不上大学 生活适应:觉得生活没趣,整天闷闷不乐 人际适应:朋友少,不知道怎样与人交往,害怕与同学交往(交往焦虑,缺乏基本信任感) 二、存在的心理问题及症状 认知:认为自己很失败,性格软弱。觉得自己是农村的孩子,在城市孩子面前样样比不上人家。但是却非常想改变现在的情况。希望多交点朋友。 情感:总感觉孤独,寂寞,焦虑。害怕考不上大学,厌恶自己。 行为表现:不与人交往,与人说话紧张结巴,手心冒汗。尤其与男生、老师。人格发展问题:自卑情结。缺乏自我同一性,缺乏信任感和安全感,缺少爱与被爱的需要。 三、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年幼时,父母亲对她经常否定,认为她笨拙,总比不上姐姐(强化)。而且也很少鼓励她去做某些事情。所以,这些童年期的打击,让她逐渐认为自己比不上别人,害怕与人交往。 缺少家庭温暖,由于父亲早逝(恋父情结没有解决),母亲外出打工,哥哥姐姐又在外地读书。所以家人一年只能团聚一次。而与爷爷关系又冷淡。 认知的不正确。失败时候,习惯把原因归结于自己笨。(认知偏差)

个体心理咨询方案设计(万能版)

心理咨询个案记录格式 —、来访者基本资料 来访者姓名、性别、年龄、婚姻、职业、文化程度、籍贯、住址、联系方式等 二、咨询原因与期望 咨询预约方式:自己预约,家人或者其他人预约等,首次咨询日期。就诊原因:主要咨询问题咨询期望:希望通过咨询达到的目标 三、现病史 按照时间顺序叙述来访者当前心理问题的发生、发展过程。着重了解生活事件发生后,来访者的观念、情绪表现、行为反应,以及与环境的互动结果,并且评估来访者的社会功能和生理状况。 四、既往史 按照时间顺序叙述来访者当前心理问题发生之前的相关情况。这包括(1)既往躯体疾病史、(2)既往心理疾病史、(3)既往心理咨询历史。 五、成长史 按照个人成长过程(婴幼儿期、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就业)叙述相关生活事件,重点探讨这些生活事件对个人的影响,以及由此发生的改变。 六、人际关系史 描述各个时期,各种层次人际关系状况,以及对来访者的影响。其中包括:(1)幼年时期来访者与原生家庭中每个成员的关系和给自己的影响;(2)现阶段来访者与原生家庭中每个成员 的互动情况;(3)自己家庭中的各种关系状况(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等);(4)各时期的人际关系状况以及重要影响人物。 七、心理检查 包括两个方面内容 (1)观察印象:主要描述来访者是否准时(或提前),外表(魅力/缺陷),体形(胖、瘦、健壮等),衣着(整洁与否、),打扮(是否合乎身份,怪异,新潮),姿势,动作(刻版动作、无意识动作等),情绪表现(不在乎、低落、高兴),与咨询师的互动关系(配合、阻抗)和态度(平等、尊敬等),与同行的其他人的关系(冲突、顺从等) (2)心理测评结果:描述测验名称和测验结果。 八、心理诊断 1.评估来访者以下六个方面的情况: (1)社会功能,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减压.doc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 教师职业压力应对 一、团体方案名称 工作倍轻松——教师职业压力应对 二、团体规模 由10人小组、6——9个小组组成。 三、参加对象 中小学、幼儿园心理辅导专兼职教师。 四、团体活动时间、地点 活动时间:2010年4月21-22日,每次2-3个小时,共五次。 活动地点:安静的、有活动桌椅的宽敞教室(中盛小学学术报告厅)。 五、团体整体目标 为此,希望通过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营造一个真诚、理解、 支持的小组氛围,使教师们通过活动和分享,学会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调节自我,学会面对现实,及时化解冲突与矛盾,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促进心理健康,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 六、团体活动方案

七、团体活动具体安排 第一单元促进认识建立信任活动一:我爱我家,相亲相爱 一、活动目的 1、促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形成团队; 2、活跃氛围,激发成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活动时间: 大约30分钟。

三、活动道具: 报纸若干张。 四、活动场地: 宽敞的室内。 五、活动顺序: 1、参与者先随意围成大圈,三到四人一组组成“一家人”,认识家庭成员,并记住他们; 2、主持人将报纸分散摊在场地上,请每个家庭找一张报纸表示一个“家”,“一家人”站在这个“家”上; 3、主持人说“散步”,大家即分散,打乱家庭组,绕大圈散步; 4、主持人拿掉一张报纸,在说出“回家”口令后,大家停止散步,马上找到“家人”,并占据一个“家”。新的家庭成员相互介绍和认识家庭成员。没有恢复家庭组的,或没有找到“家”的,被认为淘汰。被淘汰家庭可以家庭形式表演小节目,也可推派代表表演; 5、几次活动后,请成功家庭和无家可归家庭分别围坐在圆圈的两半,分别谈谈感受。 六、交流分享: 1、怎样才能尽快找到“家”?有经验可与大家分享吗? 2、当“无家可归”时,你有什么感觉?你与家庭成员交流过你的感受吗? 3、被淘汰后,你还会关注其他“家庭”的找“家”行动吗? 4、活动中你还观察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七、注意事项: 1、游戏的活动空间要大一些,方便找“家”的过程中跑动。 2、在交流分享环节中,主持人要多关注被淘汰“家庭”。表演环节意图是使被淘汰“家庭”在失败中重生。

班级心理辅导课设计方案

班级心理辅导课设计方案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尚不能确切地评价和认识自己的智力和性格特征,很难对自己做出一个全面而恰当的估价,而是凭借一时的感觉对自己轻下结论。这往往给他们带来各种各样的困惑,如自卑、抑郁等。几次甚至一次偶然的成功,就可以使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材而沾沾自喜;几次偶然的失利,就会使他们认为自己无能透顶而极度自卑。尤其是对于自己身体的发育,不够高或不够苗条甚至脸上的青春痘都能使他们否定自己而产生自卑的情绪。并且,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对别人的评价特别关注和敏感,尤其是来自同辈的评价,会带给他们巨大的影响。本次辅导活动主要是让学生学会通过与同伴交流、探讨来增进对自我的了解,从而能够更好地接纳自己。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学生通过得到同伴的反馈来来纠正一些对自我的错误认识。 2.学生学会更好更全面地认识自己,从而悦纳自己。 二、辅导对象: 七年级学生 三、活动时间: 两个课时 四、活动场地: 室内 五、活动人数: 50人 六、活动准备: 哈哈镜若干面,普通的镜子若干面,PPT课件。 七、活动过程: 1.照镜子让学生轮流照哈哈镜,再让他们轮流照普通的镜子,照完后老师提问:(1)同学们在哈哈镜中看见的,是怎样的一个自己?(夸张、扭曲、变形的自己还是其他)

(2)普通镜中的自己有时怎样的呢?(普通、平常、真实的自己) (3)同学们更愿意相信哪个镜中照出来的自己?(普通镜中的自己)原因是什么? 八、设计意图: 让学生明白扭曲地看待自己和真实地看待自己是不同的 九、教师讲解: 哈哈镜实际上是凹面镜和凸面镜的组合,至于什么是凹面镜和凸面镜,大家在物理上会学到,凹面镜会把镜像缩小,凸面镜会把镜像放大,从而达到失真的效果.并且,哈哈镜的成像是虚像.要么是让人变短或者变胖,要么使人变长,变大.总之呢,它不像普通镜子那样真实地反映人的面貌。因此呢,哈哈镜照出来的像可以拿来娱乐,但千万不要信以为真。 案例展示:14岁的初中生李某在家人的陪同下到医院就诊,李某一进诊室门就急急地向医院心理科主任倾诉容貌丑陋、脸部比例失调给自己带来的痛苦。李某说,他觉得自己的脸太长,而且上宽下窄,不成比例。说着,李某动手从自己的腮帮子里取出两团棉球,说:“我为了让自己的脸下半部看起来宽一点,每天都用棉球把腮帮子垫起来!”李某要求主任帮忙说服自己的父母,带自己到医院去接受整容手术。主任发现,眼前的少年虽然面部稍长,不算英俊潇洒,也是一个容貌端正的小男生,绝对称不上丑陋。 教师提问: (1)根据以上材料,请同学们判断:李某到底有没有必要整容? (2)他在用哪种镜子照自己? (3)其实李某真正的问题在哪里?(没有正确认识自己) (4)同学们有没有过拿着哈哈镜照自己所以对自己不满的时候? 十、辅导过程: 1.根据案例引出话题,为下面的活动作铺垫。找镜子,现在每位同学的左手都变成了一面双面镜(举起左手,手心面对大家),这是一面很奇怪的双面镜。当你自己照的时候,它就是哈哈镜,只有拿在别人的手中,它才能帮你照出真实的自己。因此呢,当你们用哈哈镜照完自己之后,你就要找一个搭档,通过握手来交换镜子,然后用交换来的镜子帮对方照出真实的自己。(找一个同学做示范)大家记住,照完哈哈镜之后,你们要把镜中的自己记录在纸上,握手交换时要把纸张一起交换,当你照出

个体心理咨询方案的实施

[模拟] 个体心理咨询方案的实施 选择 第1题: 心理咨询师在倾听与问话国不应( )。 A.倾听求助者的叙述以使之宣泄情绪 B.用开放式和封闭式谈话以澄清问题 C.采取心理咨询师习惯操作的方式进行交谈 D.用鼓励和重复技术引导其叙述和思考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心理咨询中的谈话方式应采取求助者容易接受的方式,而不应是心理咨询师习惯操作的方式。心理咨询师在倾听和问话中的正确操作步骤包括:①倾听求助者的叙述,以使其宣泄情绪;②运用开放式和封闭式谈话以澄清问题;③运用鼓励和重复技术引导求助者叙述和思考;④采取求助者容易接受的方式交谈。 第2题: 咨询中封闭式询问的运用范围不包括( )。 A.常用来收集资料并加以条理化 B.常用来获取重点缩小讨论范围 C.可用来避免会谈过分的个人化 D.可用来促进求助者作自我剖析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封闭式询问常用米收集资料并加以条理化,澄清事实,获取重点,缩小时论范围。当求助者的叙述偏离正题时,用来适当地中止其叙述,并避免会谈过分个人化。D项是开放式询问的运用范围。 第3题: 直接复述求助者的话,或仅以某些词语强化求助者叙述的内容,并鼓励其继续讲下去,这是( )。 A.倾听技术 B.热情诚恳的交谈技术 C.封闭式询问技术 D.鼓励和重复技术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倾听是心理咨询的第一步,是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的基本要求。倾听并非仅仅是用耳朵听,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听,去设身处地地感受。封闭性询问通常使用“是

不是”、“对不对”、“要不要”、“有没有”等词,而回答也是“是”、“否”式的简单答案。这种询问常用来收集资料并加以条理化,澄清事实,获取重点,缩小讨论范围。 第4题: 关于鼓励技术,描述正确的是( )。 A.心理咨询师不应选择任何一个主题进行鼓励 B.引导对方谈话朝着某一方向进一步深入 C.淡化求助者的叙述内容但鼓励其讲下去 D.一般选择对方描述的最先一个主题鼓励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鼓励即直接地重复求助者的话或仅以某些词语如“嗯”、“讲下去”、“还有吗”等,来强化求助者叙述的内容并鼓励其进一步讲下去。求助者最后一个描述的主题往往是最重要的,应作为鼓励的对象。 第5题: 如果心理咨询员过多地况“你感到很伤心,觉得受到了很大的侮辱”,这是不适当地使用了( )技术。 A.行为反应 B.评判反应 C.情绪反应 D.结论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次数过多,程度过重的情绪反应,反而对求助者形成某种不良的心理暗示,强化了他的某些不良情绪。如,“你感到很伤心,觉得受到了很大的污辱”等等,有时反而煽起或扩大了求助者的情绪,他会觉得似乎真是这样。 第6题: 把求助者言谈中的主要思想加以整理后,再讲给求助者听,这是( )。 A.认知反应技术 B.解释技术 C.内容反应技术 D.情感反应技术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内容反应,也称释义或说明,是指咨询员把求助者的主要言谈、思想,加以综合整理后,再反馈给求助者。解释即运用某一种理论来描述出求助者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原因、过程、实质等。情感反应与内容反应很接近,内容反应着重于求助者言谈内容的反馈,而情感反应则着重于求助者的情绪反馈。

心理辅导方案

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 二.1班王淑珍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时代的需要:21世纪的竞争,不是金钱和权利的竞争,而是心理素质的竞争,现在的小学生,如何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有所作为,不仅取决于科学文化素质及思想道德水平,更重要的是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即健全的人格。 2、素质教育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在小学生中,自杀、离家出走的事件屡屡发生,无不与学生自身的心理脆弱,敏感,抗挫折能力差等有关。因此教会学生进行自我调节,缓解紧张的学习压力、人际压力,了解孩子们的愿望、喜好,再因势利导,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 3、学生成长的需要:心理健康是学生成长的先决条件,但是拒有关专家估计,目前我国大陆有3.67亿17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中,有各类学习,情绪,行为障碍者3000多万,其中小学生心理障碍率为21.6%---32%。孩子们的娇气、自卑、孤僻、经不起挫折等,厌学、逃学、甚至自杀等现象,无不反映出孩子们的心理品质的脆弱,其中有的已经患有严重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

1、对个别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使他们不断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2、对少数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3、探寻在本校开展心理辅导的途径和方法,积累切合实际的有本校特色的心理辅导的经验。 4、通过研究个别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掌握学生心理发展的普遍规律,总结适当的心理辅导方法。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 1、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心里辅导。 2、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辅导,对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解除心理障碍。 3、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坚持预防发展重于矫治的原则。 5、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心理辅导中的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课---“减压“心理辅导活动方案

“减压“心理辅导活动方案 活动背景:压力,紧张、紧迫、重压和困难的意思。现代社会生活的压力,无时无刻不在挤压着我们。有人是因为工作有张无弛,也有人是因为学习、考试压力大,总是背负着沉重的心理压力。此外,竞争、住房、效益、社会、子女教育、老人赡养等等问题的压力是使人疲惫不堪和痛苦万分,损害着我们的健康。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明白负压是种心理病态,认识到由于负压而产生的不良后果及危险性。 2、正确认识自己负压的不良心理状态,学会减压,掌握减压的科学方法。 3、使学生懂得应该以积极、向上、热情和美好的心理状态投入生活、工作和学习。 辅导重点:使学生明白到压力无处不在。通过各种活动形式教育学生学会克服各种不良心理状态,树立远大的理想。 辅导难点:使学生掌握并运用科学的方法减压。 活动准备: 1、扮演角色,并进行游戏“人肉多米诺”和小品《轻生》的排练。 2、黑板上写“减压”两个大字,并画上一些图案。 3、一些气球。 4、录像片《杀人犯》。 5、邀请几名家长前来参加,明确活动目标。 6、实际操作“三招”的训练。 7、集体舞《青春舞曲》的排练。 活动形式:小组讨论、个人发表意见、看录像、小品表演、实际操作训练、游戏活动。 活动时间:60分钟 辅导年级:小学六年级

活动过程: 一、写出你的压力(3分钟) 师:你们有压力吗?有哪些压力?下面,以不署名的方式,请大家根据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的体会,把感受最深的负压经过写出来。 二、认识压力过大的害处 师:压力加大了会发生什么现象? 叫个别学生示范“压气球”把气球充满过量的气,使气球“爆炸”。 (一)以小品的形式,创设情境 轻生 6月7日,中国一年一度的高考开始了。但是,一位名叫吴文文的16岁女孩,因为没有按照学校要求把头发扎起来,被堵在了教室门口,不被允许参加考试。当她把头发夹好回到考场,考试已经开始,不可以进入考场。在流着泪给给母亲打完电话后,吴文文跳河自杀了。当晚,她的尸体在附近的一个湖中被发现了。 (二)查根源:以问题来引发思考 (1)文文为什么会自杀呢?(因为她错过了高考机会,认为人生前景一片灰暗,在极度的伤心、痛苦、焦虑中,对自己产生了过重的压力,才萌发了自杀念头。) (2)定义“负压”:负压是一种消极的、不健康的心理障碍。 (三)论危害 观看录像,体会危害;集体讨论,分析后果。 1、看录像 杀人犯 4月30日凌晨5时30分,延庆县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到延庆第一中学保安报案:校内发生学生扎人事件。经调查,扎人者是该校高三学生郭某(19岁),被扎张某(19岁)和徐某(19岁)也是该校高三学生,三人住同一寝室。郭某,自2002年其母亲去世后,心情十分低落,又因为学习成绩不好经常遭到父亲责骂。高考在即,他更加感觉到活动着没意思,于是想自杀。当天凌晨5时15分左右,他拿出匕首,身睡在旁边的张某胸部、后背扎了三刀,随后又向睡在张某旁

个体心理辅导

用爱让孩子开出灿烂的花朵 江东坝上小学肖利飞(个体心理辅导)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当一个学生从老师那里得到热忱的爱护和关怀,得到良好的感情体验时,他才会逐步懂得如何用高尚的道德情感对待别人,才会学会如何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尊重别人,关心集体、与人为善,克己奉公,我们的社会才能真正变成和谐的社会。 时间过得真快,我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9年了,几乎是每年都当班主任。这学期领导安排我上四年级语文课兼班主任,这个班我知道这是个乱班,不好管理,养成纪律特别的差。 上课了,很远,我就听见不远处传来叽叽喳喳的叫声,不用说,是我们班的同学在讲话。我轻轻地走到教室门口,推开教室门,同学们一看见我。迅速地趴在桌子上静息,装的还真像,不过,没关系。第二天,我就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来约束他们,慢慢地纪律有了很大的改变。可班上有个叫常露丹的女孩依然我行我素,上课眼神不知道飘到哪里去了,而且不和同学玩,一个人独来独往。这时,一年级的小朋友又找我告状,说她让她的表弟(一年级学生)打冉磊(一年级学生)。听了以后我很生气,把她叫到办公室进行了严厉批评,可上课我又发现她总是低着头,不知道在想什么,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我的教育方式有错误。不可以这样简单粗暴。我反复思考,决定召开一次家长会,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以及家里的表现。原来那个叫常露丹的女孩,今年9岁,刚从一所私立学校转过来,家里只有爸爸和奶奶,是个单亲家庭,而且基础较差,她奶奶告诉我开始是她一定要转到这里来读书,但她现在不想在这里读书了。我才恍然醒悟,原来我的批评对她产生了厌学情绪,听到这里,我决定调整思路,针对这样的案例,从新制定政策。了解到常露丹是单亲家庭,家里还有奶奶,家庭比较困难,这学期刚好学校有个万向集团资助的名额,我马上找到校长,和他谈了常露丹的情况,校长听了,马上调查,最后常露丹享受了万向集团资助。 每个人都是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渴望与人沟通。帮助她感受并获取周围环境中的社会支持,感受老师和同学们的爱,激发她的闪光点,激励她的自信心。虽然没有妈妈,但是班里的老师和同学正像亲人一样关心爱护着她。学习有效的沟通技巧,学会感恩,并且让班干部帮助她,怎样和同学相处。我找了一个下午专门与她交流沟通,她听了似懂非懂,慢慢地爱上课了,在课堂上一发现她的闪光点我就抓住机会表扬她、鼓励她、帮她竖立自信心,和她交朋友,用真诚去感化他。渐渐地她喜欢上课了、喜欢上学了,并且作业也越来越认真,书写也非常工整。对我而言,心里就像吃了蜜一样,感到莫大的欣慰,也许这就是作为教师最大的安慰。 班上有个小孩的钢笔丢了,于是我就到班上去调查,所有的孩子都说是常露丹,我很生气。我把她叫到办公室,常露丹含着泪水委屈的看着我,看着她的眼神,我想,难道她有委屈,我让她在办公室坐着。我又再到班上去,把指认她得同学叫来,原来同学们都是自己猜的,根本就没有人看见,只是她们心里这样认为的,听到这里,我的心平静了,她没有让我失望。在班会课上,我让孩子们给她道歉,告诉孩子们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帮助,不能说没有事实根据的事,这样可能会对别人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孩子们听了,都低下头,我知道她们已经后悔了。下课了,其他同学都去和她玩,常露丹的脸上又露出了笑容。看着这样的情景,我又一次被我的孩子们所感动,说明她们长大了。 现在的常露丹和才来时好像换了个认识的,不仅在行为表现对自己严格要求,而且特别喜欢帮助人,下课也和同学们一起玩了。看着她的改变,我感到非常的开心。 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只要我们付出至诚之心,至善之意,就一定能把他们拉进明媚的阳光里,吸收滋养,定能开出灿烂的花朵。因为我们的世界充满爱。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长,激发他们的优势。信任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前提,尊重、赞许与鼓励是对孩子最大的信任。只有多注意观察、分析、了解他们,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 叩开心门,读懂你 二、团体规模 8-12人,4人一组 三、活动对象 每次一个班级) 四、团体活动时间、场地 2016年4月7日14:00-15:30 五、活动整体目标 90后的学生独生子女较多,以自我为中心是这一群体的显著特点,人际交往成为他们踏入大学生活的首个必选课。学生干部是学生群体的核心骨干,是班级建设的中流砥柱。但是很多班级出现了班委不和,信任度过低,团队意识薄弱,相互不理解等问题,进而导致班级人心涣散、学生管理困难重重。在此背景下,大学生心理活动中心计划针对班级、学生会学生干部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借助团体心理游戏,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搭建学生干部之间的沟通平台,消除彼此间的心理隔阂,熔炼具有团队合作精神、业务能力强的学生干部队伍,更加高效地为学生、班级提供服务。具体目标如下: 1.促进成员自我探索能力的提升; 2.搭建沟通平台,消除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壁垒,增强信任感; 3.为参与成员心理“减压释负”,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干部队伍的凝聚力。 六、团体活动具体安排 活动一:十指连心 1.活动目的 1)体验与感悟信任与被信任的感觉,消除彼此心理防御; 2)提升成员自我探索能力; 3)培养成员的合作意识,学习组员之间的配搭; 4)增强成员间的了解,促进彼此深度交流。 2.活动时间、场地

14:10-14:30 12人大组完成团体心理辅导室 3.活动道具 眼罩每人一个、椅子每人一张、背景音乐 4.活动规则与程序 1)将椅子围成圆圈,成员围圈而坐,宣布游戏规则; 2)成员戴好眼罩,确保眼前是全黑的,所有成员起身站立,游戏开始; 3)与周围的人握手,寻找一双自己从心底愿意握住的手,期间如果自己或者对方犹豫可以放弃,继续寻找,直到双方都满意为止。期间必须保持安静不可发出任何声音,不可有除了握手意外的任何肢体交流; 4)找到合适的搭档之后,两人在助手的指引下找到合适的椅子坐下,期间不可摘下眼罩,直到所有的人找到搭档并落座。 5)游戏分享。自由分享活动中的感受,讲述原则搭档的理由,主持人做总结。 活动二:开心对对碰 1.活动目的 1)引导组员更加正确、全面地认识自我; 2)增强彼此之间的了解,提升组员人际沟通的能力; 3)让组员思考自我与他人的关系。 2.活动时间、场地 14:35-14:50 团体实训室 3.活动道具 白纸(A4纸的1/4)每人一张、签字笔若干、学员证每人一个、背景音乐 4.活动规则与程序 1)每人按照主持人的要求给自己取一昵称,把自己想象成一盘菜、一株植物、一种动物,通过文字或者画画,表示在白纸上,将画好的白纸插入学员证的一侧,要求画面朝外; 2)每人抽取一张扑克牌,按照主持人提出的要求,找到搭档。然后把自己卡片讲述给对方,寻找到双方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3)游戏分享。自由分享活动感受,引导组员思考自我与他们怎样建立关系。活动三:红色轰炸 1.活动目的

班级心理辅导课设计方案

班级心理辅导课设计方案 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尚不能确切地评价和认识自己的智力和性格特征,很难 对自己做出一个全面而恰当的估价,而是凭借一时的感觉对自己轻下结论。这往往给他们带来各种各样的困惑,如自卑、抑郁等。几次甚至一次偶然的成功,就可以使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材而沾沾自喜;几次偶然的失利,就会使他们认为自己无能透顶而极度自卑。尤其是对于自己身体的发育,不够高或不够苗条甚至脸上的青春痘都能使他们否定自己而产生自卑的情绪。并且,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对别人的评价特别关注和敏感,尤其是来自同辈的评价,会带给他们巨大的影响。本次辅导活动主要是让学生学会通过与同伴交流、探讨来增进对自我的了解,从而能够更好地接纳自己。 一、活动目的: 1. 通过活动,学生通过得到同伴的反馈来来纠正一些对自我的错误认识。 2. 学生学会更好更全面地认识自己,从而悦纳自己。 二、辅导对象: 七年级学生 三、活动时间: 两个课时 四、活动场地: 室内 五、活动人数: 50人 六、活动准备: 哈哈镜若干面,普通的镜子若干面,PPT课件。 七、活动过程: 1. 照镜子让学生轮流照哈哈镜,再让他们轮流照普通的镜子,照完后老师 提问: (1)同学们在哈哈镜中看见的,是怎样的一个自己?(夸张、扭曲、变形的

自己还是其他) (2)普通镜中的自己有时怎样的呢?(普通、平常、真实的自己) (3)同学们更愿意相信哪个镜中照出来的自己?(普通镜中的自己)原因是什么? 八、设计意图: 让学生明白扭曲地看待自己和真实地看待自己是不同的 九、教师讲解: 哈哈镜实际上是凹面镜和凸面镜的组合, 至于什么是凹面镜和凸面镜,大家 在物理上会学到,凹面镜会把镜像缩小, 凸面镜会把镜像放大,从而达到失真的效果.并且, 哈哈镜的成像是虚像.要么是让人变短或者变胖, 要么使人变长,变大. 总之呢,它不像普通镜子那样真实地反映人的面貌。因此呢,哈哈镜照出来的像 可以拿来娱乐,但千万不要信以为真。 案例展示:14 岁的初中生李某在家人的陪同下到医院就诊,李某一进诊室门就急急地向医院心理科主任倾诉容貌丑陋、脸部比例失调给自己带来的痛苦。李某说,他觉得自己的脸太长,而且上宽下窄,不成比例。说着,李某动手从自己的腮帮子里取出两团棉球,说:“我为了让自己的脸下半部看起来宽一点,每天都用棉球把腮帮子垫起来!”李某要求主任帮忙说服自己的父母,带自己到医院去接受整容手术。主任发现,眼前的少年虽然面部稍长,不算英俊潇洒,也是一个容貌端正的小男生,绝对称不上丑陋。 教师提问: (1)根据以上材料,请同学们判断:李某到底有没有必要整容? (2)他在用哪种镜子照自己? (3)其实李某真正的问题在哪里?(没有正确认识自己) (4)同学们有没有过拿着哈哈镜照自己所以对自己不满的时候? 十、辅导过程: 1. 根据案例引出话题,为下面的活动作铺垫。找镜子,现在每位同学的左手都变成了一面双面镜(举起左手,手心面对大家),这是一面很奇怪的双面镜。当你自己照的时候,它就是哈哈镜,只有拿在别人的手中,它才能帮你照出真实的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