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禄口空港地区总体规划
- 格式:pdf
- 大小:768.37 KB
- 文档页数:2
南京江北机场可行性报告1.简介南京是中国东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其市区内现有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和南京Lukou International Airport 两个机场。
为了进一步满足市民对航空出行的需求,南京市政府一直在探讨建设第三个机场的可行性。
经过多次调研和评估,南京市政府决定在南京江北地区建设新的机场,以分流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和南京Lukou International Airport 的客流量。
本文将从市场需求、地理条件、建设成本等方面阐述南京江北机场的可行性。
2.市场需求南京市人口不断增长,与此同时,城市对外交流也不断加强,因此,南京市的客流量呈现上升趋势。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和南京Lukou International Airport 的客运吞吐量已经达到了饱和状态。
加之,未来南京市还将举办更多的大型国际会议和活动,需要更多的航班支持。
由此可见,南京江北机场建设是必要的,其将能够缓解南京市现有机场的压力,提高南京市的航空运输能力。
3.地理条件南京江北地区是南京市政府规划的未来发展重点区域之一。
该地区目前交通不便,但是距离南京市中心区比较近,加之周边没有大型城市,因此非常适合建设机场。
此外,南京江北地区也存在建设机场的天然优势。
该地区的气候条件适宜,风向和风速均较为稳定,有利于飞机起降。
而且,该地区的土地资源丰富,建设机场所需土地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4.建设成本南京江北机场的建设成本相对较低,主要原因是该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较少,因此避免了拆迁等费用高昂的问题。
此外,该地区交通不便,劳动力成本也较低,因此劳动力费用也不会过高。
但是,南京江北机场建设仍然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据初步统计,该机场建设总投资约为200亿元人民币。
因此,南京市政府需要积极寻找国内外投资者,并制定合理的资金筹集方案。
5.总结综上所述,南京江北机场建设是完全可行的。
该机场能够缓解南京市现有机场的客流压力,提高南京市的航空运输能力,同时也有利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禄口镇发展的条件分析摘要:如今,各地区对小城镇的发展重视程度愈发提升。
而特色小城镇,均有其特色产业,亦或者是支柱产业。
禄口镇凭借其优良区位条件以及禄口国际机场的带动,成为以空港经济为特色,各产业齐头并进的经济重镇。
本文简要介绍了禄口镇的概况,并分析了禄口发展的四个主要条件。
阐述了禄口镇为何能成为南京,乃至江苏重要的空港城镇以及有了空港后为禄口的发展创造哪些条件进行剖析。
最后将禄口镇与同是空港城镇的坎山镇做比较,指出其发展的劣势条件。
关键词:禄口镇,空港,发展条件一.禄口镇的概况禄口镇地处南京市南郊,距市区28 公里,江苏对外开放重点城镇,江苏省科技先进镇,被列为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重点建设中心镇和公家级重点示范镇。
禄口镇是南京都市圈城镇发展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份,被誉为江苏省的“空港第一镇”。
禄口镇东依秦淮河,三面环抱禄口国际机场,机场专用高速公路、宁高路穿境而过。
镇内水路、公路四通八达,现代化的配套基础设施完善,是一块生态环境优美、区位优势得天独厚的投资兴业宝地。
禄口镇是南京都市圈重要的“卫星”城镇和省市“窗口”城镇,也是国家建设部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和江宁区实施“空港经济”战略的核心重镇。
以港兴镇、靠港开辟。
禄口镇以建设现代化新型空港城镇为目标,充分发挥“临近南京”和“环抱禄口国际机场”的优势,以港兴镇,依托空港,大力实施以开放开辟为契机,以开放型经济为主导,以规模经济为载体,以服务机场的第三产业为配套,三业协调发展的“空港经济”战略。
目前,“空港战略”框架已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为了自行开辟园区和固定国别园区相结合的“一园一城二区”的开辟建设新格局。
[7]优越的区位加之良好的投资环境,博得了投资者的亲睐。
包括香港华润、日本工业技术振兴协会、澳大利亚好运以及省、市民航、扬子石化、广东健力宝、万里鞋业等著名企业都把这里作投资创业、构筑宏伟蓝图的基石。
二、禄口镇为空港城镇的确立及发展提供哪些条件禄口作为空港的区位优势主要分为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京江北新区“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8.09•【字号】苏政办发〔2021〕43号•【施行日期】2021.08.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京江北新区“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通知苏政办发〔2021〕43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南京江北新区“十四五”发展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8月9日南京江北新区“十四五”发展规划南京江北新区于2015年6月由国务院批复设立,是全国第13个、全省唯一的国家级新区,位于南京市长江以北,包括南京市浦口区、六合区和栖霞区八卦洲街道,规划面积788平方公里。
自设立以来,南京江北新区认真贯彻中央决策工作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努力建设自主创新先导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长三角地区现代产业集聚区、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合作重要平台,较好地承担了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南京江北新区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新使命新要求,抢抓国家战略叠加机遇,系统谋划推进新区发展,加强改革创新系统集成,努力发挥好综合功能平台的示范引领作用。
根据《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南京江北新区总体方案》《南京江北新区发展总体规划》,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期为2021-2025年,展望至2035年,是指导南京江北新区今后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也是编制相关规划的重要依据。
一、发展基础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南京江北新区(以下简称新区)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紧扣自主创新先导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长三角地区现代产业集聚区、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合作重要平台战略定位,抢抓多重国家战略叠加机遇,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在拉开发展框架、优化功能布局、集聚创新资源、打造产业地标、深化改革开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空港经济区规划与发展方案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空港经济区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逐渐引起了各国政府和企业的重视。
空港经济区是指以航空运输为核心,以空港为龙头,集聚一系列相关产业和服务业的经济区域。
它不仅具有地理优势,还能够为当地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
本文将探讨空港经济区规划与发展方案,以期为相关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
一、空港经济区规划的重要性空港经济区规划是空港经济区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可以有效利用空港资源,提高空港的综合竞争力。
首先,规划可以明确空港经济区的定位和发展目标,为各类产业的进驻提供指导。
其次,规划可以合理规划空港周边的交通、能源、环境等基础设施,提高空港的运营效率。
最后,规划可以促进空港与周边城市的协同发展,形成空港经济区的良性循环。
二、空港经济区规划的原则和方法空港经济区规划应遵循一系列原则和方法,以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首先,规划应充分考虑空港的特点和优势,确定合适的产业发展方向。
其次,规划应注重空港与周边城市的协同发展,形成产业链条和价值链条。
同时,规划应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确保空港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规划应注重公众参与,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形成广泛的共识。
三、空港经济区发展的主要内容空港经济区的发展需要涉及多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要发展航空运输产业。
航空运输是空港经济区的核心产业,应该重点发展。
其次,要发展相关的物流、仓储、配送等产业,形成完整的物流体系。
同时,要发展航空维修、航空制造、航空科研等高附加值的产业,提高空港经济区的核心竞争力。
最后,要发展相关的服务业,如旅游、酒店、会展等,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四、空港经济区规划与发展的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空港经济区规划与发展,我们可以参考一些成功的案例。
例如,新加坡樟宜机场经济区是一个典型的空港经济区,通过规划和发展,已经成为亚洲地区最重要的航空枢纽之一。
樟宜机场经济区以航空运输为核心,发展了航空物流、航空维修、航空制造等相关产业,并形成了完善的服务体系。
南京港总体规划规划的主要结论1、改⾰开发以来,南京港逐步由我国最⼤的长江转运港⼝发展成为集江海转运、长江转运、铁⽔联运、管⽔联运为⼀体的综合运输枢纽。
成为南京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实施沿江开发的重要⽀撑,以及长江中上游地区⼤宗散货中转和外贸运输的重要门户,在长江三⾓洲综合运输体系中发挥重要作⽤。
南京港⼝吞吐量平稳快速增长,以煤炭、⽯油、铁矿⽯等能源和原材料运输为主,近年集装箱运输发展迅猛,临港⼯业规模扩张,港⼝物流业开始起步。
但南京港仍存在港⼝基础设施结构性⽭盾突出,岸线利⽤较分散、利⽤率较低,港⼝布局有待进⼀步调整和完善,港⼝功能单⼀,不适应现代化港⼝发展的要求,在港⼝资源管理⽅⾯有待进⼀步加强等问题。
2、根据腹地经济发展形势分析,南京港吞吐量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预测2010年和2020年港⼝吞吐量分别达到16600和24600万吨,其中外贸吞吐量3600和57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220和360万TEU。
3、南京港性质:是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和沿海主要港⼝之⼀;是长江三⾓洲地区集装箱运输体系的⽀线港,是上海国际航运中⼼港⼝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江三⾓洲地区能源、原材料等战略物资海进江中转体系和长江中上游地区江海物资转运体系中占有⼗分重要的地位。
南京港是江苏省、南京市全⾯建设⼩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依托;是优化区域⽣产⼒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实现沿江开发战略、形成现代产业链的重要⽀撑;是江苏省、南京市及周边地区全⾯参与经济全球化、连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进⼀步提升国际竞争⼒的重要战略资源;是长江流域中、上游地区对外交流、参与国际、国内竞争的桥梁和纽带;是实施国家中部崛起、西部⼤开发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设施。
南京港将以能源、原材料等⼤宗散货和集装箱运输为主,逐步发展成为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管理⾼效、效益显著、⽂明环保的现代化、多功能、综合性港⼝。
南京港作为我国沿海主要港⼝,在具有装卸存储、中转换装、多式联运、运输组织、通信信息、⽣产⽣活服务等传统功能以外,重点拓展港⼝综合服务、临港⼯业、综合物流、保税港区功能。
南京江北新区总体规划(2014-2030年)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二〇一八年六月目录1总则 (2)1.1任务由来 (2)1.2评价目的 (2)2规划方案概述与分析 (3)2.1规划方案概述 (3)2.2规划分析 (11)3规划区域环境质量现状 (11)3.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11)3.2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12)3.3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12)3.4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12)4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 (13)4.1环境影响识别 (13)4.2环境目标与评价指标体系 (16)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7)5.1大气环境影响预测 (17)5.2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7)5.3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 (18)5.4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估 (18)5.5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预测 (18)5.6土壤环境影响预测 (19)5.7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19)6规划方案的环境合理性综合论证 (19)6.1功能定位及发展目标合理性分析 (19)6.2产业结构和布局合理性分析 (20)6.3空间布局合理性分析 (20)6.4基础设施设置合理性论证 (20)7环境影响减缓对策和措施 (21)7.1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21)7.2水环境保护措施 (21)7.3声环境保护措施 (21)7.4固废污染防治措施 (22)7.5增强环境风险防范 (22)7.6开展退二进三企业用地土壤整治 (22)7.7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22)7.8区域生态环境修复补偿 (23)8环境管理监测计划及跟踪评价方案 (23)8.1建立环境管理制度、管理体系 (23)8.2成立专职的环境管理机构 (23)8.3导入生态循环经济理念 (24)8.4环境监测计划 (24)8.5跟踪评价 (24)9评价结论 (24)1总则1.1任务由来改革开放后,江北地区通过原有建设带动产业转型。
1991年,南京市唯一一家国家级高新区在江北设立。
1992年后,浦口经济开发区、六合经济开发区两个省级开发区相继成立。
南京市交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增强综合交通枢纽能级增强综合交通枢纽能级提升区域航空枢纽功能。
建设“航空+高铁”的快速交通运输服务体系,实施禄口国际机场三期工程,加快引入宁宣铁路、扬镇宁马铁路和市域快线18号线。
完善航空物流网络,建成空港大通关基地,建设中国邮政国际货邮综合核心口岸,打造国际货邮核心枢纽。
促进民航、通用航空融合发展,推进六合马鞍机场启动民用功能前期研究工作,建设高淳通用机场。
到2025年,禄口国际机场客运吞吐量达到5000万人次以上,货邮吞吐量达到60万吨,飞机起降达到40万架次,通航国家和地区数达到45个。
做强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
发挥长江南京以下12。
5米深水航道效应,全面建设南京港口型(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提升5万吨级深水泊位占比,加快龙潭、西坝、铜井、七坝港区集疏运体系建设。
加快建设南京长江国际航运物流服务集聚区,深化通关一体化改革,培育和引进高端航运服务,规划建设龙潭公铁水多式联运中心,增强龙潭港对长江中上游集装箱中转能力。
到2025年,港口集装箱货物吞吐量达到400万标箱,基本形成统筹全省、辐射区域航运资源的港航运营中心、航运服务中心和区域航运数据中心。
巩固全国铁路枢纽地位。
建成南京北站和六合西站,基本形成南京站、南京南站、南京北站、禄口机场站等四站客运枢纽联动格局。
加快推进宁淮铁路、南沿江铁路、北沿江铁路(含宁合客专)、宁芜铁路复线等工程建设,新建宁宣铁路、扬镇宁马铁路,规划建设宁滁蚌亳铁路、宁杭铁路二通道,开展超级高铁廊道和站点规划研究,加快完善直连全国的“米”字形高速铁路网。
实施铁路物流基地建设工程,建成尧化门铁路物流中心,建设江宁镇南站等货场。
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和城市轨道“四网融合”。
优化高速公路网络布局。
加快建设都市圈环线高速公路禄口至全椒段、仪征至禄口机场高速公路,缓解过境交通压力。
提升高速公路对外辐射能力,建设高淳至宣城高速公路江苏段、南京至滁州高速公路江苏段、南京至盐城高速公路等项目,推进南京至广德高速公路江苏段、南京至黄山高速公路江苏段、南京至和县高速公路江苏段等项目前期研究。
城市对外交通枢纽集疏运体系规划研究肖慎;朱光远;耿兴荣【摘要】从城市对外交通枢纽对集疏远体系功能要求入手,分析了枢纽集疏运体系规划应考虑的因素及规划原则.基于对城市与区域协调发展、集疏运发展模式选择、集疏运通道布局以及规划效果评价等方面综合考虑,提出了城市对外交通枢纽集疏运体系规划思路.最后,结合南京禄口国际机场集疏运体系规划实践,进行了实际应用分析与效果评价.【期刊名称】《现代交通技术》【年(卷),期】2010(007)005【总页数】6页(P78-83)【关键词】对外交通枢纽;集疏运体系;规划原则;效果评价【作者】肖慎;朱光远;耿兴荣【作者单位】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江苏南京,210005;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江苏南京,210005;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91.12城市对外交通枢纽对于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引导城市空间布局(如居住、工业、仓储物流等用地空间布局)、影响城市交通网络布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城市性质与地位则决定了综合交通枢纽在区域中的功能地位,城市的自然地理条件、土地利用与功能分区影响综合交通枢纽要素的构成及其组织形式与空间分布。
传统意义上的枢纽集疏运是实现枢纽与其腹地之间的空间运输联系[1],但随着交通枢纽区域化发展以及腹地范围的不断拓展,枢纽及其腹地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地理学上的概念,而更重要的是一种市场学、经济学上的概念。
枢纽集疏运功能也从基本的人与物资运输联系,向更高层次的经济辐射、物流信息传递等功能延伸,促使枢纽从传统的一个“点”向区域化空间概念拓展。
而城市对外交通枢纽集疏运结构是否协调、运输是否畅达、方式衔接与中转换乘是否高效、服务是否快捷与准时等,既是枢纽功能充分发挥的关键,也是城市对区域辐射延伸的重要保障。
基于此,以下结合规划实践,深入研究城市对外交通枢纽集疏运体系规划的相关内容与规划思路。
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中国航运(空)与综合枢纽名城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11.29•【字号】宁委发[2012]66号•【施行日期】2012.11.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运正文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中国航运(空)与综合枢纽名城的意见(宁委发〔2012〕66号2012年11月29日)为贯彻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战略部署,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加快发展枢纽经济,将我市建设成为中国航运(空)与综合枢纽名城(简称“综合枢纽名城”),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加快建设综合枢纽名城是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有利于整合交通、信息、金融、市场等各类枢纽功能,整体提升城市设施水平,放大比较优势,是强化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按照高端化、现代化、国际化标准,引领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在更高层次提升发展水平,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强化带动周边区域发展的综合能力,为打造长三角门户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建设综合枢纽名城必须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在“两个率先”中带好头、在转型升级上作示范的总体要求,以发展枢纽经济为导向和出发点,依托枢纽、强化功能、培育产业、繁荣经济,变枢纽优势为资源、资金优势,变枢纽优势为开放、信息优势,变枢纽优势为经济、贸易优势,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奠定坚实基础。
建设综合枢纽名城要牢牢把握功能融合、产业支撑、市场导向、服务区域的原则,按照现代化、国际化标准,大力提升综合设施水平,以创新型经济和服务型经济为主攻方向,以产业发展和城市功能提升为突破重点,通过优化体制机制环境,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各类产业和城市功能提升层级、接轨国际、扩大影响,以枢纽经济推动全市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变,提升城市的美誉度和中心地位。
扬镇宁马铁路引入禄口机场线站位方案研究摘要:随着国内航空、高铁运输行业的蓬勃发展,“铁路+机场”已成为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扩大核心城市对周边辐射带动的最新发展模式。
高速铁路引入既有机场,应充分解读机场的现状和总体规划、所在区域的相关规划,并尽量采用集中式布置,实现与航站楼的无缝衔接,并应尽量减少对机场现状的影响,车站站型与规模应根据铁路车流特点等合理确定,正在做到优化交通资源配置,实现优势互补,形成空铁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
关键词:扬镇宁马铁路禄口机场空铁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1.概述1.1研究背景随着国内航空、高铁运输行业的蓬勃发展,中心城市大型机场与高速、城际铁路的衔接需求日益体现,“铁路+机场”已成为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扩大核心城市对周边辐射带动的最新发展模式。
空铁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是城市交通建设的发展新趋势。
南京禄口机场战略定位为“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重要枢纽之一”,但受制于目前禄口机场集疏运体系的不完善,其在长三角地区机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潜在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亟需完善其对外集疏运体系。
1.2扬镇宁马铁路概况扬镇宁马铁路地处江苏省西南部、安徽省东部,位于南京都市圈宁镇扬核心圈层。
线路起于镇江丹徒站,向西经丹阳、句容、南京禄口机场,终至安徽马鞍山,正线全长120.7km。
线路东承连镇铁路,中联苏南沿江铁路、宁宣铁路,西接巢马铁路、宁安城际,连接区域内多条高速铁路。
扬镇宁马铁路的建设,对实现南京禄口机场与区域高速铁路网的有机融合,拉近南京禄口机场及空港枢纽经济区与周边城市的时空距离具有积极的作用;对于南京市构建战略新兴产业体系、依托空港枢纽经济区实现城市空间结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
2.影响线站位方案的主要因素2.1南京空港经济区概况南京空港枢纽经济区以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为中心,横跨南京市江宁区与溧水区,是南京三大枢纽经济区之一。
空港枢纽经济区总面积473km2,规划为“一核双心,一轴多片”的空间结构:“一核”即空港核心区,“双心”即禄口新城中心和柘塘新城中心,“一轴”即沿机场高速-宁高高速发展轴,“多片”即禄口新城、柘塘新城、横溪新市镇、铜山新市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