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禄口空港地区总体规划.pdf
- 格式:pdf
- 大小:768.37 KB
- 文档页数:2
中国(南京)软件谷概况一、总体情况南京市科技、教育、人才资源丰富,优势凸显。
2010年,南京软件产值超1000亿元;同年获国家工信部批准,南京市成为首个“中国软件名城”。
为加速南京软件产业发展,南京市委、市政府规划建设以雨花台区为核心的中国(南京)软件谷,全力打造中国人才与科技创新名城。
中国(南京)软件谷的位于南京主城以南,紧邻河西新城与南部新城,以8平方公里的雨花软件园为核心,向南拓展,规划总面积70平方公里,已入驻国内外知名软件企业249家,软件人才5.05万人,2010年产值突破300亿元,是距主城区最近、产业集聚度最高、生态资源最好、交通最为便捷的软件基地。
二、优势资源(一)区位优势中国(南京)软件谷,是南京都市发展的地理中心,是南京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华东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二)交通优势1、铁路:座拥华东交通枢纽——高速铁路南京南站2、航空: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19公里,是进出空港的必经之路3、距长江最主要的内河外贸港——新生圩港18公里4、高速公路:宁合、宁芜、宁丹、宁高、绕城、绕越等高速公路在软件谷均有道口(三)生态优势谷内山青水秀,人文荟萃,风景优美,名胜古迹众多,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雨花台风景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将军山风景区,以及渤泥国王墓、菊花台、花神庙、龙泉寺、牛首山等。
软件谷绿树成林,山水湖泊资源丰富,毗邻长江和秦淮新河,区域绿化覆盖率达50%以上。
(四)教育优势南京高校、科研院所数量位于全国第三,是全国四大科研和教育中心城市,53所高等院校、600多所科研机构和70多万科技从业人才,为软件谷储备了充足的人才资源。
辖区内南京玻纤院是国家无机非金属新材料领域的重点企业,建有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苏信息研究院、江苏软件人才交流中心和软件人才培训联盟也都挂牌落户。
(五)配套优势1、产业服务配套软件谷加快建设“八大平台”,为软件企业发展、科技人才创业,提供有力的支撑条件和良好的外部环境。
中共南京市委办公厅印发《关于打造南京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建设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南京市委办公厅•【公布日期】2022.08.14•【字号】•【施行日期】2022.08.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发展规划正文中共南京市委办公厅印发《关于打造南京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建设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的实施意见》为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江苏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快建设南京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全力推进南京交通运输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全省建设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展现新作为,为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提供支撑和保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市第十五次党代会部署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建设人民满意交通为目标,聚焦“国际化”“一体化”“现代化”,提高国际扇面联通水平,构筑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增强国内扇面辐射能力,构建保障区域经济发展的链接枢纽;提升交通发展软实力和资源配置能力,支撑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打造通达全球、衔接高效、功能完善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为全省乃至全国现代化发展大局做出更大贡献。
(二)基本原则坚持国际视野。
聚力构筑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联动上海、杭州共建长三角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全面提升链接全球能力,保障资源要素跨境流动和区域融通。
对标国际先进城市,全面提升南京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功能。
坚持系统观念。
聚力建设高能级辐射的国家中心城市,提升国内扇面辐射能力,全方位融入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统筹港口、高铁、机场、高速公路和城市内部交通等建设,更好发挥在南京都市圈、长三角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京市“十四五”开放型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11.17•【字号】宁政办发〔2021〕60号•【施行日期】2021.11.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京市“十四五”开放型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各区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南京市“十四五”开放型经济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11月17日南京市“十四五”开放型经济发展规划为进一步优化全市开放型经济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凸显高质量发展特征,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着力打造长三角制度型开放高地、新型国际贸易枢纽,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共江苏省委关于制定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共南京市委关于制定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和《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一)发展基础1.开放平台日臻丰富,载体功能不断完善江苏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获批建设以来,坚持高标准谋划推进,扎实落实改革试点任务,截至2020年末,形成70余项体现首创要求的制度创新成果,7项改革试点经验在全省复制推广,7个创新实践案例在全省示范借鉴,8项改革试点经验和10个创新实践案例在全市复制推广。
“生物医药集中监管和公共服务平台”获国务院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
中国(江苏)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涉及南京片区的97项改革试点任务,已实施92项。
省自贸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三项清单”涉及南京片区的113项改革试点任务,已有105项实施。
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枢纽型经济建设的意见【法规类别】区域经济开发【发文字号】宁委发[2015]35号【发布部门】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政府【发布日期】2015.07.09【实施日期】2015.07.09【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枢纽型经济建设的意见(宁委发〔2015〕35号2015年7月9日)为进一步发挥我市综合枢纽优势,大力发展枢纽型经济,加快建设空港、海港、高铁枢纽经济区,抢抓战略机遇,推进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特制定以下意见。
一、高起点规划建设三大枢纽经济区1.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重要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机遇,牢牢把握创新驱动、功能融合、产业支撑、市场导向、集约发展、服务区域的原则,以全面提升和发挥资源整合配置能力、强化城市功能和产业活力为主线,按照发展“五型经济”的内在要求,坚持以载体建设为抓手,加快建设空港、海港、高铁三大枢纽经济区,切实将综合枢纽优势转化为转型发展优势和产业竞争优势,推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城市功能相互融合、协调共进,把枢纽型经济打造成新时期南京加快发展的重要经济品牌。
2.总体目标。
以提升枢纽设施功能和建设枢纽产业体系为重点,加快构建和完善现代化综合性的集疏运体系,大力推进枢纽设施、枢纽产业和城市功能融合发展,“十三五”期间,空港、海港、高铁三大枢纽经济区增加值以高于全市GDP增速10个百分点左右的较高速度加快发展,枢纽型经济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新增长点。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相关部门,相关区,相关开发区)3.加快空港枢纽经济区建设,打造国家级航空经济示范区。
按照国际性、现代化、生态化、智慧型的基本方向,加快推进现代化、国际化航空新城建设。
强化基础设施功能导向,加快建设禄口机场高快速外环线和与外部衔接的放射状快速通道,加快完善机场对外“二横三纵两联”高快速路网络布局,加快构建形成以扬马城际铁路和机场线为支撑“一横一纵”的轨道交通格局,实现空港、高速铁路、城际轨道、城市轨道、公路客运、城市公交有机融合。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京市“十四五”枢纽经济和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10.01•【字号】宁政办发〔2021〕45号•【施行日期】2021.10.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京市“十四五”枢纽经济和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各区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南京市“十四五”枢纽经济和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10月1日南京市“十四五”枢纽经济和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枢纽经济是依托交通、物流枢纽等资源要素集聚载体,在特定空间范围内,以聚流、引流、驻流和扩散辐射为特征,通过技术变革和制度创新,优化区域经济要素时空配置,重塑产业空间分工体系,培育具有区域集聚辐射能力的产业集群,全面提升经济运行质量、效率和规模的一种经济形态。
现代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物流业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凸显。
枢纽经济与现代物流业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一方面,物流枢纽通过吸引物流要素规模集聚,有利于形成巨大的物流要素流量,培育区域供应链服务功能,引导制造、商贸、信息等产业要素资源聚集,形成要素集聚型枢纽经济与产业集聚型枢纽经济。
另一方面,枢纽经济的发展能够形成反向物流需求,促进供应链体系完善,推动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为加快南京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枢纽经济和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依据《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要求,制定此规划。
禄口的如意湖的介绍
禄口的如意湖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禄口街道,是一个集休闲健身、文化教育、旅游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海绵型公园。
公园占地约160亩,湖区注水量约26万立方米,最深水位达3.5米。
如意湖因规划调整,于2019年10月14日由明湖更名为如意湖。
其名称起源于湖的形状类似于“如意”,寓意着生活、工作在禄口空港开发区的人们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此外,该湖泊所在区域是禄口空港新城发展的核心区,定位高端,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如意湖周围分布着CBD三大标志性建筑,与如意河、昆丽河、金水河、熊儿河等形成一个完整的城市生态水系。
湖区内设有水岸娱乐区,包括温泉许愿池、音乐喷泉、亲水廊桥、游船码头等设施,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休闲体验。
此外,湖区还设有花海游赏区,种植有红色的月季、玫红色的石竹、橘黄色的格桑花等花卉,为游客带来美丽的视觉享受。
未来,如意湖周边将建设环湖跑步道、自行车道、漫步道等设施,湖内还将设置水上观光游线,完全可以满足大众休闲放松、游览及健身需求。
此外,湖的南侧是会展中心,由A、B、C三个展厅组成,打造成集会议、展览、酒店、活动为一体的大型公共配套设施。
周边还有配套酒店、学校和商业综合体等设施,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便利的生活和娱乐服务。
总之,禄口的如意湖是一个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的城市公园,为当地居民和游客提供了丰富的休闲和文化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