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研究心理学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研究心理学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研究心理学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研究心理学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研究心理学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3实践性原则

简答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2.实验法3调查法4心理测验法5个案探究法

简述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的运动规律

1.兴奋与抑制的扩散与集中

2.兴奋与抑制的相互诱导

简述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1.感觉与知觉的联系

感觉与知觉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产生的(即感性认识),二者常常交织在一起,另外,感觉和知觉都属于心理过程中的认识过程。

2.感觉与知觉的区别

首先二者在感受与反映客观事物属性方面的区别。其次,二者在分析器方面的区别,再次,经验在感觉与知觉活动中的作用不同

说明观察与感知的区别与联系

1.感知是由对象的特点或人的兴趣所指引的

2.感知知识分析器的综合活动

3.观察过程要求观察者保持稳定的有意注意

4.观察活动常常受到人的情感和意志的影响,而感知活动则较少受到这种影响

简述影响直觉选择性的客观因素

第一,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性

第二,对象的活动性

第三.刺激物的新颖性

第四.刺激物的强度影响选择性

简述感受性变化的规律

1.感觉适应

2.感觉对比3感觉的相互作用4感受性在实践中的发展

如何减少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的干扰

1.让先学习或复习的材料达到100%的巩固

2.减少前后学习或复习的两种材料的类似程度

3.避免回忆材料时的系列位置效应

4.注意科学用脑

简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

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遗忘的发展先快后慢,先多后少

简述如何进行复习

首先,复习要及时,多次进行。其次复习要多样化。第三,要正确运用集中复习与分布的方法

简述保持与遗忘的规律

一.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

二.适当超额学习

三.减少前摄抑制与后摄抑制的干扰

四.正确组织复习

简述思维的品质

一.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

二.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

三.思维的逻辑性

四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

简述创造思维的过程

一.发现新问题

1.提出新问题2。明确新问题

二.解决新问题

1.准备阶段

2.孕育阶段

3.豁然开朗阶段

4.检验假设阶段

简述高创造性者一般具有哪些人格特征

1.具有幽默感

2.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

3.能容忍模糊与错误

4.喜欢幻想

5具有强烈的好奇心6具有独立性

简述影响注意分配的因素有哪些

1.在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其中必须有一种是很熟练的

2.注意分配的水平依赖于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的性质,复杂程度,熟练程度和习惯程度影响注意转移快慢与难易的因素有哪些

1.原来的活动吸引注意的强度

2.新的活动和任务的特点

3.事先是否转移注意的信号

4.人的神经类型与生活习惯

简述动机的功能有哪些

一.启动功能二定向功能三。强化功能

简述意志过程的分析

一采取决定阶段动机冲突较为复杂,按冲突的方式,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心理学研究方法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如何撰写论文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心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分为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其中思维是核心。个性指具有一定倾向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是人的个性心理的动力系统,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信念、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性格等,其中性格是核心。心理学研究的方法有:①观察法(指在日常生活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被试行为的外在表现研究其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根据观察者的身份可分为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②实验法(是指有目的地严格控制和创设一定条件来引起被试某种心理的现象以进行研究的方法,分为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③测验法(是指运用标准化的心理量表对被试的某些心理品质进行测定来研究心理的一种方法);④调查法(分为问卷调查,也称问卷法和访谈调查,也称访谈法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方法及其学科发展 一、心理学的含义 (一)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心理学的性质 心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质的边缘科学或中间科学。 二、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在心理学中,一般把统一的人的心理现象划分为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部分:心理过程和人格。 (一)心理过程 在一定时间和环境中发生、发展的心理活动过程,根据其能动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关系的角度不同,分为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1.认知过程 认知过程是指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或者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是人由表及里,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本节考纲透视 1.识记教育心理学的概念。 2.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3.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考点精讲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教育心理学的界定 教育心理学可以从广义与狭义两个方面理解。 广义的教育心理学是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它既包括学校教育心理 学,也包括家庭和社会教育心理学。 狭义的教育心理学专指学校教育心理学。即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韵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其研究对象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具体说,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并根据其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括五要素和三过程,即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含以下两方面: (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1.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第一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第二是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2.教师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是教育活动的执行者。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这一要素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方面。 3.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教学大纲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狭义上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 4.教学媒体

教育心理学皮连生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教育心理学概论 习题参考答案 一、解释下列术语 哲学心理学:在科学心理学诞生以前,哲学家、教育家运用思辨的方法对人的心理活动规律进行研究所得到的认识的总和。 科学心理学:与哲学心理学相对,以实证研究为特征的心理学。 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特指桑代克丁1903年写成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一般认为,该书是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形成的标志。中译本由陆志韦译,商务印书馆1926年出版,书名改为《教育心理学概论》。 潘菽《教育心理学》:新中国成立后,由中国大陆学者编写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主编为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潘菽,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出版。该书反映了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初期的教育心理学发展水平。 实证研究:采用观察或实验在实际资料中求取结果,以验证假设并建立理论体系的研究。 准实验研究:与真实验研究相对。在实验研究中,凡不能严格遵守实验原则来选择被试和控制条件的实验被称为准实验。课堂教学实验一般为这类实验。 个案研究:定性研究方法之一。也称案例研究。通过详细收集、分析典型的个案资料以发现其中暗含的教育心理学原理的研究。 思辨研究:与实验研究相对。采用逻辑思考与理论推理所进行的理论研究。 教学设计研究:针对教学中的问题,通过教学设计和形成性评价,获得教学新产品以满足教学需要的研究。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二、填空 1、《学记》 2、19世纪末,实验 3、美,桑代克 4、1903 5、学生与教师,学习理论及其运用,各种类型的学习 6、学习,教学 7、教学,教学 8、单向道,死胡同,双通道 9、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别差异及其原因 10、《灵魂论》, 11、植物,动物,理性 12、德、智、体 13、比纳、西蒙 14、潘菽 15、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 三、选择 1、(1)学习心理学 2、(3)知识分类学习论 3、(4)

心理学研究方法

一.名词解释 1.实况详录法:在一段时间内(如一小时或半天)持续地、尽可能地详细记录被观察对象所有的行为表现,包括与环境及他人的相互作用或互动 2.时间取样法:观察者根据事先确定的观察维度有选择地在某些时间段内观察某一方面特定行为或事件,并将结果记录到规定的表格上 3.系统观察:详细观察和记录被试连续、完整的心理活动事件和行为表现 4.结构化访谈:又称专业化访谈,指按照统一的设计要求而进行的访谈 5.抽样观察:依据一定的标准,选取被观察对象的某些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进行观察或选择在特定的时间内进行观察记录 6.可证伪:一个理论或假说应该可能被观察到的经验事实所否定,或者证明是错的 7.研究设计:为了能够以较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来获取客观明确可靠的研究结论而指定出的周密的,科学的整个研究工作的计划和安排。简言之,就是为开展研究所做的方法学准备和计划 8.纵向研究:也称追踪研究,是在较长时间内,对一个或若干个被试反复地、系统地进行观察、测量和实验研究,并随时间的进程记录他们心理的发展变化9.横断研究: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个体的某些方面的心理特征进行观察、测量和实验研究,探讨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10.外部效度:实验和研究结果能够一般化和普遍化到其他总体、变量条件、时间和背景中去的程度,即可推广性和可概括性 11.实验法:通过对实验条件的操纵和控制来考察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方法 12.自变量:也称刺激变量,它是由研究者操纵的,有意加以改变以影响因变量

的刺激物或刺激条件

13.因变量:亦称反应变量。有刺激变量引起或改变的心理或行为方面的反应,是从属而发生改变的 14.无关变量:也称干扰变量,指在实验中除自变量之外所有可能对被试行为发生影响的变量 15.测验标准化:测验的编制、实施、计分以及测验分数解释程序等方面的一致性和统一性 二.简答 1.心理科学的研究任务P11 心理学研究是一种科学研究,旨在对心理与行为的特点和变化规律进行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 ①描述,主要回答“是什么”问题 ②解释,回答“为什么问题” ③预测,预知未来,对事件发生概率进行预测 ④控制,根据已有的科学理论或实际结果,操作某种现象本身或改变其发生条件,使研究对象朝着预期方向改变或发展 2.以人为被试的心理学实验,必须遵循的基本伦理原则P16 ①保证被试的知情同意权 ②保障被试的退出自由 ③保护被试免受伤害 ④为被试保密 3.选题的原则P34

心理学研究内容

心理学研究内容::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特征。心理动力包括:动机、需要、兴趣、世界观。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心理状态:总是由注意状态伴随。 个性心理特征:是人们在长期的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性;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性格=气质+环境。 一、心理学主要流派 1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强调研究无意识现象(通过联想和释梦手段)。2行为主义学派:强调研究对象不是意识而是行为。(S-R)3认知心理学派:S—O—R(刺激—内部机体变量—个体行为)4人本注意心理学派:发起人马斯洛,后影响最大的罗杰斯;强调心理学研究任务是了解人,以人为本。 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教师的威信:职业威信、人格威信。 学习概念:人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变化。 二、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1、学习内容上特点:A专业化程度高、职业定向性强。B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强。C学科内容上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2学习方式上特点:A自学方式占重要地位。B学习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C课堂学习与课外、校外学习相结合。 桑代克尝试错误说:猫试验。1学习即学习者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2学习律(A准备律B练习律C效果律)。 巴莆洛夫条件反射说:狗实验。条件反射几个规律现象:A强化B消退C自然恢复D泛化E分化F高级条件反射。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布鲁纳认知发现说:1强调教学应该让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2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性。3教学应遵循四个学习原则(动机、结构、程序、反馈原则)。4提倡发现学习(他的发现法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发现学习。发现法包括用自己的头脑发现别人未曾发现的和别人已经发现的知识)。5鼓励学生进行直觉思维。 奥苏伯尔认知接受说(指有意义的接受理论):1学习方式的分类: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他根据学习材料和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2意义接受学习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因为教师有意义地传授知识给学生的效率高。3学习的实质是新知识通过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或观念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4有意义的学习条件(内、外部条件)5教学原则6“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 建构注意理论 知识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比较可靠的一种结实、假设,它不是绝对的、唯一的正确答案。学生观: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的,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是新知识的生长点。学习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主题作用。学习观:1学习是知识的建构过程2学习过程是一个双向建构过程。3同化和顺应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展变化的两种途径或方式。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1. 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用科学的方法对行为和精神活动的研究。在这个定义中涉及心理现象和心理是一门科学这两个问题。 2. 认识个体心理现象的构成行为,认识行为与心理的关系。 人是作为个体而存在的,发生、表现在个人身上的心理现象称为个体心理。 个体心理现象按照从动态-稳态的维度,一般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三部分 (1)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指在个人身上表现的心理历程,操作程序。包括: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情绪情感过程:如喜、怒、哀、惧 意志过程:如作出决定、执行决定 (2)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是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内出现的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是心理活动存在的现实形态和背景状态。 心理状态基本可分为意识状态和无意识状态。 (3)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是个体身上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性,包括: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等 个性心理特征:智力、人格 1)心理与行为的区别 心理:是内隐的、主观的精神现象 行为:是外显的、客观的物质现象 2)心理与行为的联系 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因此心理支配行为。 心理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行为是心理的外在表现形式。

3. 什么是普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特点?普通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的基础学科。 普通心理学的四个特点: (1)研究对象是人类而不是动物; (2)是成人而非儿童; (3)是常态而非变态、异常的; (4)是普通的、一般的而非特殊的人。 4. 什么是观察法?观察研究的优点和局限? 自然观察法就是在自然情境中对研究对象的行为进行系统的观察记录以了解其心理特点及规律的一种方法。 ?观察法的优点: ?保持了人心理活动的自然性。 ?容易实施。 ?观察法的局限: ?观察者效应:被观察者由于意识到自己被观察而改变 自己的行为。 ?观察者偏差:观察者只看见了他们希望看见的东西。 ?从观察结果往往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5. 什么是实验法?认识实验研究中的三种变量,实验研究的特 点是什么?

(完整版)心理学研究方法

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用心理学专业(独立本科段) 《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心理学研究方法》是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用心理学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目的在于帮助考生了解和掌握心理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和主要方法,检验考生对心理学研究理论基础与主要方法,检验考生对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知识和主要内容的掌握水平与应用能力。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心理现象。它的研究主题十分广泛:即涉及人的心理也涉及动物的心理;即涉及个体的心理也涉及群体的心理;即涉及有意识的心理也涉及潜意识的心理;即涉及与生理过程密切相关的心理也涉及与社会文化密切相关的心理。心理学研究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心理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活动。由于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是以经验的或实证的资料为依据的,因而使心理学与哲学相区别,也与人文学科相区别。 设置本课程的具体目的要求是,学习和掌握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将有助于学生们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理解心理学家在探索心理与行动时所做的一切,有助于考生将来为心理学的发展做出有益的贡献。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编心理学研究基础 第一章心理学与科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考生了解心理学的性质,了解心理学科学研究的方法、特征及基本步骤,理解心理学研究的伦理问题和伦理规范。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识记: (1)心理学的含义; (2)心理学科学研究的特征:系统性、重复性、可证伪性和开放性; (3)知情同意。 2、领会: (1)一般人探索世界的常用方法; (2)心理学研究主要包含哪几个步骤; (3)科学研究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 3、应用: (1)根据科学研究的特征来分析某些心理学的研究; (2)心理学研究的伦理问题及以人为被试的研究的伦理规范来分析是否可以在心理学研究中使用欺骗的方法。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华东师大版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华东师范大学版本)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 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4、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五要素 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 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 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 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 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 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 组织 (2)三过程 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 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 4、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4方面) 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廖世承(1924年) 第二章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 1、定义: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什么是科学研究方法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是科学研究。什么是教育心理的科学研究呢? 科学是以有系统、有组织、经过实证性方法所获得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这个定义的重点不在研究的知识体系,而在研究的方法。不管研究的题材是什么,只要所用的是有系统、有组织的实证性方法所获得的知识体系,便可以算是科学。可见,研究问题所用的方法是科学中的关键问题。教育心理科学研究是一种在教育过程中采用一定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的认识活动,是追求有关教育心理知识或解决教育心理问题的一种创造性认识活动,从事这种活动所采用的手段便是教育心理的科学研究方法。一套完整的教育心理科学研究方法,要涉及一系列的内容:(1)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2)课题的正确选择;(3)有关资料文献的搜集和查阅;(4)研究计划的制定;(5)研究材料的编制和指标的确定;(6)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的选择;(7)具体研究步骤或程序的实施;(8)研究结果的整理与分析;(9)对研究结果的检验等。这是一系列复杂的程序,这些程序的运用是逐渐完善起来的,可以说,一部教育心理学发展历史,同时也是一部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学的历史。 教育心理学中任何课题的研究,必须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一定的理论基础。我们的指导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理论是作为一种具有逻辑关系的假设或原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既要重视实际,又要合乎逻辑。理论不是空想,站得住脚的理论必须具有实证性意义。理论的功能主要有四个:第一,综合现有的知识;第二,解释已有的知识;第三,预测未来的知识;第四,指导研究的方向。理论具有描述性和解释性,描述性重要,解释性也重要。教育心理的某些方面是可以用描述来认识的,如学习过程的结构、品德心理的成分和学生心理发展特征等。教育心理某些方面也可以用解释来认识,如学习动机理论、品德和人格形成的原因及学习迁移理论等。 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心理学这门科学之所以年轻,研究对象的复杂性是一个根本原因,而研究方法之不完善,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教育心理学同样是如此,教育心理学中有许多问题未解决或解决得不好,研究方法还不完善是一个重要因素。但是,随着整个心理学的发展,研究方法的逐步改善,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也大有改进。目前从事教育心理学课题研究,已经有许多方法可供采用。概括起来,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如下几种。 (一)观察法 观察法也称自然观察法,它是在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并记录个体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或行为变化,从而对学生心理进行了解。在学校教学、教育活动中,教师经常采用此法观察学生的行为。在教学情境下观察学生的行为,可以获得多方面的资料,如通过观察,随时注意学生学习进步的情况,或学习的困难所在,作为辅导学生学习与调整教学方法的参考,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对自己的反映,借此加强或改进师生间的关系。 观察法是教育心理学研究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它可以直接使用,也可以结合其他方法进行,使用起来方便易行。但是观察不是一种很严密精确的方法,应用观察法只能了解学生心理活动的某些自然的外部表现,而不能对心理活动的进行施加影响,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它的过程。同时观察者所获得的资料,难免带有主观的色彩,因而影响其准确性。为了使观察客观、准确起见,观察者宜注意下列几点:(1)每次观察不宜太广泛,最好只观察少数或一种行为;(2)所观察的行为须事先明确规定;(3)观察时应随时记录,或利用录音、录像帮助;(4)每次宜用较短的时间,对同一类行为,可做多次重复观察,即采用“时间取样”(time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揭示在教育教学影响下,受教育者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个性的心理规律;研究形成道德品质的心理特点,以及教育和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等。中国把发展教育置于重要地位,教心的研究有着十分广泛的前景。由单纯的学习心理向关注教和学两个方面的心理转变,教学心理学兴起并成为教育心理学中最有活力的研究领域。 教心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已经获得了其独立性,并非只是普心的一种应用。因而,几乎所有当代重要的心理学思想,都对教心产生着影响。同时,现实生活与教育实践,也一再向教心提出要求,影响着教心研究课题的变化。由初期偏重于学习心理的研究和学习律的讨论,并且大多集中于智育方面的问题,随着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日益重视,越来越重视道德行为、道德情感以及审美情感的培养。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三个方面来表达对当代教心研究与发展的理解:教心的独立性发展,教心的研究课题的变化以及心理学新理论的启发与影响。 一、教心的独立性发展:尽管交心是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应用分支出现的,但是历时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十年的发展,已经使得教心不再单纯是普心原理的一种应用,而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领域。对教心这种独立性发展的认识,是把握当今教心发展的一个基本点。实际上,教心的形成与发展,一直表现为一种过程而不仅仅是一种结果。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将更加关注教育教学实际中所存在的问题,逐步扩大研究的领域。我们认为未来的教育心理学除了继续关注教和学两方面的主要问题外,教育教学实际中的其他问题也必将引起教育心理学的关注。例如我国学者正在进行的而且还将继续进行的有关校本问题的研究,就有可能给教育心理学带来新的研究课题,扩大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和领域,推动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2.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综合化。由于教育心理学兼具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理论学科和应用学科的特点,加之她只有不到百年的历史,因而教育心理学没有自身独特的研究方法。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经常采用的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教育经验总结法、个案法等等,都是借用其他学科的方法结合本学科的特点稍加改动而形成的。尽管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使之在不到百年的时间内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制约了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今后的教育心理学研究应该把各有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教育心理学正在使用的方法融合起

心理学研究计划方法(文本笔记)

第一编心理学研究基础 第一章心理学与科学 1.心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具有不同分析单 位以及既重视内省也重视客观观察的学科。 2.一般人探索世界的常用方法归纳起来有常识、传统和权威三种。 3.系统性、重复性、证伪性和开放性是科学研究的四种典型特征。 4.心理学研究主要包括5个基本步骤:(1)选择课题和提出假设;(2) 设计研究方案;(3)搜集资料;(4)整理和分析资料;(5)解释结果以及检验假设。 5.科学研究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多视角、公开性、可争辩性以及科 学研究无禁区四个方面。 6.以人为被试的研究的伦理规范主要包括知情同意、保护被试以及 保障退出自由与保密。 第二章选题与抽样 1.心理学研究课题可以有多种来源。主要的来源是:(1)对日常生 活的观察;(2)实际的需要;(3)理论;(4)研究文献的提示;(5)技术发展的推动等;也可以是这些来源的某种结合。 2.好的研究问题应该具备4个基本特征:(1)问题是切实可行的;(2) 问题是清楚的;(3)问题是有意义的;(4)问题是符合道德的。 3.文献是记录、保存、交流和传播知识的一切材料的总称。心理学 文献就其保存方式可分为纸质文献和互联网文献。纸质文献的常见类型有图书、期刊、会议和学术论文等。

4.查阅文献常用参考文献查找法、检索工具法。检索工具法分为手 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 5.取样和选题的关系密切,要依据课题的性质和研究结果的概括程 度来选择被试。取样的方法很多,根据是否按随机原则进行操作,取样可分为两类:非随机取样和随机取样。 6.简单随机取样又称纯随机取样,即对研究总体单位不进行任何分 组排列,只按随机原则直接从总体中抽取一定的样本,以使总体的每一个样本都有被同等抽取的可能性。分层随机取样,也称比率取样、分类取样和分组取样,是按照总体已有的某些特征,将总体分成几个不同的部分(每个部分叫一个层或一个子总体),然后在每一个层或子总体中进行简单随机取样。 7.系统取样,又称等距取样或机械取样,是以某种系统规则来选择 样本的方法。聚类取样,又称整群取样,是将总体按照某种标准(如班级、地区)划分为若干子群体,每个子群体作为一个取样单位,用随机的方法从总体中抽取子群体,将抽中的子群体中的所有单位合起来作为总体的样本。 8.多段取样,也称多级取样、分段取样,先将总体按照某种标准(如 学校、地区)分为若干层(组),称为第一层,然后从这一层中随机抽取出几个层作为第二层,依次类推,直至从最后一层中用随机取样的方式中抽取出一定数量的样本作为研究所需样本的取样方法。 9.方便取样:也称偶遇取样,研究者选择在方便的时间和地点将所 遇到的人作为研究样本的方法。立意取样,也称主观取样、判断取样,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如对总体构成要素和研究目标的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方法

一、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1、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即实事求是的原则。在管理心理学研究中,研究者不能用主观的意愿或猜测来分析人的心理活动,而应尊重事实,尽可能避免受自己个性、主观体验和偏见的影响,客观地分析真实的数据和资料,以便得出正确的结论。 2、发展性原则 一个人的生理、心理活动是不断变化、发展的。研究者要用变化、发展的眼光去分析研究组织中个体、群体、组织心理和行为特征,并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找出其发展规律,以便把握时机、创造条件,将组织中个体、群体的行为引导到有利于实现组织管理的整体目标的方向上。 3、联系性原则 人的心理和行为是复杂的,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如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等。因此,研究者在分析研究过程中,应将各种因素密切联系起来,才能得出全面且正确的结论。 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也叫自然观察法,是在未受控制的日常生活中,了解和分析人的言行、表情等,借此来判断被观察者心理活动的一种研究方法。观察法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观察者在一定条件下的言语、行为、表情等反应,并详尽记录、认真分析的一种方法。观察可以以感官为工具,也可以利用录音、录像、照相等现代技术设备辅助。 优缺点: (1)优点 观察法是收集资料的初步方法,它的优点在于使用方便。观察者看到的情境是当时的实际情况,真实、可靠。因为此时被观察者并没有意识到别人在观察,不会伪装,观察到的行为可以真实地反映出相应的心理状态。 (2)缺点 观察法也有其不足:观察者只能处于被动的地位,消极地等待有关现象的出现,时机难以把握,观察所得到的资料难以定量分析,因而不能精确了解被观察

者心理现象发生的原因。此外,在很大程度上,观察取决于观察者自身的水平和理解,主观因素难以控制。因此,观察法最好与其他方法一起使用,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2、实验法 实验法是研究者有目的地严格控制或创设的条件,通过有效因素的变化来分析发现被试者的行为变化,从而进行研究的方法。分为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 优缺点 (1)优点 研究者处于主动地位,可有计划引起某种行为现象发生;研究者可以控制一切无关变量,系统操纵作为自变量的变化条件;研究者可以使某种行为在相同条件下重复发生,反复观察验证。 (2)缺点 实验室的人为性及对心理现象的过分简化,因而所得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差距。 3、谈话法 谈话法是研究者根据预先拟好的问题向被调查者提出,以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调查。 优缺点: (1)优点 简单易行,制约条件少,便于迅速取得第一手材料,比较直接。 (2)缺点 由于访谈时,被访者容易产生心理防范,因此所获得的材料或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很难确定,需要访问者有较高的谈话技巧。 4、问卷法 问卷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课题的要求,设计出内容明确的问卷量表,让被试者根据个人情况自行选择回答,然后通过分析这些回答来研究被试者心理状态的方法。 优缺点:

《教育心理学》题库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题库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心理学 2. 实验法 3. 性格 4. 教师威信 5. 遗忘 6. 健康 7. 身心发展 8. 主导性动机 9. 智力技能 10. 学习 11. 知识迁移 12. 学习策略 二、填空题 1.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对象的()和集中。 2. 思维的最主要的特征是间接性和()。 3. 根据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记忆可以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种。 4. 情绪一般分为心境、()、应激和热情四种。 5. 期望理论认为,激励力量的大小等于()乘期望值。 6. 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倡导者美国心理学家()。 7. 心理学是一门界与自然科学与()之间的跨界学科。 8. 心理学研究中实验者所要测定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叫()或依从变量。 9. 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的内部动力。 10. 诱因可分为()和负诱因两种。 11. 据动机目标的远近,可分为远景性动机和()动机。 12. 教育机智是教师面临复杂的()情景时所表现出来的机敏、迅速而准确的判断和反应能力。 13. 心理学(psychology) 是以()方法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学科。 14. 以调查法搜集资料有两种基本的方法:一是()调查,一是访谈式调查。 15. 根据需要的起源,可以把需要分为自然需要和()。 16. 动机是由需要内驱力和各种内外()相互作用形成的。 17. 根据动机的自主性水平,可分为内在动机和()。 18.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体验。 19. 教育心理学重点研究人类的()与教育。 20. 需要是由人的生理或社会的、物质或精神的某些()与不平衡引起的机体的状态。 21. 动机的形成是以()为根本的内驱力。 22. 根据动机的意义,可分为合理动机和()动机。 23. 兴趣是带有积极()色彩的认知和活动倾向。 三、选择题

心理学有哪些主要地研究方法

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的特点是 什么? 种类:观察法、心理测验法、实验 法、个案法 特点: 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进行,不为被观察者所知,他们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较少或没有收到 “环境的干扰”。因此,应用这种方法有可能了解到现实的真实状 况。 心理测验法: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为了保证 心理测验的信 度和效度,一方面要对某种心理品质进行深入的研究。另一方面在编制心理测量表时要注意严谨性和科学 性。 实验法:在实验中,研究者可以积极干预被试者的活动,创造某种条件使某种心理现象得以 产生并重复出 现。这是实验法和观察法的不同之 处。 个案法:是一种比较古老的方法。它是由医疗实践中的问诊方法发展而来的。个案法要求对 某人进行深入 而详尽的观察和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由于个案法限于使用少数案例,研究结 果可能只适合于个别情况。 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派别:经验主义、联想主义、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格塔 式、精神分析学派 什么叫神经元?它的基本功能是什 么?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送信息。 神经元是具有细长突起的细胞,它由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 成。 试说明神经冲动传导的基本方式,什么是电传导和 化学传导? 神经冲动:当任何一种刺激(机械的、热的、化学的或电的)作用于神经时,神经元就会由 比较静息的状 态转化为比较活动的状态,这就是神 经冲动。 神经冲动的传导(单个神经元内的传导)实际上是一个神经内局部产生的电位 差引起。 神经冲动的传递(两个或多个神经元之间)神经冲动由一个神经元到另一个神经元的传递,要经 过突触。 突触是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之间的连接部位。 电传导:是指神经冲动在同一细胞内的传导。神经冲动沿着神经的运动,跟电流在导线内的运动不同。电 流按光速运动,每秒 30 万公里,而人体内神经兴奋每小时运 行的速度只有 3.2~320 公里。 化学传导:神经冲动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借助于神经递质来完成的。当神经冲动到达轴突末 梢时,有些突 触小泡突然破裂,病通过突触前膜的张口处将存储的神经递质释放出来。当这种神经递质经过突触间 隙后, 就迅速作用于突触后膜,并激发突触后神经元的分子受体(另一种化学物质),从而打开或关掉膜 内某些离 子通道,改变了膜的通透性,并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实现神经兴奋的传递。这种以化学物质为媒介的突触传递,是脑内神经元信号传递的主要方式。 知觉人们通过感官得到了外部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综合与解释) 产生了对事物整体的认识,就是知觉。 知觉的对象与背景的关系是怎样? 人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有选择的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而把其他事物当成 知觉的背景,以便更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和对象。知觉过程是从背景中分出对象的 过程。知觉的对象从背景中分离,与注意的选择性有关。当注意从一个对象转向另一 个对象时,原来的知觉对象就成为背景,而原来的背景便成为知觉的对象。知觉的对 象与背景不仅相互转化,而且相互依赖。人们知觉某一对象,不仅取决于对象本身的 特点,而且受对象所处背景的影响。在不同背景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知觉可能是不 同的。知觉中对象和背景的关系,不仅存在于空间的刺激组合中,而且存在于时间系 列中。可见,发生在前面的知觉直接影像到后来的知觉,产生了对后续知觉的准备状 态,这种现象叫知觉定势。什么叫知觉的恒常性?知觉恒常性是怎样产生的?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教育心理学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那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具体而言,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如学习的实质、动机、过程与条件等,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有效地教学情境,如学习资源的利用、学习活动的安排、师生互动过程的设计与学习的管理学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1、学生 学生这一要素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一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背景差异等;二是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2、教师 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教师的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基本的心理特征。 3、教学内容 具体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4、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从简单的教具模型、口头语言、书本、录音、录像到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教学过程中一个具有独特意义的不可替代的因素。 5、教学环境 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部分。 物质环境包括课堂自然条件(如温度和照明)、教学硬件设施(如桌椅、黑板、投影仪)和空间布置(如教室文化建设情况、座次排列)等要素; 社会环境包括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班风、校风及社会文化背景等要素。 (二)学习与教学的三种过程模式 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2、教学过程,教师通过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 3、评价/反思过程,评价和反思过程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教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

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1.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答:1.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指实事求是地根据心理发展的基本面貌加以考察,根据个体的社会生活条件以及个体身心的发展进行研究。 2.发展性原则 3.教育性原则 4.系统性原则 5.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6一般与个别相结合的原则。 2.皮亚杰关于儿童发展的四个阶段 答:1.感知运动阶段(出生至一岁半。两岁) 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最低阶段,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智力开始发生,主要用感知,动作与外界发生关系,智力活动还处在感知运动水平上。 2.前运算阶段(2~7岁)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12岁) 4.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上) 3。儿童发展心理学任务 答:1.揭示各种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2.阐明各种心理机能的发展过程和特征 心理学就是研究各种心理现象的科学,它主要包括心理过程和人格两大部分,其中心理过程包含知情意三个过程,人格又由人格倾向性和人格心理特征两部分组成。 3探讨心理发展的内在机制。 4.研究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 4.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敏感期的内容 答:1.感觉的敏感期 从出生到5岁,而2—2.5岁表现最明显 2.秩序的敏感期 3.语言的敏感期 4.动作的敏感期 5.人生发展的四个关键期 答:1.婴儿期(1~3岁) 是训练个体感知觉能力的关键期,新生儿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是味觉,以面部表情的方式对甜,酸,苦,咸四种基本味道做出反应。 2.幼儿期(3~6岁)是培养个体言语能力的关键期 3.童年期(7~12岁)是提高个体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的关键期 4.青春期(12~16岁)是缓解个体心理冲突的关键期。 6.心理发展的动因 答:一,遗传与心理成熟动因 1.遗传的概念:是指遗传物质从上代传给下代的现象 2.遗传的作用 (1)遗传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潜在的动力设备及其功能 (2)遗传因素变异或遗传病,可导致非正常人格或低能儿。 (3)遗传因素影响着个体智力,能力的发展。 3.生理成熟的作用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节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与研究内容 一、填空题 1.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研究幼儿教育系统中幼儿()的规律以及如何应对规律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2.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导论、幼儿心理发展()与教育、幼儿的()健康、幼儿()心里与教师心理。 3.教育是()传递的系统,是培养、造就()的系统。 4.幼儿教育是以()为对象的教育,包括()教育与非幼儿园教育。 二、名词解释 1.教育 2.人才 3.幼儿园教育 4.幼儿园心理学 三选择题 1.幼儿一般是指()的儿童。 A.3—6、7岁 B.0—3岁 C.0—6、7岁 D.7—10岁 2.幼儿教育的最典型形式是() A.电化教育 B.远程教育 C.家庭教育 D.幼儿园教育 四、解答题 1.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是什么? 2.如何理解教育的是指? 3.幼儿园教育中教师与幼儿的交互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二节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与意义 一、填空题 1.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可以从()和()两方面体现出来。 2.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可以树立科学的(),提高幼儿教育的(),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解答题 1.幼教工作者为什么要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 第三节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研究方法 一、填空题 1.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法、()法、测量法、()法、()法等 2.教师常用的观察方法包括逸事记录、()时间取样和()。

3.幼儿教育心理学有客观性原则、()原则、()原则、()原则和()原则五种基本研究原则。 4.根据研究目的、内容和手段不同,有长期观察和()观察、全面观察和()观察、直接观察和剪辑观察、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等不同类型。 5.有效观察的条件包括做好观察的前期准备工组、做好观察(),消除观察()。 二、名称解释 1.观察法 2.作品分析法 三、解答题 1.联系实际教学谈谈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2.在幼儿园情境中,幼儿教师如何对幼儿进行观察并记录? 3.作品分析法的作用是什么? 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幼儿一般是指() A.3—6、7岁 B.0—3岁 C.0—6、7岁 D.7—10岁 2.下面不属于非幼儿园教育的是() A.家庭教育 B.幼儿园教育 C.远程教育 D.网络教育3.幼儿教育的最典型形式是() A.电化教育 B.远程教育 C.家庭教育 D.幼儿园教育 4.()原则从客观实际出发,来揭示在教育过程中幼儿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 A.发展性 B.实践性 C.客观性 D.综合性 5.()是指只对要考察的指定行为、时间进行观察记录,即等待所选定的行为出现是才做记录,不受时间的限制。 A.时间取样 B.核查表 C.事件取样 D.逸事记录6.()原则是指事物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幼儿的心理也是随着各种因素的变化而不断的变化、发展着。 A.发展性 B.实践性 C.客观性 D.综合创造性 7.()指依据观察目地对幼儿在一定时间内某种行为发生的频率进行观察与记录。 A.时间取样 B.核查表 C.事件取样 D.逸事记录 8.()原则是指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应立足于创新,而不是因循守旧或盲从潮流。 A.发展性 B.实践性 C.客观性 D.综合创造性 9.()是指选取一样简短的个别事件进行完整的记录。 A.时间取样 B.可查表 C.时间取样 D.逸事记录10.()是指利用实现设计好的简便易行的记录表格,观察者观察到相应的行为是时,就在相应的栏目中做记号。 A.时间取样 B.核查表 C.事件取样 D.逸事记录 二、填空题 1.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法、()法、测量法、()法、(

心理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

心理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 心理学的科学研究并无一定格式,但是从众多心理学的科学研究成果中不难发现,心理学家在探寻心理与行为知识的过程中为了避免走弯路以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率,大多都遵循下列三项基本原则。 (一)可公开检验原则 可公开检验原则(principle of public verifiability)是指科学发现是可以由任何人重验、批评、否定或继续发展的。任何科学知识都是可以公开接受检验的,心理学的知识也不例外。要使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能够公开接受检验就必须对所研究的概念(某种心理现象)下一个操作性定义。所谓操作性定义(operational definition)就是以可观察、可测量的操作给一个概念下定义。例如,智力就是由智力测验所测到的东西来定义的;焦虑就是由焦虑评定量表所测到的东西来定义的。把要研究的概念与可观测的事件相联系,这是确保一项研究成果能否公开接受检验的基础。因为对概念下操作性定义,使得该概念公开化了,可以任由所有的人去重复验证。任何人都可以对其进行批判、验证、改进或否定。因此,在进行心理学研究设计时起码要注意以下四个要点。 第一,要弄清楚研究课题中的关键概念是否具有操作性定义,以及该操作性定义是否具有良好的可重验性,而不采用文义性定义(literary definition)。因为文义性定义追求的是概念的本质含

义,而本质含义是无法与可观测事件联系起来的。要给出一个具有良好的可重验性的操作性定义,就必须要想清楚怎样用外界可观测的事件或任务来界定这个概念。 第二,研究课题中的概念可以由一个单一行为事件或任务来定义,但要科学地研究它则需要由一组操作来定义。这一点非常重要。例如,对于“记忆”这个概念,可以用识记多少、保持时间长短、回忆量多少来定义,也可以用记住形象东西的数量、语词的数量或动作的数量来定义。又例如,对于“焦虑”这个概念,可以用焦虑自评量表来定义,也可以用社交焦虑量表、演讲焦虑量表、考试焦虑量表等来定义。透过一组操作,各自都在观测同一个概念,但是手段略有不同,这样就可以逐渐达成对一个概念的科学认识。 第三,心理学研究中的概念很少是完全用由现实生活中直接可观测的操作来定义的;大多数要研究的概念都是用与之有间接联系的操作来定义的,还有一些概念则是用与其他可观测的概念相联系来定义的。例如,“时间管理倾向”是由一组子概念(如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能力和把握时间的自信心等)来定义的,而每一个定义时间管理倾向特征的子概念本身也需要下一个操作性定义,如时间监控能力这个子概念则是与对计划性、坚持性等概念的测量来定义的(黄希庭、张志杰,2001)。又如,A型行为模式是由一组子概念(强烈的竞争性、潜在的攻击性、急性子、高成就动机等)来定义的(Dembroski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