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9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氧化还原反应.doc
- 格式:doc
- 大小:291.11 KB
- 文档页数:11
一、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1.工业上处理含苯酚废水的过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I.测定废水中苯酚的含量。
测定原理:OH +3Br2f 国OH J +3HBr测定步骤:步骤1:准确量取25.00mL待测废水于250mL锥形瓶中。
步骤2:将5.00mL amoi L 1浓滨水(量)迅速加入到锥形瓶中,塞紧瓶塞,振荡。
步骤3:打开瓶塞,向锥形瓶中迅速加入bmL 0.l0mol L 1KI溶液(过量),塞紧瓶塞,振荡。
步骤4:滴入2~3滴指示剂,再用0.010moi L 1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2s2O3溶液V〔mL (反应原理:I2 2Na2s2O3 2NaI Na2s4。
6)。
待测废水换为蒸储水,重复上述步骤(即进行空白实验),消耗Na2s2O3溶?^V?mL。
(1)步骤1 "量取待测废水所用仪器是。
(2)为了防止澳的挥发,上述步骤中采取的措施包括迅速加入试剂和。
(3)步骤4"滴定终点的现象为。
(4)该废水中苯酚的含量为mg 11(用含丫1、V2的代数式表示)。
如果空白实验中步骤2”忘记塞紧瓶塞,则测得的废水中苯酚的含量(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下同);如果空白实验中步骤4”滴定至终点时俯视读数,则测得的废水中苯酚的含量___________ On .处理废水。
采用Ti基PbO2为阳极,不锈钢为阴极,含苯酚的废水为电解液,通过电解,阳极上产生羟基(OH),阴极上产生H2O2。
通过交排列的阴阳两极的协同作用,在各自区域将苯酚深度氧化为CO2^n H2O。
⑸写出阳极的电极反应式:。
(6)写出苯酚在阴极附近被H2O2深度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瞰式)滴定管塞紧瓶塞滴入一滴溶液后,锥形瓶内溶液蓝色恰好褪去,且半分..... 94 V-V钟不恢复原色-------- 2—^ 偏低偏低H2O e OH H15C6H50H 14H2O2 6CO2 17H2O【解析】【分析】向呈有待测废水加入浓澳水反应后得到三澳苯酚的沉淀,再加入KI溶液与剩下的B「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得到I2,方程式为Br2+2I-===I2+2Br-,再用Na2S>O3标准溶?^滴定⑶可根据消耗的Na2SO3标准溶液的体积和浓度算出溶液中剩余的Br2的物质的量,再设置一个空白实验测出浓滨水的物质的量,用 Br 2总的物质的量-剩余Br 2的物质的量即可得出与苯酚反应的B 「2的物质的量,再结合反应方程式得到苯酚的物质的量,从而求出废水中苯酚的含 量,结合实验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解答问题。
高考化学真题详解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是高考中的重要科目之一,其中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
对于化学考试来说,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解析高考化学真题中与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的题目,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知识点。
1. 选择题:题目: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 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B. 2H2O -> 2H2 + O2C. CaO + H2O -> Ca(OH)2D. 2HCl + Mg -> MgCl2 + H2解析: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化学反应中原子的氧化态和还原态发生变化的过程。
根据这个定义,我们可以排除选项C,因为其中Ca和O的氧化态并未发生变化。
选项A、B和D中,都存在氧化态和还原态的转化,但只有选项D中氧化态从0变为-1(Cl从-1变为0),符合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因此答案为D。
2. 填空题:题目:在下列配对中,所有的草酸盐都是:A. KHSO4B. KNO2C. Na2CO3D. Na2C2O4解析:草酸盐是指由草酸根离子(C2O4^2-)组成的盐类。
根据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直接排除选项A和B。
选项C中的CO3^2-是碳酸根离子,不属于草酸盐。
而选项D中的C2O4^2-正是草酸根离子,因此答案为D。
3. 解答题:题目:已知CuSO4溶液中存在Cu2+离子和SO4^2-离子,当向溶液中加入Zn粉时,会发生化学反应。
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解释反应产物的变化。
解析:根据题目中的提示,我们可以知道反应中涉及的是氧化还原反应。
首先,我们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Zn + CuSO4 -> ZnSO4 + Cu解释反应产物的变化:反应中,锌(Zn)原子被氧化,其氧化态从0变为+2(Zn -> Zn^2+)。
铜离子(Cu^2+)被还原,其氧化态从+2变为0(Cu^2+ -> Cu)。
一、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1.阳极泥处理后的沉渣中含AgCl,工业上可用Na2SO3溶液作浸取剂浸出回收。
某小组在实验室模拟该过程。
已知:i.25o C时,部分物质的溶解度:AgCl 1.9×10–4 g;Ag2SO3 4.6×10–4 g;Ag2SO40.84 g。
ii.25o C时,亚硫酸钠溶液酸化过中含4S+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随pH变化如图所示。
Ⅰ.浸出氯化银取AgCl固体,加入1 mol/L Na2SO3溶液作浸取剂,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浸出液(pH=8),2SO- [Ag(SO3)2]3– + Cl–。
该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AgCl +23(1)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AgCl溶解的原因是___。
Ⅱ. 酸化沉银(2)经检测,沉淀m为AgCl,则溶液m中含4S+微粒的主要存在形式是________。
(3)探究沉淀n的成分。
①甲同学认为沉淀n一定不含Ag2SO4,其依据是________。
②乙同学认为沉淀n可能含Ag2SO3,进行实验验证。
i. 本实验设计的依据是:Ag2SO3具有________性。
ii. 乙同学观察到________,得出结论“沉淀n不含Ag2SO3”。
③丙同学从溶液n的成分角度再次设计实验证明沉淀n不含Ag2SO3。
i. 本实验设计的依据是:若沉淀n含Ag2SO3,则溶液n中含1Ag+微粒的总物质的量___(填“>”、“=”或“<”)Cl–物质的量。
ii. 结合实验现象简述丙同学的推理过程:____。
Ⅲ.浸取剂再生(4)溶液m经处理后可再用于浸出AgCl,请简述该处理方法____。
【答案】AgCl(s)Ag+(aq)+ Cl-(aq) ,Ag+与SO 32- 结合生成[Ag(SO3)2]3–,促进AgCl的溶解平衡正向移动 HSO3- Ag2SO4的溶解度远大于AgCl或Ag2SO3,溶液中Ag+ 的浓度很小还原b.中清液的颜色与..,均为浅紫色溶液< e中无沉淀生成,说明清液中没有Cl-,则.......c.相同溶液n中加入稀硝酸使[Ag(SO3)2]3–全部转化为Ag+,Ag+将Cl–全部沉淀,由此可知溶液n中含Ag元素的微粒总物质的量不小于n(Cl–) 加NaOH溶液调节pH至9~10【解析】【分析】I、(1)利用平衡移动的知识答题即可;II、(2)生成沉淀m时,溶液m的pH为5,观察图像,可以得知HSO3-的物质的量分数占100%;(3)①溶液中Ag+的浓度很小,而Ag2SO4的溶解度较大,故不会形成Ag2SO4沉淀;②依据Ag2SO3的还原性答题;③e中无沉淀生成,说明清液中没有Cl-,则溶液n中加入稀硝酸使[Ag(SO3)2]3–全部转化为Ag+,Ag+将Cl–全部沉淀,由此可分析出溶液n中含Ag元素的微粒总物质的量不小于n(Cl–);III、(4)m溶液中的溶质为NaHSO3,浸取剂为Na2SO3溶液,需要加入NaOH溶液将NaHSO3转化为Na2SO3。
全国高考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综合高考真题分类汇总附详细答案一、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1.硫代硫酸钠(Na2S2O3)是一种解毒药,用于氟化物、砷、汞、铅、锡、碘等中毒,临床常用于治疗荨麻疹,皮肤瘙痒等病症.硫代硫酸钠在中性或碱性环境中稳定,在酸性溶液中分解产生S和SO2实验I:Na2S2O3的制备。
工业上可用反应: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制得,实验室模拟该工业过程的装置如图所示:(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
b中利用质量分数为70%〜80%的H2SO4溶液与Na2SO3固体反应制备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c中试剂为_______(2)实验中要控制SO2的生成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 (写出一条)(3)为了保证硫代硫酸钠的产量,实验中通入的SO2不能过量,原因是_______实验Ⅱ:探究Na2S2O3与金属阳离子的氧化还原反应。
资料:Fe3++3S2O32-⇌Fe(S2O3)33-(紫黑色)装置试剂X实验现象Fe2(SO4)3溶液混合后溶液先变成紫黑色,30s 后几乎变为无色(4)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初步判断最终Fe3+被S2O32-还原为Fe2+,通过_______(填操作、试剂和现象),进一步证实生成了Fe2+。
从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的角度解释实验Ⅱ的现象:_______实验Ⅲ:标定Na2S2O3溶液的浓度(5)称取一定质量的产品配制成硫代硫酸钠溶液,并用间接碘量法标定该溶液的浓度: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基准物质K2Cr2O7(摩尔质量为294g∙mol-1)0.5880g。
平均分成3份,分别放入3个锥形瓶中,加水配成溶液,并加入过量的KI并酸化,发生下列反应:6I-+Cr2O72-+14H+ = 3I2+2Cr3++7H2O,再加入几滴淀粉溶液,立即用所配Na2S2O3溶液滴定,发生反应I2+2S2O32- = 2I- + S4O62-,三次消耗 Na2S2O3溶液的平均体积为25.00 mL,则所标定的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mol∙L-1【答案】分液漏斗 蒸馏烧瓶 24232422H SO Na SO Na SO H O =SO +++↑ 硫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液 调节酸的滴加速度 若 SO 2过量,溶液显酸性.产物会发生分解 加入铁氰化钾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开始生成 Fe(S 2O 3)33-的反应速率快,氧化还原反应速率慢,但Fe 3+与S 2O 32- 氧化还原反应的程度大,导致Fe 3++3S 2O 32-⇌Fe(S 2O 3)33-(紫黑色)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最终溶液几乎变为无色 0.1600【解析】【分析】【详解】(1)a 的名称即为分液漏斗,b 的名称即为蒸馏烧瓶;b 中是通过浓硫酸和Na 2SO 3反应生成SO 2,所以方程式为:24232422H SO Na SO Na SO H O =SO +++↑;c 中是制备硫代硫酸钠的反应,SO 2由装置b 提供,所以c 中试剂为硫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2)从反应速率影响因素分析,控制SO 2生成速率可以调节酸的滴加速度或者调节酸的浓度,或者改变反应温度;(3)题干中指出,硫代硫酸钠在酸性溶液中会分解,如果通过量的SO 2,会使溶液酸性增强,对制备产物不利,所以原因是:SO 2过量,溶液显酸性,产物会发生分解;(4)检验Fe 2+常用试剂是铁氰化钾,所以加入铁氰化钾溶液,产生蓝色沉淀即证明有Fe 2+生成;解释原因时一定要注意题干要求,体现出反应速率和平衡两个角度,所以解释为:开始阶段,生成3233Fe(S O )-的反应速率快,氧化还原反应速率慢,所以有紫黑色出现,随着Fe 3+的量逐渐增加,氧化还原反应的程度变大,导致平衡逆向移动,紫黑色逐渐消失,最终溶液几乎变为无色;(5)间接碘量法滴定过程中涉及两个反应:①2327226I Cr O 14H =3I 2Cr7H O --++++++;②2222346=I 2S O 2I S O ---++;反应①I -被氧化成I 2,反应②中第一步所得的I 2又被还原成I -,所以①与②电子转移数相同,那么滴定过程中消耗的227Cr O -得电子总数就与消耗的223S O -失电子总数相同 ;在做计算时,不要忽略取的基准物质重铬酸钾分成了三份进行的滴定。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鼎尚图文收集整理2008高考化学分类解析-氧化还原反应1.(08全国Ⅱ卷)(NH 4)2SO 4在高温下分解,产物是SO 2、H 2O 、N 2和NH 3。
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由小到大的产物分子依次是( )A .SO 2、H 2O 、N 2、NH 3B .N 2、SO 2、H 2O 、NH 3C .N 2、SO 2、NH 3、H 2OD .H 2O 、NH 3、SO 2、N 2 解析:此题实际上是考查化学方程式的配平,(NH 4)2SO 4NH 3+N 2+SO 2+H 2O ,反应中:N :-3→0,化合价变化总数为6,S :+6→+4,化合价变化数为2,根据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总数相等,所以应在SO 2前配3,(NH 4)2SO 4前面配3,NH 3前面配4,H 2O 前面配6,最后计算反应前后的O 原子个数相等。
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为:3(NH 4)2SO 4 高温 4NH 3↑+N 2↑+3SO 2↑+6H 2O 。
答案:C 。
2.(08宁夏卷)为测试一铁片中铁元素的含量,某课外活动小组提出下面两种方案并进行了实验(以下数据为多次平行实验测定结果的平均值):方案一:将a g 铁片完全溶解于过量稀硫酸中,测得生成氢气的体积为580mL (标准状况); 方案二:将10a g 铁片完全溶解于过量稀硫酸中,将反应后得到的溶液用0.02000mol ·L -1的KMnO 4溶液滴定,达到终点时消耗了25.00mL KMnO 4溶液。
请回答下列问题:(1)配平下面的化学方程式(将有关的化学计量数填入答题卡的横线上): □KMnO 4+□FeSO 4+□H 2SO 4=□Fe 2(SO 4)3+□MnSO 4+□K 2SO 4+□H 2O(2)在滴定实验中不能选择 式滴定管,理由是 ;(3)根据方案一和方案二测定的结果计算,铁片中铁的质量分数依次为 和 ;(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以55.9计)(4)若排除实验仪器和操作的影响因素,试对上述两种方案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做出判断和分析。
专题四氧化还原反应五年高考解读探究考试大纲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命题规律1.考杳内容:2012年本专题以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规律及综合应用为主,概念和规律考查了6次,综合应用考查了 1次。
如天津理综2题、江苏单科18题等。
2.题型赋分:题型有选择题和填空题两种形式,以填空题为主,分值约3分。
3.能力层级:本专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要求主要是综合运用能力,试题的难度偏大。
4.考杏形式:试题的考查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相关概念、通过反应类型判断产物,另一种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确定某物质含量。
命题趋势1.热点预测:2013年高考中本专题仍是重点考查内容。
本专题内容与能量变化、电化学基础有很强的关联性,和它们一起进行综合考查的可能性较大。
2.趋势分析:利用氧化还原反应滴定原理测定物质的组成及有限定条件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的命题趋势较强。
知识清单思维导图考点清单考点一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及判断依据(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电子①____(包括电子得失或电子对②)。
(2)判断依据:元素化合价③ 一或④____。
2.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1)氧化反应:⑤ 一电子(化合价⑥ )的反应。
(2)还原反应:⑦ 一电子(化合价⑧____)的反应。
突破方法三年模拟A组2010-2012年模拟探究专项基础测试B组2010-2012年模拟探究专项提升测试专题四氧化还原反应五年高考三年模拟。
氧化还原反应(讲义)➢知识点睛1.氧化还原反应(1)概念:在反应过程中有__________变化的化学反应。
(2)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氧化反应:反应物所含某种或某些元素化合价______的反应。
还原反应:反应物所含某种或某些元素化合价______的反应。
注:在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同时发生。
【拓展】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间的关系2.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1)实质:反应中有_________(包含电子的得失和偏移)。
(2)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①双线桥法(表示反应前后同一元素电子得失数目)步骤:标价态、连双线、注得失。
②单线桥法(表示反应物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步骤:标价态、连单线、注数目。
3.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1)氧化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所含的某种元素的化合价_____的________,具有氧化性。
特点:______电子,化合价______,发生______反应(即被_______),生成________产物。
(2)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所含的某种元素的化合价_____的_______,具有还原性。
特点:______电子,化合价______,发生______反应(即被_______),生成________产物。
简记:升失氧,降得还,若说剂,两相反。
注:①在一个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同时存在,可以是不同物质,也可以是同一物质。
如:Cl2+H2O HCl +HClO中,______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②在一个反应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同时存在,可以是不同物质,也可以是同一物质。
如:2Na+Cl22NaCl中,________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3)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判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4.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1)配平依据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
(2)配平步骤(标、列、定、配、查)①标:标变价元素的化合价;②列:列出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值;③定:根据化合价升降变化值的最小公倍数,确定某些物质的系数;④配:用观察法配平其他物质的系数;⑤查:检查是否符合原子守恒、电荷守恒等。
全国各地高考化学分类:氧化还原反应综合题汇编含答案解析一、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1.亚氯酸钠(NaClO2)是二氧化氯(ClO2)泡腾片的主要成分。
实验室以氯酸钠(NaClO3)为原料先制得ClO2,再制备NaClO2粗产品,其流程如图:已知:①ClO2可被NaOH溶液吸收,反应为2ClO2+2NaOH=NaClO3+NaClO2+H2O。
②无水NaClO2性质稳定,有水存在时受热易分解。
(1)反应Ⅰ中若物质X为SO2,则该制备Cl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
(2)实验在如图-1所示的装置中进行。
①若X为硫磺与浓硫酸,也可反应生成ClO2。
该反应较剧烈。
若该反应在装置A的三颈烧瓶中进行,则三种试剂(a.浓硫酸;b.硫黄;c.NaClO3溶液)添加入三颈烧瓶的顺序依次为___(填字母)。
②反应Ⅱ中双氧水的作用是___。
保持反应时间、反应物和溶剂的用量不变,实验中提高ClO2吸收率的操作有:装置A中分批加入硫黄、___(写出一种即可)。
(3)将装置B中溶液蒸发可析出NaClO2,蒸发过程中宜控制的条件为___(填“减压”、“常压”或“加压”)。
(4)反应Ⅰ所得废液中主要溶质为Na2SO4和NaHSO4,直接排放会污染环境且浪费资源。
为从中获得芒硝(Na2SO4·10H2O)和石膏(水合硫酸钙),请补充完整实验方案:___,将滤液进一步处理后排放(实验中须使用的试剂和设备有:CaO固体、酚酞、冰水和冰水浴)。
已知:CaSO4不溶于Na2SO4水溶液;Na2SO4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
【答案】2ClO3-+SO2═2ClO2+SO42- cab 作还原剂水浴加热时控制温度不能过高(或加一个多孔球泡等)减压向废液中分批加入适量CaO固体并搅拌,用冰水浴控制反应温度,对浊液取样并滴加酚酞,至溶液呈浅红色时停止加入CaO。
静置后过滤,用水洗涤沉淀2-3次得到石膏;滤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至32.4℃以下,接近0℃,过滤,所得晶体用冰水洗涤2-3次,低温干燥得到芒硝【解析】【分析】用二氧化硫将NaClO3还原制得ClO2,ClO2和NaOH反应制得NaClO3和NaClO2,再用过氧化氢将NaClO3还原成NaClO2制得NaClO2粗品。
高考化学分类解析(一)——氧化还原反应●考点阐释1.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概念。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包括氧化和还原、氧化性和还原性、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等。
命题多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出现。
2.综合应用化合价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命题常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有时还需要判断反应物或生成物。
3.会比较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其主要依据是:氧化(或还原)剂的氧化(或还原)性强于氧化(或还原)产物的氧化(或还原)性。
●试题类编(一)选择题1.(2003年上海春季,18)苹果汁是人们喜爱的饮料。
由于此饮料中含有Fe2+,现榨的苹果汁在空气中会由淡绿色变为棕黄色。
若榨汁时加入维生素C,可有效防止这种现象发生。
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A.氧化性B.还原性C.碱性D.酸性2.(2002年江苏综合,25)在100 mL含等物质的量HBr和H2SO3的溶液里通入0.01 mol Cl2,有一半Br-变为Br2(已知Br2能氧化H2SO3)。
原溶液中HBr和H2SO3的浓度都等于A.0.0075 mol·L-1B.0.0018 mol·L-1C.0.075 mol·L-1D.0.08 mol·L-13.(2002年河南,5)R、X、Y和Z是四种元素,它们常见化合价均为+2,且X2+与单质R不反应;X2++Z===X+Z2+;Y+Z2+===Y2++Z。
这四种离子被还原成0价时表现的氧化性大小符合A.R2+>X2+>Z2+>Y2+B.X2+>R2+>X2+>Z2+C.Y2+>Z2+>R2+>X2+D.Z2+>X2+>R2+>Y2+4.(2002年河南,12)在一定条件下,分别以高锰酸钾、氯酸钾、过氧化氢(H2O2)为原料制取氧气,当制得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O2时,三个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A.1∶1∶1B.2∶2∶1C.2∶3∶1D.4∶3∶25.(2001年全国,8)将NO-3+Zn+OH-+H2O−→−NH3+Zn(OH)-24配平后,离子方程式中H2O的系数是A.2B.4C.6D.86.(2001年全国,6)已知在酸性溶液中,下列物质氧化KI时,自身发生如下变化:Fe3+→Fe2+;MnO-4→Mn2+;Cl2→2Cl-;HNO2→NO。
07~09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氧化还原反应1.(07年山东理综·15)一定体积的KMnO4溶液恰好能氧化一定质量的KHC2O4·H2C2O4·2H2O。
若用0.1000mol·L-1的NaOH溶液中和相同质量的KHC2O4·H2C2O4·2H2O,所需NaOH溶液的体积恰好为KMnO4溶液的3倍,则KMnO4溶液的浓度(mol·L-1)为提示:①H2C2O4是二元弱酸②10KHC2O4·H2C2O4+8KMnO4+17H2SO4=8MnSO4+9K2SO4+40CO2↑+32H2OA.0.008889 B.0.08000 C.0.1200 D.0.2400答案:B解析:此题类型属于信息给予题,据题意并结合提示,H2C2O4为二元弱酸,可写出氢氧化钠与KHC2O4·H2C2O4·2H2O反应的方程式:6NaOH+2KHC2O4·H2C2O4·2H2O=3Na2C2O4+K2C2O4+8H2O;10[KHC2O4·H2C2O4]+8KMnO4+ 17H2SO4=8MnSO4+9K2SO4+40CO2+32H2O 。
可得关系式:6NaOH~2KHC2O4·H2C2O4·2H2O,10[KHC2O4·H2C2O4]~8KMnO4 ;综合以上两式可得:15NaOH ~ 4KMnO4 , 结合题意:V(NaOH)=3V(KMnO4)可得出关系:15NaOH ~ 4KMnO415 43V(KMnO4)×0.1000mol·L-1V(KMnO4)×c(KMnO4)列式得:15×V(KMnO4)×c(KMnO4)=4×3V(KMnO4)×0.1000mol·L-1,整理得:0.08000mol·L-1,答案选B。
2.(07年广东化学·5)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
工业上利用反应在3Cl2+2NH3=N2+6HCl检查氯气管道是否漏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管道漏气遇氨就会产生白烟B.该反应利用了Cl2的强氧化性C.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D.生成1molN2有6mol电子转移答案:C解析:本题原理大多同学已在平时练习中接触过,06年高考题实验题21题⑵考到:将NH3通入溴水中,有N2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也与此题原理类似属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
当NH3过量时会与HCl反应生成NH4Cl白烟故A对,反应氯气为氧化剂,NH3为还原剂,氮由-3价升高至0价故生成1molN2有6mol电子转移,D对。
3.(08年广东理基·33)氮化铝(AlN,Al和N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27和14)广泛应用于电子陶瓷等工业领域。
在一定条件下,AlN可通过反应:Al2O3+N2+3C高温2AlN+3CO 合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上述反应中,N2是还原剂,Al2O3是氧化剂B.上述反应中,每生成1 mol AlN需转移3 mol电子C.AlN中氮的化合价为+3 D.AlN的摩尔质量为41 g答案:B解析:该反应中N2降价为氧化剂,C升价为还原剂,每生成1molAlN转移3mol电子,AlN 中Al为+3价,N为-3价。
D中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
4.(08年海南化学·4)锌与很稀的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锌、硝酸铵和水。
当生成1 mol硝酸锌时,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DA.2 mol B.1 mol C.0.5 mol D.0.25 mol答案:D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Zn+HNO3(稀)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Zn(NO3)2+NH4NO3+H2O,Zn:0→+2,化合价改变值为:(2-0)×1=2,N:+5→-3,化合价的改变值为:(5+3)×1=8,根据化合价升降总值相等得:在Zn(NO3)2前配4,NH4NO3前配1,然后根据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找出其他物质的系数。
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为:4Zn+10HNO3(稀)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4Zn(NO3)2+NH4NO3+3H2O,当生成1mol的Zn(NO3)2时,被还原的HNO3为0.25mol。
5.(09年福建理综·6)下列类型的反应,一定发生电子转移的是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答案:C解析:置换反应中肯定有单质参加,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即一定有电子转移,C项正确。
6.(09年广东化学·17)常温下,往H2O2溶液中滴加少量FeSO4溶液,可发生如下两个反应:2Fe2++H2O2+2H+=2Fe3++2H2O,2Fe3++H2O2=2Fe2++O2↑+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2O2的氧化氢比Fe3+强,其还原性比Fe2+弱B.在H2O2分解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下降C.在H2O2分解过程中,Fe2+和Fe3+的总量保持不变D.H2O2生产过程要严格避免混入Fe2+答案:CD解析:由氧化还原反应的强弱律可知,氧化性是氧化剂大于氧化产物,还原性是还原剂大于还原产物,由方程一可知,氧化剂H2O2氧化性比氧化产物Fe3+强,由方程二可知,还原剂H2O2还原性比,原产物为Fe2+强,所以A错误;方程一和方程二相加,即H2O2分解生成H2O和O2,H2O2呈弱酸性,所以随着反应进行,pH升高,B错误;H2O2分解Fe3+或Fe2+作催化剂,所以总量不变,C正确;因为Fe2+可导致H2O2分解,所以H2O2生产过程要避免混入Fe2+,D正确。
7.(09年广东理基·25)钢铁生锈过程发生如下反应:①2Fe+O2+2H2O=2Fe(OH)2;②4Fe(OH)2+O2+2H2O=4Fe(OH)3;③2Fe(OH)3=Fe2O3+3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①、②中电子转移数目相等B.反应①中氧化剂是氧气和水C.与铜质水龙头连接处的钢质水管不易发生腐蚀D.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不能发生电化学腐蚀答案:A解析:反应①2Fe+O2+2H2O=2Fe(OH)2中的氧化剂是O2,1molO2在反应中得到4mol电子,同样在反应②4Fe(OH)2+O2+2H2O=4Fe(OH)3中氧化剂也是O2,而且两个反应中氧气的系数都是1,因此得到的电子均是4mol,故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
钢质水管与铜质水龙头连接后形成原电池,其中钢质水管做负极被腐蚀,故C选项错误。
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发生电化学腐蚀,而且主要是发生吸氧腐蚀,因此D选项错误。
8.(09年广东文基·66)下列有关化学与生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采用原煤脱硫技术,可减少燃煤产生的SO 2B .硅酸钠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可用作木材防腐剂C .自来水厂可用氯气来杀菌消毒,因此氯气无毒D .维生素C 具有还原性,可用作食品抗氧化剂答案:C解析:根据氯气的性质可以知道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因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 具有强氧化性,所以常用氯气对自来水消毒杀菌。
因此C 选项是错误的。
【考点分析】化学与生活综合运用9.(09年海南化学·7)用足量的CO 还原13.7 g 某铅氧化物,把生成的CO 2全部通入到过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的沉淀干燥后质量为8.0g ,则此铅氧化物的化学式是:A .PbOB .Pb 2O 3C .Pb 3O 4D .PbO 2 答案:C解析:设此铅氧化物的化学式Pb x O y ,Pb x O y —— y [O]—— y CO —— y CO 2—— y CaCO 316y 100ym (O)=1.28g 8.0g所以m (Pb) = 13.7g- 1.28g = 12.42gx ∶y = )()(Pb M Pb m ∶)()(O M O m =3∶4 10.(07年宁夏理综·27)(14分)氮化硅(Si 3N 4)是一种新型陶瓷材料,它可由石英与焦炭在高温的氮气流中,通过以下2 + 2 3N 4 + (1)配平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将化学计量数填在方框内);(2)该反应的氧化剂是 ,其还原产物是 ;(3)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 ;(4)若知上述反应为放热反应,则其反应热△H 零(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升高温度,其平衡常数值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5)若使压强增大,则上述平衡向 反应方向移动(填“正”或“逆”);(6)若已知CO 生成速率为v (CO)=18mol·L -1·min -1,则N 2消耗速速率为v (N 2)= mol·L -1·min -1。
答案:(1)3 6 2 1 6 (2)N 2 Si 3N 4 (3))()(226N c CO c K =(或[][]226N CO K =) (4)小于 减小 (5)逆 (6)6解析:(1)利用观察法配平或利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守恒来配平。
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为3SiO 2 +6C +2N 2Si 3N 4 + 6CO 。
(2)分析各物质的化合价变化情况:C 元素由0价升高为+2价,在反应中作还原剂被氧化;N 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降低为-3价,在反应中作氧化剂被还原。
因此,此反应的氧化剂为N 2,还原产物为Si 3N 4。
(3)因SiO 2、C 、Si 3N 4均为固体,只有N 2和CO 为气体,存在平衡浓度(或平衡分压),因此根据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可以得出此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226N c CO c K =或[][]226N CO K =。
(4)放热反应的焓变△H <0,升高温度,此平衡向左移动,使[CO]减小、[N 2]增大,因此平衡常数K 值减小。
(5)由于此反应的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因此增大压强,此平衡将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6)根据同一反应在同一时间段内,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各物质在化学方程式中对应的计量数之比。
则有62)()(2=CO v N v ,所以高温v (N 2)=31v (CO)=31×18mol·L -1·min -1=6mol·L -1·min -1。
11.(11分)(08年广东化学·22)铜在自然界存在于多种矿石中,如: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表所列铜化合物中,铜的质量百分含量最高的是 。
(2)工业上以黄铜矿为原料。
采用火法溶炼工艺生产铜。
该工艺的中间过程会发生反应:2Cu 2O+Cu 2S 高温6Cu+SO 2↑,反应的氧化剂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