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去括号
- 格式:pptx
- 大小:238.33 KB
- 文档页数:16
日期:2019年3月24日 六种方法帮你去括号在整式的加减运算中,去括号是重要的一环。
如何去掉括号呢?下面介绍几种去括号的方法,供同学们参考。
一、直接去括号例1 化简:()()532x x y y x --+-。
分析:由于括号前面的系数是1和1-,可以利用去括号的法则直接去括号。
解:原式532x x y y x =-++-55x y =-+。
二、局部合并,再去括号例2 化简:2222221530.532a b ab a b ab a b a b ⎛⎫----+⎪⎝⎭。
分析:由于括号外的25a b 和23a b 及括号内的212a b 和20.5a b -是同类项,所以可以先将它们分别合并后,再去括号。
解:原式()22283a b ab ab =--- 22283a b ab ab =-+2282a b ab =-。
三、整体合并,再去括号例3 化简:()()()()5432a b c a b c a b c a b c -+-+-+-+-+-。
分析:若按常规方法先去括号再合并,显然运算量较大,容易出错,而如果把()a b c -+和()a b c +-分别看作整体,先合并,再去括号,这样比先去括号再合并简便。
解:原式()()86a b c a b c =-+-+-888666a b c a b c =-+--+21414a b c =-+。
四、改变常规顺序,巧去括号例4 化简:()23222318612x y xy xy x y ⎡⎤---⎣⎦。
分析:若先去中括号,则小括号前的“-”号变为“+”号,再去小括号时,括号内各项不用变号。
这样就减少了某些项的反复变号,不易出错。
解:原式()23222318612x y xy xy x y =-+- 23222318612x y xy xy x y =-+-23265x y xy =-。
日期:2019年3月24日 五、利用乘法分配律去括号例5 化简:()()()2211312563a a a a ⎡⎤-+-++-⎢⎥⎣⎦。
很高兴能为大家分享一下七年级上册数学去括号题解析及教案。
在这个学段,学生会接触到大量的符号和式子,去括号就是其中的一个关键内容。
下面我将结合教科书和自己的教学经验,为大家详细讲解。
一、知识点解析去括号是指把一个包含括号的代数式转化成不包含括号的等价式子。
举例说明,假设有以下代数式:3(a+b)要把这个式子去括号,就要把3乘以a和b,变成:3a+3b那么如何去括号呢?在教学中,我会分步骤讲解,先从小括号开始。
如果有一个代数式的形式是:a(b+c)那么可以先把b和c相加,再乘以a,即:ab+ac如果式子里面嵌套了两层括号,该怎么处理呢?例如:2(a+b)(c+d)这个式子里面的两层括号,可以通过乘法原理,转换成四个乘积项,如下所示:2ac+2ad+2bc+2bd如果有多项式相加或相减,可以直接把式子中的每一项括号去掉,例如:(a+b)+(c-d)等价于:a+b+c-d二、教学过程在教学中,我通常会引导学生先做一些基础的括号运算练习,然后再开始进行去括号的练习。
以下是一些可能用得到的教学步骤:1.介绍去括号的意义和实际运用。
2.讲解数学符号、字母和代数式基础知识,包括字母代表的含义,符号的意义等。
3.展示括号的种类和运用,如何识别括号并加以处理。
4.培养学生判断和比较的能力,例如给出两个式子,让学生判断是否相等,然后解释为什么相等或者不相等。
5.理解式子的含义和作用,包括了解常用的数学运算规则,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处理代数式。
6.给学生展示一些例子,并与学生一起完成去括号的问题,了解如何正确应用所学的知识。
7.制定练习计划,让学生自主完成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确保学生掌握该知识点。
三、教学要点和难点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该知识点,我会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理解括号的含义。
括号是用来指示运算顺序的,学生应该会用括号把同一优先级的运算归为一组。
2.控制数学表达式的形式。
学生应该学会把代数式的形式转换为易于计算的形式。
去括号和去分母知识点总结一、概述去括号和去分母是七年级数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它们在解决代数问题时非常常用。
去括号是一种运算方法,通过运用括号前的运算符号,可以将复杂的代数表达式化简;而去分母则是解方程的一种方法,通过将方程中的分母提取公因数,使得方程的各个项能够同乘该公因数,从而达到简化方程的目的。
二、去括号1.去括号法则:(1) 如果括号前是正号,那么去掉括号后,原括号的每一项符号都不变;(2) 如果括号前是负号,那么去掉括号后,原括号的每一项符号都改变。
2.去括号注意事项:(1) 注意去括号时不要漏乘某些项;(2) 去掉括号后,若多项式的项数发生变化,要注意项的符号。
3.常见的去括号方法及其优缺点:(1) 逐步去除括号:适用于复杂的多重括号;(2) 一次性去除括号:适用于简单的单重括号。
三、去分母1.去分母方法:将方程中的分母提取公因数,然后在方程两边同时乘以该公因数。
2.去分母注意事项:(1) 注意提取公因数时不要漏掉某些项;(2) 去掉分母后,若方程的项数发生变化,要注意各项的符号。
3.常见的去分母方法及其优缺点:(1) 逐步去除分母:适用于复杂的多重分式;(2) 一次性去除分母:适用于简单的单重分式。
四、重难点精析1.去括号和去分母的难点主要在于符号的处理和项数的变化。
学生需要特别注意符号的变化,避免在运算过程中出现错误。
2.对于一些复杂的多重括号和分式,学生需要掌握逐步去除的方法,并按照正确的顺序进行运算,以避免遗漏或错误的改变符号。
五、总结通过对去括号和去分母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这两个重要的代数运算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学生需要灵活运用这些方法,解决代数问题,提高自身的代数运算能力。
同时,需要注意符号的变化和项数的处理,以避免在运算过程中出现错误。
对于复杂的情况,需要采用逐步去除的方法,并按正确的顺序进行运算。
七年级去括号知识点在数学学习中,括号是非常重要的符号之一,但是在有些计算中,我们需要将括号去掉。
那么,在七年级数学学习中,我们需要学会哪些去括号的知识点呢?1. 去掉一组括号对于单个括号,我们可以使用分配律进行计算。
分配律公式为:a × (b + c) = a × b + a × c;a × (b – c) = a × b – a × c。
举个例子,计算 2 × (3 + 4),我们可以先将括号里的内容加起来得到7,再将2乘以7,得到14。
同样地,计算 5 × (6 – 2),我们可以将括号里的内容计算得到4,再将5乘以4,得到20。
2. 去掉多组括号对于多组括号,我们需要先将最内层的括号去掉,再向外扩展。
这一过程需要注意符号的正负号变化。
举个例子,计算 2 × (3 – 4 × (5 + 2)),我们需要先计算括号里的内容,即5+2=7,然后将括号内的结果乘以4得到28。
这时,式子变成了 2 × (3 – 28),我们需要将括号内的结果3减去28得到-25,再将-25乘以2得到-50。
因此,2 × (3 – 4 × (5 + 2))的结果为-50。
3. 带分数去括号当带分数出现在括号里时,我们可以使用通分法,先将带分数转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举个例子,计算 2 × (1 + 1/2) × (1 – 1/3),我们需要先将1/2转化成相同分母的3/6,将1/3转化成相同分母的2/6。
然后,根据乘法分配律,我们可以得到:2 × (6/6 + 3/6) × (3/6 – 2/6) = 2 × 9/36 ×1/6 = 3/8。
因此,2 × (1 + 1/2) × (1 – 1/3)的结果为3/8。
七年级数学去括号的知识点括号是数学中的一种基本符号,它表示优先运算的范围和次序。
在数学中,我们常常需要去掉括号,以使式子更加简洁明了。
那么,七年级数学中去括号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
一、去括号的基本规则去括号的基本规则是:将括号中的元素(可以是数字或者变量)与括号外的元素分别做乘法分配律或者乘积分配律,然后去掉括号。
例如:(1)3(2a+4)=6a+12(2)2(b-5)-3(2b+3)=-4b-21(3)(x+2)(x-3)=x²-x-6(4)(4y-1)(2y+3)=8y²+5y-3(5)(3x-2y)²=9x²-12xy+4y²二、去括号的进阶知识点除了基本规则,还有一些进阶的知识点需要掌握。
1. 化简含有分数的式子当式子中出现分数时,需要注意分子和分母在去括号Expand 时是否需要约分。
如果需要约分,则需要先把式子中含有分数的部分写成带括号的形式,然后再去括号并约分。
例如:(1)2(x/3-2)-3(x-6/9)=2x/3-4-(x-2/3)=x/3-2(2)(4x+3)/2+(x-1)/4=(8x+6+2x-2)/4=5x+1/22. 分解因式当括号中含有两个以上的元素,且该式子支持分解因式时,我们可以先应用分解因式的方法,再进行去括号。
例如:(1)(2a+1)(a-3)-4(a-3)=(2a+1-4)(a-3)=-2a²+5a-3(2)(x+1)²-(2x-2)²=(x+1+2x-2)(x+1-2x+2)=6x3. 应用逆运算有时我们需要应用逆运算才能去掉括号。
例如,当括号内是一个幂运算时,我们需要使用开方运算来消去括号;当括号内是一个对数运算时,我们需要用指数运算来消去括号。
例如:(1)√(x+1)²=|x+1|(2)log₂(2x-4)-log₂3=log₂(2x-4)/3以上就是七年级数学中去括号的基本规则和进阶知识点。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知识归纳:去括号初学去括号,由于对去括号法则掌握不够准确,常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去括号时忘记变号例1 计算:4(536)x x x --+-.错解:原式=4536x x x ++-=126x -.剖析: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后,原括号各项的符号都要改变.本题错在只改变了括号内的第一项的符号,而后两项的符号忘记改变了.正解:原式=4536x x x +-+=66x +.二、去括号时,括号前符号忘记去掉例2 化简22232(51)x x x x -+--+.错解:原式=22232(5)1x x x x -+--+-=2223251x x x x -+++-=2721x x -+.剖析:此题去括号时,只记住括号前是“-”号的,去括号后括号内各项符号均改变,但忘记了整个括号前“-”号要去掉,故为错误.正解:原式=2223251x x x x -+-+-=2321x x -+.三 去括号时漏乘例3 化简:22232[2(2)4]a a ab a ab ---+.错解:原式=22232[224]a a ab a ab ---+=2223424a a ab a ab ---+=2-+.22a ab剖析:以上解法有两种典型错误:一是忽视括号前面的负号,去掉括号时,括在括号里的各项应改变符号;二是忽视括号前面的数字,去掉括号时,应运用乘法分配律.正解:原式=222--++a a ab a ab32[224]=222a a ab a ab-+--34428=2--.34a ab。
七年级数学去括号知识点括号在数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常常用来表示算式中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用来改变运算的顺序。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去括号是一个比较基础的知识点,但是实际操作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去括号的知识点和操作技巧,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一技能。
一、拆分法拆分法是去括号的最基本方法,它是指将一个大括号内的算式拆分成两个小算式再进行计算。
例如:$(a+b) \times c$我们可以将括号内的表达式拆分开来,变成:$a \times c + b \times c$然后再将括号去掉,得到最终的结果:$ac+bc$需要注意的是,拆分法只适用于乘法和除法运算。
对于加法和减法运算,我们无法使用拆分法。
二、分配律分配律也是一个常用的去括号方法,它是指将一个乘号前的系数与括号内的每一个项相乘。
例如:$2(a+b)$我们可以将2乘以$a$和$b$,得到:$2a+2b$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在乘法的情况下才可以使用分配律。
对于加法和减法运算,我们同样无法使用分配律。
三、综合运用在实际的计算过程中,我们常常需要综合运用不同的方法来去掉括号。
例如:$(a+b)(c-d)$我们可以先使用分配律将第一个括号内的每一项乘以$c$,第二个括号内的每一项乘以$-d$,然后再使用拆分法将的结果计算出来:$(a \cdot c + b \cdot c)(-d) = -ac \cdot d -bd \cdot c$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综合运用的时候,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各种方法。
四、加强练习为了更好地掌握去括号的技巧,我们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
以下是一些练习题,大家可以尝试解答一下:1. $(2x+3)(x-4)$2. $(3a-2b)(a+b)$3. $(x+2)(2x+3)-(x-1)(x+2)$4. $(x+1)^2-4$五、总结去括号是初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它涉及到基本的运算技巧和概念。
精讲精练1. 去括号方程中含有括号时,解方程过程中把括号去掉的过程叫去括号。
去括号的目的是把方程化简,便于解方程。
去括号的依据:乘法分配律和去括号法则。
去括号的方法:由内向外去括号,即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也可以由外向内去括号。
注意:(1)不要漏乘括号内的项;(2)去括号后要注意各项(原括号内)的符号变化情况,特别是括号前为负号时,括号内部各项都要变号。
如:3(x+2)+1=103x+6+1=103x=3x=12. 去分母。
去分母的方法:在方程的两边同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使未知数的系数和常数都变为整数。
去分母的依据: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 0 的数,结果仍相等。
注意:(1)不要漏乘不含分母的项;(2)分数线有括号作用,去掉分母后,如果分子是多项式或者是负数,要加括号。
如:()()1212331622336241x x x x x x x -++=-+=+-+=+=例题1 (武汉模拟)解方程:10y+2(7y -2)=5(4y+3)+3y 。
思路分析:解此方程可依据乘法分配律和乘法法则,以及去括号法则整理,即可解此一元一次方程。
答案:去括号,得10y+14y-4=20y+15+3y,移项,得10y+14y-20y-3y=15+4,合并同类项,得y =19。
例题2(拱墅区期末)解方程:。
思路分析:此方程含有多重括号,一般应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但此题中与均得到整数,且计算简捷,因此可先去中括号,再去小括号。
答案:去中括号,得x-+3=-2,去小括号,得x-+1+3=-2,移项,得x-=-2-1-3,合并,得x=-6,系数化为1,得x =-8。
例题3(漳州期末)解方程思路分析:本方程是带分母的方程,所以要先去分母,再去括号,最后移项,化系数为1,从而得到方程的解,再选择即可。
易错点是常数项“2”忽略乘以6。
答案:去分母,得2(x-1)-(x+2)=3(4-x)+2×6,去括号,得2x-2-x-2=12-3x+12,移项,得2x-x+3x=12+2+2+12,合并同类项,得4x=28,系数化为1得,x=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