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禄口空港地区总体规划.pdf
- 格式:pdf
- 大小:768.37 KB
- 文档页数:2
中国(南京)软件谷概况一、总体情况南京市科技、教育、人才资源丰富,优势凸显。
2010年,南京软件产值超1000亿元;同年获国家工信部批准,南京市成为首个“中国软件名城”。
为加速南京软件产业发展,南京市委、市政府规划建设以雨花台区为核心的中国(南京)软件谷,全力打造中国人才与科技创新名城。
中国(南京)软件谷的位于南京主城以南,紧邻河西新城与南部新城,以8平方公里的雨花软件园为核心,向南拓展,规划总面积70平方公里,已入驻国内外知名软件企业249家,软件人才5.05万人,2010年产值突破300亿元,是距主城区最近、产业集聚度最高、生态资源最好、交通最为便捷的软件基地。
二、优势资源(一)区位优势中国(南京)软件谷,是南京都市发展的地理中心,是南京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华东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二)交通优势1、铁路:座拥华东交通枢纽——高速铁路南京南站2、航空: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19公里,是进出空港的必经之路3、距长江最主要的内河外贸港——新生圩港18公里4、高速公路:宁合、宁芜、宁丹、宁高、绕城、绕越等高速公路在软件谷均有道口(三)生态优势谷内山青水秀,人文荟萃,风景优美,名胜古迹众多,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雨花台风景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将军山风景区,以及渤泥国王墓、菊花台、花神庙、龙泉寺、牛首山等。
软件谷绿树成林,山水湖泊资源丰富,毗邻长江和秦淮新河,区域绿化覆盖率达50%以上。
(四)教育优势南京高校、科研院所数量位于全国第三,是全国四大科研和教育中心城市,53所高等院校、600多所科研机构和70多万科技从业人才,为软件谷储备了充足的人才资源。
辖区内南京玻纤院是国家无机非金属新材料领域的重点企业,建有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苏信息研究院、江苏软件人才交流中心和软件人才培训联盟也都挂牌落户。
(五)配套优势1、产业服务配套软件谷加快建设“八大平台”,为软件企业发展、科技人才创业,提供有力的支撑条件和良好的外部环境。
中共南京市委办公厅印发《关于打造南京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建设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南京市委办公厅•【公布日期】2022.08.14•【字号】•【施行日期】2022.08.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发展规划正文中共南京市委办公厅印发《关于打造南京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建设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的实施意见》为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江苏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快建设南京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全力推进南京交通运输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全省建设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展现新作为,为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提供支撑和保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市第十五次党代会部署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建设人民满意交通为目标,聚焦“国际化”“一体化”“现代化”,提高国际扇面联通水平,构筑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增强国内扇面辐射能力,构建保障区域经济发展的链接枢纽;提升交通发展软实力和资源配置能力,支撑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打造通达全球、衔接高效、功能完善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为全省乃至全国现代化发展大局做出更大贡献。
(二)基本原则坚持国际视野。
聚力构筑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联动上海、杭州共建长三角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全面提升链接全球能力,保障资源要素跨境流动和区域融通。
对标国际先进城市,全面提升南京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功能。
坚持系统观念。
聚力建设高能级辐射的国家中心城市,提升国内扇面辐射能力,全方位融入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统筹港口、高铁、机场、高速公路和城市内部交通等建设,更好发挥在南京都市圈、长三角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京市“十四五”开放型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11.17•【字号】宁政办发〔2021〕60号•【施行日期】2021.11.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京市“十四五”开放型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各区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南京市“十四五”开放型经济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11月17日南京市“十四五”开放型经济发展规划为进一步优化全市开放型经济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凸显高质量发展特征,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着力打造长三角制度型开放高地、新型国际贸易枢纽,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共江苏省委关于制定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共南京市委关于制定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和《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一)发展基础1.开放平台日臻丰富,载体功能不断完善江苏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获批建设以来,坚持高标准谋划推进,扎实落实改革试点任务,截至2020年末,形成70余项体现首创要求的制度创新成果,7项改革试点经验在全省复制推广,7个创新实践案例在全省示范借鉴,8项改革试点经验和10个创新实践案例在全市复制推广。
“生物医药集中监管和公共服务平台”获国务院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
中国(江苏)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涉及南京片区的97项改革试点任务,已实施92项。
省自贸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三项清单”涉及南京片区的113项改革试点任务,已有105项实施。
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枢纽型经济建设的意见【法规类别】区域经济开发【发文字号】宁委发[2015]35号【发布部门】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政府【发布日期】2015.07.09【实施日期】2015.07.09【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枢纽型经济建设的意见(宁委发〔2015〕35号2015年7月9日)为进一步发挥我市综合枢纽优势,大力发展枢纽型经济,加快建设空港、海港、高铁枢纽经济区,抢抓战略机遇,推进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特制定以下意见。
一、高起点规划建设三大枢纽经济区1.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重要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机遇,牢牢把握创新驱动、功能融合、产业支撑、市场导向、集约发展、服务区域的原则,以全面提升和发挥资源整合配置能力、强化城市功能和产业活力为主线,按照发展“五型经济”的内在要求,坚持以载体建设为抓手,加快建设空港、海港、高铁三大枢纽经济区,切实将综合枢纽优势转化为转型发展优势和产业竞争优势,推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城市功能相互融合、协调共进,把枢纽型经济打造成新时期南京加快发展的重要经济品牌。
2.总体目标。
以提升枢纽设施功能和建设枢纽产业体系为重点,加快构建和完善现代化综合性的集疏运体系,大力推进枢纽设施、枢纽产业和城市功能融合发展,“十三五”期间,空港、海港、高铁三大枢纽经济区增加值以高于全市GDP增速10个百分点左右的较高速度加快发展,枢纽型经济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新增长点。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相关部门,相关区,相关开发区)3.加快空港枢纽经济区建设,打造国家级航空经济示范区。
按照国际性、现代化、生态化、智慧型的基本方向,加快推进现代化、国际化航空新城建设。
强化基础设施功能导向,加快建设禄口机场高快速外环线和与外部衔接的放射状快速通道,加快完善机场对外“二横三纵两联”高快速路网络布局,加快构建形成以扬马城际铁路和机场线为支撑“一横一纵”的轨道交通格局,实现空港、高速铁路、城际轨道、城市轨道、公路客运、城市公交有机融合。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京市“十四五”枢纽经济和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10.01•【字号】宁政办发〔2021〕45号•【施行日期】2021.10.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京市“十四五”枢纽经济和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各区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南京市“十四五”枢纽经济和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10月1日南京市“十四五”枢纽经济和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枢纽经济是依托交通、物流枢纽等资源要素集聚载体,在特定空间范围内,以聚流、引流、驻流和扩散辐射为特征,通过技术变革和制度创新,优化区域经济要素时空配置,重塑产业空间分工体系,培育具有区域集聚辐射能力的产业集群,全面提升经济运行质量、效率和规模的一种经济形态。
现代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物流业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凸显。
枢纽经济与现代物流业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一方面,物流枢纽通过吸引物流要素规模集聚,有利于形成巨大的物流要素流量,培育区域供应链服务功能,引导制造、商贸、信息等产业要素资源聚集,形成要素集聚型枢纽经济与产业集聚型枢纽经济。
另一方面,枢纽经济的发展能够形成反向物流需求,促进供应链体系完善,推动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为加快南京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枢纽经济和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依据《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要求,制定此规划。
禄口的如意湖的介绍
禄口的如意湖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禄口街道,是一个集休闲健身、文化教育、旅游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海绵型公园。
公园占地约160亩,湖区注水量约26万立方米,最深水位达3.5米。
如意湖因规划调整,于2019年10月14日由明湖更名为如意湖。
其名称起源于湖的形状类似于“如意”,寓意着生活、工作在禄口空港开发区的人们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此外,该湖泊所在区域是禄口空港新城发展的核心区,定位高端,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如意湖周围分布着CBD三大标志性建筑,与如意河、昆丽河、金水河、熊儿河等形成一个完整的城市生态水系。
湖区内设有水岸娱乐区,包括温泉许愿池、音乐喷泉、亲水廊桥、游船码头等设施,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休闲体验。
此外,湖区还设有花海游赏区,种植有红色的月季、玫红色的石竹、橘黄色的格桑花等花卉,为游客带来美丽的视觉享受。
未来,如意湖周边将建设环湖跑步道、自行车道、漫步道等设施,湖内还将设置水上观光游线,完全可以满足大众休闲放松、游览及健身需求。
此外,湖的南侧是会展中心,由A、B、C三个展厅组成,打造成集会议、展览、酒店、活动为一体的大型公共配套设施。
周边还有配套酒店、学校和商业综合体等设施,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便利的生活和娱乐服务。
总之,禄口的如意湖是一个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的城市公园,为当地居民和游客提供了丰富的休闲和文化体验。
中国内陆航空区域分布发布: 2011-6-4 13:58:00 | 来源: | 编辑: | 查看: 236次中国幅员宽广地域辽阔,这位航空运输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航空管理部门对全国航空运输区域进行了划分,她们分别是华北区、华东区、中南区、西南区、东北区、西北区、新疆区。
一、华北区主要空港城市及机场分布1、华北区空港城市华北区包括的空港城市有:北京市、天津市、石家庄市、秦皇岛市、太原市、大同市、长治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兰浩特市、海拉尔市、锡林浩特市、赤峰市、通辽市、乌海市等。
2、华北区机场分布华北区市我国机场数量较多、空中运输业务量较大的地区。
其中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在全国航空运输中占有重要位置。
在华北区的重要机场有: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太原武宿国际机场、呼和浩特白塔机场、石家庄正定机场等。
3、华北区机场名称及三字代码二、华东区主要空港城市及机场分布1、华东区空港城市华东区包括的空港城市共34个,有上海市;山东省的威海市、青岛市等8个城市;江西省的南昌市、九江市等4个城市;安徽省的合肥市、黄山市等4个城市;浙江省的杭州市、温州市等7个城市;江苏省的南京市、无锡市、连云港市等7个城市;福建省的厦门市、福州市等4个城市。
2、华东区机场分布华东区市我国机场数量最多、航空运输量最大的地区,货运量占全国的半壁江山。
大批国际国内货物经过华东区各机场源源不断地运往全国及世界各地。
活动地区重要的机场有: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上海虹桥国际机场、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厦门高崎国际机场、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福州长乐国际机场、青岛流亭国际机场、济南遥墙国际机场、合肥骆岗机场等。
其中,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为中心枢纽。
3、华东区机场名称及三字代码。
城市对外交通枢纽集疏运体系规划研究肖慎;朱光远;耿兴荣【摘要】从城市对外交通枢纽对集疏远体系功能要求入手,分析了枢纽集疏运体系规划应考虑的因素及规划原则.基于对城市与区域协调发展、集疏运发展模式选择、集疏运通道布局以及规划效果评价等方面综合考虑,提出了城市对外交通枢纽集疏运体系规划思路.最后,结合南京禄口国际机场集疏运体系规划实践,进行了实际应用分析与效果评价.【期刊名称】《现代交通技术》【年(卷),期】2010(007)005【总页数】6页(P78-83)【关键词】对外交通枢纽;集疏运体系;规划原则;效果评价【作者】肖慎;朱光远;耿兴荣【作者单位】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江苏南京,210005;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江苏南京,210005;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91.12城市对外交通枢纽对于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引导城市空间布局(如居住、工业、仓储物流等用地空间布局)、影响城市交通网络布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城市性质与地位则决定了综合交通枢纽在区域中的功能地位,城市的自然地理条件、土地利用与功能分区影响综合交通枢纽要素的构成及其组织形式与空间分布。
传统意义上的枢纽集疏运是实现枢纽与其腹地之间的空间运输联系[1],但随着交通枢纽区域化发展以及腹地范围的不断拓展,枢纽及其腹地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地理学上的概念,而更重要的是一种市场学、经济学上的概念。
枢纽集疏运功能也从基本的人与物资运输联系,向更高层次的经济辐射、物流信息传递等功能延伸,促使枢纽从传统的一个“点”向区域化空间概念拓展。
而城市对外交通枢纽集疏运结构是否协调、运输是否畅达、方式衔接与中转换乘是否高效、服务是否快捷与准时等,既是枢纽功能充分发挥的关键,也是城市对区域辐射延伸的重要保障。
基于此,以下结合规划实践,深入研究城市对外交通枢纽集疏运体系规划的相关内容与规划思路。
目录前言 (1)上篇战略纲要1.回顾与展望 (3)1.1成就与问题 (3)1.2机遇与挑战 (5)2.目标与战略 (7)2.1总体目标(2030年) (7)2.2近期目标(2020年) (13)2.3战略任务 (14)3.交通政策 (15)3.1坚持公交优先发展 (15)3.2坚持交通需求管理 (17)3.3坚持绿色交通发展 (18)3.4坚持交通市场化导向 (20)下篇近期行动纲领(2020年)4.加快建设枢纽都市 (22)4.1构建广域辐射、高度发达的对外交通体系 (22)4.2构建快速便捷、高度综合的货运物流体系 (24)5.示范创建公交都市 (25)5.1加强公交导向城市形态和土地开发 (25)5.2构建公交体系多元模式和综合换乘 (25)5.3提升公交运营管理水平和服务品质 (26)5.4促进出租车辆规范运营和健康发展 (28)6.完善巩固畅达都市 (29)6.1强化长效管理机制 (29)6.2强化道路网络建设 (29)6.3强化交通设施标准 (30)6.4强化交通需求管理 (31)6.5强化停车综合改善 (31)6.6强化交通安全措施 (33)7.积极推动绿色交通 (35)7.1构建绿色交通模式 (35)7.2提升慢行交通品质 (35)7.3强化交通节能减排 (36)8.大力发展智慧交通 (37)8.1加强智能交通整体规划 (37)8.2完善智能交通系统建设 (38)8.3建立数据开放共享机制 (38)8.4规范“互联网+”交通模式 (39)9.强化建设法治交通 (40)9.1改进交通决策协调机制 (40)9.2加强交通法制体系建设 (41)10.宣传推广文明交通 (42)10.1加强交通文明管理体系建设 (42)10.2加强交通文明宣传普及教育 (43)前言2004年,我市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率先启动编制《南京交通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交通白皮书》)。
2007年,《交通白皮书》经市委和市人大审议通过,由市政府正式颁布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