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禄口国际机场T1航站楼南指廊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 格式:pdf
- 大小:2.36 MB
- 文档页数:58
南京机场航站楼改扩建给排水及消防系统设计及难点分析摘要:概述了南京机场航站楼改扩建工程给排水及消防系统的设计内容,总结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及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应用范围、卫生间排水管道敷设等设计难点,在国家现行规范与实际工程现状存在冲突情况下,结合消防性能化分析评估建议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航站楼;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消防1 工程概况南京禄口机场T1航站楼现状建筑面积13.2万m2,其中地下室面积2.1万m2。
T1航站楼地上三层(局部六层),地下一层,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屋面为异型桁架结构。
本次主要改扩建内容为:扩建北指廊和北连廊,改造主楼,将原来包含国际功能的T1航站楼改扩建为全国内航站楼。
2 给排水及消防设计内容2.1 给水系统2.1.1 水源由机场供水站供水,机场供水站位于机场工作区南侧,距离本次T1航站楼距离约1000米,目前机场供水站日供水量约5500m3/d,供水压力0.4MPa。
机场供水站日最大设计供水能力为8000m3/d,为生活消防合用系统。
2.1.2 用水量航站楼最高日用水量1464.1m3/d,最大时用水量为127.1m3/h。
2.1.3 生活给水系统为航站楼内的旅客和工作人员提供生活、就餐、饮用、室内生产运行提供用水等。
室内主要用水点有公共和工作人员的卫生间、工作机房等处。
室内给水由室外供水管网直接供给,航站区供水压力不小于0.40Mpa,可满足室内用水要求。
2.1.4 饮用水系统饮用水用水标准:0.2L/人*次。
航站楼饮水机分布在各功能区内,主要设置于公共及工作人员的卫生间等处,饮用水满足旅客和工作人员用水要求。
2.1.5 热水系统航站楼公共卫生间采用局部设置集中电加热设备;CIP区域生活热水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集热器置于新建连廊混凝土屋面,太阳能热水系统辅助热源采用电加热。
2.1.6 中水系统本次改造航站楼卫生间冲厕用水采用中水,水源由屋面雨水回用水及机场中水管网提供,在地下室设中水供水设备,主要技术参数:流量80T/hr,扬程42m,水箱有效容积84.8m3,水箱内设液位联动室外雨水收集清水池潜水泵启闭。
中共南京市委办公厅印发《关于打造南京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建设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南京市委办公厅•【公布日期】2022.08.14•【字号】•【施行日期】2022.08.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发展规划正文中共南京市委办公厅印发《关于打造南京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建设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的实施意见》为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江苏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快建设南京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全力推进南京交通运输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全省建设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展现新作为,为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提供支撑和保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市第十五次党代会部署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建设人民满意交通为目标,聚焦“国际化”“一体化”“现代化”,提高国际扇面联通水平,构筑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增强国内扇面辐射能力,构建保障区域经济发展的链接枢纽;提升交通发展软实力和资源配置能力,支撑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打造通达全球、衔接高效、功能完善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为全省乃至全国现代化发展大局做出更大贡献。
(二)基本原则坚持国际视野。
聚力构筑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联动上海、杭州共建长三角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全面提升链接全球能力,保障资源要素跨境流动和区域融通。
对标国际先进城市,全面提升南京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功能。
坚持系统观念。
聚力建设高能级辐射的国家中心城市,提升国内扇面辐射能力,全方位融入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统筹港口、高铁、机场、高速公路和城市内部交通等建设,更好发挥在南京都市圈、长三角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
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南京至高淳城际轨道禄口机场至溧水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公布日期】2015.04.21•【字号】苏环审﹝2015﹞46号•【施行日期】2015.04.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影响评价正文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南京至高淳城际轨道禄口机场至溧水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苏环审﹝2015﹞46号南京地铁建设有限责任公司:你公司报送的《南京至高淳城际轨道禄口机场至溧水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省环境工程咨询中心技术评估意见及南京市环保局的预审意见均悉。
经研究,批复如下:一、根据《报告书》评价结论、技术评估意见及南京市环保局的预审意见,在落实《报告书》中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生态保护和补偿措施、风险防范措施的前提下,工程建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可得到缓解和控制。
因此,仅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我厅原则同意你公司按《报告书》所列工程的性质、规模、地点、环境保护措施进行工程建设。
二、原则同意南京市环保局的预审意见。
在项目工程设计、建设和环境管理中,你公司须落实预审意见和《报告书》中提出的各项环保要求,制定施工期环境保护手册,做到规范施工、文明施工,在工程设计、建设及运营中重点落实以下要求:(一)做好轨道交通沿线用地控制,依据报告书提出的达标控制距离要求,在地铁沿线、车站风亭、冷却塔以及主变电站的噪声、振动、电磁等防护距离范围内,不宜规划建设居民区、学校、医院等噪声、振动和电磁等敏感建筑物。
(二)落实施工期噪声和振动防治措施。
合理布置施工场地、控制作业时间,禁止夜间进行高噪声、高振动作业。
车站、风亭、车辆基地与辅助设施的建设,应采用对环境影响小的施工方式,并在周围设立隔声围挡或吸声屏障。
高噪声设备应采用隔声罩或隔声屏进行降噪处理,应加强声环境敏感点噪声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发生噪声扰民现象。
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批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2022年南京市城乡建设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1.11•【字号】宁政发〔2022〕1号•【施行日期】2022.01.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其他规定正文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批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2022年南京市城乡建设计划的通知各区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市政府同意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拟定的《2022年南京市城乡建设计划》,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南京市人民政府2022年1月11日2022年南京市城乡建设计划(市城乡建设委员会2022年1月)2022年是贯彻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市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全面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的开局之年。
根据我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发展需要,现制定2022年南京市城乡建设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紧密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坚决落实省、市党代会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围绕中心城市、特大城市战略定位,加快优化市域空间功能布局,完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打造美丽宜居城乡环境,彰显历史文化名城特色魅力,增强城市安全韧性,不断推动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强富美高”新南京建设、全面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一)把握发展机遇。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发展战略,强化重大基础设施战略引领,增强区域辐射带动能力,巩固提升特大城市综合首位度,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增长极。
(二)优化功能布局。
加快重点功能区建设,推动“东西南北中”协同并进,强化“一核三极”功能引领,加快六合、高淳高质量发展,促进江南江北、主城郊区、城镇乡村协调发展,打造精明增长的紧凑城市。
机场专用快速路环境影响报告书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便编辑目录前言 (I)第1章总则 (1)1.4.2环境质量标准 (1)1.4.3污染物排放标准 (2)1.5评价范围、工作等级及时段 (3)1.5.1评价范围 (3)1.5.2评价工作等级 (3)1.5.3 评价时段 (4)1.6环境保护目标与环境质量控制目标 (4)1.6.1环境保护目标 (4)1.6.1.1 社会环境保护目标 (4)1.6.1.2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4)1.6.1.3 水环境保护目标 (5)1.6.1.4 声环境和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5)1.6.2环境质量控制目标 (5)1.7评价内容及评价工作重点 (6)1.8评价方法 (7)第2章工程概况 (8)2.1项目建设意义 (8)2.2推荐方案路线走向及主要控制点 (8)2.3预测交通量 (8)2.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9)2.5主要工程数量 (10)2.5.1 工程占地 (10)2.5.2 路基路面工程 (11)2.5.2.4路面工程 (14)2.5.3 桥梁 (14)2.5.4 互通式立交 (15)2.6土石方平衡及表土堆放场 (15)2.6.1土石方平衡 (15)2.6.2表土淤泥堆放场 (16)2.7弃渣场 (18)2.8施工营地、施工便道 (19)2.9拆迁建筑物 (20)2.10沿线筑路材料 (20)2.11不良地质情况 (20)2.12高填深挖路段 (21)2.13沿线服务设施 (21)2.14排水管网工程 (21)2.15照明工程 (22)2.16工期安排 (22)2.17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22)第3章工程环境影响分析 (23)3.1自然环境 (23)3.1.1 地理位置 (23)3.1.2 气候 (23)3.1.3 地形地貌 (23)3.1.4 地质构造及地震 (24)3.1.6 地层岩性 (25)3.1.7 水文地质 (25)3.2工程环境影响分析 (26)3.2.1产业政策和规划符合性分析 (26)3.2.2评价因子筛选 (27)3.2.3公路工程环境影响分析 (27)3.2.3.1建设期环境影响分析 (27)3.2.3.2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29)3.2.4水、气、声、固废污染源强分析 (30)第4章环境现状评价及预测评价 (34)4.1生态环境 (34)4.2声环境 (34)4.3环境空气 (35)4.4社会环境 (35)4.5景观环境 (36)4.6固体废弃物 (36)4.7水土流失 (36)第5章环境保护措施及技术经济分析 (39)5.1设计期环保措施 (39)5.1.1 生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39)5.1.2 景观影响减缓措施 (40)5.1.4 社会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40)5.2施工期环保措施 (41)5.2.1生态破坏防治措施 (41)5.2.1.1 植被保护和恢复措施 (41)5.2.1.2 基本农田环境保护方案 (41)5.2.1.4 野生动物保护 (42)5.2.1.5 土石方综合利用措施 (42)5.2.1.6 施工场地生态防治措施 (42)5.2.2水环境减缓措施 (42)5.2.3声环境减缓措施 (44)5.2.4环境空气污染减缓措施 (44)5.2.5社会环境保护措施 (45)5.3营运期环保措施 (49)5.3.1 生态破坏防治措施 (49)5.3.2污水处理设施 (49)5.3.3声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及对策 (49)5.3.4环境空气 (53)5.3.5景观环境 (53)⑷其它建筑小品设计 (54)5.4环保措施汇总 (54)第6章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55)前言某某机场于1990年建立正式通航至2008年,机场旅客吞吐量已突破1000万人次,现有现有航站楼和跑道无法适应机场快速发展的需要。
民航局批复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总体规划(2020版)
民航局批复南京禄口国际机场
总体规划(2020版)
9月21日,民航局正式批复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总体规划(2020版)。
根据总体规划,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定位为长三角核心区域枢纽机场。
按照近期2030年旅客吞吐量7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05万吨、飞机起降55万架次,远期2050年旅客吞吐量1.2亿人次、货邮吞吐量230万吨、飞机起降87万架次的需求进行规划。
近期规划新增南二跑道、T3航站楼、南货运区,建设T3航站楼前综合交通枢纽,引入宁宣城际铁路、扬镇宁马城际铁路和地铁18号线。
远期规划增加北二跑道和南三跑道、南区卫星厅、T4航站楼,建设T1航站楼东指廊。
近、远期规划用地面积分别约20.83平方公里和38.91平方公里。
来源:东部机场集团。
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南京至高淳城际快速轨道南京南站至禄口机场段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意见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公布日期】2015.07.06•【字号】苏环验﹝2015﹞102号•【施行日期】2015.07.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影响评价正文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南京至高淳城际快速轨道南京南站至禄口机场段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意见的函苏环验﹝2015﹞102号南京地铁建设责任有限公司、南京元平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你公司《南京至高淳城际快速轨道南京南站至禄口机场段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及《南京至高淳城际快速轨道南京南站至禄口机场段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收悉。
我厅对该工程进行了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现场核查。
经研究,提出验收意见如下:一、工程建设的基本情况南京至高淳城际快速轨道南京南站至禄口机场段工程位于江宁区和雨花台区,线路北起南京南站,经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秣陵工业区、禄口新城,止于禄口机场,全长约35.8公里。
全线共设置8座车站,其中高架车站3座、地下车站5座。
设车辆段1处,选址位于横溪河北岸,燕湖路西侧、将军大道东侧地块内。
设主变电所2座,分别位于南京南站控制中心和禄口新城南车辆段。
2011年3月,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编制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2011年8月获我厅批复(苏环审〔2011〕137号)。
工程于2011年12月开工,2014年6月正式开通。
项目实际总投资135.86亿元,其中环保投资3.91亿元,占比2.88%。
二、环境保护措施及环境风险防范措施落实情况(一)废水:运营期废水包括车站、控制中心和车辆段的生活污水及生产废水。
控制中心和6个车站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接入附近市政管网。
翔宇路南站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
车辆段生活污水经一体化二级生化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接管。
(二)废气:本工程为电气化运行,无列车尾气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