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谚语一百句
- 格式:doc
- 大小:16.81 KB
- 文档页数:10
武术谚语一百句遇短勿近,遇长勿远。
∴ 入门引路需口授,功用无息法自修。
∴ 举手不留情,当堂不让步。
∴ 教拳不教步,教步打师父。
∴ 无人当有人,有人当无人。
∴ 和为贵,义当先。
∴ 宁传十艺,不传一理。
∴ 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
∴ 视人如蒿草,打人如走路。
∴ 不怕千招会,只怕一招精。
∴ 百巧奇能,无力不行。
∴ 以巧破千斤,千斤力在后。
∴ 一力降十会,以巧破千斤。
∴ 眼功练得精,克敌占上风。
∴ 眼无神,拳无魂。
∴ 拳无功,一场空。
∴ 攻讲踢打摔拿通变,守求顶顺化闪齐备。
∴ 技贵互变,理妙成圆。
∴ 习武贵在得法,求功尚在持久。
∴ 能文者疏于武,能武者疏于文。
∴ 经师不如访友。
∴ 经师不到,学艺不精。
∴ 胆气十足,催敌何难。
∴ 智者无敌,悟者大成。
∴ 临敌心不静,有招也无用。
∴ 拳理需静悟,拳技要勤修。
∴ 练拳不拆手,什么都没有;练拳拆开手,让你武林走。
∴对敌若无胆问先,空有一身拳脚功。
∴ 遇敌好似火烧身,放胆使招必成功。
∴ 久练功自纯,勤悟理自通。
∴ 胜不足喜,败亦无妨∴ 文崇孔子,武尊关公。
∴ 拳无功不精,招无速不灵。
∴ 练武不习文,终究是个野蛮人。
∴ 文修其心,武练其身。
∴ 不蹬长城非好汉,不练武术太遗憾。
∴ 不武者,愚人也。
∴ 尊师要象长流水,爱徒要如鸟哺雏。
∴ 习文有武备,练武有文理。
∴ 一力降十会。
∴ 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 以恶制恶理不悖,霹雳手段菩萨心。
∴ 妙诀劝君勤练习,强身胜敌乐无穷∴ 数语妙诀拳中要,不用纯功也枉然。
∴ 枪为百兵之王,剑为百兵之君。
∴ 低头弯腰,传授不高。
∴ 上盘百枝摇,下盘似生根。
∴ 重心夺敌位,神手亦难防。
∴ 准备万般一旦无,千招不如一招熟。
∴ 登山要有好向导,高徒要有明师教。
∴ 武术都是脚和手,要看精华有没有。
∴ 铁杆磨成绣花针,功夫到了自然成。
∴ 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百日空。
∴ 朝朝用心学,时时记在心,功夫如此练,必成一智人。
∴ 无力不是功,无功不是拳。
关于练功的谚语谚语大全关于练功的谚语1、同行较技,留手不留拳。
2、出手如闪电,回手如火燎。
3、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在人前自夸口。
4、拳如流星臂如鞭,腰走龙蛇眼似电。
5、拳打千遍,身法自然。
6、拳架虽具趋避势,有巧无神不算功。
7、出手论准不论捶,十捶不换一指位。
8、以巧破千斤,千斤力在后。
9、练死练活始有功,欲巧须从拙练入。
10、出手似闪电,回手似火烧。
11、准备万般一旦无,千招不如一招熟。
12、拳为先锋,腿是主帅。
13、练武先修德,德高艺更高。
14、胜不足喜,败亦无妨。
15、手到脚不到,打到也无效。
16、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
17、遇短勿近,遇长勿远。
18、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
19、百看不如一练,百练不如一专。
20、练拳不练功,到头一场空。
21、妙诀劝君勤练习,强身胜敌乐无穷。
22、力一说避,二说封,三始击发定防攻。
23、心正则拳正,心邪则拳邪。
24、低头弯腰,传授不高。
25、一力压九技,好腿不过腰,高腿就上头。
26、宁传十艺,不传一理。
27、拳理需静悟,拳技要勤修。
28、文中之治作礼乐,武中之花法实法。
29、习武不习文,终究是个野蛮人。
30、目中有敌始出拳,意中有敌方动脚。
31、好腿不过膝,起腿三分险。
32、艺如明镜澄万里,德似菩提满树香。
33、遇敌好似火烧身,放胆使招必成功。
34、久练功自纯,勤悟理自通。
35、教拳不教步,教步打师父。
36、眼似流星,手如电,身似蛇行,腿如钻。
37、脚踏中门他地位,就是神鬼也难防。
38、疾、疾、疾,快打迟。
39、将在谋而不在勇,兵在精而不在多。
40、外顺得力,折叠得势,内和得气。
41、两唇要相合,封之气力多。
42、文修其心,武练其身。
43、四两拨千斤,一力降十会。
44、拳势强弱在平衡,狠练弱势称内行。
45、不固执以求气,不着意以用力。
46、拳不收手赖身腰,力能复始循圆周。
47、上保咽喉下保肾,左右两肋加中心。
48、平时练,急时用;平时松,急时空。
49、武德比山重,名利草芥轻。
1、手随身动,步随身换,逢转必沉。
2、蹬脚不过膝,分脚不过腰。
3、关节不松,柔劲不来。
4、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
5、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
腰似蛇形腿似钻,周身运动走螺旋。
6、光学不练功难精,光练不学意难通。
7、拳打万遍,神理自现。
8、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
9、练拳须明理,理通拳法精。
10、脚踩阴阳手划圆。
11、打拳不遛腿,必是冒失鬼。
12、练武不活腰,终究艺不高。
13、独练时无敌似有敌,
应对时有敌似无敌。
14、要想拳练好,必把圈练小。
15、无处不是圈,无处不是拳。
16、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精。
17、手是两扇门,全凭腿踢人。
18、肘不离肋,手不离心。
19、开合虚实,即为拳经。
20、太极本自然,人意莫强求。
21、远拳,近肘,贴身靠。
22、初学三年,天下去得;
再学三年,寸步难行。
23、腰送客走,胯坐帅府。
24、拳可慢,不可滞。
25、拳以眼为尊,眼为心之苗。
26、拳技以沉着为本。
27、打人如拥抱,手到步要到,步到身要拥。
28、拳不在多,唯在熟。
29、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
30、静如山岳,动若江河。
习武者必须记住的60条谚语展开全文1、武术讲八法,拳脚要踢打:八法是武术的八种基本功法,即手法、眼法、步法、精神、气息、劲力、功夫。
这八法可说是各门各派通用的基本法。
不管练何拳何派,离开这八法就练不成功夫。
而八法必须在实践中体现,在实践中练成,所以,“拳脚要踢打”就是指练武要持之以恒,才能将八法掌握。
2、内外合一,形神兼备:这条谚语是讲内功外功应当和谐统一,手眼身法步指外,即指身体表面各部的动作,也即指“形”,精神气力功指内,即指精神、气质、意识的体现及人体内脏器官的锻炼,也指“神”,内外浑然一体,密不可分。
内与外,形与神有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3、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武术运动的优越之处,在于内外兼修,不论内家外家,不论武当少林还是南拳北腿,拳理虽众说纷纭,归根到底只有一个,即“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这里所讲的“气”是指人的元气,也就是人的生命力,通过武术锻炼,增强肌体的活力,改善内脏器官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
人们就会精力充沛,益寿延年。
“筋骨皮”指的是人的形体,通过武术锻炼,可以增强人的体魄,使肌肉发达,骨骼坚实,韧带柔软,皮肤健康,使人有一副健美的体态。
4、手似流星眼似电,身似游龙腿似箭:这条谚语首先提出了对“手眼身法步”的技术要求,是针对长拳类矫健迅猛的动作而言的,长拳类拳术节奏鲜明,结构紧凑、灵活多变的特点,富有弹性的风格,正是这条谚语启示的内容。
其次,这条谚语又启示了格斗中应取的方法。
手疾、眼快、身滑、腿捷是战胜对手的重要因素。
眼到手必到,手到眼必到,手眼身法步浑然如一,以快制慢,以快制快,以快制柔,以快制刚,乃克敌制胜的原则之一。
5、花拳锈腿,好看无用:武术界常用“花拳绣腿”老形容姿势好看却不实用的拳套。
这一类拳套过分追求姿势的美观和技巧的高难,而不注重动作是否体现技击性,拳套中缺少踢、打、摔、拿的实用招法。
还有一种情况是有些习武者所练的确是货真价实的好东西,可惜,练习者只会依葫芦画瓢,而不会拆解,表演起来威风漂亮,一经实战白窍不通。
武术谚语——武术与教学苦练三年,不如名师一点。
十人九不通,一通便成龙。
能文能武,生龙活虎。
人无志不立,拳无气不成。
能文能武是全才,只武不文是莽汉。
百看不如一练,百练不如一专。
磨刀不误砍柴工,练拳不碍工作重。
练得真功宝中宝,万两黄金买不了。
师傅一法值千金。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讲解千遍,不如推手一遍。
中年习武未为迟。
不怕千伸手,就怕一伸腿。
练武必求明师,习拳要在得法。
师徒之间心不齐,手里黄金要变泥。
不怕徒弟教不好,就怕师傅教无方。
缺德者不可与之学,丧礼者不可教之技。
酸多练,痛少练,麻不练。
夜晚不修脚。
武艺无假,把戏无真。
花拳只求华丽,真拳不离朴实。
过力不张功,过力必伤身。
拳为武艺之源,功为百艺之基。
一步练错百步歪。
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精。
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
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
学拳容易改拳难。
外练手眼身法步,内练精神气力功。
法有万端,理存于一。
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
酸加、痛减、麻停。
拳打卧牛之地。
学会三天,练好三年。
人体处处皆太极。
头发常剪短,练拳不遮眼。
拳打千遍,身法自然。
百日一小成,千日一大成。
要想功力长,动手又动脑。
拳艺在身不在嘴,闲话少说勤踢腿。
世间万物,皆为我师;格斗有用,皆为我用!21、步不活则拳乱,步不快则拳慢:步法在拳术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步法起着调动周身各个部位以实施各种技击战术的重要作用。
技击中的进攻后退,拳打脚踢,肩顶臂撞,无不倚仗步法来保持自己重心的稳定,还要靠步法的变化来动摇对手的重心,破坏其平衡。
步法对,拳脚则顺,步法精,出势则疾,进退则灵。
步法是协调手法、身法、腿法的基础。
步法练好,才能保证手法、身法、腿法的施展运用。
各个拳种和技击术都有自己的步法。
比如拳击和截拳道中有滑步、侧步、疾步以及快进快退等。
传统武术中的步法更是多种多样,象八卦掌绕圈走转的趟泥步;戳脚左绕右划的玉环步;查拳虚实相兼的走风摇晃步等等。
这些步法都有其特点和用法。
归结起来,规律却是一个,就是都要求整个身躯和四肢配合协调,巧妙地调整自己的重心,便于向前后左右各个方向出击或防守。
武术的谚语导读:1、脚到手勾,拳来臂格。
2、经师不到,学艺不精。
3、练功不站桩,等于瞎晃荡。
4、不生事不怕事自然无事,能爱人能恶人方为正人。
5、聚气成力,以气催力,吐气发力。
6、松者自逸,紧者自掣。
7、若要功夫好,一年三百六十早。
8、手到脚不到,打到也无效。
9、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
10、熟能生巧,巧能生别,别能生怪,怪能变无影无踪。
11、眼明手快,有胜无败。
12、不武者,愚人也。
13、拳不在形而在势,势不在力而在变。
14、拳理需静悟,拳技要勤修。
15、出手如闪电,回手如火燎。
16、进时擦地皮,退时先提膝。
17、勾子腿最粘,切子脚最搀。
18、拳无透意不中用。
19、手不过脸击无用。
20、有意莫带形,带行必不赢。
21、拳无拳,艺无艺,无拳无艺是真艺。
22、拳如流星臂似鞭,腰走龙蛇眼似电。
23、发力一声喊,强敌不倒也半瘫。
24、拳练百遍,身法自然,拳练千遍,其理自见。
25、练时无人似有人,用时有人似无人。
26、能胜在于进步占势,不败在于退步避锋。
27、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28、枪为百兵之王,剑为百兵之君。
29、不蹬长城非好汉,不练武术太遗憾。
30、行走坐卧,不离这个。
31、视人如蒿草,打人如走路。
32、久练自化,熟能生神。
33、在劲不在力,在巧不在勇。
34、入门先找形,练功不忘形。
35、虚实兼到忽见忽藏。
36、拳打眨眼功夫。
37、拳必先练消力技,否则一生碰运气。
38、巧拿不如拙打。
39、浇花要浇根,教拳要教人。
40、手是两扇门,全凭腿打人;若用腿打人,全靠连环腿。
41、眼似流星,手如电,身似蛇行,腿如钻。
42、顺人之势,就人之力。
彼来吾就,彼去吾随。
43、能文者疏于武,能武者疏于文。
44、练拳无桩步,房屋无立柱。
45、反筋偏骨,拿法夺人。
46、文中之治作礼乐,武中之花法实法。
47、心正则拳正,心邪则拳邪。
48、手法不明犯七十二擒拿。
49、技法不熟,战不能胜。
50、捶把尚一气,两气不打人。
51、行家一落眼,便知深和浅。
有关武术方面的谚语俗语精选中国武术博大精深,门派众多。
有关武术的谚语也有不少,下面是店铺整理的有关武术的谚语,感兴趣的过来看看吧。
有关武术的谚语摘抄架子天天盘,功夫日日增:盘架子,就是练套路,这是武术行话。
武术发展史表明,无论拳术还是器械,都是先有散打后有套路,套路可说是武术发展的高级阶段。
武术套路是以格斗技术组成的系统动作,以便习练者平时熟练。
既是平时习练,所以套路动作便长,同时要求习练者使用重、长之刀,以便增长气力和耐久力。
因此,要想在实战中尽量发挥,便需要“架子天天盘”。
“套路武术无用”的观点是错误的。
遍访师和友,所求是真传:习武者都想得到真传。
真传,顾名思义,就是真东西,实传授,他包括内容、方法两个方面。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任何一种武术项目,只要是老师认真实在所传授的,都可称之为真传。
内练精气神,外练手眼身:这条谚语是从武术的六合真义着眼的,这里所讲的六合真义,是指内三合,外三合。
精气神为内三合,手眼身为外三合。
中医认为,精气神为人身三宝。
精气神不断互相转化,加速人体的新陈代谢,从而可以延年益寿。
所以谚语提出要“内练精气神”。
外三合指手眼身三者的统一。
武术动作是用手眼身完成的。
手眼身的锻炼是精气神锻炼之“形”,之“表”。
六合真义便是指由外三合之表而至内三合之里,由外三合之形练及内三合之神。
反之,内三合之神必由外三合之形表现出来,所以,“内练精气神,外练手眼身”二者不可偏废其一。
内六合,外六合,内外相合益处多:这里的六合指内六合、外六合。
外六合指背与肩合,肩与肘合,肘与手合,腰与胯合,胯与膝合,膝与脚合。
习练之时,手一伸,背催肩,肩催肘,肘催手,脚一进,腰催胯,胯催膝,膝催脚。
这便是发力的顺序。
无论是演练还是技击,外六合都是至关重要的原则。
内六合是指脑与心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筋合,筋与血合。
脑子可以产生意识,意识可以导引气的流通,气可以促使劲力的顺达,力可以使筋骨坚强,筋骨坚强便使身体的血充足。
你真正知道这些武术谚语是什么意思吗?(全了)谚语作为一种“典型的俗语”,是由群众所创造并在其口语中广泛流传的,结构相对定型的、通俗简练并富有意义的语句,是语言的精华,文化的结晶。
武术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约定俗成的传授方式,谚语即是其中之一。
武术谚语在文化交流中有重要的作用,对于加强武术文化的传播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1.练拳不练把,等于胡乱打“把是拳中之王”,“练拳不练把”。
这两句中的“把”是指高级的散手动作,是克敌制胜的绝招妙术.“把”是无数拳家从交手比武中提炼升华出来,潜心揣摩,又应用于实战中,经受了无数次的挑战和考验,经过岁月长河的淘洗流传了下来。
这正是武术技术形成和发展的历程,在初步的实践中获得形式,又多次在实践中得到发展。
经过不断认识、反复综合,逐渐上升到技击理论。
以这些理论为指导,更加变化、发展、丰富了武术的形成。
把是拳术中的精华,也是调动人体潜能的一种方法。
这些把法看上去很简单,但其可以变化几种、几十种,在训练中按照一定的方法依次练习,反复锤炼,要体会到其中奥妙,需花好多年,应有一杆子扎到底的精神。
在应用时,可因敌而变;再加上功力,三招两式就可解决战斗。
若不得要领,相应的技能是练不出来的。
闻名的招法极多,如:太极拳中的断劲法、弹击法,定人发人的拦截手;形意拳中的崩拳,迎面掌;大成拳中的三角步、旱地行舟;八极拳中的猛虎硬爬山;三皇炮捶中的夫子三拱手;以及虎扑、插拳、塌掌、炮拳、黑狗钻裆、丹凤朝阳等等。
2.招没绝,功夫有绝“招”是指散手中的招术。
绝招是某些武术家在某个招术上练得精;兼之有较深的硬功,运用起来得心应手,所向披糜,使人难以抵挡,屡用屡胜,代代相传,成了所谓绝招。
绝招是相对的,天下无敌的绝招是没有的,但功夫是绝的。
绝招仍是散手绝技的精华。
如清末形意名家郭云深就以“半步崩拳打天下”,这高深的造诣,是多年练功的结果。
因此练武一定要练内功。
《少林拳术秘诀》指出:“柔术(武术)之派别习尚甚繁,而要以气功为始终之则,神功为造诣之精!”意思是拳种门派虽多,但共同的原则乃气功锻炼,这是达精深造诣“神功”的唯一正确途径。
武术谚语导读:1、眼功练得精,克敌占上风。
2、不怕千招会,只怕一招精。
3、低头弯腰,传授不高。
4、武非十年不精,功无百载难成。
5、以遇为直,后发先至。
6、一力降十会,以巧破千斤。
7、品酒同色不同度,练拳同式不同用。
8、文讲八法,武讲八势。
9、一寸长一寸强,硬劈硬进人难防。
10、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熟。
11、拳不在形而在势,势不在力力在变。
12、拳无功不精,招无速不灵。
13、出手论准不论捶,十捶不换一指位。
14、铁不炼不成刚,力不练不成劲。
15、中节不明,四梢发空。
16、雾气龙虎头顶悬,出手一势打不完。
17、朝朝用心学,时时记在心,功夫如此练,必成一智人。
18、一打胆,二打眼,三打功力,四打闪。
19、善握者,握脑袋。
20、打拳不踢腿是个冒失鬼。
21、持技做歹事,辜负先师心。
22、肢体形于外,心意诚于中。
23、技贵互变,理妙成圆。
24、拳打卧牛之地。
25、手从脚边起,侧身步轻移,藏势微弯膝。
26、未学打人,先习挨打。
27、拳以德立,无德无拳。
28、两唇要相合,封之气力多。
29、要想散手会,还得二人喂。
30、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百日空。
31、法天象形取其意,练式务精不求博。
32、打人不露相,打人不见手。
33、手起如箭落如风,追风赶月莫轻松。
34、打中寓跌,跌中寓打。
35、架子天天盘,功夫日日增。
36、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在人前自夸口。
37、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38、掌心力从足心印。
39、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
40、登山要有好向导,高徒要有明师教。
41、手到脚亦到,方为得玄妙。
42、思悟不谙元中巧,另寻源头哪得醒。
43、久练功自纯,勤悟理自通。
44、入门引路需口授,功用无息法自修。
45、身腰一动手脚随,应将两手并一腿。
46、拳打三分,脚踢七分。
47、千金难买一哆嗦。
48、出于心灵,发于性能。
49、鼓越敲越响,拳越练越精。
50、举手不留情,当堂不让步。
51、足来提膝,人退加踢。
52、练死练活始有功,欲巧须从拙练入。
武谚100句武谚100句1、文以评心,武以观德。
2、未曾学艺先识礼,未曾习武先明德。
3、徒弟技艺高,莫忘师父劳。
4、万两黄金不卖艺,十字街头送志人。
5 、见之似好妇,夺之似惧虎。
6、严师出高徒,重道得真谛。
7、教不严,拳必歪;学不专,拳必滥。
8、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9、学道容易,修道艰难。
11、学拳容易,改拳难。
12、一处磕头,百出学艺。
13、拳为武艺之源,棍为兵械之祖。
14、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
15、要学拳,先站桩;欲习打,先练桩。
16、练拳不习打,临阵少方法。
17、未学打人,先学挨打。
18、未学打,先学药。
19、眼无神,拳无魂。
20、手眼相随,手到眼到。
21、低头猫腰,拳技不高。
22、练拳不活腰,终究艺不高。
23、只压不遛不中用,只遛不压笨如牛。
24、打拳不遛腿,必是冒失鬼。
25、先看一步走,再看一出手。
26、步大不灵,步小步稳。
27、步不稳则拳乱,步不快则拳慢。
28、迈步如犁行地,落地如树生根。
29、进步宜低,退步要高。
30、刀如猛虎,剑似飞凤(游龙)。
31、单刀看手,双刀看走。
32、单刀看手,双刀看走,大刀看定手。
33、枪扎一条线,棍打一大片。
34、枪似游龙,棍如旋风。
35、枪怕摇头,棍怕换把(点)。
36、刀劈空,谨防柄砸;抢扎过,须防把打。
37、月棍年刀,久练的枪。
38、剑无缠头,戟不舞花。
39、钩走浪势,戟扎戳势。
40、鞭舞一堵墙,在顺;镖发似流星,在巧。
41、一寸长,一寸强;一寸短,一寸险。
42、一寸小,一寸巧。
43、长以卫短,短以救长。
44、手是两扇门,全凭脚打人(腿)。
45、手打三分步打七,胜人重在手步齐。
46、远拳近肘贴身靠(远脚近膝挨身靠)。
47、巧拿须防痴打,妙摔谨防赖拼。
48、来得高,往上挑;来得矮,往下斩;不高不矮,左右排拦。
49、上乘落,下乘举,前承冲,跃乘起。
50、肘不离肋,拳不离心。
51、有力夺正中,无力闪两旁。
52、手不离中门,招不离子午。
53、逢闪必进,逢进必闪;闪即是进,进即是闪。
武术谚语一百句
遇短勿近,遇长勿远。
∴ 入门引路需口授,功用无息法自修。
∴ 举手不留情,当堂不让步。
∴ 教拳不教步,教步打师父。
∴ 无人当有人,有人当无人。
∴ 和为贵,义当先。
∴ 宁传十艺,不传一理。
∴ 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
∴ 视人如蒿草,打人如走路。
∴ 不怕千招会,只怕一招精。
∴ 百巧奇能,无力不行。
∴ 以巧破千斤,千斤力在后。
∴ 一力降十会,以巧破千斤。
∴ 眼功练得精,克敌占上风。
∴ 眼无神,拳无魂。
∴ 拳无功,一场空。
∴ 攻讲踢打摔拿通变,守求顶顺化闪齐备。
∴ 技贵互变,理妙成圆。
∴ 习武贵在得法,求功尚在持久。
∴ 能文者疏于武,能武者疏于文。
∴ 经师不如访友。
∴ 经师不到,学艺不精。
∴ 胆气十足,催敌何难。
∴ 智者无敌,悟者大成。
∴ 临敌心不静,有招也无用。
∴ 拳理需静悟,拳技要勤修。
∴ 练拳不拆手,什么都没有;练拳拆开手,让你武林走。
∴ 对敌若无胆问先,空有一身拳脚功。
∴ 遇敌好似火烧身,放胆使招必成功。
∴ 久练功自纯,勤悟理自通。
∴ 胜不足喜,败亦无妨
∴ 文崇孔子,武尊关公。
∴ 拳无功不精,招无速不灵。
∴ 练武不习文,终究是个野蛮人。
∴ 文修其心,武练其身。
∴ 不蹬长城非好汉,不练武术太遗憾。
∴ 不武者,愚人也。
∴ 尊师要象长流水,爱徒要如鸟哺雏。
∴ 习文有武备,练武有文理。
∴ 一力降十会。
∴ 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 以恶制恶理不悖,霹雳手段菩萨心。
∴ 妙诀劝君勤练习,强身胜敌乐无穷
∴ 数语妙诀拳中要,不用纯功也枉然。
∴ 枪为百兵之王,剑为百兵之君。
∴ 低头弯腰,传授不高。
∴ 上盘百枝摇,下盘似生根。
∴ 重心夺敌位,神手亦难防。
∴ 准备万般一旦无,千招不如一招熟。
∴ 登山要有好向导,高徒要有明师教。
∴ 武术都是脚和手,要看精华有没有。
∴ 铁杆磨成绣花针,功夫到了自然成。
∴ 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百日空。
∴ 朝朝用心学,时时记在心,功夫如此练,必成一智人。
∴ 无力不是功,无功不是拳。
∴ 浑元一气武道成。
∴ 少站三体式,老来浑元桩。
∴ 肢体形于外,心意诚于中。
∴ 出手似闪电,回手似火烧。
∴ 沉肩垂肘气到手
∴ 拳成家什就
∴ 禅通武达
∴ 不生事不怕事自然无事,能爱人能恶人方为正人。
∴ 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
∴ 阴阳混成,刚柔悉化。
∴ 静心平气,柔极至刚。
∴ 虚实兼备,开合相宜。
∴ 出于心灵,发于性能。
∴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 南拳北腿,东枪西棍。
∴ 出手如钢叉,回手如钢锉。
∴ 好腿不过膝,起腿三分险。
∴ 四两拔千斤,一力降十会。
∴ 晃膀撞倒山,跺脚震九州。
∴ 手法不明犯七十二擒拿。
∴ 铁不炼不成刚,力不练不成劲。
∴ 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 天下两难,学文打拳。
∴ 八极参劈挂神鬼都害怕,劈挂参八极英雄莫叹及。
∴ 降龙伏虎逞刚强,手打起落人难防;脚打踩意不落空,消息全凭后脚蹬。
∴ 千金难买一哆嗦
∴ 武医结合强身修禅
∴ 上批咽喉,下打阴,中打两肋并当心,去如棉,回如钢!高了架,低了扒,中纠捶,难招家!
∴ 一力压九技,好腿不过腰
∴ 松柔缠丝(裹)话太极
∴ 雾气龙虎头顶悬,出手一势打不完。
∴ 外顺得力,折叠得势,内和得气。
∴ 精以神聚,神以气会。
∴ 起也打,落也打。
∴ 拳不空发,手不空回。
∴ 眼明手快,有胜无败。
∴ 步法灵,闪躲行。
∴ 足来提膝,人退加踢。
∴ 武武相通,千拳归一路。
∴ 练死练活始有功,欲巧须从拙练入。
∴ 武术之魂并非肉体的不败,而是精神的不倒。
∴ 身腰一动手脚随,应将两手并一腿。
∴ 静运无慌,沿路缠绵。
∴ 任其勇猛气总偏,此有彼无是天然。
∴ 指撮一点,拳打一片,出拳如射箭。
∴ 千招会不如一招熟。
∴ 艺如明镜澄万里,德似菩提满树香
∴ 修德不修道,空被日煎熬;修道不修德,必定要着魔。
∴ 四两拨千斤,触手惊弹,放人倒地不伤人
∴ 拳不收手赖身腰,力能复始循圆周。
∴ 拳要胜人圈中赢,圈外起力不击人。
∴ 思悟不谙元中巧,另寻源头哪得醒。
∴ 拳必先练消力技,否则一生碰运气。
∴ 目中有敌始出拳,意中有敌方动脚。
∴ 力一说避,二说封,三始击发定防攻。
∴ 无武不立,无文不传。
∴ 睡不厌缩,觉不厌伸。
∴ 不固执以求气,不着意以用力。
∴ 文中之治作礼乐,武中之花法实法。
∴ 学时有定式,用时无定法,法中有法,法外有法,无法之法,方为妙法。
∴ 法天象形取其意,练式务精不求博。
∴ 出手论准不论捶,十捶不换一指位。
∴ 莫用高难挡小敌,切记小技消大力。
∴ 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
∴ 两唇要相合,封之气力多。
∴ 习伏众神莫狂语,得泉更须护源头。
∴ 咬牙断筋有助拳狠。
∴ 能胜在于进步占势,不败在于退步避锋。
∴ 攻其必救。
∴ 打手知人,打拳知己。
∴ 学无先后,能者为师。
∴ 步不稳则拳乱,步不快则拳慢。
∴ 拳打千遍,身法自然。
∴ 自古习拳知兵法,不知兵法枉练拳。
∴ 拳不在形而在势,势不在力力在变。
∴ 一打胆,二打眼,三打功力,四打闪。
∴ 拳势强弱在平衡,狠练弱势称内行。
∴ 将在谋而不在勇,兵在精而不在多。
∴ 品酒同色不同度,练拳同式不同用。
∴ 明师练拳重内腑,切莫肢支满天舞。
∴ 不压不中用,不活不灵通。
∴ 练武恒为贵,技艺赖深思。
∴ 鹤顶似钻,骨棱如箭。
∴ 掌心力从足心印。
∴ 进时擦地皮,退时先提膝。
∴ 进时低,退时高。
∴ 十腿不如一膝。
∴ 一力降十会。
∴ 眼似流星,手如电,身似蛇行,腿如钻。
∴ 有意莫带形,带行必不赢。
∴ 巧拿不如拙打。
∴ 武术之为道乃阴阳也,武术之为功,非气之学无以获上乘之功法。
∴ 引手臂拳换身靠,白鹤亮翅贯双肩。
∴ 知宽窄老嫩,会闪战腾挪。
∴ 有钱难买“机灵颤”。
∴ 上保咽喉下保肾,左右两肋加中心。
∴ 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熟。
∴ 要知拳精髓,首由站桩起。
∴ 千旋万转不如一站。
∴ 法不传六耳。
∴ 真传一张纸(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 宁教十手,不教一口(不教一步)。
∴ 宁给千两金,不传一口春。
∴ 临们三不顾,放胆即成功。
∴ 大破硬进无遮拦。
∴ 大道至简。
∴ 拳打一连气,内要提,外要随,起要横,落要顺。
∴ 拳架虽具趋避势,有巧无神不算功。
∴ 拳如流星臂似鞭,腰走龙蛇眼似电。
∴ 拳打眨眼功夫。
∴ 拳打卧牛之地。
∴ 拳打阴阳两面防。
∴ 出手没有蜷(回)手快。
∴ 出手如闪电,回手如火燎。
∴ 发力一声喊,强敌不倒也半瘫。
∴ 闪如清风,跺如抽鞘。
∴ 教拳不教步,教步打师傅。
∴ 先看一步走,再看一伸手。
∴ 打拳容易走步难。
∴ 手起撩阴,脚起望膝,膝起望怀,肘发护心。
∴ 拳无透意不中用。
∴ 手不过脸击无用。
∴ 中节不明,四梢发空。
∴ 出手不过肩,掌指齐眉间。
∴ 起腿半身空。
∴ 踢腿不过膝。
∴ 临阵须提防,小心没大差。
∴ 疾、疾、疾,快打迟。
∴ 捶把尚一气,两气不打人。
∴ 手是两扇门,全凭腿打人;若用腿打人,全靠连环腿。
∴ 手到脚不到,打到也无效。
∴ 两手不离怀,神鬼难进来。
∴ 宾主分明中道皇皇
∴ 静如处子动若江河
∴ 神以知来智以藏往
∴ 虚实兼到忽见忽藏
∴ 打拳不踢腿是个冒失鬼。
∴ 打拳不练腰终究艺不高。
∴ 练武不怕苦,练功不放松。
∴ 无气不是功,无功不是拳,朝夕勤习练,内外紧相连。
∴ 练拳无桩步,房屋无立柱。
∴ 拳无丹田功,终身一场空。
∴ 练功不站桩,等于瞎晃荡。
∴ 拳为功苗,功为拳本。