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不合格处方、不合理用药干预制度

不合格处方、不合理用药干预制度

不合格处方、不合理用药干预制度
不合格处方、不合理用药干预制度

不合格处方、不合理用药干预制度

不合理处方、不合理用药干预制度

为了落实《处方管理办法》,加强处方的管理,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门诊不合理处方的处理

1.通过四查十对,发现明显用药错误、配伍禁忌的不予调剂,原处方退回。电话通知处方医师更改后调剂,并进行登记。

2.属于书写规范的情况,在不影响患者用药的情况下,调剂发药。而后通知门诊部,由处方医师到调剂室更改。如未按照规定的时间修改,进行登记由药学部定期集中上报医务部处理。

3.处方评价检查出的不合理处方,集中上报医务部处理。

二.住院患者不合理用药医嘱的处理

1.检查出的不合理或不适应用药医嘱,通知主管医生整改。

2.临床药学查房发现的问题及时与医嘱医师沟通,修改。

3.医院每周行政查房检查出的问题,按照医院的相关规定处罚。三.培训提高与处罚相结合,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1.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由医务部在院周会上通报,提醒医生注意。 2.及时举行全院性的合理用药的知识培训,提高处方用药水平。 3.按照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的规定,对超常处方3次以上的医师提出警告,未改正仍连续2次超常处方的,医院取消其处方权。

附:不合理处方及不合理用药界定标准

一、门、急诊不合理处方的界定

1.处方缺项。

2.对规定必须做皮试的药物,处方医生未注明过敏试验及判定结果的。

3.一张处方超过 5 种药物的(营养补液和皮肤特殊用药除外)。

4.药品不使用通用名书写的。

5.处方涂改不签名的。

6.每张处方超过一名患者用药的。

7.药物剂量.剂型.规格.用法.用量不注明或书写不规范的。

8.病人年龄书写不规范的。

9.医生签名不与备案相一致或不签全名的。

10.药品剂量和数量不使用阿拉伯数字书写的。

11.药品剂量不使用公制单位的。

12.处方书写不清晰的。

二、门、急诊不合理用药的界定标准

1.处方用药与临床诊断不相符的。

2.药物用量或用法不正确的。

3.给同一患者使用两种以上药理机制相同的药物。

4.有潜在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

5.抗菌药物静脉给药联用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抗厌氧菌药物除外)。

6.门、急诊病人静脉给药一次处方量超过三天的。

7.门、急诊病人使用特殊管理级抗菌药物的。

8.超剂量用药的。

9.中药制剂与其他药物配制于同一瓶液体中进行输液的。

三、住院病人不合理用药的界定标准

1.无指征用药。

2.给同一患者同时使用两种以上药理机制相同的药物。

3.Ⅰ类无菌手术术后使用抗菌药物超过24h的;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超过五天的。

4.病情不需要的超疗程、超剂量用药。

5.不按药敏试验结果使用抗菌药物的。

6.感染病人体温正常、症状及体征消失、血象正常后,抗菌药物使用超过三天的。

7.已明确的单一的普通细菌感染,使用二联以上抗菌药物的。

8.中药制剂与其他药物配制于同一瓶液体中进行输液的。

9.有潜在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

10.医保及其他商业保险病人不按医保用药规定用药的。

济医附院兖州院区处方干预登记表(4.14.3.6)

……………………………………………………………………………………………………......

济医附院兖州院区处方干预登记表(4.14.3.6)

处方点评及临床合理用药工作总结

处方点评及临床合理用药工作总结 为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根据等级医院验收标准、《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和《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的要求,我院于2008年始对门急诊处方和归档病历医嘱进行处方点评和不合理用药分析,现将工作开展情况、取得成绩及存在问题总结如下: 在医院药物与治疗学委员会和质量管理委员会领导下成立了由医院药学部门组成处方点评工作小组和由各学科专家组成的处方点评专家组,具体工作由临床药学室开展,临床药学室药师由较丰富的临床用药经验和合理用药知识的中高级药师专职担任,由于未参加正规的临床药师培训,知识的获得主要通过查阅资料、上网学习以及平时工作的积累,点评的依据以药品说明书为准,严格按照处方点评的规范进行抽样、点评分析。临床药学室先对不合理用药处方、住院医嘱进行初选,由处方点评工作小组进行初评,并将初评结果汇总,每季在医院药物与治疗学委员会议上交由处方点评专家组进行点评,临床药学室将专家点评的结果坚持科学、公正、务实的原则汇总不合理处方,通报临床科室和当事人,并在药讯上刊登,并要求各科组织学习,并将学习情况及意见反馈临床药学室,以便杜绝类似不合理用药现象及临床药学室处方点评及不合理用药分析水平的提高,同进将处方点评结果报行风办,判定为超常处方的医院将根据管理方案进行处罚通报。 根据制定的处方点评制度结合医院实施情况,坚持科学、公正、务实的点评原则,三年来医院处方点评和不合理用药分析工作深入细致开展工作到临床药学实际工作中,以理论为基础,结合实际中遇到的不合

理用药情况,不断整改督查。处方书写规范明显提高,用药不适宜现象及超常处方明显减少,处方点评前住院医嘱中抗菌药物使用率大于90%,三联抗菌药物联用,三线抗菌药物的使用极普遍,几乎达50%,门急诊处方中普遍存在三线、三联使用情况,抗菌药物使用率大于50%,现在住院医嘱中三联、三线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小于10%,抗菌药物使用率70%左右,门急诊处方己无三联使用抗菌药物, 三线己停用。抗菌药物使用率己低于30%,其它活血药、营养支持药联用、滥用也得到了有效控制。总之点评前大于50%的药占比也降至40%左右。 基层医院由于临床药师的缺乏和自身专业水平的不足,对于临床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分析点评仍不能突破,某些常规治疗的定式,某些不合理用药现象仍不能有效改观,因此定期组织临床医务人员药学人员进行合理用药相关知识培训才能切实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意识和知识水平,才能提高处方调配人员的处方适宜性审核水平,使不合理用药现象控制在病人用药前,达到处方点评及不合理用药分析的真正目的,让药学服务的目的、病人效益最大化得到真正的体现。 二0一一年十月二十日

4.13.3.2.A1处方审核、不合理处方干预管理质控工作总结

控工作总结及会议记录 时间:2017年1月8日 主持人: 参加人员(签名): 会议内容: 1、汇报2016年度处方审核、不合理处方干预管理质控工作开展情况; 2、查找问题,分析原因。 质控发现问题: 1、医师处方不写诊断问题明显; 2、大处方问题存在。 改进目标及措施: 1、加强审方,不合理处方干预力度,有效降低不合格处方率; 2、向医务科及时反馈意见,加强医师处方管理。 结果评价:(主要针对上年度质控问题整改落实情况) 1、药房审核处方严密性增强; 2、药房不合理处方干预方式、方法趋于合理。

控工作总结及会议记录 时间:2018年1月10日 主持人: 参加人员(签名): 会议内容: 1、汇报2016年度处方审核、不合理处方干预管理质控工作开展情况; 2、查找问题,分析原因。 质控发现问题: 1、医师处方不写诊断问题依然存在; 2、医师遴选药物合理性有待改善。 改进目标及措施: 1、增强审方人员培训力度,提高审方有效性; 2、向医务科反馈不合理处方新问题,强化医师处方合理性。 结果评价:(主要针对上年度质控问题整改落实情况) 1、医师处方不写诊断问题改善,但还有待加强监管; 2、大处方问题有所控制。

控工作总结及会议记录 时间:2019年1月8日 主持人: 参加人员(签名): 会议内容: 1、汇报2016年度处方审核、不合理处方干预管理质控工作开展情况; 2、查找问题,分析原因。 质控发现问题: 1、医师抗生素使用不合理问题明显; 2、药房不合理处方干预力度有待继续提高。 改进目标及措施: 1、向医务科反馈抗生素使用问题,建议加强医师抗生素使用培训力度; 2、加强审方、调配、不合理处方干预人员管理与培训力度。 结果评价:(主要针对上年度质控问题整改落实情况) 1、医师处方不写诊断问题基本杜绝; 2、医师培训力度增强,知识面和知识结构有所改善。

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临床合理用药和处方点评自查报告

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 处方点评及临床合理用药工作自查报告 卫生厅医管处: 为贯彻落实卫生部《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的精神,规范医疗行为,降低医疗成本,提高药学服务质量,保证药品使用的安全和有效控制药品质量和价格,相关工作人员在我院领导的带领下,认真组织学习上级文件精神,在临床合理用药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本院自查结果总结如下: 一、开展处方和医嘱点评,认真做好处方点评总结。 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全院各科室的配合下,我院认真执行《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成立了我院处方点评专家组,专为处方点评工作提供专业技术咨询,同时药剂科成立处方点评工作小组,负责处方点评的具体工作,定期公布处方点评结果,通报不合理处方。处方点评工作小组每月抽查100张门诊处方和30份住院病历,对抽出的处方病历根据《处方管理办法》进行相关规定和参数指标的点评,并结合药品说明书和药典等有关书籍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统计分析,对其中存在问题的处方和病历医嘱要在全院进行通报,使各科室的医师在科室主任的带领下进行自查自纠的学习。 通过坚持不懈对每月的处方和病历进行点评、总结、通报批评等措施,我院主要存在的“临床诊断不全”、“临床诊断与用药不符”、“书写不规范”等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最近两个月的处方合格率由原来的78%提高到现在的95%。

二、药事管理制度健全,工作到位。 1、设有由院领导、医务科、院感科、药剂科和临床科室主任组成的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组成人员均具有高级技术任职资格。 2、医院药剂科现有专业技术人员23名,占本院卫技人员总数比例未达标,包括副主任药师2名,主管药师9名,药师6名,药士5名;药剂科负责人为副主任药师职称,大学本科学历。现有临床药师1名(未达标)。 3、我院执行国家有关药品管理的法律法规,建立了药剂管理相关制度。 4、医院成立了ADR领导小组,设有ADR工作小组,制定了工作制度,并做好工作记录。 5、医务科有专职人员负责参与本院药物治疗相关的行政事务管理工作。 6、严格执行山西省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管理的有关规定,按中标目录购进招标药品。本院所需药品统一由药学部门采购,严禁从非法渠道采购药品,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三、规范临床合理用药,尽量做到合理、有效、经济、适当。 1、制定了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制度、实施办法及本院《基本用药目录》。 2、制定了本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规范或实施细则》,并进行了抗菌药物临床监测,采取了干预措施。 3、认真落实用药总量监控公示,医师用药情况通报和医师合理用药评价等工作。 4、从严监管临床用药,执行设定的临床用药“红线”(科室药占比),不违规,不突破,促进临床药物的合理使用。

不合格处方、不合理用药干预制度之欧阳光明创编

不合理处方、不合理用药干预制度 欧阳光明(2021.03.07) 为了落实《处方管理办法》,加强处方的管理,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门诊不合理处方的处理 1.通过四查十对,发现明显用药错误、配伍禁忌的不予调剂,原处方退回。电话通知处方医师更改后调剂,并进行登记。 2.属于书写规范的情况,在不影响患者用药的情况下,调剂发药。而后通知门诊部,由处方医师到调剂室更改。如未按照规定的时间修改,进行登记由药学部定期集中上报医务部处理。 3.处方评价检查出的不合理处方,集中上报医务部处理。 二.住院患者不合理用药医嘱的处理 1.检查出的不合理或不适应用药医嘱,通知主管医生整改。 2.临床药学查房发现的问题及时与医嘱医师沟通,修改。 3.医院每周行政查房检查出的问题,按照医院的相关规定处罚。三.培训提高与处罚相结合,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1.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由医务部在院周会上通报,提醒医生注意。 2.及时举行全院性的合理用药的知识培训,提高处方用药水平。 3.按照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的规定,对超常处方3次以上的医师提出警告,未改正仍连续2次超常处方的,医院取消其处方权。 附:不合理处方及不合理用药界定标准 一、门、急诊不合理处方的界定 1.处方缺项。 2.对规定必须做皮试的药物,处方医生未注明过敏试验及判定结果的。 3.一张处方超过 5 种药物的(营养补液和皮肤特殊用药除外)。 4.药品不使用通用名书写的。 5.处方涂改不签名的。 6.每张处方超过一名患者用药的。 7.药物剂量.剂型.规格.用法.用量不注明或书写不规范的。

8.病人年龄书写不规范的。 9.医生签名不与备案相一致或不签全名的。 10.药品剂量和数量不使用阿拉伯数字书写的。 11.药品剂量不使用公制单位的。 12.处方书写不清晰的。 二、门、急诊不合理用药的界定标准 1.处方用药与临床诊断不相符的。 2.药物用量或用法不正确的。 3.给同一患者使用两种以上药理机制相同的药物。 4.有潜在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 5.抗菌药物静脉给药联用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抗厌氧菌药物除外)。 6.门、急诊病人静脉给药一次处方量超过三天的。 7.门、急诊病人使用特殊管理级抗菌药物的。 8.超剂量用药的。 9.中药制剂与其他药物配制于同一瓶液体中进行输液的。 三、住院病人不合理用药的界定标准 1.无指征用药。 2.给同一患者同时使用两种以上药理机制相同的药物。 3.Ⅰ类无菌手术术后使用抗菌药物超过24h的;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超过五天的。 4.病情不需要的超疗程、超剂量用药。 5.不按药敏试验结果使用抗菌药物的。 6.感染病人体温正常、症状及体征消失、血象正常后,抗菌药物使用超过三天的。 7.已明确的单一的普通细菌感染,使用二联以上抗菌药物的。

不合格处方、不合理用药干预制度

不合理处方、不合理用药干预制度 为了落实〈〈处方管理办法》,加强处方的管理,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 门诊不合理处方的处理 1 .通过四查十对,发现明显用药错误、配伍禁忌的不予调剂,原处方退回。电话通知处方医师更改后调剂,并进行登记。 2 .属于书写规范的情况,在不影响患者用药的情况下,调剂发药。而后通知门诊部,由处方医师到调剂室更改。如未按照规定的时间修改, 进行登记由药学部定期集中上报医务部处理。 3 .处方评价检查出的不合理处方,集中上报医务部处理。 二. 住院患者不合理用药医嘱的处理 1 .检查出的不合理或不适应用药医嘱,通知主管医生整改。 2 .临床药学查房发现的问题及时与医嘱医师沟通,修改。 3 .医院每周行政查房检查出的问题,按照医院的相关规定处罚。 三. 培训提高与处罚相结合,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1 .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由医务部在院周会上通报,提醒医生注意。 2 .及时举行全院性的合理用药的知识培训,提高处方用药水平。 3 .按照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的规定,对超常处方3次以上的医师提出警告,未改正仍连续2次超常处方的,医院取消其处方权。 附:不合理处方及不合理用药界定标准 一、门、急诊不合理处方的界定 1. 处方缺项。 2. 对规定必须做皮试的药物,处方医生未注明过敏试验及判定结果的。 3. 一张处方超过5种药物的(营养补液和皮肤特殊用药除外)。 4. 药品不使用通用名书写的。 5. 处方涂改不签名的。 6. 每张处方超过一名患者用药的。 7. 药物剂量.剂型.规格.用法.用量不注明或书写不规范的。 8. 病人年龄书写不规范的。

9. 医生签名不与备案相一致或不签全名的。 10. 药品剂量和数量不使用阿拉伯数字书写的。 11. 药品剂量不使用公制单位的。 12. 处方书写不清晰的。 二、门、急诊不合理用药的界定标准 1. 处方用药与临床诊断不相符的。 2. 药物用量或用法不正确的。 3. 给同一患者使用两种以上药理机制相同的药物。 4. 有潜在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 5. 抗菌药物静脉给药联用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抗厌氧菌药物除外) 6. 门、急诊病人静脉给药一次处方量超过三天的。 7. 门、急诊病人使用特殊管理级抗菌药物的。 8. 超剂量用药的。 9. 中药制剂与其他药物配制于同一瓶液体中进行输液的。 三、住院病人不合理用药的界定标准 1. 无指征用药。 2. 给同一患者同时使用两种以上药理机制相同的药物。 3. I类无菌手术术后使用抗菌药物超过24h的;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超过五天的。 4. 病情不需要的超疗程、超剂量用药。 5. 不按药敏试验结果使用抗菌药物的。 6. 感染病人体温正常、症状及体征消失、血象正常后,抗菌药物使用超过三天的。 7. 已明确的单一的普通细菌感染,使用二联以上抗菌药物的。 8. 中药制剂与其他药物配制于同一瓶液体中进行输液的。

临床不合理用药处方点评(修改版)教学提纲

(一)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 1、硝酸甘油片:口服。 不合理用药处方点评:硝酸甘油片舌下给药吸收迅速完全,生物利用度为80%,而口服因肝脏首过效应,在肝内被有机硝酸酯还原酶降解,生物利用度仅为8%。血浆蛋白结合率为60%。舌下给药2-3分钟起效,5分钟达最大效应。 2、化痰片雾化吸入: 不合理用药处方点评:化痰片(羧甲司坦片):羧甲司坦为白色结晶性粉末,在热水中略溶,在水中极微溶。(略溶:1g:30—100ml,极微溶:1g:1000~10000ml)本品溶解度太小,不可能溶于20ml雾化液中;其次片剂的不溶性辅料如MCC、淀粉、L-HPC等不溶物可沉积于肺部,随雾化液到达患者的肺部,可能造成器官损害。 3、患儿肌肉注射安定注射液: 某2岁癫痫患者,医师处方为其开具安定注射液,肌肉注射。 不合理用药处方点评:该药含有苯甲醇,可引起臀肌挛缩症。出生30天—5岁,静注为宜。禁止用于儿童肌肉注射。 4、甲钴胺注射液(弥可保)静滴: 不合理用药处方点评:甲钴胺注射液性质不稳定,见光易分解,要求现取现用,且使用过程中避光,不能采用静脉滴注的给药方法,只能肌肉注射或者静脉注射。临床曾有将其溶于25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将导致药物在输液过程中大量分解,起不到治疗作用。 5、卡孕栓舌下含服或直肠给药: 不合理用药处方点评:该药正确用法为阴道置入。不同腔道,PH环境不同,卡孕栓专门针对阴道粘膜PH环境设计,从而有效释放药物。改变给药途径,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二)联合用药不适宜: 配伍禁忌 1、多巴胺注射液+速尿注射液: 不合理用药处方点评:两药合用,利尿作用增强,但二者配伍后产生理化配伍禁忌,药液呈现黑棕色(盐酸多巴胺是一种酸性物质,分子中带有2个酚羟基,易被氧化为醌类,形成黑色聚合物,在碱性条件下更为明显。呋塞米呈碱性,与多巴胺配伍后溶液呈碱性,使多巴胺氧化成黑色聚合物)。如确需联用,分瓶滴入,或者二药之间间隔一组液体。 2、丹参酮磺酸钠+依替米星注射液: 某科室:两组液体: A组:依替米星+生理盐水250ml B组:丹参酮磺酸钠+丰海能 出现问题:在B组开始输液20ml左右后,输液管路中有橙红色结晶析出。 不合理用药处方点评:丹参酮磺酸钠药品说明书中提示该药与硫酸依替米星之间有配伍禁忌。两药不宜同瓶配制,如需联用,输液过程中应有适宜液体过渡。 相互作用 1、头孢曲松与钙剂并用: 不合理用药处方点评:国家药监局2007年2月15日发布了《关于修订头孢曲松钠说明书中警示语和注意事项的通知(急件)》,通知中要求,头孢曲松不能加入哈特曼氏及林格氏等含有钙的溶液中使用。本品与含钙剂或含钙产品合并用药有可能导致致死性结局的不良事件。 2、地高辛与钙盐注射液: 不合理用药处方点评:地高辛与抗心律失常药、钙盐注射剂、可卡因、泮库溴胺、萝芙木碱、琥珀胆碱或拟肾上腺素类药同用时,可因作用相加而导致心律失常。

临床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不合理用药处方的情况,提高药师指导医生和病人合理用药的能力方法随机抽取门诊及病房处方16780张,从中挑选出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归类分析。结果不合理用药处方498张,不合格率 2.96%。不合理用药发生频率较高的是药物配伍不合理,药物用法不合理及选药不合理等。结论我院存在定程度的不合理用药现象,主要是由临床医生的专业缺陷引起的,药师应具备药学综合性知识,加强用药指导。 随着医药科技的迅速发展,用于临床的各类药物日益增,合理地使用药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不合理用药,既影响了药物疗效又使其不良反应增加,甚至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笔者现就我院处方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目的在于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03年门诊及病房处方16780张,从中挑选出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归类、分析。 2 结果 在抽取的16780张处方中,发现不合理用药处方498张,不合格率为2.96%。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2.1 配伍的不合理 2.1.1 药理性拮抗(1)琥乙红霉素+阿莫西林、阿奇霉素+先锋Ⅵ:阿莫西林、先锋Ⅵ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它们与细菌细胞膜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结合而妨碍细菌细胞壁粘肽的合成,使之不能交联而造成细胞壁的缺损,致使细菌细胞破裂而死亡。一过程发生在细菌细胞繁殖期,是繁殖期杀菌剂。琥乙红霉素、阿奇霉素为环内酯类抗生素,主要是阻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抑制细菌的细胞分裂,它使细菌繁殖力下降,从而降低β-内酰胺类的杀菌效果。(2)多潘立酮+洛派丁胺:多潘立酮为外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直接作用于胃肠壁,增强胃蠕动,促进胃排空,而洛派丁胺作用于肠壁的阿片受体,阻止乙酰胆碱、列腺素的释放,从而抑制肠蠕动,它的抗胆碱作用会对抗吗丁啉增强胃蠕动的作用。(3)雷尼替丁+乳酶生:雷尼替丁是H 2 受体拮抗剂,抑制胃酸的作用比大剂量抗胆碱药为安全。乳酶生为活乳酸菌干燥剂,在肠内分解糖类而产生乳酸,使肠内的酸度增高,从而抑制腐败菌,防止蛋白质发酵。常用于治疗消化不良,雷尼替丁降低酸度,乳酶生增高酸度,两者作用相互拮抗。(4)雷尼替丁(或法替丁或奥美拉唑)+吗丁啉(或胃复安):雷尼替丁等主要抑制胃酸分泌,使溃疡面修复,其疗效与胃内滞留时间密切相关。而吗丁啉、胃复安均能促进胃肠蠕动,使雷尼替丁等在胃内停留时间缩短而降低生物利用度。(5)阿司匹林+卡托普利:阿司匹林能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可对抗卡托普利借助前列腺素释放而达到降压和激活血管紧张肽原酶的作用。 2.1.2 减少吸收,降低疗效(1)质子泵抑制剂+铋剂:铋剂需在胃酸的作用下才能以铋盐的形式沉积于胃粘膜,保护溃疡面并发挥抗幽门螺旋杆菌的作用。质子泵抑制剂能阻断壁细胞微泌管膜上的质子泵,使H + 排出细胞受阻。口服后迅速提高胃内pH值。两者合用,铋剂因失去酸性环境而不能发挥有效功能。(2)雷尼替丁+硫糖铝:硫糖铝需在酸性条件下与胃粘膜的蛋白质结合形成保护膜,覆盖溃疡面。雷尼替丁抑制胃酸的分泌,使胃内pH值升高,从而破坏硫糖铝分解所需的酸性环境,减弱了硫糖铝的作用。(3)吗丁啉+地高辛:吗丁啉属胃肠动力药,能促进肠蠕动,使地高辛的吸收减少,药效下降。(4)丽珠肠乐+头孢克洛干糖浆:丽珠肠乐是双歧杆菌的活菌制剂,主要利用其对宿主无害的活性菌素来拮抗外袭菌,纠正菌群失调,联合应用,丽珠肠乐的活性菌易被抗菌药物头孢克洛杀死而失效。(5)思密达+口服抗生素:思密达含天然双八面体蒙脱石微粒,能覆盖胃肠道粘膜,增强粘膜屏障,清除致病菌及毒素,扶植肠道正常菌群,减少肠道敏感性等作用。同服抗生素,可被思密达吸附随粪便排出体外,而且思密达在肠道形成保护膜,

不合格处方、不合理用药干预制度

不合理处方、不合理用药干预制度 为了落实《处方管理办法》,加强处方的管理,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门诊不合理处方的处理 1.通过四查十对,发现明显用药错误、配伍禁忌的不予调剂,原处方退回。电话通知处方医师更改后调剂,并进行登记。 2.属于书写规范的情况,在不影响患者用药的情况下,调剂发药。而后通知门诊部,由处方医师到调剂室更改。如未按照规定的时间修改,进行登记由药学部定期集中上报医务部处理。 3.处方评价检查出的不合理处方,集中上报医务部处理。 二.住院患者不合理用药医嘱的处理 1.检查出的不合理或不适应用药医嘱,通知主管医生整改。 2.临床药学查房发现的问题及时与医嘱医师沟通,修改。 3.医院每周行政查房检查出的问题,按照医院的相关规定处罚。 三.培训提高与处罚相结合,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1.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由医务部在院周会上通报,提醒医生注意。 2.及时举行全院性的合理用药的知识培训,提高处方用药水平。

3.按照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的规定,对超常处方3次以上的医师提出警告,未改正仍连续2次超常处方的,医院取消其处方权。 附:不合理处方及不合理用药界定标准 一、门、急诊不合理处方的界定 1.处方缺项。 2.对规定必须做皮试的药物,处方医生未注明过敏试验及判定结果的。 3.一张处方超过5 种药物的(营养补液和皮肤特殊用药除外)。 4.药品不使用通用名书写的。 5.处方涂改不签名的。 6.每张处方超过一名患者用药的。 7.药物剂量.剂型.规格.用法.用量不注明或书写不规范的。 8.病人年龄书写不规范的。 9.医生签名不与备案相一致或不签全名的。 10.药品剂量和数量不使用阿拉伯数字书写的。

临床不合理用药与处方点评分析小结

临床不合理用药与处方 点评分析小结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沿河县人民医院上半年临床用药情况与处方点 评分析 2016年(1-6月份)临床药学室每月随机抽查住院病历30份、门(急)诊处方100张,病历共180份,处方共600张。对我院住院医嘱、门(急)诊处方每月进行点评与用药分析。旨在加强学习交流,促进药物的合理规范使用。对临床不合理用药及时干预,纠正和杜绝临床上已发生或潜在的不合理用药现象,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下面就我院临床用药存在的问题归纳如下: 一、门诊西药房用药处方不合理情况分析 (从随机抽查的600张门诊处方中抽取不合理用药处方80张处方进行分析) 1.临床诊断模糊不清或书写不全处方35张,所占比例 % 。例如:①门诊 号:244623 诊断健康查体;②门诊号:244840 诊断:妇科检查。 2.适应症不适应或遴选药品不适宜处方26张,所占比例 % 。例如:门诊号: 344649 诊断:腹痛,处方:654-2片,西咪替丁片,双黄连颗粒。双黄连颗粒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症见发热、咳嗽、咽痛。选择药物不合理。 3.超说明书用药处方4张,所占比例5% 。例如:①门诊号:5130417,诊断:妊 娠状态,处方:益母草膏。益母草膏说明书载明禁用于怀孕妇女。属超说明书用药。②门诊号:532310,诊断:妊娠状态,处方:柏栀祛湿洗液。柏栀祛湿洗液说明书载明禁忌症:月经期、妊娠期禁用,属超说明书用药。 4.开具药品数量超相关规定处方4张,所占比例5% 。例如:门诊号:138467临 床诊断:妇科检查处方:缩宫素、利多卡因、丙泊酚、补中益气颗粒、康妇灵胶囊、左氧氟沙星胶囊。《处方管理办法》规定第二章第六条中规定:开具西药、中

临床不合理用药与处方点评分析小结

临床不合理用药与处方点 评分析小结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JIEK MA on December 15th, 2012.

沿河县人民医院上半年临床用药情况与处方点 评分析 2016年(1-6月份)临床药学室每月随机抽查住院病历30份、门(急)诊处方100张,病历共180份,处方共600张。对我院住院医嘱、门(急)诊处方每月进行点评与用药分析。旨在加强学习交流,促进药物的合理规范使用。对临床不合理用药及时干预,纠正和杜绝临床上已发生或潜在的不合理用药现象,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下面就我院临床用药存在的问题归纳如下: 一、门诊西药房用药处方不合理情况分析 (从随机抽查的600张门诊处方中抽取不合理用药处方80张处方进行分析) 1.临床诊断模糊不清或书写不全处方35张,所占比例 % 。例如:①门诊 号:244623 诊断健康查体;②门诊号:244840 诊断:妇科检查。 2.适应症不适应或遴选药品不适宜处方26张,所占比例 % 。例如:门诊号: 344649 诊断:腹痛,处方:654-2片,西咪替丁片,双黄连颗粒。双黄连颗粒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症见发热、咳嗽、咽痛。选择药物不合理。 3.超说明书用药处方4张,所占比例5% 。例如:①门诊号:5130417,诊断:妊 娠状态,处方:益母草膏。益母草膏说明书载明禁用于怀孕妇女。属超说明书用药。②门诊号:532310,诊断:妊娠状态,处方:柏栀祛湿洗液。柏栀祛湿洗液说明书载明禁忌症:月经期、妊娠期禁用,属超说明书用药。 4.开具药品数量超相关规定处方4张,所占比例5% 。例如:门诊号:138467临 床诊断:妇科检查处方:缩宫素、利多卡因、丙泊酚、补中益气颗粒、康妇灵胶囊、左氧氟沙星胶囊。《处方管理办法》规定第二章第六条中规定:开具西药、中

处方不合理整改措施(共4篇)

处方不合理整改措施(共4篇) 处方不合理整改措施(共4篇) 第1篇不合理处方干预措施不合理处方干预措施 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和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处方分为合理处方和不合理处方包括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a为了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降低不合理处方率,特制定我院不合理处方干预措施如下 一.加强临床医师和药师处方管理办法的培训与考试。 二.药师加强门诊药房处方的审核,对不合理处方进行登记与拦截,并与临床医师进行沟通或将不合理处方退回。 三.临床药师加强病区医嘱的审核。 四.利用合理用药系统进行过滤电子处方与医嘱,对用药不适宜处方实施自动干预。 五.每月按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和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处方点评细则对门诊处方和住院医嘱进行点评,并定期在处方与临床用药通报公示,对考核不合格的医师,离岗培训。六.行政干预药剂科.医务科.门办每周对处方医嘱质量进行督查,将督查结果在每周例会通报,并按医院工作质量管理方案标准及考评细则讲行处罚。第2篇不合理处方点评不合理处方干预

一.医院处方点评小组会同药剂科确定的处方抽样方法抽取处方,使用处方评价表对处方进行点评。住院部用药医嘱的点评以患者住院病历为依据,实施综合点评。 二.处方点评工作坚持科学.公正.务实的原则,由综合办公室完整准确地记录点评结果,并通报相关临床科室和当事人。如果有异议,由药事委员会组织专家复议。 三.处方点评分为合格处方.不合格处方和不合理处方。 不符合处方管理办法规定的“处方标准”的处方称为不合格处方,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处方判定为不合格处方 1.处方的前记.正文.后记内容缺项,记录不完整或者字迹难以辨认的; 2.医师签名.签章不规范或者与签名.签章的留样不一致的; 3.药师对处方未进行适宜性审核的(包括处方后记的审核.调配.核对.发药栏目中无审核调配药师以及核对发药药师签名,或者单人值班调剂未执行双签名规定); 4.儿科处方新生儿.婴幼儿年龄未写日.月龄的; 5.西药.中成药与中药饮片未分别开具处方的; 6.未使用药品通用名称开具处方的; 7.药品剂量.单位书写不规范或不清楚的; 8.用法用量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的字句的; 9.处方修改未签名及注明修改日期,药品超剂量使用未注明原因和再次签名的;

临床不合理用药与处方点评分析小结

相州中心卫生院临床用药情况与处方点评 分析总结 2011年临床药学室每月抽查住院病历30份及处方600张,对我院住院医嘱、门诊处方每月进行处方点评与用药分析。其旨在加强学习交流,提高临床疗效,促进药物的合理规范使用。对医师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了处罚。对临床不合理用药及时干预,纠正和杜绝临床上已发生或潜在的不合理用药现象,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下面就我临床用药存在的问题归纳如下: 一、处方书写不规范 1、个别处方存在无医师签名,或模仿带教老师签名,药师仍然予以调配。个别调配处方存在无调剂、复核签名现象。 2、处方前记填写欠完整,存在缺项,更多的无“临床诊断”。 3、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部分处方同一输液组中药物达八、九种之多,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4、药品名称使用商品名,未使用规范的通用名。如使用“吗叮啉”、“芬必得”等商品名开具药品。 5、诊断与开具药物不对症。如诊断“高血压”开具“氨曲南”等。对于住院病人合并或继发其他病情,在开具针对该病情的药物时,应在诊断一栏内填入相应的疾病名称,并非一

律书写入院诊断。即要做到诊断与用药相符。使用抗菌药物必须有感染的诊断,无感染诊断使用抗菌药物,在医疗质量管理年处方检查中此项属中度处方缺陷。 6、个别处方中存在药品剂型、规格、用法、用量错误,同时也存在使用“遵医嘱”、“照说明书”等含糊不清字句。 二、不合理用药 1、重复用药:处方中喘定与氨茶碱两种同类药同用,依那普利与卡托普利两种ACEI药同用等,治疗极不规范。 2、配伍禁忌用药:如Vc与Vk1、Vc与胰岛素、地塞米松与葡萄糖酸钙、地塞米松与VitB6注,6氨基酸与止血敏注,脂肪乳与氯化钾注射液等两药同瓶静滴,或产生沉淀,或降效或失效或增加毒性与不良反应,以上两药联用属配伍禁忌用药。 3、药理拮抗用药,如抗胆碱药阿托品、654-2与拟胆碱药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联用,ACEI与NSADS药联用,抗生素与柳氮磺胺吡啶联用相互产生药理拮抗作用,使药物降效或失效。 4、超剂量、超浓度静脉给药,如一9岁上感患者医嘱予以0.9%氯化钠200ml阿奇霉素1.0静滴,一天一次。处方中阿奇霉素日剂量严重超标用量达1g,超正常日剂量0.25g(儿童10mg/kgd)的3倍。该患者剂量存在明显偏大, 5、中西药混用导致严重不良事件,如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与复方丹参注射液同瓶静滴时鉴于此,提醒广大医务人员应严格掌握适应证,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时应做皮试,同时坚决

不合格处方、不合理用药干预制度

不合格处方、不合理用药干预制度

不合理处方、不合理用药干预制度 为了落实《处方管理办法》,加强处方的管理,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门诊不合理处方的处理 1.通过四查十对,发现明显用药错误、配伍禁忌的不予调剂,原处方退回。电话通知处方医师更改后调剂,并进行登记。 2.属于书写规范的情况,在不影响患者用药的情况下,调剂发药。而后通知门诊部,由处方医师到调剂室更改。如未按照规定的时间修改,进行登记由药学部定期集中上报医务部处理。 3.处方评价检查出的不合理处方,集中上报医务部处理。 二.住院患者不合理用药医嘱的处理 1.检查出的不合理或不适应用药医嘱,通知主管医生整改。 2.临床药学查房发现的问题及时与医嘱医师沟通,修改。 3.医院每周行政查房检查出的问题,按照医院的相关规定处罚。三.培训提高与处罚相结合,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1.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由医务部在院周会上通报,提醒医生注意。 2.及时举行全院性的合理用药的知识培训,提高处方用药水平。 3.按照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的规定,对超常处方3次以上的医师提出警告,未改正仍连续2次超常处方的,医院取消其处方权。 附:不合理处方及不合理用药界定标准 一、门、急诊不合理处方的界定 1.处方缺项。 2.对规定必须做皮试的药物,处方医生未注明过敏试验及判定结果的。 3.一张处方超过 5 种药物的(营养补液和皮肤特殊用药除外)。 4.药品不使用通用名书写的。 5.处方涂改不签名的。 6.每张处方超过一名患者用药的。 7.药物剂量.剂型.规格.用法.用量不注明或书写不规范的。

8.病人年龄书写不规范的。 9.医生签名不与备案相一致或不签全名的。 10.药品剂量和数量不使用阿拉伯数字书写的。 11.药品剂量不使用公制单位的。 12.处方书写不清晰的。 二、门、急诊不合理用药的界定标准 1.处方用药与临床诊断不相符的。 2.药物用量或用法不正确的。 3.给同一患者使用两种以上药理机制相同的药物。 4.有潜在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 5.抗菌药物静脉给药联用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抗厌氧菌药物除外)。 6.门、急诊病人静脉给药一次处方量超过三天的。 7.门、急诊病人使用特殊管理级抗菌药物的。 8.超剂量用药的。 9.中药制剂与其他药物配制于同一瓶液体中进行输液的。 三、住院病人不合理用药的界定标准 1.无指征用药。 2.给同一患者同时使用两种以上药理机制相同的药物。 3.Ⅰ类无菌手术术后使用抗菌药物超过24h的;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超过五天的。 4.病情不需要的超疗程、超剂量用药。 5.不按药敏试验结果使用抗菌药物的。 6.感染病人体温正常、症状及体征消失、血象正常后,抗菌药物使用超过三天的。

不合理用药处方的分析

不合理用药处方的分析 发表时间:2013-01-09T13:10:58.2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22期供稿作者:李宁[导读] 目的分析门诊不合理处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李宁 (上海嘉定工业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815) 【中图分类号】R969.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2-0121-02 【摘要】目的分析门诊不合理处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门诊处方6000张,根据药品说明书,临床药理学知识及相关文献资料,对不合理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合理处方238张,占所抽查处方总数的3.97%,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在用法用量不合理、选用剂型不恰当、临床诊断和用药不符、药物的联合使用不合理、重复用药等方面。结论药师应该积极参与临床用药过程,加强审方的力度,确保合理安全用药。 【关键词】处方不合理用药 为了解我院门诊处方书写规范及合理用药情况,笔者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门诊处方6000张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对其中的用药不合理情况进行分析,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安全合理用药水准。 1 资料与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门诊处方6000张,根据药品说明书,临床药理学知识及相关文献资料,判断每张处方用药是否合理,并对所发现的不合理处方进行归类、分析。 2 结果 6000张处方中,发现不合理用药处方238张,占抽查处方总数的3.97%,现对其中的8张具有代表性的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分析,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2.1 用法用量不合理 处方1:临床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的22岁女性患者,使用注射用青霉素钠480万U,静脉滴注,1次/1d。分析:青霉素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属时间依赖性抗生素,半衰期短(t1/2约0.5~1.0小时),应一日多次给药,一天一次无法维持有效血药浓度,易产生耐药菌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1]。 处方2:患者男,73岁。冠心病多年,为防止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次/d,2片/次(50mg)。分析:本药可以阻抗血小板聚集,但其预防血栓的最佳剂量应为75~150 mg, 1次/d [2]。 2.2 选用剂型不恰当 处方3:临床诊断为滴虫性阴道炎的36岁女性患者,使用甲硝唑片纳阴治疗。分析:将普通片剂作阴道栓使用,药物崩解所需条件不足,药物释出需要较长时间而不能迅速在局部形成有效药物浓度,而且片剂有一定的硬度和棱角,会损伤阴道黏膜,增加刺激性。需要换成阴道栓剂或者阴道泡腾片等剂型。 2.3 临床诊断与用药不符 处方4:诊断为高血压的52岁男性患者,使用头孢拉定胶囊+酚麻美敏片治疗。分析:这是明显的临床诊断与用药不相符合,可能是由于医生输入电脑错误或对处方书写规范不够重视所造成。 2.4 药物的联合使用不合理 2.4.1 药理性拮抗Guide of China Medicine 处方5:临床诊断为扁桃体炎的53岁女性患者,使用头孢呋辛酯片+罗红霉素胶囊口服治疗。头孢呋辛酯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可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而发挥杀菌作用,是速效杀菌剂。罗红霉素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抑制细菌蛋白合成而产生抑菌作用,是速效抑菌剂。两者联用,可产生药理性拮抗,而使二药杀菌作用均降低[3]。 2.4.2 药动学拮抗 处方6:临床诊断为消化不良的33岁女性患者,使用多酶片+多潘立酮片治疗。多酶片为酶类制剂,属消化液中的一种成分,在胃内参与蛋白质的分解,在酸性环境中消化酶作用较强,多潘立酮加速胃排空,改变消化酶酸性环境,从而降低多酶片的疗效[4]。 2.4.3 加重不良反应 处方7:临床诊断为心脏病、心性水肿的76岁男性患者,使用地高辛+呋塞米治疗。分析:地高辛为强心苷类药物,临床用于治疗心力衰竭。呋塞米为强效排钾利尿药可致低血钾而加重地高辛的毒性,呋塞米还能促进心肌细胞K+外流,所以强心苷与排钾利尿药合用时,应根据病人的肾功能状况适量补钾[5]。 2.5 重复用药 处方8:临床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的35岁女性患者,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美洛昔康片治疗。布洛芬和美洛昔康同为非甾体消炎镇痛药,不良反应相似,均可造成胃肠道损害,二者合用增加引起胃肠道出血倾向,也属于重复用药。 3 结论 药师要加强对《处方管理办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业务技能,积极参与临床用药过程,加强处方审核力度,为“合理安全用药”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王枢.青霉素临床应用[J]. 中外健康文摘,2012,9(17): 238-239. [2] 孙忠实,朱珠,肖燕萍.抗血小板药物的合理应用(一)[J].药物警戒Chinese Journal of PharmacovigUance 2007,7(4): 240-244. [3] 李凤环.我院2009年抗生素应用不合理处方分析[J].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1(3):242. [4] 杨淑珍.常见不合理用药情况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1(2):142. [5] 杨宝峰.药理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65.

我院12月份处方点评情况总结

我院12月份处方点评情况总结(700字)发表于:2016.10.31来自:https://www.doczj.com/doc/6e18436189.html,字数:700 手机看范文 ?处方点评工作总结700字 ?处方点评总结20xx2200字 ?医院处方点评工作总结 21400字 ?处方点评总结20xx2900字 ?处方点评总结500字 ?处方点评总结400字 20xx年x月份处方点评情况总结 一、12月份抽取的216张处方,具体参数通报如下: ( 1 )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为 1.83种。 ( 2 )国家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的 13.29% 。 ( 3 )抗菌药物使用率为 18.57% 。 ( 4 )注射剂使用率 8.78% 。 ( 5 )药品通用名的使用率为 94.6% 。 ( 6 )合理处方占92.6 %,不合理处方占5.3% 。 (7)不合格处方12张。 二、处方书写不规范分布情况 三、分析:

1、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为 1.83种,符合要求。《处方管理办法》规定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抽取的处方中,有2张处方超出5种药品,我们应提倡尽量减少多种药物联用,因为用药品种越多,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机会也就越大。 2、国家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的13.29%,基本药物目录是按照临床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的原则遴选的,应该大力宣传和使用基本药物。 3、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8.57%,符合国家卫生部要求的20%以下的标准。为防止滥用抗菌药物,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发生,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应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原则。 4、注射剂使用率8.78%,根据WHO制定的标准,发展中国家平均处方注射剂使用率应为13.4%一24.1%,药物的使用原则是,能口服的尽量口服,特别是抗菌药物的使用,要严格控制静脉给药的形式。而频繁使用注射剂增加感染和不良反应的机会。 5、药品通用名的使用率为94.60%,药品通用名的使用可减少处方错误,有利于学术交流,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商业贿赂。我院医师存在的问题与医生个人习惯有关及之前没有重视药品通用名有很大关系,大部分的医生都为了“快”,“方便”,而忽略了其可能给患者带来不便与安全隐患的可能性。 6、应加强规范处方管理,提高处方质量。 年1-10月份共抽查处方500张,对我院门诊处方每月进行处方点评与不合理用药分析。今年已进行10期,均以药讯形式发放至各临床科室。其旨在加强学习交流,提高临床疗效,促进药物的合理规范使用。同时制定了《*****关于临床合理用药管理规定》,对医师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了处罚。对临床不合理用药及时干预,纠正和杜绝临床上已发生或潜在的不合理用药现象,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下面就我院20xx年1-10月份临床不合理用药存在的问题归纳如下: 一、处方书写不规范 1、个别处方存在无医师签名,或无带教老师签名,或模仿带教老师签名,药师仍然予以调配。个别调配处方存在无调剂、复核签名现象。 2、处方前记填写欠完整,存在缺项,更多的无“临床诊断”。

中药饮片处方不合理问题分析及干预对策

中药饮片处方不合理问题分析及干预对策 本文通过分析中药饮片处方不合理问题,探讨干预对策,旨在提高中药饮片处方合理性,确保用药安全,充分发挥药物疗效,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标签:中药饮片;处方;不合理问题;干预对策 中药饮片相比于西药,配方灵活,针对个体差异,疗效更全面。但是,中药饮片处方存在的不合理用药,不仅会影响临床疗效,而且可能造成不良反应,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对此,本文通过实践,探讨研究了中药饮片处方不合理问题及干预对策,现进行如下综述。 1 中药饮片 中药饮片,指中药材依照中医药理论、中药炮制方法,经过加工炮制,所得的中药,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2]。《药典》则将饮片进行如下定义:饮片指经过加工炮制的中药材,可直接用于调配或制剂[3]。 目前,中药饮片种类繁多,且规格不一,常见的有8种:①极薄片:厚度低于0.5 mm。②薄片:厚度为1~2 mm。③厚片:厚度为2~4 mm。④斜片:厚度为2~4 mm。⑤直片:也称顺片,厚度为2~4 mm。⑥丝:分为细丝与宽丝,细丝宽度为2~3 mm,宽丝宽度为5~10 mm。⑦段:包括短段与长短,短段长度为5~10 mm,长段长度为10~15 mm。⑧块:即边长为8~12 mm的立方块或长方块[4]。 2 中药饮片处方不合理问题 如今,中药饮片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与此同时,中药饮片处方不合理现象时有发生,对临床用药造成不同程度上的影响,增加用药风险系数,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在此,根据临床经验,从以下几方面,分析中药饮片处方的不合理问题。 2.1 诊断不规范 第一,处方未写中医诊断。 第二,处方上,未写中医证型的。部分中药饮片处方上,仅仅標有病名,未标注病种,由于不同证型患者表现不同,治疗药物也不同,若未根据证型对症给药,难以达到理想疗效,甚至加重病情。对此,处方上,应明确标注证型[4]。例如,感冒包括气虚、风热、风寒等证型。 第三,用药与诊断不符。多见于单味药中,例如,肾结石治疗中,应用番泻叶,此药适用于热结便秘,对肾结石无明显效果。

开展处方点评-促进合理用药

开展处方点评促进合理用药 虎门医院积极开展处方点评工作 2010-12-06 为切实做到“以病人为中心”,进一步规范医院处方管理,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近日,虎门医院依据卫生部组织制定的《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在医院药事委员会和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由质控办、医务股和药剂科共同组织实施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了处方点评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处方点评是根据《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及本单位处方点评细则等相关要求,并参考药品说明书、公开发表的国内外文献及公开出版的医药学书籍等专业资料,对处方书写的规范性及药物临床使用的适宜性(用药适应证、药物选择、给药途径、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等)进行评价,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并实施干预和改进措施,促进临床药物合理应用的过程。虎门医院处方点评工作每季度开展一次。本次共抽查1500张门急诊处方,处方合格率达95.3%。检查内容包括处方书写、使用通用名称、药品用法用量、抗菌药物的规范使用、处方合理用药评价、处方药品费用等方面对有代表性的不合格处方采用匿名方式在医院内部公布栏中公开点评和公示,并要求各临床科室组织医务人员认真学习,总结经验。 处方点评是医院持续医疗质量改进和药品临床应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临床药物治疗学水平的重要手段。虎门医院通过实施处方点评制度,对进一步加强处方质量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医师处方行为,落实处方审核、发药、核对与用药交待等相关规定,对医务人员进行合理用药知识培训与教育,制定并落实持续质量改进措施,促进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医院质控办相关负责人指出,处方点评是医改重点,也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内容,对不合理用药、药品费用比例必须做好干预工作。 医院实施处方点评的目的不是揭短,而是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吕圣飞) 2010年临床药师工作总结 2010年临床药学室在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及临床各科室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临床药学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圆满完成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主要成绩、不足与明年工作计划向院领导做如下汇报。 一、制定了工作制度及年度工作目标 年初制定了《XXX医院临床药学室各项工作职责与制度》并装订成书,同时制定了2010年年度工作计划、工作目标,实行月工作小结。使之做到工作制度化、运作程序化、职责明确化。 二、坚持下临床科室制度化 坚持下临床科室服务制度化,为医生、护士及患者提供用药咨询。实行每日临床科室交班查房制,每周院内科室大查房,每月处方点评用药分析,每季临床药讯编辑出版。做到各项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