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嘱审核及不合理用药干预记录单

医嘱审核及不合理用药干预记录单

医嘱审核及不合理用药干预记录单

XXX人民医院临床药师医嘱审核及不合理用药干预记录单住院时间:出院时间:病历号:科室及病区: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不合理医嘱的分析和干预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不合理医嘱的分析和干预 目的对住院患者静脉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2016年3月~2017年3月的1 102 593份静脉用药医嘱,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合理医嘱1579份,占总医嘱的0.14%。不合理医嘱类型主要涉及药物遴选不合理(1.58%)、溶媒选用不合理(11.21%)、溶媒量不合理(33.19%)、给药剂量不合理(16.91%)、给药途径输入错误(0.82%)、给药频次不合理(15.83%)以及药物配伍禁忌(20.46%)。结论审方药师的干预,极大程度地保证了临床用药的合理性,降低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率。 [Abstract]Objective To gather and analyze the irrational use of intravenous drugs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in order to promote the rational medication.Methods The 1 102 593 medical orders of intravenous drugs in 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 center (PIV AS)of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ochow University from March 2016 to March 2017 were collected,and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s There were 1579 irrational medication orders,accounting for 0.14%.The irrational medication orders mainly involve improper selection of drugs (1.58%),solvent type (11.21%),volume (33.19%),irrational dosage (16.91%),incorrect medication route (0.82%),interval (15.83%)and incompatible drug use (20.46%).Conclusion The intervention of the prescription-checking pharmacists greatly ensured rational clinical medication,thus reducing adverse events of drug application. [Key words]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Clinical rational prescriptions;Pharmacist intervention;Prescription checking蘇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PIV AS)负责对全院的28个病区长期医嘱以及日间门诊临时化疗医嘱进行配置,年配置量约110万袋。PIV AS的构建一方面加速了经济运作和人员的健康防护规范化保障体系的构建,另一方面促进了静脉用药安全,同时为护理部优质护理以及临床药学发展提供更大空间[1-2],而审方药师在保障用药合理性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3-4]。本研究对我院经PIV AS审核的1579份不合理医嘱进行统计、分析和总结,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案例模板,降低年度重复不合理处方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2016年3月~2017年3月的1 102 593份静脉用药医嘱,并进行回顾性分析。 1.2方法

常见不合理用药分析汇总

?载体用量错误、输注时间控制不当: ①晚期大肠癌患者:5%葡萄糖注射液 500 mL +注射用盐酸伊立替康 120 mg, 静滴。 结论:医嘱用 5%葡萄糖注射液 500 mL 作为载体,其静滴时间大有可能超过 90 min,注射用盐酸伊立替康法定药品说明书中明确指出静滴时间应在 30?90 min 。, 医师应将载体修正为 5%葡萄糖注射液 250 mL 静滴。 分析:盐酸伊立替康是半合成喜树碱的衍生物 ,其可特异性地与拓扑异构酶 I 结合 后者诱导可逆性 DNA 单链断裂,从而使DNA 双链结构解旋。盐酸伊立替康主要在 肝内被羧酸酯酶裂解转化为 72乙基210羟基喜树碱(SN238)而发挥作用,SN238主 要作用于癌细胞分裂的 S 期,伊立替康及 SN238可与拓扑异构酶 I2DNA 复合物结 合,从而阻止癌细胞断裂的 DNA 单链再连接,而SN238活性较伊立替康强 100?1 000倍。在30?90 min 内静滴伊立替康后 1 h 内,SN238达到最大浓度,从而达到最 大的抑制肿瘤细胞DNA 合成的目的。 ② 胰腺癌患者:0.9%氯化钠注射液 500 mL +注射用盐酸吉西他宾 1 g 静滴。 分析:注射用盐酸吉西他宾 t 1 /2为32?94 min,体内清除率大,需短时(30 m in)输注。 应建议医师将 0.9%氯化钠注射液修改为 100 mL 静滴为妥。 二?载体选择不当:溶媒的选择应该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的品种 ,尽量避免溶媒选择 不当,影响药物的稳定性。 ①肺癌患者:5%葡萄糖注射液 500 mL +依托泊苷注射液 0.1 g 静脉滴注。 分析:依托泊苷注射液在葡萄糖溶液中不稳定 注射液稀 常见不合理用药分析 2010-04-06 10:54:24 ,可形成细微沉淀,应该用0.9%氯化钠

我院住院不合理医嘱实例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a316114374.html, 我院住院不合理医嘱实例分析 作者:许文叹张雅兰许嫦娥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2年第05期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住院不合理医嘱情况,提出改进建议,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1~12月份住院医嘱,挑出不合理医嘱进行归纳分析。结果不合理医嘱主要 存在问题为用药无指征、存在配伍禁忌或不良相互作用、适应证不适宜等。结论加强合理用 药宣传,医生、药师协作,促进合理用药。 【关键词】住院医嘱;不合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随机抽取2011年1~12月份住院医嘱1500份,挑出不合理医嘱进行归纳、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在1500份住院医嘱中,不合理用药医嘱有132张,占8.8%,不合理医嘱主要存在问题为用药无指征、存在配伍禁忌或不良相互作用、适应证不适宜等。现对5个具体案例处方结合《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案例1,患者男,29岁。诊断:左四指皮肤裂伤。手术名称:右四指中节清创再植术。无药物过敏史。处方:克林霉素0.6 g静脉点滴,2次/d,3 d。 分析:术前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手术类型属1类切口(清洁),如预防感染使用抗菌药物应术前0.5~2 h给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有明确指示,接受清洁手术者,在术前0.5~2 h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本患者是在术后医嘱中开具抗菌药物,且术后无感染指征。抗菌素选择无指征,应选用一代或二代头孢菌素,除非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本患者并无头孢类过敏史。 案例2,患者女,8月龄。诊断:小儿肺炎。处方: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10%氯化钾2 ml+阿奇霉素90 mg+维生素B6 0.1 g静脉点滴,1次/d,3 d。 分析:维生素B6注射液为强酸性溶液(pH2.5~4.0),应避免与对酸敏感的药物同时溶解在一个容器内,包括阿奇霉素,如与其混配,将严重破坏阿奇霉素的活性,如有必要,可将维生素B6注射

PIVAS肠外营养不合理医嘱干预情况及防范措施_白凤芝

Drugs and Clinic 41 药品评价 2016年第13卷第2期静 脉用药调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 ,PIV AS)是医疗机构为 保证输液质量而对输液进行集中管理、集中配置的新模式[1],对提高输液质量、促进合理用药、减少药品浪费,加强职业防护,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具有积极作用。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全球患者有三分之一是死于不合理用药而非疾病本身[2],我国医院不合理用药情况也相当严重,主要的原因是医院临床医生的不合理用药所致,医院应加强临床用药管理,完善临床用药技术支撑体系,发挥临床药 师的药学专业知识作用,参与临床指导用药,及时干预不合理用药问题,减少不合理用药的发生。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临床药师对2013年和2014年PIVAS 肠外营养不合理医嘱资料及药学干预记录。 1.2 方法 临床药师通过审核用药医嘱、查房、会诊,深入临床一线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对临床不合理用药进行药学干预,依据药品说明书和相关资料[3-5],对不合理医嘱的药学干预记录及其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2 结果 2.1 药学干预减少了不合理用药的发生 临床药师通过对临床不合理用药进行干预,在2013年和2014年工作中,临床药师共干预2463和1297份医嘱,全部提出建议,医师接受建议2223和1287份,接受率分 基金项目:“预防黏连性肠梗阻院内制剂养阴通里颗粒剂 的开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150204061YY 作者简介:白凤芝,女,副主任护师,主要从事PIVAS管理。 电话:84995247;E-mail:baifengzhi2005@https://www.doczj.com/doc/a316114374.html, 通讯作者:王华,女,主任药师,主要从事临床药学工作。 电话:84995247;E-mail:wang_hua@https://www.doczj.com/doc/a316114374.html, 孙录,男,副主任药师,主要从事医院药学工 作。电话:84995247;E-mail:sunlugood@https://www.doczj.com/doc/a316114374.html, 收稿日期:2015-7-10 接受日期:2015-11-15 PIVAS肠外营养不合理医嘱干预情况及防范措施 白凤芝,孙录*,王华*,于倩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药品管理部,吉林长春 130033 [摘要] 目的:探讨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 AS)肠外营养医嘱的合理性及药师干预的实施效果及防范措施。方法:选取我院PIV AS2013年肠外营养医嘱47740组及2014年肠外营养医嘱59269组中药师审核的不合理医嘱作对比分析,通过有效沟通、处方点评、查房会诊、药学监测及药学经济学的研究等方法进行干预。结果:干预后不合理医嘱显著下降,由2013年的2463条(5.16%)下降到2014年的1297条(2.19%)。结论:PIV AS 肠外营养不合理医嘱干预有效、可行,干预效果明显,提高了静脉用药的安全性与合理性。[关键词]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不合理医嘱;临床药师;干预 [中图分类号] R96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2809(2016)02-0041-03  The Intervention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for the Irrational Prescription of PNT in PIV AS BAI Feng-zhi, SUN Lu *, WANG Hua *,YU Qian Department of Drug administration, China-Japan Union Hospital of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3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rationality,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harmacists intervention effect and measures to prevent of parenteral nutrition prescriptions of 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PIVAS) in our hospital. Methods: 47740 prescriptions in 2013 and 59269 prescriptions in 2014 were selected; all of the irrational prescriptions in PIV A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by pharmacists. The methods were taken to intervened prescriptions, including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prescription evaluation, consultation rounds, pharmaceutical care and pharmacy economic analysis. Results: The irrational prescriptions declined signi?cantly from 2463(5.16%) in 2013 to 1297(2.19%) in 2014 after interventions. Conclusion: The interventions of irrational prescriptions in PIV AS were effective, feasible and the effect of intervention was obvious to improve the safety and rationality of pharmacy intravenous. [Key words] 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 Irrational Prescriptions; Clinical Pharmacists; Intervention

常见不合理用药分析报告

常见不合理用药分析 2010-04-06 10:54:24 一.载体用量错误、输注时间控制不当: ①晚期大肠癌患者: 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 +注射用盐酸伊立替康120 mg, 静滴。 结论:医嘱用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作为载体,其静滴时间大有可能超过90 min,注射用盐酸伊立替康法定药品说明书中明确指出静滴时间应在30~90 min。,医师应将载体修正为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滴。 分析:盐酸伊立替康是半合成喜树碱的衍生物,其可特异性地与拓扑异构酶I结合,后者诱导可逆性DNA单链断裂,从而使DNA双链结构解旋。盐酸伊立替康主要在肝被羧酸酯酶裂解转化为72乙基210羟基喜树碱( SN238)而发挥作用,SN238主要作用于癌细胞分裂的S期,伊立替康及SN238可与拓扑异构酶I2DNA 复合物结合,从而阻止癌细胞断裂的DNA单链再连接,而SN238活性较伊立替康强100~1 000倍。在30~90 min静滴伊立替康后1 h, SN238达到最大浓度,从而达到最大的抑制肿瘤细胞DNA合成的目的。 ②胰腺癌患者: 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 +注射用盐酸吉西他宾1 g 静滴。 分析:注射用盐酸吉西他宾t1 /2为32~94 min,体清除率大,需短时(30 min)输注。应建议医师将0.9%氯化钠注射液修改为100 mL静滴为妥。 二.载体选择不当:溶媒的选择应该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的品种,尽量避免溶媒选择不当,影响药物的稳定性。 ①肺癌患者: 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 +依托泊苷注射液0.1 g 静脉滴注。 分析:依托泊苷注射液在葡萄糖溶液中不稳定,可形成细微沉淀,应该用0.9%氯化 钠注射液稀释;

4.13.3.2.A1处方审核、不合理处方干预管理质控工作总结

控工作总结及会议记录 时间:2017年1月8日 主持人: 参加人员(签名): 会议内容: 1、汇报2016年度处方审核、不合理处方干预管理质控工作开展情况; 2、查找问题,分析原因。 质控发现问题: 1、医师处方不写诊断问题明显; 2、大处方问题存在。 改进目标及措施: 1、加强审方,不合理处方干预力度,有效降低不合格处方率; 2、向医务科及时反馈意见,加强医师处方管理。 结果评价:(主要针对上年度质控问题整改落实情况) 1、药房审核处方严密性增强; 2、药房不合理处方干预方式、方法趋于合理。

控工作总结及会议记录 时间:2018年1月10日 主持人: 参加人员(签名): 会议内容: 1、汇报2016年度处方审核、不合理处方干预管理质控工作开展情况; 2、查找问题,分析原因。 质控发现问题: 1、医师处方不写诊断问题依然存在; 2、医师遴选药物合理性有待改善。 改进目标及措施: 1、增强审方人员培训力度,提高审方有效性; 2、向医务科反馈不合理处方新问题,强化医师处方合理性。 结果评价:(主要针对上年度质控问题整改落实情况) 1、医师处方不写诊断问题改善,但还有待加强监管; 2、大处方问题有所控制。

控工作总结及会议记录 时间:2019年1月8日 主持人: 参加人员(签名): 会议内容: 1、汇报2016年度处方审核、不合理处方干预管理质控工作开展情况; 2、查找问题,分析原因。 质控发现问题: 1、医师抗生素使用不合理问题明显; 2、药房不合理处方干预力度有待继续提高。 改进目标及措施: 1、向医务科反馈抗生素使用问题,建议加强医师抗生素使用培训力度; 2、加强审方、调配、不合理处方干预人员管理与培训力度。 结果评价:(主要针对上年度质控问题整改落实情况) 1、医师处方不写诊断问题基本杜绝; 2、医师培训力度增强,知识面和知识结构有所改善。

医院不合理用药分析解析

摘要 目的本论文对建德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处方药物进行分析,找出处方存在的问题,促进合理用药。方法抽取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每月各1天的门诊处方共6450张,处方样本覆盖我院门诊各科室,对处方进行分析。结果不合理处方217张,占处方总数比例为3.36%。内科处方共2863张,不合理处方有94张,占不合理处方的43.32%。从不合理处方占科室比例来看,各科室相差不大。不合理处方类型以用法不合理最为常见,为68张,占不合理处方的31.34%。结论加强对临床医师使用药物知识的培训,同临床医师一起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促进药品的合理使用。 关键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临床用药分析,用药指导

目录 毕业论文独创性声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摘要............................................................................................................................................ I 第一章研究动机与目的 (4) 1.1 合理用药的背景 (4) 1.2 合理用药的涵义 (4) 1.3 处方分析的涵义 (4) 第二章分析过程设计 (6) 2.1 抽样 (6) 2.2 统计 (6) 2.3 统计结果 (6) 2.3.1 各科室门诊处方的统计 (6) 2.3.2 不合理处方类型统计 (7) 第三章统计结果讨论 (8) 3.1不合理用药类型分析 (8) 3.1.1用法不合理 (8) 3.1.2同类药物联用 (9) 3.1.3.合并用药品种过多 (9) 3.1.4.溶剂选择不当 (9) 3.1.5.用药间隔时间不合理 (10) 3.1.6.滥用抗生素 (10) 3.1.7.特殊患者用药不当 (11) 3.1.8 剂型选择不合理 (11) 3.2不合理用药产生的原因 (11) 3.2.1 医院方面的因素 (11) 3.2.2医师方面的因素 (12) 3.2.3药师的因素 (12) 3.2.4护士的因素 (13) 3.2.5病人的因素 (13) 第四章不合理用药的对策 (11) 4.1 完善补偿机制,加强卫生法律法规建设 (11) 4.2 医院的应用对策 (11) 4.2.1 院方 (12) 4.2.2 遵守规定 (12) 4.2.3 药剂科的措施 (12) 4.2.4 建立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13) 4.3具体不合理用药现象的改进 (14) 4.3.1 注射剂 (15) 4.3.2 对抗生素的使用 (16) 4.3.3 临床 (17) 4.3.4 严格遵守制度 (17) 第五章结论 (21)

消化系统疾病的不合理医嘱与处方分析

消化系统疾病的不合理医嘱与处方分析 何子祥(广东省中山市南朗医院,广东中山528451) 摘要目的:为了纠正消化系统疾病的不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提高疗效。方法:对在业务查房和处方质量检查工作中,发现并记录的不合理用药医嘱和处方,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不合理用药的情况有:03服药间隔时间不合理,剂量过大;②同时选用同类药物;③合用后毒副作用增加;④理化配伍禁忌;⑤药理作用拮抗;⑥配伍后影响吸收、作用抵消,疗效降低;⑦用药未注意婴儿特点。结论:消化系统疾病的不合理用药不可忽视。应提高医生临床药学的理论与用药水平;三级查房要重视用药情况及药师参与查房;才能做到合理用药。 关键词消化系统疾病;不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96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一011l(2005)05—0274~02 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不合理用药情况,临床并不少见,现从临床药学角度进行分析,旨在提高认识,做到合理用药,提高疗效,避免不良反应。 1资料与方法 在业务查房和处方质量检查工作中,抽查了本院2005年1月~3月期间的住院医嘱209份;门诊处方2026张。不合理用药医嘱有14份,占6.6%;处方有57张,占2.8%。其中消化系统疾病不合理用药的医嘱有5份(占2.4%);处方26张(占1.3%)。针对这些不合理用药的情况,以临床药学为依据进行分析与讨论。 2结果与分析 2.1服药间隔时间不合理、剂量过大在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处方中,有雷尼替丁0.15tid;以及0.3bid。正确用法是0.15bid,一次口服可维持12h,无须3次给药,也不用加大剂量。剂量过大不但不能增加疗效,反而会增加不良反应,如头昏、过敏性哮喘、脱发、精神异常、泌乳、急性肾炎、肝功能损害、血小板减少等。 2.2同时应用同类药物在治疗急性胃炎的病人,同时使用甲氧氯普胺和吗丁啉,这两种药都属于多巴胺受体拮抗剂类,作用机制基本相似,两者均能刺激催乳素分泌,合用可加重不良反应。 2.3合用后毒副作用增加治疗急性胃肠炎时,西咪替丁、地西泮与庆大霉素合用,可使神经一肌肉阻滞作用加强并导致呼吸抑制或呼吸停止。1o,对药理作用了解不够。在治疗食管炎并哮喘的病人,合用 作者简介:何子祥(1953一),男,内科主任医师西咪替丁与氨茶碱,西咪替丁为肝脏微粒体酶的抑制剂,而氨茶碱的80%~90%由体内肝药酶代谢,两药合用时,西咪替丁可抑制氨茶碱的去甲基代谢,使氨茶碱的清除率降低20%~30%,半衰期延长,血药浓度升高,因此两药合用,必须注意调整氨茶碱的给药剂量,并监测其血药浓度。2]。在治疗消化性溃疡伴失眠和其他情况的病人,奥美拉唑与安定、双香豆素、苯妥英钠等合用,前者具有酶抑制作用,后三者是经肝细胞色素P450系统代谢的药物,其半衰期可因合用本药而延长。故合用时,应注意调整这些药物的剂量,以防中毒。 2.4理化配伍禁忌在治疗急性胃肠炎与慢性支气管炎并存的病人时,庆大霉素与氨茶碱伍用,前者pH4.0~6.0呈酸性,后者pH9.0左右呈碱性,两者合用属酸碱配伍禁忌,毒性会相应增加担o。治疗消化性溃疡,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等H:受体拮抗剂与威地美合用,威地美主要成分是铝碳酸镁。因为H:受体拮抗剂的化学结构与组胺相似,通过选择性阻断外源性或内源性组胺作用于胃腺体壁细胞的H:受体。而抑制胃酸分泌的铝碳酸镁的作用是中和胃酸,并在溃疡表面形成凝酸性保护膜起机械保护作用。两者联用,后者减少前者吸收20%~30%,使H,受体拮抗剂的血药浓度下降而降低疗效’3。。2.5药理作用拮抗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伴有腹痛、腹胀时,654—2与吗丁啉合用,前者有对抗乙酰胆碱的作用,从而松弛胃肠平滑肌的作用;后者增强胃动力,可选择性地促进胃肠肌层神经丛节后的乙酰胆碱的释放,从而增强胃的运动;两者合用因作用拮抗而相互抵消。还有西咪替丁与乳酶生合用,前者是抑制胃酸分泌;而后者为活乳酸菌干制剂,在肠内分解糖类而产生乳酸;一个减低酸度,一个增高酸  万方数据

不合格处方、不合理用药干预制度

不合格处方、不合理用药干预制度

不合理处方、不合理用药干预制度 为了落实《处方管理办法》,加强处方的管理,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门诊不合理处方的处理 1.通过四查十对,发现明显用药错误、配伍禁忌的不予调剂,原处方退回。电话通知处方医师更改后调剂,并进行登记。 2.属于书写规范的情况,在不影响患者用药的情况下,调剂发药。而后通知门诊部,由处方医师到调剂室更改。如未按照规定的时间修改,进行登记由药学部定期集中上报医务部处理。 3.处方评价检查出的不合理处方,集中上报医务部处理。 二.住院患者不合理用药医嘱的处理 1.检查出的不合理或不适应用药医嘱,通知主管医生整改。 2.临床药学查房发现的问题及时与医嘱医师沟通,修改。 3.医院每周行政查房检查出的问题,按照医院的相关规定处罚。三.培训提高与处罚相结合,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1.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由医务部在院周会上通报,提醒医生注意。 2.及时举行全院性的合理用药的知识培训,提高处方用药水平。 3.按照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的规定,对超常处方3次以上的医师提出警告,未改正仍连续2次超常处方的,医院取消其处方权。 附:不合理处方及不合理用药界定标准 一、门、急诊不合理处方的界定 1.处方缺项。 2.对规定必须做皮试的药物,处方医生未注明过敏试验及判定结果的。 3.一张处方超过 5 种药物的(营养补液和皮肤特殊用药除外)。 4.药品不使用通用名书写的。 5.处方涂改不签名的。 6.每张处方超过一名患者用药的。 7.药物剂量.剂型.规格.用法.用量不注明或书写不规范的。

8.病人年龄书写不规范的。 9.医生签名不与备案相一致或不签全名的。 10.药品剂量和数量不使用阿拉伯数字书写的。 11.药品剂量不使用公制单位的。 12.处方书写不清晰的。 二、门、急诊不合理用药的界定标准 1.处方用药与临床诊断不相符的。 2.药物用量或用法不正确的。 3.给同一患者使用两种以上药理机制相同的药物。 4.有潜在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 5.抗菌药物静脉给药联用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抗厌氧菌药物除外)。 6.门、急诊病人静脉给药一次处方量超过三天的。 7.门、急诊病人使用特殊管理级抗菌药物的。 8.超剂量用药的。 9.中药制剂与其他药物配制于同一瓶液体中进行输液的。 三、住院病人不合理用药的界定标准 1.无指征用药。 2.给同一患者同时使用两种以上药理机制相同的药物。 3.Ⅰ类无菌手术术后使用抗菌药物超过24h的;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超过五天的。 4.病情不需要的超疗程、超剂量用药。 5.不按药敏试验结果使用抗菌药物的。 6.感染病人体温正常、症状及体征消失、血象正常后,抗菌药物使用超过三天的。

静脉用药医嘱不合理处方干预分析

静脉用药医嘱不合理处方干预分析 目的对静脉用药医嘱不合理处方进行分析,探讨针对性干预的应用价值和可行性,进一步提升主治医师合理用药的认知和能力,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可靠。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我院静配中心静脉用药审核出的医嘱不合理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不合理用药的具体类型和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此时间段内共出现283例静脉用药不合理医嘱,主要分为六个方面,其中不恰当的溶剂选择58例(20.49%),不合理用药剂量53例(18.73%),不合理药物用法35例(12.37%),不合理药物应用频次50例(17.68%),错误或不当的药物浓度配置45例(15.90%),配伍禁忌42例(14.84%),其他8例(2.83%)。结论加强干预静脉用药医嘱不合理处方,有利于显著降低医药事故发生率,保证患者用药合理和安全。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rrational prescriptions of intravenous medication,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and feasibility of targeted intervention,and to further enhance the cognition and ability of the physician to rational use of drugs to ensure the safe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patients.Methods In our hospital in June 2015~2017 year in June,static distribution center intravenous medication review a doctor unreasonable prescription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the types and causes of irrational drug use were analyzed.Results Within this time period there were 283 cases of intravenous medication unreasonable prescriptions,mainly divided into six aspects,the inappropriate choice of solvent in 58 cases(20.49%),irrational dosage in 53 cases(18.73%),rational drug usage in 35 cases(12.37%),50 cases of irrational drug use frequency(17.68%),45 cases of configuration error or improper drug concentration(15.90%),compatibility was contraindicated in 42 cases (14.84%),and in other 8 cases (2.83%).Conclusion Strengthening the intervention of irrational prescription of intravenous medication was helpful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medical accidents and ensure the rational and safe use of drugs. Key words:Irrational doctor advice;Intravenous medication;Intervention analysis 因醫嘱不合理导致错误用药的情况在临床临床实践中非常常见,发生率较高,其不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还会增加医患间的矛盾和纠纷,对医院信誉产生直接性影响。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主要负责准确科学调配静脉注射药物,其与静脉输注质量密切相关。其主要依据用药医嘱或医师开具的处方调配静脉用药,为保证用药准确性,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由药师严格审核医嘱或医师处方[1]。调配时必须由具备专业能力的调配人员在洁净无菌的环境中进行,以实现药物充分混合调配。但在实际的静脉用药调配工作中,不合理医嘱导致的调配失误的情况经常出现,因此,相关部门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不合理医嘱的管理给予了重点关注和强调。本文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静配中心静脉用药审核出的医嘱不合理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现进行以下分析和报道。

不合理处方点评

不合理处方干预 一、医院处方点评小组会同药剂科确定的处方抽样方法抽取处方,使用《处方评价表》对处方进行点评。 住院部用药医嘱的点评以患者住院病历为依据,实施综合点评。 二、处方点评工作坚持科学、公正、务实的原则,由综合办公室完整准确地记录点评结果,并通报相关临床科室和当事人。如果有异议,由药事委员会组织专家复议。 三、处方点评分为合格处方、不合格处方和不合理处方。 不符合《处方管理办法》规定的“处方标准”的处方称为不合格处方,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处方判定为不合格处方: 1.处方的前记、正文、后记内容缺项,记录不完整或者字迹难以辨认的; 2.医师签名、签章不规范或者与签名、签章的留样不一致的; 3.药师对处方未进行适宜性审核的(包括处方后记的审核、调配、核对、发药栏目中无审核调配药师以及核对发药药师签名,或者单人值班调剂未执行双签名规定); 4.儿科处方新生儿、婴幼儿年龄未写日、月龄的; 5.西药、中成药与中药饮片未分别开具处方的; 6.未使用药品通用名称开具处方的; 7.药品剂量、单位书写不规范或不清楚的;

8.用法用量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的字句的; 9.处方修改未签名及注明修改日期,药品超剂量使用未注明原因和再次签名的; 10.开具处方未写临床诊断的; 11.单张处方超过五种药品的; 12.普通处方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超过3日用量,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适当延长用药天数未加说明的; 13.特殊管理药品未执行有关规定的; 14.医师越权开具抗菌药物处方,不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分级管理规定的; 15.其他不符合《处方管理办法》规定的处方。 不合理处方包括用药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处方为用药适宜性不当处方: 1.适应证不适宜的; 2.遴选的药品不适宜的; 3.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的; 4.用法用量不适宜的; 5.联合用药不适宜的; 6.重复给药的; 7.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的(特别是药物代谢相互作用可能导致患者不良后果的情况); 8.其它用药不适宜情况的。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处方为超常处方:

抗肿瘤药物的不合理医嘱分析及药师干预效果评价_王晓红_张文静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24卷第1期 Journal of Shanxi Medical College for Continuing Education Vol.24 No.1 2014 [作者简介]王晓红,女,主管药师,从事临床药学及静脉药物配置工作 抗肿瘤药物的不合理医嘱分析及药师干预效果评价 王晓红,张文静 (山西省肿瘤医院,山西太原030013)[摘 要]目的:分析抗肿瘤药物不合理用药情况及药师干预前后效果。方法:对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山 西省肿瘤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抗肿瘤药物静脉用药不合理医嘱进行分析,并比较药师参与临床用药前后的差异。结果:对抗肿瘤药物不合理用药进行干预对策后,不合理医嘱由原来的1.09%下降为0.69%,医嘱纠正率由63.18%提高到97.89%。结论:提高药师审方能力,运用药学知识对抗肿瘤药物不合理用药进行干预,能有效促进抗肿瘤药物更安全、有效、合理使用。 [关键词]静脉药物配置;抗肿瘤药物;不合理医嘱;临床路径[中图分类号]R97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 0126(2014)01-0043-02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 ,PIVAS )是指在符合GMP 标准、依据药物特性设计的操作环境下进行包括全静脉营养液、细胞毒性药物和抗菌药物的配置,为临床提供优质产品和药学服务的机构。PIVAS 最主要的工作是将原来分散在病区治疗室开放环境下进行配置的抗肿瘤静脉药物集中由专职的技术人员在洁净环境中进行配置,有效提高了临床输液质量,降低了职业暴露风险 [1] 。同时 通过引入药师审方机制,对抗肿瘤药物不合理医嘱进行了有效干预, 提高了医疗质量及服务水平。本研究将对山西省肿瘤医院PIVAS 的抗肿瘤药物不合理用药医嘱审核情况进行分析。1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收集山西省肿瘤医院PIVAS 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审核的抗肿瘤药物医嘱45275份及其中药师审核过程中发现的398份不合理医嘱。1.2 方法 对这段时期的抗肿瘤药物医嘱进行监测,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不合理医嘱分类汇总,进行总结分析。 将2012年6月至12月期间发现的不合理医嘱分为A 组, 2013年1月至5月期间PIVAS 药师加大了参与临床合理用药的力度,发现的不合理医嘱分为B 组。采用χ2 比较检验药师干预前后抗肿瘤药物不合理医嘱改善情况,以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PIVAS 药师对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期间审 核的抗肿瘤药物不合理医嘱可分为:溶媒选择不当、给药浓度不当及药物用量不当, 其他原因如医嘱录入错误等。不合理医嘱的分类统计见表1;A 组与B 组间不合理医嘱数和纠正数存在统计学差异,不合理医嘱的纠正率显著提高(P <0.05),见表2。 表1 静脉药物不合理医嘱分类 不合理医嘱分类份数所占比例(%) 溶媒选择不当21353.67给药浓度不当15538.98药物用量不当 164.15其他 14 3.20 表2静脉药物不合理医嘱干预前后对比分析 组别总份数不合理医嘱份数百分率(%)纠正不合理医嘱份数百分率(%)A 组217892371.0914963.18B 组23486 161 0.69 157 97.89 χ2 值 4.929 P <0.05 3分析 3.1 溶媒选择不当 在临床,许多药物需要溶媒溶解稀释后才能通过 静脉输入患者体内。如溶媒选择不当,会发生化学物 · 34·

不合理用药分析

1、青霉素钠—阿司匹林 青霉素部分由肾小球滤过,部分由肾小管上皮细胞向管腔液分泌,半衰期平均为40-45min。如果与亦由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的阿司匹林同时应用,可以发生竞争性抑制,使青霉素半衰期延长到72+36min,增加青霉素的血药浓度。 两药不宜使用,以防导致青霉素超量产生不良反应。 2、青霉素钠-细胞色素C 细胞色素C为含铁盐基性结合蛋白质,在细胞呼吸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微量的铁可以催化青霉素的分解,使其降效。 3、青霉素钾-氯霉素 氯霉素促进了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并使细菌处于静菌期,则青霉素的杀菌作用无从发挥而被降效。 氯霉素与青霉素不宜同时应用,如临床必须使用两药时,可先注射青霉素(im或iv),2-3h后再用氯霉素。 4、青霉素钾-盐酸普鲁卡因 青霉素钾用注射用水溶解,加入普鲁卡因后生成青霉素普鲁卡因的白色结晶或白色微晶粉末,析出沉淀。 5、青霉素钾-碳酸氢钠 青霉素钾(或纳盐)在水溶液PH6-6.5时最稳定,如低于5或超过8时极易分解。青霉素与碳酸氢钠在同一输液中混合后,由于PH升高,使青霉素分解而失去活性。 6、氨苄西林钠-肾上腺素注射液 混合注射液不稳定,易变色。 7、氨苄西林钠-辅酶A 氨苄西林钠与辅酶A配伍,使辅酶A含量下降,减低疗效。 8、氨苄西林钠-葡萄糖注射液 氨苄西林钠不宜与葡萄糖注射液使用,葡萄糖能催化氨苄西林钠水解。溶于生理盐水中静滴。如属必需,则应将氨苄西林钠溶解于葡萄糖注射液内立即滴用,以免置分解。 9、氨苄西林钠-维生素C 维生素C注射液中的第一种成分,都能影响氨苄西林钠的稳定性,维生素C含烯二醇,具强还原性使青霉素类分解破坏而失效,混合后30min,其含量即下降,2h下降15.4%。 临床需补充维生素C时可在氨苄西林钠静滴结束后,以维生素C加入葡萄糖注射液。 10、头孢噻啶-呋塞米 头孢菌素类药物对肾脏有毒性,其中尤以头孢噻啶为甚,可引起肾小管坏死;呋塞米也能引起肾小管上皮变性。两药合用可增加肾脏毒性,不宜同时应用。 两药应分别应用,如欲合并使用,必须定期检查肾功能。

处方不合理整改措施(共4篇)

处方不合理整改措施(共4篇) 处方不合理整改措施(共4篇) 第1篇不合理处方干预措施不合理处方干预措施 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和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处方分为合理处方和不合理处方包括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a为了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降低不合理处方率,特制定我院不合理处方干预措施如下 一.加强临床医师和药师处方管理办法的培训与考试。 二.药师加强门诊药房处方的审核,对不合理处方进行登记与拦截,并与临床医师进行沟通或将不合理处方退回。 三.临床药师加强病区医嘱的审核。 四.利用合理用药系统进行过滤电子处方与医嘱,对用药不适宜处方实施自动干预。 五.每月按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和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处方点评细则对门诊处方和住院医嘱进行点评,并定期在处方与临床用药通报公示,对考核不合格的医师,离岗培训。六.行政干预药剂科.医务科.门办每周对处方医嘱质量进行督查,将督查结果在每周例会通报,并按医院工作质量管理方案标准及考评细则讲行处罚。第2篇不合理处方点评不合理处方干预

一.医院处方点评小组会同药剂科确定的处方抽样方法抽取处方,使用处方评价表对处方进行点评。住院部用药医嘱的点评以患者住院病历为依据,实施综合点评。 二.处方点评工作坚持科学.公正.务实的原则,由综合办公室完整准确地记录点评结果,并通报相关临床科室和当事人。如果有异议,由药事委员会组织专家复议。 三.处方点评分为合格处方.不合格处方和不合理处方。 不符合处方管理办法规定的“处方标准”的处方称为不合格处方,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处方判定为不合格处方 1.处方的前记.正文.后记内容缺项,记录不完整或者字迹难以辨认的; 2.医师签名.签章不规范或者与签名.签章的留样不一致的; 3.药师对处方未进行适宜性审核的(包括处方后记的审核.调配.核对.发药栏目中无审核调配药师以及核对发药药师签名,或者单人值班调剂未执行双签名规定); 4.儿科处方新生儿.婴幼儿年龄未写日.月龄的; 5.西药.中成药与中药饮片未分别开具处方的; 6.未使用药品通用名称开具处方的; 7.药品剂量.单位书写不规范或不清楚的; 8.用法用量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的字句的; 9.处方修改未签名及注明修改日期,药品超剂量使用未注明原因和再次签名的;

常见不合理用药的分析

常见不合理用药的分析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指出,全球的病人有三分之一是死于不合理用药,而不是疾病本身。我国医院的不合理用药情况也相当严重,不合理用药占用药者的12%至32%。我国有残疾人6000万,听力残疾占三分之一,其中60%至80%为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中毒所致。 由于不合理用药,导致大量药源性疾病产生,如因输液过多、过快,引起急性肺水肿;激素使用过多,导致胃肠出血、高血糖、股骨头坏死、感染失控等;使用解热镇痛药不当,引起肠胃出血、高血压或心衰失控,有的造成终身残疾,甚至死亡。据有关部门统计,药物不良反应在住院病人中的发生率约为20%,四分之一是抗生素所致。 一常见不合理联合用药分析 临床上,医生为快速有效地治愈疾病,常常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给药方法包括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注射、静脉点滴和外用等)。这虽可快速缓解症状、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提高患者对医生及医院的满意度,但同时也相应地增加了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可能性。 (一)用药重复作用过强 案例:患者女,26岁,因发热(体温40℃)、头痛和咳嗽3天到某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肌肉注射,病毒灵片、维C银翘片和感冒通片口服。注射、服用药物约30分钟后,患者出现大汗淋漓、头晕眼花等症状,即回医院复

诊。医生诊断为解热镇痛药使用过量所致的虚脱,经输液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后症状缓解。 分析: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本身即为强效解热镇痛药,而维C银翘片含有扑热息痛,感冒通片含有双氯灭痛。三药合用作用过强,退热过快,以致患者出汗过快过多、血容量急剧下降而出现虚脱。此外,临床上常见感冒灵片加泰诺糖浆口服、头孢霉素加阿莫西林(静脉点滴、肌肉注射或口服)、红霉素加四环素(静脉点滴或口服)、清开灵口服液加抗病毒口服液、多种维生素糖丸加金施尔康等,也属于用药重复。 (二)联用不当疗效减弱 案例:患者男,45岁,因反复上腹部疼痛(空腹痛明显)3年,伴腹胀、反酸和嗳气到医院就诊。纤维胃镜检查显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首诊医生给予法莫替丁胶囊口服以制止胃酸分泌,多潘立酮片(吗丁啉片)口服以缓解腹胀,以及抗炎、护胃等治疗。用药1周后患者症状未见缓解,2周后患者到医院复诊,二诊医生嘱其调整用药时间(法莫替丁胶囊与多潘立酮片间隔2小时服用)。次日患者症状明显缓解,继续原治疗2个月后病愈。 分析:多潘立酮片为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可加快胃肠蠕动,促进胃排空,从而缓解腹胀症状。但与法莫替丁同时联用可使法莫替丁在胃肠道停留时间缩短,吸收减少,血药浓度难以达到治疗所需峰值而使疗效减弱。故此,多潘立酮(包括其他增强胃动力药,如胃复安等)与其他药物联用时,应间隔2小时左右使用,必要时可增加其他药物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