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章 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去括号)教案 (新版)
- 格式:doc
- 大小:135.50 KB
- 文档页数:5
3。
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第1课时去括号一、新课导入1。
课题导入: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运用移项、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对于像2(x-3)+3(x-1)=5这样的方程,又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板书课题).2.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通过运用算术和列方程两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列方程解应用题更为简捷明了,省时省力。
②掌握去括号解方程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通过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3.学习重、难点:重点:用去括号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难点:确定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设未知数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二、分层学习1.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教材第93页的内容。
(2)自学时间:8分钟.(3)自学方法:认真阅读课本内容,体会课本中是如何设未知数、找相等关系列方程的,解方程有哪些步骤。
体会每步变形中的化归思想.(4)自学参考提纲:①回顾在“整式加减”中学过的去括号的法则,注意符号和系数的变化.②从课本框图中可知用去括号法解一元一次方程有哪些步骤?与上节学过的用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相比较有何异同?先去括号,再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多了一个去括号的步骤,其他一致.③本题还有其他列方程的方法吗?你能解出你所列的方程吗?解:设去年上半年月平均用电x kW·h,则下半年共用电(150000—6x) kW·h.可列方程为x=15000066x+2000.④按框图中的具体步骤解下列方程。
a.2x—(x+10)=5x+2(x—1)b。
3x-7(x-1)=3-2(x+3)解:a.x=—43b。
x=52.自学:学生可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学。
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教师巡视课堂,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和存在的问题.②差异指导:根据学情有针对性地给予点拨和指导.(2)生助生:小组内同学间交流研讨,互助解疑难。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在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如何去括号和去分母。
这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重要步骤,对于学生来说,这部分内容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掌握。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时,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方程的概念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去括号和去分母这一部分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这部分内容较为抽象,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中去括号和去分母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中去括号和去分母的方法。
2.难点:理解去括号和去分母的原理,能够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理解去括号和去分母的方法;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通过讨论,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案和课件。
2.准备一些典型的例题和练习题。
3.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复习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本节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去括号和去分母的方法。
讲解去括号时,要注意括号前是“+”号还是“-”号,以及去括号后方程两边是否需要变号。
讲解去分母时,要注意选择适当的方法,如乘以公分母、乘以分子的最小公倍数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典型的例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对去括号和去分母方法的掌握程度。
解一元一次方程
课题:3.3 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课时1课时
教学设计
课标
要求
能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材及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去括号这一节是学生在学习了去括号法则和移项之后,进一步系统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知识。
它既是第三章知识的深化,又为我们以后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提供研究和学习的方法,同时也为含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计算做好准备,具体的说,本节课就是要通过对去括号的掌握和理解,让学生形成系统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结构,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因此本节课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本节课的教材所具有的特点是所涉及到的方法和性质比较多,并且都是以题目的形式给出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去暴露学生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学生在第二章《整式》中“整式的加减”的第二课时已经接触并掌握了去括号法则,故本节课只是去括号法则运用在一元一次方程中的延伸,针对学生而言,本节课的掌握并不难。
再者,七年级的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还较低,学生爱表现、有较强的好胜心理等特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善于结合学生的这些特征是上好这节课的关键所在
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去括号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重要步骤。
2、准确而熟练的运用去括号法则解带有括号的方程。
重点准确而熟练的运用去括号法则解带有括号的方程。
难点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时,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要改变符号;乘数与括号内多项式相乘时,乘数应乘括号内的每一项,不要漏乘。
提炼课
题
探究去括号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法
学法
指导
探究思考法、讲练结合法
教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提要
环节
学生要解决的问
题或完成的任务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一、知识回顾:一、复习回顾:
1、解方程9-3x=-5x+5
2、去括号
回顾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一、去括
号的法则
复习旧知识,为
本节课的学习打
基础
教学过程二、去括号解一元
一次方程
(一)问题:
(二)去括号解一
元一次方程方程的
步骤
二、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
1、问题分析:
某工厂加强节能措施,去年下半年与上半年相
比,月平均用电量减少2000度,全年用电15万
度,这个工厂去年上半年每月平均用电多少度?
分析:若设上半年每月平均用电x度,则下半
年每月平均用电度,半年共用电
度,下半年共用电度。
等量关系:上半年用电+下半年用电=全年用电15
万度。
以,可列方程:
6x+6(x-2000)=150000
关于这个方程,你想怎么解?(先要去括号,引
出去括号解方程的方法)
解:设上半年每月平均用电X度,则下半年
每月平均用电x-2000度;上半年共用6x度,下
半年共用电6(x-2000)度。
根据全年用电15万度,
列出方程:
2、归纳:解方程的一般步骤:
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通过实际问题的
分析导入本节课
的学习
归纳总结,知识
内化。
教学过程(三)例题讲解
三、巩固练习:
3、例题讲解:
例1 解方程
(1) 3x-7(x-1)=3-2(x+3)
(2) 3x-2[3(x - 1) -2(x+2)]=3(18-x)
例2:船从甲码头到乙码头顺流航行,用了2 小时;
从乙码头到甲码头逆流航行,用了2.5小时;已知水
流的速度是3千米/小时,求船在静水中的平均速
度是多少千米/小时?
等量关系是:码头到乙码头的路程=乙码头到
甲码头的路程,即顺航速度___顺航时间=逆航速
度___逆航时间。
解:设船在静水中的平均速度是X千米/小时,则船
在顺水中的速度是______千米/小时,船在逆水中
的速度是_______千米/小时.
根据往返的路程相等得:
2(X+3)=2.5(X-3)
去括号,得2x+6=2.5x-7.5
移项,得2x-2.5x=-7.5-6
合并同类项,得-0.5x=-13.5
系数化1,得x=27
答:船在静水中的平均速度为27Km/h。
三、巩固练习:
例题讲解,掌握
方法。
用方程解决实际
问题。
巩固解一元一次
方程的步骤。
小结
谈谈本节课你的收获:
本节课学习了用去括号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需要注意的是:
(1)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时,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要改变符号;
(2)乘数与括号内多项式相乘时,乘数应乘括号内的每一项,不要漏乘。
板书设计
3.3 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1)去括号;
(2)移项;
(3)合并同类项;
(4)系数化“1:”。
作业设计必做题:
绩优学案P82页1--8题选做题:
绩优学案P83页9--10题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